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環顧左右,視線從遠處的冷雨、帳外的烏騅馬,拉迴到身旁的美人、最後落在自己腰間長劍上。
他拔劍,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起舞相和,紅衣似血,淚落如雨。
被困垓下,兵困糧乏,圍兵數重,已無外援,這是何等絕境!
虞姬含淚望向項羽——在她眼中,他仍是那英武無敵的神!
項王他是一定能殺出去的!
可是這樣的絕境,這樣懸殊的兵力,虞姬深深明白,此時沒有往日保護她的車隊,每個人都要奮力廝殺才有一線生機——甚至包括她的神。
而她唯一能做的,便是不拖累他。
虞姬舞至項羽身畔,接過了他掌中長劍。
她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他是征戰殺伐的將軍,可是她竟能輕輕接過他掌中劍——虞姬心中一酸。
雙手托起重劍,一股孤絕勇氣衝遍全身。
虞姬不敢睜眼,甚至不敢與她的愛人道別,怕一猶豫就再下不了這狠心。
劍刃薄涼,吻頸無聲。
紅衣佳人翩然倒去,似隻是一舞終了。
項羽橫抱虞姬屍首走出來,縱上烏騅馬,點麾下壯士八百名,要於是夜潰圍南渡!
而守著楚軍南麵的,正是蒙鹽。
第154章
“將軍!楚軍突圍了!”
蒙鹽仰麵閉目感受著冰涼的雨絲, 恍若未聞。
“將軍!楚軍……”那斥候還要再報。
蒙鹽沉沉歎息, 輕聲道:“你聽, 這楚歌聲……”
斥候不敢敗壞將軍大人的雅興, 隻得在一旁陪聽,這一聽, 就聽到了天明時分。
楚軍已潰圍而出。
至平明時分,韓信察覺, 使左將軍孔藂來查探並當先追擊。
孔叢見過蒙鹽, 道:“昨夜楚軍如何能潰圍而出?”
蒙鹽冷笑道:“你是在責問我嗎?”
孔叢隻是韓信手下將領, 自然不能與直達上聽的蒙鹽平起平坐, 當下斂容道:“不敢——在下唐突,請蒙將軍勿怪。當務之急, 乃是追擊楚軍。”
蒙鹽道:“我自有主張。”
孔叢無奈, 道:“在下有齊王殿下命令在身,告辭!”他這一去,自然是要率領左翼大軍追殺項羽去的。
蒙鹽又道:“齊王殿下曾答應我, 滅楚之功歸我。”
“這……”孔叢無所適從, 神仙打架, 小鬼遭殃。
“你若舉棋不定, 不如再請示於齊王殿下。”蒙鹽捉起青霜劍, “追擊項羽之事,有我在。”
孔叢原地轉了兩圈,還是決定先派人去請示齊王殿下。
韓信聞訊大怒,對夏臨淵與李甲等人道:“我羞與蒙鹽這等人為伍!”
夏臨淵遲疑道:“蒙鹽不像貪功之人……”
李甲卻是笑著勸韓信道:“興許是蒙將軍在項羽手下這段時日受過什麽委屈, 想要麵對麵報了這一仇呢。殿下您消消氣,天下人眼睛都是雪亮的,滅楚大功是您的,這誰都爭不去……”
韓信冷嗤道:“我豈是在意功勞之人?”他“謔”得起身,“不行,我得親自去看著,不能到最後出了紕漏。”
他召集大軍,也南下追擊項羽。
項羽率領八百精兵潰圍,連夜南渡。
幾乎沒有遇到阻擋就破了垓下之圍,項羽來不及鬆口氣,就發現了一個叫他灰心的事實。
等到過了淮河,這八百精兵中,還跟著項羽的已經不足一百人。
一出垓下之圍,便不斷有士卒三三兩兩逃離。
八百人逃跑目標太大,可是三五人悄然隱入山林沼澤,卻是無跡可尋。
直到渡過淮河之前,項羽心中卷土重來的火苗始終未熄。
可是這些逃離的士兵,用無聲的拋棄告訴他——哪怕他迴到江東,又哪裏還會有人願意跟隨他呢?
正是: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迴。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項羽帶著這僅剩的百餘人馬,慌亂中在陰陵迷失了道路,問路於種田老農,誤入湖泊泥濘之地。
等項羽帶兵尋迴正途,蒙鹽早已在過江必經之東城等候。
仇家狹路相逢,分外眼紅。
項羽本已又渴又累,遙遙望見直道上黑旗飄搖,心中一凜,待定睛看清當先馬上之人乃是蒙鹽,隻覺一股恨意裹著痛意,從胃裏騰地躍出喉嚨,如一簇辣的火。
“自我起兵而今,曆時七年,身經百戰,戰無不克,攻無不勝。今落敗至此,非為他故,命多小人,屢遭背叛——待我取那叛徒項上人頭!為死去的兄弟們報仇!”
他縱馬上前,橫戟掃來,直擊蒙鹽命門!
蒙鹽仰貼馬上,讓過這力道千鈞的一擊,旋而起身,低聲道:“韓信大軍即刻便至……”
項羽冷笑道:“你又要耍何等奸計?”他楚戟直壓下來。
蒙鹽舉青霜劍格擋——劍未出鞘,他沉痛道:“背叛你,非我本意……”
項羽怒吼,“拔劍!”雙臂一震,以泰山壓頂之勢沉下來。
蒙鹽勉力支撐,虎口發麻,劍鞘與楚戟相持,格格作響,“這場戰爭,我們必須贏。”
這個“我們”,自然是指鹹陽。
“拔!劍!”項羽重瞳墨黑,烏發散亂,一字一頓,駭得兩邊陣營人馬都倒退四散。
蒙鹽嘶聲道:“項王不惜死,你座下騎者也都不惜死嗎?”
項羽心中一震,餘光中那些至死追隨他的騎兵,一張張年輕疲憊的臉,多半都還未曾娶妻生子……
便在此時,大地震動聲自遠而近,轟然如雷鳴——是韓信率領大軍將至。
項羽猛地收戟。
蒙鹽假作收力不住,跌落下馬。他所率領的百餘士卒立時湧上來保護。
項羽趁隙,再度帶兵南逃。
韓信大軍趕到。
“項羽呢?”韓信跳下馬來,直接問到蒙鹽臉上。
不等蒙鹽迴答,韓信又道:“我的斥候匯報,說是項羽又南逃了——你掌管三萬大軍,屢次捉不住隻有數百人的項羽……若再有下一次,我可不管什麽功勞了。”
蒙鹽垂眸道:“是我失誤了。”
韓信不願與他多話,道:“鹹陽來了旨意。”
蒙鹽微愣。
來傳旨的乃是李甲的長兄李由。
李由屏退左右,隻留了韓信、蒙鹽、夏臨淵與李甲四人。
李由宣讀了胡亥的旨意,道:“朕於鹹陽,諸事安好。漢王劉邦已歸順,並趙王張耳、九江王黥布等人。天下撫定,餘者皆有可恕之理,唯項羽不可。”
這是一定要項羽死了。
聽到此處,蒙鹽眸中一黯,見李由默然不語,便一點頭,當先南下了。
韓信雖然與項羽沒什麽私交,卻也佩服他用兵,見英雄末路,也歎了口氣。
卻聽那李由繼續宣讀道:“然眾心惕惕,朕已有不悲?叔孫通,你這寫的什麽玩意兒?算了,別改文縐縐的了,就照著朕口述的寫……“
夏臨淵沒忍住,嗤得笑了一聲。
韓信也翹了翹嘴角,宛如又見陛下於麵前。
“下麵事情是交待給錦鯉二人組和我家兵仙的,不必給蒙鹽知曉。蒙鹽那小子在項羽旗下這麽久,總是有點感情的,他要是不願意參與追殺項羽之事,就由他去,不要勉強。言歸正傳,項羽就這麽死了,朕心裏實在很可惜。可若是項羽不死,則恐怕楚地反叛之心不絕。朕這裏有個不成熟的小計策……”
第155章
項羽領兵南下, 身後秦軍左將軍孔藂率領千餘人馬緊追不舍。
項羽與百餘騎且戰且退。
等到逃出東城, 項羽輕點人馬,已經隻剩二十八人。
而著二十八人之中, 沒有一人是當初跟隨他起事的江東子弟。
也就是說, 他最早的班底, 那八千江東子弟, 已經被打得一個不剩。
而身後, 孔藂追兵又至,圍困項羽人馬數重。
不足三十人,連夜奔逃至此, 被千人大軍圍困——項羽知道,自己這次再走不脫了。
項羽對左右道:“今日終歸一死, 諸君隨我痛快一戰!”
於是登小丘, 分二十八騎為四隊,分作四個方向, 約定在山的東麵, 分作三處集結。
項羽大唿馳下,眾騎決死之戰,所向披靡。
秦軍左將軍孔藂為其聲勢所奪,竟避退數裏。
他拔劍,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起舞相和,紅衣似血,淚落如雨。
被困垓下,兵困糧乏,圍兵數重,已無外援,這是何等絕境!
虞姬含淚望向項羽——在她眼中,他仍是那英武無敵的神!
項王他是一定能殺出去的!
可是這樣的絕境,這樣懸殊的兵力,虞姬深深明白,此時沒有往日保護她的車隊,每個人都要奮力廝殺才有一線生機——甚至包括她的神。
而她唯一能做的,便是不拖累他。
虞姬舞至項羽身畔,接過了他掌中長劍。
她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他是征戰殺伐的將軍,可是她竟能輕輕接過他掌中劍——虞姬心中一酸。
雙手托起重劍,一股孤絕勇氣衝遍全身。
虞姬不敢睜眼,甚至不敢與她的愛人道別,怕一猶豫就再下不了這狠心。
劍刃薄涼,吻頸無聲。
紅衣佳人翩然倒去,似隻是一舞終了。
項羽橫抱虞姬屍首走出來,縱上烏騅馬,點麾下壯士八百名,要於是夜潰圍南渡!
而守著楚軍南麵的,正是蒙鹽。
第154章
“將軍!楚軍突圍了!”
蒙鹽仰麵閉目感受著冰涼的雨絲, 恍若未聞。
“將軍!楚軍……”那斥候還要再報。
蒙鹽沉沉歎息, 輕聲道:“你聽, 這楚歌聲……”
斥候不敢敗壞將軍大人的雅興, 隻得在一旁陪聽,這一聽, 就聽到了天明時分。
楚軍已潰圍而出。
至平明時分,韓信察覺, 使左將軍孔藂來查探並當先追擊。
孔叢見過蒙鹽, 道:“昨夜楚軍如何能潰圍而出?”
蒙鹽冷笑道:“你是在責問我嗎?”
孔叢隻是韓信手下將領, 自然不能與直達上聽的蒙鹽平起平坐, 當下斂容道:“不敢——在下唐突,請蒙將軍勿怪。當務之急, 乃是追擊楚軍。”
蒙鹽道:“我自有主張。”
孔叢無奈, 道:“在下有齊王殿下命令在身,告辭!”他這一去,自然是要率領左翼大軍追殺項羽去的。
蒙鹽又道:“齊王殿下曾答應我, 滅楚之功歸我。”
“這……”孔叢無所適從, 神仙打架, 小鬼遭殃。
“你若舉棋不定, 不如再請示於齊王殿下。”蒙鹽捉起青霜劍, “追擊項羽之事,有我在。”
孔叢原地轉了兩圈,還是決定先派人去請示齊王殿下。
韓信聞訊大怒,對夏臨淵與李甲等人道:“我羞與蒙鹽這等人為伍!”
夏臨淵遲疑道:“蒙鹽不像貪功之人……”
李甲卻是笑著勸韓信道:“興許是蒙將軍在項羽手下這段時日受過什麽委屈, 想要麵對麵報了這一仇呢。殿下您消消氣,天下人眼睛都是雪亮的,滅楚大功是您的,這誰都爭不去……”
韓信冷嗤道:“我豈是在意功勞之人?”他“謔”得起身,“不行,我得親自去看著,不能到最後出了紕漏。”
他召集大軍,也南下追擊項羽。
項羽率領八百精兵潰圍,連夜南渡。
幾乎沒有遇到阻擋就破了垓下之圍,項羽來不及鬆口氣,就發現了一個叫他灰心的事實。
等到過了淮河,這八百精兵中,還跟著項羽的已經不足一百人。
一出垓下之圍,便不斷有士卒三三兩兩逃離。
八百人逃跑目標太大,可是三五人悄然隱入山林沼澤,卻是無跡可尋。
直到渡過淮河之前,項羽心中卷土重來的火苗始終未熄。
可是這些逃離的士兵,用無聲的拋棄告訴他——哪怕他迴到江東,又哪裏還會有人願意跟隨他呢?
正是: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迴。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項羽帶著這僅剩的百餘人馬,慌亂中在陰陵迷失了道路,問路於種田老農,誤入湖泊泥濘之地。
等項羽帶兵尋迴正途,蒙鹽早已在過江必經之東城等候。
仇家狹路相逢,分外眼紅。
項羽本已又渴又累,遙遙望見直道上黑旗飄搖,心中一凜,待定睛看清當先馬上之人乃是蒙鹽,隻覺一股恨意裹著痛意,從胃裏騰地躍出喉嚨,如一簇辣的火。
“自我起兵而今,曆時七年,身經百戰,戰無不克,攻無不勝。今落敗至此,非為他故,命多小人,屢遭背叛——待我取那叛徒項上人頭!為死去的兄弟們報仇!”
他縱馬上前,橫戟掃來,直擊蒙鹽命門!
蒙鹽仰貼馬上,讓過這力道千鈞的一擊,旋而起身,低聲道:“韓信大軍即刻便至……”
項羽冷笑道:“你又要耍何等奸計?”他楚戟直壓下來。
蒙鹽舉青霜劍格擋——劍未出鞘,他沉痛道:“背叛你,非我本意……”
項羽怒吼,“拔劍!”雙臂一震,以泰山壓頂之勢沉下來。
蒙鹽勉力支撐,虎口發麻,劍鞘與楚戟相持,格格作響,“這場戰爭,我們必須贏。”
這個“我們”,自然是指鹹陽。
“拔!劍!”項羽重瞳墨黑,烏發散亂,一字一頓,駭得兩邊陣營人馬都倒退四散。
蒙鹽嘶聲道:“項王不惜死,你座下騎者也都不惜死嗎?”
項羽心中一震,餘光中那些至死追隨他的騎兵,一張張年輕疲憊的臉,多半都還未曾娶妻生子……
便在此時,大地震動聲自遠而近,轟然如雷鳴——是韓信率領大軍將至。
項羽猛地收戟。
蒙鹽假作收力不住,跌落下馬。他所率領的百餘士卒立時湧上來保護。
項羽趁隙,再度帶兵南逃。
韓信大軍趕到。
“項羽呢?”韓信跳下馬來,直接問到蒙鹽臉上。
不等蒙鹽迴答,韓信又道:“我的斥候匯報,說是項羽又南逃了——你掌管三萬大軍,屢次捉不住隻有數百人的項羽……若再有下一次,我可不管什麽功勞了。”
蒙鹽垂眸道:“是我失誤了。”
韓信不願與他多話,道:“鹹陽來了旨意。”
蒙鹽微愣。
來傳旨的乃是李甲的長兄李由。
李由屏退左右,隻留了韓信、蒙鹽、夏臨淵與李甲四人。
李由宣讀了胡亥的旨意,道:“朕於鹹陽,諸事安好。漢王劉邦已歸順,並趙王張耳、九江王黥布等人。天下撫定,餘者皆有可恕之理,唯項羽不可。”
這是一定要項羽死了。
聽到此處,蒙鹽眸中一黯,見李由默然不語,便一點頭,當先南下了。
韓信雖然與項羽沒什麽私交,卻也佩服他用兵,見英雄末路,也歎了口氣。
卻聽那李由繼續宣讀道:“然眾心惕惕,朕已有不悲?叔孫通,你這寫的什麽玩意兒?算了,別改文縐縐的了,就照著朕口述的寫……“
夏臨淵沒忍住,嗤得笑了一聲。
韓信也翹了翹嘴角,宛如又見陛下於麵前。
“下麵事情是交待給錦鯉二人組和我家兵仙的,不必給蒙鹽知曉。蒙鹽那小子在項羽旗下這麽久,總是有點感情的,他要是不願意參與追殺項羽之事,就由他去,不要勉強。言歸正傳,項羽就這麽死了,朕心裏實在很可惜。可若是項羽不死,則恐怕楚地反叛之心不絕。朕這裏有個不成熟的小計策……”
第155章
項羽領兵南下, 身後秦軍左將軍孔藂率領千餘人馬緊追不舍。
項羽與百餘騎且戰且退。
等到逃出東城, 項羽輕點人馬,已經隻剩二十八人。
而著二十八人之中, 沒有一人是當初跟隨他起事的江東子弟。
也就是說, 他最早的班底, 那八千江東子弟, 已經被打得一個不剩。
而身後, 孔藂追兵又至,圍困項羽人馬數重。
不足三十人,連夜奔逃至此, 被千人大軍圍困——項羽知道,自己這次再走不脫了。
項羽對左右道:“今日終歸一死, 諸君隨我痛快一戰!”
於是登小丘, 分二十八騎為四隊,分作四個方向, 約定在山的東麵, 分作三處集結。
項羽大唿馳下,眾騎決死之戰,所向披靡。
秦軍左將軍孔藂為其聲勢所奪,竟避退數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