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哼道:“本王是扶不起的阿鬥,想來幾位舅舅早知道。隻是本王還在京內,他們隻能站在本王這一頭。若是本王離開了京城,便是主動放棄了爭奪皇位,到時候,他們愛支持誰便支持誰去,與本王無關。”
“那貴妃娘娘呢?”
趙王:“母妃聰慧,她會好好保護自己的。”
十月,陛下解除了趙王的禁,準他入朝。早朝之上,趙王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自請去封地並州。
別說文武百官,就是陛下,都驚住了。
“趙王,你可知道自己在說什麽。”敬宗帝沉著張臉,麵色難看,“你的幾位皇兄,都是爭搶著替朕分憂,你倒是好,盡想著偷懶。小小年紀的,就想著去並州享福做土皇帝去了?”
趙王彎腰抱手迴話說:“父皇明鑒。兒子去並州,一樣替父皇效力。京內有幾位皇兄在,諸位皇兄論才智論謀略,都比兒臣好,想來父皇有皇兄們,足夠了。兒臣自知愚鈍,又胸無才幹,便隻能撿著一些輕鬆的活幹。但兒臣向父皇保證,就算去了並州,一樣不會偷懶,會替父皇治理好並州這一方之地。”
敬宗沒有想好,隻能揮手:“退朝。”
趙王抬眸朝上位看了眼,堅決道:“兒臣心意已決,求父皇成全。”
敬宗並未理會,隻氣衝衝甩袖子迴了勤政殿。
趙王請封並州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宮中。貴妃知道後,氣得險些暈過去。
第210章
“貴妃娘娘。”女史嬤嬤們見狀, 忙簇擁過去,扶住貴妃。
貴妃還強撐著一口氣,沒有徹底暈死過去。
“密兒糊塗!”貴妃氣得心口疼, 說話也有氣無力的,被宮娥們扶著坐下來後, 她才側躺著緩氣兒,卻還不忘吩咐下去, “快,趁著趙王還沒有出宮去, 把他給本宮叫來。”
“快,快去啊。”貴妃著急。
一時間, 整個儲秀宮都亂了套了。宮娥匆匆請了趙王來後, 貴妃已經緩過神,好很多了。
“你們都先退下去吧。”貴妃打發了左右的人,這才訓斥趙王, “今天早朝之上, 你在你父皇麵前胡說什麽了?密兒,娘的親兒子啊,你可知道自己在幹什麽?”
趙王就知道母妃是為了這事兒找自己來的,所以,早在前往儲秀宮的路上, 他都想好怎麽說了。既然決定退出, 偏居一隅, 那麽, 他就會堅持到底。
“兒子知道。”趙王抱手,對貴妃十分恭敬,卻又不卑不亢,“兒子這樣做,自也有兒子這樣做的道理。”
貴妃現在整個人都很焦慮很生氣,根本什麽話都聽不進去:“你請旨去封地並州呆著,等同於放棄儲君之位。你、你還當著滿朝文武的麵,你逼著你父皇做決定。你的幾位哥哥都還好好在京城裏呆著,你忙活什麽勁兒?”
“兒子對皇位沒有興趣。”趙王直言,“母妃該是知道兒子的。”
貴妃可以說這一生都過得十分順遂,唯一覺得有遺憾的,就是生了個不成器的兒子。若是自己兒子能有那三位王爺的心計城府,她還愁什麽?
人家都是暗裏鬥得你死我活,就是為了儲君之位。他個傻子倒是好,直接將大好的機會拱手讓人,自己貪圖享樂去了。
“你、你論出身,論背後娘舅家的勢力,包括你那位王妃的娘家勢力,你與那三位比起來,輸哪兒了?你單純,耿直,但誰說做儲君、做皇帝,一定要滿腹心機城府的?為娘相信,正是因為你的耿直率真,日後你若做了皇帝,定能造福百姓。”
趙王卻笑了:“兒子抱負沒有那麽大,心裏還裝不下全天下的百姓。兒子心小,隻希望母妃您可以康建長壽,希望幸姑可以幸福快樂,也希望兒臣日後能與王妃兒孫滿堂,晚年亦安詳,僅此而已。”
貴妃覺得他沒出息:“哼!你不做皇帝,你日後的子孫後代,便處處得受欺負,你晚年也安詳不了。”
趙王一本正經:“那兒臣便管不得那麽多了,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若是受人欺辱,便是他們無能。總不能……一輩子都靠著兒臣吧。”
“你……”貴妃氣得上下牙齒打顫,“到底誰教你說的這些?你從前可不是這樣能說會道的人。”
趙王:“兒臣是母親生的,自然是隨了母親。兒臣能說會道,便是母親您聰明,您何必這樣拐著彎誇自己。”
貴妃竟然氣得沒了脾氣,都忘了自己接下來該說什麽。
“好!你可真是好啊,定是你那好王妃教的。”貴妃說,“那丫頭素來聰明,我原以為,都她身後幫襯你,日後你會更成器呢。誰想到,她就是這樣幫襯你的。竟然,竟然慫恿你請旨出京。”
趙王嚴肅:“母妃息怒,此事不幹幸姑的關係,是兒臣的意思。”緩緩抬起頭來,認真看著自己母親,“母妃,兒子就想問您一句,冒著生命危險,拚著九死一生,去奪儲君之位,到頭來很有可能連命都保不住,值得嗎?”
貴妃一時間啞口無言。
“你懂什麽。”貴妃說,“娘隻知道,在娘心裏,你是最好的。你什麽都不差,憑什麽要把皇位拱手讓給那些賤人的兒子。”
“還有你舅舅們,整個魏家。你若是抽身走了,你舅舅表兄們可怎麽辦?”
趙王說:“父皇如今尚未立儲,他們隻管效忠父皇便是。日後父皇立了儲,百年之後,他們大可再效忠新君。這麽簡單的事情,難道還要孩兒來教嗎?”
“母妃是聰明之人,心裏應該明白。就算沒有兒臣,若他們想站隊,自然還是會,與兒臣出不出京,無關。”
貴妃一時語塞,趙王便趁機作揖告辭:“兒臣告退。”
等貴妃醒過神來,趙王已經走遠了。
下了朝迴去,霍令儼把今兒早朝上的事情說給妻子聽,蘇棠驚訝:“趙王真是這麽說的?那陛下可準了?”
霍令儼理了理袍子,搖搖頭:“想來趙王這一舉,也是打得陛下措手不及。陛下訓斥了他一頓,直接喚了退朝,沒再理會。陛下這般反應,想來,他老人家心中也是想過要立趙王為儲的。”
蘇棠暫且擱下手中事情來,認真與丈夫說話道:“那依著爺的高見,您覺得陛下會如何做?”
霍令儼說:“陛下定然會晾著趙王,若是日後趙王朝中再提此事,陛下可能會繼續斥責。倒不是說他老人家真的不願放趙王走,隻是他老人家還沒有想好,到底立誰為儲君。”
蘇棠試探著問:“爺覺得,陛下心中屬意齊王幾分?”
霍令儼目光冷冷探來,蘇棠忙說:“你這是什麽眼神,這樣看我做什麽?”
霍令儼:“我看你,自然是想著要認真迴答你的問題,你這麽大反應幹什麽?”又湊近問,“心虛?”
蘇棠覺得他老無聊了,抗議道:“那日後還不能提齊王了?他如今可是我三哥哥。”
“三哥哥……喚得這般親熱……”又冷聲吩咐說,“日後見著麵,最多叫一聲三皇兄就行。你又不是三公主,不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不過半道殺出來的妹妹,哪裏會有一點兄妹情分在。”
蘇棠也聰明,知道抓著齊王說下去,男人醋起來她是壓不住他的,於是忙轉移話題:
“那孟家知道了,會怎麽做?”
“不知道。”
因為“不知道”三個字說得極為幹脆,蘇棠以為他還在小氣吃醋呢,於是就說:“你要這樣,可就真沒意思了。陳年舊事,總拿出來提有必要嗎?再說,我的心你還不明白啊,非得這般小氣勁兒,竟一點男兒風骨都沒有了。”
霍令儼望了她一眼,道:“我是真的不知道。”
孟家的人得知早朝上的事情後,孟老太太立即拄著拐杖趕著去了孟大夫人的院子。孟瑤自從被孟家接迴去後,孟大夫人想著要好好照顧女兒,便在自己院裏騰出個地兒來,給女兒住。
母女倆原在說話,卻忽然有婢女跑來說:“老太太來了。”
孟大夫人衝女兒使個眼色,這才起身出去迎接。
“娘,您怎麽過來了?”大夫人站在一旁,見老太太臉色不大好,心下有些打鼓,想著是不是瑤兒裝失憶的事情叫老人家知道了,老人家特意跑來興師問罪了。
正要琢磨著說點什麽,那邊老太太發了話:“收拾收拾東西,讓四丫頭趕緊迴趙王府去。”
“娘,不可啊。”孟大夫人既然知道女兒耍了心計就是為了不肯再迴趙王府,又怎麽可能推她去那狼窩裏,便求著老太太說,“那趙王如今眼裏隻有趙王妃一個,根本沒有咱們瑤兒的位置。瑤兒受了驚嚇後,更是不願親近趙王,若是這個時候送她迴去,豈不是要害苦了她?”
“娘,您疼疼她吧。”
老太太自然是舍不得,可又能有什麽法子呢?
如今已是人家的人了,難不成,還要強留一輩子嗎?
“你可知道,今兒早朝之上,趙王請旨要去封地?若是陛下真的準了,那咱們四丫頭留在娘家又算是怎麽迴事?”老太君說,“好也罷,不好也罷,左右已經是人家的人了,這就是她的命。”
“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趙王走就讓他走,瑤兒我養著。偌大的國公府,難不成還欠她一口吃的嗎?娘,瑤兒可是你看著長大的,您也不會眼睜睜看著她吃苦的吧?”
孟大夫人哭:“從前趙王在京城我們都舍不得送她去,如今萬一趙王離京去並州了,隔得遠,瑤兒丟了命我們都不知道。”
“瑤兒呢?”孟老夫人說,“我去看看她。”
孟大夫人陪著老太太一道去了孟瑤的屋子,才跨進屋去,大夫人便說:“瑤兒,你祖母來探望你了。”
孟瑤望了眼自己母親,再轉頭看向老太太,一臉的怯意。
“給你祖母請安。”
孟瑤這才起身,乖巧立在一旁,行了個禮。
待得老太太要伸手來拉她的時候,孟瑤則本能躲閃開了。躲開後,又跑去大夫人身後呆著,依舊一句話不說。
大夫人哭:“母親,您瞧,瑤兒她這般可憐,根本就隻有任人宰割的份兒。”
老太太沉沉一聲歎息,又問:“那纖纖怎麽辦?那可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是她親閨女。她閨女都不要了嗎?”
“纖纖……纖纖……”大夫人也猶豫起來,於是哭得越發厲害,“顧不得那麽多了,左右她也是趙王的骨肉,那趙王妃想來也不是會苛責孩子的人,纖纖會過得好的。”
“你也是這麽想的?”老太太沒搭理大夫人,隻認真問孟瑤,“你連自己的親生女兒都不要了?就因為不想迴趙王府?”
“既是如此,你當初又……又何必呢!”
孟瑤依舊不說話,低垂著腦袋,隻是在人看不到的地方,她目光變得閃爍不定。
有那麽一瞬的心軟,但隻要想著,若是這次服軟迴了趙王府,日後便再無翻身之日。隻要想到這些,孟瑤便鐵了心。
第211章
說來說去, 還是因為她心裏沒有趙王。說來說去,也是因為她腦子裏有了那些原不該有的記憶。有了比較,便不甘心, 既不甘心,便就會琢磨著怎麽耍手段使心計, 以達到自己目的為止。
孟瑤不肯迴去,孟老太太也心疼。明明心裏隱約知道這孫女是故意仗著救了皇孫的這個機會不肯迴去, 也不敢說破,更是舍不得讓她走。
依著老國公的意思, 管這丫頭情願不情願,隻捆了往趙王府一送就行。最後, 還是被孟老太太勸住了。
老太太說:“這丫頭從小慣壞了, 她若願意呆在家裏,便由著她去。咱們家,難道還少她一口吃的嗎?再說, 老大夫妻護著, 咱們隔著輩的,話也不好說得太重。”
“等過幾日,我親自進宮去,再與貴妃娘娘說道說道,同她賠個禮道個歉。”老太太歎息一聲, 年歲大了, 整個人精神倒是也不如從前幾年好了, 說話也中氣不足, “到底是咱們從小捧在掌心嬌寵著長大的,雖說著孩子犯了錯,但陛下也由著她,咱們何必推她入火坑去呢。”
孟老國公頭發雪白,指著老夫人說:“你就縱著她吧,遲早縱得孟家滔天大禍。”
“她一個女孩子,不過就是驕縱了些,又能惹出什麽滔天大禍來?左右都是呆在家裏頭的,又不是男兒,出不去。”
孟老國公覺得老太太就是婦人之見,與她說不到一處去,於是甩袖子走了。
趙王是決心已定,這幾日,但凡上朝去,必然提往封地並州去的事兒。敬宗帝也想了數日,倒沒有起初的時候那麽生氣了。這日下了早朝,敬宗特意留了趙王在勤政殿。
“這些日子你可長臉了?”看到趙王來了,敬宗抬眸看了眼,之後,繼續伏案批閱奏折,話卻說得諷刺,“你如今膽子倒是越發大了,膽敢次次與朕作對。”
趙王恭敬抱手說:“兒臣惹了父皇不快,還請父皇息怒。”
“賜座。”敬宗喚了一聲,便有禦前侍奉的人搬了椅子來,擱在一邊。
趙王謝了恩旨,這才坐下。
敬宗這也擱下禦筆,身子朝趙王側去些,道:“你奏請前往並州的事兒,朕已經細細想過。今兒留你下來,就是告訴你,朕準奏了。”
說出這句話後,敬宗特地目不轉睛等著看趙王反應。趙王除了激動高興外,臉上倒是沒有別的多餘表情。
“那貴妃娘娘呢?”
趙王:“母妃聰慧,她會好好保護自己的。”
十月,陛下解除了趙王的禁,準他入朝。早朝之上,趙王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自請去封地並州。
別說文武百官,就是陛下,都驚住了。
“趙王,你可知道自己在說什麽。”敬宗帝沉著張臉,麵色難看,“你的幾位皇兄,都是爭搶著替朕分憂,你倒是好,盡想著偷懶。小小年紀的,就想著去並州享福做土皇帝去了?”
趙王彎腰抱手迴話說:“父皇明鑒。兒子去並州,一樣替父皇效力。京內有幾位皇兄在,諸位皇兄論才智論謀略,都比兒臣好,想來父皇有皇兄們,足夠了。兒臣自知愚鈍,又胸無才幹,便隻能撿著一些輕鬆的活幹。但兒臣向父皇保證,就算去了並州,一樣不會偷懶,會替父皇治理好並州這一方之地。”
敬宗沒有想好,隻能揮手:“退朝。”
趙王抬眸朝上位看了眼,堅決道:“兒臣心意已決,求父皇成全。”
敬宗並未理會,隻氣衝衝甩袖子迴了勤政殿。
趙王請封並州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宮中。貴妃知道後,氣得險些暈過去。
第210章
“貴妃娘娘。”女史嬤嬤們見狀, 忙簇擁過去,扶住貴妃。
貴妃還強撐著一口氣,沒有徹底暈死過去。
“密兒糊塗!”貴妃氣得心口疼, 說話也有氣無力的,被宮娥們扶著坐下來後, 她才側躺著緩氣兒,卻還不忘吩咐下去, “快,趁著趙王還沒有出宮去, 把他給本宮叫來。”
“快,快去啊。”貴妃著急。
一時間, 整個儲秀宮都亂了套了。宮娥匆匆請了趙王來後, 貴妃已經緩過神,好很多了。
“你們都先退下去吧。”貴妃打發了左右的人,這才訓斥趙王, “今天早朝之上, 你在你父皇麵前胡說什麽了?密兒,娘的親兒子啊,你可知道自己在幹什麽?”
趙王就知道母妃是為了這事兒找自己來的,所以,早在前往儲秀宮的路上, 他都想好怎麽說了。既然決定退出, 偏居一隅, 那麽, 他就會堅持到底。
“兒子知道。”趙王抱手,對貴妃十分恭敬,卻又不卑不亢,“兒子這樣做,自也有兒子這樣做的道理。”
貴妃現在整個人都很焦慮很生氣,根本什麽話都聽不進去:“你請旨去封地並州呆著,等同於放棄儲君之位。你、你還當著滿朝文武的麵,你逼著你父皇做決定。你的幾位哥哥都還好好在京城裏呆著,你忙活什麽勁兒?”
“兒子對皇位沒有興趣。”趙王直言,“母妃該是知道兒子的。”
貴妃可以說這一生都過得十分順遂,唯一覺得有遺憾的,就是生了個不成器的兒子。若是自己兒子能有那三位王爺的心計城府,她還愁什麽?
人家都是暗裏鬥得你死我活,就是為了儲君之位。他個傻子倒是好,直接將大好的機會拱手讓人,自己貪圖享樂去了。
“你、你論出身,論背後娘舅家的勢力,包括你那位王妃的娘家勢力,你與那三位比起來,輸哪兒了?你單純,耿直,但誰說做儲君、做皇帝,一定要滿腹心機城府的?為娘相信,正是因為你的耿直率真,日後你若做了皇帝,定能造福百姓。”
趙王卻笑了:“兒子抱負沒有那麽大,心裏還裝不下全天下的百姓。兒子心小,隻希望母妃您可以康建長壽,希望幸姑可以幸福快樂,也希望兒臣日後能與王妃兒孫滿堂,晚年亦安詳,僅此而已。”
貴妃覺得他沒出息:“哼!你不做皇帝,你日後的子孫後代,便處處得受欺負,你晚年也安詳不了。”
趙王一本正經:“那兒臣便管不得那麽多了,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若是受人欺辱,便是他們無能。總不能……一輩子都靠著兒臣吧。”
“你……”貴妃氣得上下牙齒打顫,“到底誰教你說的這些?你從前可不是這樣能說會道的人。”
趙王:“兒臣是母親生的,自然是隨了母親。兒臣能說會道,便是母親您聰明,您何必這樣拐著彎誇自己。”
貴妃竟然氣得沒了脾氣,都忘了自己接下來該說什麽。
“好!你可真是好啊,定是你那好王妃教的。”貴妃說,“那丫頭素來聰明,我原以為,都她身後幫襯你,日後你會更成器呢。誰想到,她就是這樣幫襯你的。竟然,竟然慫恿你請旨出京。”
趙王嚴肅:“母妃息怒,此事不幹幸姑的關係,是兒臣的意思。”緩緩抬起頭來,認真看著自己母親,“母妃,兒子就想問您一句,冒著生命危險,拚著九死一生,去奪儲君之位,到頭來很有可能連命都保不住,值得嗎?”
貴妃一時間啞口無言。
“你懂什麽。”貴妃說,“娘隻知道,在娘心裏,你是最好的。你什麽都不差,憑什麽要把皇位拱手讓給那些賤人的兒子。”
“還有你舅舅們,整個魏家。你若是抽身走了,你舅舅表兄們可怎麽辦?”
趙王說:“父皇如今尚未立儲,他們隻管效忠父皇便是。日後父皇立了儲,百年之後,他們大可再效忠新君。這麽簡單的事情,難道還要孩兒來教嗎?”
“母妃是聰明之人,心裏應該明白。就算沒有兒臣,若他們想站隊,自然還是會,與兒臣出不出京,無關。”
貴妃一時語塞,趙王便趁機作揖告辭:“兒臣告退。”
等貴妃醒過神來,趙王已經走遠了。
下了朝迴去,霍令儼把今兒早朝上的事情說給妻子聽,蘇棠驚訝:“趙王真是這麽說的?那陛下可準了?”
霍令儼理了理袍子,搖搖頭:“想來趙王這一舉,也是打得陛下措手不及。陛下訓斥了他一頓,直接喚了退朝,沒再理會。陛下這般反應,想來,他老人家心中也是想過要立趙王為儲的。”
蘇棠暫且擱下手中事情來,認真與丈夫說話道:“那依著爺的高見,您覺得陛下會如何做?”
霍令儼說:“陛下定然會晾著趙王,若是日後趙王朝中再提此事,陛下可能會繼續斥責。倒不是說他老人家真的不願放趙王走,隻是他老人家還沒有想好,到底立誰為儲君。”
蘇棠試探著問:“爺覺得,陛下心中屬意齊王幾分?”
霍令儼目光冷冷探來,蘇棠忙說:“你這是什麽眼神,這樣看我做什麽?”
霍令儼:“我看你,自然是想著要認真迴答你的問題,你這麽大反應幹什麽?”又湊近問,“心虛?”
蘇棠覺得他老無聊了,抗議道:“那日後還不能提齊王了?他如今可是我三哥哥。”
“三哥哥……喚得這般親熱……”又冷聲吩咐說,“日後見著麵,最多叫一聲三皇兄就行。你又不是三公主,不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不過半道殺出來的妹妹,哪裏會有一點兄妹情分在。”
蘇棠也聰明,知道抓著齊王說下去,男人醋起來她是壓不住他的,於是忙轉移話題:
“那孟家知道了,會怎麽做?”
“不知道。”
因為“不知道”三個字說得極為幹脆,蘇棠以為他還在小氣吃醋呢,於是就說:“你要這樣,可就真沒意思了。陳年舊事,總拿出來提有必要嗎?再說,我的心你還不明白啊,非得這般小氣勁兒,竟一點男兒風骨都沒有了。”
霍令儼望了她一眼,道:“我是真的不知道。”
孟家的人得知早朝上的事情後,孟老太太立即拄著拐杖趕著去了孟大夫人的院子。孟瑤自從被孟家接迴去後,孟大夫人想著要好好照顧女兒,便在自己院裏騰出個地兒來,給女兒住。
母女倆原在說話,卻忽然有婢女跑來說:“老太太來了。”
孟大夫人衝女兒使個眼色,這才起身出去迎接。
“娘,您怎麽過來了?”大夫人站在一旁,見老太太臉色不大好,心下有些打鼓,想著是不是瑤兒裝失憶的事情叫老人家知道了,老人家特意跑來興師問罪了。
正要琢磨著說點什麽,那邊老太太發了話:“收拾收拾東西,讓四丫頭趕緊迴趙王府去。”
“娘,不可啊。”孟大夫人既然知道女兒耍了心計就是為了不肯再迴趙王府,又怎麽可能推她去那狼窩裏,便求著老太太說,“那趙王如今眼裏隻有趙王妃一個,根本沒有咱們瑤兒的位置。瑤兒受了驚嚇後,更是不願親近趙王,若是這個時候送她迴去,豈不是要害苦了她?”
“娘,您疼疼她吧。”
老太太自然是舍不得,可又能有什麽法子呢?
如今已是人家的人了,難不成,還要強留一輩子嗎?
“你可知道,今兒早朝之上,趙王請旨要去封地?若是陛下真的準了,那咱們四丫頭留在娘家又算是怎麽迴事?”老太君說,“好也罷,不好也罷,左右已經是人家的人了,這就是她的命。”
“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趙王走就讓他走,瑤兒我養著。偌大的國公府,難不成還欠她一口吃的嗎?娘,瑤兒可是你看著長大的,您也不會眼睜睜看著她吃苦的吧?”
孟大夫人哭:“從前趙王在京城我們都舍不得送她去,如今萬一趙王離京去並州了,隔得遠,瑤兒丟了命我們都不知道。”
“瑤兒呢?”孟老夫人說,“我去看看她。”
孟大夫人陪著老太太一道去了孟瑤的屋子,才跨進屋去,大夫人便說:“瑤兒,你祖母來探望你了。”
孟瑤望了眼自己母親,再轉頭看向老太太,一臉的怯意。
“給你祖母請安。”
孟瑤這才起身,乖巧立在一旁,行了個禮。
待得老太太要伸手來拉她的時候,孟瑤則本能躲閃開了。躲開後,又跑去大夫人身後呆著,依舊一句話不說。
大夫人哭:“母親,您瞧,瑤兒她這般可憐,根本就隻有任人宰割的份兒。”
老太太沉沉一聲歎息,又問:“那纖纖怎麽辦?那可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是她親閨女。她閨女都不要了嗎?”
“纖纖……纖纖……”大夫人也猶豫起來,於是哭得越發厲害,“顧不得那麽多了,左右她也是趙王的骨肉,那趙王妃想來也不是會苛責孩子的人,纖纖會過得好的。”
“你也是這麽想的?”老太太沒搭理大夫人,隻認真問孟瑤,“你連自己的親生女兒都不要了?就因為不想迴趙王府?”
“既是如此,你當初又……又何必呢!”
孟瑤依舊不說話,低垂著腦袋,隻是在人看不到的地方,她目光變得閃爍不定。
有那麽一瞬的心軟,但隻要想著,若是這次服軟迴了趙王府,日後便再無翻身之日。隻要想到這些,孟瑤便鐵了心。
第211章
說來說去, 還是因為她心裏沒有趙王。說來說去,也是因為她腦子裏有了那些原不該有的記憶。有了比較,便不甘心, 既不甘心,便就會琢磨著怎麽耍手段使心計, 以達到自己目的為止。
孟瑤不肯迴去,孟老太太也心疼。明明心裏隱約知道這孫女是故意仗著救了皇孫的這個機會不肯迴去, 也不敢說破,更是舍不得讓她走。
依著老國公的意思, 管這丫頭情願不情願,隻捆了往趙王府一送就行。最後, 還是被孟老太太勸住了。
老太太說:“這丫頭從小慣壞了, 她若願意呆在家裏,便由著她去。咱們家,難道還少她一口吃的嗎?再說, 老大夫妻護著, 咱們隔著輩的,話也不好說得太重。”
“等過幾日,我親自進宮去,再與貴妃娘娘說道說道,同她賠個禮道個歉。”老太太歎息一聲, 年歲大了, 整個人精神倒是也不如從前幾年好了, 說話也中氣不足, “到底是咱們從小捧在掌心嬌寵著長大的,雖說著孩子犯了錯,但陛下也由著她,咱們何必推她入火坑去呢。”
孟老國公頭發雪白,指著老夫人說:“你就縱著她吧,遲早縱得孟家滔天大禍。”
“她一個女孩子,不過就是驕縱了些,又能惹出什麽滔天大禍來?左右都是呆在家裏頭的,又不是男兒,出不去。”
孟老國公覺得老太太就是婦人之見,與她說不到一處去,於是甩袖子走了。
趙王是決心已定,這幾日,但凡上朝去,必然提往封地並州去的事兒。敬宗帝也想了數日,倒沒有起初的時候那麽生氣了。這日下了早朝,敬宗特意留了趙王在勤政殿。
“這些日子你可長臉了?”看到趙王來了,敬宗抬眸看了眼,之後,繼續伏案批閱奏折,話卻說得諷刺,“你如今膽子倒是越發大了,膽敢次次與朕作對。”
趙王恭敬抱手說:“兒臣惹了父皇不快,還請父皇息怒。”
“賜座。”敬宗喚了一聲,便有禦前侍奉的人搬了椅子來,擱在一邊。
趙王謝了恩旨,這才坐下。
敬宗這也擱下禦筆,身子朝趙王側去些,道:“你奏請前往並州的事兒,朕已經細細想過。今兒留你下來,就是告訴你,朕準奏了。”
說出這句話後,敬宗特地目不轉睛等著看趙王反應。趙王除了激動高興外,臉上倒是沒有別的多餘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