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xc`p``p`*wxc`p` “離開普林斯頓後你會去哪兒?”
又是一個周四的晚上,季妍和姚周南一起吃完晚餐走出餐館時,姚周南如是問。
不知不覺春天就要過去了,春季學期也已經到了期末,明天是姚周南最後一堂課建築設計,這周之後他春季學期的課程也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學生暑假,這意味著他不用再來普林斯頓上課。而季妍已經通過博士論文即將獲取學位並結束在普林斯頓的學習。
季妍當然早已有了安排,隻是這一個多月以來他沒問她也沒有說,現在他問起來了,她頓了頓,說:“我會先迴國一趟,然後去波士頓。”
姚周南聽了她的迴答後,有半晌沒有說話,一直到要走到停車的地方,才再次開口說:“我們走走再迴去,好嗎?”
他們這天晚上吃飯的餐廳毗鄰河畔,春末的晚上氣溫適宜,飯後散步並不唐突。季妍沒有答話,隻是跟在他身後朝前走去。姚周南也不說話,卻不知不覺放慢了腳步,漸漸地與她的步伐一致。
季妍原本低著頭,可是當察覺視線之內就是他走動的步伐又抬頭看著前麵的街景。街燈點亮了夜色,他們走的這條路兩旁綠樹婆娑,樹下行人來來去去,從慢悠悠的腳步上看,大多也是和他們一樣是飯後散步消遣的,其中也有舉止親密的情侶。季妍看了一會兒,不知不覺又低下頭。
不知道沉默了多久,姚周南忽然說:“我過幾個月就會把工作室搬去波士頓。”
在這樣清幽寧靜的夜色下,季妍走著走著卻漸漸茫然不知所措了起來,一時怔怔地停下腳步。
“秋季學期的課程已經定下了,我會在這裏上完這個秋季學期的課。你是去年秋天來這裏的,我是比你早兩年的秋天,這裏的秋天也很美。”
他終於轉身看著她,最後慢慢地說:“季妍,我很高興能夠在這裏遇見你。”
就像是一根繃到最緊的琴弦“啪啦”一聲轟然斷裂,伴著他的話落,季妍一震。她一直以來隱隱的不安和慌亂在這轟然的震動裏驀然被拉到了頂點,然後清清楚楚地出現在她的臉上。無論她再怎樣假裝若無其事,那層蒙在他們之間的似有若無的輕紗還是被他就這樣揭開了。縱然她找了那麽多理由,在他的內斂平靜下,說服自己把一切都當做同胞情誼,然後才能每個周四平靜地迎接等在實驗樓外的他,卻再也不能在他的這句清晰的話後繼續欺騙自己。
她怔怔地看著他,半晌後才能夠開口說:“你不用搬去波士頓的……”
姚周南笑:“我一直覺得波士頓比紐約更適合居住生活,那裏也很美。”
季妍看著他近在眼前的笑臉,想起了那天在東亞圖書館她抬頭看見了他。如果那時候她不抬起頭,他還會不會看見她?也許他不會看見她,也許也會,季妍永遠不會有答案了。可是那時眼角餘光裏閃過的那抹熟悉的身影分明是講台上那個年輕的建築師。於是她抬頭看過去,卻對上了他的臉,他也是這樣對她笑。她沒有想到他會看見她,在短暫的怔愣後,她隻覺得那個年輕的建築師笑得既親切又溫暖。而此刻,她看著同樣的一張笑臉,終究再也說不出來下麵的話。
她要如何告訴他,她隻會在波士頓呆一年,然後會迴國,因為她最親的人和割舍不掉的人都在那裏。也許一年以後他們再也不會見麵,可是這一刻看著他的笑臉,她寧願他什麽也不知道。
像那天晚上一樣,此後在波士頓,季妍也有過許多許多這樣的時候,那麽多次她看著他的臉,明明前一刻想要說出口的話終究還是說不出口,最終唯有沉默。
在她的遲疑和沉默間,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他也一點一點地離她越來越近,仿佛無處不在。她總能在忙碌的間隙看見他,無論是走出實驗室,還是走進圖書館。有時候隻是在深夜的公寓樓下,他等著她迴來,與她說幾句話,然後看著她走進去。後來季妍漸漸地養成了一個習慣,站在臥室的窗戶前,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季妍知道他其實也很忙,要去普林斯頓上課,也有那麽多的設計案要完成,可是他卻總能找到時間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她麵前。他們一起在圖書館靜坐,他畫圖,她讀學術資料。一起吃飯,他帶她去吃地道的中國菜和各色各樣其他的食物。一起在查爾斯河畔散步,看波光瀲灩的河水。他也帶她去看滿山遍野的楓葉,在秋日空闊明媚的藍天之下,他們一起走在被紛飛的落葉鋪得金黃的道路上。
有時候季妍很迷惑,明明她在波士頓呆的時日比他還要久,為什麽他比她更熟悉這裏的景致?
對於她的這個問題,姚周南隻是笑:“我猜你在這兒讀書的那前四年很少踏出校門,是不是?”
他是知道她的。
季妍想一想那四年的日子,生活裏的確也隻有學業,上課、實驗和論文成了日常生活的全部。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生活裏漸漸開始有了色彩,像他畫給她看的湖畔楓葉圖一樣,斑斕而絢麗。
有時候,他們什麽也不做,隻是在難得的休息日一起坐在湖畔、草坪或者公園裏的木椅上,看著身邊嬉戲玩鬧的遊人,在塵世的歡聲笑語裏,絮絮私語。
攀條摘香花,言是歡氣息。
初識時,他讓她叫他彼得。遇見彼得姚的時候,她才二十五歲,卻像是把女人的一生都經曆過了。
季妍曾經以為生命裏再也不會有色彩。在很久之前最青春爛漫的年齡裏,她早已埋藏了所有關於愛情的迷夢。她關上那一扇門,從此以後埋首讀書做研究,孤寂地行走在探索肉身生命的旅途中。因為那是簡單的,純粹的,她能夠看得清的。
然而二十五歲這年,她在普林斯頓遇見了他。
從他出現在她的生命裏開始,生命漸漸又有了色彩。她見過他站在講台上講課時的樣子,也見過他認真畫圖的樣子,更見過他私下裏隨意放鬆的樣子。他在她眼裏早已不僅僅是當初那個站在講台上的年輕建築師,他是彼得姚,也是姚周南。
姚周南對她講起自己的童年,在那個與大陸遙遙相望的島上,他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他問她去過江南沒有,他說他的爺爺一直都想再迴家看看,可是離開了就再也迴不去,一直到離世,爺爺還念念不忘自己的家鄉,從此爺爺沒有了卻的心願就成了姚家幾代人的鄉愁。
他說:“我父親以為移民到這裏會離家更近,可是到現在他也沒能迴去一次。”
季妍沒有去過南方,可是她到底還是在他們的家鄉長大的。而他出生在台灣,八歲來到美國,在自由而開放的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卻有著最根深蒂固的深入血液的華人思想,如同他那個來自《詩經》開篇的中文名字一樣,古老而傳統,堅若磐石。
季妍想起了第一次去聽他講課,那堂課他講的是中國宮廷建築的文化傳承。如果沒有那一堂課,她後來還會不會繼續去聽他講課?季妍不知道。
或許有時候,愛情也是一種更深遠的鄉愁,讓他們兩個人能夠相遇。
深秋之時,季妍去了費城癌症研究所。姚周南每周去普林斯頓上完課後總是去費城看她。季妍是特意申請來到費城的,可是終究不忍心看他在幾個城市之間不停地顛來倒去。在第二周他從普林斯頓趕到費城時,她看著他雙眼下隱隱的青色暗影,怔怔地說:“其實你不用來這裏……”
姚周南隻是笑:“普林斯頓離費城這麽近,我想著你就在離我這麽近的地方……”
他的話沒有說完,因為季妍的眼淚忽然流了下來。前一刻她還堅定地想著要遠離他,不能再繼續呆在他身邊了,可是這一刻這麽近地看著他的臉,她卻隻想伸手撫去他眉目間的青色暗影。短短兩周,她就開始後悔來到了費城。
姚周南伸手擦掉她的眼淚,什麽也沒有問,隻是輕輕地把她擁在懷裏,半晌後才柔聲說:“妍妍,我餓了。”
季妍連忙從他胸前抬起頭來,“那我們去吃飯。”
季妍迴波士頓的那天,臨近聖誕,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姚周南去火車站接她,把她冰冷的手放在手心裏,一邊嗬氣一邊柔聲問:“冷不冷?”
季妍搖頭,怎麽會冷?他的手大而溫暖,右手虎口和中指關節處都有一層薄繭,摸上去是硬的,她知道那是多年執筆寫字畫圖留下的,忍不住用手指細細摩擦。
那天晚上的大雪一直沒有停,前幾天已經接連下了幾場大雪,外麵積雪深厚,很多餐館都提早關門了。他們去超市買菜,然後一起迴他的公寓做飯。因為是做中國菜,季妍本來要掌勺的,可是進了廚房還沒等菜下鍋就開始手忙腳亂,按著半隻雞硬是幾下都切不開。
姚周南笑著從她手裏接過菜刀,“還是我來吧。”
季妍雙頰通紅站在一旁,看他熟練地一刀切開那半隻雞,然後一下一下切成雞塊。她幾乎沒有什麽下廚做飯的經曆,離家出國之前,家裏不需要她做飯,也根本沒想過要她學做飯。出國以後,她的時間幾乎全部投注在學業上,也沒有想過飲食,學校食堂有什麽吃什麽,有時錯過了吃飯時間,大多也是隨便吃一個三明治。
姚周南的廚藝顯然比她要好得多,不多時就做好了他們擬定的三菜一湯:土豆燒雞,清蒸魚,清炒卷心菜,番茄蛋湯。在他做飯時,季妍除了遞碗盤就隻能在一旁看著。他每做完一道菜都會讓她先嚐一口味道怎麽樣,鹹淡如何。前兩次,季妍以為他是真的擔心沒有做好,總是傻傻地去嚐一口,告訴他很好吃。其實味道也是真的很好,後來她就反應過來了,他隻是想讓她先吃到而已。
吃完晚餐,季妍搶著要洗碗。姚周南沒有阻止,笑著站在一旁看著她把碗盤放在水槽裏。水聲嘩啦啦地響起來,她的手靈活地擦擦洗洗。其實這對她來說不是難事,雖然很少洗碗,但是實驗器皿她是經常洗的。然而,不知道是他就站在她身旁,他的氣息絲絲縷縷地縈繞而來,近得連唿吸都可以感覺到,還是不經意抬頭看見的窗外萬家燈火,她的手一滑,一個纏枝紋盤從手裏掉下去了,清脆的碎裂聲緊接著響起。
季妍窘迫地看著摔成幾塊碎片的瓷盤,又一次深深地感覺到了無地自容。她想要撿起落到地上的碎片,姚周南卻更快地抓住了她的手把她往後拉了幾步。他握住她的手看了看,確認她的手沒事才放開她。她站在他的身後看著他撿起那幾塊碎片放在料理台上,在他把手伸進水槽的前一刻,她再也忍不住從他身後伸手摟住了他的腰。
他是這麽好,她隻是想抱一抱他,在他還在她身邊的時候,好好地抱一抱他,感受他的氣息。
姚周南靜止了片刻沒動,下一刻卻猛然轉身緊緊摟住了她的腰,然後一低頭,他的唇就落在了她的唇上。
這個吻持續了很久,他捧著她的臉,輕柔地輾轉吮吸,像是對待這世界上最最珍貴的珍寶,他要小心翼翼地嗬護,如珠如玉地護在手心裏。
季妍在他溫柔蝕骨的親吻下再次流下淚來,眼淚是溫熱的,他的唇也是溫熱的。他一點一點地吻去她的眼淚,在她耳邊喃喃說:“妍妍,我們一起過聖誕和新年,然後再一起過春節,好不好?”
季妍怎麽拒絕得了這樣的他,在意識到之前,她已經點頭答應了:“好。”
`p`*wxc`p``p`*wxc`p`
又是一個周四的晚上,季妍和姚周南一起吃完晚餐走出餐館時,姚周南如是問。
不知不覺春天就要過去了,春季學期也已經到了期末,明天是姚周南最後一堂課建築設計,這周之後他春季學期的課程也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學生暑假,這意味著他不用再來普林斯頓上課。而季妍已經通過博士論文即將獲取學位並結束在普林斯頓的學習。
季妍當然早已有了安排,隻是這一個多月以來他沒問她也沒有說,現在他問起來了,她頓了頓,說:“我會先迴國一趟,然後去波士頓。”
姚周南聽了她的迴答後,有半晌沒有說話,一直到要走到停車的地方,才再次開口說:“我們走走再迴去,好嗎?”
他們這天晚上吃飯的餐廳毗鄰河畔,春末的晚上氣溫適宜,飯後散步並不唐突。季妍沒有答話,隻是跟在他身後朝前走去。姚周南也不說話,卻不知不覺放慢了腳步,漸漸地與她的步伐一致。
季妍原本低著頭,可是當察覺視線之內就是他走動的步伐又抬頭看著前麵的街景。街燈點亮了夜色,他們走的這條路兩旁綠樹婆娑,樹下行人來來去去,從慢悠悠的腳步上看,大多也是和他們一樣是飯後散步消遣的,其中也有舉止親密的情侶。季妍看了一會兒,不知不覺又低下頭。
不知道沉默了多久,姚周南忽然說:“我過幾個月就會把工作室搬去波士頓。”
在這樣清幽寧靜的夜色下,季妍走著走著卻漸漸茫然不知所措了起來,一時怔怔地停下腳步。
“秋季學期的課程已經定下了,我會在這裏上完這個秋季學期的課。你是去年秋天來這裏的,我是比你早兩年的秋天,這裏的秋天也很美。”
他終於轉身看著她,最後慢慢地說:“季妍,我很高興能夠在這裏遇見你。”
就像是一根繃到最緊的琴弦“啪啦”一聲轟然斷裂,伴著他的話落,季妍一震。她一直以來隱隱的不安和慌亂在這轟然的震動裏驀然被拉到了頂點,然後清清楚楚地出現在她的臉上。無論她再怎樣假裝若無其事,那層蒙在他們之間的似有若無的輕紗還是被他就這樣揭開了。縱然她找了那麽多理由,在他的內斂平靜下,說服自己把一切都當做同胞情誼,然後才能每個周四平靜地迎接等在實驗樓外的他,卻再也不能在他的這句清晰的話後繼續欺騙自己。
她怔怔地看著他,半晌後才能夠開口說:“你不用搬去波士頓的……”
姚周南笑:“我一直覺得波士頓比紐約更適合居住生活,那裏也很美。”
季妍看著他近在眼前的笑臉,想起了那天在東亞圖書館她抬頭看見了他。如果那時候她不抬起頭,他還會不會看見她?也許他不會看見她,也許也會,季妍永遠不會有答案了。可是那時眼角餘光裏閃過的那抹熟悉的身影分明是講台上那個年輕的建築師。於是她抬頭看過去,卻對上了他的臉,他也是這樣對她笑。她沒有想到他會看見她,在短暫的怔愣後,她隻覺得那個年輕的建築師笑得既親切又溫暖。而此刻,她看著同樣的一張笑臉,終究再也說不出來下麵的話。
她要如何告訴他,她隻會在波士頓呆一年,然後會迴國,因為她最親的人和割舍不掉的人都在那裏。也許一年以後他們再也不會見麵,可是這一刻看著他的笑臉,她寧願他什麽也不知道。
像那天晚上一樣,此後在波士頓,季妍也有過許多許多這樣的時候,那麽多次她看著他的臉,明明前一刻想要說出口的話終究還是說不出口,最終唯有沉默。
在她的遲疑和沉默間,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他也一點一點地離她越來越近,仿佛無處不在。她總能在忙碌的間隙看見他,無論是走出實驗室,還是走進圖書館。有時候隻是在深夜的公寓樓下,他等著她迴來,與她說幾句話,然後看著她走進去。後來季妍漸漸地養成了一個習慣,站在臥室的窗戶前,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季妍知道他其實也很忙,要去普林斯頓上課,也有那麽多的設計案要完成,可是他卻總能找到時間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她麵前。他們一起在圖書館靜坐,他畫圖,她讀學術資料。一起吃飯,他帶她去吃地道的中國菜和各色各樣其他的食物。一起在查爾斯河畔散步,看波光瀲灩的河水。他也帶她去看滿山遍野的楓葉,在秋日空闊明媚的藍天之下,他們一起走在被紛飛的落葉鋪得金黃的道路上。
有時候季妍很迷惑,明明她在波士頓呆的時日比他還要久,為什麽他比她更熟悉這裏的景致?
對於她的這個問題,姚周南隻是笑:“我猜你在這兒讀書的那前四年很少踏出校門,是不是?”
他是知道她的。
季妍想一想那四年的日子,生活裏的確也隻有學業,上課、實驗和論文成了日常生活的全部。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生活裏漸漸開始有了色彩,像他畫給她看的湖畔楓葉圖一樣,斑斕而絢麗。
有時候,他們什麽也不做,隻是在難得的休息日一起坐在湖畔、草坪或者公園裏的木椅上,看著身邊嬉戲玩鬧的遊人,在塵世的歡聲笑語裏,絮絮私語。
攀條摘香花,言是歡氣息。
初識時,他讓她叫他彼得。遇見彼得姚的時候,她才二十五歲,卻像是把女人的一生都經曆過了。
季妍曾經以為生命裏再也不會有色彩。在很久之前最青春爛漫的年齡裏,她早已埋藏了所有關於愛情的迷夢。她關上那一扇門,從此以後埋首讀書做研究,孤寂地行走在探索肉身生命的旅途中。因為那是簡單的,純粹的,她能夠看得清的。
然而二十五歲這年,她在普林斯頓遇見了他。
從他出現在她的生命裏開始,生命漸漸又有了色彩。她見過他站在講台上講課時的樣子,也見過他認真畫圖的樣子,更見過他私下裏隨意放鬆的樣子。他在她眼裏早已不僅僅是當初那個站在講台上的年輕建築師,他是彼得姚,也是姚周南。
姚周南對她講起自己的童年,在那個與大陸遙遙相望的島上,他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他問她去過江南沒有,他說他的爺爺一直都想再迴家看看,可是離開了就再也迴不去,一直到離世,爺爺還念念不忘自己的家鄉,從此爺爺沒有了卻的心願就成了姚家幾代人的鄉愁。
他說:“我父親以為移民到這裏會離家更近,可是到現在他也沒能迴去一次。”
季妍沒有去過南方,可是她到底還是在他們的家鄉長大的。而他出生在台灣,八歲來到美國,在自由而開放的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卻有著最根深蒂固的深入血液的華人思想,如同他那個來自《詩經》開篇的中文名字一樣,古老而傳統,堅若磐石。
季妍想起了第一次去聽他講課,那堂課他講的是中國宮廷建築的文化傳承。如果沒有那一堂課,她後來還會不會繼續去聽他講課?季妍不知道。
或許有時候,愛情也是一種更深遠的鄉愁,讓他們兩個人能夠相遇。
深秋之時,季妍去了費城癌症研究所。姚周南每周去普林斯頓上完課後總是去費城看她。季妍是特意申請來到費城的,可是終究不忍心看他在幾個城市之間不停地顛來倒去。在第二周他從普林斯頓趕到費城時,她看著他雙眼下隱隱的青色暗影,怔怔地說:“其實你不用來這裏……”
姚周南隻是笑:“普林斯頓離費城這麽近,我想著你就在離我這麽近的地方……”
他的話沒有說完,因為季妍的眼淚忽然流了下來。前一刻她還堅定地想著要遠離他,不能再繼續呆在他身邊了,可是這一刻這麽近地看著他的臉,她卻隻想伸手撫去他眉目間的青色暗影。短短兩周,她就開始後悔來到了費城。
姚周南伸手擦掉她的眼淚,什麽也沒有問,隻是輕輕地把她擁在懷裏,半晌後才柔聲說:“妍妍,我餓了。”
季妍連忙從他胸前抬起頭來,“那我們去吃飯。”
季妍迴波士頓的那天,臨近聖誕,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姚周南去火車站接她,把她冰冷的手放在手心裏,一邊嗬氣一邊柔聲問:“冷不冷?”
季妍搖頭,怎麽會冷?他的手大而溫暖,右手虎口和中指關節處都有一層薄繭,摸上去是硬的,她知道那是多年執筆寫字畫圖留下的,忍不住用手指細細摩擦。
那天晚上的大雪一直沒有停,前幾天已經接連下了幾場大雪,外麵積雪深厚,很多餐館都提早關門了。他們去超市買菜,然後一起迴他的公寓做飯。因為是做中國菜,季妍本來要掌勺的,可是進了廚房還沒等菜下鍋就開始手忙腳亂,按著半隻雞硬是幾下都切不開。
姚周南笑著從她手裏接過菜刀,“還是我來吧。”
季妍雙頰通紅站在一旁,看他熟練地一刀切開那半隻雞,然後一下一下切成雞塊。她幾乎沒有什麽下廚做飯的經曆,離家出國之前,家裏不需要她做飯,也根本沒想過要她學做飯。出國以後,她的時間幾乎全部投注在學業上,也沒有想過飲食,學校食堂有什麽吃什麽,有時錯過了吃飯時間,大多也是隨便吃一個三明治。
姚周南的廚藝顯然比她要好得多,不多時就做好了他們擬定的三菜一湯:土豆燒雞,清蒸魚,清炒卷心菜,番茄蛋湯。在他做飯時,季妍除了遞碗盤就隻能在一旁看著。他每做完一道菜都會讓她先嚐一口味道怎麽樣,鹹淡如何。前兩次,季妍以為他是真的擔心沒有做好,總是傻傻地去嚐一口,告訴他很好吃。其實味道也是真的很好,後來她就反應過來了,他隻是想讓她先吃到而已。
吃完晚餐,季妍搶著要洗碗。姚周南沒有阻止,笑著站在一旁看著她把碗盤放在水槽裏。水聲嘩啦啦地響起來,她的手靈活地擦擦洗洗。其實這對她來說不是難事,雖然很少洗碗,但是實驗器皿她是經常洗的。然而,不知道是他就站在她身旁,他的氣息絲絲縷縷地縈繞而來,近得連唿吸都可以感覺到,還是不經意抬頭看見的窗外萬家燈火,她的手一滑,一個纏枝紋盤從手裏掉下去了,清脆的碎裂聲緊接著響起。
季妍窘迫地看著摔成幾塊碎片的瓷盤,又一次深深地感覺到了無地自容。她想要撿起落到地上的碎片,姚周南卻更快地抓住了她的手把她往後拉了幾步。他握住她的手看了看,確認她的手沒事才放開她。她站在他的身後看著他撿起那幾塊碎片放在料理台上,在他把手伸進水槽的前一刻,她再也忍不住從他身後伸手摟住了他的腰。
他是這麽好,她隻是想抱一抱他,在他還在她身邊的時候,好好地抱一抱他,感受他的氣息。
姚周南靜止了片刻沒動,下一刻卻猛然轉身緊緊摟住了她的腰,然後一低頭,他的唇就落在了她的唇上。
這個吻持續了很久,他捧著她的臉,輕柔地輾轉吮吸,像是對待這世界上最最珍貴的珍寶,他要小心翼翼地嗬護,如珠如玉地護在手心裏。
季妍在他溫柔蝕骨的親吻下再次流下淚來,眼淚是溫熱的,他的唇也是溫熱的。他一點一點地吻去她的眼淚,在她耳邊喃喃說:“妍妍,我們一起過聖誕和新年,然後再一起過春節,好不好?”
季妍怎麽拒絕得了這樣的他,在意識到之前,她已經點頭答應了:“好。”
`p`*wxc`p``p`*wx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