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以為世人都是如此,可直到看到林清力挽狂瀾發明火|槍,以一人之力對抗滿朝文武百官,而他做這一切的目的,還真不是為了自己得利,是為了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負。那時候高明遠也是站在林清的對立麵的,但是他卻止不住地欣賞林清,隻因為林清實現了他少年時的夢想,那般肆意從容、那般酣暢淋漓!縱使明日即刻奔赴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辭!


    而他父親的死,就像一記警鍾狠狠地在他耳邊敲響,仿佛做了一場二十六載的夢一般,高明遠忽然就覺得自己可以放下了。


    不放下又待如何?背著不孝的名聲繼續扒在首輔的位置上?繼續和底下的官員狼狽為奸、魚肉百姓?繼續和永康帝、黃黨鬥來鬥去、互相猜忌?最後走上前首輔顧大人的老路,被逼的獻上全部家資、勢力全被瓜分完畢,才算是好嗎?


    高明遠說完這些,仿佛十分疲憊了般,皺著眉頭道:“老夫累了,你走。”


    林清原本還想問些什麽,隻是此刻卻也知道不是好時候,聞言隻能告辭離去。


    在林清剛要轉身離開之時,高明遠突然又叫住了林清:“林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鋒芒太甚總會招人嫉恨。必要之時,還得韜光養晦,不可急於一時。”


    林清臉上的表情複雜,站定了許久之後,突然俯身一禮道:“諾!”


    第一百二十九章


    作者:參果寶


    高明遠如此幹脆利落的離去, 是誰都想不到的事情。


    原本很多人都鉚足了勁,想要逼高明遠離開,甚至想好了各種計策, 準備打一場持久戰。永康帝雖然收到了許多勸丁憂的奏折, 但是依舊下了奪情令,挽留高明遠。高明遠也不出人意料的推辭,想要賜官丁憂。


    這原本就是題中應有之意,君臣之間不來個兩迴, 直接就答應下來了,那才叫奇怪, 傳出去世人隻會說高首輔棧戀權位,眼中隻有權勢, 沒有父子親情,冷血無情。隻是等到永康帝再次奪情時, 高明遠卻上了一道奏折, 這封奏折長達十頁, 裏麵字字句句都表明自己並沒有當首輔之能,愧對皇上,愧對百姓,也愧對父母的養育之恩, 言辭懇切,求去之心昭然若揭,一點都沒有惺惺作態之感,絕非推諉之詞。


    此奏折一出, 滿朝嘩然,黃黨原本已經握緊拳頭準備出擊了,誰知道一拳打在棉花上,人家是真的自請離去。就連永康帝讀到這份奏折心中也是震驚不已!要知道之前永康帝對高明遠的防範之心甚重,否則他也不會另外扶植黃黨來平衡、分權高明遠的勢力。隻是如今永康帝還需要他,所以才下奪情令,而不是永康帝真的有多看重他。


    可現在高明遠鐵了心要丁憂迴鄉,倒是讓永康帝心中頗為不舍,並且反思自己是否做的太過,讓臣子寒了心。畢竟是伴駕二十多年的老臣,就算往日裏有過猜忌懷疑,如今也隨著高明遠的一朝放手,也早已煙消雲散。


    這也是高明遠棋高一著的地方,他知道若是按照永康帝的性子,自己就算再做個幾年首輔,也不會讓永康帝另眼相看,隻會更加防範於他;如今急流勇退,雖然無法再給高家謀取更多的利益,但是若能韜光養晦幾年,有那些人脈在,說不準高家還會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與其竭澤而漁,倒不如再豪賭一迴,下注在林清身上,說不準以後還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高明遠走的極為瀟灑,臨行前還和黃友仁喝了一頓酒,頗有兩人一笑泯恩仇的意思,隻是心裏雙方到底怎麽想,也就隻有他們知道了。


    高首輔的離開,宛如在油鍋裏麵扔進去了一碗水,霎時間朝堂裏的勢力再次開始重新洗牌,所有人都在進行權利的爭奪、人脈的拉攏,高明遠留下的政治遺產如此龐大,一旦他撤出,高黨就是真正的群龍無首,任人宰割。


    可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嗎?高明遠能真的這麽輕巧將自己的勢力拱手相讓?黃友仁一開始也帶著警惕和疑問,隻是後來就馬上陷入了權利爭奪的漩渦中,不管高明遠有任何陰招,將他的勢力抓在自己手裏是絕對不會錯的。


    表麵看似高黨一派大部分都倒向了黃黨,剩下的被其他勢力瓜分,黃友仁實力大增,毫無疑問地坐上了首輔大人的寶座,孟景榮這顆牆頭草也馬上對黃友仁俯首稱臣,被黃友仁拉到了次輔的座位上,放佛整個內閣和朝堂,都已經是黃黨的天下。


    永康帝看到這個局麵,神經就馬上緊繃了起來,心中甚至開始對高明遠的離去有了怨念。可是如今朝堂之中,再無勢力可以壓製住黃黨,隻能看著黃友仁一家獨大。


    而黃友仁的厲害之處還不僅於此。


    高明遠在任時,算不得一個好首輔,但是至少可以用“無功無過”這四個字來形容他,該是他分內的事情他也盡力去做了,從未有過推脫荒唐之舉。


    可別小看這“無功無過”四個字,高明遠上要承受永康帝的猜疑,下要統領好百官,每日裏處理多如牛毛的政務,思慮各項民生大計,安排各種章程。在首輔這個職位上,就是勉勵做完這些事已經算是能力不錯,能支撐整個朝堂那麽多年、沒弄出什麽大亂子,無功無過已經不是一個不錯的評價了。


    而黃友仁走的,是完全和高明遠不一樣的路子。


    林清試點下的三個開發私營鐵冶的縣城,到了這個月,正好將一季度的稅銀上繳國庫,所收銀兩一共是十六萬兩白銀,讓永康帝對林清開放私營鐵冶的計劃十分信任,再也按捺不住,已經大筆一揮,宣布全國推廣。


    三處地方一個季度就是十六萬兩白銀,那要是十個縣,二十個縣,一年又是多少兩銀子?


    光是想想,永康帝就激動不已。


    如今林清已經有了一份地方官員的名冊,再加上永康帝的全力支持,他有信心將這個計劃順利地推行下去,然而就在林清忙碌於這些事物的時候,黃友仁卻上了一道奏折。


    奏折內容非常簡單,先是對永康帝的政令表示支持,然後就是一頓猛地歌功頌德,說永康帝禦宇多年、為國為民費盡心神,到了今年十一月就是永康帝的壽辰,希望戶部可以撥銀七十萬兩,造尋仙台為永康帝賀禮!


    人說打蛇要打七寸,黃友仁這一次是真的捏到了永康帝的痛點上!


    永康帝是虔誠的道家信徒,為了尋找仙途,可以不上早朝、不理政務、不見大臣,任何事情都沒有他的長生仙途重要。如果說這個世界上,誰是這些年來誰是真正長伴永康帝左右之人,除了貼身太監劉全,就是王道長了。


    在永康帝眼中,家國固然重要,美人也要享有,朝堂勢力必須牽製,可是這一切都要建立在自己長生的基礎上。尤其是年歲漸長,永康帝對長生的渴望越發強烈,而作為一國之君,固然可以任性如斯,但是有些事情,在高明遠掌權的時候,卻是屢屢遭到駁迴,比如說修建尋仙台。


    永康帝早就想要效仿古籍中的尋仙台樣式,修建一座三層樓高的尋仙台,供奉道家三寶:玉清天寶君、上清靈寶君、太清神寶君,再修建亭台樓閣、修煉道場等等,初步預計需要七十萬兩白銀,才能修建這個建築群。


    在之前國庫如此緊張的情況下,七十萬兩絕非是一個小數目,而且高明遠非常清楚,如果這個尋仙台真的開始修建了,七十萬兩隻是起個頭,按照一慣修建宮殿的路數,最終到落成,沒有個一百五十萬兩,就不要去想了。所以,高明遠一直是百般推脫,從來沒有應下此事。


    永安康心裏念念不忘,但是腦子也還算清醒,知道國庫銀子確實緊張到寅吃卯糧的地步了,心中雖有不忿,但還是忍了下來。


    隻是如今,黃友仁竟然主動提出此事,而且還是作為永康帝壽辰之禮獻上,並且還在鐵冶所上繳了稅銀之後,讓永康帝真正地龍心大悅!


    黃友仁的這道奏折,讓永康帝覺得,自己確實為這個國家操勞夠多了,如今國泰民安,強敵不敢進犯,國庫稅銀又大有指望,隻不過花上七十萬兩銀子個自己造個尋仙台,哪裏還用的著推三阻四?


    當即就下令,讓戶部撥銀,黃友仁主持,工部動工,務必要在永康帝生辰前先搭建出整體框架。


    於是乎,開放私營鐵冶的稅銀,還沒在國庫捂熱,就源源不斷地流入到了尋仙台的修建中,而黃黨官員也在其中大撈特撈,林清做的一切,竟是為了他們做了嫁衣!


    如果說以前高首輔還在時,還為了自己的名節,經常勸諫永康帝;那麽黃友仁為了保住自己如今一言堂的地位,則各處迎合永康帝。黃友仁極其擅長揣度人心,他知道永康帝不會任他一人坐大,但是永康帝自己本身又不想整日裏處理朝政,他的心思全在長生大業上,所以黃友仁用討好聽話來滿足永康帝在求長生上的所有要求,甚至還發布了一條天下能人異士的招募令,讓這些人專門到皇宮中侍奉永康帝。


    “嶽父大人,如此一來,皇上會愈加沉迷此道,更加無心治理朝政。雖然這樣做,可能會有損您在朝野中的名聲,但是史冊都是贏家書寫的,隻要您能真正地一統權勢,那麽想必以後史書上都是對您的溢美之詞。皇上隻要做他愛做的事情就可以了,我們做臣子的,要做的不就是為皇上辦事嗎?”


    沈牧涵輕輕落下一子,棋盤上的局勢瞬間變得晦暗不明,黃友仁欣賞地看了一眼自己這位小女婿,“哈哈”一笑道:“牧涵,老夫果然沒有看錯你!汝之才幹,不下子房啊!”


    若不是沈牧涵提議實現永康帝一直以來想要修建尋仙台的想法,黃友仁還沒有那麽多銀子,這麽快能收服人心。畢竟高黨留下的勢力太過雄厚,就算黃友仁想要極力拉攏,一口也吞不下這麽多,還需要給出一點實際的東西來讓新的追隨者臣服,或是官位、或是金銀,否則別人憑什麽聽你的?而現在,靠著林清開放私營鐵冶之事,他們隻要給他全麵的支持,將銀子收到戶部之後,再以修建尋仙台的借口,可以從中不知道截下多少銀子,正好解了他燃眉之急。


    再則,這樣做麻痹住了永康帝,讓他知道,有這樣一言堂的首輔在,才能保證他能為所欲為,這是雙贏,根本不必再對著他這個首輔虎視眈眈,隻管放下心來便是。


    尤其是在經曆了兩屆首輔都是喜歡和永康帝在求長生上對著幹的情況下,黃友仁這樣的首輔,自然是讓永康帝變得萬分滿意,一下子就將之前的不快拋諸腦後。


    一舉多得的事情,如何能讓黃友仁不得意、不開懷?


    沈牧涵微笑了一下,執黑子再次落到了棋盤上——林清,你的一切努力,最後都會化為烏有,不知道這份大禮,你收不收?


    第一百三十章


    林清活了這麽多年, 從來沒有覺得這麽窩囊挫敗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官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參果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參果寶並收藏科舉官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