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陽卻很能理解劉導,“簽約是十個月,現在已經七月底了,還三個月,劉導著急也是情理之中的。而且接下來還要剪輯和配音呢。都要花時間。”
何方芝哪裏懂這個,但是把馬都熱死,這就有點太過份了。
小耀見他們兩人差點吵起來,忙抱住何方芝的脖子,“何阿姨,拍戲怎麽這麽苦啊。”
何方芝也顧不得跟張向陽理論,轉頭朝小耀笑,“那你以後還拍不拍了?”
小耀皺著小眉頭仔細想了想,很肯定地點頭,“要!我要拍。”
何方芝詫異地挑了挑眉,這麽辛苦還要拍,“為什麽?”
小耀鼓著腮幫子,“我要當演員,要演壞人。”
好吧,他對這事還念念不忘呢。可惜的是,他現在演的這個角色屬於很正常的角色,不是個壞人。
最終,這部戲還是在劉導的緊趕慢趕下拍完了。
在這期間有許多人中暑,但為了工作,大家都咬牙堅持下來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何方芝每天都會在最熱的時候,給大家送解暑湯以及冰鎮西瓜。
劉國藝還揶揄他,“你男人掙得那點錢,恐怕還不夠你買這些東西的錢呢。”
雖然綠豆不值什麽錢,可每天一個西瓜也是筆不小的開支。
何方芝倒是沒想到他居然連這部戲有他們家投資都不知道,忍不住提醒他,“這部戲八百萬,我們家出一百多萬。所以還是值得的。”
劉國藝怔住了,“好哇,我說呢,原來你是過來監督來了?”
何方芝無奈搖頭,“監督啥啊?我都沒有插手你們的事情。”她頓了頓又補充,“原本我還替你們爭取多些時間拍攝的。可李世榮說香港那邊的檔期已經排好了。不能更改,所以我也是很無奈。”
李世榮談的是黃金檔,這種檔期可不好調,他也是費了好一翻功夫才弄到的,如果不能如期播出,那就得等人家播完才排得上號。
這一來一去,就得幾十天了。
劉國藝原本也沒生她的氣,“你的好意我記在心裏了。但是咱們說好了國慶交上去,哪能反悔呢。”
最後這部電視劇還是在八六年的元旦當天上映了。
香港那邊有關係,所以審核很快,但是國內要好幾個月,所以他們根本沒法在電影台上看到。
為了一賭為快,張向陽特地借著查賬為由去了深圳那邊。
因為這邊離香港近,信號能接收到,所以他最終還是看到了。
馬大順和彭家木也跟著他一起看。怎麽說這部電視劇也有他們的投資。
一集結束後,趁著廣告空隙,馬大順問起最關鍵的問題,“這部電視劇在香港播出,多少錢一集啊?”
“他們先買了四集試試。如果反應好的話,就繼續買,如果不好,可能要調到別的時間段了。價格相對也要低一些。”
“那到底多少錢啊?”彭家木不懂這個,有點想急於知道結果。
張向陽解釋,“如果是黃金台,一集是六萬,如果不是,那就隻有四萬五。”
彭家木暗自算一下,“也不多啊。就算一集六萬,五十集也才三百萬啊。”
張向陽其實對這塊也不太懂,但是他之前就跟李世榮打聽過,所以還是知道一點的,“還有其他電視台啊。又不是隻有這一個台。這還隻是首播價,如果要是複播的話,沒這麽高的。當然還可以賣音像版權。這也是大頭。”
香港那邊最為流行的是dvd,買迴家,不用看廣告。當然更多的是不用卡在那個點看。想什麽時候看就什麽時候看,許多人都喜歡這種方式。
馬大順試探著問,“咱們國家這邊的電視台呢?”
張向陽不想潑他冷水,但還是老實搖頭,“咱們這邊別說三百萬了,能有五十萬就不錯了。”
國內經濟狀況不行,哪怕像他們團都打過好幾迴白條。許多電視台在下午時間段都是雪花狀態。根本就沒有節目。
“咱們這邊雖然給的錢不多,但是咱們這邊台多啊。香港,台灣再有錢,他們的台少。”
彭家木也深以為然地點頭,“就是這個理兒。”
第二日,張向陽還在廠裏查賬,李世榮的助理就過來找他了。
張向陽跟著他一起去李世榮在深圳這邊的辦公地點。
李世榮把幾份合約遞給他看,“這些都是最近談下來的。這筆錢年後就能拿到。你有沒有新的打算?”
一份是香港電視台的合約,一份是台灣電視台的合約,還有一份是英國那邊的合約。
剩下三份是音像版權,也是這三個地區。
他簡單看了下他們的簽約價格。香港和台灣的相差無幾,但是英國這邊的單價雖高,但是劇集卻被縮剪了。五十集隻接給縮到了三十集。
音像版權是大頭,都在三百萬左右成交。
這六份合約加起來已經兩千萬收入了,這還不包括國內電視台的。
他投了一百四十五萬,這次可以分到三百六十二萬五的收益,翻了兩點五倍。當然這還隻是最初,等國內電視台談下來,他還會有更多的收入。
雖然電視劇沒有電影那麽賺,但是有一點好處,它是細水長流型的,以後隻要播出,他就能有分紅。
張向陽忍不住露出一絲喜意,試探著問,“您是想再投資嗎?”
李世榮找他過來就是商量接下來的事情,所幸直接開口了,“對,《臥底警察2》賣得也不錯。我打算再投資警匪片。”
第 151 章
張向陽沒想到自己錢還沒拿到手呢,李世榮居然又想投拍了。
“《臥底警察2》很火嗎?”這片子內地沒有, 他自然也沒看到。
估計就連劉導自己都沒看到過。因為片子拍完後, 劉導就交由李世榮這邊幫忙剪輯了。畢竟要拍電視劇, 時間太緊張。
李世榮做了個手勢, 臉上笑意加深,“比《漢武帝》還要火, 收益是投入的十倍。”
絕對算是很火,很成功的一部係列片了。
張向陽挑了挑眉, “這種片子投資不多,您何必找我呢?”
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他這點錢在李世榮眼裏根本不算什麽。既然李世榮賺了那麽多錢, 何必還要找他呢。
“我得到一個消息,又有幾個城市要改革開放了,所以我要把產業放在內地。”李世榮據實以告,他雙手交叉放在下巴處,平靜地看著張向陽, “你也知道國內的永潤超市都是屬於我個人名下的。電影雖火,但是這種東西是看運氣的,所以我想把產業放在超市上麵。”
張向陽這才想起馬大順說過,永潤超市在剛進入深圳的時候,其實是虧本的。因為這邊的東西不夠多,許多東西都是從香港運過來的。香港的物價比國內要高很多,而且人家的消費水平也高。很長一段時間,永潤超市都是靠降價才保住客流量。
也就是李世榮底子厚才能虧得起, 要是換了旁人,早就關門歇業了。
“而且現在的房子越來越難買。所以我想在剛開放的時候多買些鋪麵。”李世榮也從馬大順那邊聽說張向陽其實也非常喜歡買鋪麵。畢竟他那個化妝品店是需要鋪麵才能兜售的。隻靠百貨大樓售貨員推銷還是不夠的。
張向陽也來了幾分興趣,“都有哪些城市?”
李世榮隨口道,“聽說幾個大城市都開放了。比如北京,上海等等。”
張向陽沉吟了一會兒,“需要投資多少錢?”
“我們一人一半如何?隻要三百萬就成。”李世榮也沒跟他廢話,直接給他報了數。
雖然隻要一百五十萬,但對張向陽來說這筆錢也不少了,他還是非常謹慎的,“我能知道是什麽片子嗎?”
李世榮讓助理把劇本拿給他,“一共是十筆,你迴去慢慢挑。等年後再拍也來得及,反正錢現在還沒到賬。”
張向陽見他不急,便放寬了心,把劇本捏起來,“成,我迴去再看吧。”
李世榮起身送他。
張向陽到了鹹菜廠,馬大順坐在自家沙發裏火急火燎,彭家木同樣是坐立難安。
看到張向陽迴來,兩人忙迎了上來,目光灼灼地盯著他,“怎麽樣?”
周學敏和呂秀英也緊緊盯著他看。
張向陽見他們四人都這麽緊張,也沒有吊他們胃口,彎起嘴角,“翻了兩點五倍。賣得不錯。”
四人都忍不住驚唿起來。
呂秀英還有種不切實際的感覺,“陽子,真的嗎?這麽多?”
張向陽點頭,一筆筆算給他們聽,“的確是這麽多。而且還不包括咱們國內的。”
現在國家不怎麽自己投資,更願意引進外國票,因為這樣花的錢更少。比自己投拍更劃算。
現在國內的電視台雖然沒有後世多,但也不少了,如果有十家電視台要播,那也有幾百萬了。到時候還有一筆錢能分。
周學敏興奮得直搓手,看著張向陽,“錢什麽時候能拿到啊?”
張向陽坐到沙發裏,“等明年開春就能拿剛到。”
馬大順見他手裏拿著一摞東西,抽|出一本過來看,名字是《妙醫神探》,他微微有些詫異,“這麽快就又要投資了?”
張向陽點了點額頭,斜睨了他一眼,“怎麽樣?你有沒有興趣?”
馬大順和彭家木對視一眼,很肯定點頭,“要!”
看著兩人斬釘截鐵的迴答,張向陽卻根本沒笑,他微微歎了口氣,“雖然這次《漢武帝》很成功,但不是所有影片都成功的。像之前永潤集團投拍的那部《西門》明明是非常著名的編劇寫的,但是最終卻是血本無歸。”
馬大順雖然沒看過《西門》,可他也聽說過這部片子,“那是因為那導演不會選角。明明是絕世大美女卻選了個比我媳婦還醜的人來演。”
周學敏坐在他旁邊,噘著嘴,不高興地掐了他一下,疼得馬大順嘶得一聲。
彭家木在旁邊偷笑。
張向陽點了點頭,“所以說這個行業,是有風險的。尤其是不懂的人進來瞎指揮,那虧的概率就會更大。”
馬大順和彭家木不知道他說這話是什麽意思,但還是點頭,“我們隻投資,不會瞎指揮的。再說了,我倆也不懂演戲啊。怎麽指揮。”
張向陽其實也就是順嘴一說。見兩人這麽快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心裏也很高興,“那成吧。這次三百萬,李世榮投一半。我投一百萬,你倆一人二十五萬吧。”
馬大順和彭家木立刻點頭答應。
商量好這事之後,張向陽又在深圳這邊逗留一周,拿了一百多萬的分紅,到汕頭找張向民了。
之前欠了他們五萬,張向陽連本帶得給他們六萬。
張向民說什麽也不肯要他的利息,隻收了五萬本金。
楊素蘭見他臉上全是笑,“看你這樣子,看來你兩個廠子分紅很不錯吧?”
張向陽看著楊素蘭,“大嫂就是管賬的,應該比我更了解啊。”
楊素蘭嘿嘿笑。
張向民在旁邊愁眉苦臉,“爹又催我倆迴去呢。”
張向陽也沉默了,“大哥,你不想紅根和紅進嗎?”
怎麽可能不會想呢,隻是迴去就掙不到這麽多錢了啊。張向民看了眼媳婦,見她也低著頭,沉默著。
何方芝哪裏懂這個,但是把馬都熱死,這就有點太過份了。
小耀見他們兩人差點吵起來,忙抱住何方芝的脖子,“何阿姨,拍戲怎麽這麽苦啊。”
何方芝也顧不得跟張向陽理論,轉頭朝小耀笑,“那你以後還拍不拍了?”
小耀皺著小眉頭仔細想了想,很肯定地點頭,“要!我要拍。”
何方芝詫異地挑了挑眉,這麽辛苦還要拍,“為什麽?”
小耀鼓著腮幫子,“我要當演員,要演壞人。”
好吧,他對這事還念念不忘呢。可惜的是,他現在演的這個角色屬於很正常的角色,不是個壞人。
最終,這部戲還是在劉導的緊趕慢趕下拍完了。
在這期間有許多人中暑,但為了工作,大家都咬牙堅持下來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何方芝每天都會在最熱的時候,給大家送解暑湯以及冰鎮西瓜。
劉國藝還揶揄他,“你男人掙得那點錢,恐怕還不夠你買這些東西的錢呢。”
雖然綠豆不值什麽錢,可每天一個西瓜也是筆不小的開支。
何方芝倒是沒想到他居然連這部戲有他們家投資都不知道,忍不住提醒他,“這部戲八百萬,我們家出一百多萬。所以還是值得的。”
劉國藝怔住了,“好哇,我說呢,原來你是過來監督來了?”
何方芝無奈搖頭,“監督啥啊?我都沒有插手你們的事情。”她頓了頓又補充,“原本我還替你們爭取多些時間拍攝的。可李世榮說香港那邊的檔期已經排好了。不能更改,所以我也是很無奈。”
李世榮談的是黃金檔,這種檔期可不好調,他也是費了好一翻功夫才弄到的,如果不能如期播出,那就得等人家播完才排得上號。
這一來一去,就得幾十天了。
劉國藝原本也沒生她的氣,“你的好意我記在心裏了。但是咱們說好了國慶交上去,哪能反悔呢。”
最後這部電視劇還是在八六年的元旦當天上映了。
香港那邊有關係,所以審核很快,但是國內要好幾個月,所以他們根本沒法在電影台上看到。
為了一賭為快,張向陽特地借著查賬為由去了深圳那邊。
因為這邊離香港近,信號能接收到,所以他最終還是看到了。
馬大順和彭家木也跟著他一起看。怎麽說這部電視劇也有他們的投資。
一集結束後,趁著廣告空隙,馬大順問起最關鍵的問題,“這部電視劇在香港播出,多少錢一集啊?”
“他們先買了四集試試。如果反應好的話,就繼續買,如果不好,可能要調到別的時間段了。價格相對也要低一些。”
“那到底多少錢啊?”彭家木不懂這個,有點想急於知道結果。
張向陽解釋,“如果是黃金台,一集是六萬,如果不是,那就隻有四萬五。”
彭家木暗自算一下,“也不多啊。就算一集六萬,五十集也才三百萬啊。”
張向陽其實對這塊也不太懂,但是他之前就跟李世榮打聽過,所以還是知道一點的,“還有其他電視台啊。又不是隻有這一個台。這還隻是首播價,如果要是複播的話,沒這麽高的。當然還可以賣音像版權。這也是大頭。”
香港那邊最為流行的是dvd,買迴家,不用看廣告。當然更多的是不用卡在那個點看。想什麽時候看就什麽時候看,許多人都喜歡這種方式。
馬大順試探著問,“咱們國家這邊的電視台呢?”
張向陽不想潑他冷水,但還是老實搖頭,“咱們這邊別說三百萬了,能有五十萬就不錯了。”
國內經濟狀況不行,哪怕像他們團都打過好幾迴白條。許多電視台在下午時間段都是雪花狀態。根本就沒有節目。
“咱們這邊雖然給的錢不多,但是咱們這邊台多啊。香港,台灣再有錢,他們的台少。”
彭家木也深以為然地點頭,“就是這個理兒。”
第二日,張向陽還在廠裏查賬,李世榮的助理就過來找他了。
張向陽跟著他一起去李世榮在深圳這邊的辦公地點。
李世榮把幾份合約遞給他看,“這些都是最近談下來的。這筆錢年後就能拿到。你有沒有新的打算?”
一份是香港電視台的合約,一份是台灣電視台的合約,還有一份是英國那邊的合約。
剩下三份是音像版權,也是這三個地區。
他簡單看了下他們的簽約價格。香港和台灣的相差無幾,但是英國這邊的單價雖高,但是劇集卻被縮剪了。五十集隻接給縮到了三十集。
音像版權是大頭,都在三百萬左右成交。
這六份合約加起來已經兩千萬收入了,這還不包括國內電視台的。
他投了一百四十五萬,這次可以分到三百六十二萬五的收益,翻了兩點五倍。當然這還隻是最初,等國內電視台談下來,他還會有更多的收入。
雖然電視劇沒有電影那麽賺,但是有一點好處,它是細水長流型的,以後隻要播出,他就能有分紅。
張向陽忍不住露出一絲喜意,試探著問,“您是想再投資嗎?”
李世榮找他過來就是商量接下來的事情,所幸直接開口了,“對,《臥底警察2》賣得也不錯。我打算再投資警匪片。”
第 151 章
張向陽沒想到自己錢還沒拿到手呢,李世榮居然又想投拍了。
“《臥底警察2》很火嗎?”這片子內地沒有, 他自然也沒看到。
估計就連劉導自己都沒看到過。因為片子拍完後, 劉導就交由李世榮這邊幫忙剪輯了。畢竟要拍電視劇, 時間太緊張。
李世榮做了個手勢, 臉上笑意加深,“比《漢武帝》還要火, 收益是投入的十倍。”
絕對算是很火,很成功的一部係列片了。
張向陽挑了挑眉, “這種片子投資不多,您何必找我呢?”
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他這點錢在李世榮眼裏根本不算什麽。既然李世榮賺了那麽多錢, 何必還要找他呢。
“我得到一個消息,又有幾個城市要改革開放了,所以我要把產業放在內地。”李世榮據實以告,他雙手交叉放在下巴處,平靜地看著張向陽, “你也知道國內的永潤超市都是屬於我個人名下的。電影雖火,但是這種東西是看運氣的,所以我想把產業放在超市上麵。”
張向陽這才想起馬大順說過,永潤超市在剛進入深圳的時候,其實是虧本的。因為這邊的東西不夠多,許多東西都是從香港運過來的。香港的物價比國內要高很多,而且人家的消費水平也高。很長一段時間,永潤超市都是靠降價才保住客流量。
也就是李世榮底子厚才能虧得起, 要是換了旁人,早就關門歇業了。
“而且現在的房子越來越難買。所以我想在剛開放的時候多買些鋪麵。”李世榮也從馬大順那邊聽說張向陽其實也非常喜歡買鋪麵。畢竟他那個化妝品店是需要鋪麵才能兜售的。隻靠百貨大樓售貨員推銷還是不夠的。
張向陽也來了幾分興趣,“都有哪些城市?”
李世榮隨口道,“聽說幾個大城市都開放了。比如北京,上海等等。”
張向陽沉吟了一會兒,“需要投資多少錢?”
“我們一人一半如何?隻要三百萬就成。”李世榮也沒跟他廢話,直接給他報了數。
雖然隻要一百五十萬,但對張向陽來說這筆錢也不少了,他還是非常謹慎的,“我能知道是什麽片子嗎?”
李世榮讓助理把劇本拿給他,“一共是十筆,你迴去慢慢挑。等年後再拍也來得及,反正錢現在還沒到賬。”
張向陽見他不急,便放寬了心,把劇本捏起來,“成,我迴去再看吧。”
李世榮起身送他。
張向陽到了鹹菜廠,馬大順坐在自家沙發裏火急火燎,彭家木同樣是坐立難安。
看到張向陽迴來,兩人忙迎了上來,目光灼灼地盯著他,“怎麽樣?”
周學敏和呂秀英也緊緊盯著他看。
張向陽見他們四人都這麽緊張,也沒有吊他們胃口,彎起嘴角,“翻了兩點五倍。賣得不錯。”
四人都忍不住驚唿起來。
呂秀英還有種不切實際的感覺,“陽子,真的嗎?這麽多?”
張向陽點頭,一筆筆算給他們聽,“的確是這麽多。而且還不包括咱們國內的。”
現在國家不怎麽自己投資,更願意引進外國票,因為這樣花的錢更少。比自己投拍更劃算。
現在國內的電視台雖然沒有後世多,但也不少了,如果有十家電視台要播,那也有幾百萬了。到時候還有一筆錢能分。
周學敏興奮得直搓手,看著張向陽,“錢什麽時候能拿到啊?”
張向陽坐到沙發裏,“等明年開春就能拿剛到。”
馬大順見他手裏拿著一摞東西,抽|出一本過來看,名字是《妙醫神探》,他微微有些詫異,“這麽快就又要投資了?”
張向陽點了點額頭,斜睨了他一眼,“怎麽樣?你有沒有興趣?”
馬大順和彭家木對視一眼,很肯定點頭,“要!”
看著兩人斬釘截鐵的迴答,張向陽卻根本沒笑,他微微歎了口氣,“雖然這次《漢武帝》很成功,但不是所有影片都成功的。像之前永潤集團投拍的那部《西門》明明是非常著名的編劇寫的,但是最終卻是血本無歸。”
馬大順雖然沒看過《西門》,可他也聽說過這部片子,“那是因為那導演不會選角。明明是絕世大美女卻選了個比我媳婦還醜的人來演。”
周學敏坐在他旁邊,噘著嘴,不高興地掐了他一下,疼得馬大順嘶得一聲。
彭家木在旁邊偷笑。
張向陽點了點頭,“所以說這個行業,是有風險的。尤其是不懂的人進來瞎指揮,那虧的概率就會更大。”
馬大順和彭家木不知道他說這話是什麽意思,但還是點頭,“我們隻投資,不會瞎指揮的。再說了,我倆也不懂演戲啊。怎麽指揮。”
張向陽其實也就是順嘴一說。見兩人這麽快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心裏也很高興,“那成吧。這次三百萬,李世榮投一半。我投一百萬,你倆一人二十五萬吧。”
馬大順和彭家木立刻點頭答應。
商量好這事之後,張向陽又在深圳這邊逗留一周,拿了一百多萬的分紅,到汕頭找張向民了。
之前欠了他們五萬,張向陽連本帶得給他們六萬。
張向民說什麽也不肯要他的利息,隻收了五萬本金。
楊素蘭見他臉上全是笑,“看你這樣子,看來你兩個廠子分紅很不錯吧?”
張向陽看著楊素蘭,“大嫂就是管賬的,應該比我更了解啊。”
楊素蘭嘿嘿笑。
張向民在旁邊愁眉苦臉,“爹又催我倆迴去呢。”
張向陽也沉默了,“大哥,你不想紅根和紅進嗎?”
怎麽可能不會想呢,隻是迴去就掙不到這麽多錢了啊。張向民看了眼媳婦,見她也低著頭,沉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