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有雲,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徐榮和高順之言,對於知悉原先曆史的劉協來說,又何曾不知此刻的曹操早已沒了匡扶漢室之心。


    但該做的事情,卻是一點也不能省的。


    因為這裏麵牽涉到了一個非常重要,不容忽視的問題:正名!


    向曹操下旨,令其投降,給予官職封賞,並非是想收曹操的心。


    為的就是正名。


    正名的意義在於,告訴天下人,長安軍出征,是師出有名,奉正討逆。


    敢於反抗者,便是謀逆之人,在道義上,就矮了長安軍一頭。


    至於曹操能不能被收服。


    對於這一點,劉協比在場所有人的清楚,曹操的野心,可不是一個所謂的征西將軍能夠滿足的。


    而且即便曹操願降,劉協願不願意收服,還是兩說呢。


    別人不知道,他劉協還能不知道司馬家族三代弑君奪權的故事嗎?


    當然這些話,就沒必要告訴在座的徐榮、高順等人得知了,劉協自己心中明白即可。


    在劉協的示意下,發往兗州的旨意很快便擬好了,交給輕騎兵,日夜兼程,跋山涉水而去,務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交到曹操的手裏。


    同時劉協麾下的一眾錦衣衛也沒有閑著,將天子下旨,招撫兗州之主的消息傳遍四方,盡可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從而在輿論上形成對曹操的壓迫。


    劉協不指望僅憑這小小一招就能令曹操麾下數萬帶甲之士土崩瓦解,不戰而降。


    但隻要能給他造成困擾,無論這份困擾是大是小,都可算作是長安軍的得利。


    優勢,不就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嘛。


    ……


    “長安天子下旨,欲封主公為征西將軍,此中深意,頗耐人尋味啊。”


    兗州城,太守府內。


    曹操召集麾下謀士郭嘉、程昱等人,共同商討長安聖旨之事。


    程昱捧著聖旨看了半天後,說道:“主公,臣以為,主公縱不應天子詔書,也不可妄動使者,理應寬待使者,尋一借口,推諉此事,切不可中了長安天子奪名之計啊。”


    “仲德言之有理啊,主公,臣也是這麽想的,這道旨意,分明是長安天子在對主公用計,絕非誠心招攬,但長安天子乃大漢正統,我等亦不可斷然迴絕也。”


    郭嘉也出聲說道。


    “這還不好辦嗎?此事依吾看,簡單的很。”


    程昱和郭嘉二人鄭重其事的慎重模樣,隻換來了曹操的曬然一笑:“就迴複長安天子派來的使者,說吾曹操居於兗州,未立寸功,怎敢受陛下如此厚封,不若請長安天子賜吾以討賊興複之名,吾自當為漢室盡忠,掃清寰宇。”


    “主公妙計啊!”


    聽到曹操此言,程昱雙眼頓時一亮,拍手稱快道:“如此一來,便是將問題還給了長安天子,若是他賜主公討賊興複之名,主公日後無論對上哪方諸侯,皆有正名,若長安天子不允,那就是他自己的問題了,卻怪不得主公不受命。”


    “主公此計,確實妙哉。”


    郭嘉也連連點頭,目露嘉許之色。


    在場之中,唯有荀攸從頭到尾一言不發,眉頭微沉,似有所思。


    “公達,汝有何言?盡管道來,不必隱藏。”


    曹操見狀嗬嗬一笑,喚了荀攸一聲。


    “主公……您的計策,確實妙極,可是主公可曾想過,隨著長安天子下旨以來,四方城郭,皆有議論此事之言語,天下百姓苦戰已久,若主公不奉天子詔書,無論有何理由,恐怕皆不為百姓所受。”


    荀攸見曹操問起,憂心說道。


    這便是他方才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主公曹操麾下的實力並無忠漢之心,這一點荀攸心知肚明。


    因此他也絕不會在此刻奉勸曹操當真歸降長安,這是自取死路也。


    即便他心係漢室,也不會作出此等愚蠢舉動。


    他隻是從另一個方向,為曹操闡明此事遠不止天子與主公雙方博弈而已。


    “百姓接不接受,與吾何幹?”


    聽了荀攸的擔憂之言後,曹操隻是嗤笑:“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此言一出。


    荀攸震驚無言。


    此後,曹操下令,兗州兵馬齊出,以攻冀州。


    青州兵馬則在曹洪的帶領下,袁譚為援,同攻冀州。


    數日後。


    冀州城門開,袁尚率領許攸等冀州百官出城投降,曹操受之。


    如此一來,袁紹所倚重的三子中,袁譚和袁尚投降了曹操,袁熙投降了長安。


    袁紹生前所擁四州之地,僅餘並州未破,仍在其侄兒高幹手中。


    曹操一方麵將青州和冀州各囤重兵防守,堅壁清野,以待長安軍來攻。


    另外又去書並州,恫嚇高幹,令其投誠。


    高幹並不願投降曹操,暗中派遣親信之人去書長安軍,意欲以長安軍為籌碼,製衡曹操麾下的兗州軍,如此便可左右逢源,屹立不倒。


    但其麾下親信得了書信,卻徑直將此事告於曹操。


    得知此事的曹操,攜精兵數萬,急攻並州。


    高幹無奈之下,舉城投降。


    此戰過後,青州、並州、冀州,盡數落入曹操之手。


    再加上已被曹操經營數年的兗州,不知不覺間,曹操取代了袁紹的位置,成了坐擁四州之地的大諸侯。


    而三州被下後的數十日後,劉協禦駕親征的軍隊,才堪堪到達距離青州幾十裏外的山野中,安營紮寨。


    “陛下,形勢不妙啊,短短半月的時間,兗州曹操連下青州、並州、冀州三城,其麾下曹洪、曹仁、於禁、樂進等將,甚為悍勇,不可匹敵!”


    中軍帳內,徐榮奏報軍情,臉色嚴肅。


    劉協卻是微微一笑,說道:“慌什麽,青州在袁譚手中,還是在曹操手中,有什麽區別嗎?總不是要打的,如今袁譚既投曹操,那邊一並收拾就是。”


    對於曹操的強勢崛起,劉協其實並不意外。


    首先,曹操在兗州經營數年,又養出數量龐大的青州軍,麾下謀臣、將領皆不缺。


    此刻趁時而動,乃下青、並、冀三城。


    但與昔日坐擁四州的袁紹相比,卻是有所不同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獲得神級傳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詩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詩兄並收藏三國:開局獲得神級傳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