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無論是誰,甚至即便是朝代有所更替,項家的地位是不會有所變化的。這世上在漫長的曆史中,在史官門的筆下,總會有幾個世家是可以得以延續的。
這些世家基本都是聖賢先儒的後裔。
且,不管政事。
項家的家規早有說過,項家人不得參與進任何的朝廷鬥爭。
項文瑾身在在翰林院,作為正八品的五經博士之一,在尋常人看來也算是為官者,但這官位是世襲的。他不僅不用參與政事,還永遠不會參與到朝廷鬥爭去。
原本他以為自項家多年的家規來看,他一生便會如此高枕無憂安安穩穩過下去,但世事難料。
收了一個讓人頗為糟心的學生。
即便這個徒弟從未想過要他參與進任何的朝廷鬥爭。
皇子的老師全是來自翰林院的,他四書五經學得好一些,時常就會被拉過去給那些皇子講課。
見過太子,見過受寵的不受寵的皇子,見過很多次帝王。
身邊全是飽讀詩書之士,被拉去講課的也不止他一個。他日子過得也就那樣,普普通通,按照家規那樣不管世事。
項文瑾想到了蕭子鴻。
蕭子鴻在他這兒總共也就當了兩年的學生。
那小崽子很會演戲。
他看起來並不出眾,每次學什麽考核什麽,都泯然眾人矣,不出眾,也不至於落在最後。要不是那張臉蛋實在出眾,項文瑾對他的注意力也不會多上一層。
臉出眾在皇宮中並不是好事情,尤其是他的母妃混了邊疆的血,他也一樣混了邊疆的血。
項文瑾偶有和人出去參加個詩會,說起邊塞時,總有人會談論起這位小皇子。
文人對塞外總有一種輕蔑又仇視的態度。前朝邊疆戰火不斷,塞外詩歌幾乎可算自成一派,流入京城中得了不少文人的心。
到了本朝,邊疆一度僵持在那兒,京城裏所有文人對塞外的情緒,依舊沒有任何的好轉。
若是能夠有一個機會能打出塞外,恐怕全京城的人會將所有酒樓的酒給買空,集體歡慶,一醉方休。
他唇角帶著一絲可笑,輕嗬出聲,滿是嘲諷。
即便從史學角度,沒有一場打仗是可以說個是非的。
都是人命。
都是無人在意,卻又珍貴的人命。
項文瑾對蕭子鴻記憶深刻,也並不是因為他見證了一位皇子,從不算受寵,到失去母妃走向受辱,再到被送出了宮、送向邊塞那個可憐的模樣。
而是純粹因為他邊塞的故交,給他送了信,這些年陸陸續續說了蕭子鴻不少的事。
戰士對外的信並不可隨意書寫,那些給他的信,項文瑾剛開始還不是很在意,後來全逐漸從好友信的字裏行間,窺探到了一個與他所見的學生截然不同的性子。
殺伐果斷,堅毅果敢,足智多謀,運籌帷幄。
邊塞總會有一點點小摩擦,小鬥爭。
而這些小鬥爭自從有了他那個學生,幾乎沒有一次會讓他的好友吃虧的,還能收割來一串串的人頭,讓邊塞的將士們樂嗬好一陣子。
蕭子鴻才幾歲?
項文瑾每次將蕭子鴻的年紀和他的計謀對上時,都覺得心驚膽戰。
好似在最北的那條線上,有一頭野獸在逐漸成長。那頭野獸輕而易舉守著邊疆,隨後晃動著尾巴,眯細著雙眼,慵懶轉換了方向,將它的利爪和尖銳牙齒對上了京城。
等他再度迴到京城時,這京城就會是他的囊中之物。
項文瑾又不敢在迴信中和好友詳說,隱晦提點他的好友又完全無法意會。
到最後他氣得一拍桌,就直接選擇給那小子寫信了。
誰知一來二去,他屈服在了那小子手中。
項文瑾想到這一點還是禁不住倒吸一口氣。
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他現在迴頭細想,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那小家夥給套了個圈。可……也不至於吧?
京城這兒隨意丟一塊石頭,砸到十個人中八個是與朝中官員有關的人。
他一個不參與政事的八品官員,根本沒有什麽被套圈的價值。
項文瑾從未想過有朝一日,他會因為自己沒什麽價值來寬慰自己。
門輕輕響起了敲擊聲,短暫又清晰的三聲。
狹小的房間裏隻有項文瑾一個人。
他微微抬眼看向門口“誰?”
屋外傳來熟悉的聲音“我,來見先生。”
項文瑾還以為自己是喝醉了,他眨眼困惑看向桌上僅一瓶還沒喝完的酒,擱下了夾菜的筷子,輕咳一聲“進。”
麵對自己的學生,總是要揣著姿態的。
即便他覺得自己早就被這個學生摸透了底。
“先生怎麽一個人在吃酒?”蕭子鴻推開門掃了一下屋內,含笑詢問。
他走進屋內,將門重新關上,坐到了項文瑾的桌前,態度還算恭敬給自己的先生滿上了酒“先生一人喝酒,不覺得無趣麽?”
項文瑾誠實迴答“確實無趣。”
蕭子鴻略帶好笑放下了酒壺“先生如此坦誠,倒是讓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接話了。”
項文瑾接過酒喝了口,問蕭子鴻“怎麽忽然迴京城了?那位知道麽?”
皇宮裏一群人還在你方唱罷我便登場的,蕭子鴻這是迴來……
對於自己這個心思深沉的學生,他不自覺想多了點。
可他又覺得自己會不會想太多了?
朝廷之上年紀到了的太子皇子可還鬥得正濃著,民間對自己麵前這皇子是半點印象都不曾有。輪來輪去似乎都輪不到他。
“父親若是想知道我迴來,總是能知道的。”蕭子鴻先迴答了項文瑾後一個問題。
項文瑾意會可惜那位根本沒有想要知道蕭子鴻的情況。
所以,無論是天子,還是蕭子鴻的那些個兄弟,沒有一個人知道蕭子鴻迴來了。
“這迴來京城,是想要和一些好友聯係一下。”蕭子鴻眼內帶著一點點的懷念,“太久沒見,全然沒想到這會兒他們的性子是這樣的。”
這話怎麽聽著怎麽奇怪。
蕭子鴻在京城中能有幾個好友?
項文瑾腦中想了好一會兒,竟是一個都沒有想出來。
國子監裏的那群被他一個個拎出來揣測,也愣是沒有揣測出其中有哪一個會是蕭子鴻的好友。同輩才容易出好友,差了輩分的,他就更加猜不出了。
蕭子鴻見自家先生臉上略帶放空,笑了出來“先生的性子也和書信中不一樣。”
這話一引,項文瑾隻當蕭子鴻和那些個“好友”也是通過書信結交的,自以為尋到了理由,“那自然。書信不過寥寥幾句,怎麽能展現一個人全部的模樣。”
蕭子鴻聽著笑而不語。
兩人又隨口聊了幾句。
項文瑾想起前段時間蕭子鴻南下了一趟。原本該是倉促去一趟的,後來不知道怎麽就在江南滯留了大半個月,等迴來時往北邊運了不少好刀。
“江南可有趣?”項文瑾年紀輕時也去過江南。
江南的女子就如江南一樣,極美。
他笑得帶了點揶揄。
聊著聊著,不能聊宮裏頭的事,他就隻能聊這種事情了。
蕭子鴻微微點頭“有趣。我還成了個親。”
項文瑾跟著點頭“嗯,成親好啊。”
項文瑾“……???”
他猛然瞪大自己雙眼,懷疑自己剛才幻聽了“成親?”
蕭子鴻見自家先生這表情,頓時笑得開懷起來,還很是誠懇承認了這事“是啊,私定終身,用了在北方的身份。”
他出門在外,基本上不會用皇子的身份,而是用著一個小門小戶中一位小公子的身份。
蕭姓,是他母妃的姓氏。
他自從七歲出宮後,就少有用皇姓了。
至於名,本就是他母妃給他起的。
項文瑾聽了蕭子鴻的補充,並沒有覺得有多少好一點。他哽著喉嚨,張嘴竟是不知道要從何處開始問起。
不可置信,想要罵自己學生兩句,又覺得學生不會是那麽隨便的人。
左右他從未想過自己學生是認認真真私定了終身,還在心中默認了這個終身,是真正的終身,是無論哪一個身份的都認了的終身。
這副神情太過好笑。
蕭子鴻見自家先生如同剛脫水的魚一樣瞪大雙眼,張著嘴卻不發一言,整個身子還一彈一彈試圖搶救一下自己,隻能好心解釋起了他南下的事情。
有些事在書信中不便說。
“我在江南遇到了一位女子,心中有大善。”他從未在舒淺麵前如此誇讚過她,可麵前的是自己的先生,總是要客氣一些的,“她極有才華,幾乎少有不擅之事。”
蕭子鴻強調“不比翰林院學子差。”
翰林院裏大半都是通過科舉選上來的,是從全天下有才學之人中挑選出的人才,餘下小半也個個是世家中的傑出博學者。
一個女子會不比翰林院學子差?
莫非熟讀四書五經,才華若是露出,能夠名滿京城的類型?
項文瑾收斂起剛才自己吃驚的表情,詢問蕭子鴻“是江南哪位閨秀?”
閨秀?
蕭子鴻想了想平時舒淺喝茶忙裏偷閑時慢吞吞笑眯眯的樣子,覺得和閨秀相差得好似有點遙遠。
項文瑾試探問了另一句“小家碧玉?”
這些世家基本都是聖賢先儒的後裔。
且,不管政事。
項家的家規早有說過,項家人不得參與進任何的朝廷鬥爭。
項文瑾身在在翰林院,作為正八品的五經博士之一,在尋常人看來也算是為官者,但這官位是世襲的。他不僅不用參與政事,還永遠不會參與到朝廷鬥爭去。
原本他以為自項家多年的家規來看,他一生便會如此高枕無憂安安穩穩過下去,但世事難料。
收了一個讓人頗為糟心的學生。
即便這個徒弟從未想過要他參與進任何的朝廷鬥爭。
皇子的老師全是來自翰林院的,他四書五經學得好一些,時常就會被拉過去給那些皇子講課。
見過太子,見過受寵的不受寵的皇子,見過很多次帝王。
身邊全是飽讀詩書之士,被拉去講課的也不止他一個。他日子過得也就那樣,普普通通,按照家規那樣不管世事。
項文瑾想到了蕭子鴻。
蕭子鴻在他這兒總共也就當了兩年的學生。
那小崽子很會演戲。
他看起來並不出眾,每次學什麽考核什麽,都泯然眾人矣,不出眾,也不至於落在最後。要不是那張臉蛋實在出眾,項文瑾對他的注意力也不會多上一層。
臉出眾在皇宮中並不是好事情,尤其是他的母妃混了邊疆的血,他也一樣混了邊疆的血。
項文瑾偶有和人出去參加個詩會,說起邊塞時,總有人會談論起這位小皇子。
文人對塞外總有一種輕蔑又仇視的態度。前朝邊疆戰火不斷,塞外詩歌幾乎可算自成一派,流入京城中得了不少文人的心。
到了本朝,邊疆一度僵持在那兒,京城裏所有文人對塞外的情緒,依舊沒有任何的好轉。
若是能夠有一個機會能打出塞外,恐怕全京城的人會將所有酒樓的酒給買空,集體歡慶,一醉方休。
他唇角帶著一絲可笑,輕嗬出聲,滿是嘲諷。
即便從史學角度,沒有一場打仗是可以說個是非的。
都是人命。
都是無人在意,卻又珍貴的人命。
項文瑾對蕭子鴻記憶深刻,也並不是因為他見證了一位皇子,從不算受寵,到失去母妃走向受辱,再到被送出了宮、送向邊塞那個可憐的模樣。
而是純粹因為他邊塞的故交,給他送了信,這些年陸陸續續說了蕭子鴻不少的事。
戰士對外的信並不可隨意書寫,那些給他的信,項文瑾剛開始還不是很在意,後來全逐漸從好友信的字裏行間,窺探到了一個與他所見的學生截然不同的性子。
殺伐果斷,堅毅果敢,足智多謀,運籌帷幄。
邊塞總會有一點點小摩擦,小鬥爭。
而這些小鬥爭自從有了他那個學生,幾乎沒有一次會讓他的好友吃虧的,還能收割來一串串的人頭,讓邊塞的將士們樂嗬好一陣子。
蕭子鴻才幾歲?
項文瑾每次將蕭子鴻的年紀和他的計謀對上時,都覺得心驚膽戰。
好似在最北的那條線上,有一頭野獸在逐漸成長。那頭野獸輕而易舉守著邊疆,隨後晃動著尾巴,眯細著雙眼,慵懶轉換了方向,將它的利爪和尖銳牙齒對上了京城。
等他再度迴到京城時,這京城就會是他的囊中之物。
項文瑾又不敢在迴信中和好友詳說,隱晦提點他的好友又完全無法意會。
到最後他氣得一拍桌,就直接選擇給那小子寫信了。
誰知一來二去,他屈服在了那小子手中。
項文瑾想到這一點還是禁不住倒吸一口氣。
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他現在迴頭細想,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那小家夥給套了個圈。可……也不至於吧?
京城這兒隨意丟一塊石頭,砸到十個人中八個是與朝中官員有關的人。
他一個不參與政事的八品官員,根本沒有什麽被套圈的價值。
項文瑾從未想過有朝一日,他會因為自己沒什麽價值來寬慰自己。
門輕輕響起了敲擊聲,短暫又清晰的三聲。
狹小的房間裏隻有項文瑾一個人。
他微微抬眼看向門口“誰?”
屋外傳來熟悉的聲音“我,來見先生。”
項文瑾還以為自己是喝醉了,他眨眼困惑看向桌上僅一瓶還沒喝完的酒,擱下了夾菜的筷子,輕咳一聲“進。”
麵對自己的學生,總是要揣著姿態的。
即便他覺得自己早就被這個學生摸透了底。
“先生怎麽一個人在吃酒?”蕭子鴻推開門掃了一下屋內,含笑詢問。
他走進屋內,將門重新關上,坐到了項文瑾的桌前,態度還算恭敬給自己的先生滿上了酒“先生一人喝酒,不覺得無趣麽?”
項文瑾誠實迴答“確實無趣。”
蕭子鴻略帶好笑放下了酒壺“先生如此坦誠,倒是讓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接話了。”
項文瑾接過酒喝了口,問蕭子鴻“怎麽忽然迴京城了?那位知道麽?”
皇宮裏一群人還在你方唱罷我便登場的,蕭子鴻這是迴來……
對於自己這個心思深沉的學生,他不自覺想多了點。
可他又覺得自己會不會想太多了?
朝廷之上年紀到了的太子皇子可還鬥得正濃著,民間對自己麵前這皇子是半點印象都不曾有。輪來輪去似乎都輪不到他。
“父親若是想知道我迴來,總是能知道的。”蕭子鴻先迴答了項文瑾後一個問題。
項文瑾意會可惜那位根本沒有想要知道蕭子鴻的情況。
所以,無論是天子,還是蕭子鴻的那些個兄弟,沒有一個人知道蕭子鴻迴來了。
“這迴來京城,是想要和一些好友聯係一下。”蕭子鴻眼內帶著一點點的懷念,“太久沒見,全然沒想到這會兒他們的性子是這樣的。”
這話怎麽聽著怎麽奇怪。
蕭子鴻在京城中能有幾個好友?
項文瑾腦中想了好一會兒,竟是一個都沒有想出來。
國子監裏的那群被他一個個拎出來揣測,也愣是沒有揣測出其中有哪一個會是蕭子鴻的好友。同輩才容易出好友,差了輩分的,他就更加猜不出了。
蕭子鴻見自家先生臉上略帶放空,笑了出來“先生的性子也和書信中不一樣。”
這話一引,項文瑾隻當蕭子鴻和那些個“好友”也是通過書信結交的,自以為尋到了理由,“那自然。書信不過寥寥幾句,怎麽能展現一個人全部的模樣。”
蕭子鴻聽著笑而不語。
兩人又隨口聊了幾句。
項文瑾想起前段時間蕭子鴻南下了一趟。原本該是倉促去一趟的,後來不知道怎麽就在江南滯留了大半個月,等迴來時往北邊運了不少好刀。
“江南可有趣?”項文瑾年紀輕時也去過江南。
江南的女子就如江南一樣,極美。
他笑得帶了點揶揄。
聊著聊著,不能聊宮裏頭的事,他就隻能聊這種事情了。
蕭子鴻微微點頭“有趣。我還成了個親。”
項文瑾跟著點頭“嗯,成親好啊。”
項文瑾“……???”
他猛然瞪大自己雙眼,懷疑自己剛才幻聽了“成親?”
蕭子鴻見自家先生這表情,頓時笑得開懷起來,還很是誠懇承認了這事“是啊,私定終身,用了在北方的身份。”
他出門在外,基本上不會用皇子的身份,而是用著一個小門小戶中一位小公子的身份。
蕭姓,是他母妃的姓氏。
他自從七歲出宮後,就少有用皇姓了。
至於名,本就是他母妃給他起的。
項文瑾聽了蕭子鴻的補充,並沒有覺得有多少好一點。他哽著喉嚨,張嘴竟是不知道要從何處開始問起。
不可置信,想要罵自己學生兩句,又覺得學生不會是那麽隨便的人。
左右他從未想過自己學生是認認真真私定了終身,還在心中默認了這個終身,是真正的終身,是無論哪一個身份的都認了的終身。
這副神情太過好笑。
蕭子鴻見自家先生如同剛脫水的魚一樣瞪大雙眼,張著嘴卻不發一言,整個身子還一彈一彈試圖搶救一下自己,隻能好心解釋起了他南下的事情。
有些事在書信中不便說。
“我在江南遇到了一位女子,心中有大善。”他從未在舒淺麵前如此誇讚過她,可麵前的是自己的先生,總是要客氣一些的,“她極有才華,幾乎少有不擅之事。”
蕭子鴻強調“不比翰林院學子差。”
翰林院裏大半都是通過科舉選上來的,是從全天下有才學之人中挑選出的人才,餘下小半也個個是世家中的傑出博學者。
一個女子會不比翰林院學子差?
莫非熟讀四書五經,才華若是露出,能夠名滿京城的類型?
項文瑾收斂起剛才自己吃驚的表情,詢問蕭子鴻“是江南哪位閨秀?”
閨秀?
蕭子鴻想了想平時舒淺喝茶忙裏偷閑時慢吞吞笑眯眯的樣子,覺得和閨秀相差得好似有點遙遠。
項文瑾試探問了另一句“小家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