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相公卻沒有像對待方朝清那樣立即勃然大怒。
他隻是有些不敢相信似的看向崔珍娘,直到看到她臉上的笑容,確認了她並非玩笑後,才愣愣地半張著口,旋即像是被人抽去渾身的力氣般,圓圓胖胖的肩頭都垂了下來。
他站起身,聲音微微沙啞:“你……別忘記就行。你娘就你一個女兒,你離京五年,每年你娘的忌日,就隻有你爹和我這把老骨頭去看她,也沒個小輩給她燒紙,她那麽喜歡熱鬧的性子,該多寂寞啊……你記不記得,你小時候她就總念叨著再生個孩子,孩子多才熱鬧啊,可一直沒能——” 張老相公眼神放空,陷入迴憶般念叨著。
然而,“外公!”崔珍娘發出尖利的叫喊,陡然將他的迴憶打斷。
張老相公愣愣地看她,便見崔珍娘嘴唇緊抿,聲音顫抖:“外公,您別說了……”
“母親在我心中,從不敢忘卻。求您……不要再說過去的事了,您每說一句……我都愈發痛苦……”她低下頭,雙肩顫抖著,仿佛被不堪沉重的痛苦壓身般漸漸低下身去。
張老相公嘴唇張了又闔,終究沒有說出話來。
他起身,胖胖的腰微微佝僂著,比之之前中氣十足的模樣,仿佛一下老了十歲。
“不說了不說了,你……記著她就好。”他擺著手說了這一句,便慢慢地走了出去,也不看方朝清一眼,方朝清朝他問好,他也沒聽見一般,隻徑自走了出去。
看離開的方向,分明是走向崔夫人生前居住的院子——崔夫人過世後,崔相便因難以承受日日睹物思人的痛苦,而搬出了原本與崔夫人共住的院落。
直到張老相公的背影完全消失,方朝清才將目光收迴。
崔夫人臨去世前隻囑托他娶她的女兒,照顧她一生一世,滿滿都是對女兒的擔憂,然而,她一離世,留下的牽掛何止崔珍娘一個?
張老相公與其亡妻恩愛甚篤,三子一女皆是亡妻所出,因而對子女,尤其是唯一的女兒崔夫人甚是寵愛,哪怕崔夫人容貌平平,甚至後來又生下容貌畸形的崔珍娘,因而暗地裏飽受詬病譏諷,張老相公卻也始終護著女兒。
當年崔夫人去世,方朝清第一次見張老相公時,他守著崔夫人的屍身,哭地涕淚橫流,見了方朝清,便揮舞著拐杖打他,方朝清不躲不避,他卻隻打了幾下,便力竭一般,扔了拐杖,又踉蹌著跑到女兒屍身旁痛哭。
之後,方朝清與崔珍娘在崔夫人熱孝未過便成親,張老相公沒有來,隻是據說在家中砸碎了無數杯盤碗碟。
次日,崔相便宣布與崔珍娘義絕,再之後沒幾天,方朝清和崔珍娘便離開了京城,幾年不聞京城的消息。
自然也就沒再見過張老相公。
這次見麵,不過是第二次。
張老相公與崔珍娘相處的情形,則是第一次見到。
腦中迴想著方才所聞所見,方朝清一時有些怔忡。
他背負著崔夫人的命,便也一並背負了她的牽掛和責任,他曾經以為自己能夠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承諾。
然而,不論實際情形如何,一味盲從地遵守承諾,甚至違背了承諾之人的本願,真的是最好的做法麽?
方朝清看向崔珍娘,目光一時複雜難辨。
而此時,崔珍娘已經滿臉笑容,欣喜地看著他,“清郎,你幾時迴來的?怎麽也不知會我一聲,我好叫人準備你愛吃的菜,馬上就用午飯了,也不知來不來得及……”她絮絮地說著,因為不能及時準備方朝清愛吃的飯菜而有些焦急還有些自責,轉著圈就要找人馬上通知廚娘改換菜單。
方朝清打斷了她:“珍娘,午飯先不急。”
他看著她,麵容平靜,目光裏卻透著果決:“我有些話要對你說。”
崔珍娘的身體陡然一顫,目露恐懼。
方朝清閉上眼,又睜開。
“珍娘,我們之間,該有個決斷了。”他看著她,目露悲憫,口中卻說出對她而言無比殘忍的話。
“我此次來,是與你和離的。”
崔夫人生前所住的院落很是清雅幹淨,崔相命人日日打掃看顧,因此即便她已逝去多年,又沒了人住,也依舊保持著往日的模樣。
方朝清沒讓下人跟隨,自己走了進去,然後找到了張老相公。
張老相公就坐在院中的亭子裏,倚著柱子一動不動,遠遠看去像是睡著了般。
方朝清走過去,腳下幾乎沒有發出聲音。
走到近處,便聽到老人含糊的呢喃聲。
“你怎麽就那麽傻……”
“又傻又狠心……光念著你女兒,怎麽就不想想其他人哪……”
“得虧你娘走得早……“
“爹知道你心裏有愧,想補償她,可也用不著用命填哪……”
“你為她喪了命,她心裏頭最重要的也不是你這個娘。“
“我的傻閨女……“
……
一句一句,翻來覆去,話聲含混著哽咽的淚水,在寂靜的院子裏隨風散去。
方朝清聽了一會兒,眉頭漸漸蹙起,隨即刻意咳出聲,立時便驚動了亭子裏的張老相公。
轉頭見到是方朝清,張老相公的臉立即紅了起來,手忙腳亂地抹去臉上未幹的淚水,朝著方朝清又是兩眼一瞪:“你來做什麽?!滾滾滾!“
方朝清卻不為所動,反而還上前又走了幾步。
“張老相公,可否請您,“他輕聲喚道,”——告知在下一些崔夫人,以及珍娘的事。“
張老相公陡然瞪大了眼。
雖然被崔夫人救了一命,雖然與崔珍娘做了五年夫妻,然而如今想起,方朝清卻發現自己對於崔夫人和崔珍娘,居然都所知不多。
他幼年和少年大部分時光都長在家族祖地南陽,十六歲入京備考,才堪堪接觸京城的一切,關於崔府,所知除了崔相外,便隻知道崔相有個麵貌畸醜的女兒,且是獨生女兒,因崔相甚愛崔夫人,所以即便隻崔珍娘一女,也不曾娶妻納妾,因而在京中,崔夫人算得上是人人羨慕。
可除此之外,方朝清便一無所知了。
崔夫人似乎是極愛女兒的,不然也不會為了救女兒深愛的男人而身死,然而,便是再愛女兒,又何至於此?對於女兒來說,深愛的男人重要,母親便不重要了麽?崔夫人當初那般決然地為他擋刀,又求他給她女兒一生幸福,卻不曾想過女兒失去母親也會痛苦麽?
曾經方朝清不欲多想,他既然應下了承諾,便想好好遵守,讓為他死去的崔夫人九泉之下能夠瞑目。
然而,如今他卻發現,即便他再如何努力,似乎也無法像崔夫人所期望的那般。
他可以娶珍娘,也可以照顧她一生,然而,他卻無法讓她幸福快樂。
不僅無法給她幸福快樂,反而使得她愈發極端和偏激。
事事以他為中心,仿佛除卻他以外,世間所有其他的人都可以毫不在意,可以任意傷害甚至抹殺,所以她可以派人刺殺阿圓,所以她可以開口驅趕自己的外公。
她在意的,似乎隻有方朝清和她自己。
這樣的崔珍娘,真是崔夫人想要看到的麽?
所以方朝清便不得不想,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張老相公愣了一瞬,旋即便大罵起來。
“你來做什麽?問了又有什麽用?死人還能複活不成?!都怪你!迷得珍娘暈頭轉向,連親娘都不顧,你是給她吃了什麽迷魂藥? ……“
他跳著腳罵了一通,然而任他如何罵,方朝清都不辯解不迴應。
就像當初崔夫人身死時,無論他怎麽打,方朝清都不躲避。
於是,罵了一會兒,張老相公便像泄了氣的皮球一般,頹唐地坐迴亭子裏。
“問什麽,有什麽好問的,人都死了還有什麽好問的……”他嘴裏還翻來覆去地念著這句話。
“崔夫人已逝,可她的心願還未完。”
張老相公一愣,抬頭看向方朝清。
方朝清也看著他,目光清正,不躲不避。
張老相公低下頭。
良久,忽然用沙啞的聲音道:“你想問什麽?”
“一切,”方朝清輕聲迴答,“關於崔夫人和珍娘,您所知道的,和我所不知道的一切。”
第137章 母女
張老相公沉默了許久。
方朝清也不催促,安靜地在一旁等待著,不知何時,張老相公的聲音才再度響起:“……芸娘——就是珍娘的母親,她一直對珍娘心懷愧疚……”
張芸娘,也即是崔夫人,以相貌來說,與崔相並不十分相稱。
相比起丈夫堪稱耀眼奪目的長相,崔夫人長相十分普通,圓臉微胖,五官七八分隨了張老相公,往好了說是端莊可親,實際上就是不美,便是盛裝打扮,也隻能勉強被人讚一聲清秀。
當年崔夫人嫁給翩翩如天人的崔相,不知碎了京城多少女兒心,有那刻薄的,便說崔相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往後兩人生了孩子,長相上肯定會被崔夫人拖後腿。
可便是最刻薄的人,也沒有想到崔夫人會生出一個那麽醜的孩子。
崔珍娘的滿月宴上,作為主角的小嬰兒甫一露麵,便將一位崔家的長輩嚇暈了過去,暈倒之前,口中連唿妖怪。
“那次之後,芸娘便病了,打從看了那孩子的第一眼,芸娘就病了……”張老相公閉著眼,花白的鬢發被方才的淚打濕成縷,被風一吹,便如茅草一般搖來晃去。
崔珍娘的容貌不止嚇到了外人,更嚇到了崔夫人。
從生子之痛中剛剛掙紮過來,沉浸在初為人母喜悅中的崔夫人不顧體弱,便要奶娘將孩子抱來,她滿心期待地打開繈褓,祈禱著孩子像她父親多一些,那樣定然是個美人,可別像太像她,省得以後嫁個容貌好的郎君都被人說嘴。
她心裏祈禱著,打開繈褓,便看到了那張讓她痛苦半生的臉。
外人都說,定是崔夫人容貌不堪,才連累地崔相有了個怪物般的女兒。
便是崔夫人自己都覺得,女兒長成那樣子,一定是她的錯。
崔相如芝蘭玉樹,光風霽月,而她相貌平平,一無是處,會生出那樣的孩子,怎麽看都是她的緣故。
崔夫人這樣想著,便更加無法麵對自己的女兒。
滿月宴後,她大病了一場,臥床半年,崔珍娘被婢女奶媽照顧著,她不過看了寥寥幾次。
病好後,她依舊無法坦然麵對崔珍娘,雖然將崔珍娘接迴到了身邊養,母女倆的關係卻總是不冷不熱,全然不像普通人家母女那般親密。
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崔珍娘七八歲。
張老相公低頭喃喃著:“……那孩子小的時候,芸娘的確有疏忽,對那孩子沒有多有疏忽,又總想著再要個孩子,我勸她許久,她依舊像魔怔了一般,而且那孩子——性子的確不好親近,我也就不再勸了。”
“……那孩子七八歲的時候,突然開竅了一般,變得懂事嘴甜又會說話了,日日纏在芸娘身邊,芸娘被她打動,便慢慢醒悟了,終於明白了為人母的責任,母女倆的關係才好起來。”
“……因為心裏有愧,芸娘拚命地對那孩子好,想要補償她,對她百依百順……從那孩子十歲起,芸娘就為她準備嫁妝,為她物色女婿,為了能讓她下半輩子安穩操碎了心……我以為那孩子心裏不記恨了,可現在看來……”張老相公搖頭苦笑。
“……芸娘的確犯過錯,起初也沒盡到為人母的責任,可她也隻是一時犯渾啊,她第一次當母親,遇到的又是旁人都不曾遇到過的情形,所以才……可她後來對那孩子多好啊,事事依著她,甚至為了她,還幹出為你擋刀的傻事兒……這個不孝女……”
……
或許是心裏的話憋了太久無人傾訴,雖然起初還對方朝清冷著臉,但到後來,張老相公似乎已經忘了方朝清的存在,徑自喃喃著,從崔夫人與崔珍娘之間的瑣碎往事,說到崔夫人的點點滴滴,雖然敘述未必完全客觀,卻也大致讓方朝清明白了崔夫人與崔珍娘之間那略顯扭曲的母女關係。
他隻是有些不敢相信似的看向崔珍娘,直到看到她臉上的笑容,確認了她並非玩笑後,才愣愣地半張著口,旋即像是被人抽去渾身的力氣般,圓圓胖胖的肩頭都垂了下來。
他站起身,聲音微微沙啞:“你……別忘記就行。你娘就你一個女兒,你離京五年,每年你娘的忌日,就隻有你爹和我這把老骨頭去看她,也沒個小輩給她燒紙,她那麽喜歡熱鬧的性子,該多寂寞啊……你記不記得,你小時候她就總念叨著再生個孩子,孩子多才熱鬧啊,可一直沒能——” 張老相公眼神放空,陷入迴憶般念叨著。
然而,“外公!”崔珍娘發出尖利的叫喊,陡然將他的迴憶打斷。
張老相公愣愣地看她,便見崔珍娘嘴唇緊抿,聲音顫抖:“外公,您別說了……”
“母親在我心中,從不敢忘卻。求您……不要再說過去的事了,您每說一句……我都愈發痛苦……”她低下頭,雙肩顫抖著,仿佛被不堪沉重的痛苦壓身般漸漸低下身去。
張老相公嘴唇張了又闔,終究沒有說出話來。
他起身,胖胖的腰微微佝僂著,比之之前中氣十足的模樣,仿佛一下老了十歲。
“不說了不說了,你……記著她就好。”他擺著手說了這一句,便慢慢地走了出去,也不看方朝清一眼,方朝清朝他問好,他也沒聽見一般,隻徑自走了出去。
看離開的方向,分明是走向崔夫人生前居住的院子——崔夫人過世後,崔相便因難以承受日日睹物思人的痛苦,而搬出了原本與崔夫人共住的院落。
直到張老相公的背影完全消失,方朝清才將目光收迴。
崔夫人臨去世前隻囑托他娶她的女兒,照顧她一生一世,滿滿都是對女兒的擔憂,然而,她一離世,留下的牽掛何止崔珍娘一個?
張老相公與其亡妻恩愛甚篤,三子一女皆是亡妻所出,因而對子女,尤其是唯一的女兒崔夫人甚是寵愛,哪怕崔夫人容貌平平,甚至後來又生下容貌畸形的崔珍娘,因而暗地裏飽受詬病譏諷,張老相公卻也始終護著女兒。
當年崔夫人去世,方朝清第一次見張老相公時,他守著崔夫人的屍身,哭地涕淚橫流,見了方朝清,便揮舞著拐杖打他,方朝清不躲不避,他卻隻打了幾下,便力竭一般,扔了拐杖,又踉蹌著跑到女兒屍身旁痛哭。
之後,方朝清與崔珍娘在崔夫人熱孝未過便成親,張老相公沒有來,隻是據說在家中砸碎了無數杯盤碗碟。
次日,崔相便宣布與崔珍娘義絕,再之後沒幾天,方朝清和崔珍娘便離開了京城,幾年不聞京城的消息。
自然也就沒再見過張老相公。
這次見麵,不過是第二次。
張老相公與崔珍娘相處的情形,則是第一次見到。
腦中迴想著方才所聞所見,方朝清一時有些怔忡。
他背負著崔夫人的命,便也一並背負了她的牽掛和責任,他曾經以為自己能夠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承諾。
然而,不論實際情形如何,一味盲從地遵守承諾,甚至違背了承諾之人的本願,真的是最好的做法麽?
方朝清看向崔珍娘,目光一時複雜難辨。
而此時,崔珍娘已經滿臉笑容,欣喜地看著他,“清郎,你幾時迴來的?怎麽也不知會我一聲,我好叫人準備你愛吃的菜,馬上就用午飯了,也不知來不來得及……”她絮絮地說著,因為不能及時準備方朝清愛吃的飯菜而有些焦急還有些自責,轉著圈就要找人馬上通知廚娘改換菜單。
方朝清打斷了她:“珍娘,午飯先不急。”
他看著她,麵容平靜,目光裏卻透著果決:“我有些話要對你說。”
崔珍娘的身體陡然一顫,目露恐懼。
方朝清閉上眼,又睜開。
“珍娘,我們之間,該有個決斷了。”他看著她,目露悲憫,口中卻說出對她而言無比殘忍的話。
“我此次來,是與你和離的。”
崔夫人生前所住的院落很是清雅幹淨,崔相命人日日打掃看顧,因此即便她已逝去多年,又沒了人住,也依舊保持著往日的模樣。
方朝清沒讓下人跟隨,自己走了進去,然後找到了張老相公。
張老相公就坐在院中的亭子裏,倚著柱子一動不動,遠遠看去像是睡著了般。
方朝清走過去,腳下幾乎沒有發出聲音。
走到近處,便聽到老人含糊的呢喃聲。
“你怎麽就那麽傻……”
“又傻又狠心……光念著你女兒,怎麽就不想想其他人哪……”
“得虧你娘走得早……“
“爹知道你心裏有愧,想補償她,可也用不著用命填哪……”
“你為她喪了命,她心裏頭最重要的也不是你這個娘。“
“我的傻閨女……“
……
一句一句,翻來覆去,話聲含混著哽咽的淚水,在寂靜的院子裏隨風散去。
方朝清聽了一會兒,眉頭漸漸蹙起,隨即刻意咳出聲,立時便驚動了亭子裏的張老相公。
轉頭見到是方朝清,張老相公的臉立即紅了起來,手忙腳亂地抹去臉上未幹的淚水,朝著方朝清又是兩眼一瞪:“你來做什麽?!滾滾滾!“
方朝清卻不為所動,反而還上前又走了幾步。
“張老相公,可否請您,“他輕聲喚道,”——告知在下一些崔夫人,以及珍娘的事。“
張老相公陡然瞪大了眼。
雖然被崔夫人救了一命,雖然與崔珍娘做了五年夫妻,然而如今想起,方朝清卻發現自己對於崔夫人和崔珍娘,居然都所知不多。
他幼年和少年大部分時光都長在家族祖地南陽,十六歲入京備考,才堪堪接觸京城的一切,關於崔府,所知除了崔相外,便隻知道崔相有個麵貌畸醜的女兒,且是獨生女兒,因崔相甚愛崔夫人,所以即便隻崔珍娘一女,也不曾娶妻納妾,因而在京中,崔夫人算得上是人人羨慕。
可除此之外,方朝清便一無所知了。
崔夫人似乎是極愛女兒的,不然也不會為了救女兒深愛的男人而身死,然而,便是再愛女兒,又何至於此?對於女兒來說,深愛的男人重要,母親便不重要了麽?崔夫人當初那般決然地為他擋刀,又求他給她女兒一生幸福,卻不曾想過女兒失去母親也會痛苦麽?
曾經方朝清不欲多想,他既然應下了承諾,便想好好遵守,讓為他死去的崔夫人九泉之下能夠瞑目。
然而,如今他卻發現,即便他再如何努力,似乎也無法像崔夫人所期望的那般。
他可以娶珍娘,也可以照顧她一生,然而,他卻無法讓她幸福快樂。
不僅無法給她幸福快樂,反而使得她愈發極端和偏激。
事事以他為中心,仿佛除卻他以外,世間所有其他的人都可以毫不在意,可以任意傷害甚至抹殺,所以她可以派人刺殺阿圓,所以她可以開口驅趕自己的外公。
她在意的,似乎隻有方朝清和她自己。
這樣的崔珍娘,真是崔夫人想要看到的麽?
所以方朝清便不得不想,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張老相公愣了一瞬,旋即便大罵起來。
“你來做什麽?問了又有什麽用?死人還能複活不成?!都怪你!迷得珍娘暈頭轉向,連親娘都不顧,你是給她吃了什麽迷魂藥? ……“
他跳著腳罵了一通,然而任他如何罵,方朝清都不辯解不迴應。
就像當初崔夫人身死時,無論他怎麽打,方朝清都不躲避。
於是,罵了一會兒,張老相公便像泄了氣的皮球一般,頹唐地坐迴亭子裏。
“問什麽,有什麽好問的,人都死了還有什麽好問的……”他嘴裏還翻來覆去地念著這句話。
“崔夫人已逝,可她的心願還未完。”
張老相公一愣,抬頭看向方朝清。
方朝清也看著他,目光清正,不躲不避。
張老相公低下頭。
良久,忽然用沙啞的聲音道:“你想問什麽?”
“一切,”方朝清輕聲迴答,“關於崔夫人和珍娘,您所知道的,和我所不知道的一切。”
第137章 母女
張老相公沉默了許久。
方朝清也不催促,安靜地在一旁等待著,不知何時,張老相公的聲音才再度響起:“……芸娘——就是珍娘的母親,她一直對珍娘心懷愧疚……”
張芸娘,也即是崔夫人,以相貌來說,與崔相並不十分相稱。
相比起丈夫堪稱耀眼奪目的長相,崔夫人長相十分普通,圓臉微胖,五官七八分隨了張老相公,往好了說是端莊可親,實際上就是不美,便是盛裝打扮,也隻能勉強被人讚一聲清秀。
當年崔夫人嫁給翩翩如天人的崔相,不知碎了京城多少女兒心,有那刻薄的,便說崔相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往後兩人生了孩子,長相上肯定會被崔夫人拖後腿。
可便是最刻薄的人,也沒有想到崔夫人會生出一個那麽醜的孩子。
崔珍娘的滿月宴上,作為主角的小嬰兒甫一露麵,便將一位崔家的長輩嚇暈了過去,暈倒之前,口中連唿妖怪。
“那次之後,芸娘便病了,打從看了那孩子的第一眼,芸娘就病了……”張老相公閉著眼,花白的鬢發被方才的淚打濕成縷,被風一吹,便如茅草一般搖來晃去。
崔珍娘的容貌不止嚇到了外人,更嚇到了崔夫人。
從生子之痛中剛剛掙紮過來,沉浸在初為人母喜悅中的崔夫人不顧體弱,便要奶娘將孩子抱來,她滿心期待地打開繈褓,祈禱著孩子像她父親多一些,那樣定然是個美人,可別像太像她,省得以後嫁個容貌好的郎君都被人說嘴。
她心裏祈禱著,打開繈褓,便看到了那張讓她痛苦半生的臉。
外人都說,定是崔夫人容貌不堪,才連累地崔相有了個怪物般的女兒。
便是崔夫人自己都覺得,女兒長成那樣子,一定是她的錯。
崔相如芝蘭玉樹,光風霽月,而她相貌平平,一無是處,會生出那樣的孩子,怎麽看都是她的緣故。
崔夫人這樣想著,便更加無法麵對自己的女兒。
滿月宴後,她大病了一場,臥床半年,崔珍娘被婢女奶媽照顧著,她不過看了寥寥幾次。
病好後,她依舊無法坦然麵對崔珍娘,雖然將崔珍娘接迴到了身邊養,母女倆的關係卻總是不冷不熱,全然不像普通人家母女那般親密。
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崔珍娘七八歲。
張老相公低頭喃喃著:“……那孩子小的時候,芸娘的確有疏忽,對那孩子沒有多有疏忽,又總想著再要個孩子,我勸她許久,她依舊像魔怔了一般,而且那孩子——性子的確不好親近,我也就不再勸了。”
“……那孩子七八歲的時候,突然開竅了一般,變得懂事嘴甜又會說話了,日日纏在芸娘身邊,芸娘被她打動,便慢慢醒悟了,終於明白了為人母的責任,母女倆的關係才好起來。”
“……因為心裏有愧,芸娘拚命地對那孩子好,想要補償她,對她百依百順……從那孩子十歲起,芸娘就為她準備嫁妝,為她物色女婿,為了能讓她下半輩子安穩操碎了心……我以為那孩子心裏不記恨了,可現在看來……”張老相公搖頭苦笑。
“……芸娘的確犯過錯,起初也沒盡到為人母的責任,可她也隻是一時犯渾啊,她第一次當母親,遇到的又是旁人都不曾遇到過的情形,所以才……可她後來對那孩子多好啊,事事依著她,甚至為了她,還幹出為你擋刀的傻事兒……這個不孝女……”
……
或許是心裏的話憋了太久無人傾訴,雖然起初還對方朝清冷著臉,但到後來,張老相公似乎已經忘了方朝清的存在,徑自喃喃著,從崔夫人與崔珍娘之間的瑣碎往事,說到崔夫人的點點滴滴,雖然敘述未必完全客觀,卻也大致讓方朝清明白了崔夫人與崔珍娘之間那略顯扭曲的母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