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自然是不信的。
然而皇帝究竟要做什麽,呂雉卻也猜想不出,隻能且等楚王韓信抵達鹹陽。
先是一場壽宴,再應付完呂雉,當日政務還一點不能延誤,夜深之時,胡亥也已經乏透了——在他身邊,陪了一天的趙高也耷拉著眼皮,站在燈影裏。
胡亥伏在案幾上,似乎是睡著了。
趙高小心翼翼上前,挑高了燈花,見這樣都沒驚動皇帝,想要叫醒皇帝,卻見他露出的側顏著實疲憊,頓了頓,自己撿了放在一旁的外裳,要給胡亥披上。
誰知道衣裳一落在背上,胡亥便朦朦朧朧醒了。
“糕糕呐……”胡亥揪住外裳,慢慢從案幾上爬起來,扭動著酸痛的筋骨。
“臣在!”趙高忙笑道:“小臣笨手笨腳……”
胡亥揉著眼睛,打斷了他慣常的討好,帶著幾分睡意道:“你的字兒著實寫得好。”
趙高微愣,笑道:“陛下您白天已經誇過小臣一迴了……”
胡亥一個嗬欠把眼淚都打出來了,對著明亮的燭火,呆了一呆,道:“朕覺得,你就這麽在內庭打混——朕倒是舒服了,然而可惜了你的才華……”
趙高又是一愣,忙又笑道:“能服侍陛下,是小臣的榮光……”
胡亥擺擺手,道:“朕心裏有個想頭——朕想把你寫的隸書,做成製式,傳閱天下。以後吏員文人,就以這隸書作為規範……”
趙高徹底愣住。
他從前也寫過幾篇作為典範的文字,不過那是跟李斯一起,而且真正被先帝采納了的也隻有一篇——沒等推行開,就天下大亂了,命都保不住,更沒有人考慮寫字的事兒。
胡亥起身走動,驅散睡意,道:“你覺得如何?”
自己寫的字,會成為天下讀書人學習的範本,甚至代代流傳——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比皇帝格調更高的存在。
趙高平時妙語如珠,此時卻忽然嘴唇發顫,有點說不出話來。
頓了頓,趙高舔著發幹的嘴唇,勉強笑道:“陛下,小臣是什麽貨色?您就別開這玩笑了……”他雖然身居高官,為天子信臣,卻始終有囿於出身的文化不自信。
胡亥笑道:“朕說你行就行——你隻說,你願不願意寫。”
“臣,願意!”
胡亥笑道:“那就這麽說定了!”
他望著殿外的星空,心裏計算著輕重緩急,喃喃道:“等與韓信之事定了,便推行此事……”
想到要與韓信商議之事,胡亥眉心皺了起來。
次日,楚王韓信果然抵達鹹陽城,比使臣所說,更早了一日。
正是皇命所召,披星戴月,不得延誤。
第187章
聽聞韓信趕到,胡亥眉心褶皺更深了幾分。
這次他特意召集韓信前來, 又留住淮南王與呂雉, 都是為了一樁大事。
這樁大事, 至少表麵上看起來是為了對匈奴用兵鋪路。
即使東胡公主賀蘭雁去聯合鮮卑山、烏桓山餘部的事情進行順利, 胡亥想要聯合出兵, 還有最大的一個難題——那就是糧餉。
此前□□,整個帝國的家底打了個精光。
現在光複不過兩年,隻不過剛剛恢複了天下秩序, 黔首還在逐漸恢複耕作的過程中。不提早前赦免賦稅的地區,為了鼓勵流民迴到原籍、促進農業,如今普遍實行的乃是十五什一的稅率,剛好可以敷衍朝廷用度、官吏薪俸。
這種情況下, 帝國想要支持一場對外的戰爭, 從哪裏憑空弄這麽多的糧餉來呢?
私底下, 胡亥召見馮劫、李由, 商議過好幾次。
因為對匈奴用兵一事, 乃是機密, 所以不可能公開討論。
饒是以馮劫、李由的資曆見識,也覺得這著實是一樁大難題, 兩人都覺得以現在的國情來說,再起戰爭, 實在不是明智之舉——一著不慎,便再度崩盤。
馮劫越想越是發愁,道:“陛下若這幾年便要用兵, 隻能是增加賦稅,可是天下初定,黔首尚未完全歸順,一旦催逼過甚……”
李由也道:“這還隻是糧餉。到時候難免還要征召青壯,送上戰場。天下苦於兵事已經太久了。恐怕重燃舊怨……”
總之,兩人都覺得短期內用兵,不是明智之舉。
胡亥對李由道:“老丞相怎麽說?”
這問的是李斯。
因年事已高,李斯得了恩典,平素都在家中頤養。
李由道:“家父說,當今情形,令黔首安定農耕,撫育後代,與民休息。如此二三十載,再言兵事,猶未為晚。”
胡亥沉默不語。
其實何止二三十載,真實曆史上,直到過了文景之治,到了漢武帝之時,中原才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向外擴張——那是三四代人的積累啊!
現在,他想要在幾年之內,就做到三四代人的積累才能達到的成就,簡直是癡人說夢。
李由又道:“不過家父也說,陛下行事,自有道理,臣等駑鈍,隻怕還未領會其中深意。”
胡亥微微一笑,道:“老丞相這話見得明白。”
李由一愣,與馮劫對視一眼。
殿中並無旁人,李由與馮劫乃是心腹重臣。
胡亥踱步殿中,沉吟著徐徐道:“若能聯合鮮卑、烏桓,把匈奴打服,自然是最好。然而國情如此,實在不是人力所能成就的,端看天意。”他頓了頓,又道:“朕是要借著征匈奴一事,從諸侯王手中收迴部分權力,免得留作禍患。”
這才是重點!
李由與馮劫都斂容靜聽。
胡亥垂著眼睛,麵色平靜。
這一盤棋早已在他胸中推演過無數遍。
此刻他把棋路一一道來,解說得清晰明白。
“當初項羽入關,劉邦反出,曾據有鹹陽,將皇家園林、湖澤、山野都開放給黔首。這些原本進獻宮中之物,既然已為黔首所有,那麽朕便不好因一己之私再收迴來。”胡亥坐下來,喝了口水潤潤喉嚨。
馮劫趁隙試探道:“陛下是要借著對匈奴用兵一事,以征集糧餉之名,將山河湖澤收歸朝廷?”
胡亥讚賞地看了他一眼。
馮劫擔憂道:“恐引物議。”
一個“與民爭利”的帽子扣上來,可不是那麽舒服的。
胡亥聞言一哂,道:“這些資源開放給黔首,便果真能夠利於平民麽?朕看未必。這是剛剛放開,你再等二年,朕跟你保證,山河湖澤,凡是居有者,都為大富豪大貴族——與普通黔首分毫關係都沒有。”
馮劫低頭,不得不承認皇帝的遠見。
胡亥複又起身,邊踱步邊道:“這是其一,還有其二。如今諸侯國內,一切官職,都如小朝廷。而諸侯國內的征稅,各有體係,等征集之後,隻送幾分給朝廷。朕對這個‘幾分’不滿意。況且各諸侯國都有采礦的權力。朕知道淮南王仗著境內的銅礦,隻靠鑄銅便足夠用度,竟然可以連十五什一的稅都不征收——封地內的黔首都稱讚他,附近的流民也前去歸順。可是細究起來,這銅礦乃是天賜萬民之物,卻為淮南王一人所有,用以邀買美名。長此以往,其實力增長,必然漸生異心。”
馮劫與李由都明白此種厲害,隻聽了幾句,便都麵色沉重起來。
胡亥呆著臉出神了一瞬——便是兩千年後,國稅與地稅之間也是彼此爭奪的關係,更何況是此時的朝廷與封國。
若是平白無事,要諸侯王主動吐出口中的利益,那是非得打一仗不可的。
不然——原本好好的二八分,忽然你說八二分就八二分了,憑什麽?你拳頭最硬麽?
胡亥收迴思緒,道:“聯合攻打匈奴一事,能畢其功於一役,自然是最好不過的。即便是不能,借著此事,能收攏諸侯國的權力,使鹽鐵等為中央朝廷專營,也是一樁好事。”
一樁加強中央集權的“好事”。
馮劫與李由都聽懂了背後的深意。
馮劫由衷地感歎道:“陛下此舉,功在千秋。”
李由擔憂道:“然而眾諸侯王——能答應麽?”
“是啊。”胡亥勾了勾嘴角,目光悠遠望著殿外夜空,道:“這事啊,關鍵是看能不能拿住韓信……”
隻要韓信乖乖的,那麽呂雉和淮南王也跳不起來。
可若是按不住韓信,那麽就誰都按不住了。
這就使得胡亥與韓信的這次會麵,異常重要。
胡亥命趙高將渭水之南的溫泉行宮加以修葺,在此迎接楚王韓信。
光複之後,連皇帝的居所,都一直是能住就行——如今為了迎接楚王,卻專門修葺了臨水的行宮,不可謂不重視。
連太子泩都犯了嘀咕。
昨日皇帝的壽辰,是交給他督辦的——當然另外還有實際的操作人員比如說郎中令趙高。
但是掛名總指揮是太子泩。
壽宴辦的不錯,得了皇帝兩句誇讚。
太子泩因此心情不錯,感覺他的人生好像就此要步上正軌了。
他在低穀的時候,習慣於去找太子妃尋求支持與安慰。
但是春風得意之時,還是更愛紅粉佳人的。
太子泩跟二丫說起自己督辦壽宴的風光得力。
二丫果然望著他,滿目崇拜歡喜。
太子泩在這目光中幾乎要圓滿了——如果不是有一種更嚴厲的、屬於父皇的目光一直隱隱存在,叫他如芒在背、坐立難安。
太子泩的興奮降下去,想起楚王覲見一事,跟二丫道:“真是沒想到,此前父皇叫趙高去修葺行宮,孤還以為父皇是為了壽辰……”
還以為父皇終於想開了,要享受一迴。
“誰知道竟然是給楚王準備的。”太子泩覺得父皇這舉動,簡直像是在討好一個諸侯王,這叫年少的他深感憋屈。
二丫卻壓根不關心什麽楚王,媚著眼睛趴在他身上,笑道:“行宮?殿下您也去麽?能捎上奴麽?”
太子泩跳了頻道,而紅粉佳人卻沒跟上,這就有點話不投機半句多了。
太子泩敷衍了兩句,翻身睡覺了。
胡亥選擇這處溫泉行宮,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
然而皇帝究竟要做什麽,呂雉卻也猜想不出,隻能且等楚王韓信抵達鹹陽。
先是一場壽宴,再應付完呂雉,當日政務還一點不能延誤,夜深之時,胡亥也已經乏透了——在他身邊,陪了一天的趙高也耷拉著眼皮,站在燈影裏。
胡亥伏在案幾上,似乎是睡著了。
趙高小心翼翼上前,挑高了燈花,見這樣都沒驚動皇帝,想要叫醒皇帝,卻見他露出的側顏著實疲憊,頓了頓,自己撿了放在一旁的外裳,要給胡亥披上。
誰知道衣裳一落在背上,胡亥便朦朦朧朧醒了。
“糕糕呐……”胡亥揪住外裳,慢慢從案幾上爬起來,扭動著酸痛的筋骨。
“臣在!”趙高忙笑道:“小臣笨手笨腳……”
胡亥揉著眼睛,打斷了他慣常的討好,帶著幾分睡意道:“你的字兒著實寫得好。”
趙高微愣,笑道:“陛下您白天已經誇過小臣一迴了……”
胡亥一個嗬欠把眼淚都打出來了,對著明亮的燭火,呆了一呆,道:“朕覺得,你就這麽在內庭打混——朕倒是舒服了,然而可惜了你的才華……”
趙高又是一愣,忙又笑道:“能服侍陛下,是小臣的榮光……”
胡亥擺擺手,道:“朕心裏有個想頭——朕想把你寫的隸書,做成製式,傳閱天下。以後吏員文人,就以這隸書作為規範……”
趙高徹底愣住。
他從前也寫過幾篇作為典範的文字,不過那是跟李斯一起,而且真正被先帝采納了的也隻有一篇——沒等推行開,就天下大亂了,命都保不住,更沒有人考慮寫字的事兒。
胡亥起身走動,驅散睡意,道:“你覺得如何?”
自己寫的字,會成為天下讀書人學習的範本,甚至代代流傳——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比皇帝格調更高的存在。
趙高平時妙語如珠,此時卻忽然嘴唇發顫,有點說不出話來。
頓了頓,趙高舔著發幹的嘴唇,勉強笑道:“陛下,小臣是什麽貨色?您就別開這玩笑了……”他雖然身居高官,為天子信臣,卻始終有囿於出身的文化不自信。
胡亥笑道:“朕說你行就行——你隻說,你願不願意寫。”
“臣,願意!”
胡亥笑道:“那就這麽說定了!”
他望著殿外的星空,心裏計算著輕重緩急,喃喃道:“等與韓信之事定了,便推行此事……”
想到要與韓信商議之事,胡亥眉心皺了起來。
次日,楚王韓信果然抵達鹹陽城,比使臣所說,更早了一日。
正是皇命所召,披星戴月,不得延誤。
第187章
聽聞韓信趕到,胡亥眉心褶皺更深了幾分。
這次他特意召集韓信前來, 又留住淮南王與呂雉, 都是為了一樁大事。
這樁大事, 至少表麵上看起來是為了對匈奴用兵鋪路。
即使東胡公主賀蘭雁去聯合鮮卑山、烏桓山餘部的事情進行順利, 胡亥想要聯合出兵, 還有最大的一個難題——那就是糧餉。
此前□□,整個帝國的家底打了個精光。
現在光複不過兩年,隻不過剛剛恢複了天下秩序, 黔首還在逐漸恢複耕作的過程中。不提早前赦免賦稅的地區,為了鼓勵流民迴到原籍、促進農業,如今普遍實行的乃是十五什一的稅率,剛好可以敷衍朝廷用度、官吏薪俸。
這種情況下, 帝國想要支持一場對外的戰爭, 從哪裏憑空弄這麽多的糧餉來呢?
私底下, 胡亥召見馮劫、李由, 商議過好幾次。
因為對匈奴用兵一事, 乃是機密, 所以不可能公開討論。
饒是以馮劫、李由的資曆見識,也覺得這著實是一樁大難題, 兩人都覺得以現在的國情來說,再起戰爭, 實在不是明智之舉——一著不慎,便再度崩盤。
馮劫越想越是發愁,道:“陛下若這幾年便要用兵, 隻能是增加賦稅,可是天下初定,黔首尚未完全歸順,一旦催逼過甚……”
李由也道:“這還隻是糧餉。到時候難免還要征召青壯,送上戰場。天下苦於兵事已經太久了。恐怕重燃舊怨……”
總之,兩人都覺得短期內用兵,不是明智之舉。
胡亥對李由道:“老丞相怎麽說?”
這問的是李斯。
因年事已高,李斯得了恩典,平素都在家中頤養。
李由道:“家父說,當今情形,令黔首安定農耕,撫育後代,與民休息。如此二三十載,再言兵事,猶未為晚。”
胡亥沉默不語。
其實何止二三十載,真實曆史上,直到過了文景之治,到了漢武帝之時,中原才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向外擴張——那是三四代人的積累啊!
現在,他想要在幾年之內,就做到三四代人的積累才能達到的成就,簡直是癡人說夢。
李由又道:“不過家父也說,陛下行事,自有道理,臣等駑鈍,隻怕還未領會其中深意。”
胡亥微微一笑,道:“老丞相這話見得明白。”
李由一愣,與馮劫對視一眼。
殿中並無旁人,李由與馮劫乃是心腹重臣。
胡亥踱步殿中,沉吟著徐徐道:“若能聯合鮮卑、烏桓,把匈奴打服,自然是最好。然而國情如此,實在不是人力所能成就的,端看天意。”他頓了頓,又道:“朕是要借著征匈奴一事,從諸侯王手中收迴部分權力,免得留作禍患。”
這才是重點!
李由與馮劫都斂容靜聽。
胡亥垂著眼睛,麵色平靜。
這一盤棋早已在他胸中推演過無數遍。
此刻他把棋路一一道來,解說得清晰明白。
“當初項羽入關,劉邦反出,曾據有鹹陽,將皇家園林、湖澤、山野都開放給黔首。這些原本進獻宮中之物,既然已為黔首所有,那麽朕便不好因一己之私再收迴來。”胡亥坐下來,喝了口水潤潤喉嚨。
馮劫趁隙試探道:“陛下是要借著對匈奴用兵一事,以征集糧餉之名,將山河湖澤收歸朝廷?”
胡亥讚賞地看了他一眼。
馮劫擔憂道:“恐引物議。”
一個“與民爭利”的帽子扣上來,可不是那麽舒服的。
胡亥聞言一哂,道:“這些資源開放給黔首,便果真能夠利於平民麽?朕看未必。這是剛剛放開,你再等二年,朕跟你保證,山河湖澤,凡是居有者,都為大富豪大貴族——與普通黔首分毫關係都沒有。”
馮劫低頭,不得不承認皇帝的遠見。
胡亥複又起身,邊踱步邊道:“這是其一,還有其二。如今諸侯國內,一切官職,都如小朝廷。而諸侯國內的征稅,各有體係,等征集之後,隻送幾分給朝廷。朕對這個‘幾分’不滿意。況且各諸侯國都有采礦的權力。朕知道淮南王仗著境內的銅礦,隻靠鑄銅便足夠用度,竟然可以連十五什一的稅都不征收——封地內的黔首都稱讚他,附近的流民也前去歸順。可是細究起來,這銅礦乃是天賜萬民之物,卻為淮南王一人所有,用以邀買美名。長此以往,其實力增長,必然漸生異心。”
馮劫與李由都明白此種厲害,隻聽了幾句,便都麵色沉重起來。
胡亥呆著臉出神了一瞬——便是兩千年後,國稅與地稅之間也是彼此爭奪的關係,更何況是此時的朝廷與封國。
若是平白無事,要諸侯王主動吐出口中的利益,那是非得打一仗不可的。
不然——原本好好的二八分,忽然你說八二分就八二分了,憑什麽?你拳頭最硬麽?
胡亥收迴思緒,道:“聯合攻打匈奴一事,能畢其功於一役,自然是最好不過的。即便是不能,借著此事,能收攏諸侯國的權力,使鹽鐵等為中央朝廷專營,也是一樁好事。”
一樁加強中央集權的“好事”。
馮劫與李由都聽懂了背後的深意。
馮劫由衷地感歎道:“陛下此舉,功在千秋。”
李由擔憂道:“然而眾諸侯王——能答應麽?”
“是啊。”胡亥勾了勾嘴角,目光悠遠望著殿外夜空,道:“這事啊,關鍵是看能不能拿住韓信……”
隻要韓信乖乖的,那麽呂雉和淮南王也跳不起來。
可若是按不住韓信,那麽就誰都按不住了。
這就使得胡亥與韓信的這次會麵,異常重要。
胡亥命趙高將渭水之南的溫泉行宮加以修葺,在此迎接楚王韓信。
光複之後,連皇帝的居所,都一直是能住就行——如今為了迎接楚王,卻專門修葺了臨水的行宮,不可謂不重視。
連太子泩都犯了嘀咕。
昨日皇帝的壽辰,是交給他督辦的——當然另外還有實際的操作人員比如說郎中令趙高。
但是掛名總指揮是太子泩。
壽宴辦的不錯,得了皇帝兩句誇讚。
太子泩因此心情不錯,感覺他的人生好像就此要步上正軌了。
他在低穀的時候,習慣於去找太子妃尋求支持與安慰。
但是春風得意之時,還是更愛紅粉佳人的。
太子泩跟二丫說起自己督辦壽宴的風光得力。
二丫果然望著他,滿目崇拜歡喜。
太子泩在這目光中幾乎要圓滿了——如果不是有一種更嚴厲的、屬於父皇的目光一直隱隱存在,叫他如芒在背、坐立難安。
太子泩的興奮降下去,想起楚王覲見一事,跟二丫道:“真是沒想到,此前父皇叫趙高去修葺行宮,孤還以為父皇是為了壽辰……”
還以為父皇終於想開了,要享受一迴。
“誰知道竟然是給楚王準備的。”太子泩覺得父皇這舉動,簡直像是在討好一個諸侯王,這叫年少的他深感憋屈。
二丫卻壓根不關心什麽楚王,媚著眼睛趴在他身上,笑道:“行宮?殿下您也去麽?能捎上奴麽?”
太子泩跳了頻道,而紅粉佳人卻沒跟上,這就有點話不投機半句多了。
太子泩敷衍了兩句,翻身睡覺了。
胡亥選擇這處溫泉行宮,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