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你的身體,還是依照以前的法子,每天都要動一動,還有羊奶雞蛋魚肉這些東西全都要吃,身體營養跟上了,再加上運動,才是康複的最好法子,我今天過來也不是單純為了竄門的。”
第四卷 行軍篇 第五章 個頭大小原因,董義探查
顧水秀朝外麵的翠喜喊了兩聲,旋即說道:“我們家的水田你也清楚,裏麵養了不少草魚和河蝦,這會兒全都收上來了,給你加帶了好一些活魚和活蝦,你看著煮,趁著鮮活趕著吃了,要是不夠我們家裏還有,盡管讓姐夫過去取。”
左家也有水田,隻是左青鬆沒有那麽多功夫在水田裏養這些東西,因為就靠他一個人根本就顧不過來,隻能放手,秦家就不一樣了,他們人多,也養這些魚蝦,所以顧水秀不會特地給他們送。
董雲梅好笑地說道:“讓你幫忙,還吃你的,拿你的,我這臉皮子可掛不住!正好昨天嬸子也拿了一些過來,我們家就靠著你們兩家送的,就吃不完了。”
現在左家的孩子們都在翠竹山吃,家中就她跟左青鬆,這些魚蝦確實可以讓他們倆吃上還一陣子了。
顧水秀也覺得好笑,讓翠喜把魚蝦放到左家院子的水缸裏麵,果然見到裏麵已經放了不少草魚,另一個大缸裏麵放著蝦,水缸上麵的竹子接著外麵的山泉水不時往下流水,可以保證水缸裏的水質,也能抱著魚蝦的生活環境。
董雲梅湊到前麵看到顧水秀帶過來的魚蝦,驚唿道:“水秀,難不成真是翠竹山的水土比較養人,你看你家這魚蝦,足足比人家大了一半!”
著倒不是郝氏特地給她送小魚小蝦,而是秦家的田裏出產的差不多都是這個個頭,她親眼見過的。
顧水秀無奈地翻翻白眼,解釋道:“不是我們的大,嬸子他們的小,而是我們放的苗本來就比人家大一些,要知道,我們可是精挑細選過的,相同時間內自然長得比較大,再加上有董烈他們專門照顧,也有給這些魚蝦投喂一些食物,而不是單純靠著田裏的那些東西進食,自然會大一些,嬸子他們養魚蝦隻不過是順手,不能這麽比的。”
顧水秀知道秦家的情況,他們父子三人主要還是照料莊稼,裏麵的魚蝦養著隻是為了吃些蟲子雜草之類的,斷然不會特地去精心伺候,而且他們養這些魚蝦的目的隻是為了除去水田裏麵雜草跟害蟲,怎麽會特地割草往裏麵投喂?這種放養跟有心飼養的結果怎麽會一個樣?
董雲梅不下田,左青鬆也沒讓她操心過這些,所以她還真不了解這裏頭的學文,聽得一愣一愣的。
兩人說話的期間,董沁妍就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晃著一雙小腳,吹著徐徐的涼風,手上拿著一塊點心,這塊點心就能讓她吃上大半天,安安靜靜地也不吵人。
顧水秀和董雲梅從庭院裏迴來,她還是一樣的姿勢,一樣的動作,乖乖巧巧的。
董雲梅稀罕地說道:“你說你家這丫頭究竟像誰呢?你們夫妻倆可都不是這麽安分的主,你看看她,怎麽就這麽安靜呢!”
董雲梅一把抱過董沁妍,把她放在自己的腿上,一臉喜愛地上上下下打量她,要是以前,她連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都抱不了,現在的董沁妍怎麽說也有十八斤,瞧董雲梅這抱得一點兒也不費勁,可見身體是真的大好了。
董雲梅自己沒有注意這些,顧水秀卻是發現了,也不提醒她,就這麽好整以暇地看著她跟董沁妍互動。
直到董沁妍待不住,朝顧水秀伸手要抱抱的時候,董雲梅才把她還給顧水秀。
忙過秋收,很快就會進入冬天了,顧水秀這邊一切按部就班,董義那邊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他從翠竹山出發之後沒有直接去了那片山穀,而是先去一趟知水縣,在春華秋實給繽紛補過了一個中秋節,把顧水秀做的月餅拿給她們嚐過之後,特地去了一趟縣衙,給了縣衙的師爺一些好處,從他那邊看到了整個知水縣的地理圖誌,果真像顧水秀說的那樣,不過從地理圖誌上看,那處山穀確實不在知水縣的管轄範圍,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在永嘉郡的管轄範圍裏麵。
為了查清楚這一點,董義直接輾轉趕往州郡府城,這邊就真的是起義軍管轄之地,想要看到地理圖誌這種東西,除非用些手段,要不還真看不到,明著看不方便,董義隻好找了個機會溜到府衙裏麵,在裏麵查了大半天,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才離開。
這次他要去的就是離永嘉郡比較近的建安郡,如果在建安郡府城還差不多那塊山穀的歸屬,那就隻能去臨川郡了,這樣他從建安郡出發先去那個山穀也近一些,再橫穿山穀抵達臨川郡,還能省下不少時間。
董義計劃好了就開始行動,在路上快馬加鞭趕了大半月的路,終於抵達了建安郡的府城,建安郡跟永嘉郡相比,已經算是內陸了,這裏的民風不會像晉安郡那邊彪悍,但卻有些閉塞,民眾似乎也有些排外,尤其是這裏的人鄉音很重,溝通起來極費工夫,更讓人鬱悶的是,因為這裏多山地,人們出行不方便,有時候隔著兩座山的兩個村子說的話就不一樣了,要在這裏跟百姓溝通,恐怕要精通好幾種語言才行。
幸好董義不走尋常路,也不跟那些人交流,憑著自己的本事進入府衙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把自己需要的消息打聽清楚了,爾後買了幹糧直接進入清屏山,清屏山在這裏不叫做清屏山,不過建安郡這邊的清屏山跟永嘉郡那邊的清屏山還是一樣的地貌,就是植被有些差異。
進入清屏山沒多久,這種地貌馬上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下子從輕柔緩和連綿起伏的山林,變成聳入雲霄的高峰,董義從之前收集到的那些資料可以判斷這裏應該就是建安郡和臨川郡的分界線了,他要的那片山穀就在臨川的範圍。
依照他之前留的痕跡,董義很快就找到了那片山穀,這裏的景色跟之前還說一樣,山穀的入口在一處隱蔽的山石後麵,若是不靠近,根本發現不了這裏別有洞天。
第四卷 行軍篇 第六章 那處山穀,愜意的冬天
隻要穿過這個隱蔽的小路,立馬就能發現一整片廣闊的山穀,裏麵有一條不深不淺的溪流流過,這溪流的遠端是一條瀑布,瀑布的附近很是涼爽,不時有水霧飛濺。
董義仔仔細細把山穀檢查了一遍,山穀的附近環繞著一圈山峰,也就這個穀地算是一塊比較完整的平地,穀地狹長,目測大概有個五百畝左右,整個山穀隻有那麽一個入口,所以這裏幾乎沒有人來過的痕跡,想來若是要在這邊建莊子,那個入口就必須要處理好,還有這裏要模仿秦家和左家那樣,把平地全都用高牆圍起來,要不誰知道會不會有猛獸從山峰上衝下來?
幸好這裏隻是建起來當退路的,若是要在這邊長期居住,隻怕還要做更多的防範措施。
在山穀待了一天,董義才離開,這次的目標是臨川郡,從這裏到臨川郡,也不知道還要翻過多少座山,尤其是這邊山勢的問題,他必須要繞原路,沒辦法像永嘉郡那邊,直接強行翻過去都不會有問題。
等董義出了這片山脈,已經是三天後的事情了,看著自己一身的狼狽,董義心裏苦笑,都多久沒有過過這種日子了!
等他好不容易進了一個小鎮,多番打聽才知道,這裏離縣城還有十天的腳程,聽得董義眉頭直皺,迫不得已隻好買了一匹馬,快馬加鞭離開。
依著就近原則,買下那片山穀應該隻要去縣城就成了。
可惜在董義千辛萬苦的抵達縣衙之後,以買山的名義進了縣衙,竟然沒有在縣衙的地理圖誌上看到那片山穀,就是去了周邊的縣衙也沒發現,無奈之下董義隻好把最靠近哪裏的山給買下了,因著那裏偏僻,人跡罕至,山勢陡峭,既不能建房子也不能開墾田地,所以價格不算昂貴,董義隻付了八九百兩就買下了一座山峰,連著去了三個縣衙,把那附近的山都買了下來,董義這才發現,那處山穀好像是一處無人知道的區域一般,亦或是那裏入口太過隱蔽,所以沒有出現在地理圖誌上麵。
這個認知讓他興奮了好一會兒,要知道大梁境內這樣的地方應該不在少數,但被發現的少之又少,即使被發現了,那裏也都是已經有人落腳了,沒想到他還有這樣的運氣,還能發現這麽一處山穀。
因著這個認知,董義坐不住了,擔心那裏會被別人找到,拿了那些雞肋的山契快速返程,必須要在今年把那些建房子的材料準備好,年後他就要把這些東西運過去,開始修建莊子,到時候隻怕是還要帶幾個人過去,要不就他一人也不知道要修建到猴年馬月才能把這莊子修建起來,不過……之前董成虎就說了,這裏以後就是董家最後的退路,隻怕要選可靠的人過來,也不知道怎麽選才好。
董義歎了口氣,從這邊山穀直接穿越清屏山迴到翠竹山,這麽一來,最多不過一個月的功夫肯定可以到達翠竹山,說不好路上還會有什麽收獲,至於危險這種事情,對於常年在外行走的董義,早就不當一迴事了。
等他迴到翠竹山已經是十一月底了,這會兒的山裏已經下雪了,不過雪還不厚,人要是想通過也不難。
董宅所有屋子的門上已經掛上了厚厚的門簾,把風雪擋在屋外,堂屋裏,顧水秀正和董雲蘭在堂屋做著繡活,身邊是兩個玩耍的小嬰兒,一個是剛剛周歲的董沁妍,一個是董雲蘭才八個月大的兒子楊子軒,這孩子一出生就是米氏在照顧,也不用董雲蘭費什麽心思,因著米氏不常到董宅來,所以顧水秀很少看到這孩子,現在冬天到了,米氏這段時間身子不適,孩子就由董雲蘭照顧。
顧水秀擔心她一個人要忙著教繡活,還要伺候自己的婆婆,又要照顧兒子,忙不過來,就讓董雲蘭把孩子帶過來跟董沁妍放在一起養,兩個孩子在一起也熱鬧一些。
不過兩個孩子放在一起後,顧水秀終於意識到不對勁兒的地方了,跟楊子軒比起來,董沁妍仿佛就像個大人一般,也不是說她做了什麽出格的舉動,而是她一直安安靜靜的,顧水秀在他們麵前放了小玩意兒,楊子軒會馬上伸手去抓,一臉興味地玩上大半天。
而董沁妍則是一臉麵無表情,對這些東西絲毫不會感到興趣,有時候她懶洋洋地拿了一樣東西翻看,正好被楊子軒看到了,這小子一定會動手去搶,而這個時候董沁妍一定會乖乖地把玩具讓給他,要知道董沁妍比楊子軒還要大四個月,楊子軒還爬不利索,董沁妍已經可以顫顫巍巍地自己走路了。
這麽大差距之下,要說董沁妍害怕楊子軒,顧水秀是打死都不信的,正是因為這樣,顧水秀越發主意董沁妍,也不知道這個孩子這性子究竟是隨了誰?
董雲蘭已經從最開始的驚奇,到現在的習以為常,也不知道她是怎麽想的,有的時候董沁妍拿著小玩具在她們身邊走動,董雲蘭還會逗一下小家夥,讓她幫著拿點東西,每迴董沁妍都能把正確的東西放到董沁妍麵前,引得所有人嘖嘖稱奇。
顧水秀在廚房裏給大家做了一些點心,用糯米和芝麻磨成的粉,混著糖霜,給大家做了糯米糍,在用醃製的桂花糖水做了一些甜粥,給大家當下午茶,這是董雲蘭等人最享受的時候。
在美食之前,就算再勤勞的董雲蘭也要放下手裏的活計,招唿董青青和董悠悠一起過來吃東西。
顧水秀則端著甜粥一口一口地給董沁妍和楊子軒喂食。
董雲蘭一臉享受地說道:“嫂子,你自己吃就好了,這不是還有翠喜她們嘛!每迴你都自己動手,你看翠喜她們站在那裏多尷尬!”
董玉蘭示意顧水秀看向翠喜和美景,果然兩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顧水秀好笑地說道:“廚房還留著不少,你們先過去吃吧,吃完了再過來幫我看孩子,另外讓翠芙也送一些給楊毅於七董善他們吃,大家分一分也沒幾口,就嚐個鮮。”
第四卷 行軍篇 第五章 個頭大小原因,董義探查
顧水秀朝外麵的翠喜喊了兩聲,旋即說道:“我們家的水田你也清楚,裏麵養了不少草魚和河蝦,這會兒全都收上來了,給你加帶了好一些活魚和活蝦,你看著煮,趁著鮮活趕著吃了,要是不夠我們家裏還有,盡管讓姐夫過去取。”
左家也有水田,隻是左青鬆沒有那麽多功夫在水田裏養這些東西,因為就靠他一個人根本就顧不過來,隻能放手,秦家就不一樣了,他們人多,也養這些魚蝦,所以顧水秀不會特地給他們送。
董雲梅好笑地說道:“讓你幫忙,還吃你的,拿你的,我這臉皮子可掛不住!正好昨天嬸子也拿了一些過來,我們家就靠著你們兩家送的,就吃不完了。”
現在左家的孩子們都在翠竹山吃,家中就她跟左青鬆,這些魚蝦確實可以讓他們倆吃上還一陣子了。
顧水秀也覺得好笑,讓翠喜把魚蝦放到左家院子的水缸裏麵,果然見到裏麵已經放了不少草魚,另一個大缸裏麵放著蝦,水缸上麵的竹子接著外麵的山泉水不時往下流水,可以保證水缸裏的水質,也能抱著魚蝦的生活環境。
董雲梅湊到前麵看到顧水秀帶過來的魚蝦,驚唿道:“水秀,難不成真是翠竹山的水土比較養人,你看你家這魚蝦,足足比人家大了一半!”
著倒不是郝氏特地給她送小魚小蝦,而是秦家的田裏出產的差不多都是這個個頭,她親眼見過的。
顧水秀無奈地翻翻白眼,解釋道:“不是我們的大,嬸子他們的小,而是我們放的苗本來就比人家大一些,要知道,我們可是精挑細選過的,相同時間內自然長得比較大,再加上有董烈他們專門照顧,也有給這些魚蝦投喂一些食物,而不是單純靠著田裏的那些東西進食,自然會大一些,嬸子他們養魚蝦隻不過是順手,不能這麽比的。”
顧水秀知道秦家的情況,他們父子三人主要還是照料莊稼,裏麵的魚蝦養著隻是為了吃些蟲子雜草之類的,斷然不會特地去精心伺候,而且他們養這些魚蝦的目的隻是為了除去水田裏麵雜草跟害蟲,怎麽會特地割草往裏麵投喂?這種放養跟有心飼養的結果怎麽會一個樣?
董雲梅不下田,左青鬆也沒讓她操心過這些,所以她還真不了解這裏頭的學文,聽得一愣一愣的。
兩人說話的期間,董沁妍就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晃著一雙小腳,吹著徐徐的涼風,手上拿著一塊點心,這塊點心就能讓她吃上大半天,安安靜靜地也不吵人。
顧水秀和董雲梅從庭院裏迴來,她還是一樣的姿勢,一樣的動作,乖乖巧巧的。
董雲梅稀罕地說道:“你說你家這丫頭究竟像誰呢?你們夫妻倆可都不是這麽安分的主,你看看她,怎麽就這麽安靜呢!”
董雲梅一把抱過董沁妍,把她放在自己的腿上,一臉喜愛地上上下下打量她,要是以前,她連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都抱不了,現在的董沁妍怎麽說也有十八斤,瞧董雲梅這抱得一點兒也不費勁,可見身體是真的大好了。
董雲梅自己沒有注意這些,顧水秀卻是發現了,也不提醒她,就這麽好整以暇地看著她跟董沁妍互動。
直到董沁妍待不住,朝顧水秀伸手要抱抱的時候,董雲梅才把她還給顧水秀。
忙過秋收,很快就會進入冬天了,顧水秀這邊一切按部就班,董義那邊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他從翠竹山出發之後沒有直接去了那片山穀,而是先去一趟知水縣,在春華秋實給繽紛補過了一個中秋節,把顧水秀做的月餅拿給她們嚐過之後,特地去了一趟縣衙,給了縣衙的師爺一些好處,從他那邊看到了整個知水縣的地理圖誌,果真像顧水秀說的那樣,不過從地理圖誌上看,那處山穀確實不在知水縣的管轄範圍,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在永嘉郡的管轄範圍裏麵。
為了查清楚這一點,董義直接輾轉趕往州郡府城,這邊就真的是起義軍管轄之地,想要看到地理圖誌這種東西,除非用些手段,要不還真看不到,明著看不方便,董義隻好找了個機會溜到府衙裏麵,在裏麵查了大半天,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才離開。
這次他要去的就是離永嘉郡比較近的建安郡,如果在建安郡府城還差不多那塊山穀的歸屬,那就隻能去臨川郡了,這樣他從建安郡出發先去那個山穀也近一些,再橫穿山穀抵達臨川郡,還能省下不少時間。
董義計劃好了就開始行動,在路上快馬加鞭趕了大半月的路,終於抵達了建安郡的府城,建安郡跟永嘉郡相比,已經算是內陸了,這裏的民風不會像晉安郡那邊彪悍,但卻有些閉塞,民眾似乎也有些排外,尤其是這裏的人鄉音很重,溝通起來極費工夫,更讓人鬱悶的是,因為這裏多山地,人們出行不方便,有時候隔著兩座山的兩個村子說的話就不一樣了,要在這裏跟百姓溝通,恐怕要精通好幾種語言才行。
幸好董義不走尋常路,也不跟那些人交流,憑著自己的本事進入府衙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把自己需要的消息打聽清楚了,爾後買了幹糧直接進入清屏山,清屏山在這裏不叫做清屏山,不過建安郡這邊的清屏山跟永嘉郡那邊的清屏山還是一樣的地貌,就是植被有些差異。
進入清屏山沒多久,這種地貌馬上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下子從輕柔緩和連綿起伏的山林,變成聳入雲霄的高峰,董義從之前收集到的那些資料可以判斷這裏應該就是建安郡和臨川郡的分界線了,他要的那片山穀就在臨川的範圍。
依照他之前留的痕跡,董義很快就找到了那片山穀,這裏的景色跟之前還說一樣,山穀的入口在一處隱蔽的山石後麵,若是不靠近,根本發現不了這裏別有洞天。
第四卷 行軍篇 第六章 那處山穀,愜意的冬天
隻要穿過這個隱蔽的小路,立馬就能發現一整片廣闊的山穀,裏麵有一條不深不淺的溪流流過,這溪流的遠端是一條瀑布,瀑布的附近很是涼爽,不時有水霧飛濺。
董義仔仔細細把山穀檢查了一遍,山穀的附近環繞著一圈山峰,也就這個穀地算是一塊比較完整的平地,穀地狹長,目測大概有個五百畝左右,整個山穀隻有那麽一個入口,所以這裏幾乎沒有人來過的痕跡,想來若是要在這邊建莊子,那個入口就必須要處理好,還有這裏要模仿秦家和左家那樣,把平地全都用高牆圍起來,要不誰知道會不會有猛獸從山峰上衝下來?
幸好這裏隻是建起來當退路的,若是要在這邊長期居住,隻怕還要做更多的防範措施。
在山穀待了一天,董義才離開,這次的目標是臨川郡,從這裏到臨川郡,也不知道還要翻過多少座山,尤其是這邊山勢的問題,他必須要繞原路,沒辦法像永嘉郡那邊,直接強行翻過去都不會有問題。
等董義出了這片山脈,已經是三天後的事情了,看著自己一身的狼狽,董義心裏苦笑,都多久沒有過過這種日子了!
等他好不容易進了一個小鎮,多番打聽才知道,這裏離縣城還有十天的腳程,聽得董義眉頭直皺,迫不得已隻好買了一匹馬,快馬加鞭離開。
依著就近原則,買下那片山穀應該隻要去縣城就成了。
可惜在董義千辛萬苦的抵達縣衙之後,以買山的名義進了縣衙,竟然沒有在縣衙的地理圖誌上看到那片山穀,就是去了周邊的縣衙也沒發現,無奈之下董義隻好把最靠近哪裏的山給買下了,因著那裏偏僻,人跡罕至,山勢陡峭,既不能建房子也不能開墾田地,所以價格不算昂貴,董義隻付了八九百兩就買下了一座山峰,連著去了三個縣衙,把那附近的山都買了下來,董義這才發現,那處山穀好像是一處無人知道的區域一般,亦或是那裏入口太過隱蔽,所以沒有出現在地理圖誌上麵。
這個認知讓他興奮了好一會兒,要知道大梁境內這樣的地方應該不在少數,但被發現的少之又少,即使被發現了,那裏也都是已經有人落腳了,沒想到他還有這樣的運氣,還能發現這麽一處山穀。
因著這個認知,董義坐不住了,擔心那裏會被別人找到,拿了那些雞肋的山契快速返程,必須要在今年把那些建房子的材料準備好,年後他就要把這些東西運過去,開始修建莊子,到時候隻怕是還要帶幾個人過去,要不就他一人也不知道要修建到猴年馬月才能把這莊子修建起來,不過……之前董成虎就說了,這裏以後就是董家最後的退路,隻怕要選可靠的人過來,也不知道怎麽選才好。
董義歎了口氣,從這邊山穀直接穿越清屏山迴到翠竹山,這麽一來,最多不過一個月的功夫肯定可以到達翠竹山,說不好路上還會有什麽收獲,至於危險這種事情,對於常年在外行走的董義,早就不當一迴事了。
等他迴到翠竹山已經是十一月底了,這會兒的山裏已經下雪了,不過雪還不厚,人要是想通過也不難。
董宅所有屋子的門上已經掛上了厚厚的門簾,把風雪擋在屋外,堂屋裏,顧水秀正和董雲蘭在堂屋做著繡活,身邊是兩個玩耍的小嬰兒,一個是剛剛周歲的董沁妍,一個是董雲蘭才八個月大的兒子楊子軒,這孩子一出生就是米氏在照顧,也不用董雲蘭費什麽心思,因著米氏不常到董宅來,所以顧水秀很少看到這孩子,現在冬天到了,米氏這段時間身子不適,孩子就由董雲蘭照顧。
顧水秀擔心她一個人要忙著教繡活,還要伺候自己的婆婆,又要照顧兒子,忙不過來,就讓董雲蘭把孩子帶過來跟董沁妍放在一起養,兩個孩子在一起也熱鬧一些。
不過兩個孩子放在一起後,顧水秀終於意識到不對勁兒的地方了,跟楊子軒比起來,董沁妍仿佛就像個大人一般,也不是說她做了什麽出格的舉動,而是她一直安安靜靜的,顧水秀在他們麵前放了小玩意兒,楊子軒會馬上伸手去抓,一臉興味地玩上大半天。
而董沁妍則是一臉麵無表情,對這些東西絲毫不會感到興趣,有時候她懶洋洋地拿了一樣東西翻看,正好被楊子軒看到了,這小子一定會動手去搶,而這個時候董沁妍一定會乖乖地把玩具讓給他,要知道董沁妍比楊子軒還要大四個月,楊子軒還爬不利索,董沁妍已經可以顫顫巍巍地自己走路了。
這麽大差距之下,要說董沁妍害怕楊子軒,顧水秀是打死都不信的,正是因為這樣,顧水秀越發主意董沁妍,也不知道這個孩子這性子究竟是隨了誰?
董雲蘭已經從最開始的驚奇,到現在的習以為常,也不知道她是怎麽想的,有的時候董沁妍拿著小玩具在她們身邊走動,董雲蘭還會逗一下小家夥,讓她幫著拿點東西,每迴董沁妍都能把正確的東西放到董沁妍麵前,引得所有人嘖嘖稱奇。
顧水秀在廚房裏給大家做了一些點心,用糯米和芝麻磨成的粉,混著糖霜,給大家做了糯米糍,在用醃製的桂花糖水做了一些甜粥,給大家當下午茶,這是董雲蘭等人最享受的時候。
在美食之前,就算再勤勞的董雲蘭也要放下手裏的活計,招唿董青青和董悠悠一起過來吃東西。
顧水秀則端著甜粥一口一口地給董沁妍和楊子軒喂食。
董雲蘭一臉享受地說道:“嫂子,你自己吃就好了,這不是還有翠喜她們嘛!每迴你都自己動手,你看翠喜她們站在那裏多尷尬!”
董玉蘭示意顧水秀看向翠喜和美景,果然兩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顧水秀好笑地說道:“廚房還留著不少,你們先過去吃吧,吃完了再過來幫我看孩子,另外讓翠芙也送一些給楊毅於七董善他們吃,大家分一分也沒幾口,就嚐個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