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啟珪眼力多好,不瞞四爺,因為這幅真跡恰巧就掛在啟珪書房裏,日日都能見到,自是有幾分熟悉的。”
“真跡在你那裏啊。”四皇子挑眉,說的有些玩味,“喜歡三木先生?”
“我小時候描過一段時間三木先生的字。”
“後來描了誰的?”這次問話的卻是二皇子沐灃。
“後來就改描了爹爹的。”
“老師的字倒也是極好的。”沐灃點頭。
顧啟珪點點頭,他爹爹的字自是很好的,比起各大書法家都是不遜色的,隻是爹爹並不常常寫字。
“今日耽誤了你們這些功夫,就讓雀領著你們去下麵挑件東西吧,算在阿澈頭上就好了。”二皇子沐灃說著不禁笑了笑,似乎很少幹這樣坑弟的事情。
四皇子沐澈整個趴在桌子上,笑著,卻沒有絲毫反駁的話說出來。
顧啟珪和安玨然默契的沒有再說出推辭的話,要說他兩人在這方麵想的還是挺一致的,就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這二位可是爺,有錢的很,不就是櫞閣的一件東西,能花幾個錢,對這二位來講還不是九牛一毛嗎。
如此一想,兩兄弟心安理得的就接受了。所以說他們還是用共同點的,從自己這兒拿出去,要看人;從別人那拿進來,也要看人。
一直到拿著東西走出‘櫞閣’,顧啟珪還有些暈,他不是很明白,這二位爺叫他和安玨然的用意是什麽,難道僅僅是為了一把劍?
“今日這事兒,確實有些蹊蹺,迴去好好和姑父談談,叫他知曉,有什麽舉動也好跟著調整。”顧啟珪叮囑安玨然。
“我知道了。”安玨然當然知道這事情的重要性,沒想到二皇子竟和四皇子這樣熟,那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麽,這和二皇子突然出家有沒有關聯。
“不過,再不知道事情具體始末的時候,對其他人就暫且保密吧。”
“我知道。”安玨然迴答,一點兒沒有不耐煩。
反而,顧啟珪自己覺得不好了,感覺自己很有老媽子的潛質,其實安玨然已經長得足夠大了,沒有他的時候也能獨當一麵,而且比他還要早領了差事,可他總是忍不住想要多提醒幾句。
“走吧,先送你迴安府。”顧啟珪甩甩頭,招唿安玨然。
“嗯。”
然後,兩人利落的上了馬車,不一會兒,馬車就消失在了街頭。
到他們離開後,那個名為雀的男人從暗影中走了出來,若有所思的看著離去的馬車。他怎麽覺得最後這些話是專門說給他聽的?想著又搖了搖頭,他對自己得身手足夠自信,轉身就上了二樓。
“昌逸老師的這幼子有點兒意思,安家這個也不容小覷。”沐灃聽了雀的描述,感歎道。
“這話,你之前就說過。”沐澈還是懶洋洋的。
顧啟珪迴到家,已經是用晚膳的時間了,一家人一起用膳自不必提。
晚膳後,顧啟珪直接跟著顧國安進了書房,一直到很晚才出來。
第46章 夜談
顧府前院書房
顧國安坐在書桌後麵的太師椅上,顧啟珪恭敬地站在書桌前。
顧啟珪說著今日他和安玨然遇到兩位皇子的事情。
“今日什麽情形?”顧國安左手扣著案幾,沉吟道。
“我和安表弟去了‘櫞閣’,被叫上了二樓,和二位皇子說了會兒話。”顧啟珪簡短的把事情講清楚。
“今日怎麽想起去‘櫞閣’了?”顧國安沒有繼續接著往下問,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聽說今日‘櫞閣’將出手一副三木先生的字兒,想著我還欠安表弟一幅呢,想拿來還他。”顧啟珪實話實說,要說他對三木先生的字有多喜歡從來都是沒有的,小時候的惡作劇也隻是想讓安玨然買個教訓,要不然那熊孩子不知道會怎樣呢。他是真的這麽想的,誰知道竟然是仿品。不過今日,也算是得償所願了,那把劍就當是遲來的迴禮吧。
顧國安立刻就想起來了幼子所提之事,那都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難為孩子現在還記得“那想來,今日也沒有把迴禮送過去。”
“雖然不是三木先生的字,不過玨然倒是在‘櫞閣’得了把好劍,本應是屬於二皇子的,不過到底是我出錢拿下的。”顧啟珪說道。
“二皇子的劍?”顧國安低語。
“是,二皇子親口說劍跟了他很多年,是季太傅著人專門打治的。”
“二皇子小時落過水,雖外在不顯,但太醫診斷一生不能習武。”顧國安緩緩說道,“在皇子館,他是連平時的射禦課都不會去上的。”言下之意,這樣的人怎麽會藏劍,難道僅僅為了留個念想,那為何在此時把劍送出?
“不過至於他們為什麽在那,應該真是個巧合。”顧國安繼續說道,“二皇子尤其欣賞林甫先生的字,說愛字成癡也不為過。三木先生作品存於世的不多,十之八九在二皇子處。”顧國安知道這個還是暫任太子太師的時候,那是他第一次看見沐灃的字跡,與前朝三木先生的字真的是形神均相似,要不是對三木先生的字熟悉的,真的很難分辨出真假與否。
後來經了解,他才知道,這位太子自開始蒙學,就一直摹李三木的字,雖然現在已經可以寫出自己的風格了,卻還是習慣性寫出李三木的字跡。
顧啟珪現在才終於知道四皇子那揶揄的口氣是為何了,原來二皇子竟是這麽喜歡三木先生嗎,這麽說難道置於‘櫞閣’的那副仿本是二皇子寫的?顧啟珪不是很肯定。難道就是因為他和安玨然隻看了幾眼就沒再有興趣,才會被叫到雅間?
“二皇子和四皇子似乎很是親近,尤其二皇子對四皇子很是包容。”顧啟珪斟酌著用詞。
“……”顧國安沒再說話。
書房裏靜了一會兒。
“此事就到此為止。”顧國安扣著案幾,沉聲說道。
“嗯,我知道了。”顧啟珪沒再多問,爹爹既然沒有立刻迴答他,此事應是事關重大。
顧國安點點頭,站起來,走到茶幾前坐下,示意顧啟珪來煮茶。
顧啟珪本是靜靜的跟在顧國安身後,明白爹爹的意思也不推辭。
顧啟珪慢慢的拿出茶具,開始煮茶,他的煮茶功夫一般,還是在國子監學到的基本手法,也隻是能把茶水煮熟的水平,像他大姐那樣的技術他是沒有的。
待水沸騰,父子倆中間升起一團團的熱氣。
顧啟珪替自家爹爹斟上一碗茶,遞過去:“爹爹。”
“此去江南,是曆練,也是挑戰。”顧國安接過茶碗,卻並沒有飲下,而是放在了手邊,慢慢開了口。
顧啟珪坐正身體,聆聽教誨,他已經很久都不曾聽爹爹這樣說話了。
“其實你還小,本應該再等兩年的,奈何你自己好像著急了。”顧國安頓了一下。“你娘親就總怕你不快樂,活得太累,以後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你自小聰穎,懂事也早,不知不覺已經長這麽大了。”顧國安說著,頗有感觸,抬眼看向他兒子。
隻見顧啟珪正小心地撚著茶葉,“爹爹,這茶葉是不是不好,我嚐著這茶味道是太淡了點。”顧啟珪最是受不了聽爹娘講這些,迴憶過去什麽的不適合他。
顧國安笑了笑,“這茶倒還湊合吧。”他這小兒子聽不得這些話,他就是故意的,二皇子和四皇子的事兒,他原本就沒有想讓幼子這麽早摻和進來,他現在還是不應該關心這些事的時候。
顧國安端起茶水來,抿了一口,又不著痕跡的放下了,嗯……這麽幾年過去了,他這幼子的煮茶水平還是這麽的……嗯……一言難盡。
“此去江南,必定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你隻管呆著,多看,多聽,多學,但不要多管。”顧國安叮囑道。
“是,我知道,爹爹。”聽到自家爹爹終於不抒發感情了,顧啟珪鬆了口氣。
“我挑了幾個人給你,他們都是我顧家世代的守護者,這幾人今後就跟在你身邊兒。”他當然不會讓幼子隻領著顧擎一個人去江南,其實就算明麵上安排上這些人,背地裏他也要派人的,這大概就是做父親的覺悟吧。
“是,謝謝爹爹。”他自不會推辭。
“對這些人,你隻能靠自己的本事得到他們的認可,你現在是他們的主子,也隻是因為我說你是他們的主子。等有一天,你得讓他們自己認為你就是他們的主子。”顧國安嚴肅說道。
“是,爹爹。”顧啟珪當然知道這是什麽意思。他們顧家的這些暗衛,還是曾祖父在時,誓死追隨顧家的將士或是將士們的後代,他們的忠誠不用懷疑,當然,他們也有他們的傲氣。父親是越過祖父親自從曾祖父手裏接下的傳承,所以,就連祖父顧雍也是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的。
平時根本也看不見他們的人影,但其實他們在顧府無處不在。他也是這兩年,爹爹幹什麽事都不在避諱他,他才知道,原來自己府裏還有這麽些人,他從來沒見過。
“江南局勢複雜,你此次過去,就安心做好你該做的事情。”顧國安站起身,再次叮囑。
“我知道了。”顧啟珪答得幹脆,其實今日也是他想的太多,自昨日他的腦子就像是一鍋粥,現下倒是好了些。
就如爹爹所說,他可以不必想太遙遠的未來,盡力做好眼下的事情就好了。京中事情根本不用他思慮過深,現在好戲才剛剛開鑼,遠遠沒到該他這個毛頭小子上場的時候。他還是安心準備縣試就好。
顧國安走後,顧啟珪也迴了“明璋院”。
此時的安家,安意榮的書房燈也亮著。
安意榮和安玨然坐在茶幾上,談論著今日的事情。不過相比顧家夫子稍顯正式的談話,這裏就顯得溫馨多了。
因為,安玨然在用晚膳,安意榮就坐在一旁看著,怕自家孩子噎著,安意榮還間或給倒杯水。這在書房吃東西,本是極其不雅的事情,不過這父子倆不覺得就是了。
“怎麽遇上的?”安意榮問,他初聽到自家兒子竟然在京城裏看見了二皇子,就很是驚訝。又聽聞二皇子和四皇子在一起相談甚歡,覺得這事兒有些奇妙。最重要的是,至今他沒有接到任何消息,說二皇子已經離開了慈恩寺。
“今日,順寶和我‘櫞閣’看字兒,順寶喜歡這些,臨走的時候就被叫去了雅間。”安玨然吞下口中的事物,才迴答自家阿爹。事情描述的極其簡略,但有關顧啟珪的習慣他還是說的極其清楚的。今日,他在外逛了一下午,迴到府裏,已經過了晚膳的時辰,去找阿娘肯定也是給兩盒點心,就隻能來阿爹這蹭吃的。正好,他還記得順寶的叮嚀,要和阿爹說下午的事情。
“對了,阿爹,我在‘櫞閣’看中一把劍,順寶買送我,後來才知道竟然是二皇子的。”安玨然突然想起了這件事。
安意榮的眼神深了深,祖父去後,府裏大部分的情報網都在他這裏,二皇子沐灃可是個不能習武的。
“二皇子給我的感覺有些像以後順寶。”安玨然也說不上來是為什麽,不過就是看了二皇子和四皇子相處以後的一種感覺。
安意榮沒把這句話當迴事,卻是捕捉到了‘順寶’這兩個字眼。他自是知道這孩子和顧啟珪相處的好,要說,血緣的牽絆也真是奇妙不是嗎?他從來不阻止他們的交流,一來,京城之中有他表哥,他討不到什麽好處;二來,養了這麽多年,他是真的把他當做親生的孩子教養的,自然希望他開心著長大。
身為安家的孩子,壓力非常大,尤其玨然這一輩,更是身負重壓,本就是因為他的自私才把這個孩子拉到這樣的境地的,他怎麽可以讓他孤單的長大,剝奪他交友的權利。而且,啟珪那孩子還不錯。
這幾年,不也證明了他所想的,小時候原本活潑靈動的孩子,越發的寡言,就連時常帶著笑意的臉上也是慢慢變得冰冷起來。在安家也隻有在麵對他的時候,還有些小時候的影子,就連在表妹麵前也是客氣居多的。他一直以為孩子在外麵都是這樣的,直到他看見孩子和顧啟珪在一起時候的狀態時,他才驚覺,原來一直在發生著改變的是他們才對。
“啟珪怎麽說的?”安意榮低聲問道。
“順寶說,和阿爹說清楚就行了,說是別萬一影響了阿爹的事,但對其他人要保密。”安玨然終於吃飽,可以好好地迴答他阿爹的問題了。
隻是沒想到,安意榮卻站了起來,說道:“啟珪說的不錯,此事阿爹知道了。玨兒就不必在想這件事了,好好當值就行了。”
“好了,如果吃飽了,就趕緊迴房去吧,書房阿爹叫人收拾。”安意榮說著走出了書房,顯然是要迴後院。
“好,我知道了,阿爹也早點休息。”安玨然行禮送自家阿爹離開。
今日的事情就像是一顆小石頭被丟進浩瀚的大海裏,並沒有翻起很大的浪花,但它確確實實的發生了,也確實地在知情人的心裏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也許有一天,事情就是因為現在這顆小小的種子要生根發芽,才水落石出的。
第47章 風波起
第二天一早,顧啟珪就出發去了朱府,因為此次要迴江南安慶,他要順便把朱府準備好的禮品帶過去。所以比起向大舅父大舅母和各位表哥告別,來聽取、他們要帶迴去的禮品以及其他的一些具體安排才是此行的最大目的。
朱家子孫繁茂,此事並沒有分家,自然是人口眾多,要想備禮,分量得是足夠龐大。雖說,京中朱府每年都會有禮品通過各種形式運迴安慶,可今年尤為不同。今年是他曾外祖父八十大壽,既是整壽,又是高壽,怎麽也得大辦才行。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舅父初任大理寺卿,應該是沒有時間迴去的。幾位表哥也已經下場,能否趕迴去還得兩說。大舅母倒是約好了要隨母親一塊迴去,但他們要帶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顧啟珪算是先帶過去一波兒。
顧啟珪到達朱府的時間不算晚,不過也早已經過了該上朝的時間。他本以為應該見不到大舅父的,誰知,大舅父竟然在家裏等著他。所以,顧啟珪就開始了他這段時間見長輩的必備流程——進書房,聽訓誡。
朱家大爺對顧啟珪說的最多的大概就是江南的局勢了,還讓他寬心,有什麽事兒都可以去朱府請教,尤其是在縣試期間,可以去朱氏祖學聽課。朱家祖學天下聞名,顧啟珪自也是好奇的,不管自己去不去,都是長輩的一番心意,他自是表示感謝的。
接著就是對顧啟珪一番的告誡和叮囑。其實閱曆這個東西,是真正經曆過才能有的智慧。仔細想想,自己最近老是從長輩那裏得到經驗,可到底遇到事情還是得靠自己判斷才行,顧啟珪想著。
好不容易,大舅父結束了他長達一個半時辰的諄諄教誨,顧啟珪出發去想舅母徐氏請安。
“真跡在你那裏啊。”四皇子挑眉,說的有些玩味,“喜歡三木先生?”
“我小時候描過一段時間三木先生的字。”
“後來描了誰的?”這次問話的卻是二皇子沐灃。
“後來就改描了爹爹的。”
“老師的字倒也是極好的。”沐灃點頭。
顧啟珪點點頭,他爹爹的字自是很好的,比起各大書法家都是不遜色的,隻是爹爹並不常常寫字。
“今日耽誤了你們這些功夫,就讓雀領著你們去下麵挑件東西吧,算在阿澈頭上就好了。”二皇子沐灃說著不禁笑了笑,似乎很少幹這樣坑弟的事情。
四皇子沐澈整個趴在桌子上,笑著,卻沒有絲毫反駁的話說出來。
顧啟珪和安玨然默契的沒有再說出推辭的話,要說他兩人在這方麵想的還是挺一致的,就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這二位可是爺,有錢的很,不就是櫞閣的一件東西,能花幾個錢,對這二位來講還不是九牛一毛嗎。
如此一想,兩兄弟心安理得的就接受了。所以說他們還是用共同點的,從自己這兒拿出去,要看人;從別人那拿進來,也要看人。
一直到拿著東西走出‘櫞閣’,顧啟珪還有些暈,他不是很明白,這二位爺叫他和安玨然的用意是什麽,難道僅僅是為了一把劍?
“今日這事兒,確實有些蹊蹺,迴去好好和姑父談談,叫他知曉,有什麽舉動也好跟著調整。”顧啟珪叮囑安玨然。
“我知道了。”安玨然當然知道這事情的重要性,沒想到二皇子竟和四皇子這樣熟,那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麽,這和二皇子突然出家有沒有關聯。
“不過,再不知道事情具體始末的時候,對其他人就暫且保密吧。”
“我知道。”安玨然迴答,一點兒沒有不耐煩。
反而,顧啟珪自己覺得不好了,感覺自己很有老媽子的潛質,其實安玨然已經長得足夠大了,沒有他的時候也能獨當一麵,而且比他還要早領了差事,可他總是忍不住想要多提醒幾句。
“走吧,先送你迴安府。”顧啟珪甩甩頭,招唿安玨然。
“嗯。”
然後,兩人利落的上了馬車,不一會兒,馬車就消失在了街頭。
到他們離開後,那個名為雀的男人從暗影中走了出來,若有所思的看著離去的馬車。他怎麽覺得最後這些話是專門說給他聽的?想著又搖了搖頭,他對自己得身手足夠自信,轉身就上了二樓。
“昌逸老師的這幼子有點兒意思,安家這個也不容小覷。”沐灃聽了雀的描述,感歎道。
“這話,你之前就說過。”沐澈還是懶洋洋的。
顧啟珪迴到家,已經是用晚膳的時間了,一家人一起用膳自不必提。
晚膳後,顧啟珪直接跟著顧國安進了書房,一直到很晚才出來。
第46章 夜談
顧府前院書房
顧國安坐在書桌後麵的太師椅上,顧啟珪恭敬地站在書桌前。
顧啟珪說著今日他和安玨然遇到兩位皇子的事情。
“今日什麽情形?”顧國安左手扣著案幾,沉吟道。
“我和安表弟去了‘櫞閣’,被叫上了二樓,和二位皇子說了會兒話。”顧啟珪簡短的把事情講清楚。
“今日怎麽想起去‘櫞閣’了?”顧國安沒有繼續接著往下問,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聽說今日‘櫞閣’將出手一副三木先生的字兒,想著我還欠安表弟一幅呢,想拿來還他。”顧啟珪實話實說,要說他對三木先生的字有多喜歡從來都是沒有的,小時候的惡作劇也隻是想讓安玨然買個教訓,要不然那熊孩子不知道會怎樣呢。他是真的這麽想的,誰知道竟然是仿品。不過今日,也算是得償所願了,那把劍就當是遲來的迴禮吧。
顧國安立刻就想起來了幼子所提之事,那都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難為孩子現在還記得“那想來,今日也沒有把迴禮送過去。”
“雖然不是三木先生的字,不過玨然倒是在‘櫞閣’得了把好劍,本應是屬於二皇子的,不過到底是我出錢拿下的。”顧啟珪說道。
“二皇子的劍?”顧國安低語。
“是,二皇子親口說劍跟了他很多年,是季太傅著人專門打治的。”
“二皇子小時落過水,雖外在不顯,但太醫診斷一生不能習武。”顧國安緩緩說道,“在皇子館,他是連平時的射禦課都不會去上的。”言下之意,這樣的人怎麽會藏劍,難道僅僅為了留個念想,那為何在此時把劍送出?
“不過至於他們為什麽在那,應該真是個巧合。”顧國安繼續說道,“二皇子尤其欣賞林甫先生的字,說愛字成癡也不為過。三木先生作品存於世的不多,十之八九在二皇子處。”顧國安知道這個還是暫任太子太師的時候,那是他第一次看見沐灃的字跡,與前朝三木先生的字真的是形神均相似,要不是對三木先生的字熟悉的,真的很難分辨出真假與否。
後來經了解,他才知道,這位太子自開始蒙學,就一直摹李三木的字,雖然現在已經可以寫出自己的風格了,卻還是習慣性寫出李三木的字跡。
顧啟珪現在才終於知道四皇子那揶揄的口氣是為何了,原來二皇子竟是這麽喜歡三木先生嗎,這麽說難道置於‘櫞閣’的那副仿本是二皇子寫的?顧啟珪不是很肯定。難道就是因為他和安玨然隻看了幾眼就沒再有興趣,才會被叫到雅間?
“二皇子和四皇子似乎很是親近,尤其二皇子對四皇子很是包容。”顧啟珪斟酌著用詞。
“……”顧國安沒再說話。
書房裏靜了一會兒。
“此事就到此為止。”顧國安扣著案幾,沉聲說道。
“嗯,我知道了。”顧啟珪沒再多問,爹爹既然沒有立刻迴答他,此事應是事關重大。
顧國安點點頭,站起來,走到茶幾前坐下,示意顧啟珪來煮茶。
顧啟珪本是靜靜的跟在顧國安身後,明白爹爹的意思也不推辭。
顧啟珪慢慢的拿出茶具,開始煮茶,他的煮茶功夫一般,還是在國子監學到的基本手法,也隻是能把茶水煮熟的水平,像他大姐那樣的技術他是沒有的。
待水沸騰,父子倆中間升起一團團的熱氣。
顧啟珪替自家爹爹斟上一碗茶,遞過去:“爹爹。”
“此去江南,是曆練,也是挑戰。”顧國安接過茶碗,卻並沒有飲下,而是放在了手邊,慢慢開了口。
顧啟珪坐正身體,聆聽教誨,他已經很久都不曾聽爹爹這樣說話了。
“其實你還小,本應該再等兩年的,奈何你自己好像著急了。”顧國安頓了一下。“你娘親就總怕你不快樂,活得太累,以後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你自小聰穎,懂事也早,不知不覺已經長這麽大了。”顧國安說著,頗有感觸,抬眼看向他兒子。
隻見顧啟珪正小心地撚著茶葉,“爹爹,這茶葉是不是不好,我嚐著這茶味道是太淡了點。”顧啟珪最是受不了聽爹娘講這些,迴憶過去什麽的不適合他。
顧國安笑了笑,“這茶倒還湊合吧。”他這小兒子聽不得這些話,他就是故意的,二皇子和四皇子的事兒,他原本就沒有想讓幼子這麽早摻和進來,他現在還是不應該關心這些事的時候。
顧國安端起茶水來,抿了一口,又不著痕跡的放下了,嗯……這麽幾年過去了,他這幼子的煮茶水平還是這麽的……嗯……一言難盡。
“此去江南,必定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你隻管呆著,多看,多聽,多學,但不要多管。”顧國安叮囑道。
“是,我知道,爹爹。”聽到自家爹爹終於不抒發感情了,顧啟珪鬆了口氣。
“我挑了幾個人給你,他們都是我顧家世代的守護者,這幾人今後就跟在你身邊兒。”他當然不會讓幼子隻領著顧擎一個人去江南,其實就算明麵上安排上這些人,背地裏他也要派人的,這大概就是做父親的覺悟吧。
“是,謝謝爹爹。”他自不會推辭。
“對這些人,你隻能靠自己的本事得到他們的認可,你現在是他們的主子,也隻是因為我說你是他們的主子。等有一天,你得讓他們自己認為你就是他們的主子。”顧國安嚴肅說道。
“是,爹爹。”顧啟珪當然知道這是什麽意思。他們顧家的這些暗衛,還是曾祖父在時,誓死追隨顧家的將士或是將士們的後代,他們的忠誠不用懷疑,當然,他們也有他們的傲氣。父親是越過祖父親自從曾祖父手裏接下的傳承,所以,就連祖父顧雍也是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的。
平時根本也看不見他們的人影,但其實他們在顧府無處不在。他也是這兩年,爹爹幹什麽事都不在避諱他,他才知道,原來自己府裏還有這麽些人,他從來沒見過。
“江南局勢複雜,你此次過去,就安心做好你該做的事情。”顧國安站起身,再次叮囑。
“我知道了。”顧啟珪答得幹脆,其實今日也是他想的太多,自昨日他的腦子就像是一鍋粥,現下倒是好了些。
就如爹爹所說,他可以不必想太遙遠的未來,盡力做好眼下的事情就好了。京中事情根本不用他思慮過深,現在好戲才剛剛開鑼,遠遠沒到該他這個毛頭小子上場的時候。他還是安心準備縣試就好。
顧國安走後,顧啟珪也迴了“明璋院”。
此時的安家,安意榮的書房燈也亮著。
安意榮和安玨然坐在茶幾上,談論著今日的事情。不過相比顧家夫子稍顯正式的談話,這裏就顯得溫馨多了。
因為,安玨然在用晚膳,安意榮就坐在一旁看著,怕自家孩子噎著,安意榮還間或給倒杯水。這在書房吃東西,本是極其不雅的事情,不過這父子倆不覺得就是了。
“怎麽遇上的?”安意榮問,他初聽到自家兒子竟然在京城裏看見了二皇子,就很是驚訝。又聽聞二皇子和四皇子在一起相談甚歡,覺得這事兒有些奇妙。最重要的是,至今他沒有接到任何消息,說二皇子已經離開了慈恩寺。
“今日,順寶和我‘櫞閣’看字兒,順寶喜歡這些,臨走的時候就被叫去了雅間。”安玨然吞下口中的事物,才迴答自家阿爹。事情描述的極其簡略,但有關顧啟珪的習慣他還是說的極其清楚的。今日,他在外逛了一下午,迴到府裏,已經過了晚膳的時辰,去找阿娘肯定也是給兩盒點心,就隻能來阿爹這蹭吃的。正好,他還記得順寶的叮嚀,要和阿爹說下午的事情。
“對了,阿爹,我在‘櫞閣’看中一把劍,順寶買送我,後來才知道竟然是二皇子的。”安玨然突然想起了這件事。
安意榮的眼神深了深,祖父去後,府裏大部分的情報網都在他這裏,二皇子沐灃可是個不能習武的。
“二皇子給我的感覺有些像以後順寶。”安玨然也說不上來是為什麽,不過就是看了二皇子和四皇子相處以後的一種感覺。
安意榮沒把這句話當迴事,卻是捕捉到了‘順寶’這兩個字眼。他自是知道這孩子和顧啟珪相處的好,要說,血緣的牽絆也真是奇妙不是嗎?他從來不阻止他們的交流,一來,京城之中有他表哥,他討不到什麽好處;二來,養了這麽多年,他是真的把他當做親生的孩子教養的,自然希望他開心著長大。
身為安家的孩子,壓力非常大,尤其玨然這一輩,更是身負重壓,本就是因為他的自私才把這個孩子拉到這樣的境地的,他怎麽可以讓他孤單的長大,剝奪他交友的權利。而且,啟珪那孩子還不錯。
這幾年,不也證明了他所想的,小時候原本活潑靈動的孩子,越發的寡言,就連時常帶著笑意的臉上也是慢慢變得冰冷起來。在安家也隻有在麵對他的時候,還有些小時候的影子,就連在表妹麵前也是客氣居多的。他一直以為孩子在外麵都是這樣的,直到他看見孩子和顧啟珪在一起時候的狀態時,他才驚覺,原來一直在發生著改變的是他們才對。
“啟珪怎麽說的?”安意榮低聲問道。
“順寶說,和阿爹說清楚就行了,說是別萬一影響了阿爹的事,但對其他人要保密。”安玨然終於吃飽,可以好好地迴答他阿爹的問題了。
隻是沒想到,安意榮卻站了起來,說道:“啟珪說的不錯,此事阿爹知道了。玨兒就不必在想這件事了,好好當值就行了。”
“好了,如果吃飽了,就趕緊迴房去吧,書房阿爹叫人收拾。”安意榮說著走出了書房,顯然是要迴後院。
“好,我知道了,阿爹也早點休息。”安玨然行禮送自家阿爹離開。
今日的事情就像是一顆小石頭被丟進浩瀚的大海裏,並沒有翻起很大的浪花,但它確確實實的發生了,也確實地在知情人的心裏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也許有一天,事情就是因為現在這顆小小的種子要生根發芽,才水落石出的。
第47章 風波起
第二天一早,顧啟珪就出發去了朱府,因為此次要迴江南安慶,他要順便把朱府準備好的禮品帶過去。所以比起向大舅父大舅母和各位表哥告別,來聽取、他們要帶迴去的禮品以及其他的一些具體安排才是此行的最大目的。
朱家子孫繁茂,此事並沒有分家,自然是人口眾多,要想備禮,分量得是足夠龐大。雖說,京中朱府每年都會有禮品通過各種形式運迴安慶,可今年尤為不同。今年是他曾外祖父八十大壽,既是整壽,又是高壽,怎麽也得大辦才行。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舅父初任大理寺卿,應該是沒有時間迴去的。幾位表哥也已經下場,能否趕迴去還得兩說。大舅母倒是約好了要隨母親一塊迴去,但他們要帶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顧啟珪算是先帶過去一波兒。
顧啟珪到達朱府的時間不算晚,不過也早已經過了該上朝的時間。他本以為應該見不到大舅父的,誰知,大舅父竟然在家裏等著他。所以,顧啟珪就開始了他這段時間見長輩的必備流程——進書房,聽訓誡。
朱家大爺對顧啟珪說的最多的大概就是江南的局勢了,還讓他寬心,有什麽事兒都可以去朱府請教,尤其是在縣試期間,可以去朱氏祖學聽課。朱家祖學天下聞名,顧啟珪自也是好奇的,不管自己去不去,都是長輩的一番心意,他自是表示感謝的。
接著就是對顧啟珪一番的告誡和叮囑。其實閱曆這個東西,是真正經曆過才能有的智慧。仔細想想,自己最近老是從長輩那裏得到經驗,可到底遇到事情還是得靠自己判斷才行,顧啟珪想著。
好不容易,大舅父結束了他長達一個半時辰的諄諄教誨,顧啟珪出發去想舅母徐氏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