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選中清代同治名將敖天印。當前你的功勳值為1030點,請問還需要召集嗎?”小九問道。
徐明馬上迴答:“不了,告訴我餘國柱和敖天印植入身份吧!”
小九說道:“兩人均在流民營中,見到城門張貼的民團招人啟示,有意來縣衙報名,你很快便能見到他們。”
徐明大喜道:“太好了,終於不像上次李時珍那樣,盼了一個多月才見到真神。”想到這裏,不由得掛念起黃曉琴來,但願奇跡發生,她能戰勝病魔。
“二少爺,老爺來信了!你這是遇到什麽高興的事了?”李福拿著一封信進來,看到徐明眉飛色舞的。
徐明嚇了一跳:“福叔,你嚇死我了,我正在……看書呢,正看到好笑的地方呢!你說來信了?父親寫的?”這十有八九是說去京城的事。
李福笑道:“是的,你快拆開看看,我去後院去看看那群娃。”自打徐明帶迴十幾個半大少年,這後衙就熱鬧的很,李福一生無子,看到這麽多後生,整天都樂樂嗬嗬。
徐明拆開書信,果然不出所料,徐清誌三日後啟程赴京城,任戶部左侍郎。其餘所言,不過是勉勵徐明勤正律己,做一個愛民的好官。徐明突然發現自己頭腦轉得快多了,這封兩三頁的家書,不過掃視幾眼就看完了。這應該是小九待在頭腦裏的傑作,徐明隨手找來一本書,不到半柱香的功夫,翻完也看完了,雖做不到過目不忘,卻絕對做到了一目十行,這意外的發現讓他欣喜若狂。
正當徐明自我陶醉之際,王六來了:“大人,衙門外有兩個流民求見,楊捕頭叫帶來讓大人看看。”
徐明壓陽心頭竊喜,吩咐道:“哦,把他們帶進來吧!”
不到片刻,王六領著兩個衣衫襤褸的人進來。徐明細細打量一番,隻見來人雖麵露饑色,卻目光炯炯,一看就知不是一般人。兩人都是三十多歲,一個精壯一個瘦弱,齊齊跪道:“草民拜見大人!”
徐明親自上前扶起二人,道:“兩位不必多禮,本縣見二位相貌不凡,何以淪落至此?”
兩人對視一下,瘦弱者說道:“草民餘國柱,這位是草民同鄉敖天印,我們本是武昌府大冶縣人,家中清貧也讀過一些書,可惜屢試不中。數月前,因連降大雨導致田地被淹顆粒無收,大夥靠野菜樹皮充饑。可官府不僅不體恤災情,如今還要加征苛稅,整個村裏幾十戶人走投無路,隻得背井離鄉外出逃難!我與敖兄攜家流落至此,若非大人設流民營開粥棚,我們恐怕早餓死他鄉。今日見城門告示,得知大人意欲建鄉團,我二人願以微末之學,為大人效犬馬之勞!”
徐明請兩人坐下,並讓王六上茶,才說道:“如今胡人犯境,朝廷裏權臣當道蒙蔽聖聽,不思勵精圖治整軍安民,反而橫征暴斂,弄得民不聊生。本縣位卑言輕,隻能盡心保我一方平安,可如今蘄州匪患四起,這才向知州大人提議興建民團。不知二位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餘國柱忙躬身道:“不敢言教!草民鬥膽直言了。大人建這民團,顧名思義,必不同於兵勇官差,實際上是藏兵於民,不知可對?”
徐明點頭道:“對,僅從民團二字就可推測出個中深意,先生果真大材!”
餘國柱忙道:“大人過獎!興建民團,草民以為有三策可行。一,可取之於各鄉紳豪強,其各家皆有護院家丁,身強力壯招之即可堪用。二,在各鄉裏均設民團,數十人不等,閑時聚集操練,農忙時各歸其田。三,現下流民眾多,可許以無主田地,招其強壯者集中勤加操練,有事時配以刀槍,區區匪患不在話下。”
“先生說的好!”徐明大喜,“本縣以為三種途徑都可行,以流民為主,家丁壯丁為輔,這樣便是全民皆兵了。”
敖天印也躬身道:“草民不才,行伍操練略知一二,若大人信的過,草民願為大人操練出一隊強兵來!”
餘國柱一旁幫腔:“敖兄自幼習武,並熟讀兵書,對於行軍練武頗有心得!”
徐明當下就有了決定:“敖壯士,從即刻起,你便是齊昌民團副團長,協助楊捕頭招流民練精兵!”
敖天印驚喜萬分:“草民……卑職遵命!”
迴頭看到那封家書,徐明對餘國柱也有了更好的安排:“餘先生,本縣有一事相托。”
餘國柱跪道:“大人但請吩咐,草民無不效命!”
徐明扶起餘國柱,道:“家父徐清誌,原是湖廣布政使衙門右參政,不日便要赴京城出任戶部左侍郎。如今,京城風雲變幻權臣當道,我擔心他老人家人單力薄。先生大才,我想請先生隨家父進京,在旁幫著謀劃一二,不知先生可願意?”
餘國柱原以為能在民團混口飯吃就不錯了,沒想到竟還能去京城,這一身所學也有了用武之地了。他再度跪下,正色道:“承蒙大人不棄,我餘國柱定當竭盡全力,助老大人一臂之力。哪怕京城是刀山火海,餘某拚死也要護衛老大人周全!”
徐明鄭重行了一禮,道:“徐明在此就拜托先生了。”
餘國柱還禮道:“國柱定不負所托!”
第二日,餘國柱便告別家人,帶著徐明親筆書信,乘船趕赴武昌。
青山成一抱,碧嶼散千珠。蘄州出城往東十餘裏,有一赤龍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如詩如畫。
徐明就將民團營地設在赤龍湖畔,此處土沃水肥,隻要稍加開拓,便得良田千畝。蘄州城外流民數千計,得知有田有地,紛紛湧躍報名,不到一日,報名者就有千餘。知州大人隻給了三百人的名額,徐明便讓楊征敖天印從中擇優挑選。這些報名的也都分田分地,不過選上的一戶分十畝,沒選上的一戶兩畝。
徐明心中頗為感慨,這要是在21世紀,人比地多,寸土寸金,哪會有這麽多的土地拿來去安置流民啊。
敖天印果然不負所望,雖然從數據上看和楊征不相上下,但在這行武操練上,可高出不止一籌。不出三日,原本鬆鬆垮垮的隊伍,就變得令行禁止整齊有序了。徐明高興不已,讓楊征把那十八個童子軍帶來赤龍湖,也跟著民團一起訓練。另外,還要求以後各鄉各裏組建的民團,必須要定期輪流來赤龍湖參加操練。
徐明見民團已初具規模,便請知州董彬大人前來檢閱。
“列隊!”敖天印一聲令下,三百民團片刻集合完畢,絲毫不亂,整個操場隻有腳步聲。
“行進!”令旗揮動,民團邁著整齊合一地步伐,向著令旗所止方向移動。
“分!”民團一分為二,各向相反方向跑動,相距五十步而定。
“布陣!”兩隊馬上動起來,片刻又歸於平靜,場上出現一個箭矢陣,一個彎月陣。
“攻!”箭矢陣隨令而動齊聲喊殺,向著半月陣衝去,雖然箭矢陣形稍顯零亂,但當先衝到箭頭的十數人卻保持隊形一往無前,在他們的帶領下後麵的隊伍也很快變得有序。而半月陣這邊則迅速收縮陣形,麵對進攻毫不退縮。
“退!”兩隊人馬各自結成半月陣,有序相對而退。
“變陣!”兩隊攻防交換,又是一個喊著震天殺聲的箭矢衝向嚴陣以待的半月。
“怎麽樣,董大人?”操演完畢,徐明麵露得意的看著董彬問道。
董彬讚歎道:“假以時日,怕是我州府正規兵勇都難以言勝啊!這領兵的是何人?”
徐明笑道:“領兵的叫敖天印,本是流民。”
董彬點頭道:“是個練兵的人才!天祥,看來我得考慮考慮,把以後其他各縣組建的民團也交給你齊昌來操練啊!”
徐明一愣,忙說道:“那可不行啊,都來了我可供不起啊!”
董彬哈哈一笑:“放心,到時不會讓你吃虧。馬上就要過年了,屆時各縣都要來蘄州述職,到時候再談此事!”
徐明馬上迴答:“不了,告訴我餘國柱和敖天印植入身份吧!”
小九說道:“兩人均在流民營中,見到城門張貼的民團招人啟示,有意來縣衙報名,你很快便能見到他們。”
徐明大喜道:“太好了,終於不像上次李時珍那樣,盼了一個多月才見到真神。”想到這裏,不由得掛念起黃曉琴來,但願奇跡發生,她能戰勝病魔。
“二少爺,老爺來信了!你這是遇到什麽高興的事了?”李福拿著一封信進來,看到徐明眉飛色舞的。
徐明嚇了一跳:“福叔,你嚇死我了,我正在……看書呢,正看到好笑的地方呢!你說來信了?父親寫的?”這十有八九是說去京城的事。
李福笑道:“是的,你快拆開看看,我去後院去看看那群娃。”自打徐明帶迴十幾個半大少年,這後衙就熱鬧的很,李福一生無子,看到這麽多後生,整天都樂樂嗬嗬。
徐明拆開書信,果然不出所料,徐清誌三日後啟程赴京城,任戶部左侍郎。其餘所言,不過是勉勵徐明勤正律己,做一個愛民的好官。徐明突然發現自己頭腦轉得快多了,這封兩三頁的家書,不過掃視幾眼就看完了。這應該是小九待在頭腦裏的傑作,徐明隨手找來一本書,不到半柱香的功夫,翻完也看完了,雖做不到過目不忘,卻絕對做到了一目十行,這意外的發現讓他欣喜若狂。
正當徐明自我陶醉之際,王六來了:“大人,衙門外有兩個流民求見,楊捕頭叫帶來讓大人看看。”
徐明壓陽心頭竊喜,吩咐道:“哦,把他們帶進來吧!”
不到片刻,王六領著兩個衣衫襤褸的人進來。徐明細細打量一番,隻見來人雖麵露饑色,卻目光炯炯,一看就知不是一般人。兩人都是三十多歲,一個精壯一個瘦弱,齊齊跪道:“草民拜見大人!”
徐明親自上前扶起二人,道:“兩位不必多禮,本縣見二位相貌不凡,何以淪落至此?”
兩人對視一下,瘦弱者說道:“草民餘國柱,這位是草民同鄉敖天印,我們本是武昌府大冶縣人,家中清貧也讀過一些書,可惜屢試不中。數月前,因連降大雨導致田地被淹顆粒無收,大夥靠野菜樹皮充饑。可官府不僅不體恤災情,如今還要加征苛稅,整個村裏幾十戶人走投無路,隻得背井離鄉外出逃難!我與敖兄攜家流落至此,若非大人設流民營開粥棚,我們恐怕早餓死他鄉。今日見城門告示,得知大人意欲建鄉團,我二人願以微末之學,為大人效犬馬之勞!”
徐明請兩人坐下,並讓王六上茶,才說道:“如今胡人犯境,朝廷裏權臣當道蒙蔽聖聽,不思勵精圖治整軍安民,反而橫征暴斂,弄得民不聊生。本縣位卑言輕,隻能盡心保我一方平安,可如今蘄州匪患四起,這才向知州大人提議興建民團。不知二位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餘國柱忙躬身道:“不敢言教!草民鬥膽直言了。大人建這民團,顧名思義,必不同於兵勇官差,實際上是藏兵於民,不知可對?”
徐明點頭道:“對,僅從民團二字就可推測出個中深意,先生果真大材!”
餘國柱忙道:“大人過獎!興建民團,草民以為有三策可行。一,可取之於各鄉紳豪強,其各家皆有護院家丁,身強力壯招之即可堪用。二,在各鄉裏均設民團,數十人不等,閑時聚集操練,農忙時各歸其田。三,現下流民眾多,可許以無主田地,招其強壯者集中勤加操練,有事時配以刀槍,區區匪患不在話下。”
“先生說的好!”徐明大喜,“本縣以為三種途徑都可行,以流民為主,家丁壯丁為輔,這樣便是全民皆兵了。”
敖天印也躬身道:“草民不才,行伍操練略知一二,若大人信的過,草民願為大人操練出一隊強兵來!”
餘國柱一旁幫腔:“敖兄自幼習武,並熟讀兵書,對於行軍練武頗有心得!”
徐明當下就有了決定:“敖壯士,從即刻起,你便是齊昌民團副團長,協助楊捕頭招流民練精兵!”
敖天印驚喜萬分:“草民……卑職遵命!”
迴頭看到那封家書,徐明對餘國柱也有了更好的安排:“餘先生,本縣有一事相托。”
餘國柱跪道:“大人但請吩咐,草民無不效命!”
徐明扶起餘國柱,道:“家父徐清誌,原是湖廣布政使衙門右參政,不日便要赴京城出任戶部左侍郎。如今,京城風雲變幻權臣當道,我擔心他老人家人單力薄。先生大才,我想請先生隨家父進京,在旁幫著謀劃一二,不知先生可願意?”
餘國柱原以為能在民團混口飯吃就不錯了,沒想到竟還能去京城,這一身所學也有了用武之地了。他再度跪下,正色道:“承蒙大人不棄,我餘國柱定當竭盡全力,助老大人一臂之力。哪怕京城是刀山火海,餘某拚死也要護衛老大人周全!”
徐明鄭重行了一禮,道:“徐明在此就拜托先生了。”
餘國柱還禮道:“國柱定不負所托!”
第二日,餘國柱便告別家人,帶著徐明親筆書信,乘船趕赴武昌。
青山成一抱,碧嶼散千珠。蘄州出城往東十餘裏,有一赤龍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如詩如畫。
徐明就將民團營地設在赤龍湖畔,此處土沃水肥,隻要稍加開拓,便得良田千畝。蘄州城外流民數千計,得知有田有地,紛紛湧躍報名,不到一日,報名者就有千餘。知州大人隻給了三百人的名額,徐明便讓楊征敖天印從中擇優挑選。這些報名的也都分田分地,不過選上的一戶分十畝,沒選上的一戶兩畝。
徐明心中頗為感慨,這要是在21世紀,人比地多,寸土寸金,哪會有這麽多的土地拿來去安置流民啊。
敖天印果然不負所望,雖然從數據上看和楊征不相上下,但在這行武操練上,可高出不止一籌。不出三日,原本鬆鬆垮垮的隊伍,就變得令行禁止整齊有序了。徐明高興不已,讓楊征把那十八個童子軍帶來赤龍湖,也跟著民團一起訓練。另外,還要求以後各鄉各裏組建的民團,必須要定期輪流來赤龍湖參加操練。
徐明見民團已初具規模,便請知州董彬大人前來檢閱。
“列隊!”敖天印一聲令下,三百民團片刻集合完畢,絲毫不亂,整個操場隻有腳步聲。
“行進!”令旗揮動,民團邁著整齊合一地步伐,向著令旗所止方向移動。
“分!”民團一分為二,各向相反方向跑動,相距五十步而定。
“布陣!”兩隊馬上動起來,片刻又歸於平靜,場上出現一個箭矢陣,一個彎月陣。
“攻!”箭矢陣隨令而動齊聲喊殺,向著半月陣衝去,雖然箭矢陣形稍顯零亂,但當先衝到箭頭的十數人卻保持隊形一往無前,在他們的帶領下後麵的隊伍也很快變得有序。而半月陣這邊則迅速收縮陣形,麵對進攻毫不退縮。
“退!”兩隊人馬各自結成半月陣,有序相對而退。
“變陣!”兩隊攻防交換,又是一個喊著震天殺聲的箭矢衝向嚴陣以待的半月。
“怎麽樣,董大人?”操演完畢,徐明麵露得意的看著董彬問道。
董彬讚歎道:“假以時日,怕是我州府正規兵勇都難以言勝啊!這領兵的是何人?”
徐明笑道:“領兵的叫敖天印,本是流民。”
董彬點頭道:“是個練兵的人才!天祥,看來我得考慮考慮,把以後其他各縣組建的民團也交給你齊昌來操練啊!”
徐明一愣,忙說道:“那可不行啊,都來了我可供不起啊!”
董彬哈哈一笑:“放心,到時不會讓你吃虧。馬上就要過年了,屆時各縣都要來蘄州述職,到時候再談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