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他倆被裝上馬車, 往邯鄲運去。


    李良親自帶兵返趙。


    李良倒不是專程為了把這倆人獻給趙王武臣。


    他領命來攻打大原, 阻於石邑旬月不得進。張耳和陳餘派人來詢問情況。


    說是詢問情況,可是在李良看來, 就是指責他督戰不力。


    如果說李良此前還能接受, 可是隨著這倆秦朝特使的來臨, 李良的心理起了微妙的變化。


    想那武臣也不過是因為與陳勝交好,才做了將軍,又陰錯陽差自立為趙王——究竟武臣本人又有什麽能力呢?況且也不是六國貴族後人。既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武臣做得趙王,難道他李良做不得?


    再者,張耳和陳餘不過就是會說話而已,憑什麽官居丞相大將軍?


    常山,可是他李良真刀真槍打下來的。


    現在攻打大原受阻,這些鳥官在大後方不明白情況,隻會瞎催,催得李良心頭火起。


    李良這趟迴邯鄲,一來是攻大原受阻、要武臣增兵給他,二來是想要武臣給他個封賞——至少要跟張耳陳餘平起平坐。捎上夏臨淵和李甲,不過是順手的事兒。


    現在連秦朝的特使都來拉攏他。


    可見,他李良是個人物了。


    趙王武臣若是通曉事理,就該把他奉為上賓、大加封賞才是。


    抱著這種心理,李良帶兵迴到了邯鄲。


    還沒進城,在路上遇見了趙王武臣。


    隻見四匹駿馬拉著馬車從馳道上緩緩行來,兩旁士卒林立,還有騎手護送,旗手舉著“趙”字旗。


    這必然是趙王武臣無疑了。


    李良不慌不忙下了馬,伏在地上,報稱:“李良見過大王。”


    然而馬車內的人卻並不是趙王武臣。


    而是趙王武臣的姐姐武娣。


    武臣驟然顯貴,家人都得道升天。當時武臣受陳勝差遣,離開時家裏老小都留在了陳縣,唯有這個姐姐武娣嫁到外縣,不在陳縣。


    得知弟弟武臣自立為趙王,武娣忙就投奔來了。


    武臣發達了,哪有不對自己家人好的?更何況家裏老小都被扣在陳縣了,身邊就這麽一個姐姐,況且從小姐弟感情就好。


    於是武娣也過上了顯貴的日子,食衣住行,一應與趙王武臣無異。


    這日道遇李良,武娣是剛散了宴會,喝得醉醺醺的,在馬車中半夢半醒,聽到外麵有人請見,隻當是那些來投奔的舊鄉鄰朋友、又或是哪個無名小卒,連眼也沒睜開,打個酒嗝,叫騎手去敷衍,把人給打發了就是。


    騎手領命,上去大聲道:“你起來。”


    武娣馬車不停,徑直向前。


    李良大怒,心道:武臣辱我!


    於是立即派人調集正在休整的兵馬,帶人追了上去,把武娣車隊諸人盡皆斬殺!


    殺完發現不是武臣,可是卻也沒有轉圜餘地了。


    更何況李良動手之前,已是起了反心。


    當下李良再無退路,即刻點兵,趁著邯鄲城內沒有防備,衝殺進去!


    邯鄲城中毫無防備,幾乎沒有阻擋,就被李良攻破了!


    武臣哪裏料到自己麾下大將瘋起來連他都殺!


    還沒等武臣想明白,脖子一涼,已是人頭落地。


    至此,李良破邯鄲城,誅殺武臣,反出舊趙!


    可是武臣死了,他身邊那幾個傻逼呢?


    對,就是大將軍陳餘、右丞相張耳和左丞相邵騷。


    嘿嘿,他們啊——早就跑啦!


    城破之時,他仨都沒告訴武臣一聲,知道城中士卒不能抵擋李良,於是悄無聲息從小城門溜了。


    陳餘張耳還帶了幾隊親兵,逃跑途中,一路上收攏殘兵遊民,最後竟然又組了一隻數萬人的大軍,也算是很厲害了。


    而且陳餘張耳的騷操作層出不窮,趙王武臣不是死了嗎?


    沒關係沒關係,再立一個人就是了。


    他們又找了昔日趙王的後人,一個叫趙歇的。


    至於是不是真的趙王後人,那有待商榷,反正姓趙就成了。


    於是這個不知道從哪裏找來的趙歇成了新的趙王,陳餘張耳等又再度登上了人生巔峰,在信都駐紮了。


    李良一舉攻破邯鄲城,殺了武臣,讓眾官潰逃,不禁信心大漲。


    況且信都距離邯鄲不遠,兩班人馬既然已有宿怨,來日必有一戰。


    李良決定先下手為強,領兵前來攻打信都。


    李良所帶的兵馬,奔襲征戰已經疲倦;而陳餘等人固守城中,以逸待勞。


    李良本人是自學成才,並不曾係統學習過兵法;而陳餘等人卻曾在魏為官,排兵布陣總是比李良強點的。


    兩軍交戰,李良敗了。


    倒也不是潰敗。


    陳餘見好就收,沒有追擊,又迴了城中。


    可是李良覺出自己與對方力量的差異來,況且他隻會帶兵,軍需等物從前是武臣在後提供,現在等於沒了糧草來源;攻不下信都,又沒有糧草,不等陳餘殺出來,隻怕底下的士卒吃不飽肚子就要嘩變。


    正是前有狼後有虎,進退兩難中,李良想起那倆秦朝的特使來。


    夏臨淵和李甲被捆起之後,這半個月跟著李良的軍隊,東奔西跑,吃不好睡不好,還要時時擔心脖子上的腦袋,生怕李良選好了黃道吉日,就把他倆給辦了。


    這種情況下,你說他倆會變成什麽樣?


    自然是瘦脫了相。


    李甲年紀小,看起來倒還好。


    夏臨淵一瘦,顯得那雙眼睛格外大了,長袍飄飄,腳步虛浮,還真有了幾分仙風道骨的模樣。


    隻有那隻鶴,底下士卒沒見過這玩意兒,主將交待了不敢怠慢,精心喂養怕給弄死了。


    於是這隻鶴吃得好睡得好,又沒了夏臨淵折騰它,看著比從前還精神了。


    此刻兩人一鶴走入帳中,看著比第一次石邑出場時,更有世外高人的感覺了。


    世外高人夏臨淵揉著手腕上勒出的紅痕,見帳內隻有李良和幾個親兵,小心翼翼打量著。


    李良迎上來,笑道:“委屈先生了。”


    夏臨淵一聽這話,再一看李良這臉上的笑容,頓時心中湧起一股不敢置信的喜悅——該不會絕處逢生了!


    夏臨淵和李甲被關著,隻能隱約猜到李良在打仗,具體跟誰打,怎麽打,戰況如何,卻是全然不知。


    李良這會兒也不會主動告訴別人自己的敗績,隻是道:“先生從前所說,若我歸順朝廷,朝廷不僅會赦免我的罪過,還會賞賜於我。這話還算數嗎?”


    夏臨淵點頭如小雞啄米,“算!算!算!”


    “我也不用封賞,隻要免除我的罪過就行了。”李良這會兒但求有收容之所,解燃眉之急,“還請先生為我引薦——前番誤會,委屈了先生,還往先生莫怪。”


    於是立時要人上前服侍,為夏臨淵和李甲沐浴更衣,又送上兩大盤肉食與兩壺美酒。


    “行軍中粗陋,還往先生多多包涵。”


    夏臨淵突然從引頸受戮的階下囚,升為了上賓、“先生”,這驚喜來的太突然。


    以至於他沐浴完,換了幹爽清潔的新衣,走出房門時還有點身在夢中的感覺。


    “我就說我是天命之子……”他抓著李甲的手,激動不已。


    “拉倒。”李甲比他麻利多了,早就穿戴整齊,跟守門的士卒閑聊了幾句,就把情況摸清楚了,“李良誤殺了武臣姐姐,沒辦法幹脆反了,把趙王武臣給殺了。他攻打武臣餘部,吃了敗仗,這會兒沒糧沒補給也沒靠山,周圍的反賊都想吃掉他呢。他這是沒辦法了,才想起咱們來。”


    夏臨淵一噎,可是立刻又興奮起來,“不管他因為什麽想起咱們來的。李良要歸順朝廷,這事兒是真的?”


    “他是這麽說的。”


    “他手下這數萬人馬是真的。”


    “是啊。”


    “那不就完了嗎?這就等於是咱倆遊說成功,招降了一名帶著數萬人馬的大將啊!”


    李甲:……


    夏臨淵眨巴著大眼睛,自信反問道:“難道不是嗎?”


    李甲純潔的世界觀受到了衝擊,在夏臨淵炙熱的眼神下,他勉強道:“算……是……”


    這句話吐出來,他自己也不能確定了——到底是不是他倆的功勞啊?


    這邊夏臨淵帶著李甲,準備大展宏圖。


    那廂鹹陽宮中,卻是一個要急瘋了,一個要愧殺了。


    小半個月了,夏臨淵和李甲一去無影無蹤,下落不明。


    李斯隻擔心長子李由守城有失,不防備,眼底下小兒子跑到前線出了事兒。


    而幕後主使胡亥則是再一次體會到了夏臨淵的不靠譜。


    這次還搭進去了李斯小兒子。


    廷議之時,胡亥都有點不好意思看李斯那張焦灼的老臉了。


    到底胡亥是皇帝,李斯也不能指責他什麽,隻能咽了這口氣。


    就在君臣倆盡量維持表麵和諧的時候,章邯軍中傳來捷報,說是反王武臣被誅。


    而殺武臣的大將李良,在特使勸說下,領數萬兵馬來降。


    特使二人,曰夏臨淵,曰李甲。


    胡亥大喜,這個夏坑坑和李甲,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的大秦要亡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色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色兔子並收藏朕的大秦要亡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