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節
我在三千世界當保姆[快穿] 作者:six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屋就咱們倆住,挺寬敞的,你要是缺什麽你就跟我說……”
小帽子很熱情,說著話還要幫易欣鋪被褥。
“沒事沒事,我自己來就行了。”
易欣沒讓他上手,多看了小帽子幾眼,這人不似看起來那麽單純熱情,心裏小算盤挺多的。
“行,那我就不瞎摻和了。”
小帽子在旁邊的床上一坐,然後就熱情給她說些永和宮裏瑣碎的事,真正需要注意的一個字沒提,而且眼神一直沒離開過易欣的被褥。
後來發現確實也就一床被褥,小帽子嘴角往下撇了撇:“對了,你是怎麽遇到溫公公的啊?”
“我在擺放燭台的時候遇到的。”
易欣知道他想問什麽,但就故意沒由著他的話頭往下說。
“那擺放燭台,溫公公怎麽就把你調來了?”
“估計是看我聰明伶俐做事快吧。”
小帽子的臉微沉了沉,這是在暗諷他做人粗笨做事慢?
抬頭看看沒什麽表情的易欣,小帽子又覺得這種膳房出來的,怎麽可能有著膽子暗諷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小帽子就自個兒起來了,動作頗輕,擔心吵醒易欣的模樣。
等他出去後,易欣也睜開眼,極快的穿好衣服出門,拐個彎去了正殿門口,恰好聽見小帽子在跟溫公公說話。
“小易子怎麽還沒來?”溫公公語氣聽不出什麽情緒。
“我剛叫了他,應該一會兒就來了吧。”
小帽子睜著眼睛說瞎話,易欣‘恰好’從拐角處‘跑’出來:“溫公公,我遲了嗎?”
“沒有,我們去門口等著娘娘,準備祭拜易先生吧。”
易欣擺燭台時也從其他人口中得知,隻有皇家會這般緬懷易先生,宮外的人都是帶著素食糕點去最近的祭堂。
皇宮本來也有祭堂,但是皇帝隻帶趙貴妃一人去,所以其他宮裏的人就隻能自己臨時搭個祭堂了。
燭台裏的蠟燭將永和宮照的如同白晝,其他地方看起來也是燈火通明。
永和宮正殿前放了一張櫃子,易欣正納悶放櫃子幹什麽,就看見溫公公極小心的拿出一個畫匣,從裏麵慢慢抽出一幅畫,掛在櫃子上。
易欣雖然有所準備,但是看見畫上的人仍舊有一種詭異感。
畫上的‘他’站在九卦門前,遙指著遠方,似乎正在和旁邊的人說什麽。
溫公公掛好畫看見易欣滿臉呆滯,就有些感慨道:“一般人看見這幅畫,都會沉浸於易先生廣闊的胸懷中無法自拔啊。”
廣闊的胸懷?
易欣還真沒從這幅畫裏看出這東西來。
說起這些事,溫公公就興致勃勃:“據說當時易先生遙指河山,談笑要讓各地都有九卦門的弟子,要讓所有人都能有趨吉避兇的能力。”
“而他一生也都在為這句話而努力,你們說,這是多麽博大的胸襟啊!”
易欣麵露憧憬,但是她隻想說——不,我沒有說過這種話,我當時隻是說對麵山上的桃子結得不錯,想吃。
第131章 第二個世界
大概半個時辰左右, 喜嬪在崔雲姑姑的攙扶下出來,三皇女十二三歲左右,看樣子已經對這套禮節很是熟悉了。
說起來也奇怪, 承帝的前三個孩子都是女兒。
大皇女是嫻妃所出, 二皇女是皇後所出,現都已經出嫁了。而在皇後生了太子之後,慢慢的宮中才多了幾位皇子。
而太子和二皇子又都是承帝未登基之前出生的, 所以三皇子這個炮灰才最讓趙貴妃介懷。
宮人們都站在兩側, 微低著頭,等溫公公和崔雲姑姑侍奉喜嬪禮成後, 才能輪到他們。
易欣看著喜嬪走到那畫像前, 打了個奇怪的掌印, 然後又好像有規律的走了一圈, 然後又是一套繁雜的掌印, 最後是三拜九叩。
喜嬪起身後,崔雲姑姑遞上一個盒子, 裏麵裝著幾張紙, 寫得滿滿的。
聽崔雲姑姑念了幾句, 大抵是感謝易先生的各種功德,然後是祈求易先生在未來的一年裏能保佑承帝, 保佑子民,保佑喜嬪……
易欣一點都不想知道這種神神叨叨的東西是誰弄出來的, 肯定不是雲傑, 看那些華而不實的禮節, 感覺是皇家才能發明出來。
待禮成後,喜嬪便照例給每人賞賜了一些東西,而後迴了正殿。
小太監們就沒那麽複雜,恭恭敬敬的磕幾個頭就開始各自祈禱,聲音低低的,每個人隻能聽見自己的聲音。
易欣沒想到她死以後三十年,會成為“神靈”般的存在。
“小易子你怎麽不求易先生保佑?你不信易先生麽?”
小帽子嘰裏咕嚕自己說了一大堆,然後迴頭就看見易欣怔怔的,聲音不大不小的問。
不少磕完頭的小太監都看著易欣,她本就是今兒才來的,和各人都不熟悉,在這個大家都把“易先生”當神的年代,誰若是不信,就會成為所有人的敵視對象。
“我信啊,但是我想易先生今天聽那麽多人許願,肯定很累了,我明兒再許好了。”
小帽子嗤笑一聲:“易先生隻有忌日這天才會魂歸,明兒易先生早就迴去了。”
這又是什麽奇葩理論?
“我覺得心誠則意達,哪怕先生未曾魂歸,隻要我心誠,肯定能聽到我的心願。”
易欣的話讓不少小太監決定:從今天起,每天早晚都許願,萬一不小心就被易先生聽見了呢。
小太監們許願後就各自去忙自己的事了,隻是那幅畫得在正殿前放一整天。
易欣看著那畫像,突然想起單翎,那丫頭最愛吃桃子了,現在算起來應該六十多了,也不知道還愛不愛吃桃。
“小易子,你跟我去慈寧宮領素食。”
天大亮的時候,大概早上七八點的模樣,溫公公就喊了易欣,知道她不了解這些,就多解釋兩句。
“每年太後都會賞一些素食,前幾年都是陳公公讓人送來,但咱們西六宮距離慈寧宮太遠了,加上慈寧宮宮人也不多,所以近兩年就各宮自己去領了。”
易欣聽出來這隻是表麵上的理由,實際上按照宮裏的彎彎道道,背後緣由隻怕深著呢。
“你應該是第一次出永和宮,出了宮之後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說的不說。”
溫公公提點了易欣幾句。
慈寧宮比易欣記憶中遠,得從坤寧宮後的禦花園穿過,然後還得再穿過東六宮。
易欣跟著溫公公到慈寧宮時,已經有人在慈寧宮殿門前等著了。
“寧主子。”
溫公公朝慈寧宮前那女子行了禮,易欣聽見這姓氏,立即反應過來,這就是三皇子的母妃。
易欣也跟著行了禮,聽見溫溫和和的聲音:“溫公公免禮。”
易欣用餘光打量孫才人,身姿窈窕姿態優雅,麵容應該也不差,皇帝大醉時恰好被她遇上了,怎麽想都覺得有點太巧了。
後宮六位嬪妃,除孫才人之外,其他的都是派了太監來,傳說中的趙貴妃沒派人來。
易欣大抵猜到了各宮太監來慈寧宮領素食的原因。
想必太後對趙貴妃獨寵後宮心有不喜,但是要賜素食又不能單單繞過翊坤宮去,所以就讓各宮自己來領。
若是趙貴妃派人來了,就證明她向太後俯首了,以後少不得要被太後拿捏。
可是趙貴妃和後宮其他女人不一樣,她根本就不在乎太後想什麽,所以從未讓人來領過素食。
慈寧宮的總管太監帶著五個小太監提著食盒出來,各宮分的素食都不一樣,宮裏最喜歡用這種方式來表示親疏遠近了。
易欣剛從小太監手裏接了食盒,準備跟上溫公公的步伐,孫才人身旁的小太監就湊了上來:“公公是永和宮的嗎?以前沒見過呢。”
易欣看了一眼朝溫公公走去的孫才人,腳步微微頓了頓,應了小太監的話:“我是近日才跟在溫公公身邊的。”
“我是景陽宮的,叫小珠子。”
小太監不太習慣和人搭話,幾句話說得幹巴巴的,不過這對易欣來說倒是意外之喜。
景陽宮可就在永和宮後麵,距離並不遠。
溫公公沒走幾步,就看見孫才人跟了上來,關切的問道:“溫公公,喜嬪姐姐最近頭還暈嗎?”
“多謝才人關心,我家娘娘近來身子骨好多了。”溫公公停了腳步行禮,餘光瞥了一眼不遠處和小珠子說話的易欣。
“如此便好。我給姐姐做了個安神的香囊,勞煩溫公公帶去給姐姐,改明兒有時間了,我再去永和宮拜訪。”
孫才人遞過來一個繡著梅花的香囊,溫公公雙手接了:“奴才替我家娘娘謝過才人。”
“我先不跟你說了,下次有機會咱們再聊。”小珠子見孫才人往前走了幾步,急忙跟了上去。
溫公公站在原地等了易欣幾秒,見孫才人和小珠子走遠了,才帶著易欣走了另一條道,明顯不想再和孫才人有交集的樣子。
易欣老老實實的跟著溫公公,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腦子裏則是在想孫才人的事。
係統曾經說過,高級世界的任務對象不是隨意選定的,而是有人為其付出了靈魂。
聽孫才人說話這感覺,總覺得她有點白,可是剛剛易欣偷偷看了她的麵相,與她的為人完全是兩種性子。
一個至剛易折,一個善柔不敗。
而且似乎和皇帝偶遇,還真不是她的原意。
隻可惜時間太短,易欣沒看出更多的東西來。
快到永和宮的時候,易欣看見溫公公拿著香囊看了好幾眼,而後徐徐道:“剛才那小珠子和你說什麽呢?你為何遲遲不過來?”
“他就問以前怎麽沒見過我,說了名字。”
易欣垂頭迴道,多餘的話就沒再說。
溫公公看了他幾眼,沒再說話,眼神又落在手裏的香囊上,孫才人和喜嬪平日聯係不多,這會兒突然在慈寧宮門口送香囊,也不知意欲何為。
易欣猶豫一會兒,慢慢道:“香囊裏好像大多是安神的藥,有助眠的功效,但是不能長時間用。”
溫公公聞言倒是收迴了香囊,仔細的看向易欣:“你懂藥?”
一個又懂卦又懂藥的人,真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學的是什麽?
易欣搖頭:“我不懂,就是能聞得出來,以前那鈴醫讓我聞過這些東西。”
小帽子很熱情,說著話還要幫易欣鋪被褥。
“沒事沒事,我自己來就行了。”
易欣沒讓他上手,多看了小帽子幾眼,這人不似看起來那麽單純熱情,心裏小算盤挺多的。
“行,那我就不瞎摻和了。”
小帽子在旁邊的床上一坐,然後就熱情給她說些永和宮裏瑣碎的事,真正需要注意的一個字沒提,而且眼神一直沒離開過易欣的被褥。
後來發現確實也就一床被褥,小帽子嘴角往下撇了撇:“對了,你是怎麽遇到溫公公的啊?”
“我在擺放燭台的時候遇到的。”
易欣知道他想問什麽,但就故意沒由著他的話頭往下說。
“那擺放燭台,溫公公怎麽就把你調來了?”
“估計是看我聰明伶俐做事快吧。”
小帽子的臉微沉了沉,這是在暗諷他做人粗笨做事慢?
抬頭看看沒什麽表情的易欣,小帽子又覺得這種膳房出來的,怎麽可能有著膽子暗諷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小帽子就自個兒起來了,動作頗輕,擔心吵醒易欣的模樣。
等他出去後,易欣也睜開眼,極快的穿好衣服出門,拐個彎去了正殿門口,恰好聽見小帽子在跟溫公公說話。
“小易子怎麽還沒來?”溫公公語氣聽不出什麽情緒。
“我剛叫了他,應該一會兒就來了吧。”
小帽子睜著眼睛說瞎話,易欣‘恰好’從拐角處‘跑’出來:“溫公公,我遲了嗎?”
“沒有,我們去門口等著娘娘,準備祭拜易先生吧。”
易欣擺燭台時也從其他人口中得知,隻有皇家會這般緬懷易先生,宮外的人都是帶著素食糕點去最近的祭堂。
皇宮本來也有祭堂,但是皇帝隻帶趙貴妃一人去,所以其他宮裏的人就隻能自己臨時搭個祭堂了。
燭台裏的蠟燭將永和宮照的如同白晝,其他地方看起來也是燈火通明。
永和宮正殿前放了一張櫃子,易欣正納悶放櫃子幹什麽,就看見溫公公極小心的拿出一個畫匣,從裏麵慢慢抽出一幅畫,掛在櫃子上。
易欣雖然有所準備,但是看見畫上的人仍舊有一種詭異感。
畫上的‘他’站在九卦門前,遙指著遠方,似乎正在和旁邊的人說什麽。
溫公公掛好畫看見易欣滿臉呆滯,就有些感慨道:“一般人看見這幅畫,都會沉浸於易先生廣闊的胸懷中無法自拔啊。”
廣闊的胸懷?
易欣還真沒從這幅畫裏看出這東西來。
說起這些事,溫公公就興致勃勃:“據說當時易先生遙指河山,談笑要讓各地都有九卦門的弟子,要讓所有人都能有趨吉避兇的能力。”
“而他一生也都在為這句話而努力,你們說,這是多麽博大的胸襟啊!”
易欣麵露憧憬,但是她隻想說——不,我沒有說過這種話,我當時隻是說對麵山上的桃子結得不錯,想吃。
第131章 第二個世界
大概半個時辰左右, 喜嬪在崔雲姑姑的攙扶下出來,三皇女十二三歲左右,看樣子已經對這套禮節很是熟悉了。
說起來也奇怪, 承帝的前三個孩子都是女兒。
大皇女是嫻妃所出, 二皇女是皇後所出,現都已經出嫁了。而在皇後生了太子之後,慢慢的宮中才多了幾位皇子。
而太子和二皇子又都是承帝未登基之前出生的, 所以三皇子這個炮灰才最讓趙貴妃介懷。
宮人們都站在兩側, 微低著頭,等溫公公和崔雲姑姑侍奉喜嬪禮成後, 才能輪到他們。
易欣看著喜嬪走到那畫像前, 打了個奇怪的掌印, 然後又好像有規律的走了一圈, 然後又是一套繁雜的掌印, 最後是三拜九叩。
喜嬪起身後,崔雲姑姑遞上一個盒子, 裏麵裝著幾張紙, 寫得滿滿的。
聽崔雲姑姑念了幾句, 大抵是感謝易先生的各種功德,然後是祈求易先生在未來的一年裏能保佑承帝, 保佑子民,保佑喜嬪……
易欣一點都不想知道這種神神叨叨的東西是誰弄出來的, 肯定不是雲傑, 看那些華而不實的禮節, 感覺是皇家才能發明出來。
待禮成後,喜嬪便照例給每人賞賜了一些東西,而後迴了正殿。
小太監們就沒那麽複雜,恭恭敬敬的磕幾個頭就開始各自祈禱,聲音低低的,每個人隻能聽見自己的聲音。
易欣沒想到她死以後三十年,會成為“神靈”般的存在。
“小易子你怎麽不求易先生保佑?你不信易先生麽?”
小帽子嘰裏咕嚕自己說了一大堆,然後迴頭就看見易欣怔怔的,聲音不大不小的問。
不少磕完頭的小太監都看著易欣,她本就是今兒才來的,和各人都不熟悉,在這個大家都把“易先生”當神的年代,誰若是不信,就會成為所有人的敵視對象。
“我信啊,但是我想易先生今天聽那麽多人許願,肯定很累了,我明兒再許好了。”
小帽子嗤笑一聲:“易先生隻有忌日這天才會魂歸,明兒易先生早就迴去了。”
這又是什麽奇葩理論?
“我覺得心誠則意達,哪怕先生未曾魂歸,隻要我心誠,肯定能聽到我的心願。”
易欣的話讓不少小太監決定:從今天起,每天早晚都許願,萬一不小心就被易先生聽見了呢。
小太監們許願後就各自去忙自己的事了,隻是那幅畫得在正殿前放一整天。
易欣看著那畫像,突然想起單翎,那丫頭最愛吃桃子了,現在算起來應該六十多了,也不知道還愛不愛吃桃。
“小易子,你跟我去慈寧宮領素食。”
天大亮的時候,大概早上七八點的模樣,溫公公就喊了易欣,知道她不了解這些,就多解釋兩句。
“每年太後都會賞一些素食,前幾年都是陳公公讓人送來,但咱們西六宮距離慈寧宮太遠了,加上慈寧宮宮人也不多,所以近兩年就各宮自己去領了。”
易欣聽出來這隻是表麵上的理由,實際上按照宮裏的彎彎道道,背後緣由隻怕深著呢。
“你應該是第一次出永和宮,出了宮之後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說的不說。”
溫公公提點了易欣幾句。
慈寧宮比易欣記憶中遠,得從坤寧宮後的禦花園穿過,然後還得再穿過東六宮。
易欣跟著溫公公到慈寧宮時,已經有人在慈寧宮殿門前等著了。
“寧主子。”
溫公公朝慈寧宮前那女子行了禮,易欣聽見這姓氏,立即反應過來,這就是三皇子的母妃。
易欣也跟著行了禮,聽見溫溫和和的聲音:“溫公公免禮。”
易欣用餘光打量孫才人,身姿窈窕姿態優雅,麵容應該也不差,皇帝大醉時恰好被她遇上了,怎麽想都覺得有點太巧了。
後宮六位嬪妃,除孫才人之外,其他的都是派了太監來,傳說中的趙貴妃沒派人來。
易欣大抵猜到了各宮太監來慈寧宮領素食的原因。
想必太後對趙貴妃獨寵後宮心有不喜,但是要賜素食又不能單單繞過翊坤宮去,所以就讓各宮自己來領。
若是趙貴妃派人來了,就證明她向太後俯首了,以後少不得要被太後拿捏。
可是趙貴妃和後宮其他女人不一樣,她根本就不在乎太後想什麽,所以從未讓人來領過素食。
慈寧宮的總管太監帶著五個小太監提著食盒出來,各宮分的素食都不一樣,宮裏最喜歡用這種方式來表示親疏遠近了。
易欣剛從小太監手裏接了食盒,準備跟上溫公公的步伐,孫才人身旁的小太監就湊了上來:“公公是永和宮的嗎?以前沒見過呢。”
易欣看了一眼朝溫公公走去的孫才人,腳步微微頓了頓,應了小太監的話:“我是近日才跟在溫公公身邊的。”
“我是景陽宮的,叫小珠子。”
小太監不太習慣和人搭話,幾句話說得幹巴巴的,不過這對易欣來說倒是意外之喜。
景陽宮可就在永和宮後麵,距離並不遠。
溫公公沒走幾步,就看見孫才人跟了上來,關切的問道:“溫公公,喜嬪姐姐最近頭還暈嗎?”
“多謝才人關心,我家娘娘近來身子骨好多了。”溫公公停了腳步行禮,餘光瞥了一眼不遠處和小珠子說話的易欣。
“如此便好。我給姐姐做了個安神的香囊,勞煩溫公公帶去給姐姐,改明兒有時間了,我再去永和宮拜訪。”
孫才人遞過來一個繡著梅花的香囊,溫公公雙手接了:“奴才替我家娘娘謝過才人。”
“我先不跟你說了,下次有機會咱們再聊。”小珠子見孫才人往前走了幾步,急忙跟了上去。
溫公公站在原地等了易欣幾秒,見孫才人和小珠子走遠了,才帶著易欣走了另一條道,明顯不想再和孫才人有交集的樣子。
易欣老老實實的跟著溫公公,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腦子裏則是在想孫才人的事。
係統曾經說過,高級世界的任務對象不是隨意選定的,而是有人為其付出了靈魂。
聽孫才人說話這感覺,總覺得她有點白,可是剛剛易欣偷偷看了她的麵相,與她的為人完全是兩種性子。
一個至剛易折,一個善柔不敗。
而且似乎和皇帝偶遇,還真不是她的原意。
隻可惜時間太短,易欣沒看出更多的東西來。
快到永和宮的時候,易欣看見溫公公拿著香囊看了好幾眼,而後徐徐道:“剛才那小珠子和你說什麽呢?你為何遲遲不過來?”
“他就問以前怎麽沒見過我,說了名字。”
易欣垂頭迴道,多餘的話就沒再說。
溫公公看了他幾眼,沒再說話,眼神又落在手裏的香囊上,孫才人和喜嬪平日聯係不多,這會兒突然在慈寧宮門口送香囊,也不知意欲何為。
易欣猶豫一會兒,慢慢道:“香囊裏好像大多是安神的藥,有助眠的功效,但是不能長時間用。”
溫公公聞言倒是收迴了香囊,仔細的看向易欣:“你懂藥?”
一個又懂卦又懂藥的人,真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學的是什麽?
易欣搖頭:“我不懂,就是能聞得出來,以前那鈴醫讓我聞過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