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旨意中,肯定了趙佗堅守南越的功績, 給他加封號為“南越君”,允許他不向中央納稅,享有完全的自治權利。
基本上就是把趙佗早就幹了的事兒, 給他過了個明路,使得雙方臉麵上都好看點。
趙佗是個實際的人, 隻要拿到了實在的利益,未必非要打出“南越武王”這樣的虛名。
與此同時, 胡亥也給淮南王吳芮去信,告訴他對趙佗要克製,保存實力,暗示在北邊還有戰役要打。
這個戰役, 指的並非與匈奴來日交戰, 而是指的張耳等諸侯。
匈奴已經議和, 南方也暫時撫定,胡亥終於騰出手來,翦除異己。
然而劉邦已死,韓王信與燕王臧荼都兵敗自殺,趙王張耳等人也不是傻的,這會兒都趴下來, 誰都不跳了。但是這種趴下來,卻是危險的。因為他們仍然在等待著,瞅準時機會跳得更高。
好在史書上的謀反曆來有兩種,一種是真的謀反,另一種卻是皇帝說你謀反。
皇帝說你謀反,你就是謀反。
將來寫在史書上,多半是某諸侯封地內的臣子察覺事情有異,逃到鹹陽,向皇帝匯報了諸侯密謀造反一事。於是朝廷派出正義之師,剿滅了謀反賊子,收迴了封地。
至於究竟是真是假——有句話說得好,不過是前人撒土,迷迷後人的眼罷了。
韓王信與燕王臧荼都兵敗自殺,北境除了趙王張耳的地盤之外,全部收歸朝廷。
張耳突然間發現,他被中央包圍了。他感到本能地不妙,發信給還留在鹹陽的兒子張敖,叫他想辦法找機會逃出來。
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趙地的太醫在看診之時,不小心發現了張耳密謀造反的證據,已經趕到鹹陽,告知了皇帝。
而張耳的兒子張敖,自然是第一個就會關押了起來。
一場新的戰役又在醞釀中,鹹陽城中陰雲陣陣。
在這壓抑黑暗的氛圍中,太子妃傳出的喜訊,為這個龐大而又凋敝的帝國增添了一絲希望。
“太子妃有孕?”胡亥得知消息,先是喜道:“好!正該為黔首做個表率。”
連年征戰,戶口冊中人口不過隻剩了幾百萬,這種情況下,女子越早生育,生育越多,對於帝國來說就越有利。
驚喜過後,胡亥想到魯元也不過是個十八九歲的女孩,忍不住又歎了口氣。
驚喜是屬於皇帝的,歎息卻是屬於人的。
胡亥放下手中禦筆,想了一想,道:“傳太子來。”
一時太子泩趕來。
胡亥不管多忙,每日都抽時間檢查太子泩的功課。真是不做父親不知道,望子成龍的心情,會很容易就毀掉一個人引以為榮的耐心與愛心。
一想到偌大的帝國將來要落到眼前少年的肩上,而他如今方方麵麵又是如此不能盡如人意,胡亥就忍不住會疾言厲色,諸多要求。
這仿佛是天底下所有父親的通病。
胡亥當然也明白“愛的教育”“快樂教育”,可是知難行易,最關鍵的是,現實情況不允許。
太子泩身為帝國之子,他就要麵對重重的壓力,萬民的期待。沒有時間也沒有試錯的機會,去給他“喜歡什麽就學什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這皇位是太子泩的榮耀,也是他的枷鎖。
太子泩仿佛自己也明白父皇對他的不滿,也明白父皇在壓抑他的脾氣與期許。
所以每次見父皇,太子泩都既忐忑又敏感,好似避貓的鼠兒。
胡亥一見他畏畏縮縮的模樣,便心中不喜,吸了口氣,盡量和顏悅色道:“太子妃有孕之事,朕已經知道了。”
太子泩聞言,心中稍寬,麵色和緩了些。
胡亥叮囑道:“她在孕中,如有所需,你便都盡量滿足。若是你做不到的,來跟朕說。”又把自己能想到的注意事項都一一說了。
太子泩一一應了,不敢說個“不”字,欲言又止。
胡亥留意到了,先是想要批評他這副上不得台麵的架勢,好容易壓住脾氣,笑道:“你與朕乃是父子,有話直說便是。”
太子泩這才道:“太子妃一向都好,隻是最近為她弟弟漢王之事發愁煩心……那戚夫人和如意,不知怎麽,惹怒了太子妃母親,恐怕有性命之虞。然而不管那戚夫人怎麽錯,這如意可是漢王與太子妃的親弟弟。這段日子,漢王怕如意遇害,於是把他接到身邊,同吃同住,更是激惱了王太後——鬧到了太子妃跟前,也惹得她煩心。”
胡亥要太子泩說話之時,說是“父子隻需直言”,可是等到處理具體事務,卻不自覺換了皇帝審視繼承人的目光,問道:“你覺得要怎麽處理才合適呢?”
太子泩已知皇帝不喜他仁善,卻不願違逆本心,仍是道:“兒臣以為,若果真殺了如意,有傷天倫。至於戚夫人與王太後,不過是女人間的事情,隻要不過分,由得王太後去做便是。”
胡亥壓著脾氣,淡聲道:“那你的意思是……”
太子泩道:“將戚夫人交由王太後處置。至於如意,由漢王撫養也未必不可。”
“前提是,到時候你還能是太子。”胡亥諷刺了一句,再壓不住脾氣了,起身疾走,厲色道:“戚夫人與王太後,不過是女人間的事情?一個是夫人,是一個王太後,你卻隻看到了她倆的女人身份?你以為保下如意,眾人看到的是你的仁善嗎?你錯了!眾人看到的,是你活生生打王太後的臉!漢王封地,如今是那個比你還荏弱的小子掌權嗎?你錯了!是王太後!”
還有一句狠話胡亥沒說——以王太後的手段,一旦太子妃生下了皇孫,還有你這太子什麽事兒?
太子泩已伏地請罪,瑟瑟發抖。
胡亥見狀,心中越發嫌棄,卻也不忍,長歎一聲,道:“罷了罷了。你隻下去陪伴太子妃,這件事不要插手。”
太子泩出了章台殿,滿麵怨怒之色,衝迴自己殿中,取了馬鞭抽打廊柱。
阿南與張芽陪伴著他。
太子泩恨恨道:“好個虛偽的人!口口聲聲叫我對太子妃好,他卻先把人家的父親給殺了!劉螢這等功臣,拱手相送於匈奴!呸!他是個什麽東西!”
太子泩對皇帝的不滿,近身服侍的阿南與張芽都隱約有所了解,卻從來沒聽他這樣明白講出來過。
此刻倆人都是嚇了一跳。
阿南上前捂住太子泩的嘴,低聲叫道:“殿下慎言!”
太子泩掰開他的手,怒哼一聲,也知不妥。
阿南挓挲著手,焦急問道:“太子妃有喜,乃是天大的好事兒——您這是怎麽了?”
太子泩倚著廊柱坐下來,低聲怒道:“早晚有一天……”他沒有把話說完,可是底下的意思,阿南和張芽都太明白了。
倆人齊刷刷白了臉色。
隔日,張芽迴了宮外的家。
如今張伯等人都在鹹陽有了房子,但是老兩口放不下村裏的地,隻有農閑時節才在城裏住。
“我小叔父呢?”張芽一迴家就問張燦。
隨著太子泩迴鹹陽,張家一門都水漲船高,張燦遞交了做吏員的文書,如今正準備在城中開家小商鋪,給老夫妻經營。
“我也剛迴來,怎麽了?”張燦快步從裏屋迎出來。
“小叔父,別開什麽雜貨鋪子了——我這裏有樁好事兒給你去做,保管賺錢!大大賺錢!”
張燦眼睛一亮,抓住張芽的胳膊,笑道:“什麽好生意?好小子,你陪著太子殿下,自然都是最厲害的消息。”
不等張芽說出究竟是什麽賺錢的大生意,裏麵老夫妻聽得響動也迎出來。
“是大孫子了啊!”張伯原是皺著眉頭,一見張芽便笑開了,又道:“正是你來得好——快來給二丫的事兒想想辦法!”
“二丫怎麽了?”張芽在宮裏是太子泩的伴讀,迴了家卻儼然是家門的榮光。
張婆婆歎道:“如今朝廷的新令,女子十五以上就要嫁人,要是超過二十還沒嫁就得罰稅了!二丫眼看著就要二十了,卻還沒有婆家,連著看了好幾家,都沒相中——高不成低不就的,你說可怎麽辦才好?”
二丫自己躲在屋裏,既害羞又生氣。
二丫是張芽二叔家的妹妹,今年十九歲,生得明豔大方。
張芽沒料到是這麽迴事兒,愣了愣,笑道:“我問問二妹妹……”他進了裏屋。
二丫卻是個潑辣的,兜頭摔過去個針線包,笑罵道:“我的事兒,要你管!”
張芽笑道:“還真就要我管——我問你,你想不想進宮?”
二丫一愣,道:“我不幹!皇帝老兒白胡子都一大把了!”
張芽失笑,道:“皇帝才沒白胡子一大把,他俊得很——”又道:“你真是傻,我說的是太子殿下。”
第176章
“太子殿下?”不光二丫愣住了,跟進來的張伯張婆都愣住了。
張婆婆不安道:“快別騙你妹妹了, 她本就心要高到天上去!你還來攛掇她!太子殿下是什麽人物?那也是我們這些農戶能攀扯的麽?”
張芽隨口一說, 其實本也是調侃二丫。
二丫是他二叔父家的長女, 因父親服兵役, 趕上戰亂再也沒迴來, 為了幫著她娘撐起門戶,自小摔打得很是潑辣。等到了嫁娶的年紀,恰逢張家飛黃騰達了, 這二丫的心也就跟野草似的,一意要長到天上去, 相看了幾戶殷實人家,都不滿意。
關於這個妹妹的婚事,張芽也聽說過, 今日心情好, 因而有此調侃,原也不是籌謀過,安心要送妹妹入宮求富貴的。若是眾人說笑一場,說不定張芽也就摞開手了。
二丫卻是短暫的驚征後,嗤笑一聲, 又慢吞吞坐迴去, 覷著大堂哥,笑道:“好大的口氣,感情你是太子殿下的老子,叫他娶誰就娶誰唄?”
有了張婆張伯的不安, 又有了二丫的諷刺,反倒叫張芽不能隻做調侃了——他要在家人麵前顯顯本事。
張芽聽了二丫的話,也不惱,倒是定睛細細打量起她來。
平素一起長大的,對於容貌身段都不留心,此時換了個角度去審視,卻見他這二妹妹眼兒媚櫻唇俏,打扮起來比太子身邊的女人分毫不差,雖然還有幾分村氣,但隻要她不說話,倒還遮掩得過。
張芽笑道:“太子殿下的老子自然不是我,那是皇帝。我隻問你,你願不願意做太子的女人?”
二丫臉上一紅,瞪著張芽,道:“你這是認真問呢,還是拿我消遣呢?”
張芽正色道:“我自然是認真問的。”
一旁張伯等人早已聽呆了。
二丫自己心裏也有打算,便道:“隻要你有這本事!”
張芽便知二丫是願意的,笑道:“好,你且等著!”
張婆焦急不安道:“這是怎麽說?這就要把二丫送到宮裏去不成?”又道:“你二妹爹娘都沒了,你做大哥的可得給她好好打算……”
張芽道:“放心,都包在我身上!”
張婆六神無主,又道:“那……我這得給二丫收拾包袱,叫她跟你走?”
“別忙。”張芽卻是坐定了。他跟著太子這麽多年,人情世事比年長的張伯張婆還要能耐。他嚼著二丫跟前的花生米,慢悠悠道:“太子殿下什麽女人沒見過?送上去的又有什麽勁兒?你們隻安分在家等著就是。”
二丫到底是個未出閣的女孩,見事情談定,便掀簾子出去,掐了紅花染指甲。
屋子裏,張燦這才得了機會,問侄子張芽,道:“你說的那賺錢的大機會,究竟是什麽?”
張芽笑道:“險些忘了正事。你不是想給家裏做個商鋪麽?我看啊,也別幹了。你趕緊到城外郊區林子裏跑跑,看哪裏有木材的,屯點貨,帶一幫人,往城裏運木料——絕對賺!”
基本上就是把趙佗早就幹了的事兒, 給他過了個明路,使得雙方臉麵上都好看點。
趙佗是個實際的人, 隻要拿到了實在的利益,未必非要打出“南越武王”這樣的虛名。
與此同時, 胡亥也給淮南王吳芮去信,告訴他對趙佗要克製,保存實力,暗示在北邊還有戰役要打。
這個戰役, 指的並非與匈奴來日交戰, 而是指的張耳等諸侯。
匈奴已經議和, 南方也暫時撫定,胡亥終於騰出手來,翦除異己。
然而劉邦已死,韓王信與燕王臧荼都兵敗自殺,趙王張耳等人也不是傻的,這會兒都趴下來, 誰都不跳了。但是這種趴下來,卻是危險的。因為他們仍然在等待著,瞅準時機會跳得更高。
好在史書上的謀反曆來有兩種,一種是真的謀反,另一種卻是皇帝說你謀反。
皇帝說你謀反,你就是謀反。
將來寫在史書上,多半是某諸侯封地內的臣子察覺事情有異,逃到鹹陽,向皇帝匯報了諸侯密謀造反一事。於是朝廷派出正義之師,剿滅了謀反賊子,收迴了封地。
至於究竟是真是假——有句話說得好,不過是前人撒土,迷迷後人的眼罷了。
韓王信與燕王臧荼都兵敗自殺,北境除了趙王張耳的地盤之外,全部收歸朝廷。
張耳突然間發現,他被中央包圍了。他感到本能地不妙,發信給還留在鹹陽的兒子張敖,叫他想辦法找機會逃出來。
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趙地的太醫在看診之時,不小心發現了張耳密謀造反的證據,已經趕到鹹陽,告知了皇帝。
而張耳的兒子張敖,自然是第一個就會關押了起來。
一場新的戰役又在醞釀中,鹹陽城中陰雲陣陣。
在這壓抑黑暗的氛圍中,太子妃傳出的喜訊,為這個龐大而又凋敝的帝國增添了一絲希望。
“太子妃有孕?”胡亥得知消息,先是喜道:“好!正該為黔首做個表率。”
連年征戰,戶口冊中人口不過隻剩了幾百萬,這種情況下,女子越早生育,生育越多,對於帝國來說就越有利。
驚喜過後,胡亥想到魯元也不過是個十八九歲的女孩,忍不住又歎了口氣。
驚喜是屬於皇帝的,歎息卻是屬於人的。
胡亥放下手中禦筆,想了一想,道:“傳太子來。”
一時太子泩趕來。
胡亥不管多忙,每日都抽時間檢查太子泩的功課。真是不做父親不知道,望子成龍的心情,會很容易就毀掉一個人引以為榮的耐心與愛心。
一想到偌大的帝國將來要落到眼前少年的肩上,而他如今方方麵麵又是如此不能盡如人意,胡亥就忍不住會疾言厲色,諸多要求。
這仿佛是天底下所有父親的通病。
胡亥當然也明白“愛的教育”“快樂教育”,可是知難行易,最關鍵的是,現實情況不允許。
太子泩身為帝國之子,他就要麵對重重的壓力,萬民的期待。沒有時間也沒有試錯的機會,去給他“喜歡什麽就學什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這皇位是太子泩的榮耀,也是他的枷鎖。
太子泩仿佛自己也明白父皇對他的不滿,也明白父皇在壓抑他的脾氣與期許。
所以每次見父皇,太子泩都既忐忑又敏感,好似避貓的鼠兒。
胡亥一見他畏畏縮縮的模樣,便心中不喜,吸了口氣,盡量和顏悅色道:“太子妃有孕之事,朕已經知道了。”
太子泩聞言,心中稍寬,麵色和緩了些。
胡亥叮囑道:“她在孕中,如有所需,你便都盡量滿足。若是你做不到的,來跟朕說。”又把自己能想到的注意事項都一一說了。
太子泩一一應了,不敢說個“不”字,欲言又止。
胡亥留意到了,先是想要批評他這副上不得台麵的架勢,好容易壓住脾氣,笑道:“你與朕乃是父子,有話直說便是。”
太子泩這才道:“太子妃一向都好,隻是最近為她弟弟漢王之事發愁煩心……那戚夫人和如意,不知怎麽,惹怒了太子妃母親,恐怕有性命之虞。然而不管那戚夫人怎麽錯,這如意可是漢王與太子妃的親弟弟。這段日子,漢王怕如意遇害,於是把他接到身邊,同吃同住,更是激惱了王太後——鬧到了太子妃跟前,也惹得她煩心。”
胡亥要太子泩說話之時,說是“父子隻需直言”,可是等到處理具體事務,卻不自覺換了皇帝審視繼承人的目光,問道:“你覺得要怎麽處理才合適呢?”
太子泩已知皇帝不喜他仁善,卻不願違逆本心,仍是道:“兒臣以為,若果真殺了如意,有傷天倫。至於戚夫人與王太後,不過是女人間的事情,隻要不過分,由得王太後去做便是。”
胡亥壓著脾氣,淡聲道:“那你的意思是……”
太子泩道:“將戚夫人交由王太後處置。至於如意,由漢王撫養也未必不可。”
“前提是,到時候你還能是太子。”胡亥諷刺了一句,再壓不住脾氣了,起身疾走,厲色道:“戚夫人與王太後,不過是女人間的事情?一個是夫人,是一個王太後,你卻隻看到了她倆的女人身份?你以為保下如意,眾人看到的是你的仁善嗎?你錯了!眾人看到的,是你活生生打王太後的臉!漢王封地,如今是那個比你還荏弱的小子掌權嗎?你錯了!是王太後!”
還有一句狠話胡亥沒說——以王太後的手段,一旦太子妃生下了皇孫,還有你這太子什麽事兒?
太子泩已伏地請罪,瑟瑟發抖。
胡亥見狀,心中越發嫌棄,卻也不忍,長歎一聲,道:“罷了罷了。你隻下去陪伴太子妃,這件事不要插手。”
太子泩出了章台殿,滿麵怨怒之色,衝迴自己殿中,取了馬鞭抽打廊柱。
阿南與張芽陪伴著他。
太子泩恨恨道:“好個虛偽的人!口口聲聲叫我對太子妃好,他卻先把人家的父親給殺了!劉螢這等功臣,拱手相送於匈奴!呸!他是個什麽東西!”
太子泩對皇帝的不滿,近身服侍的阿南與張芽都隱約有所了解,卻從來沒聽他這樣明白講出來過。
此刻倆人都是嚇了一跳。
阿南上前捂住太子泩的嘴,低聲叫道:“殿下慎言!”
太子泩掰開他的手,怒哼一聲,也知不妥。
阿南挓挲著手,焦急問道:“太子妃有喜,乃是天大的好事兒——您這是怎麽了?”
太子泩倚著廊柱坐下來,低聲怒道:“早晚有一天……”他沒有把話說完,可是底下的意思,阿南和張芽都太明白了。
倆人齊刷刷白了臉色。
隔日,張芽迴了宮外的家。
如今張伯等人都在鹹陽有了房子,但是老兩口放不下村裏的地,隻有農閑時節才在城裏住。
“我小叔父呢?”張芽一迴家就問張燦。
隨著太子泩迴鹹陽,張家一門都水漲船高,張燦遞交了做吏員的文書,如今正準備在城中開家小商鋪,給老夫妻經營。
“我也剛迴來,怎麽了?”張燦快步從裏屋迎出來。
“小叔父,別開什麽雜貨鋪子了——我這裏有樁好事兒給你去做,保管賺錢!大大賺錢!”
張燦眼睛一亮,抓住張芽的胳膊,笑道:“什麽好生意?好小子,你陪著太子殿下,自然都是最厲害的消息。”
不等張芽說出究竟是什麽賺錢的大生意,裏麵老夫妻聽得響動也迎出來。
“是大孫子了啊!”張伯原是皺著眉頭,一見張芽便笑開了,又道:“正是你來得好——快來給二丫的事兒想想辦法!”
“二丫怎麽了?”張芽在宮裏是太子泩的伴讀,迴了家卻儼然是家門的榮光。
張婆婆歎道:“如今朝廷的新令,女子十五以上就要嫁人,要是超過二十還沒嫁就得罰稅了!二丫眼看著就要二十了,卻還沒有婆家,連著看了好幾家,都沒相中——高不成低不就的,你說可怎麽辦才好?”
二丫自己躲在屋裏,既害羞又生氣。
二丫是張芽二叔家的妹妹,今年十九歲,生得明豔大方。
張芽沒料到是這麽迴事兒,愣了愣,笑道:“我問問二妹妹……”他進了裏屋。
二丫卻是個潑辣的,兜頭摔過去個針線包,笑罵道:“我的事兒,要你管!”
張芽笑道:“還真就要我管——我問你,你想不想進宮?”
二丫一愣,道:“我不幹!皇帝老兒白胡子都一大把了!”
張芽失笑,道:“皇帝才沒白胡子一大把,他俊得很——”又道:“你真是傻,我說的是太子殿下。”
第176章
“太子殿下?”不光二丫愣住了,跟進來的張伯張婆都愣住了。
張婆婆不安道:“快別騙你妹妹了, 她本就心要高到天上去!你還來攛掇她!太子殿下是什麽人物?那也是我們這些農戶能攀扯的麽?”
張芽隨口一說, 其實本也是調侃二丫。
二丫是他二叔父家的長女, 因父親服兵役, 趕上戰亂再也沒迴來, 為了幫著她娘撐起門戶,自小摔打得很是潑辣。等到了嫁娶的年紀,恰逢張家飛黃騰達了, 這二丫的心也就跟野草似的,一意要長到天上去, 相看了幾戶殷實人家,都不滿意。
關於這個妹妹的婚事,張芽也聽說過, 今日心情好, 因而有此調侃,原也不是籌謀過,安心要送妹妹入宮求富貴的。若是眾人說笑一場,說不定張芽也就摞開手了。
二丫卻是短暫的驚征後,嗤笑一聲, 又慢吞吞坐迴去, 覷著大堂哥,笑道:“好大的口氣,感情你是太子殿下的老子,叫他娶誰就娶誰唄?”
有了張婆張伯的不安, 又有了二丫的諷刺,反倒叫張芽不能隻做調侃了——他要在家人麵前顯顯本事。
張芽聽了二丫的話,也不惱,倒是定睛細細打量起她來。
平素一起長大的,對於容貌身段都不留心,此時換了個角度去審視,卻見他這二妹妹眼兒媚櫻唇俏,打扮起來比太子身邊的女人分毫不差,雖然還有幾分村氣,但隻要她不說話,倒還遮掩得過。
張芽笑道:“太子殿下的老子自然不是我,那是皇帝。我隻問你,你願不願意做太子的女人?”
二丫臉上一紅,瞪著張芽,道:“你這是認真問呢,還是拿我消遣呢?”
張芽正色道:“我自然是認真問的。”
一旁張伯等人早已聽呆了。
二丫自己心裏也有打算,便道:“隻要你有這本事!”
張芽便知二丫是願意的,笑道:“好,你且等著!”
張婆焦急不安道:“這是怎麽說?這就要把二丫送到宮裏去不成?”又道:“你二妹爹娘都沒了,你做大哥的可得給她好好打算……”
張芽道:“放心,都包在我身上!”
張婆六神無主,又道:“那……我這得給二丫收拾包袱,叫她跟你走?”
“別忙。”張芽卻是坐定了。他跟著太子這麽多年,人情世事比年長的張伯張婆還要能耐。他嚼著二丫跟前的花生米,慢悠悠道:“太子殿下什麽女人沒見過?送上去的又有什麽勁兒?你們隻安分在家等著就是。”
二丫到底是個未出閣的女孩,見事情談定,便掀簾子出去,掐了紅花染指甲。
屋子裏,張燦這才得了機會,問侄子張芽,道:“你說的那賺錢的大機會,究竟是什麽?”
張芽笑道:“險些忘了正事。你不是想給家裏做個商鋪麽?我看啊,也別幹了。你趕緊到城外郊區林子裏跑跑,看哪裏有木材的,屯點貨,帶一幫人,往城裏運木料——絕對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