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皇權之下,皇帝的喜好很快就會風靡全國。
一時間造船出海,成了貴族豪強爭相模仿的新風尚,所費不計金銀。
一年半的時間內,帝國在出海一事上支出頗高,而迴報卻微薄可憐。
時值皇帝四十五歲誕辰,各地都在準備賀壽貢品,其目的當然也是為了討皇帝歡喜。
當今皇帝不好美色,不飲美酒,尋常皇帝喜好沉溺的事情,他都不喜歡。
這麽多年來,皇帝如果說有為外人所知且又與政事無關的喜好,就是看四境輿圖,聽異域故事——如今終於添了一條能讓底下人有用武之地的,那便是支持秦人出海遠航。
各式造型或精巧或新奇的船模,玉質金雕,自不必提。
更有組建了船隊,要獻給皇帝的。
就連皇太孫嬴祚領銜眾皇孫準備的祝壽賀禮,都包含了一幅眾人合力完成的遠航船的畫。
然而就在出海行船熱度逐漸攀高的過程中,朝廷重臣的擔憂也與日俱增。
先帝求長生的先例還未遠去,難道今上也要重蹈覆轍了嗎?
誕辰前一日,時年九十九歲的老丞相李斯,時隔三十年,上了《諫船事》的奏章。
李斯雖然年高,然而寶刀未老,文章一出手,便讓皇帝掩卷三思。
皇帝沉默異常,將這封《諫船事》的奏章攏在袖中,是夜合衣安臥,都不曾擱下這奏章。
次晨,當皇帝再現於眾臣麵前時,第一句話便是,“叫蕭何核對船事用度,按照標準削減,先供國內糧食與貨物水運,至於遠航……現在還不是時候”。
眾臣都鬆了口氣。
底下人為皇帝準備的各種“船”賀禮,也都悄悄收了起來。
帝國“船”熱漸漸退了。
唯有趙佗對談間聽過皇帝的想法,私下問道:“陛下,南海的金子島不找了麽?”
“不找了。”胡亥微笑道。
“遍地黃金都不要了?”隔了二十年,趙佗還是逃不過被胡亥騙的命運。
“不要了。”
趙佗都覺得有點肉疼。
胡亥低聲道:“朕已經迴去過了。”
在枕著李斯諫書睡著的那一夜,心知此事不可行,怕是此生都難再見了。
那一夜的夢裏,他迴到了金子島,見到島上人安好,醒來後,便清明了帝心,斬斷了私欲。
說是為了遠航發現新大陸,為何不往東海去,不往北海去,偏偏要往南海去呢?
騙過天下人,也騙不過自己。
胡亥下旨,四十五歲壽辰從簡辦理。
而上了人生中最後一道諫書的李斯,則在百歲誕辰前一日,壽終正寢了。
整個鹹陽都在期待著老丞相的百歲誕辰。
孰料,他就偏偏早走了那麽一日。
眾人都覺得遺憾,卻又覺得理當如此,事事太過圓滿,便不似人間了。
第244章
李由送走老父親後也一病追隨去了, 李氏族長落在了李由嫡長子李焰身上。李焰年方三十,曾任郡守,迴朝中後又曆任欽差大臣。皇帝恩遇, 賜李焰侯爵, 揀拔其為督查百官的禦史大夫——而禦史大夫之職, 曆來是預備丞相呆的地方。
而左相的職位,暫時離開了李氏家族, 落在了陳平頭上。
陳平作為丞相副手已經多年, 本就是按照丞相來儲備培養的,如今上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陳平並無根基,這丞相做得更像是過度一番, 幾年後再把相權還給李氏。
外事才清, 宮中卻又爆出了大醜聞。
戚夫人與太子泩苟合有孕,誕下一子。
自太子妃魯元病逝後,漢太王太後呂雉便久居鹹陽, 親自過問皇太孫與大公主身邊事。
胡亥身為帝國唯一的首腦, 不得不為偌大的帝國做好備選計劃。當然他希望自己能多活幾年,把皇權平緩得交到繼承者手中。然而如果天不遂人願, 他意外去世,當此之時,很可能就是呂雉扶持皇太孫直接上位。而皇太孫尚不足十五歲, 又與呂雉乃是血親,很難說帝國下一步會滑向什麽地方。
在這個平均壽命不足四十歲的時代,已經將近知天命之年的胡亥, 是該考慮身後事了。
出於製衡呂雉的考慮,胡亥放鬆了對太子泩的管製。
太子泩漸漸在重大場合露麵,恢複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這自由讓太子泩重振了精神——從他身邊宮人接連有孕這一點可以看出來。
而此前漢王劉盈之死,卻讓一個人又活絡了心思。
這人便是當日避難於太子妃宮中的戚夫人。
她的兒子如意也將近二十歲了,如今在鹹陽書院東所讀書,然而沒有封地也沒有家產,更看不清前程。
皇帝本就沒有後宮,自太子妃死後,後宮更是形同虛設,隻留了幾個灑掃宮人。
這便給了戚夫人可趁之機。
同在宮中,太子泩漁色獵美,戚夫人心懷不軌。
戚夫人雖然不再年輕,然而熟透了的女人,徐娘半老,別有風情。
兩人床笫之歡,倒是和諧默契,一發不可收拾。
服侍的宮人嚇得要死,哪個都惹不起,更不敢捅破了,隻求別鬧出事來。
太子泩與戚夫人,說起來一個是大秦儲君,一個是夫人,然而卻都已經是政治上的邊緣人,且都沉寂了十多載。不像禦書房裏的眾皇孫。所以胡亥也並未特意派人盯著他倆。
如此一來,直到戚夫人誕下了皇孫,紙包不住火了,才鬧到了皇帝跟前。
“殺了她!”漢太王太後呂雉尋到章台殿來,憤怒得敲著案幾,嘶聲道:“這戚夫人留不得!她的兩個兒子也留不得!當日我的兒護著她的兒,如今我兒已死,她的兒卻還活著!這賤婢不思悔改,又在我女兒亡故之際,勾引太子做下這等醜事!該誅!陛下所若執意要留著她,我的今日,便是陛下的來日!”
戚瑤這事兒做得的確太醜了。
胡亥雖然有意扶持太子泩,無奈太子泩不爭氣,自己給呂雉送了現成的把柄。
事已至此,戚夫人是留不得了。
而太子泩又恢複了閉門讀書的日子。
心知難逃一死,戚夫人與長子如意相對而泣,叮囑如意道:“從前咱們母子倆自生自滅,如今有了你這弟弟,那是正經的皇孫。陛下就算不留我,總會留他自己的孫子。以後靠著你弟弟,你也不至於沒個下場。”
如意大哭,道:“娘你為何要做出這等糊塗事來?”
戚瑤歎氣道:“可恨那太子泩,出了事兒一點也不頂用。”風波中,太子泩的毫無作為,顯然與她以為的太子殿下相去甚遠。
可惜陛下少來後宮,唯一被她撞上的一次,她還沒走近被陛下看到,就已經被陛下身邊的侍從驅走了。
戚瑤又道:“我死了之後,若是長公主來祭拜,你要攔著。”這說的是劉螢。
如意道:“為何?”
戚瑤淚濕鬢發,恍惚間想起年少光景,輕聲道:“我不願見她……”
忽忽半生已過,少時憧憬皆成空,受辱忍恥,無顏對舊友。
她這一輩子,原是一步錯,步步錯。
然而戚瑤多慮了。
戚夫人之死傳到長公主劉螢耳中,不過隻得了一聲歎息。
如今的太子泩已是個誌氣消磨的中年人,隻貪圖那片刻歡愉,何曾想過後果。
事情鬧到了皇帝麵前,太子泩嚇得心膽欲裂,把自己鎖在屋子裏,生怕皇帝問罪,吃不下、睡不著,旬月功夫就瘦了一圈,從大胖子變成了小胖子。
又私下托人傳話給蒙南,言說萬一他不好了,要蒙南照拂他的後事與張氏子嬴禮雲雲。
過了兩三個月,皇帝始終沒有傳召他。隻他身邊的宮人統統換了新人。
太子泩鬆了口氣,感到脖子上懸掛的利劍似乎撤走了——他卻不明白,這是被徹底放棄了。
危機過後,太子泩又恢複了常態。
這夜,他小憩醒來,忽見點燈宮女,纖腰豔目,又似戚夫人,又似多年前的張氏。他不由分說,強拉了這宮女,往床上顛鸞倒鳳去。
那宮女已放棄掙紮,待覺出不對,哭著看去,太子泩已轟然倒在錦被之上、沒了唿吸。
太子泩將他的生命定格在了最舒爽的一刻,也將他的人格定格在了最卑下的一刻。
隻太子泩與戚瑤留下的這個皇孫,排在太子泩這二年與眾宮人所生的孩子之後,為嬴十二。
嬴十二始終未有姓名。
宮廷侯爵之間,都私下稱這個孩子為“孽子”。
這名聲傳到皇長孫嬴禮耳中,倒叫他生出一絲親近之心。
畢竟,在樊媛等人看來,他嬴禮也是“孽子”呐。
借著太子泩之死,呂雉鼓動眾臣,要求已滿十五歲的嬴祚入預政,學習如何治理這龐大複雜的帝國。與此同時,皇太孫的幾個哥哥,是該各就封地,還是出宮建府呢?
問題拋到了胡亥麵前。
第245章
即使沒有呂雉煽動群臣提出來,胡亥也會讓皇太孫嬴祚入預政了。
至於長於皇太孫嬴祚的三位皇孫, 則仍養在宮中, 待大婚後出宮建府。
本朝製,斷絕了皇子各據封國的可能。
呂雉鬆了口氣。
皇太孫嬴祚占據嫡長大義, 功課上敏而好學, 待良臣尊而重之,理政事不嫌繁累, 甫入預政,便得眾人交口稱讚。
胡亥也悄悄鬆了一口氣——總算沒再養出個太子泩來。
嬴祚早已在祭拜母親魯元時, 便於陵墓前暗暗起誓, 斷然不會做似父親那等儲君。
一時間造船出海,成了貴族豪強爭相模仿的新風尚,所費不計金銀。
一年半的時間內,帝國在出海一事上支出頗高,而迴報卻微薄可憐。
時值皇帝四十五歲誕辰,各地都在準備賀壽貢品,其目的當然也是為了討皇帝歡喜。
當今皇帝不好美色,不飲美酒,尋常皇帝喜好沉溺的事情,他都不喜歡。
這麽多年來,皇帝如果說有為外人所知且又與政事無關的喜好,就是看四境輿圖,聽異域故事——如今終於添了一條能讓底下人有用武之地的,那便是支持秦人出海遠航。
各式造型或精巧或新奇的船模,玉質金雕,自不必提。
更有組建了船隊,要獻給皇帝的。
就連皇太孫嬴祚領銜眾皇孫準備的祝壽賀禮,都包含了一幅眾人合力完成的遠航船的畫。
然而就在出海行船熱度逐漸攀高的過程中,朝廷重臣的擔憂也與日俱增。
先帝求長生的先例還未遠去,難道今上也要重蹈覆轍了嗎?
誕辰前一日,時年九十九歲的老丞相李斯,時隔三十年,上了《諫船事》的奏章。
李斯雖然年高,然而寶刀未老,文章一出手,便讓皇帝掩卷三思。
皇帝沉默異常,將這封《諫船事》的奏章攏在袖中,是夜合衣安臥,都不曾擱下這奏章。
次晨,當皇帝再現於眾臣麵前時,第一句話便是,“叫蕭何核對船事用度,按照標準削減,先供國內糧食與貨物水運,至於遠航……現在還不是時候”。
眾臣都鬆了口氣。
底下人為皇帝準備的各種“船”賀禮,也都悄悄收了起來。
帝國“船”熱漸漸退了。
唯有趙佗對談間聽過皇帝的想法,私下問道:“陛下,南海的金子島不找了麽?”
“不找了。”胡亥微笑道。
“遍地黃金都不要了?”隔了二十年,趙佗還是逃不過被胡亥騙的命運。
“不要了。”
趙佗都覺得有點肉疼。
胡亥低聲道:“朕已經迴去過了。”
在枕著李斯諫書睡著的那一夜,心知此事不可行,怕是此生都難再見了。
那一夜的夢裏,他迴到了金子島,見到島上人安好,醒來後,便清明了帝心,斬斷了私欲。
說是為了遠航發現新大陸,為何不往東海去,不往北海去,偏偏要往南海去呢?
騙過天下人,也騙不過自己。
胡亥下旨,四十五歲壽辰從簡辦理。
而上了人生中最後一道諫書的李斯,則在百歲誕辰前一日,壽終正寢了。
整個鹹陽都在期待著老丞相的百歲誕辰。
孰料,他就偏偏早走了那麽一日。
眾人都覺得遺憾,卻又覺得理當如此,事事太過圓滿,便不似人間了。
第244章
李由送走老父親後也一病追隨去了, 李氏族長落在了李由嫡長子李焰身上。李焰年方三十,曾任郡守,迴朝中後又曆任欽差大臣。皇帝恩遇, 賜李焰侯爵, 揀拔其為督查百官的禦史大夫——而禦史大夫之職, 曆來是預備丞相呆的地方。
而左相的職位,暫時離開了李氏家族, 落在了陳平頭上。
陳平作為丞相副手已經多年, 本就是按照丞相來儲備培養的,如今上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陳平並無根基,這丞相做得更像是過度一番, 幾年後再把相權還給李氏。
外事才清, 宮中卻又爆出了大醜聞。
戚夫人與太子泩苟合有孕,誕下一子。
自太子妃魯元病逝後,漢太王太後呂雉便久居鹹陽, 親自過問皇太孫與大公主身邊事。
胡亥身為帝國唯一的首腦, 不得不為偌大的帝國做好備選計劃。當然他希望自己能多活幾年,把皇權平緩得交到繼承者手中。然而如果天不遂人願, 他意外去世,當此之時,很可能就是呂雉扶持皇太孫直接上位。而皇太孫尚不足十五歲, 又與呂雉乃是血親,很難說帝國下一步會滑向什麽地方。
在這個平均壽命不足四十歲的時代,已經將近知天命之年的胡亥, 是該考慮身後事了。
出於製衡呂雉的考慮,胡亥放鬆了對太子泩的管製。
太子泩漸漸在重大場合露麵,恢複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這自由讓太子泩重振了精神——從他身邊宮人接連有孕這一點可以看出來。
而此前漢王劉盈之死,卻讓一個人又活絡了心思。
這人便是當日避難於太子妃宮中的戚夫人。
她的兒子如意也將近二十歲了,如今在鹹陽書院東所讀書,然而沒有封地也沒有家產,更看不清前程。
皇帝本就沒有後宮,自太子妃死後,後宮更是形同虛設,隻留了幾個灑掃宮人。
這便給了戚夫人可趁之機。
同在宮中,太子泩漁色獵美,戚夫人心懷不軌。
戚夫人雖然不再年輕,然而熟透了的女人,徐娘半老,別有風情。
兩人床笫之歡,倒是和諧默契,一發不可收拾。
服侍的宮人嚇得要死,哪個都惹不起,更不敢捅破了,隻求別鬧出事來。
太子泩與戚夫人,說起來一個是大秦儲君,一個是夫人,然而卻都已經是政治上的邊緣人,且都沉寂了十多載。不像禦書房裏的眾皇孫。所以胡亥也並未特意派人盯著他倆。
如此一來,直到戚夫人誕下了皇孫,紙包不住火了,才鬧到了皇帝跟前。
“殺了她!”漢太王太後呂雉尋到章台殿來,憤怒得敲著案幾,嘶聲道:“這戚夫人留不得!她的兩個兒子也留不得!當日我的兒護著她的兒,如今我兒已死,她的兒卻還活著!這賤婢不思悔改,又在我女兒亡故之際,勾引太子做下這等醜事!該誅!陛下所若執意要留著她,我的今日,便是陛下的來日!”
戚瑤這事兒做得的確太醜了。
胡亥雖然有意扶持太子泩,無奈太子泩不爭氣,自己給呂雉送了現成的把柄。
事已至此,戚夫人是留不得了。
而太子泩又恢複了閉門讀書的日子。
心知難逃一死,戚夫人與長子如意相對而泣,叮囑如意道:“從前咱們母子倆自生自滅,如今有了你這弟弟,那是正經的皇孫。陛下就算不留我,總會留他自己的孫子。以後靠著你弟弟,你也不至於沒個下場。”
如意大哭,道:“娘你為何要做出這等糊塗事來?”
戚瑤歎氣道:“可恨那太子泩,出了事兒一點也不頂用。”風波中,太子泩的毫無作為,顯然與她以為的太子殿下相去甚遠。
可惜陛下少來後宮,唯一被她撞上的一次,她還沒走近被陛下看到,就已經被陛下身邊的侍從驅走了。
戚瑤又道:“我死了之後,若是長公主來祭拜,你要攔著。”這說的是劉螢。
如意道:“為何?”
戚瑤淚濕鬢發,恍惚間想起年少光景,輕聲道:“我不願見她……”
忽忽半生已過,少時憧憬皆成空,受辱忍恥,無顏對舊友。
她這一輩子,原是一步錯,步步錯。
然而戚瑤多慮了。
戚夫人之死傳到長公主劉螢耳中,不過隻得了一聲歎息。
如今的太子泩已是個誌氣消磨的中年人,隻貪圖那片刻歡愉,何曾想過後果。
事情鬧到了皇帝麵前,太子泩嚇得心膽欲裂,把自己鎖在屋子裏,生怕皇帝問罪,吃不下、睡不著,旬月功夫就瘦了一圈,從大胖子變成了小胖子。
又私下托人傳話給蒙南,言說萬一他不好了,要蒙南照拂他的後事與張氏子嬴禮雲雲。
過了兩三個月,皇帝始終沒有傳召他。隻他身邊的宮人統統換了新人。
太子泩鬆了口氣,感到脖子上懸掛的利劍似乎撤走了——他卻不明白,這是被徹底放棄了。
危機過後,太子泩又恢複了常態。
這夜,他小憩醒來,忽見點燈宮女,纖腰豔目,又似戚夫人,又似多年前的張氏。他不由分說,強拉了這宮女,往床上顛鸞倒鳳去。
那宮女已放棄掙紮,待覺出不對,哭著看去,太子泩已轟然倒在錦被之上、沒了唿吸。
太子泩將他的生命定格在了最舒爽的一刻,也將他的人格定格在了最卑下的一刻。
隻太子泩與戚瑤留下的這個皇孫,排在太子泩這二年與眾宮人所生的孩子之後,為嬴十二。
嬴十二始終未有姓名。
宮廷侯爵之間,都私下稱這個孩子為“孽子”。
這名聲傳到皇長孫嬴禮耳中,倒叫他生出一絲親近之心。
畢竟,在樊媛等人看來,他嬴禮也是“孽子”呐。
借著太子泩之死,呂雉鼓動眾臣,要求已滿十五歲的嬴祚入預政,學習如何治理這龐大複雜的帝國。與此同時,皇太孫的幾個哥哥,是該各就封地,還是出宮建府呢?
問題拋到了胡亥麵前。
第245章
即使沒有呂雉煽動群臣提出來,胡亥也會讓皇太孫嬴祚入預政了。
至於長於皇太孫嬴祚的三位皇孫, 則仍養在宮中, 待大婚後出宮建府。
本朝製,斷絕了皇子各據封國的可能。
呂雉鬆了口氣。
皇太孫嬴祚占據嫡長大義, 功課上敏而好學, 待良臣尊而重之,理政事不嫌繁累, 甫入預政,便得眾人交口稱讚。
胡亥也悄悄鬆了一口氣——總算沒再養出個太子泩來。
嬴祚早已在祭拜母親魯元時, 便於陵墓前暗暗起誓, 斷然不會做似父親那等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