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沈晰定住七上八下的心,“父皇還是坐遠些好,免得兒臣過病氣給父皇。”
皇帝置若罔聞:“你可以給你三弟一些更重要的差事。”
沈晰愣住,他鎖起眉頭觀察皇帝的神色,但皇帝仍隻是背對著他坐在那裏,側頰反映出的神情極其平淡。
“朕知道你有顧慮,但朕有朕的想法。”皇帝又道。
“近兩年,朕也知道朕不同於往日了,朕整日疑神疑鬼,犯了許多錯。冤殺過後宮,還把女兒平白嫁了出去。這些,朕都知道。”
“朕無一日不在想這些事。”皇帝悵然歎息。
沈晰一時聽著懵了,他不知該怎麽接口,甚至有點摸不清父皇是不是在同他說話。因為父皇始終沒有看他,一字一句裏透著深沉的無奈和無力,聽起來很像是在自言自語。
“朕近來就在想啊……”又是一聲過於沉重的歎息,“自己晚景淒涼一些,和守住皇位卻眼看著骨肉反目,哪個來得更為淒慘。”
“……您這是什麽話。”沈晰緊鎖起眉,“您兒孫滿堂,大家自都會侍奉在側,父皇不必擔憂什麽晚景淒涼。至於骨肉反目……”沈晰其實知道他指的是什麽,但以他的身份卻也隻能說,“兒臣雖與幾位兄弟多有不合,但絕不會做出骨肉相殘的事。”
皇帝嗤地笑了聲,搖了搖頭,接著又道:“朕這幾天,似乎冷靜下來一些了,朕也從楚成那裏聽說了一些話。”
“楚成?!”沈晰一驚,頓覺一股氣堵在了嗓子眼兒,皇帝卻隻又笑了笑:“朕覺得,許還是該信你的。”
“……”沈晰的心情被他的話弄得大起大落,愈發地不知該說什麽,隻能洗耳恭聽。
皇帝緩了兩息:“朕在努力不昏聵下去,老三的野心朕也知道。你聽朕的,給他些緊要的差事,接連不斷的給他,你信得過的其他兄弟你也可以用起來,朕也會把更多的事情交給你的東宮。”
這是在逐漸往他手裏過渡權力?
乍一聽像,但細想又不僅是。
沈晰點點頭,先應了下來:“兒臣聽父皇的。”
“你放心,老三做得再好,你也不必擔心太子之位會換他來做。許多事,朕心裏有數。”皇帝寬和道。
他是喜怒無常,喜怒無常了很久,但現下,他在試著與這樣的情緒和解了。
情緒可以利用人,也可以被利用。他想他還能憑著這些做一些事,盡力把一切都安排好。
至於這幾日逐漸冷靜下來的情形能維持多久……
皇帝自己也說不清,所以才來說給太子聽。話從嘴裏實實在在地說出過一遍和隻在心裏想過是不一樣的,如果有朝一日他對太子又生了什麽不放心,今日的迴憶或許能讓他再謹慎些。
皇帝說完這些就離開了毓仁園,臨了還留了一句話,說讓沈晰別裝病了。
“……”正行禮恭送的沈晰單膝跪在那兒僵了半晌,隻好低頭,“兒臣遵旨。”
.
迴到玉斕苑,沈晰把這些說給楚怡聽,楚怡聽得心緒難言。
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到皇帝——當然了,即便是在古代,大部分人一輩子也就經曆一兩個皇帝。但這種真實感仍舊讓她……反倒感覺不太真實。
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她曆史學得不太好,不過也對各位有名的皇帝有些印象。史書上對他們的評價大多是標簽化的:這個是昏君、這個是明君;這個早年聖明晚年昏聵、這個早年頑劣晚年英明……
這樣的記載倒也說不上假——所謂“記載”嘛,大多都是記一記主要事跡然後來些評價,這個寫法沒什麽問題,去寫各種雞毛蒜皮的細節反倒不正常了。
隻是,這種記載無疑會帶給人一種距離感,覺得這些古代皇帝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名臣名將也是和普通人不一樣的。
可現在,她看到了這些“雞毛蒜皮”,她有點三觀崩塌地發現皇帝原來也就是個普通人,不僅會疑神疑鬼,也會自我懷疑,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會努力地想要彌補。
所有普通人會有的掙紮,皇帝都會有。
他甚至會和普通的老人一樣,在感覺到自己的虛弱後有意無意地向年輕的強者求助——他今天來同沈晰說這些,在楚怡看來便是一種求助了。即便他的地位更高,可他需要一個人來幫他,或者至少是需要一個人聽他說說話。
憋了半天,楚怡唏噓道:“我覺得皇上也蠻可憐的。”
“噝——”沈晰吸著涼氣在她額頭上輕拍了一下,同時趕緊擺手讓宮人們都退出去,又輕喝道,“你可真敢說!”
“……實話嘛。”楚怡揉揉額頭。
雖然在這兩年裏皇帝經常把他們嚇得夠嗆,連楚成都建議沈晰躲著了,但現在看來,皇帝本尊也是有點慘。
生老病死是人類逃不過的軌跡,可明君因病昏聵並且還清楚地知道自己昏聵,也太痛苦了。
“你迴頭多待孩子們去陪陪他唄……”她誠懇地給沈晰出主意,“年紀大了都喜歡小孩子,而且小孩子鬧一鬧,心情也就好了。”
第78章
太子病愈,毓仁園中煥然一新——要麽說生病磨人呢,沈晰其實隻是裝病,但或許是因為大多宮人都不知實情於是心態有些微妙變化的緣故,楚怡前後一比,總覺得裝病的那陣子院子裏活力不足。
現下一切都顯得更加井井有條了一些。隻不過,雖然太子病好了,但舒皇貴妃似乎還是沒有讓太子妃迴來的意思。
病愈之後,沈晰按照皇帝的吩咐給了三弟一樁要緊的差事。沈暉從前管過修築大壩的事宜,差事辦得還不錯,對江南一代的水路與各州郡情形都還算熟悉,沈晰就把漕運之事交給了他。
江南這一塊的漕運打從三四年前就交給東宮管了。雖然看似隻是收收稅糧,但說實在的,這差事從來都不好辦。
一到收稅的時候,處處都哭窮說沒錢,上疏求太子減免稅額。可江南一地是魚米之鄉,明明進項不少卻喊窮,錢總得有個去處?傻子都知道那邊的幾個官大抵都不幹淨,隻不過這貪官貪得多了,往往在當地積威也重,一方勢力鬧起來不容小覷,所以想查辦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事。
沈晰先前也跟皇帝議過這件事,皇帝說:“在那邊為官的孫家,是先帝親自挑的。按律官員不該在家鄉為官,先帝是念著他們的功才給的這道恩旨。如今他們雖有負先帝,但朕也算先帝遺旨,朕不好辦。”
皇帝當時的意思是,他不好辦,可等到沈晰繼位,就可以該怎麽辦怎麽辦了。沈晰和先帝之間隔了一代,風言風語不會來得那麽重。
“到時你就新帝上任三把火。”皇帝笑著說。
至於當下,皇帝的意思則是:“姑且把稅收著。他們雖一個個貪紅了眼,又仰仗著舊時功勳,但也終不敢鬧得太過。你多費些心,縱不能十成十地收上來,收個八九成也就是了。”
在不能直接辦了孫家的前提下,這也就是個最好的出路了。雖則江南富庶,稅收少個一兩成也令人痛心,但反過來講,到底原本的基數也大,能收迴八九成也是有大用處的。
打那之後,每逢要收稅時,一眾東宮官都忙得焦頭爛額。忙著往江南跑的、忙著寫信催糧的、忙著在奏章間撕來撕去談判的,一數一大摞。
如今,這事就交給沈暉了。
楚怡聽說這事後有點咋舌,提心吊膽地問沈晰:“哎,這麽重的差事交給他,他若辦得好不是特別掙賢名麽?會不會有後患?”
“不太會,畢竟隻是東宮……”沈晰說到這兒聲音猛地一刹,突然明白了父皇是什麽意思。
父皇說信得過他,又說不想讓他們兄弟相殘,他一度疑惑既然如此,父皇又為何還要他給三弟緊要的差事。
現在他突然驚悟,三弟爭得正兇,父皇把他直接壓下去他必是不服氣的,不知道會不會鬧出什麽糊塗事。而且,他在朝中也頗有些人脈,看似是兄弟兩個之間的爭端,實際上一直是兩撥人馬之間的爭端,想沒理由地把那個弄下去,牽涉的都是一撥人的利益。
讓他為東宮辦差就不一樣了。對沈暉來說,會覺得父皇還器重他——器重到讓他沾手東宮事宜,焉知不是動了讓他取太子而代之的念頭?
同時,這又讓他遠離了朝堂——即便太子也屬於“朝堂”,可東宮官與朝廷到底是兩批人,他辦著東宮的差,不知不覺就離那邊遠了。
如此,可以就讓沈暉先安安穩穩地忙著,看似有權,實際上離大權越來越遠。等到沈晰繼位,一切塵埃落定,他就是急也沒轍,沈晰這邊再稍微忍上兩分,便也犯不著骨肉相殘。
——薑,還是老的辣。
沈晰心裏深深感慨了一遍這句話,接著抬手在楚怡額上彈了一記響指:“你可真是我的福氣。”
楚怡被誇得一頭霧水,他攬著她坐下,慢條斯理地跟她解釋了一遍怎麽迴事。
楚怡聽完恍悟著感歎:“天啊,你們這父子感情真複雜……”
說皇帝不疼三皇子那是假的。若是不疼,他也就不會在意什麽手足相殘了。但同時,他又在平衡權力,把三皇子蒙在鼓裏。
“總之三弟得忙起來了。”沈晰笑笑,“我把六弟也用了起來,但他年紀還輕,你迴頭把他府裏的側妃請進來說說話,免得他心裏頭不安。”
楚怡點點頭應了下來。這種交際有過幾次之後她也輕車熟路了,和四皇子側妃甚至真的交好了起來,現在她還挺喜歡這種事的。
.
過了三日,六皇子府的人就進了毓仁園,來的卻是正妃,趕去楚怡屋裏稟話的宮人說是因為側妃病了。
這弄得楚怡稍稍慌了一下,因為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是正室見正室、側室見側室。據說放在皇子府間,側妃跟別府更低的妾都不太走動,但東宮本身地位更高而且又沒有側妃,所以她這個良娣先前才總能請側妃來坐。
如今來了個正妃,好像有點越界。
但到底是人都到了,而且太子妃也不在園子裏,楚怡想想,便還是隻能見。但她這迴專門迎去了院外,以示尊敬。
不過多時,便見一身量不高的女子由宮女引著朝這邊行來,到了近處楚怡一瞧,大概也就十五六,這才想起來六皇子是年初剛開府成婚的。
“皇子妃。”她頷首要福身,六皇子妃朱氏有意無意地一把拉住了她的手:“二嫂別笑話我,我這一路顛簸得厲害了,心裏頭惡心得很。有清茶沒有?我壓一壓。”
……小姑娘很靈巧嘛!
楚怡頓時對她挺有好感,拉著她進了屋,也沒要茶,讓青玉上了盞酸梅湯,跟朱氏笑說:“我這兒的廚子酸梅湯熬得不錯,你嚐嚐看。”
與此同時,太子正帶著孩子們在隔壁的燕雲園陪皇帝。
皇帝上次見他們時,四個孩子還都隻能躺在床上。如今都大了,在寢殿裏跑跑跳跳的,氣氛十分熱鬧。
皇帝坐在羅漢床上看著他們玩,偶爾拽過一個喂一口點心再放走。過了半晌,皇帝跟沈晰笑說:“小月亮還是格外活潑些。”
“是。”沈晰頷首,“這丫頭膽子也大,兒臣和楚氏也沒太拘她的性子。”
皇帝點點頭:“拘她幹什麽,但凡能分清是非,就由著她去。”說著他便朝小月亮招了招手,“來,到皇爺爺這兒來。”
小月亮穿著一身粉嫩的衣裙,朝皇帝撲過去的樣子可愛極了。皇帝把她抱到膝頭,笑吟吟地問她:“月亮啊,你以後常來皇爺爺這裏玩好不好?皇爺爺給你準備點心吃。”
乾清宮小廚房做出來的點心那真不是普通廚子能比的,就是東宮的廚子也差著一截。小月亮剛才就吃得很開心,一聽這話立刻幹脆點頭:“好!要豆沙酥和酸奶!”
沈晰:“……”
怎麽還點上菜了呢。
小丫頭你這實在是學了誰……
罷了,明擺著是學了誰。
.
毓仁園裏,楚怡和朱氏說了些有的沒的,不知不覺就聊起了八卦。女孩子之間太容易聊八卦了,朱氏很快就跟她把京城命婦間的奇聞軼事全扒了個遍,什麽皇長子府的側妃仗著得寵去正妃那兒鬧結果被正妃奚落到差點上吊啊;什麽皇五子府最近沒了個孩子,正妃傷心欲絕想遁入空門,皇五子苦苦攔著啊;她還委婉地吐槽了一下自己府裏,說六皇子待她挺好的,可塗貴人好像不太喜歡她,可能是覺得她出身不夠高。
“哎,有什麽的,反正你們平日住在外頭,十天半個月也和這婆婆見不上一麵。”楚怡這樣安慰她。平心而論,她真覺得朱氏這點婆媳關係的小煩惱比前幾位的雞飛狗跳要好多了。
“我也這麽覺得。”朱氏點點頭,接著又笑,“不過我還是羨慕嫂嫂這兒,一看就鬆快無憂。嫂嫂待人也好……比三嫂強多了!三嫂那天氣得我睡不著覺!”
楚怡一聽就知道她這話是故意說的,拋磚引玉,肯定有什麽正事要跟她講。所以雖然這應該是她們正妃之間的話題,但她還是直接問了:“怎麽了?”
朱氏黛眉蹙起,跟她瘋狂吐槽,說:“小人得誌……嫂嫂別往外說,我就是真覺得她就是這麽個勁兒!”
細說下去,原是這樣:三皇子和六皇子都要到東宮一起辦差了,六皇子又對這些差事基本沒經驗,就去拜訪了一下三哥,意思是讓三哥多提點,他若做錯了什麽也讓三哥多擔待。
同時,兩個府的女眷也一起坐了坐,朱氏見到了三皇子妃薑氏,也是一個勁兒地客氣,完全是順著六皇子的意思說的。
可薑氏不鹹不淡跟她表達的是,我們家三殿下是皇後娘娘所出,早就在經手這些政事了。六皇子不用這樣擔心做不好,都交給三殿下便是。
朱氏聽得不高興,因為薑氏不僅踩了六皇子的出身一腳,還打算把他晾在那兒。而這顯然也是三皇子的意思,六皇子在三皇子府也同樣碰了一鼻子灰。
夫妻兩個後來一碰都挺生氣,可想想幹生氣也不頂用。六皇子確實沒什麽經驗,三皇子若想架空他,他估計也沒轍。
朱氏委委屈屈地跟楚怡說:“您說三嫂何必呢?我們家殿下……就想曆練曆練,又不想爭什麽功。都是年輕氣盛的年紀,不想安於享樂,想為國盡忠,這三嫂應該懂的呀!”
皇帝置若罔聞:“你可以給你三弟一些更重要的差事。”
沈晰愣住,他鎖起眉頭觀察皇帝的神色,但皇帝仍隻是背對著他坐在那裏,側頰反映出的神情極其平淡。
“朕知道你有顧慮,但朕有朕的想法。”皇帝又道。
“近兩年,朕也知道朕不同於往日了,朕整日疑神疑鬼,犯了許多錯。冤殺過後宮,還把女兒平白嫁了出去。這些,朕都知道。”
“朕無一日不在想這些事。”皇帝悵然歎息。
沈晰一時聽著懵了,他不知該怎麽接口,甚至有點摸不清父皇是不是在同他說話。因為父皇始終沒有看他,一字一句裏透著深沉的無奈和無力,聽起來很像是在自言自語。
“朕近來就在想啊……”又是一聲過於沉重的歎息,“自己晚景淒涼一些,和守住皇位卻眼看著骨肉反目,哪個來得更為淒慘。”
“……您這是什麽話。”沈晰緊鎖起眉,“您兒孫滿堂,大家自都會侍奉在側,父皇不必擔憂什麽晚景淒涼。至於骨肉反目……”沈晰其實知道他指的是什麽,但以他的身份卻也隻能說,“兒臣雖與幾位兄弟多有不合,但絕不會做出骨肉相殘的事。”
皇帝嗤地笑了聲,搖了搖頭,接著又道:“朕這幾天,似乎冷靜下來一些了,朕也從楚成那裏聽說了一些話。”
“楚成?!”沈晰一驚,頓覺一股氣堵在了嗓子眼兒,皇帝卻隻又笑了笑:“朕覺得,許還是該信你的。”
“……”沈晰的心情被他的話弄得大起大落,愈發地不知該說什麽,隻能洗耳恭聽。
皇帝緩了兩息:“朕在努力不昏聵下去,老三的野心朕也知道。你聽朕的,給他些緊要的差事,接連不斷的給他,你信得過的其他兄弟你也可以用起來,朕也會把更多的事情交給你的東宮。”
這是在逐漸往他手裏過渡權力?
乍一聽像,但細想又不僅是。
沈晰點點頭,先應了下來:“兒臣聽父皇的。”
“你放心,老三做得再好,你也不必擔心太子之位會換他來做。許多事,朕心裏有數。”皇帝寬和道。
他是喜怒無常,喜怒無常了很久,但現下,他在試著與這樣的情緒和解了。
情緒可以利用人,也可以被利用。他想他還能憑著這些做一些事,盡力把一切都安排好。
至於這幾日逐漸冷靜下來的情形能維持多久……
皇帝自己也說不清,所以才來說給太子聽。話從嘴裏實實在在地說出過一遍和隻在心裏想過是不一樣的,如果有朝一日他對太子又生了什麽不放心,今日的迴憶或許能讓他再謹慎些。
皇帝說完這些就離開了毓仁園,臨了還留了一句話,說讓沈晰別裝病了。
“……”正行禮恭送的沈晰單膝跪在那兒僵了半晌,隻好低頭,“兒臣遵旨。”
.
迴到玉斕苑,沈晰把這些說給楚怡聽,楚怡聽得心緒難言。
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到皇帝——當然了,即便是在古代,大部分人一輩子也就經曆一兩個皇帝。但這種真實感仍舊讓她……反倒感覺不太真實。
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她曆史學得不太好,不過也對各位有名的皇帝有些印象。史書上對他們的評價大多是標簽化的:這個是昏君、這個是明君;這個早年聖明晚年昏聵、這個早年頑劣晚年英明……
這樣的記載倒也說不上假——所謂“記載”嘛,大多都是記一記主要事跡然後來些評價,這個寫法沒什麽問題,去寫各種雞毛蒜皮的細節反倒不正常了。
隻是,這種記載無疑會帶給人一種距離感,覺得這些古代皇帝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名臣名將也是和普通人不一樣的。
可現在,她看到了這些“雞毛蒜皮”,她有點三觀崩塌地發現皇帝原來也就是個普通人,不僅會疑神疑鬼,也會自我懷疑,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會努力地想要彌補。
所有普通人會有的掙紮,皇帝都會有。
他甚至會和普通的老人一樣,在感覺到自己的虛弱後有意無意地向年輕的強者求助——他今天來同沈晰說這些,在楚怡看來便是一種求助了。即便他的地位更高,可他需要一個人來幫他,或者至少是需要一個人聽他說說話。
憋了半天,楚怡唏噓道:“我覺得皇上也蠻可憐的。”
“噝——”沈晰吸著涼氣在她額頭上輕拍了一下,同時趕緊擺手讓宮人們都退出去,又輕喝道,“你可真敢說!”
“……實話嘛。”楚怡揉揉額頭。
雖然在這兩年裏皇帝經常把他們嚇得夠嗆,連楚成都建議沈晰躲著了,但現在看來,皇帝本尊也是有點慘。
生老病死是人類逃不過的軌跡,可明君因病昏聵並且還清楚地知道自己昏聵,也太痛苦了。
“你迴頭多待孩子們去陪陪他唄……”她誠懇地給沈晰出主意,“年紀大了都喜歡小孩子,而且小孩子鬧一鬧,心情也就好了。”
第78章
太子病愈,毓仁園中煥然一新——要麽說生病磨人呢,沈晰其實隻是裝病,但或許是因為大多宮人都不知實情於是心態有些微妙變化的緣故,楚怡前後一比,總覺得裝病的那陣子院子裏活力不足。
現下一切都顯得更加井井有條了一些。隻不過,雖然太子病好了,但舒皇貴妃似乎還是沒有讓太子妃迴來的意思。
病愈之後,沈晰按照皇帝的吩咐給了三弟一樁要緊的差事。沈暉從前管過修築大壩的事宜,差事辦得還不錯,對江南一代的水路與各州郡情形都還算熟悉,沈晰就把漕運之事交給了他。
江南這一塊的漕運打從三四年前就交給東宮管了。雖然看似隻是收收稅糧,但說實在的,這差事從來都不好辦。
一到收稅的時候,處處都哭窮說沒錢,上疏求太子減免稅額。可江南一地是魚米之鄉,明明進項不少卻喊窮,錢總得有個去處?傻子都知道那邊的幾個官大抵都不幹淨,隻不過這貪官貪得多了,往往在當地積威也重,一方勢力鬧起來不容小覷,所以想查辦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事。
沈晰先前也跟皇帝議過這件事,皇帝說:“在那邊為官的孫家,是先帝親自挑的。按律官員不該在家鄉為官,先帝是念著他們的功才給的這道恩旨。如今他們雖有負先帝,但朕也算先帝遺旨,朕不好辦。”
皇帝當時的意思是,他不好辦,可等到沈晰繼位,就可以該怎麽辦怎麽辦了。沈晰和先帝之間隔了一代,風言風語不會來得那麽重。
“到時你就新帝上任三把火。”皇帝笑著說。
至於當下,皇帝的意思則是:“姑且把稅收著。他們雖一個個貪紅了眼,又仰仗著舊時功勳,但也終不敢鬧得太過。你多費些心,縱不能十成十地收上來,收個八九成也就是了。”
在不能直接辦了孫家的前提下,這也就是個最好的出路了。雖則江南富庶,稅收少個一兩成也令人痛心,但反過來講,到底原本的基數也大,能收迴八九成也是有大用處的。
打那之後,每逢要收稅時,一眾東宮官都忙得焦頭爛額。忙著往江南跑的、忙著寫信催糧的、忙著在奏章間撕來撕去談判的,一數一大摞。
如今,這事就交給沈暉了。
楚怡聽說這事後有點咋舌,提心吊膽地問沈晰:“哎,這麽重的差事交給他,他若辦得好不是特別掙賢名麽?會不會有後患?”
“不太會,畢竟隻是東宮……”沈晰說到這兒聲音猛地一刹,突然明白了父皇是什麽意思。
父皇說信得過他,又說不想讓他們兄弟相殘,他一度疑惑既然如此,父皇又為何還要他給三弟緊要的差事。
現在他突然驚悟,三弟爭得正兇,父皇把他直接壓下去他必是不服氣的,不知道會不會鬧出什麽糊塗事。而且,他在朝中也頗有些人脈,看似是兄弟兩個之間的爭端,實際上一直是兩撥人馬之間的爭端,想沒理由地把那個弄下去,牽涉的都是一撥人的利益。
讓他為東宮辦差就不一樣了。對沈暉來說,會覺得父皇還器重他——器重到讓他沾手東宮事宜,焉知不是動了讓他取太子而代之的念頭?
同時,這又讓他遠離了朝堂——即便太子也屬於“朝堂”,可東宮官與朝廷到底是兩批人,他辦著東宮的差,不知不覺就離那邊遠了。
如此,可以就讓沈暉先安安穩穩地忙著,看似有權,實際上離大權越來越遠。等到沈晰繼位,一切塵埃落定,他就是急也沒轍,沈晰這邊再稍微忍上兩分,便也犯不著骨肉相殘。
——薑,還是老的辣。
沈晰心裏深深感慨了一遍這句話,接著抬手在楚怡額上彈了一記響指:“你可真是我的福氣。”
楚怡被誇得一頭霧水,他攬著她坐下,慢條斯理地跟她解釋了一遍怎麽迴事。
楚怡聽完恍悟著感歎:“天啊,你們這父子感情真複雜……”
說皇帝不疼三皇子那是假的。若是不疼,他也就不會在意什麽手足相殘了。但同時,他又在平衡權力,把三皇子蒙在鼓裏。
“總之三弟得忙起來了。”沈晰笑笑,“我把六弟也用了起來,但他年紀還輕,你迴頭把他府裏的側妃請進來說說話,免得他心裏頭不安。”
楚怡點點頭應了下來。這種交際有過幾次之後她也輕車熟路了,和四皇子側妃甚至真的交好了起來,現在她還挺喜歡這種事的。
.
過了三日,六皇子府的人就進了毓仁園,來的卻是正妃,趕去楚怡屋裏稟話的宮人說是因為側妃病了。
這弄得楚怡稍稍慌了一下,因為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是正室見正室、側室見側室。據說放在皇子府間,側妃跟別府更低的妾都不太走動,但東宮本身地位更高而且又沒有側妃,所以她這個良娣先前才總能請側妃來坐。
如今來了個正妃,好像有點越界。
但到底是人都到了,而且太子妃也不在園子裏,楚怡想想,便還是隻能見。但她這迴專門迎去了院外,以示尊敬。
不過多時,便見一身量不高的女子由宮女引著朝這邊行來,到了近處楚怡一瞧,大概也就十五六,這才想起來六皇子是年初剛開府成婚的。
“皇子妃。”她頷首要福身,六皇子妃朱氏有意無意地一把拉住了她的手:“二嫂別笑話我,我這一路顛簸得厲害了,心裏頭惡心得很。有清茶沒有?我壓一壓。”
……小姑娘很靈巧嘛!
楚怡頓時對她挺有好感,拉著她進了屋,也沒要茶,讓青玉上了盞酸梅湯,跟朱氏笑說:“我這兒的廚子酸梅湯熬得不錯,你嚐嚐看。”
與此同時,太子正帶著孩子們在隔壁的燕雲園陪皇帝。
皇帝上次見他們時,四個孩子還都隻能躺在床上。如今都大了,在寢殿裏跑跑跳跳的,氣氛十分熱鬧。
皇帝坐在羅漢床上看著他們玩,偶爾拽過一個喂一口點心再放走。過了半晌,皇帝跟沈晰笑說:“小月亮還是格外活潑些。”
“是。”沈晰頷首,“這丫頭膽子也大,兒臣和楚氏也沒太拘她的性子。”
皇帝點點頭:“拘她幹什麽,但凡能分清是非,就由著她去。”說著他便朝小月亮招了招手,“來,到皇爺爺這兒來。”
小月亮穿著一身粉嫩的衣裙,朝皇帝撲過去的樣子可愛極了。皇帝把她抱到膝頭,笑吟吟地問她:“月亮啊,你以後常來皇爺爺這裏玩好不好?皇爺爺給你準備點心吃。”
乾清宮小廚房做出來的點心那真不是普通廚子能比的,就是東宮的廚子也差著一截。小月亮剛才就吃得很開心,一聽這話立刻幹脆點頭:“好!要豆沙酥和酸奶!”
沈晰:“……”
怎麽還點上菜了呢。
小丫頭你這實在是學了誰……
罷了,明擺著是學了誰。
.
毓仁園裏,楚怡和朱氏說了些有的沒的,不知不覺就聊起了八卦。女孩子之間太容易聊八卦了,朱氏很快就跟她把京城命婦間的奇聞軼事全扒了個遍,什麽皇長子府的側妃仗著得寵去正妃那兒鬧結果被正妃奚落到差點上吊啊;什麽皇五子府最近沒了個孩子,正妃傷心欲絕想遁入空門,皇五子苦苦攔著啊;她還委婉地吐槽了一下自己府裏,說六皇子待她挺好的,可塗貴人好像不太喜歡她,可能是覺得她出身不夠高。
“哎,有什麽的,反正你們平日住在外頭,十天半個月也和這婆婆見不上一麵。”楚怡這樣安慰她。平心而論,她真覺得朱氏這點婆媳關係的小煩惱比前幾位的雞飛狗跳要好多了。
“我也這麽覺得。”朱氏點點頭,接著又笑,“不過我還是羨慕嫂嫂這兒,一看就鬆快無憂。嫂嫂待人也好……比三嫂強多了!三嫂那天氣得我睡不著覺!”
楚怡一聽就知道她這話是故意說的,拋磚引玉,肯定有什麽正事要跟她講。所以雖然這應該是她們正妃之間的話題,但她還是直接問了:“怎麽了?”
朱氏黛眉蹙起,跟她瘋狂吐槽,說:“小人得誌……嫂嫂別往外說,我就是真覺得她就是這麽個勁兒!”
細說下去,原是這樣:三皇子和六皇子都要到東宮一起辦差了,六皇子又對這些差事基本沒經驗,就去拜訪了一下三哥,意思是讓三哥多提點,他若做錯了什麽也讓三哥多擔待。
同時,兩個府的女眷也一起坐了坐,朱氏見到了三皇子妃薑氏,也是一個勁兒地客氣,完全是順著六皇子的意思說的。
可薑氏不鹹不淡跟她表達的是,我們家三殿下是皇後娘娘所出,早就在經手這些政事了。六皇子不用這樣擔心做不好,都交給三殿下便是。
朱氏聽得不高興,因為薑氏不僅踩了六皇子的出身一腳,還打算把他晾在那兒。而這顯然也是三皇子的意思,六皇子在三皇子府也同樣碰了一鼻子灰。
夫妻兩個後來一碰都挺生氣,可想想幹生氣也不頂用。六皇子確實沒什麽經驗,三皇子若想架空他,他估計也沒轍。
朱氏委委屈屈地跟楚怡說:“您說三嫂何必呢?我們家殿下……就想曆練曆練,又不想爭什麽功。都是年輕氣盛的年紀,不想安於享樂,想為國盡忠,這三嫂應該懂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