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離開之後,風晴雪與尹千觴的事情有點棘手,自然是沒有迴來的,好在謝衣們的記憶很好,帶著人去了幽都為外來之人提供的房間。
幽都其他地方守衛並不嚴格,隻需要與看守說一聲,混個眼熟,就可以入住了。
因為歐陽少恭要和百裏屠蘇說一些事情的緣故,謝衣2.0與黑化謝衣二人一起行動,本擬逛一逛幽都各處,看與上次離開的時候相比還有什麽變化。
然而天不遂人願,不知是算好的還是巧合,正好有來自流月城的公務來了……
還能有何辦法?天大地大,師尊……不,公務最大。
更重要的是,萬一沒按時完成,師尊一個不高興從流月城跑來把他們抓迴去了該如何是好?與其這般,不如乖乖的批改公務吧。
旁邊,歐陽少恭說起了本來想要永遠留在腹中的事情,他不動聲色的做好了對方與自己反目成仇的準備,甚至麵上笑意也沒有絲毫改變,就這樣看著百裏屠蘇,將那件事說出口。
當初歐陽少恭不過十六,就已經是青玉壇的丹芷長老了,他自幼聰慧過人,精通歧黃之術,於丹道一途亦是天賦高的令人不得不歎一句天才。
彼時,雷嚴還隻是青玉壇的武肅長老,為權利所蒙蔽,苦於威望手段不足,隻得安分守己。
歐陽少恭一向喜歡做事隨心,在青玉壇待了這麽一段時間,好不容易見到了一個可以充當樂子的人,於是就上了心,製造偶遇與巧合,成為了雷嚴所信任的人之一,偶爾為其出謀劃策。
本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也不知身邊的哪個侍從說漏了嘴,將烏蒙靈穀的事情告訴了雷嚴,又沒知道太多,隻知道烏蒙靈穀之中有一樣歐陽少恭想要的東西,以及似乎還有什麽寶物的猜測。
雷嚴在向歐陽少恭詢問之後,卻是沒接收到歐陽少恭正在著手布置,是以不想太早對烏蒙靈穀下手的意思,召集了人手,便前往附近探查。
沒過幾天,本以為自己已經表達的足夠清楚了於是心情不怎麽好的煉了一爐丹藥緩解心情,沒想到才緩解了心情,準備把那個多嘴的家夥處置掉,就接到了……武肅長老已經出門的消息。
根據匯報,歐陽少恭並沒有前去拯救烏蒙靈穀的意思,而是為即將到來的事情做準備,順便等著雷嚴帶迴焚寂,再試著使用血塗之陣把那被鑄入劍中的另一半魂魄拿出來,讓魂魄趨於完整。
沒想到的是,到了最後雷嚴竟然空手而歸,隻帶了大量的烏蒙靈穀特有的藥草物品,還有……一個戴著麵具的男子,理由倒是令人覺得好笑。
因為他沒找到歐陽少恭需要的東西,於是將這個正巧前去搗亂的男子給抓了迴來,男子遭受衝擊已然暈眩,此時睡的正香,正是來自幽都的巫鹹大人,待其醒來,已然失憶。
“百裏少俠還有什麽想要知道的?”歐陽少恭說完之後,笑盈盈的看著百裏屠蘇,如是問道。
聽完當年的事情,百裏屠蘇方才知道,當年害自己滅族的兇手已經死了,便是被歐陽先生殺死的,同時,也知道了一直以來都以為其心懷天下的歐陽先生的另一麵。
一時間,心中百味陳雜,腦中思慮過甚,頭也開始隱隱發痛起來,不禁伸手扶額,低聲道:“多謝歐陽先生,可否留我一人靜一靜?”
“此處本為百裏少俠住所,自當由少俠決定,在下這便告辭。”麵上不顯,歐陽少恭心中卻是不平靜,覺得對方流露出來的那種痛苦之色有趣的同時,又感到些許不憤,與果然如此的失落。
“多謝……”百裏屠蘇隻餘下了道謝的力氣,怎能察覺到歐陽少恭的心情變化?待人離去,便靜靜地想著,而歐陽少恭離開之後,心底熱情亦是開始冷卻,闔眼深思起來。
這一段本就荒謬的感情,也該就此結束才對,他也不是沒經曆過這種事情,前一秒還言笑晏晏下一秒就兵刃相向的事情發生的還少麽?
然而……心底的這些不甘,與不舍,又是什麽?
仗著客房不會有其他人,他麵上笑意盡褪,緊緊皺著眉頭,難得顯出些許不耐,心底的陰暗無處宣泄,與那些不甘、不舍,一起攪拌著發酵著。
最後悄悄地蔓延,染上過往歡樂的記憶,絲絲縷縷的滲透進去,叫囂著留下來……
曾被壓下的念頭再起,默默計劃起來。
百裏屠蘇跟在紫胤真人身邊,所見所聞雖算不上多,但也不是想不開亦或者愛遷怒的人,更多的是糾結歐陽先生的真麵目究竟是什麽,冥冥之中有一種感覺告訴他,歐陽先生的內心不止如此。
修道之人,不可仗著修為高強便為惡世間,而歐陽先生身為他曾經差一點想要發誓護其一世周全的人,品性也要仔細斟酌才是。
想了想聰明過人的歐陽先生,再想一想師尊所守護的那位……雲前輩,即便是百裏屠蘇也忍不住在心裏感歎,為何差距如此之大?
若先生同雲前輩一般心思單純……想了一半百裏屠蘇就腦中一片空白,再也想不下去,歐陽先生怎麽可能如同雲前輩那樣?
“日久見人心。”說著,百裏屠蘇堅定的點了點頭以示肯定,猶豫了一會兒後,合上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大不了……一直留在歐陽先生身邊,看著先生,以免先生誤入歧途就是。
次日,沒有了公務煩擾的兩隻謝衣在將已然處理好的公務送走之後,便等著另外二人,在捉住了歐陽少恭之後,知道百裏屠蘇並不在房中,遂一同前去尋找此刻不知身在何處的百裏屠蘇。
有謝衣2.0與黑化謝衣在,很快就找到了目標,而百裏屠蘇正在一個空曠的角落看天。
天上,隻有一條星星匯成的河流。
百裏屠蘇聽見有熟悉的腳步聲靠近,仿佛自言自語一般的說著:“方才,那條河裏多了一顆星星。”
離開之後,風晴雪與尹千觴的事情有點棘手,自然是沒有迴來的,好在謝衣們的記憶很好,帶著人去了幽都為外來之人提供的房間。
幽都其他地方守衛並不嚴格,隻需要與看守說一聲,混個眼熟,就可以入住了。
因為歐陽少恭要和百裏屠蘇說一些事情的緣故,謝衣2.0與黑化謝衣二人一起行動,本擬逛一逛幽都各處,看與上次離開的時候相比還有什麽變化。
然而天不遂人願,不知是算好的還是巧合,正好有來自流月城的公務來了……
還能有何辦法?天大地大,師尊……不,公務最大。
更重要的是,萬一沒按時完成,師尊一個不高興從流月城跑來把他們抓迴去了該如何是好?與其這般,不如乖乖的批改公務吧。
旁邊,歐陽少恭說起了本來想要永遠留在腹中的事情,他不動聲色的做好了對方與自己反目成仇的準備,甚至麵上笑意也沒有絲毫改變,就這樣看著百裏屠蘇,將那件事說出口。
當初歐陽少恭不過十六,就已經是青玉壇的丹芷長老了,他自幼聰慧過人,精通歧黃之術,於丹道一途亦是天賦高的令人不得不歎一句天才。
彼時,雷嚴還隻是青玉壇的武肅長老,為權利所蒙蔽,苦於威望手段不足,隻得安分守己。
歐陽少恭一向喜歡做事隨心,在青玉壇待了這麽一段時間,好不容易見到了一個可以充當樂子的人,於是就上了心,製造偶遇與巧合,成為了雷嚴所信任的人之一,偶爾為其出謀劃策。
本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也不知身邊的哪個侍從說漏了嘴,將烏蒙靈穀的事情告訴了雷嚴,又沒知道太多,隻知道烏蒙靈穀之中有一樣歐陽少恭想要的東西,以及似乎還有什麽寶物的猜測。
雷嚴在向歐陽少恭詢問之後,卻是沒接收到歐陽少恭正在著手布置,是以不想太早對烏蒙靈穀下手的意思,召集了人手,便前往附近探查。
沒過幾天,本以為自己已經表達的足夠清楚了於是心情不怎麽好的煉了一爐丹藥緩解心情,沒想到才緩解了心情,準備把那個多嘴的家夥處置掉,就接到了……武肅長老已經出門的消息。
根據匯報,歐陽少恭並沒有前去拯救烏蒙靈穀的意思,而是為即將到來的事情做準備,順便等著雷嚴帶迴焚寂,再試著使用血塗之陣把那被鑄入劍中的另一半魂魄拿出來,讓魂魄趨於完整。
沒想到的是,到了最後雷嚴竟然空手而歸,隻帶了大量的烏蒙靈穀特有的藥草物品,還有……一個戴著麵具的男子,理由倒是令人覺得好笑。
因為他沒找到歐陽少恭需要的東西,於是將這個正巧前去搗亂的男子給抓了迴來,男子遭受衝擊已然暈眩,此時睡的正香,正是來自幽都的巫鹹大人,待其醒來,已然失憶。
“百裏少俠還有什麽想要知道的?”歐陽少恭說完之後,笑盈盈的看著百裏屠蘇,如是問道。
聽完當年的事情,百裏屠蘇方才知道,當年害自己滅族的兇手已經死了,便是被歐陽先生殺死的,同時,也知道了一直以來都以為其心懷天下的歐陽先生的另一麵。
一時間,心中百味陳雜,腦中思慮過甚,頭也開始隱隱發痛起來,不禁伸手扶額,低聲道:“多謝歐陽先生,可否留我一人靜一靜?”
“此處本為百裏少俠住所,自當由少俠決定,在下這便告辭。”麵上不顯,歐陽少恭心中卻是不平靜,覺得對方流露出來的那種痛苦之色有趣的同時,又感到些許不憤,與果然如此的失落。
“多謝……”百裏屠蘇隻餘下了道謝的力氣,怎能察覺到歐陽少恭的心情變化?待人離去,便靜靜地想著,而歐陽少恭離開之後,心底熱情亦是開始冷卻,闔眼深思起來。
這一段本就荒謬的感情,也該就此結束才對,他也不是沒經曆過這種事情,前一秒還言笑晏晏下一秒就兵刃相向的事情發生的還少麽?
然而……心底的這些不甘,與不舍,又是什麽?
仗著客房不會有其他人,他麵上笑意盡褪,緊緊皺著眉頭,難得顯出些許不耐,心底的陰暗無處宣泄,與那些不甘、不舍,一起攪拌著發酵著。
最後悄悄地蔓延,染上過往歡樂的記憶,絲絲縷縷的滲透進去,叫囂著留下來……
曾被壓下的念頭再起,默默計劃起來。
百裏屠蘇跟在紫胤真人身邊,所見所聞雖算不上多,但也不是想不開亦或者愛遷怒的人,更多的是糾結歐陽先生的真麵目究竟是什麽,冥冥之中有一種感覺告訴他,歐陽先生的內心不止如此。
修道之人,不可仗著修為高強便為惡世間,而歐陽先生身為他曾經差一點想要發誓護其一世周全的人,品性也要仔細斟酌才是。
想了想聰明過人的歐陽先生,再想一想師尊所守護的那位……雲前輩,即便是百裏屠蘇也忍不住在心裏感歎,為何差距如此之大?
若先生同雲前輩一般心思單純……想了一半百裏屠蘇就腦中一片空白,再也想不下去,歐陽先生怎麽可能如同雲前輩那樣?
“日久見人心。”說著,百裏屠蘇堅定的點了點頭以示肯定,猶豫了一會兒後,合上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大不了……一直留在歐陽先生身邊,看著先生,以免先生誤入歧途就是。
次日,沒有了公務煩擾的兩隻謝衣在將已然處理好的公務送走之後,便等著另外二人,在捉住了歐陽少恭之後,知道百裏屠蘇並不在房中,遂一同前去尋找此刻不知身在何處的百裏屠蘇。
有謝衣2.0與黑化謝衣在,很快就找到了目標,而百裏屠蘇正在一個空曠的角落看天。
天上,隻有一條星星匯成的河流。
百裏屠蘇聽見有熟悉的腳步聲靠近,仿佛自言自語一般的說著:“方才,那條河裏多了一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