很快暗街的人放大了膽子,和教徒們仔細說起來了關於這一迴突然整改的事情。
譚毅從街頭看到街尾後,迴到舒淺的身邊很是簡單說了一下:“這兒屋子改起來不難,但暗街還有很多空房,會被他們拿來當自己的用,為了那二十兩。”
舒淺點頭:“按人頭來算。一人至多能對應三個屋子,再多出來的直接推了。”
這兒空出來的殘破無人居住小屋太多。
譚毅年紀小了點,點出的問題還是有模有樣。
北青作為暗街過來人,本身是極不看好舒淺這迴事的:“教主就是心太軟。依我說,這在暗街裏活著的人,大多出去幹點什麽不好?天下大赦沒多久,一個兩個哪身上那麽多事。”
舒淺會不知道?
她點了點還在爭論的暗街人:“人都是趨利的,這會兒爭著好處,迴頭外麵的人見暗街有這樣好的事,就會來擠壓暗街的地,也想分一杯羹。”
北青知道,可那不代表著崇明教不虧啊!
舒淺就是在做虧本買賣!
“我們若是能從海外買來東西,除了在碼頭銷出一批貨,大部分的貨怎麽賣呢?”舒淺朝著北青笑了下,“暗街是不是一個好地方?”
二十兩的銀錢,從她這兒拿去了,今後遲早是要還迴來的。
她是現在正在做虧本買賣,等迴頭了她做起了大票的,這群人便是要圍著她買的,她都不一定有足夠的貨給他們。
他們覺得自己有餘錢,還想著這筆錢是從崇明教來的,幾乎等於不出錢白拿貨。
可這種好事怎麽可能天天有?
不過算是替舒淺做事,還要幫舒淺數錢罷了。
北青聽明白了,可還是沒算太認可。
以他的性子,是絕不會做這種“說不準”的生意的。海上的事情瞬息萬變,誰也不能保證迴頭會怎麽樣。普通路上的走商一年到頭來做生意,也是有悲有喜,更別說海上生意。
舒淺明白北青的態度,也不多解釋。
她現在不過是以一種絕對壓倒性的優勢,在解決暗街的事情。
等大半天下來,大部分暗街的人算是搞明白了舒淺這迴的做法。他們心疼今後暗街要成明街了,可又歡喜於能夠過得舒坦點,還能拿二十兩過日子。
見大多數人都了解得差不多了,舒淺帶著譚毅和北青,將教徒們帶走大半,就留下了幾個在這條暗街守著,坐車前往了瀛洲。
去瀛洲酒肆,見瀛洲新任的知州。
這位新知州姓崔,叫崔嵩。
他和梁又鋒全然不同,是地地道道苦秀才出生,通過科舉一步步到如今這個位置的。比起梁又鋒而言,崔嵩這一類官員,能做到這種地步,為人更加謹慎。
不僅謹慎,而且心中更加敏感。
寒門能出貴子,但著實難得。剛入官場時的風光無限,到如今沒有強有力的家族支撐而勞心勞力,崔嵩是帶著點怨氣的。
還是沒有地方可以發泄的怨氣。
他的爹娘為了能讓他好好讀書,幾乎是吃盡了苦頭。他不能也不會去怨。
別人生來運勢好,有家族庇護,有吃有喝有穿,請個下人隨隨便便,與他無關。他也不能不會去怨。
他自己都能走到四品官員了,還有什麽可以抱怨的?
算是命好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知道舒淺的存在,知道崇明教的存在,卻從來沒有和舒淺打過交道。就連和梁又鋒與舒淺側麵打交道的情況都不曾有。
他在等。
結果沒想到等到了舒淺拿到海商引。
崔嵩得到這個消息時有點懵。可惜他又沒什麽京城的關係,完全不了解京城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以至於一個崇明教都能得到海商引了。
這讓他對崇明教感覺更加複雜,一時間更不知道要怎麽處理好。
就在崔嵩愁來愁去的時候,舒淺的邀約送到了他麵前。
邀請他在瀛洲酒肆吃一頓飯聊聊天,暢談一下百姓疾苦問題。
以及,不喝酒。
崔嵩沒琢磨明白為什麽要強調不喝酒,等人換好了便服,真到了瀛洲酒肆,他走到三樓雅間門口愣了神,轉頭看看門口守著的兩個人,再看看屋內僅有的一個女子,有點茫然。
舒淺起身,朝著崔嵩簡單行禮:“崔大人。”
崔嵩還是踏了進來,不過帶著茫然過後的驚異。
門被兩個教徒關上。
舒淺介紹著自己:“舒淺,崔大人叫我舒娘便可。崇明教裏我算說得上話的。”
她並沒有直說自己就是教主。
崔嵩落座:“舒娘。”
舒淺給崔嵩倒了杯茶水:“按理而言,崔大人上任那段日子,我該早些拜訪一迴崔大人的。不過教中事情有些多了,這一拖二拖,拖到了今日。”
這話實屬客套話,她其實要不是攤上事情,根本不想拜訪官員。瀛洲酒肆是在瀛洲,可崇明教現在是算在崇明州內,與瀛洲關係弱了太多。
崔嵩微微點頭,沒說什麽。
“這一迴和崔大人碰麵,全然是因為教中一名孩子。”舒淺朝著崔嵩客氣笑了下,“不知道崔大人有沒有聽說過暗街的五爺。”
暗街的五爺,生前在暗街名頭極大。
死後,好似一切都已過,被談起來的次數越來越少。
對暗街不算太熟的崔嵩,自然不會知道五爺。
他搖了搖頭:“不曾聽過。”
“暗街五爺生前在暗街有些名氣,死後說起的人便少了吧。”舒淺並不意外,繼續說著,“教中那名孩子來自暗街,受到過包括五爺在內不少暗街人的幫助。”
譚毅能在暗街長大,一是他自己想要活,二便是周邊人對他算友善。
“於是等他現在日子過得好些了,就想讓暗街重新整改一下,變成一條正常的街。”舒淺將譚毅拉出來當理由,“算是知恩圖報吧。”
崔嵩對著理由聽過就擱置,抓著重點重複:“暗街整改?”
“是了。”舒淺點頭,“崇明州那兒已有了動作,要是崔大人有所不安,可以過兩日打探打探那兒的消息。”
崇明州的梁又鋒原先就是瀛洲的知州。
崔嵩原本怕得罪人,並沒有和梁又鋒熱絡暢談過,生怕梁又鋒覺得他搶了位置,而敵視他。
如今看來聊聊是必要的。
“改成商街,買賣所賺的銀錢取出一部分給衙門。”舒淺將主要目的說出,“崔大人覺得可妥當?”
第70章
崔嵩覺得這法子好。
可他又在想舒淺這麽做能夠得到多大的好處。
無利不早起,崇明教能夠在瀛洲和崇明縣的眼皮下發展到如今這模樣, 那便是因為幾方都能得利。崔嵩並不知道姚旭和梁又鋒的關係, 僅此揣測著。
過往以他的性子必然不會同意舒淺這個方式, 寧可拖著暗街一事,找朝廷來解決。
甚至為了不得罪崇明教, 他在找朝廷時候會斟酌著話,將崇明教暫時隱於之後, 等朝廷送來了人再說。
無論他怎麽想,崇明教勢大,對朝廷而言不是好事。
但, 他就是怎麽都沒料到舒淺會得到海商引。
這幾乎等於明晃晃告訴了別人:崇明教有朝廷撐腰,諸位請好好想清楚了。
人一旦遇到了事情, 很容易多想。
崔嵩身為窮書生出身, 更容易多想一些。
他心裏頭已傾向了舒淺的想法,卻沒有當下就答應舒淺:“舒娘說得有理, 暗街從未交過稅課, 又時常將忽視律法恣意妄為,著實要整改。”
舒淺笑笑。
“不過崔某才來瀛洲,這些時日對瀛洲諸多事物還不算熟悉, 當場應了舒娘不太妥。”崔嵩說得很委婉。
舒淺當然知道這點:“當然, 崔大人什麽時候有想法了,早些來和我說一聲。等開了春,我教中辦了喜事,我便不一定待在崇明山上了。”
崔嵩聽見喜事, 也不知道是什麽事,反正先說恭喜:“有喜事?那提早先道一聲恭喜了。”
“謝過崔大人。”舒淺眉眼彎彎。
兩人扯開這個話題,就著瀛洲和崇明州的事情再聊了兩句。
酒肆裏很快就上了菜。
舒淺和崔嵩用過之後,還剩下不少。
廚娘們依舊躍躍欲試想要將新的產品往舒淺那兒塞,搞得舒淺哭笑不得。
等到最後她看著一桌子菜有幾個連動都沒動,搖著頭:“那麽多我們兩個人怎麽吃得下?我帶些甜的迴教中給孩子,崔大人不如也帶點?”
崔嵩官場沉浮那麽多年,因為惜命,錢是沒有多少的。
他妻子早年就跟著他,一樣是普通人家出身。
聽著舒淺的話,他算是露出了少有的一點真誠笑意:“那就謝過舒娘了,拙荊喜甜,前些時日才吃過酒肆裏的酥油泡螺,讚不絕口。”
這桌上有一碟,舒淺拿到了崔嵩麵前:“這食譜是我夫君送的,我第一次嚐時也覺得極為驚喜。”
兩人悄無聲息,竟然秀起了自家人。
不過借著這個話,兩人莫名竟然拉近了點距離,等沒動過筷的菜都打包好了,崔嵩對舒淺的態度都好上了不少。
舒淺送了崔嵩離開,心裏頭給這位新知州記上了一點:愛妻。
倒是一個好事情。
她將那些多出來的吃食帶迴教中,沿路碰見了還在外頭跑動的小孩,便送他們一點,等到了自己屋子門口,她手上就剩下最後想留給貓吃的東西。
貓愛腥味,也愛吃肉。
酒肆裏有的菜做得清淡,幾乎沒怎麽放鹽,她便特意帶了迴來,放在了屋內角落裏的碗中。
譚毅從街頭看到街尾後,迴到舒淺的身邊很是簡單說了一下:“這兒屋子改起來不難,但暗街還有很多空房,會被他們拿來當自己的用,為了那二十兩。”
舒淺點頭:“按人頭來算。一人至多能對應三個屋子,再多出來的直接推了。”
這兒空出來的殘破無人居住小屋太多。
譚毅年紀小了點,點出的問題還是有模有樣。
北青作為暗街過來人,本身是極不看好舒淺這迴事的:“教主就是心太軟。依我說,這在暗街裏活著的人,大多出去幹點什麽不好?天下大赦沒多久,一個兩個哪身上那麽多事。”
舒淺會不知道?
她點了點還在爭論的暗街人:“人都是趨利的,這會兒爭著好處,迴頭外麵的人見暗街有這樣好的事,就會來擠壓暗街的地,也想分一杯羹。”
北青知道,可那不代表著崇明教不虧啊!
舒淺就是在做虧本買賣!
“我們若是能從海外買來東西,除了在碼頭銷出一批貨,大部分的貨怎麽賣呢?”舒淺朝著北青笑了下,“暗街是不是一個好地方?”
二十兩的銀錢,從她這兒拿去了,今後遲早是要還迴來的。
她是現在正在做虧本買賣,等迴頭了她做起了大票的,這群人便是要圍著她買的,她都不一定有足夠的貨給他們。
他們覺得自己有餘錢,還想著這筆錢是從崇明教來的,幾乎等於不出錢白拿貨。
可這種好事怎麽可能天天有?
不過算是替舒淺做事,還要幫舒淺數錢罷了。
北青聽明白了,可還是沒算太認可。
以他的性子,是絕不會做這種“說不準”的生意的。海上的事情瞬息萬變,誰也不能保證迴頭會怎麽樣。普通路上的走商一年到頭來做生意,也是有悲有喜,更別說海上生意。
舒淺明白北青的態度,也不多解釋。
她現在不過是以一種絕對壓倒性的優勢,在解決暗街的事情。
等大半天下來,大部分暗街的人算是搞明白了舒淺這迴的做法。他們心疼今後暗街要成明街了,可又歡喜於能夠過得舒坦點,還能拿二十兩過日子。
見大多數人都了解得差不多了,舒淺帶著譚毅和北青,將教徒們帶走大半,就留下了幾個在這條暗街守著,坐車前往了瀛洲。
去瀛洲酒肆,見瀛洲新任的知州。
這位新知州姓崔,叫崔嵩。
他和梁又鋒全然不同,是地地道道苦秀才出生,通過科舉一步步到如今這個位置的。比起梁又鋒而言,崔嵩這一類官員,能做到這種地步,為人更加謹慎。
不僅謹慎,而且心中更加敏感。
寒門能出貴子,但著實難得。剛入官場時的風光無限,到如今沒有強有力的家族支撐而勞心勞力,崔嵩是帶著點怨氣的。
還是沒有地方可以發泄的怨氣。
他的爹娘為了能讓他好好讀書,幾乎是吃盡了苦頭。他不能也不會去怨。
別人生來運勢好,有家族庇護,有吃有喝有穿,請個下人隨隨便便,與他無關。他也不能不會去怨。
他自己都能走到四品官員了,還有什麽可以抱怨的?
算是命好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知道舒淺的存在,知道崇明教的存在,卻從來沒有和舒淺打過交道。就連和梁又鋒與舒淺側麵打交道的情況都不曾有。
他在等。
結果沒想到等到了舒淺拿到海商引。
崔嵩得到這個消息時有點懵。可惜他又沒什麽京城的關係,完全不了解京城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以至於一個崇明教都能得到海商引了。
這讓他對崇明教感覺更加複雜,一時間更不知道要怎麽處理好。
就在崔嵩愁來愁去的時候,舒淺的邀約送到了他麵前。
邀請他在瀛洲酒肆吃一頓飯聊聊天,暢談一下百姓疾苦問題。
以及,不喝酒。
崔嵩沒琢磨明白為什麽要強調不喝酒,等人換好了便服,真到了瀛洲酒肆,他走到三樓雅間門口愣了神,轉頭看看門口守著的兩個人,再看看屋內僅有的一個女子,有點茫然。
舒淺起身,朝著崔嵩簡單行禮:“崔大人。”
崔嵩還是踏了進來,不過帶著茫然過後的驚異。
門被兩個教徒關上。
舒淺介紹著自己:“舒淺,崔大人叫我舒娘便可。崇明教裏我算說得上話的。”
她並沒有直說自己就是教主。
崔嵩落座:“舒娘。”
舒淺給崔嵩倒了杯茶水:“按理而言,崔大人上任那段日子,我該早些拜訪一迴崔大人的。不過教中事情有些多了,這一拖二拖,拖到了今日。”
這話實屬客套話,她其實要不是攤上事情,根本不想拜訪官員。瀛洲酒肆是在瀛洲,可崇明教現在是算在崇明州內,與瀛洲關係弱了太多。
崔嵩微微點頭,沒說什麽。
“這一迴和崔大人碰麵,全然是因為教中一名孩子。”舒淺朝著崔嵩客氣笑了下,“不知道崔大人有沒有聽說過暗街的五爺。”
暗街的五爺,生前在暗街名頭極大。
死後,好似一切都已過,被談起來的次數越來越少。
對暗街不算太熟的崔嵩,自然不會知道五爺。
他搖了搖頭:“不曾聽過。”
“暗街五爺生前在暗街有些名氣,死後說起的人便少了吧。”舒淺並不意外,繼續說著,“教中那名孩子來自暗街,受到過包括五爺在內不少暗街人的幫助。”
譚毅能在暗街長大,一是他自己想要活,二便是周邊人對他算友善。
“於是等他現在日子過得好些了,就想讓暗街重新整改一下,變成一條正常的街。”舒淺將譚毅拉出來當理由,“算是知恩圖報吧。”
崔嵩對著理由聽過就擱置,抓著重點重複:“暗街整改?”
“是了。”舒淺點頭,“崇明州那兒已有了動作,要是崔大人有所不安,可以過兩日打探打探那兒的消息。”
崇明州的梁又鋒原先就是瀛洲的知州。
崔嵩原本怕得罪人,並沒有和梁又鋒熱絡暢談過,生怕梁又鋒覺得他搶了位置,而敵視他。
如今看來聊聊是必要的。
“改成商街,買賣所賺的銀錢取出一部分給衙門。”舒淺將主要目的說出,“崔大人覺得可妥當?”
第70章
崔嵩覺得這法子好。
可他又在想舒淺這麽做能夠得到多大的好處。
無利不早起,崇明教能夠在瀛洲和崇明縣的眼皮下發展到如今這模樣, 那便是因為幾方都能得利。崔嵩並不知道姚旭和梁又鋒的關係, 僅此揣測著。
過往以他的性子必然不會同意舒淺這個方式, 寧可拖著暗街一事,找朝廷來解決。
甚至為了不得罪崇明教, 他在找朝廷時候會斟酌著話,將崇明教暫時隱於之後, 等朝廷送來了人再說。
無論他怎麽想,崇明教勢大,對朝廷而言不是好事。
但, 他就是怎麽都沒料到舒淺會得到海商引。
這幾乎等於明晃晃告訴了別人:崇明教有朝廷撐腰,諸位請好好想清楚了。
人一旦遇到了事情, 很容易多想。
崔嵩身為窮書生出身, 更容易多想一些。
他心裏頭已傾向了舒淺的想法,卻沒有當下就答應舒淺:“舒娘說得有理, 暗街從未交過稅課, 又時常將忽視律法恣意妄為,著實要整改。”
舒淺笑笑。
“不過崔某才來瀛洲,這些時日對瀛洲諸多事物還不算熟悉, 當場應了舒娘不太妥。”崔嵩說得很委婉。
舒淺當然知道這點:“當然, 崔大人什麽時候有想法了,早些來和我說一聲。等開了春,我教中辦了喜事,我便不一定待在崇明山上了。”
崔嵩聽見喜事, 也不知道是什麽事,反正先說恭喜:“有喜事?那提早先道一聲恭喜了。”
“謝過崔大人。”舒淺眉眼彎彎。
兩人扯開這個話題,就著瀛洲和崇明州的事情再聊了兩句。
酒肆裏很快就上了菜。
舒淺和崔嵩用過之後,還剩下不少。
廚娘們依舊躍躍欲試想要將新的產品往舒淺那兒塞,搞得舒淺哭笑不得。
等到最後她看著一桌子菜有幾個連動都沒動,搖著頭:“那麽多我們兩個人怎麽吃得下?我帶些甜的迴教中給孩子,崔大人不如也帶點?”
崔嵩官場沉浮那麽多年,因為惜命,錢是沒有多少的。
他妻子早年就跟著他,一樣是普通人家出身。
聽著舒淺的話,他算是露出了少有的一點真誠笑意:“那就謝過舒娘了,拙荊喜甜,前些時日才吃過酒肆裏的酥油泡螺,讚不絕口。”
這桌上有一碟,舒淺拿到了崔嵩麵前:“這食譜是我夫君送的,我第一次嚐時也覺得極為驚喜。”
兩人悄無聲息,竟然秀起了自家人。
不過借著這個話,兩人莫名竟然拉近了點距離,等沒動過筷的菜都打包好了,崔嵩對舒淺的態度都好上了不少。
舒淺送了崔嵩離開,心裏頭給這位新知州記上了一點:愛妻。
倒是一個好事情。
她將那些多出來的吃食帶迴教中,沿路碰見了還在外頭跑動的小孩,便送他們一點,等到了自己屋子門口,她手上就剩下最後想留給貓吃的東西。
貓愛腥味,也愛吃肉。
酒肆裏有的菜做得清淡,幾乎沒怎麽放鹽,她便特意帶了迴來,放在了屋內角落裏的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