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哲在蓮花山核子研發基地呆了一個多星期,隻將多重可控核聚變推進到硫原子階段。
硫原子之後麵臨著眾多技術難題,工程上麵和極大增加反應爐的體積,顯然這是材料不過關導致的問題。
“材料材料!終究是一個跨不過去的坎。”黃明哲搖了搖頭說道。
董寬拍了拍他肩膀:“我們已經完成了理論設計,接下來肯定可以搞出來的,這隻是時間問題。”
然而黃明哲卻沒有那麽盲目樂觀,從理論設計的需要來看,反應爐需要材料性能至少需要提升10倍左右,才勉勉強強到達最低標準。
如果要滿足小型化,材料性能需要提升倍。
作為材料學的頂級科學家,又是計算材料學的集大成者,黃明哲知道目前新人類的材料學已經進入瓶頸期。
原子分子級材料的瓶頸已經如期而至,這是他預料之中的事情。
這是根本上的先天性限製,原子分子級材料就算是玩出花來,也是原子分子材料,比起簡並態中子材料誇克材料的起步弱了非常多。
“老董,多重可控核聚變交給你帶著,我要處理一下核聚變發動機研究所的事情。”
“沒問題。”
至於魏風早就腳底抹油了,他對於核聚變興趣不大,之前還是黃明哲拉著他過來的,搞到碳原子階段,他就知道事不可為。
現在他也在負責兩個大型物理項目,自然沒有時間浪費在這裏。
黃明哲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將替身機器人放迴保存艙裏麵,然後離開核子研發基地。
不知名基地裏麵,退出虛擬網絡的黃明哲,活動活動了身體。
來到基地外麵,這裏是一個建設在武夷山深處的秘密基地,現在武夷山周圍已經是自然風景區,人類的活動少之又少。
東亞大區作為新人類的核心區,這裏未來依舊會保留45億人口。
盡管是人類文明區,但是一些生態脆弱的區域,該退出還是要退出。
比如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各地山區,除了曆史名城會保留下來,其他區域的人口都全麵遷移出來。
這個基地一旁,就是一座廢棄的小鎮。
小鎮全體居民一起搬遷到北美費城區那邊,說故土難離那是在開玩笑,以前是環境限製,國內到處人滿為患,根本沒有地方可以遷移。
現在新人類占據整個藍星,大把平原土地安置,加上新人類觀念和舊人類有很多區別,他們並不排斥遷移。
黃明哲漫步在小鎮之中,張士和如影隨形的保護著他。
小鎮的房屋還保留著,就是塑料製品和家用電器之類,被全迴收走了。
斑駁的牆壁上,石灰坑坑窪窪露出底下的紅磚,青苔雜草喇叭花在侵占人類的遺跡。
喵……
他抬頭一看,一頭帶著幼崽的大花貓,正在二樓陽台盯著陌生人。
人類集體遷出這裏才不到一個多月,野生動物和植物就開始複蘇。
“生命何其偉大,藍星從來沒有在意過人類,也不需要人類拯救,我們隻是在拯救自己。”黃明哲感歎道。
走了一圈,這個小鎮的人類痕跡正在消失,動植物們正在消滅人類存在的鋼筋混凝土家具用品。
或許若幹年以後,這裏就再也沒有什麽小鎮了。
“走吧!”
迴到基地裏麵。
黃明哲再次進入虛擬網絡,登陸了位於秦皇島核聚變發動機研究所的替身機器人。
負責這個研究所管理工作的秦長歌,是之前思維社激光實驗室的負責人。
他給黃明哲介紹了下一代核聚變發動機的思路。
黃明哲一邊聽一邊快速翻看了一遍研究所的資料。
一般而言,宇宙飛船發動機工作需要兩種東西能量和工質。
而化學能火箭中,推進劑既當爹又當媽,既提供了推進的能量,又充當了推進的工質。
這樣看似簡化了結構,但是根據動量守恆定律可知,火箭的比衝和拋射工質的速度成正比,而化學能火箭噴射工質的速度存在著上限。
而核聚變發動機就是用聚變產生的能量加熱工質聚變產物本身也可以當工質產生推進力的發動機。
在聚變引擎中,有三種類型的能量來自聚變反應:等離子體熱能中子能量軔致輻射能量人。
等離子體熱能,就是當聚變燃料進行聚變時,燃料原子被電離成有用的熱等離子體離子,這裏包含了大部分的融合能量,也是容易使用的能量。
許多聚變反應或副反應會產生致命的中子輻射,高能中子對於新人類也是是致命的。
另外長時間的中子照射可以導致發動機部件中子脆化和中子活化。
中子能量在核聚變直噴發動機之中,屬於半浪費狀態。
而軔致輻射能量,主要是發生在從核聚變反應的熱等離子體中的離子與電子碰撞時。
有用的等離子體熱能,被轉換成無用的危險的x射線加冷離子,這也被認為是浪費能源。
黃明哲知道核聚變發動機的工程上限是光速30左右,但是現在人類連10都難以達到。
主要是核聚變直噴發動機被浪費的能量太多,導致燃料載荷比超大,用五萬噸核燃料才可以將五百噸設備加速到12光速,燃料載荷比達到100。
即1噸設備需要100噸燃料來加速,能量和工質浪費太多了。
黃明哲已經了解了秦長歌他們的思路:“你們的方案是混合模式,這個思路不錯。”
“這也是公元時代就有的思路,我們剛好技術條件達到,便拿來使用了。”秦長歌笑著解釋道。
“我們去看你們的原型機。”
“沒問題。”
……
在實驗室裏麵,一台12噸重的核聚變發動機,正在進行點火測試。
這台發動機和之前的核聚變直噴發動機有些不同。
所謂的混合模式,是因為核聚變發動機有三個模式:純聚變聚變加力燃燒發動機雙模式聚變發動機。
而混合模式就是雙模式聚變發動機。
這種核聚變發動機除了使用等離子體熱能,也使用了中子和軔致輻射能加熱冷反應質量。
此外,雙模式可以切換到純融合模式,因此這種模式具有最高的最低推力推進劑質量流量,和最高的排氣速度比衝。
“理事長你看,這就是混合模式下的磁慣性發動機。”秦長歌麻利的介紹著。
“目前燃料利用率提升了多少”
“26左右,如果在外太空采集工質,燃料利用率可以提升到85左右。”
黃明哲點了點頭,這個提升是非常巨大的,就算是保守一些,也可以讓飛船的燃料載荷比降低三分之一左右。
對於宇宙飛船而言,一點點燃料載荷比下降,都可以讓飛船增加有效載荷。
硫原子之後麵臨著眾多技術難題,工程上麵和極大增加反應爐的體積,顯然這是材料不過關導致的問題。
“材料材料!終究是一個跨不過去的坎。”黃明哲搖了搖頭說道。
董寬拍了拍他肩膀:“我們已經完成了理論設計,接下來肯定可以搞出來的,這隻是時間問題。”
然而黃明哲卻沒有那麽盲目樂觀,從理論設計的需要來看,反應爐需要材料性能至少需要提升10倍左右,才勉勉強強到達最低標準。
如果要滿足小型化,材料性能需要提升倍。
作為材料學的頂級科學家,又是計算材料學的集大成者,黃明哲知道目前新人類的材料學已經進入瓶頸期。
原子分子級材料的瓶頸已經如期而至,這是他預料之中的事情。
這是根本上的先天性限製,原子分子級材料就算是玩出花來,也是原子分子材料,比起簡並態中子材料誇克材料的起步弱了非常多。
“老董,多重可控核聚變交給你帶著,我要處理一下核聚變發動機研究所的事情。”
“沒問題。”
至於魏風早就腳底抹油了,他對於核聚變興趣不大,之前還是黃明哲拉著他過來的,搞到碳原子階段,他就知道事不可為。
現在他也在負責兩個大型物理項目,自然沒有時間浪費在這裏。
黃明哲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將替身機器人放迴保存艙裏麵,然後離開核子研發基地。
不知名基地裏麵,退出虛擬網絡的黃明哲,活動活動了身體。
來到基地外麵,這裏是一個建設在武夷山深處的秘密基地,現在武夷山周圍已經是自然風景區,人類的活動少之又少。
東亞大區作為新人類的核心區,這裏未來依舊會保留45億人口。
盡管是人類文明區,但是一些生態脆弱的區域,該退出還是要退出。
比如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各地山區,除了曆史名城會保留下來,其他區域的人口都全麵遷移出來。
這個基地一旁,就是一座廢棄的小鎮。
小鎮全體居民一起搬遷到北美費城區那邊,說故土難離那是在開玩笑,以前是環境限製,國內到處人滿為患,根本沒有地方可以遷移。
現在新人類占據整個藍星,大把平原土地安置,加上新人類觀念和舊人類有很多區別,他們並不排斥遷移。
黃明哲漫步在小鎮之中,張士和如影隨形的保護著他。
小鎮的房屋還保留著,就是塑料製品和家用電器之類,被全迴收走了。
斑駁的牆壁上,石灰坑坑窪窪露出底下的紅磚,青苔雜草喇叭花在侵占人類的遺跡。
喵……
他抬頭一看,一頭帶著幼崽的大花貓,正在二樓陽台盯著陌生人。
人類集體遷出這裏才不到一個多月,野生動物和植物就開始複蘇。
“生命何其偉大,藍星從來沒有在意過人類,也不需要人類拯救,我們隻是在拯救自己。”黃明哲感歎道。
走了一圈,這個小鎮的人類痕跡正在消失,動植物們正在消滅人類存在的鋼筋混凝土家具用品。
或許若幹年以後,這裏就再也沒有什麽小鎮了。
“走吧!”
迴到基地裏麵。
黃明哲再次進入虛擬網絡,登陸了位於秦皇島核聚變發動機研究所的替身機器人。
負責這個研究所管理工作的秦長歌,是之前思維社激光實驗室的負責人。
他給黃明哲介紹了下一代核聚變發動機的思路。
黃明哲一邊聽一邊快速翻看了一遍研究所的資料。
一般而言,宇宙飛船發動機工作需要兩種東西能量和工質。
而化學能火箭中,推進劑既當爹又當媽,既提供了推進的能量,又充當了推進的工質。
這樣看似簡化了結構,但是根據動量守恆定律可知,火箭的比衝和拋射工質的速度成正比,而化學能火箭噴射工質的速度存在著上限。
而核聚變發動機就是用聚變產生的能量加熱工質聚變產物本身也可以當工質產生推進力的發動機。
在聚變引擎中,有三種類型的能量來自聚變反應:等離子體熱能中子能量軔致輻射能量人。
等離子體熱能,就是當聚變燃料進行聚變時,燃料原子被電離成有用的熱等離子體離子,這裏包含了大部分的融合能量,也是容易使用的能量。
許多聚變反應或副反應會產生致命的中子輻射,高能中子對於新人類也是是致命的。
另外長時間的中子照射可以導致發動機部件中子脆化和中子活化。
中子能量在核聚變直噴發動機之中,屬於半浪費狀態。
而軔致輻射能量,主要是發生在從核聚變反應的熱等離子體中的離子與電子碰撞時。
有用的等離子體熱能,被轉換成無用的危險的x射線加冷離子,這也被認為是浪費能源。
黃明哲知道核聚變發動機的工程上限是光速30左右,但是現在人類連10都難以達到。
主要是核聚變直噴發動機被浪費的能量太多,導致燃料載荷比超大,用五萬噸核燃料才可以將五百噸設備加速到12光速,燃料載荷比達到100。
即1噸設備需要100噸燃料來加速,能量和工質浪費太多了。
黃明哲已經了解了秦長歌他們的思路:“你們的方案是混合模式,這個思路不錯。”
“這也是公元時代就有的思路,我們剛好技術條件達到,便拿來使用了。”秦長歌笑著解釋道。
“我們去看你們的原型機。”
“沒問題。”
……
在實驗室裏麵,一台12噸重的核聚變發動機,正在進行點火測試。
這台發動機和之前的核聚變直噴發動機有些不同。
所謂的混合模式,是因為核聚變發動機有三個模式:純聚變聚變加力燃燒發動機雙模式聚變發動機。
而混合模式就是雙模式聚變發動機。
這種核聚變發動機除了使用等離子體熱能,也使用了中子和軔致輻射能加熱冷反應質量。
此外,雙模式可以切換到純融合模式,因此這種模式具有最高的最低推力推進劑質量流量,和最高的排氣速度比衝。
“理事長你看,這就是混合模式下的磁慣性發動機。”秦長歌麻利的介紹著。
“目前燃料利用率提升了多少”
“26左右,如果在外太空采集工質,燃料利用率可以提升到85左右。”
黃明哲點了點頭,這個提升是非常巨大的,就算是保守一些,也可以讓飛船的燃料載荷比降低三分之一左右。
對於宇宙飛船而言,一點點燃料載荷比下降,都可以讓飛船增加有效載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