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晰在主位上落了座,眾人便挨個獻了賀禮。第一份賀禮剛上來他就想起了楚怡無疾而終的那個荷包,不動聲色地掃了楚怡一眼,覺得這時候唯獨她沒有多半還是有點尷尬的。
是以在雲詩的賀禮奉上去後,太子風輕雲淡地主動給了楚良娣台階下。他吩咐張濟才說:“挨個記檔吧。楚氏的昨日私下給我了,你迴頭也一並記上。”
眾人:“……”
楚怡:“……”
在座幾位的目光頃刻間都十分複雜地落到了楚怡麵上,連她們身邊的宮女太監都一臉精彩地往那邊看。幾乎每個人心裏都詫異又別扭。
楚氏剛才解釋自己為什麽沒帶賀禮的話應該是真的,因為說得太誠懇了。那麽眼下,就是太子在說謊。
——太子殿下怎麽就護她護到這份兒上了呢!
楚怡則目光空洞地看向了太子,心裏悲憤地瘋狂咆哮:你瞎加什麽台詞!穿幫了啊盆友!
“?”沈晰察覺到了這滿屋子劃來掃去的目光,也感受到了楚怡古怪的情緒。
於是他剛喝了口湯就不由自主地滯了一下,不解地看向楚怡:“怎麽了?”
第54章
“……”楚怡不知道該怎麽說,沈晰的目光又四處梭巡了一圈,所過之處,妃嬪、宮人皆紛紛低頭。
最後還是太子妃開口打了個圓場:“……殿下從燕雲園趕迴來,也餓了吧。”她邊說邊遞眼色示意太子身邊侍膳的宦官給他夾菜,侍膳的宦官也機靈,立即夾了一塊合太子口味的香酥鴨給他。
沈晰自能感覺到太子妃這是在打圓場,於是雖仍心存疑慮也沒有再問什麽,心領神會地把那片鴨肉吃了。
之後的氛圍十分和諧,除卻席間在有人開口叫“楚良娣”時太子總一記眼風掃過去給人緊弦以外,這宴席看起來很是闔家幸福。
待得臨近散席時,有孕的楚良娣打著哈欠說近來困得早,先告了退。過了約莫一刻,太子便也走了。
這是一種不成文的規矩。在這樣的宴席上,太子明說今晚去誰那裏是不太合適的,這樣一前一後走能讓大家都舒服些。
但再“不成文”的規矩,也是大家都知道的規矩。等到太子的身影遠去、太子妃也迴了寢殿,行禮恭送的女眷們站起身,屋裏的味道便又酸了起來。
開席前挨了楚怡懟的羅寶林磨著牙嘖嘴:“嘖嘖嘖嘖,瞧瞧,這才叫盛寵。”
說完她又瞥雲詩:“雲良娣的纖雲苑,太子可是許久不去了吧。”
要擱以前,這話雲詩準定隻能聽著。但現下她位份比羅氏高了,底氣便也足了些許,聽言隻淡淡地給乳母手裏抱著的歡宜理了理衣衫,淡淡道:“羅姐姐這是為我操心呢?”
羅氏反應倒還算快,旋即想到雲詩素日不愛見人的事,立刻改口:“我這是為咱小翁主操心。楚良娣那邊拴著太子不放,妹妹你自己不在意,也不為孩子的日後打算打算?”
雲詩仍是沒看她:“我見識少,孩子日後如何我摸不清楚,我隻知道當下在殿下眼裏都是一樣的,太子妃那邊安和公主有的東西,殿下概沒有虧了我們歡宜。”
說到這兒,她終於抬頭看了羅氏一眼:“寶林又上趕著卷什麽餅呢?”
羅氏:“……”
連和羅氏交好的黃氏都沒憋住不厚道地笑了聲,“您算哪根蔥上趕著卷餅”這話,眼看著是要在東宮玩成典故了。
羅氏雙頰通紅,緊抿著薄唇憋了會兒沒憋出詞來,隻好悶悶地向雲詩和徐氏兩位良娣行禮告退。黃氏跟著羅氏一道離開,雲詩邀廖氏去房裏小坐,徐氏也獨自迴了自己的住處去。
宜春殿的寢殿裏,太子妃一邊坐在床邊陪兩個孩子一邊聽宮人稟殿裏的動靜,聽罷不鹹不淡地點了點頭:“沒什麽嫉妒得過了火的就好。她們嫉妒我管不了,但楚氏當下有著身孕,不能讓她們打錯了算盤。”
說話間安和公主扯起了哈欠,伸著小手要母親抱。但太子妃懷裏抱著沈濟,便遞了個眼色示意乳母來抱女兒。
“先帶柔淩去睡吧。”她說。
柔淩是舒貴妃給安和公主起的小名,趙瑾月其實不太喜歡,覺得女孩子的名字中帶著個淩字不像樣。但舒貴妃到底是長輩,她不喜歡也不能說,隻能這樣叫著。
.
綠意閣裏,二人進了屋,沈晰終於可以把那句憋了一晚上的話問了——呈賀禮那會兒是怎麽迴事?怎麽人人的神情都那般奇怪?
楚怡神情複又悲憤起來,雙手摟住他,額頭一下下輕磕著他的胸口,無比憤慨地把事情說清楚了。
然後她聲討道:“你突然加什麽詞!我一點防備都沒有!”
“……”沈晰想哭又想笑,邊是覺得自己今晚毫不知情地丟了個大人,邊又覺得這事吧……還莫名有趣。
接著他反過來聲討她:“我哪知道你會這麽實在?這種事怎麽會有傻子如此實誠地全招了?”
“……哼!”楚怡抬眼瞪他,“我這不是想看起來謙和一點嗎!”
他倒好,補了那一句,反倒一下子襯托出她有多被寵著了!
沈晰抱住她訕笑:“怪我怪我。以後再有這樣的事,咱倆先串個供。”
“還以後!”楚怡美眸圓瞪,一記粉拳捶在他胸口上,“明年我肯定能給你備份像樣的賀禮好嗎?”
“哈哈哈哈哈!”沈晰笑出聲來,“是是是,肯定能,這麽傻的事你肯定不會做第二次。”
楚怡:“……”
她被他調侃得覺得丟人,臉埋在他胸口半天都不肯挪開。
他於是索性將她打橫一抱,抱到隔壁的小間讓青玉白玉服侍她沐浴更衣去了。
當天晚上,他們沒羞沒臊了一下。
太醫是在楚怡身孕五個月時告訴沈晰當下可以行房了的,兩個人最初都不肯,覺得還是孩子要緊,自己的“痛快”不差這幾個月。
不過太醫後來又說當下適當行房對楚怡好,他們便高高興興地接受了這個提議。自然,此時再胎像再怎麽穩固行房也不宜過猛,沈晰都是小心翼翼地從後麵摟著她來。這種時候,楚怡雖然連他的臉都看不到,但從他謹慎又溫存的舉動裏還是覺得怪幸福的。
這種細致入微的嗬護感,讓她覺得比先前的酣暢淋漓更使人沉醉。
.
轉眼到了十月,疾風驟雨在京裏卷了個遍,天氣一下子徹底涼了下來。
朝中的許多大事小事也很巧合地在此時徹底了了,比如時疫案的幾個主謀都定了罪,該淩遲的淩遲、該問斬的問斬,朝廷在城外設了個祭壇將他們的首級供上去,以慰無辜受害的百姓的在天之靈。
沈晰手頭的另外幾樣較為要緊的政事也都基本妥了,餘下的不用他親自盯著,交給東宮官就行。他於是最終還是著人收拾行李去了燕雲園,即便皇帝始終在說讓他不必過去,他仍是打算去住上一個月再說。
臨離宮前他跟楚怡說:“我是算好了日子能趕在你生產前迴來的。但你若提前了,趕緊叫人去園子裏知會我,我一定趕迴來陪你。”
“行。”楚怡點頭,“你放心去吧,我心裏有數。”
這種事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他既然這樣要求了,她一定按他的意思做。
不過話說迴來,其實就算他到時迴不來她也並不怪他。作為一個現代姑娘,她當然希望自己生孩子時丈夫能在旁邊陪她,不說同甘共苦也給她加加油嘛!可現下他的情況也確實特殊了些——親爹病著,他一時顧不過來她可以理解!
若是拋開親情不提,她也不希望皇帝對他這個太子有什麽不滿。天家父子情有時候太殘酷了,現下他們父子相處和睦,她就誠心誠意地祈禱他們能一直和睦下去,不然一來大家都難過,二來會吃大虧的十有八九是沈晰這個當兒子的!
.
燕雲園,沈晰到了之後小睡了一覺,下午去向皇帝問了安,然後父子兩個鋪開棋局,悠哉哉地下起了棋。
皇帝邊下邊搖著頭笑歎:“都說了你不必過來,朕跟前又不缺人手,再說還有你的弟弟們在這裏。你留在宮中,有你東宮的事務要忙,也還能幫朕盯一盯朝堂上的事。”
“燕雲園離京城又不太遠。”沈晰笑著落了個子,“讓他們把折子送來也費不了多少工夫。而且兒臣瞧過了,近來沒什麽緊急的事,什麽折子也不差這一時半刻。”
皇帝笑笑,無可奈何地也落了個子,沒再說什麽。
沈晰又走一步,續說:“而且父皇您還是高興兒臣過來的吧。”
皇帝神色微凝,轉而又笑:“朕說了,想讓你好生在宮裏盯著。”
“那是皇上說的。”沈晰一頓,問道,“父親呢?”
皇帝複笑了聲,一顆白子捏在手裏轉了半晌,緩緩一喟:“晰兒啊,太子和兒子這兩個身份孰輕孰重,你要想清楚。”
“都重。”沈晰平靜道。
“若隻能選一個呢?”皇帝打量著他,在他要開口的時候,皇帝又先一步續上了話,“朕可不想聽你說兒子的身份更重。”
沈晰默然,皇帝斂去笑容,手裏的棋子終於落了下去:“從你開蒙開始,朕給你尋的老師就與給你兄弟們的不同。這些年,朕更時常手把手地教你,朕希望你做個明君。”
“兒臣知道。”沈晰頷首,“但兒臣覺得,當個稱職的太子與當個好兒子,也未必衝突。”
皇帝淡瞟了他一眼:“朕這迴來園子裏養病,你就半點沒遲疑過朕是不是在試探你們,沒猶豫過要不要過來?”
沈晰微微一噎,皇帝了然點頭:“看,這就是衝突。”
不論是皇帝太子還是朝臣,想處理好朝堂上的事,瞻前顧後與猜忌都必不可少。但想簡簡單單地當一個好兒子,卻不能有這樣的猜忌。
“……兒臣以後不會了。”沈晰略有點局促,被看破心事總歸令人不安。
皇帝卻搖頭說:“你現在這樣挺好。你的兄弟們個個都不省心,朕知道。朕也是個人,朕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在哪一日對你生出猜疑。若那一日來了……”皇帝略有些無力地歎了聲,“那時朕指不準就會欲殺你而後快,巴不得你毫無防備才好。但此時此刻,朕希望你到時能在朕麵前運籌帷幄,性命和前程一樣都不要搭上。”
這話可說很是坦誠,但類似這樣的話,沈晰從未從父皇口中聽到過。
他不禁沒了下棋的心思,目光盡數落在皇帝麵上,凝視了他半晌,問道:“父皇近來行事不同於從前,宮中朝中皆多有議論。今日又說出這樣的話……兒臣不知父皇究竟怎麽了?”
第55章
“唉。”皇帝長聲而歎,繼而苦笑,“你還年輕,朕就是與你說了,你也未必明白。”
沈晰不明就裏地打量著父親,皇帝沉吟了良久,還是擺手:“罷了,不多說了。朕的話你想一想,旁的事,我們日後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眼下的情形,他不知道如何跟太子講,而且講了也無濟於事。
簡而言之,就是這次的病讓他覺得不一樣了。
古往今來的皇帝,除卻幾個太過昏聵荒唐的以外,其他大概在登基時都想當個明君。但這些相當明君的也不盡相同——有些或許資質平庸,心有餘而力不足;有的為局勢所困,竭力想力挽狂瀾,卻仍舊落了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而在史書上真正留下濃墨重彩的,多是真正成了明君的那幾位。可這些明君,也常有在史書間留下幾句罵名的遺憾。
譬如秦始皇——他是否能稱作明君或許原也有待商榷,但至少也是位頂天立地的梟雄吧!他曾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晚年時的大秦卻還是變得一團糟。公子扶蘇被繳詔賜死,胡亥繼位,不僅使得秦朝二世而亡,始皇帝的一幹子女也都未能善終。
再說漢武帝,雄才大略人盡皆知,手下名將打得匈奴落花流水,初始西域的使臣開辟的道路到現在都是貿易要道。然即便如此,晚年時依舊神智昏聵,使得太子蒙冤而死。後來冤案得以昭雪,武帝為太子建了思子宮以寄哀思,但已命殞之人終是迴不來了。
凡此種種,讀史者無不為之扼腕,明君晚年的昏聵往往比昏君的經年惡行更令人痛心,讀來時直恨不得迴到千百年前去阻擋這一切遺憾。
皇帝從前也不過是這樣的感受,但如今自己年歲漸長、又被一場大病搞得精力大不如前了,他突然感到了一種別樣的恐懼。
在病勢較重的那些時日,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疑心。一邊為朝政之事力不從心不得不將諸多事宜交給底下人辦,一邊又日日唯恐官員做大,時時在想自己這般病著,朝中會不會出現結黨謀逆之事。
那陣子他甚至看幾個年長的兒子都不太順眼,他們的年輕氣盛意氣風發時常會讓他心中不安,疑神疑鬼地胡亂猜忌他們會不會為了皇位而趁病害他。
東宮那個寵妾引起他的緊張也是類似的緣故。若放在以前,他是不會那樣擔憂的,曾經的他那麽有信心與氣勢,打從心底覺得天下都是他的,一個罪臣的女兒如何他根本不會放在眼裏。
但那陣子,他著魔般的想盡了各種可怕的結果,同時也在想前丞相的種種不敬。兩種情緒摻雜在一起,令他差點在一閃念間直接下旨賜死楚氏。
若他真的那樣做了,事後他大概會覺得自己瘋了。所幸他還沒有昏聵到那個地步,理智和病中蔓生的恐懼廝打到最後,還是理智占了上風。
但饒是如此,這種感覺也足以讓他害怕了。
是以在雲詩的賀禮奉上去後,太子風輕雲淡地主動給了楚良娣台階下。他吩咐張濟才說:“挨個記檔吧。楚氏的昨日私下給我了,你迴頭也一並記上。”
眾人:“……”
楚怡:“……”
在座幾位的目光頃刻間都十分複雜地落到了楚怡麵上,連她們身邊的宮女太監都一臉精彩地往那邊看。幾乎每個人心裏都詫異又別扭。
楚氏剛才解釋自己為什麽沒帶賀禮的話應該是真的,因為說得太誠懇了。那麽眼下,就是太子在說謊。
——太子殿下怎麽就護她護到這份兒上了呢!
楚怡則目光空洞地看向了太子,心裏悲憤地瘋狂咆哮:你瞎加什麽台詞!穿幫了啊盆友!
“?”沈晰察覺到了這滿屋子劃來掃去的目光,也感受到了楚怡古怪的情緒。
於是他剛喝了口湯就不由自主地滯了一下,不解地看向楚怡:“怎麽了?”
第54章
“……”楚怡不知道該怎麽說,沈晰的目光又四處梭巡了一圈,所過之處,妃嬪、宮人皆紛紛低頭。
最後還是太子妃開口打了個圓場:“……殿下從燕雲園趕迴來,也餓了吧。”她邊說邊遞眼色示意太子身邊侍膳的宦官給他夾菜,侍膳的宦官也機靈,立即夾了一塊合太子口味的香酥鴨給他。
沈晰自能感覺到太子妃這是在打圓場,於是雖仍心存疑慮也沒有再問什麽,心領神會地把那片鴨肉吃了。
之後的氛圍十分和諧,除卻席間在有人開口叫“楚良娣”時太子總一記眼風掃過去給人緊弦以外,這宴席看起來很是闔家幸福。
待得臨近散席時,有孕的楚良娣打著哈欠說近來困得早,先告了退。過了約莫一刻,太子便也走了。
這是一種不成文的規矩。在這樣的宴席上,太子明說今晚去誰那裏是不太合適的,這樣一前一後走能讓大家都舒服些。
但再“不成文”的規矩,也是大家都知道的規矩。等到太子的身影遠去、太子妃也迴了寢殿,行禮恭送的女眷們站起身,屋裏的味道便又酸了起來。
開席前挨了楚怡懟的羅寶林磨著牙嘖嘴:“嘖嘖嘖嘖,瞧瞧,這才叫盛寵。”
說完她又瞥雲詩:“雲良娣的纖雲苑,太子可是許久不去了吧。”
要擱以前,這話雲詩準定隻能聽著。但現下她位份比羅氏高了,底氣便也足了些許,聽言隻淡淡地給乳母手裏抱著的歡宜理了理衣衫,淡淡道:“羅姐姐這是為我操心呢?”
羅氏反應倒還算快,旋即想到雲詩素日不愛見人的事,立刻改口:“我這是為咱小翁主操心。楚良娣那邊拴著太子不放,妹妹你自己不在意,也不為孩子的日後打算打算?”
雲詩仍是沒看她:“我見識少,孩子日後如何我摸不清楚,我隻知道當下在殿下眼裏都是一樣的,太子妃那邊安和公主有的東西,殿下概沒有虧了我們歡宜。”
說到這兒,她終於抬頭看了羅氏一眼:“寶林又上趕著卷什麽餅呢?”
羅氏:“……”
連和羅氏交好的黃氏都沒憋住不厚道地笑了聲,“您算哪根蔥上趕著卷餅”這話,眼看著是要在東宮玩成典故了。
羅氏雙頰通紅,緊抿著薄唇憋了會兒沒憋出詞來,隻好悶悶地向雲詩和徐氏兩位良娣行禮告退。黃氏跟著羅氏一道離開,雲詩邀廖氏去房裏小坐,徐氏也獨自迴了自己的住處去。
宜春殿的寢殿裏,太子妃一邊坐在床邊陪兩個孩子一邊聽宮人稟殿裏的動靜,聽罷不鹹不淡地點了點頭:“沒什麽嫉妒得過了火的就好。她們嫉妒我管不了,但楚氏當下有著身孕,不能讓她們打錯了算盤。”
說話間安和公主扯起了哈欠,伸著小手要母親抱。但太子妃懷裏抱著沈濟,便遞了個眼色示意乳母來抱女兒。
“先帶柔淩去睡吧。”她說。
柔淩是舒貴妃給安和公主起的小名,趙瑾月其實不太喜歡,覺得女孩子的名字中帶著個淩字不像樣。但舒貴妃到底是長輩,她不喜歡也不能說,隻能這樣叫著。
.
綠意閣裏,二人進了屋,沈晰終於可以把那句憋了一晚上的話問了——呈賀禮那會兒是怎麽迴事?怎麽人人的神情都那般奇怪?
楚怡神情複又悲憤起來,雙手摟住他,額頭一下下輕磕著他的胸口,無比憤慨地把事情說清楚了。
然後她聲討道:“你突然加什麽詞!我一點防備都沒有!”
“……”沈晰想哭又想笑,邊是覺得自己今晚毫不知情地丟了個大人,邊又覺得這事吧……還莫名有趣。
接著他反過來聲討她:“我哪知道你會這麽實在?這種事怎麽會有傻子如此實誠地全招了?”
“……哼!”楚怡抬眼瞪他,“我這不是想看起來謙和一點嗎!”
他倒好,補了那一句,反倒一下子襯托出她有多被寵著了!
沈晰抱住她訕笑:“怪我怪我。以後再有這樣的事,咱倆先串個供。”
“還以後!”楚怡美眸圓瞪,一記粉拳捶在他胸口上,“明年我肯定能給你備份像樣的賀禮好嗎?”
“哈哈哈哈哈!”沈晰笑出聲來,“是是是,肯定能,這麽傻的事你肯定不會做第二次。”
楚怡:“……”
她被他調侃得覺得丟人,臉埋在他胸口半天都不肯挪開。
他於是索性將她打橫一抱,抱到隔壁的小間讓青玉白玉服侍她沐浴更衣去了。
當天晚上,他們沒羞沒臊了一下。
太醫是在楚怡身孕五個月時告訴沈晰當下可以行房了的,兩個人最初都不肯,覺得還是孩子要緊,自己的“痛快”不差這幾個月。
不過太醫後來又說當下適當行房對楚怡好,他們便高高興興地接受了這個提議。自然,此時再胎像再怎麽穩固行房也不宜過猛,沈晰都是小心翼翼地從後麵摟著她來。這種時候,楚怡雖然連他的臉都看不到,但從他謹慎又溫存的舉動裏還是覺得怪幸福的。
這種細致入微的嗬護感,讓她覺得比先前的酣暢淋漓更使人沉醉。
.
轉眼到了十月,疾風驟雨在京裏卷了個遍,天氣一下子徹底涼了下來。
朝中的許多大事小事也很巧合地在此時徹底了了,比如時疫案的幾個主謀都定了罪,該淩遲的淩遲、該問斬的問斬,朝廷在城外設了個祭壇將他們的首級供上去,以慰無辜受害的百姓的在天之靈。
沈晰手頭的另外幾樣較為要緊的政事也都基本妥了,餘下的不用他親自盯著,交給東宮官就行。他於是最終還是著人收拾行李去了燕雲園,即便皇帝始終在說讓他不必過去,他仍是打算去住上一個月再說。
臨離宮前他跟楚怡說:“我是算好了日子能趕在你生產前迴來的。但你若提前了,趕緊叫人去園子裏知會我,我一定趕迴來陪你。”
“行。”楚怡點頭,“你放心去吧,我心裏有數。”
這種事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他既然這樣要求了,她一定按他的意思做。
不過話說迴來,其實就算他到時迴不來她也並不怪他。作為一個現代姑娘,她當然希望自己生孩子時丈夫能在旁邊陪她,不說同甘共苦也給她加加油嘛!可現下他的情況也確實特殊了些——親爹病著,他一時顧不過來她可以理解!
若是拋開親情不提,她也不希望皇帝對他這個太子有什麽不滿。天家父子情有時候太殘酷了,現下他們父子相處和睦,她就誠心誠意地祈禱他們能一直和睦下去,不然一來大家都難過,二來會吃大虧的十有八九是沈晰這個當兒子的!
.
燕雲園,沈晰到了之後小睡了一覺,下午去向皇帝問了安,然後父子兩個鋪開棋局,悠哉哉地下起了棋。
皇帝邊下邊搖著頭笑歎:“都說了你不必過來,朕跟前又不缺人手,再說還有你的弟弟們在這裏。你留在宮中,有你東宮的事務要忙,也還能幫朕盯一盯朝堂上的事。”
“燕雲園離京城又不太遠。”沈晰笑著落了個子,“讓他們把折子送來也費不了多少工夫。而且兒臣瞧過了,近來沒什麽緊急的事,什麽折子也不差這一時半刻。”
皇帝笑笑,無可奈何地也落了個子,沒再說什麽。
沈晰又走一步,續說:“而且父皇您還是高興兒臣過來的吧。”
皇帝神色微凝,轉而又笑:“朕說了,想讓你好生在宮裏盯著。”
“那是皇上說的。”沈晰一頓,問道,“父親呢?”
皇帝複笑了聲,一顆白子捏在手裏轉了半晌,緩緩一喟:“晰兒啊,太子和兒子這兩個身份孰輕孰重,你要想清楚。”
“都重。”沈晰平靜道。
“若隻能選一個呢?”皇帝打量著他,在他要開口的時候,皇帝又先一步續上了話,“朕可不想聽你說兒子的身份更重。”
沈晰默然,皇帝斂去笑容,手裏的棋子終於落了下去:“從你開蒙開始,朕給你尋的老師就與給你兄弟們的不同。這些年,朕更時常手把手地教你,朕希望你做個明君。”
“兒臣知道。”沈晰頷首,“但兒臣覺得,當個稱職的太子與當個好兒子,也未必衝突。”
皇帝淡瞟了他一眼:“朕這迴來園子裏養病,你就半點沒遲疑過朕是不是在試探你們,沒猶豫過要不要過來?”
沈晰微微一噎,皇帝了然點頭:“看,這就是衝突。”
不論是皇帝太子還是朝臣,想處理好朝堂上的事,瞻前顧後與猜忌都必不可少。但想簡簡單單地當一個好兒子,卻不能有這樣的猜忌。
“……兒臣以後不會了。”沈晰略有點局促,被看破心事總歸令人不安。
皇帝卻搖頭說:“你現在這樣挺好。你的兄弟們個個都不省心,朕知道。朕也是個人,朕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在哪一日對你生出猜疑。若那一日來了……”皇帝略有些無力地歎了聲,“那時朕指不準就會欲殺你而後快,巴不得你毫無防備才好。但此時此刻,朕希望你到時能在朕麵前運籌帷幄,性命和前程一樣都不要搭上。”
這話可說很是坦誠,但類似這樣的話,沈晰從未從父皇口中聽到過。
他不禁沒了下棋的心思,目光盡數落在皇帝麵上,凝視了他半晌,問道:“父皇近來行事不同於從前,宮中朝中皆多有議論。今日又說出這樣的話……兒臣不知父皇究竟怎麽了?”
第55章
“唉。”皇帝長聲而歎,繼而苦笑,“你還年輕,朕就是與你說了,你也未必明白。”
沈晰不明就裏地打量著父親,皇帝沉吟了良久,還是擺手:“罷了,不多說了。朕的話你想一想,旁的事,我們日後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眼下的情形,他不知道如何跟太子講,而且講了也無濟於事。
簡而言之,就是這次的病讓他覺得不一樣了。
古往今來的皇帝,除卻幾個太過昏聵荒唐的以外,其他大概在登基時都想當個明君。但這些相當明君的也不盡相同——有些或許資質平庸,心有餘而力不足;有的為局勢所困,竭力想力挽狂瀾,卻仍舊落了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而在史書上真正留下濃墨重彩的,多是真正成了明君的那幾位。可這些明君,也常有在史書間留下幾句罵名的遺憾。
譬如秦始皇——他是否能稱作明君或許原也有待商榷,但至少也是位頂天立地的梟雄吧!他曾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晚年時的大秦卻還是變得一團糟。公子扶蘇被繳詔賜死,胡亥繼位,不僅使得秦朝二世而亡,始皇帝的一幹子女也都未能善終。
再說漢武帝,雄才大略人盡皆知,手下名將打得匈奴落花流水,初始西域的使臣開辟的道路到現在都是貿易要道。然即便如此,晚年時依舊神智昏聵,使得太子蒙冤而死。後來冤案得以昭雪,武帝為太子建了思子宮以寄哀思,但已命殞之人終是迴不來了。
凡此種種,讀史者無不為之扼腕,明君晚年的昏聵往往比昏君的經年惡行更令人痛心,讀來時直恨不得迴到千百年前去阻擋這一切遺憾。
皇帝從前也不過是這樣的感受,但如今自己年歲漸長、又被一場大病搞得精力大不如前了,他突然感到了一種別樣的恐懼。
在病勢較重的那些時日,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疑心。一邊為朝政之事力不從心不得不將諸多事宜交給底下人辦,一邊又日日唯恐官員做大,時時在想自己這般病著,朝中會不會出現結黨謀逆之事。
那陣子他甚至看幾個年長的兒子都不太順眼,他們的年輕氣盛意氣風發時常會讓他心中不安,疑神疑鬼地胡亂猜忌他們會不會為了皇位而趁病害他。
東宮那個寵妾引起他的緊張也是類似的緣故。若放在以前,他是不會那樣擔憂的,曾經的他那麽有信心與氣勢,打從心底覺得天下都是他的,一個罪臣的女兒如何他根本不會放在眼裏。
但那陣子,他著魔般的想盡了各種可怕的結果,同時也在想前丞相的種種不敬。兩種情緒摻雜在一起,令他差點在一閃念間直接下旨賜死楚氏。
若他真的那樣做了,事後他大概會覺得自己瘋了。所幸他還沒有昏聵到那個地步,理智和病中蔓生的恐懼廝打到最後,還是理智占了上風。
但饒是如此,這種感覺也足以讓他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