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啟珪一直站著,直到外麵有人來請主人家去開宴。
他心裏鬆了口氣,偷偷目送三人出門,他爹爹走在三人的最後邊,出門前迴頭看了他一眼,他就這樣猝不及防的和自家爹爹對眼了,他趕緊迴他爹一個大大的討好微笑。
顧昌逸唇角彎了彎,出去了。
顧啟珪活動活動已經酸了的腳,拍了拍腿上的肌肉,顧遠就走了過來,恭敬道:“少爺,顧遠領您去夫人那。”
顧啟珪點點頭,說了聲:“好。”
現在京中水深,沒有點兒本事,根本不能探其根本。
宴會上自是言笑晏晏,至於背後怎麽樣就隻有自己知道了。
顧府一家人迴家的時候已經很晚了,他們算是最後走的一波兒,顧國安吃了些酒便沒有騎馬,和妻兒一起坐到了馬車裏。
時間已經挺晚了,兩個小姑娘依偎在娘親懷裏昏昏欲睡。顧啟珪已經困到睜不開眼了,他慢慢挪到他爹那,趴在他爹懷裏醞釀睡意。
馬車裏麵很安靜,夫妻倆溫和的看著孩子們昏昏欲睡,有一種溫情流露其中。
顧啟珪是被顧國安抱迴‘明璋院’的,把他放到床上的時候,他醒了一下,疑惑的問:“爹爹?”似是不知道在哪裏。顧國安拍拍他的背,他就又睡了過去。等顧啟珪再次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清晨了。
顧國安在幼子床前站了將近一刻鍾,看幼子睡的香甜,才輕手輕腳的退了出去。仔細吩咐嬤嬤丫頭認真照顧後,才大步走迴自己的院子。幼子自幼體弱,妻子照顧的盡心,唯恐出現不測,今天孩子玩的累,還是小心點好。
走出‘明璋院’正好碰到剛把女兒們送迴自己院子的朱氏,兩人肩並肩走在彎彎的石子路上話著家常,顧國安把今天書房裏發生的事兒講給妻子聽,然後道:“陳首輔有意收啟珪為徒。”關於幼子的事兒,他都是和妻子商量著來的,今天這事兒,他自是不會瞞著她。
“啊,陳閣老怎麽想起收順寶為徒了。”朱氏驚詫,也沒聽說陳閣老有收徒的習慣,再說作為當朝首輔,他自是繁忙的,怎會提出收一黃口小兒為徒,再一個陳閣老在朝中偏屬中立,這次提出這樣的要求,又是什麽用意。
而且“陳閣老無子,這是要……”朱氏欲言又止,語氣中有著驚慌。自上次事件後,她總覺得有人想搶他兒子。
聽著妻子的話音,顧國安心中一痛,那次的事兒到底是讓妻子傷了心,這事兒一聽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兒,卻讓平素聰明的妻子驚了心。他把妻子摟在懷裏,輕輕拍拍她的背,提醒她道:“想什麽呢?這怎麽可能發生。”
朱氏慢慢舒了口氣,明明知道是不可能,但她總忍不住擔心受怕。
“不過,也有這個意思就是了,”顧國安話鋒一轉,“陳閣老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並無後嗣,現在想收關門弟子,倒是有收養老弟子的意味。”
“夫君,我不想順寶過的艱難,隻願他平平安安,順順遂遂才好。”朱氏埋首在顧國安的懷裏,低聲道。
“我知道,”顧國安拉著妻子的手慢慢往院子裏走,邊走邊道:“可冉兒,我們做父母的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啟珪那孩子努力,是個可成才的,陳閣老朝中中立,又無家族拖累,人口甚是簡單。陳夫人商戶出身,性子豪爽,是個沒壞心思的,拜他為師倒也無不可。”顧國安自知道這事兒後,就從各方麵分析了此事的利弊,總的來說,利大於弊。
朱氏自是知道自家兒子乖覺,雖是先天智力不比常人,可這幾年,在她和夫君的督促下,她兒子可是進步神速,現在就是不用盯著也能自己練字讀書了。對於陳家,她也知道沒有什麽可挑剔的,陳首輔位高權重,兒子拜他為師,對以後仕途定是有利;今日見了陳夫人,是個不拘小節的性子,必不是個難相處的,可作為一個母親,她還是有諸多擔心。
察覺到妻子的腳步慢了下來,知道她是擔心幼子,顧國安拉了拉妻子的手,調笑道:“擔心什麽,他爹還活著呢?還會讓人欺負你兒子。”
朱氏被丈夫的話逗笑了,何曾見過顧大人有如此狂傲的時候,內心裏卻豁然開朗,是啊,夫君是個有能力的,兒子也會長成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未來又還沒有來到,她兒子還小呢。
第11章 安家進京
日子一天天過去,顧啟珪的生活日複一日,他現在大部分時候都是呆在家裏的,雖然因為朱家大老爺進了京,母親時不時帶他和姐姐們過去朱府做客,不過因為表兄大他頗多,說的玩的都不在一個頻道上,顧啟珪覺得還不如呆在家裏。後來就很少過去了。
顧國安把陳恪陳首輔欲收他為徒的事兒告訴了他,對這事兒顧啟珪本就有些預感,雖然現在變成了事實,他倒也沒有其他太過激動的感覺。
朝堂危機重重,貴族世家風起雲湧,古人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對一個讀聖賢書的學子來說,拜師是人生中的大事,顧啟珪決定聽他爹的。
他覺得這輩子的自己,最幸運的大概就是有了為自己著想的爹娘。娘親溫情,給他無微不至的關懷,爹爹內斂,以自己的方式關心愛護著他的成長。
他們是顧啟珪最信任的人了,總不會害他。
暖居宴過後的天氣並沒有如想象中的變暖,反而愈加濕冷,接連下了幾場大雪,整個京師都是灰蒙蒙的,不見一絲太陽。
據說北方的雪災更加嚴重,死傷了無數人。顧國安作為戶部侍郎,自是十分忙碌的,顧啟珪現在兩三天都見不到他爹一麵。
日子就在各自的忙碌中悠悠流轉,轉眼就到了臘月初一,過了臘月就是年,作為大齊朝重要的節日,今年因為北方雪災,也變得不如往年熱鬧。
這天罕見的出了太陽,顧啟珪被自家娘親包裹的像個粽子似的,如往常一樣在爹爹書房裏練字。因為還是小孩子,手勁不足,寫的字略顯稚嫩,但已經略有風格了。一筆一劃的摹著自家爹爹的字,他寫的極為認真。
中間朱氏來了一次,看著兒子學的認真,也不打擾,吩咐婆子再加一個炭盆就迴去了。
到了中午,顧國安還是沒有迴家用午膳。顧遠派人迴來說聖上召見內閣成員,商議北方雪災事項,此事關係重大,自早上一直議到現在,怕是今天也不能迴來用午膳了。
此次北方雪災事關重大,今上自是十分重視。天災甚是容易招致人禍,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釀成無法挽迴的結局,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再一個北方人口眾多,此次受災麵積又甚是廣闊,事情可謂非常的緊急。北方自古又是賦稅的重省,看今年這態勢,來年的賦役稅收都得落空,國庫本就空虛,現在更是雪上加霜。但救人救急,北方的災禍已是刻不容緩,早一個時辰開倉放糧,就有可能多救下幾條人命。
但因為國庫空虛,想要賑災,就要有錢糧,可自古錢糧都握在少數世家貴族手裏,尤其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江南貴族更是富庶。
朝中分成兩派,一派稱新貴派主張富人捐銀,立刻開倉,他們多是近年由皇帝提拔重用的通過正經科舉考中的朝臣;另一派稱守舊派卻保持沉默,他們大都是世家貴族,手握祖輩幾代的積蓄。但因當今皇上自上位後接連幾次削弱貴族勢力,使得貴族世家大為不滿,現在自是不肯配合。他們的爭論使得本就激化的矛盾更加的尖銳。
朝中幾次爭論不見結果,時間卻在不斷的流逝,北方局勢甚是嚴峻。
最終,當今聖上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低下了頭,啟用安家算是第一步,重用朱家長子是第二步。朱、安兩家,尤其是安家作為江南世家的佼佼者,一直是江南世家的領軍人物。
而在京中,陸家長子陸靜之右遷從一品兩江總督,管理江南所有軍民政務更是今上打破貴族沉默的關鍵一步。要知道陸家雖早些年從江南遷往京城,可江南本家底蘊尚存,也是一樣的江南貴族世家出身。
在這一場政治戰爭中,貴族世家子孫,又以江南世家為最重新進入朝堂,整個朝廷經過了一次大的洗牌。
事情就在有人歡喜有人憂的不同感受中的到了解決。此次聖上召見內閣,就是為此次雪災做最後的部署,今上因為這事兒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多年的削弱貴族勢力的努力功虧一簣,自是不允許在有絲毫偏差。
貴族出錢,朝廷出力,這場罕見的雪災,會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慢慢的平息,也許災後重建,是一個大工程,但至少它可以平和的結束。
京中官場,明麵上風平浪靜,暗地裏卻風起雲湧,朝堂的博弈總是來得猝不及防。但一時的成敗對有些人來說不重要,因為也許有一天他就可以卷土重來;一時的成敗對另一些人來說又很重要,因為一不小心他就萬劫不複。
當然這些和顧啟珪的生活關係不大,就算天真的塌下來,也是先砸他爹。
臘月裏都是節,隨著年的一日日推近,北方局勢的漸漸好轉,京師城中的年味也是越來越濃。
顧啟珪前世那會就是一個南方的孩子,加上又有那樣不負責任的父母,對於年的這個概念本就模糊,他是來了這兒以後,才漸漸的體會到了什麽叫年味。
在顧家,每年除夕夜,顧國安和朱氏一定會親自為他們姐弟三人把紅包和福橘放在他們枕邊,或是掛在床頭,朱氏會親自為他們各自做一身新衣服。這些淡淡的溫情,是顧啟珪前世渴望,又求而不得的,他喜歡這個節日。
在各家各戶都忙著過年事宜的時候,京師西城古街旁邊的柳樹胡同裏,一棟新的宅子迎來了它的主人。
一個身形纖細,衣著華貴,麵容姣好的婦人在丫鬟的攙扶下,小心的踩上腳蹬子,剛從華貴的馬車上下來,還沒來得及找人,一個體型健碩的男子就快步走到婦人麵前,拱手行禮向婦人匯報:“爺和小少爺在路上看見了一個糖人鋪子,小少爺說想要,爺帶著去了,讓屬下迴報夫人先進府休整。”
婦人的手不經意用力,扶著她的丫鬟不經意得瑟了一下,卻強忍著沒有出聲。
“好,我知道了,請文侍衛告訴表哥,孩子還小不能吃太多糖,別因為玨兒哭鬧就妥協。”婦人掛著和煦的微笑,溫和親昵的語氣令人十分的舒服。
“屬下會迴稟爺的,夫人放心,小少爺自小懂事,甚少哭鬧。”
“好,那你趕快去表哥那伺候吧,我先進府了。”夫人擺擺手。
“屬下告退。”文一有片刻的怔住了一下,明明夫人處處透著溫和大度,怎麽他有些莫名說不出的感覺呢。不過他沒多想,夫人和爺青梅竹馬,又是表兄妹,感情自幼很好,安府裏哪個人不知道他們夫人雖早幾年被爺寵的任性了些,但自從有了小少爺,夫人的性格變得非常溫和有度。
沒錯,安府。剛才的婦人就是顧玲燕,安意榮的妻子,顧國安的嫡親妹妹,顧啟珪的姑母。文一所稱的爺和少爺即是安意榮和安玨然。安家在年關將近的時候來到了京城,他們刻意的低調,幾乎沒有引起京中其他家族的注意。
當然這其中不包括一直關注他們的顧國安,顧遠把這一信息傳給他的時候,他沉吟幾息,吩咐道:“傳信給他們,他們的任務是務必保護孩子的安全,其他不要隨意插手。”安意榮心有城府,在江南安府,人多眼雜,出了事兒可以推到安家其他幾房身上。但在京中稍不注意,就可能會露出馬腳,他不想窺探他們的私事,隻想保護孩子安危。
“他們進京的事兒,府裏就當不知道,等著他們上門就行。”顧國安拿起一本書,淡淡的說道。
這天,顧國安難得的休沐在家,正在指教幼子功課,顧遠就走進來報:“爺,安大人和安夫人帶著公子來了,正在會客室等著見您。”
第12章 血緣這種東西
顧啟珪有片刻的怔住,然後才反應過來,顧遠說的是他姑父姑母和,呃……,他表弟一家。
顧國安沉思了一下,才迴答,“我這就過去,派人去看看夫人,如果已經得到了消息,告訴夫人,不用來前院見客。要是還不知道,就晚點再告訴她吧。”
“是”
顧啟珪大概能明白他爹爹的意思,應該是想照顧娘親的情緒。他抬頭看看他爹,他是想去看看的,看看那個和他一母同胞的孩子,隻是不知道他爹怎麽想。
顧國安到沒有想那麽多,大手一揮,一把撈起幼子,“走,先跟爹爹去看看他們來幹什麽?”
顧啟珪掙紮著,小臉憋得通紅,“爹爹,你要好好抱著我,這樣我不舒服。算了算了,您還是把我放下來吧,我自己走就行。”
顧國安從善如流的把幼子放在地上,爺倆兒一起走向前院的會客廳。
還沒走到會客廳,顧啟珪就聽見從會客廳裏傳來一陣說話聲。
“阿爹,我能把這個小玉佛送給表哥嗎?我現在最喜歡的東西就是這個了,還是當時外祖父送給我的呢。”一個歡快的小孩子的聲音,聽聲音顧啟珪就覺得這一定是個虎頭虎腦的小家夥。
“你前兩天不是說最喜歡程先生送的那把短劍的嗎?怎地這麽快就變了?”一個溫潤的男聲傳來。
“哎呀,阿爹,反正我現在最喜歡玉佛了,先生說很值錢的,就送這個好了,行不行嗎?”男孩稚嫩的聲音和爹爹討價還價,讓人忍俊不禁。
“阿爹,我為什麽非得把最喜歡的東西送給他呢,不是說他是個哥哥嗎?該是送我東西才對吧。”小男孩大概是沒有從爹爹那得到想要的答案,轉移了話題。
“玨兒,這是你許諾給阿爹的,你本可以不許諾,可你既然答應了阿爹,把你最喜歡的的東西當做禮物送給表哥,這樣反悔對不對,阿爹是不是講過不可以這樣。”溫潤的聲音帶著語重心長,聽得出來他對孩子的出爾反爾不滿意。可見平時他對孩子管的非常嚴,顧啟珪心裏想著,他現在覺得他這個姑父是個人物了。
男聲還想再說什麽,卻被一個溫柔的女聲打斷。“表哥,哥哥家的孩子不缺這些的,玨兒喜歡留著就是了,玉佛貴重,寓意也好,長輩拿來當見麵禮都是可以的,作為孩子間的贈禮也沒什麽不妥。不過玨兒這次確實也有錯,男子漢一言九鼎,言出必行,切不可出爾反爾,下次記得要聽阿爹的話。”這雖是個溫柔的聲音,聽在顧啟珪耳裏卻覺得刺耳,總覺得她話裏有話,細想之下,卻又覺得沒有。
“是,我知道了,阿娘。”廳裏傳來的男孩歡快的聲音。
顧啟珪皺了皺眉頭。男聲沒有再響起。
過了一會兒,顧國安才領著顧啟珪進去,正廳裏有三個人,一個身著白色衣衫的青年男子坐在上座右向,下首坐著個麵容姣好的女子。看見顧國安進來了,都站了起來。
顧啟珪自進了廳,就看見了那個站在白衣男子麵前的小男孩,如他所想,確實是個虎頭虎腦的孩子。見他們過來,臉上表情豐富,甚是靈動。他手裏還拿著一個玉佛吊墜,佛像憨態可掬,玉石豔綠,晶瑩透亮,一看就價值不菲。正如朱氏所想,這確實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光是個頭兒就比顧啟珪得高出半頭,長得壯壯的,看著很是精神。
可是,看著這張稚嫩的小臉,顧啟珪覺得十分無語,安玨然和他爹爹長得也太像了,簡直可以說是是縮小版的顧國安了,不過性子倒是南轅北轍,眼前的小孩活潑好動,機靈勁兒藏都藏不住,而他爹爹性子內斂,真論起來,自己的性子倒是和爹爹相似的更多些。
顧啟珪撇撇嘴,自己怎麽不和爹爹長得像,看爹爹現在魅力十足的樣子,他都覺得十分帥氣。顧啟珪的樣子更像朱氏一些,尤其眉眼間帶著朱家人的影子,顯得十分秀氣。
可以看出,安意榮把安玨然教的很好,自己和爹爹剛進來,他就立刻衝爹爹行禮,“舅父好,我是玨然。”一點兒不怕生的樣子。
“表哥也好,我……”顧啟珪聽到小玨然向他問好,忙從他爹身後走出來,正想迴禮,不經意和安小朋友對了眼,接下來就聽到了告狀的男童聲音,“阿爹,你騙人,他明明比我矮,怎麽是表哥,明明是弟弟。”說著還激動地拉著顧啟珪到自家阿爹麵前比了比身高。
顧啟珪抽了抽嘴角,謝謝他好嗎?這麽小的孩子就這樣不討人喜,真是討厭。
不過就像是天定的一樣,對這個孩子他倒沒有任何排斥的情感,大概這就是血緣的奇妙吧,他們自出生沒有完整相處過一天,甚至在今天之前他都沒想過見了他怎樣怎樣,但在此時此刻,他隻感覺到熟悉和親近。
顧啟珪好容易才把把男孩搭在自己肩膀上的胳膊扒拉了下來,終於可以鬆口氣,低頭整理了下衣衫,才朝那對青年男女行禮,“姑父,姑母安,我是啟珪。”
“哎,你怎麽不理我啊,我把我最喜歡的那把短劍送給你好不好,那可是程師傅用玄鐵親自打造的,我最是喜歡了。”安小朋友看顧啟珪不理他,立刻黏了上來,他是非常喜歡顧啟珪,連剛剛不想送出的短劍都主動提出來了。
顧啟珪臉上帶了點笑意,衝玨然小朋友伸出手,“拿過來吧,我要。”
“啊,”小玨然愣了一下,才支支吾吾的努力解釋道:“那個,我今天沒帶來,我……下次一定帶來的,”小臉憋得通紅。
看孩子單純的眼神,顧啟珪覺得自己有些欺負人,不過他還是繼續道:“既然是你這麽喜歡的東西,為什麽要說送給我呢。說送給我,你又沒帶。咱們今天才第一次見麵,我就不想和你一起玩。說話不算話的男孩子我是不想和他在一起玩的。”顧啟珪慢慢說著,稚嫩的話音,語氣卻認真又堅定。
安玨然楞了一下,作為一個從小就傲氣的孩子,要是別人這樣和他說,他絕對要發小脾氣的。可對於顧啟珪,他似乎自動帶入了哥哥的角色,且適應良好,眼前的這個弟弟瘦瘦小小的,說的話也不討他喜歡,他卻極想親近他。
看他這樣說,他著急地打斷他道:“我想送給你的,迴家我就給你送來,既然說送你,我肯定會說話算話的。”
顧啟珪心裏比了個‘耶’,看來他這哥哥被姑父教養的很好。
安意榮聽著兩個小家夥的交流,覺得這個叫啟珪的孩子好像不簡單,他似乎有意無意在教育他兒子,接著又搖搖頭,他魔怔了,怎麽可能,才是五歲的小孩子呢。不過血緣真是個奇怪的東西,明明兩個小家夥都沒見過,玨兒的性子雖活潑,但不是個立刻可以和別人打成一片的性格,現在卻輕而易舉的接受了顧啟珪,看樣子,還是他兒子黏著別人。看到這裏,安意榮,抽了抽嘴角,以前都是別人追著跟他玩,他理都不理,現在換別人對他愛答不理了。
他心裏鬆了口氣,偷偷目送三人出門,他爹爹走在三人的最後邊,出門前迴頭看了他一眼,他就這樣猝不及防的和自家爹爹對眼了,他趕緊迴他爹一個大大的討好微笑。
顧昌逸唇角彎了彎,出去了。
顧啟珪活動活動已經酸了的腳,拍了拍腿上的肌肉,顧遠就走了過來,恭敬道:“少爺,顧遠領您去夫人那。”
顧啟珪點點頭,說了聲:“好。”
現在京中水深,沒有點兒本事,根本不能探其根本。
宴會上自是言笑晏晏,至於背後怎麽樣就隻有自己知道了。
顧府一家人迴家的時候已經很晚了,他們算是最後走的一波兒,顧國安吃了些酒便沒有騎馬,和妻兒一起坐到了馬車裏。
時間已經挺晚了,兩個小姑娘依偎在娘親懷裏昏昏欲睡。顧啟珪已經困到睜不開眼了,他慢慢挪到他爹那,趴在他爹懷裏醞釀睡意。
馬車裏麵很安靜,夫妻倆溫和的看著孩子們昏昏欲睡,有一種溫情流露其中。
顧啟珪是被顧國安抱迴‘明璋院’的,把他放到床上的時候,他醒了一下,疑惑的問:“爹爹?”似是不知道在哪裏。顧國安拍拍他的背,他就又睡了過去。等顧啟珪再次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清晨了。
顧國安在幼子床前站了將近一刻鍾,看幼子睡的香甜,才輕手輕腳的退了出去。仔細吩咐嬤嬤丫頭認真照顧後,才大步走迴自己的院子。幼子自幼體弱,妻子照顧的盡心,唯恐出現不測,今天孩子玩的累,還是小心點好。
走出‘明璋院’正好碰到剛把女兒們送迴自己院子的朱氏,兩人肩並肩走在彎彎的石子路上話著家常,顧國安把今天書房裏發生的事兒講給妻子聽,然後道:“陳首輔有意收啟珪為徒。”關於幼子的事兒,他都是和妻子商量著來的,今天這事兒,他自是不會瞞著她。
“啊,陳閣老怎麽想起收順寶為徒了。”朱氏驚詫,也沒聽說陳閣老有收徒的習慣,再說作為當朝首輔,他自是繁忙的,怎會提出收一黃口小兒為徒,再一個陳閣老在朝中偏屬中立,這次提出這樣的要求,又是什麽用意。
而且“陳閣老無子,這是要……”朱氏欲言又止,語氣中有著驚慌。自上次事件後,她總覺得有人想搶他兒子。
聽著妻子的話音,顧國安心中一痛,那次的事兒到底是讓妻子傷了心,這事兒一聽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兒,卻讓平素聰明的妻子驚了心。他把妻子摟在懷裏,輕輕拍拍她的背,提醒她道:“想什麽呢?這怎麽可能發生。”
朱氏慢慢舒了口氣,明明知道是不可能,但她總忍不住擔心受怕。
“不過,也有這個意思就是了,”顧國安話鋒一轉,“陳閣老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並無後嗣,現在想收關門弟子,倒是有收養老弟子的意味。”
“夫君,我不想順寶過的艱難,隻願他平平安安,順順遂遂才好。”朱氏埋首在顧國安的懷裏,低聲道。
“我知道,”顧國安拉著妻子的手慢慢往院子裏走,邊走邊道:“可冉兒,我們做父母的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啟珪那孩子努力,是個可成才的,陳閣老朝中中立,又無家族拖累,人口甚是簡單。陳夫人商戶出身,性子豪爽,是個沒壞心思的,拜他為師倒也無不可。”顧國安自知道這事兒後,就從各方麵分析了此事的利弊,總的來說,利大於弊。
朱氏自是知道自家兒子乖覺,雖是先天智力不比常人,可這幾年,在她和夫君的督促下,她兒子可是進步神速,現在就是不用盯著也能自己練字讀書了。對於陳家,她也知道沒有什麽可挑剔的,陳首輔位高權重,兒子拜他為師,對以後仕途定是有利;今日見了陳夫人,是個不拘小節的性子,必不是個難相處的,可作為一個母親,她還是有諸多擔心。
察覺到妻子的腳步慢了下來,知道她是擔心幼子,顧國安拉了拉妻子的手,調笑道:“擔心什麽,他爹還活著呢?還會讓人欺負你兒子。”
朱氏被丈夫的話逗笑了,何曾見過顧大人有如此狂傲的時候,內心裏卻豁然開朗,是啊,夫君是個有能力的,兒子也會長成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未來又還沒有來到,她兒子還小呢。
第11章 安家進京
日子一天天過去,顧啟珪的生活日複一日,他現在大部分時候都是呆在家裏的,雖然因為朱家大老爺進了京,母親時不時帶他和姐姐們過去朱府做客,不過因為表兄大他頗多,說的玩的都不在一個頻道上,顧啟珪覺得還不如呆在家裏。後來就很少過去了。
顧國安把陳恪陳首輔欲收他為徒的事兒告訴了他,對這事兒顧啟珪本就有些預感,雖然現在變成了事實,他倒也沒有其他太過激動的感覺。
朝堂危機重重,貴族世家風起雲湧,古人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對一個讀聖賢書的學子來說,拜師是人生中的大事,顧啟珪決定聽他爹的。
他覺得這輩子的自己,最幸運的大概就是有了為自己著想的爹娘。娘親溫情,給他無微不至的關懷,爹爹內斂,以自己的方式關心愛護著他的成長。
他們是顧啟珪最信任的人了,總不會害他。
暖居宴過後的天氣並沒有如想象中的變暖,反而愈加濕冷,接連下了幾場大雪,整個京師都是灰蒙蒙的,不見一絲太陽。
據說北方的雪災更加嚴重,死傷了無數人。顧國安作為戶部侍郎,自是十分忙碌的,顧啟珪現在兩三天都見不到他爹一麵。
日子就在各自的忙碌中悠悠流轉,轉眼就到了臘月初一,過了臘月就是年,作為大齊朝重要的節日,今年因為北方雪災,也變得不如往年熱鬧。
這天罕見的出了太陽,顧啟珪被自家娘親包裹的像個粽子似的,如往常一樣在爹爹書房裏練字。因為還是小孩子,手勁不足,寫的字略顯稚嫩,但已經略有風格了。一筆一劃的摹著自家爹爹的字,他寫的極為認真。
中間朱氏來了一次,看著兒子學的認真,也不打擾,吩咐婆子再加一個炭盆就迴去了。
到了中午,顧國安還是沒有迴家用午膳。顧遠派人迴來說聖上召見內閣成員,商議北方雪災事項,此事關係重大,自早上一直議到現在,怕是今天也不能迴來用午膳了。
此次北方雪災事關重大,今上自是十分重視。天災甚是容易招致人禍,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釀成無法挽迴的結局,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再一個北方人口眾多,此次受災麵積又甚是廣闊,事情可謂非常的緊急。北方自古又是賦稅的重省,看今年這態勢,來年的賦役稅收都得落空,國庫本就空虛,現在更是雪上加霜。但救人救急,北方的災禍已是刻不容緩,早一個時辰開倉放糧,就有可能多救下幾條人命。
但因為國庫空虛,想要賑災,就要有錢糧,可自古錢糧都握在少數世家貴族手裏,尤其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江南貴族更是富庶。
朝中分成兩派,一派稱新貴派主張富人捐銀,立刻開倉,他們多是近年由皇帝提拔重用的通過正經科舉考中的朝臣;另一派稱守舊派卻保持沉默,他們大都是世家貴族,手握祖輩幾代的積蓄。但因當今皇上自上位後接連幾次削弱貴族勢力,使得貴族世家大為不滿,現在自是不肯配合。他們的爭論使得本就激化的矛盾更加的尖銳。
朝中幾次爭論不見結果,時間卻在不斷的流逝,北方局勢甚是嚴峻。
最終,當今聖上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低下了頭,啟用安家算是第一步,重用朱家長子是第二步。朱、安兩家,尤其是安家作為江南世家的佼佼者,一直是江南世家的領軍人物。
而在京中,陸家長子陸靜之右遷從一品兩江總督,管理江南所有軍民政務更是今上打破貴族沉默的關鍵一步。要知道陸家雖早些年從江南遷往京城,可江南本家底蘊尚存,也是一樣的江南貴族世家出身。
在這一場政治戰爭中,貴族世家子孫,又以江南世家為最重新進入朝堂,整個朝廷經過了一次大的洗牌。
事情就在有人歡喜有人憂的不同感受中的到了解決。此次聖上召見內閣,就是為此次雪災做最後的部署,今上因為這事兒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多年的削弱貴族勢力的努力功虧一簣,自是不允許在有絲毫偏差。
貴族出錢,朝廷出力,這場罕見的雪災,會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慢慢的平息,也許災後重建,是一個大工程,但至少它可以平和的結束。
京中官場,明麵上風平浪靜,暗地裏卻風起雲湧,朝堂的博弈總是來得猝不及防。但一時的成敗對有些人來說不重要,因為也許有一天他就可以卷土重來;一時的成敗對另一些人來說又很重要,因為一不小心他就萬劫不複。
當然這些和顧啟珪的生活關係不大,就算天真的塌下來,也是先砸他爹。
臘月裏都是節,隨著年的一日日推近,北方局勢的漸漸好轉,京師城中的年味也是越來越濃。
顧啟珪前世那會就是一個南方的孩子,加上又有那樣不負責任的父母,對於年的這個概念本就模糊,他是來了這兒以後,才漸漸的體會到了什麽叫年味。
在顧家,每年除夕夜,顧國安和朱氏一定會親自為他們姐弟三人把紅包和福橘放在他們枕邊,或是掛在床頭,朱氏會親自為他們各自做一身新衣服。這些淡淡的溫情,是顧啟珪前世渴望,又求而不得的,他喜歡這個節日。
在各家各戶都忙著過年事宜的時候,京師西城古街旁邊的柳樹胡同裏,一棟新的宅子迎來了它的主人。
一個身形纖細,衣著華貴,麵容姣好的婦人在丫鬟的攙扶下,小心的踩上腳蹬子,剛從華貴的馬車上下來,還沒來得及找人,一個體型健碩的男子就快步走到婦人麵前,拱手行禮向婦人匯報:“爺和小少爺在路上看見了一個糖人鋪子,小少爺說想要,爺帶著去了,讓屬下迴報夫人先進府休整。”
婦人的手不經意用力,扶著她的丫鬟不經意得瑟了一下,卻強忍著沒有出聲。
“好,我知道了,請文侍衛告訴表哥,孩子還小不能吃太多糖,別因為玨兒哭鬧就妥協。”婦人掛著和煦的微笑,溫和親昵的語氣令人十分的舒服。
“屬下會迴稟爺的,夫人放心,小少爺自小懂事,甚少哭鬧。”
“好,那你趕快去表哥那伺候吧,我先進府了。”夫人擺擺手。
“屬下告退。”文一有片刻的怔住了一下,明明夫人處處透著溫和大度,怎麽他有些莫名說不出的感覺呢。不過他沒多想,夫人和爺青梅竹馬,又是表兄妹,感情自幼很好,安府裏哪個人不知道他們夫人雖早幾年被爺寵的任性了些,但自從有了小少爺,夫人的性格變得非常溫和有度。
沒錯,安府。剛才的婦人就是顧玲燕,安意榮的妻子,顧國安的嫡親妹妹,顧啟珪的姑母。文一所稱的爺和少爺即是安意榮和安玨然。安家在年關將近的時候來到了京城,他們刻意的低調,幾乎沒有引起京中其他家族的注意。
當然這其中不包括一直關注他們的顧國安,顧遠把這一信息傳給他的時候,他沉吟幾息,吩咐道:“傳信給他們,他們的任務是務必保護孩子的安全,其他不要隨意插手。”安意榮心有城府,在江南安府,人多眼雜,出了事兒可以推到安家其他幾房身上。但在京中稍不注意,就可能會露出馬腳,他不想窺探他們的私事,隻想保護孩子安危。
“他們進京的事兒,府裏就當不知道,等著他們上門就行。”顧國安拿起一本書,淡淡的說道。
這天,顧國安難得的休沐在家,正在指教幼子功課,顧遠就走進來報:“爺,安大人和安夫人帶著公子來了,正在會客室等著見您。”
第12章 血緣這種東西
顧啟珪有片刻的怔住,然後才反應過來,顧遠說的是他姑父姑母和,呃……,他表弟一家。
顧國安沉思了一下,才迴答,“我這就過去,派人去看看夫人,如果已經得到了消息,告訴夫人,不用來前院見客。要是還不知道,就晚點再告訴她吧。”
“是”
顧啟珪大概能明白他爹爹的意思,應該是想照顧娘親的情緒。他抬頭看看他爹,他是想去看看的,看看那個和他一母同胞的孩子,隻是不知道他爹怎麽想。
顧國安到沒有想那麽多,大手一揮,一把撈起幼子,“走,先跟爹爹去看看他們來幹什麽?”
顧啟珪掙紮著,小臉憋得通紅,“爹爹,你要好好抱著我,這樣我不舒服。算了算了,您還是把我放下來吧,我自己走就行。”
顧國安從善如流的把幼子放在地上,爺倆兒一起走向前院的會客廳。
還沒走到會客廳,顧啟珪就聽見從會客廳裏傳來一陣說話聲。
“阿爹,我能把這個小玉佛送給表哥嗎?我現在最喜歡的東西就是這個了,還是當時外祖父送給我的呢。”一個歡快的小孩子的聲音,聽聲音顧啟珪就覺得這一定是個虎頭虎腦的小家夥。
“你前兩天不是說最喜歡程先生送的那把短劍的嗎?怎地這麽快就變了?”一個溫潤的男聲傳來。
“哎呀,阿爹,反正我現在最喜歡玉佛了,先生說很值錢的,就送這個好了,行不行嗎?”男孩稚嫩的聲音和爹爹討價還價,讓人忍俊不禁。
“阿爹,我為什麽非得把最喜歡的東西送給他呢,不是說他是個哥哥嗎?該是送我東西才對吧。”小男孩大概是沒有從爹爹那得到想要的答案,轉移了話題。
“玨兒,這是你許諾給阿爹的,你本可以不許諾,可你既然答應了阿爹,把你最喜歡的的東西當做禮物送給表哥,這樣反悔對不對,阿爹是不是講過不可以這樣。”溫潤的聲音帶著語重心長,聽得出來他對孩子的出爾反爾不滿意。可見平時他對孩子管的非常嚴,顧啟珪心裏想著,他現在覺得他這個姑父是個人物了。
男聲還想再說什麽,卻被一個溫柔的女聲打斷。“表哥,哥哥家的孩子不缺這些的,玨兒喜歡留著就是了,玉佛貴重,寓意也好,長輩拿來當見麵禮都是可以的,作為孩子間的贈禮也沒什麽不妥。不過玨兒這次確實也有錯,男子漢一言九鼎,言出必行,切不可出爾反爾,下次記得要聽阿爹的話。”這雖是個溫柔的聲音,聽在顧啟珪耳裏卻覺得刺耳,總覺得她話裏有話,細想之下,卻又覺得沒有。
“是,我知道了,阿娘。”廳裏傳來的男孩歡快的聲音。
顧啟珪皺了皺眉頭。男聲沒有再響起。
過了一會兒,顧國安才領著顧啟珪進去,正廳裏有三個人,一個身著白色衣衫的青年男子坐在上座右向,下首坐著個麵容姣好的女子。看見顧國安進來了,都站了起來。
顧啟珪自進了廳,就看見了那個站在白衣男子麵前的小男孩,如他所想,確實是個虎頭虎腦的孩子。見他們過來,臉上表情豐富,甚是靈動。他手裏還拿著一個玉佛吊墜,佛像憨態可掬,玉石豔綠,晶瑩透亮,一看就價值不菲。正如朱氏所想,這確實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光是個頭兒就比顧啟珪得高出半頭,長得壯壯的,看著很是精神。
可是,看著這張稚嫩的小臉,顧啟珪覺得十分無語,安玨然和他爹爹長得也太像了,簡直可以說是是縮小版的顧國安了,不過性子倒是南轅北轍,眼前的小孩活潑好動,機靈勁兒藏都藏不住,而他爹爹性子內斂,真論起來,自己的性子倒是和爹爹相似的更多些。
顧啟珪撇撇嘴,自己怎麽不和爹爹長得像,看爹爹現在魅力十足的樣子,他都覺得十分帥氣。顧啟珪的樣子更像朱氏一些,尤其眉眼間帶著朱家人的影子,顯得十分秀氣。
可以看出,安意榮把安玨然教的很好,自己和爹爹剛進來,他就立刻衝爹爹行禮,“舅父好,我是玨然。”一點兒不怕生的樣子。
“表哥也好,我……”顧啟珪聽到小玨然向他問好,忙從他爹身後走出來,正想迴禮,不經意和安小朋友對了眼,接下來就聽到了告狀的男童聲音,“阿爹,你騙人,他明明比我矮,怎麽是表哥,明明是弟弟。”說著還激動地拉著顧啟珪到自家阿爹麵前比了比身高。
顧啟珪抽了抽嘴角,謝謝他好嗎?這麽小的孩子就這樣不討人喜,真是討厭。
不過就像是天定的一樣,對這個孩子他倒沒有任何排斥的情感,大概這就是血緣的奇妙吧,他們自出生沒有完整相處過一天,甚至在今天之前他都沒想過見了他怎樣怎樣,但在此時此刻,他隻感覺到熟悉和親近。
顧啟珪好容易才把把男孩搭在自己肩膀上的胳膊扒拉了下來,終於可以鬆口氣,低頭整理了下衣衫,才朝那對青年男女行禮,“姑父,姑母安,我是啟珪。”
“哎,你怎麽不理我啊,我把我最喜歡的那把短劍送給你好不好,那可是程師傅用玄鐵親自打造的,我最是喜歡了。”安小朋友看顧啟珪不理他,立刻黏了上來,他是非常喜歡顧啟珪,連剛剛不想送出的短劍都主動提出來了。
顧啟珪臉上帶了點笑意,衝玨然小朋友伸出手,“拿過來吧,我要。”
“啊,”小玨然愣了一下,才支支吾吾的努力解釋道:“那個,我今天沒帶來,我……下次一定帶來的,”小臉憋得通紅。
看孩子單純的眼神,顧啟珪覺得自己有些欺負人,不過他還是繼續道:“既然是你這麽喜歡的東西,為什麽要說送給我呢。說送給我,你又沒帶。咱們今天才第一次見麵,我就不想和你一起玩。說話不算話的男孩子我是不想和他在一起玩的。”顧啟珪慢慢說著,稚嫩的話音,語氣卻認真又堅定。
安玨然楞了一下,作為一個從小就傲氣的孩子,要是別人這樣和他說,他絕對要發小脾氣的。可對於顧啟珪,他似乎自動帶入了哥哥的角色,且適應良好,眼前的這個弟弟瘦瘦小小的,說的話也不討他喜歡,他卻極想親近他。
看他這樣說,他著急地打斷他道:“我想送給你的,迴家我就給你送來,既然說送你,我肯定會說話算話的。”
顧啟珪心裏比了個‘耶’,看來他這哥哥被姑父教養的很好。
安意榮聽著兩個小家夥的交流,覺得這個叫啟珪的孩子好像不簡單,他似乎有意無意在教育他兒子,接著又搖搖頭,他魔怔了,怎麽可能,才是五歲的小孩子呢。不過血緣真是個奇怪的東西,明明兩個小家夥都沒見過,玨兒的性子雖活潑,但不是個立刻可以和別人打成一片的性格,現在卻輕而易舉的接受了顧啟珪,看樣子,還是他兒子黏著別人。看到這裏,安意榮,抽了抽嘴角,以前都是別人追著跟他玩,他理都不理,現在換別人對他愛答不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