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重生之帶著空間守護幸福 作者:隔岸看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德五年,皇太極發動了最後一次入口之戰。他對這次軍事行動提出了異乎尋常的要求,即注意明朝和農民軍的動向及應采取合作的態度。這表明皇太極認為大清取代明朝而統治全國已為期不遠了。這次進軍的統帥是奉命大將軍阿巴泰等,兩翼大軍分別從界嶺口及黃岩口毀牆而入,長驅南下,至山東兗州,計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敗敵三十九處,獲黃金二千二百五十兩、白金二百二十萬五千二百七十兩,俘人民三十六萬九千口及牛馬衣服等物。
在這樣的大勝利麵前,許多文武大將提出直搗山海關時,此時的皇太極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考慮了方方麵麵的因素後,決定暫時按兵不動,等時機成熟時力求一戰而盛。時年四十五歲的皇太極正值壯年,對於大清的控製裏也是無人能及的,既然皇上發話了,心中就是再不情願也隻得遵守。清軍就地駐紮了下來,等待機會給予搖搖欲墜的大明朝以致命的一擊……
皇太極並沒有等很久。崇德六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軍報,很快傳到大清的都城盛京。皇太極急召智囊範文程等決策。範文程分析了明崇禎帝死後軍事與政治的形勢,建議利用忠於明朝的官吏、縉紳、儒士、百姓對農民軍的不滿,興師入關,逐鹿中原。他起草宣諭官吏百姓的布告說:我們的軍隊是為你們的皇帝報仇的,不是來殺你們的百姓的。現在我們要誅滅的,隻有闖賊!官吏歸順我們,還是官複原職;百姓投奔我們,還讓你們重操舊業。我們的軍隊有嚴格的軍紀,肯定不會加害你們!
於是,皇太極親自領兵,於四月初九日統率八旗滿洲、蒙古、漢軍等共約14萬大軍,奔向山海關。這時,山海關聚結三大軍事集團:第一個是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所統領的明軍;第二個是李自成親自帶領討伐吳三桂的20萬大軍;第三個便是皇太極所率領的清軍。他們代表三種政治勢力——大明、大順、大清。這三個軍事集團,反映了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崇德六年五月初二日,皇太極率領清軍,從朝陽門進北京城,進紫禁城,臨武英殿禦政。同年十月初一日,皇太極在太和門張設禦幄,頒詔天下,“定鼎燕京”。經過十幾年的東征西討,皇太極終於登上了他夢寐以求的龍椅。
捷報傳迴盛京,全城轟動,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興高采烈,伸長脖子等著遷到京城的消息。當然,作為皇太極的家眷,宮中的妃嬪們自然也是激動萬分,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就是這個道理了,偏居一隅的土皇帝的妻子和小妾與君臨天下的皇帝的妻子和小妾到底是不同的,那可是全天下最大的人啊,隻要想到這點,那些女人們就渾身激動的發抖,對於未來的美好前程生出了無限的向往和期待……
“主子,奴婢可是聽說了,那京城可是很繁華的,連皇宮裏的宮女都是穿金戴銀的呢,更別說那大街上了,可是熱鬧的不得了,酒樓啦,商鋪啦,還有賣各種各樣的東西的小販,……,菜色的種類也很多,聽說又精致又好吃,……”阿雲早在一年多前就被指給了皇太極身邊的一個侍衛,那人家境一般,無父無母,但是人老實,又踏實肯幹,阿雲嫁給他後過得很是幸福,隻是時常擔心在深宮中手無縛雞之力的海蘭珠,經常會進宮同海蘭珠說說話,嘮嘮嗑,省的她寂寞。海蘭珠對於阿雲的真心很是感動,同時也為她幸福的婚姻生活開心。
“京城有傳說的那麽好嗎?估計是有些誇大了吧?等皇上下令咱們遷過去就知道了,你也別抱太大的希望,就算是那兒真的如此繁華,如今也不一定傳言的那樣,一會兒是農民軍,一會兒是咱們清軍的,這漫天戰火的,怎麽會繁華的起來?不過等皇上穩住朝政了之後會好些,我相信皇上他會為百姓們創造一個太平盛世的……”海蘭珠微笑著看著阿雲,生怕她到時會很失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嘛……
“啊?這樣啊!嗬嗬,還會主子懂得多,嗬嗬……”阿雲臉色倒是沒什麽變化,而是滿臉崇拜的看著海蘭珠,突然像想起了什麽似的,有些擔憂的說道:“聽說那漢女長得柔弱嫵媚,還很會伺候男人,主子,你說咱們出征的爺們們會不會被那些狐狸精給迷住啊?……”
“別人我不敢肯定,但是你家的那位你就放心吧,不會領迴來一個女人膈應你的,嗬嗬……”海蘭珠看她擔憂的樣子,就知道她是擔心自己丈夫了,有些調侃的說道,平時她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仿佛對於她那個令很多宮女們羨慕的丈夫一點兒都不在乎似的,如今可算是看到她緊張的神情了。
“呃,哪有!我隻是,隻是……,哎呀,反正不是為他擔心的……”阿雲被海蘭珠曖昧的眼神看的麵紅耳赤,結結巴巴的辯解著。
“嗬嗬,知道啦,你不是為了他擔心,嗬嗬……”
其實阿雲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見慣了滿族和蒙古族彪悍的女子和被同化了不少的漢女們,猛地一見到千嬌百媚的柔弱漢女,那些長期在戰場上馳騁的將士們還真是有些抵擋不了這些“糖衣炮彈”,那些乞降的沒什麽骨氣,平日裏就隻知道媚上欺下的前明官員們,在清軍占領京城後,可是沒少送美女和錢財給他們,當然,有皇太極這個英明、睿智的主帥坐鎮,他們可不敢做的太猖狂,隻是偷偷摸摸的進行著。
皇太極是一位極為關注漢人的皇帝,在初登上汗位時就采取了一係列安民利民的措施,對於漢人中的有識之士也是多加倚重,委以重任,很好的平衡了滿漢之間因他父親的不公正待遇而漸漸計劃的矛盾,贏得了廣大漢人的支持和擁護。如今也是如此,他的目的是打造一個繁華的太平盛世,自然不會做一些不利於達到此目的的事情。
大明軍隊早已腐化墮落了,自然是不堪一擊;百姓們對於誰做皇帝,誰管理天下向來沒什麽興趣,隻要他們能夠安安穩穩的生活,他們就不會搭上身家姓名去反抗些什麽。如此一來,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到了江南,追擊還試圖反抗的明軍殘餘部隊,對於平民百姓們則是盡量不打擾,也不敢打擾,話說皇太極可是製定了一係列無比嚴苛的軍令懲罰那些欺壓平民百姓的將士們呢,誰敢活的不耐煩去拔老虎須啊?
在這樣的大勝利麵前,許多文武大將提出直搗山海關時,此時的皇太極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考慮了方方麵麵的因素後,決定暫時按兵不動,等時機成熟時力求一戰而盛。時年四十五歲的皇太極正值壯年,對於大清的控製裏也是無人能及的,既然皇上發話了,心中就是再不情願也隻得遵守。清軍就地駐紮了下來,等待機會給予搖搖欲墜的大明朝以致命的一擊……
皇太極並沒有等很久。崇德六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軍報,很快傳到大清的都城盛京。皇太極急召智囊範文程等決策。範文程分析了明崇禎帝死後軍事與政治的形勢,建議利用忠於明朝的官吏、縉紳、儒士、百姓對農民軍的不滿,興師入關,逐鹿中原。他起草宣諭官吏百姓的布告說:我們的軍隊是為你們的皇帝報仇的,不是來殺你們的百姓的。現在我們要誅滅的,隻有闖賊!官吏歸順我們,還是官複原職;百姓投奔我們,還讓你們重操舊業。我們的軍隊有嚴格的軍紀,肯定不會加害你們!
於是,皇太極親自領兵,於四月初九日統率八旗滿洲、蒙古、漢軍等共約14萬大軍,奔向山海關。這時,山海關聚結三大軍事集團:第一個是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所統領的明軍;第二個是李自成親自帶領討伐吳三桂的20萬大軍;第三個便是皇太極所率領的清軍。他們代表三種政治勢力——大明、大順、大清。這三個軍事集團,反映了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崇德六年五月初二日,皇太極率領清軍,從朝陽門進北京城,進紫禁城,臨武英殿禦政。同年十月初一日,皇太極在太和門張設禦幄,頒詔天下,“定鼎燕京”。經過十幾年的東征西討,皇太極終於登上了他夢寐以求的龍椅。
捷報傳迴盛京,全城轟動,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興高采烈,伸長脖子等著遷到京城的消息。當然,作為皇太極的家眷,宮中的妃嬪們自然也是激動萬分,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就是這個道理了,偏居一隅的土皇帝的妻子和小妾與君臨天下的皇帝的妻子和小妾到底是不同的,那可是全天下最大的人啊,隻要想到這點,那些女人們就渾身激動的發抖,對於未來的美好前程生出了無限的向往和期待……
“主子,奴婢可是聽說了,那京城可是很繁華的,連皇宮裏的宮女都是穿金戴銀的呢,更別說那大街上了,可是熱鬧的不得了,酒樓啦,商鋪啦,還有賣各種各樣的東西的小販,……,菜色的種類也很多,聽說又精致又好吃,……”阿雲早在一年多前就被指給了皇太極身邊的一個侍衛,那人家境一般,無父無母,但是人老實,又踏實肯幹,阿雲嫁給他後過得很是幸福,隻是時常擔心在深宮中手無縛雞之力的海蘭珠,經常會進宮同海蘭珠說說話,嘮嘮嗑,省的她寂寞。海蘭珠對於阿雲的真心很是感動,同時也為她幸福的婚姻生活開心。
“京城有傳說的那麽好嗎?估計是有些誇大了吧?等皇上下令咱們遷過去就知道了,你也別抱太大的希望,就算是那兒真的如此繁華,如今也不一定傳言的那樣,一會兒是農民軍,一會兒是咱們清軍的,這漫天戰火的,怎麽會繁華的起來?不過等皇上穩住朝政了之後會好些,我相信皇上他會為百姓們創造一個太平盛世的……”海蘭珠微笑著看著阿雲,生怕她到時會很失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嘛……
“啊?這樣啊!嗬嗬,還會主子懂得多,嗬嗬……”阿雲臉色倒是沒什麽變化,而是滿臉崇拜的看著海蘭珠,突然像想起了什麽似的,有些擔憂的說道:“聽說那漢女長得柔弱嫵媚,還很會伺候男人,主子,你說咱們出征的爺們們會不會被那些狐狸精給迷住啊?……”
“別人我不敢肯定,但是你家的那位你就放心吧,不會領迴來一個女人膈應你的,嗬嗬……”海蘭珠看她擔憂的樣子,就知道她是擔心自己丈夫了,有些調侃的說道,平時她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仿佛對於她那個令很多宮女們羨慕的丈夫一點兒都不在乎似的,如今可算是看到她緊張的神情了。
“呃,哪有!我隻是,隻是……,哎呀,反正不是為他擔心的……”阿雲被海蘭珠曖昧的眼神看的麵紅耳赤,結結巴巴的辯解著。
“嗬嗬,知道啦,你不是為了他擔心,嗬嗬……”
其實阿雲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見慣了滿族和蒙古族彪悍的女子和被同化了不少的漢女們,猛地一見到千嬌百媚的柔弱漢女,那些長期在戰場上馳騁的將士們還真是有些抵擋不了這些“糖衣炮彈”,那些乞降的沒什麽骨氣,平日裏就隻知道媚上欺下的前明官員們,在清軍占領京城後,可是沒少送美女和錢財給他們,當然,有皇太極這個英明、睿智的主帥坐鎮,他們可不敢做的太猖狂,隻是偷偷摸摸的進行著。
皇太極是一位極為關注漢人的皇帝,在初登上汗位時就采取了一係列安民利民的措施,對於漢人中的有識之士也是多加倚重,委以重任,很好的平衡了滿漢之間因他父親的不公正待遇而漸漸計劃的矛盾,贏得了廣大漢人的支持和擁護。如今也是如此,他的目的是打造一個繁華的太平盛世,自然不會做一些不利於達到此目的的事情。
大明軍隊早已腐化墮落了,自然是不堪一擊;百姓們對於誰做皇帝,誰管理天下向來沒什麽興趣,隻要他們能夠安安穩穩的生活,他們就不會搭上身家姓名去反抗些什麽。如此一來,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到了江南,追擊還試圖反抗的明軍殘餘部隊,對於平民百姓們則是盡量不打擾,也不敢打擾,話說皇太極可是製定了一係列無比嚴苛的軍令懲罰那些欺壓平民百姓的將士們呢,誰敢活的不耐煩去拔老虎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