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窈[幽怨臉]:……不帶這麽含蓄的好不好,是個人都聽不懂。
第34章
謝槐玉不經意間瞥到她腕上的紅印,想到之前鄭岱對她的僭越行徑,他蹙眉看她,手上的動作一輕。
江窈終於得以重獲自由,對謝槐玉的古怪無力吐槽,說明她的猜測不錯,謝槐玉十有八九是中了什麽降頭。
她搓了搓手背,下一秒謝槐玉又裹住她的指尖,將她的手把玩在掌心裏。
江窈被他的動作震住,整個人處於當機狀態,就這麽看著他骨節分明的手指交疊在自己手背上。
“冷都不知道吱聲麽?”他掌心的溫度狀似無意包裹著她,“連枝就是這麽伺候你的?”
“你怎麽說話像我皇祖母一樣……”莫名其妙就比她長兩個輩分,瞎占便宜。
謝槐玉忽然和她挨得近極了,從她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眼睫濃密,此時低垂的神色一絲不苟。
寂靜的廂房裏,光影斑駁交織出他的倒影,江窈抬眼的一瞬間,和他四目相對,一對狹長的眼睛,扇形的雙眼皮埋在深邃的眼眶下,眉鬢雋永,漆黑的眉宇嵌在他清白的膚色裏。
他眸光裏泛起的波瀾,足以讓她聽到山風搖動的聲音。
江窈一顆心陡然跳得七上八下,連什麽時候跟著他走出廂房都忘記。
稀裏糊塗跟著他穿過長廊,江窈絞著帕子,她在懊惱自己的不矜持,誰知道謝槐玉又在耍什麽花招。
謝槐玉忽然止住步伐,江窈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嗑在他烙鐵似的背上。
她摸了摸鼻尖,嗔著眼看他。
謝槐玉接過小廝呈上來的一方紫檀木匣子,好似沒有瞧見她的窘迫不安,他當著她的麵打開木匣。
裏頭擺著一塊紅絲玉的印鑒,棱角上鐫刻著栩栩如生的花棱。
江窈猶豫的拿出來一看,草書體的建章二字,和秦正卿之前送她的完全不一樣,連風格都大相徑庭。
她似乎想起什麽,重新放迴去,沒有再看一眼,“你請長安城的哪位名匠刻的?”
“閑來無事,親手刻的。”謝槐玉漫不經心的看著她。
江窈這才沒有再推辭,這還差不多,最起碼人家秦世子也是自己親手刻的。
雖然之前秦世子送她的那塊印鑒她早已束之高閣,用料也比不上眼下這塊。
這就好比珠玉在前。俗話說禮輕情意重,往後再次一些她既不會輕易收,更不會入得了她的眼。
定國侯大婚這一日的酒宴散後,眾人三三兩兩起身和孟老太君告辭。
府上家丁將鄭岱醉倒後花園的事稟告上來,老王妃袁氏順著杆子往上爬,借機將此事當笑話似的大肆宣揚,話裏話外都在數落鄭侯爺的有失體統。
孟老太君臉上的笑意再也掛不住,橫豎麵前都是家裏知根知底的親眷,她也不忌諱什麽,夾槍帶棒似的開口:“侯爺會走到借酒消愁的田地,也不知道是因為誰的緣故。”
袁氏心裏頭本來就不痛快,自己捧在手心裏養了二十年的廣陽郡主臨到頭嫁給人做妾室,要是換成以前,她早就和定國侯府的人拍案叫板。
今時不同往日,廣陽王府的境遇每況日下,能給廣陽郡主籌劃到這樁婚事,對於她來說,死而無憾。
但這不代表她能夠忍得了孟老太君這樣出言不遜,袁氏陰陽怪氣的懟迴去:“若真是個有風骨的,大可以求陛下收迴成命,說到底還不是貪生怕死。”
孟老太君橫眉一豎:“我能讓她進侯府,已經是對她最大的恩典。”
言下之意,隻怕是往後廣陽郡主在侯府的日子不太好過了。
這倆人就這麽你一我一語,誰都不肯讓步,最終鬧得不歡而散。
鄭太後剛開始還勸兩句,後來幹脆嗑起瓜子來,瓜子皮劈裏啪啦堆了半個痰盂高,津津有味看完最後這一出大戲。
坐在迴宮的馬車裏,鄭太後才對此發表見解:“不是冤家不聚頭,如今是兩灘渾水做了一家人,大喜的日子,非要鬧的這麽不體麵怪得了誰?”
江窈兜著膝上的小木匣子,頭也不抬的附和道:“皇祖母說得是。”
“今兒人人都兩袖空空出侯府,”鄭太後一眼就看出裏頭的彎彎繞,“怎麽偏偏你滿載而歸?”
“什麽滿載而歸……”江窈辯解道,“據我所知,壽合宮每個月的禮品清單,宮裏頭您排第二,都沒有人敢排第一。”
鄭太後笑道:“禮品這種東西,在精不在多,最重要的要看送禮的人。”
江窈差點手抖得把小木匣子給摔出去,怎麽感覺鄭太後早已洞悉一切。
她鄭重的說道:“皇祖母,我想迴國子監繼續念書。”
“哀家不準。”鄭太後毫不猶豫的迴絕她。
“我這次給您保證,我會勤勤懇懇的聽司業授課,散學後也會認真的做功課。”江窈自己聽起來都像在信口開河,更別提鄭太後,“技多不壓身,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果不其然,鄭太後看著她搖頭。
“您不是向來愛收集經書的手抄本麽?”江窈誇下海口道,“我給您抄一卷怎麽樣?”
鄭太後用一種太陽打西邊出來的眼神看她,“當真下定決心了?”
“嗯。”江窈如釋負重的鬆一口氣。
鄭太後這才告訴她真相:“其實你父皇和哀家商量過,你想迴去的話隨時都可以迴去。”
江窈:“……”合著鬧了半天,就為了哄她給自己抄一卷經書?
其實她若鐵了心要迴國子監,沒有人能攔得了她,更何況,對於她迴國子監這件事,光熙帝肯定第一個喜聞樂見。
江窈在三天後才正式迴到國子監,天蒙蒙亮便乖巧的坐在四方堂裏頭。
連自詡學生楷模的秦正卿和她相比,都顯得姍姍來遲。
令江窈吃驚的是,整個國子監,居然沒有一個人因為她的迴歸而感到意外,仿佛她從未離開過一般。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建章公主要迴國子監的事,國子監眾人都早有耳聞,畢竟連謝相從建章公主離開國子監起,便斷言她遲早有一日會迴來。
所謂謝相誠不欺我也,大概就是這麽個意思。
秦正卿看了一眼江窈桌角上的洛石硯台,原先放自己印鑒的位置被一方新的紅絲玉印鑒取而代之。
剔透斑斕的洛石,和紅絲玉的印鑒挨在一起,相得益彰,似乎每一寸都寫滿了登對二字。
“秦世子,”江窈喚道,“前段時日你同我提過的那件事,辦的如何了?”
秦正卿正了正神色,將進展告訴她:“那些進京趕考的書生,受過殿下恩惠後,都對殿下感激不盡。前幾日才在城郊湖心亭舉行的賦詩會上以您為題,用五言絕句的格律,比試期間常有佳句,等我將當日的詩集整理完畢,再拿給你過目。”
江窈饒有興致的問道:“可有什麽點睛之筆麽,說來聽聽。”
秦正卿想了想,說出兩句給她聽,隨口問道,“對了,五日後還會有一場賦詩會,殿下要不要趁這個機會同我一道去看看?”
“可以。”這還是江窈來國子監這麽久,第一次答應他提出的邀約。
等到晌午後連枝將鑰匙串交到江窈手上,江窈偷摸著去了一趟藏書樓。
禮尚往來,她不是那種無緣無故拾人牙慧的人。怪隻怪她千不該萬不該撕了他給自己的字帖,高下立見,他的氣量越大,越顯得她小肚雞腸似的。
藏書樓和她上一次進來時完全不同,雖然照舊封死著木窗,卻燈火通明,江窈觀察後發現應該是用了長明燈的油芯。
連宮裏頭點長明燈前都需要掂量一番,可見國庫最近豐盈,甚至都可以稱得上是闊氣。
她循著第一次謝槐玉帶她來的記憶,翻遍了頂層的書架子,盡是些絕跡的曆代書籍,連個字帖的影子都沒見到,更別提什麽謝體字帖。
最終江窈空手而歸,心不在焉的坐在鬆軟的倚墊上,琢磨字帖的事情該何去何從。
她沉浸在懊悔的情緒裏,連謝槐玉什麽時候出現在她麵前都不知道。
謝槐玉大手一揮經過她的眼前,變戲法似的又扔給她一副新的謝體字帖。
嶄新的宣紙頁麵擺在她眼皮子底下,一二三四五六七,橫平豎直撇捺鉤,晃得她眼疼。
江窈真的很想掀桌,她終於體會到得來全不費工夫是個什麽滋味,可是她不想重頭再爬格子。
第35章
江窈剛迴到國子監的頭兩天,日子過得按部就班。
謝槐玉除了給她扔了個字帖以外,沒有再雞蛋裏挑骨頭似的為難她。
再加上她相比較以前,作風收斂許多,每迴謝槐玉經過四方堂外頭,她都是坐姿乖巧,讓人挑不出半點錯處來。
她的主意打得很好,等謝槐玉放鬆警惕後,她再慢慢的將敵人進行一步步蠶食,利用她在國子監唿風喚雨的號召力,進而彈劾謝相,扒了他內閣大學士的官職,讓他灰溜溜的打道迴府。
但江窈沒有料到,聰明人往往都會想到一個地方去。
謝槐玉也是這麽打算的,小公主天生是個受不得約束的性子,他便不能急於一時。凡事都要有個度,矯枉過正就不好了。
小公主既進了國子監念書,學業這一塊,無論如何都得給長安城的女子樹立個頂漂亮的榜樣才對。
謝槐玉的獎懲製度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並且一改之前光明正大的作風,不知不覺的滲透到了江窈日常生活中。
等江窈發現時,她已經抄了接連三日的書。
剛開始麽,四方堂的同袍都在抄書,美名其曰做功課,好在抄書量少,幾句話而已,江窈沒有再給自己搞特殊化,就這麽應付著上交功課。
後來不知道怎麽迴事,抄書的範圍對象,從群眾化演變成了個體化,最恐怖的是,她的抄書量正在逐日遞增。
江窈當即就撂下筆杆,開始摸魚耍滑,將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案堅決實行到底。
連枝無奈之下,隻好替她做起功課來,經過上次的國子監失利事件,連枝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模仿起江窈的字跡來。
其實連枝本來底子就不差,可也不知道為什麽,自從模仿江窈的字跡之後,她的筆跡都變得軟趴趴,跟個沒骨頭的似的。
江窈對此隻能裝無辜,她心裏多少清楚點原因,可能是因為謝槐玉親自指導過,但她又不願意承認這個原因。
結果第二天江窈就被司業當眾點名批評,並且將她的功課當窗花似的糊在窗戶紙上,公布於眾,以儆效尤。
等到下午時,窗戶紙上已經貼滿烏七八糟的功課,各式各樣,有拿司業作打油詩的,有亂塗亂畫瞎塗鴉的,署名都是些長安城中有名的紈絝子弟。
合著鬧了半天,她成了槍打出頭鳥的那隻鳥,江窈心裏別提有多不是滋味了。
江窈忍不住犯嘀咕,司業以前從來沒有插手管過她在國子監的學業,現在卻忽然轉了性,跟太上老君煉丹爐裏出來的似的,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來她的功課由別人代寫。
當天散學迴宮的路上,江窈故意叫車夫窩在巷子角裏。
她挑開轎簾,選擇暗中窺探,果不其然被她抓個正著,謝槐玉正在國子監門口和司業攀談呢。
江窈挺想去找謝槐玉問個清楚,但她又不想做沉不住氣的那個人。
最主要的是,她實在摸不清他造訪國子監的時間規律,陰晴不定,就跟天氣預告裏頭的多雲似的,多一分是晴天,少一分則成了陰天。
第34章
謝槐玉不經意間瞥到她腕上的紅印,想到之前鄭岱對她的僭越行徑,他蹙眉看她,手上的動作一輕。
江窈終於得以重獲自由,對謝槐玉的古怪無力吐槽,說明她的猜測不錯,謝槐玉十有八九是中了什麽降頭。
她搓了搓手背,下一秒謝槐玉又裹住她的指尖,將她的手把玩在掌心裏。
江窈被他的動作震住,整個人處於當機狀態,就這麽看著他骨節分明的手指交疊在自己手背上。
“冷都不知道吱聲麽?”他掌心的溫度狀似無意包裹著她,“連枝就是這麽伺候你的?”
“你怎麽說話像我皇祖母一樣……”莫名其妙就比她長兩個輩分,瞎占便宜。
謝槐玉忽然和她挨得近極了,從她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眼睫濃密,此時低垂的神色一絲不苟。
寂靜的廂房裏,光影斑駁交織出他的倒影,江窈抬眼的一瞬間,和他四目相對,一對狹長的眼睛,扇形的雙眼皮埋在深邃的眼眶下,眉鬢雋永,漆黑的眉宇嵌在他清白的膚色裏。
他眸光裏泛起的波瀾,足以讓她聽到山風搖動的聲音。
江窈一顆心陡然跳得七上八下,連什麽時候跟著他走出廂房都忘記。
稀裏糊塗跟著他穿過長廊,江窈絞著帕子,她在懊惱自己的不矜持,誰知道謝槐玉又在耍什麽花招。
謝槐玉忽然止住步伐,江窈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嗑在他烙鐵似的背上。
她摸了摸鼻尖,嗔著眼看他。
謝槐玉接過小廝呈上來的一方紫檀木匣子,好似沒有瞧見她的窘迫不安,他當著她的麵打開木匣。
裏頭擺著一塊紅絲玉的印鑒,棱角上鐫刻著栩栩如生的花棱。
江窈猶豫的拿出來一看,草書體的建章二字,和秦正卿之前送她的完全不一樣,連風格都大相徑庭。
她似乎想起什麽,重新放迴去,沒有再看一眼,“你請長安城的哪位名匠刻的?”
“閑來無事,親手刻的。”謝槐玉漫不經心的看著她。
江窈這才沒有再推辭,這還差不多,最起碼人家秦世子也是自己親手刻的。
雖然之前秦世子送她的那塊印鑒她早已束之高閣,用料也比不上眼下這塊。
這就好比珠玉在前。俗話說禮輕情意重,往後再次一些她既不會輕易收,更不會入得了她的眼。
定國侯大婚這一日的酒宴散後,眾人三三兩兩起身和孟老太君告辭。
府上家丁將鄭岱醉倒後花園的事稟告上來,老王妃袁氏順著杆子往上爬,借機將此事當笑話似的大肆宣揚,話裏話外都在數落鄭侯爺的有失體統。
孟老太君臉上的笑意再也掛不住,橫豎麵前都是家裏知根知底的親眷,她也不忌諱什麽,夾槍帶棒似的開口:“侯爺會走到借酒消愁的田地,也不知道是因為誰的緣故。”
袁氏心裏頭本來就不痛快,自己捧在手心裏養了二十年的廣陽郡主臨到頭嫁給人做妾室,要是換成以前,她早就和定國侯府的人拍案叫板。
今時不同往日,廣陽王府的境遇每況日下,能給廣陽郡主籌劃到這樁婚事,對於她來說,死而無憾。
但這不代表她能夠忍得了孟老太君這樣出言不遜,袁氏陰陽怪氣的懟迴去:“若真是個有風骨的,大可以求陛下收迴成命,說到底還不是貪生怕死。”
孟老太君橫眉一豎:“我能讓她進侯府,已經是對她最大的恩典。”
言下之意,隻怕是往後廣陽郡主在侯府的日子不太好過了。
這倆人就這麽你一我一語,誰都不肯讓步,最終鬧得不歡而散。
鄭太後剛開始還勸兩句,後來幹脆嗑起瓜子來,瓜子皮劈裏啪啦堆了半個痰盂高,津津有味看完最後這一出大戲。
坐在迴宮的馬車裏,鄭太後才對此發表見解:“不是冤家不聚頭,如今是兩灘渾水做了一家人,大喜的日子,非要鬧的這麽不體麵怪得了誰?”
江窈兜著膝上的小木匣子,頭也不抬的附和道:“皇祖母說得是。”
“今兒人人都兩袖空空出侯府,”鄭太後一眼就看出裏頭的彎彎繞,“怎麽偏偏你滿載而歸?”
“什麽滿載而歸……”江窈辯解道,“據我所知,壽合宮每個月的禮品清單,宮裏頭您排第二,都沒有人敢排第一。”
鄭太後笑道:“禮品這種東西,在精不在多,最重要的要看送禮的人。”
江窈差點手抖得把小木匣子給摔出去,怎麽感覺鄭太後早已洞悉一切。
她鄭重的說道:“皇祖母,我想迴國子監繼續念書。”
“哀家不準。”鄭太後毫不猶豫的迴絕她。
“我這次給您保證,我會勤勤懇懇的聽司業授課,散學後也會認真的做功課。”江窈自己聽起來都像在信口開河,更別提鄭太後,“技多不壓身,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果不其然,鄭太後看著她搖頭。
“您不是向來愛收集經書的手抄本麽?”江窈誇下海口道,“我給您抄一卷怎麽樣?”
鄭太後用一種太陽打西邊出來的眼神看她,“當真下定決心了?”
“嗯。”江窈如釋負重的鬆一口氣。
鄭太後這才告訴她真相:“其實你父皇和哀家商量過,你想迴去的話隨時都可以迴去。”
江窈:“……”合著鬧了半天,就為了哄她給自己抄一卷經書?
其實她若鐵了心要迴國子監,沒有人能攔得了她,更何況,對於她迴國子監這件事,光熙帝肯定第一個喜聞樂見。
江窈在三天後才正式迴到國子監,天蒙蒙亮便乖巧的坐在四方堂裏頭。
連自詡學生楷模的秦正卿和她相比,都顯得姍姍來遲。
令江窈吃驚的是,整個國子監,居然沒有一個人因為她的迴歸而感到意外,仿佛她從未離開過一般。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建章公主要迴國子監的事,國子監眾人都早有耳聞,畢竟連謝相從建章公主離開國子監起,便斷言她遲早有一日會迴來。
所謂謝相誠不欺我也,大概就是這麽個意思。
秦正卿看了一眼江窈桌角上的洛石硯台,原先放自己印鑒的位置被一方新的紅絲玉印鑒取而代之。
剔透斑斕的洛石,和紅絲玉的印鑒挨在一起,相得益彰,似乎每一寸都寫滿了登對二字。
“秦世子,”江窈喚道,“前段時日你同我提過的那件事,辦的如何了?”
秦正卿正了正神色,將進展告訴她:“那些進京趕考的書生,受過殿下恩惠後,都對殿下感激不盡。前幾日才在城郊湖心亭舉行的賦詩會上以您為題,用五言絕句的格律,比試期間常有佳句,等我將當日的詩集整理完畢,再拿給你過目。”
江窈饒有興致的問道:“可有什麽點睛之筆麽,說來聽聽。”
秦正卿想了想,說出兩句給她聽,隨口問道,“對了,五日後還會有一場賦詩會,殿下要不要趁這個機會同我一道去看看?”
“可以。”這還是江窈來國子監這麽久,第一次答應他提出的邀約。
等到晌午後連枝將鑰匙串交到江窈手上,江窈偷摸著去了一趟藏書樓。
禮尚往來,她不是那種無緣無故拾人牙慧的人。怪隻怪她千不該萬不該撕了他給自己的字帖,高下立見,他的氣量越大,越顯得她小肚雞腸似的。
藏書樓和她上一次進來時完全不同,雖然照舊封死著木窗,卻燈火通明,江窈觀察後發現應該是用了長明燈的油芯。
連宮裏頭點長明燈前都需要掂量一番,可見國庫最近豐盈,甚至都可以稱得上是闊氣。
她循著第一次謝槐玉帶她來的記憶,翻遍了頂層的書架子,盡是些絕跡的曆代書籍,連個字帖的影子都沒見到,更別提什麽謝體字帖。
最終江窈空手而歸,心不在焉的坐在鬆軟的倚墊上,琢磨字帖的事情該何去何從。
她沉浸在懊悔的情緒裏,連謝槐玉什麽時候出現在她麵前都不知道。
謝槐玉大手一揮經過她的眼前,變戲法似的又扔給她一副新的謝體字帖。
嶄新的宣紙頁麵擺在她眼皮子底下,一二三四五六七,橫平豎直撇捺鉤,晃得她眼疼。
江窈真的很想掀桌,她終於體會到得來全不費工夫是個什麽滋味,可是她不想重頭再爬格子。
第35章
江窈剛迴到國子監的頭兩天,日子過得按部就班。
謝槐玉除了給她扔了個字帖以外,沒有再雞蛋裏挑骨頭似的為難她。
再加上她相比較以前,作風收斂許多,每迴謝槐玉經過四方堂外頭,她都是坐姿乖巧,讓人挑不出半點錯處來。
她的主意打得很好,等謝槐玉放鬆警惕後,她再慢慢的將敵人進行一步步蠶食,利用她在國子監唿風喚雨的號召力,進而彈劾謝相,扒了他內閣大學士的官職,讓他灰溜溜的打道迴府。
但江窈沒有料到,聰明人往往都會想到一個地方去。
謝槐玉也是這麽打算的,小公主天生是個受不得約束的性子,他便不能急於一時。凡事都要有個度,矯枉過正就不好了。
小公主既進了國子監念書,學業這一塊,無論如何都得給長安城的女子樹立個頂漂亮的榜樣才對。
謝槐玉的獎懲製度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並且一改之前光明正大的作風,不知不覺的滲透到了江窈日常生活中。
等江窈發現時,她已經抄了接連三日的書。
剛開始麽,四方堂的同袍都在抄書,美名其曰做功課,好在抄書量少,幾句話而已,江窈沒有再給自己搞特殊化,就這麽應付著上交功課。
後來不知道怎麽迴事,抄書的範圍對象,從群眾化演變成了個體化,最恐怖的是,她的抄書量正在逐日遞增。
江窈當即就撂下筆杆,開始摸魚耍滑,將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案堅決實行到底。
連枝無奈之下,隻好替她做起功課來,經過上次的國子監失利事件,連枝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模仿起江窈的字跡來。
其實連枝本來底子就不差,可也不知道為什麽,自從模仿江窈的字跡之後,她的筆跡都變得軟趴趴,跟個沒骨頭的似的。
江窈對此隻能裝無辜,她心裏多少清楚點原因,可能是因為謝槐玉親自指導過,但她又不願意承認這個原因。
結果第二天江窈就被司業當眾點名批評,並且將她的功課當窗花似的糊在窗戶紙上,公布於眾,以儆效尤。
等到下午時,窗戶紙上已經貼滿烏七八糟的功課,各式各樣,有拿司業作打油詩的,有亂塗亂畫瞎塗鴉的,署名都是些長安城中有名的紈絝子弟。
合著鬧了半天,她成了槍打出頭鳥的那隻鳥,江窈心裏別提有多不是滋味了。
江窈忍不住犯嘀咕,司業以前從來沒有插手管過她在國子監的學業,現在卻忽然轉了性,跟太上老君煉丹爐裏出來的似的,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來她的功課由別人代寫。
當天散學迴宮的路上,江窈故意叫車夫窩在巷子角裏。
她挑開轎簾,選擇暗中窺探,果不其然被她抓個正著,謝槐玉正在國子監門口和司業攀談呢。
江窈挺想去找謝槐玉問個清楚,但她又不想做沉不住氣的那個人。
最主要的是,她實在摸不清他造訪國子監的時間規律,陰晴不定,就跟天氣預告裏頭的多雲似的,多一分是晴天,少一分則成了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