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要的就是這樣一句話,有了這句話,他以後才能在太子這邊名正言順,才能說話不用藏著掖著。
太子既然已經拋出了橄欖枝,那麽就要立馬接住。於是林清原本平靜的表情馬上變成了感激涕零狀,連忙想要跪下磕頭致謝,卻被太子一把拉住,還讓人進來搬了一把椅子給林清賜座。
“太子殿下,微臣能得您賞識簡直就是三生有幸!臣一點薄見,就在太子麵前班門弄斧了。”文臣什麽最厲害?耍嘴皮子最厲害!林清讀了十年聖賢書,將自己的理科直線思維轉到了這些文臣思維上,實屬不易。但是用過了才知道,確實好用!幾句話的功夫,太子覺得林清已然是自己人了。
林清沉吟了一下,然後娓娓道來:“今日之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端看皇上要怎麽處置。無論是嶽禦史還是沈大人,若是單單處置一方,基本上對太子您沒有什麽影響。隻是若皇上處置了嶽禦史也便罷了,處置了沈大人,那麽黃閣老必定要爭的,如今的局麵就是黃閣老相爭的結果,暫且將沈大人停職查辦,他再去大理寺上下打點,拖延時間,再想辦法將證據一一推翻,用的是緩兵之計。”
林清的一番話,讓趙賢如醍醐灌頂,原本還有些紛亂的局勢,被林清三言兩語一說,已經是分為明晰,也讓趙賢忍不住相詢:“既如此,本宮又當如何?”就是因為他一直是個局外人的角色,他才著急啊!這朝廷上下,有他這個太子和沒有他這個太子,都沒有區別嘛!
林清很簡單的就說了一句話:“渾水摸魚,收服都察院。”
林清嗓音柔和,聲音輕緩,人又長得溫潤如玉、人畜無害,可是說出來的話,卻不啻於一道驚雷,在太子耳邊炸響!
多麽狂妄的五個字啊!收服都察院!都察院為三法司之一,主掌檢查、彈劾以及建議之權,雖然如今式微,但是若哪個官員被都察院盯上,那也是不死也要脫層皮的!今日的嶽禦史之事,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況且都察院左都禦史還是五位閣老之一,雖然排在末尾,但好歹也是一位閣老!這樣的人是能收服就收服的?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癡人說夢!
太子的表情很好的闡述了他內心的活動,說話的語氣也沒有那麽好了:“此話說的輕巧,真要能做到,難於登天!況且這件事,又和都察院有什麽關係?”
“如何無關?嶽禦史出身都察院,明明彈劾奏章句句屬實,但是都察院因為懼於黃閣老的權勢,卻保不住一個禦史。這樣的都察院還談什麽監察百官?這樣的左都禦史當著有什麽意思?太子,您說如果您是顧大人,您想不想有一天將黃閣老整下去,自己取而代之?既將整個都察院上下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又能扳倒壓在自己頭頂的泰山,權勢再登高位,何樂而不為呢?”
林清的話不疾不徐,而太子趙賢的心卻一點點提了上來,隻是思索了一會兒之後,又有些泄氣道:“你是想讓黃大人和顧大人兩位閣老相爭,本宮渾水摸魚?可是顧大人根本不是黃閣老的對手啊!況且,本宮此時,也不宜和黃閣老發生衝突。”
說到底,太子還是怕惹禍上身,再說他原本還想拉攏黃閣老的,如今怎麽可以反而和他對著幹呢?這樣不妥,不妥!
林清搖了搖頭,示意太子殿下稍安勿躁:“太子殿下,您忘了一個人,一個可以和黃閣老分庭抗禮的人。”
太子一愣,有些狐疑道:“你是說高首輔?”轉念一想也是,高首輔一向和黃閣老不對付,若是此時能落井下石,自然是再好不過。
如果聯合顧寧、高明遠和他自己,三方勢力一起對付黃友仁,那自然是能把這潭池水徹底攪渾,很多朝中勢力也勢必重新洗牌。
隻是,林清怎麽能保證,到時候他這邊可以收服都察院?
比起拉攏黃閣老,自然是能自己掌握一股力量更加能讓人安心,可是這裏麵的風險也更大,稍微行差踏錯一步,那就有可能萬劫不複。
原本太子隻是想在其中撈點小小的好處,可誰知道林清一上來就給他畫了這麽危險的一張大餅,真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太子的猶豫林清怎麽會沒有看在眼裏,所以林清加了最後一把火:“太子殿下,隻要您依照微臣的辦法去做,那麽必將水到渠成、心想事成!”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陰謀陽謀
是夜, 沈府。
今日已經是臘月二十, 京城的百姓都已經開始打掃庭院, 采買年貨、置辦新衣,而沈府上下卻是不見歡聲笑語,下人們個個行事小心翼翼,就怕觸怒了主家,到了年關得一身不痛快。
沈牧涵的父親沈暉來迴在書房中踱步,神情焦躁,不時發出歎息聲, 沈牧涵立在下首,默默不語。
“此事真真棘手!如今你大伯被皇上勒令閉門思過,任何人不得探視,這是已經在敲打我們沈家了啊!”這才是沈暉真正忌憚的地方, 沈修文作為沈家的族長, 是沈家的精神領袖, 世家重視宗族,自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永康帝要動沈修文,那麽他們整個沈家也會產生大動蕩, 利益自然要受損。
西安府沈家是當地首屈一指的大家族,沈修文是沈家的正房嫡出, 原本身份就不凡,後來一路官拜刑部尚書, 成為沈家族長, 也是所有沈家族人所公認的。而沈暉一脈, 是沈家的偏枝,雖然沈牧涵叫沈修文一聲“大伯”,但也是隔了好幾房了。若不是沈暉讀書上進,考中進士,如何能得沈修文的青眼?扶持著他一路坐上了吏部左侍郎之位?
雖然沈暉的上峰秦啟楨是中立派,從不結交任何黨派,隻一心為皇上辦事,而沈修文卻攀附了黃閣老。沈暉即使知道秦啟楨不喜他的屬下戰隊,他也要讓自己的兒子和黃閣老的嫡幼女結親。因為沈家會保他,秦啟楨也奈何不了他。
隻是若沈修文一倒,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勢必影響到沈暉這邊的局麵。
“爹,其實這事我倒覺得不必如此憂心。”
沈牧涵的出聲讓沈暉愣了一下,繼而看向他最得意的兒子問道:“此話怎講?”
“爹,大伯之事對於我們確實算是危機。可是您看這“危機”二字,在危險之中得存機遇是為危機。”說到這裏,沈牧涵停頓了一下,看了看沈暉有些晦暗不明的神色,然後才組織的語言繼續道:“我們沈家一向是以大伯一脈為大,如今爹雖然官居三品要員,可是卻依舊不能掌握沈家大部分的人脈、資源。隻要大伯在一日,我們家不管是在嶽父大人麵前,還是在沈家宗族麵前,永遠都是低人一等,以大伯馬首是瞻。若是大伯能被嶽父大人保下那麽自然是最好;若是不能保下,兒子相信能說動沁雯作說客,讓父親填補刑部尚書之位。”
沈牧涵一口一個“大伯”,聽著親昵,可是說出來的話,卻是□□裸的冰冷無情。在沈牧涵看來,他們家根本不必憂心沈修文的死活。如果沒事,還能繼續庇佑他們;如果出事了更好,黃閣老定不會將刑部尚書之位拱手讓人,自然還要從心腹中選出一人坐上這個位置。那既然沈修文可以做,他父親沈暉為何不能做?他父親已經官拜左侍郎,再往上一步就是尚書,可謂是水到渠成!
講這些話的時候,沈牧涵已經全然忘了,當年沈修文對他們家的提舉之恩。或許沈修文確實做了不少惡事,可是對沈牧涵父子兩卻也是仁至義盡。隻是他萬萬沒想到,敵人還沒有大動作,自己人就已經想著拉他下水,自己取而代之了。
沈暉定定的看著兒子,突然有一瞬間感覺不認識沈牧涵了一般!他的兒子何等風清月朗、才華橫溢,智謀自然也是不差的。可是能說出這樣一番話的沈牧涵,簡直要比很多官場老油子還要老辣無情,就像是一個真正成熟的政客一般,眼中隻有權勢計謀,毫無親情倫理。
沈暉心中猶有不信:“這,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或許是兒子聽了什麽門人幕僚的話也說不定。
沈牧涵眼中的迷惑一閃而逝,他也不知道為何,最近一直有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夢,夢境中他能學到不少東西,雖然支離破碎的,但是每每醒來再去看如今的人和事,都讓他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隻是這種夢境之事,實在無法和父親提及,況且也不知道從何說起,隻得說道:“此乃兒子一己之思,我看父親您如此憂心忡忡,不由想勸解一番。此時情況,我們隻要一切以嶽父大人為主即可。無論事情結果如何,我們家總能平安渡過。”既然能平安渡過,那麽自然需要出力的時候也不會出大力,做做樣子即可,保存自己的實力才是目前最要緊的事情。
就在沈家父子商議的時刻,在一條街之隔的左都禦史府上,也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顧寧看了一下拜帖,腦子裏略微迴憶了一下,才想起來這林清是誰。隻是他想不明白這個永康帝喜愛的辭臣來找他所謂何事?他雖然也是閣老,但是在內閣中也沒有多少話語權;作為左都禦史,如今都察院又式微。
他和林清之間根本沒有任何交集,原本不太想見,想了想還是對稟報的門房說道:“讓他先去會客廳等著,我稍後就到。”
顧寧本來已經換上居家服了,此時要見客,不得不去換上見客的衣服。
林清坐在偏廳中,婢女給他上了一杯茶後就慢慢退下,隻是快到門口的時候又情不自禁地看了林清一眼,這才依依不舍地轉身離去。
林清無暇關注這些,端起茶盞微微抿了一口茶水,然後又環顧了一下四周:說是閣老的府邸,但是顧寧府上卻是顯得簡單大方,家具用的是黃花梨,擺飾也不是什麽名貴的蘭花。隻是這設計之人,卻也有些美學功底,隻是簡單的一個角度,就能看出主人家的品位不俗。
很顯然,光看這擺設,也能知道這顧寧絕非那種喜歡炫耀、張揚之人。
等顧寧邁著四方步進入偏廳後,林清立即起身行禮:“下官林清,拜見顧大人。”
顧寧連連擺手,態度和煦:“林侍講不必拘禮,隨意坐吧。”
顧寧年紀四十五歲上下,身材瘦長,氣質淡然,有著一雙睿智的雙眸,待人接物都給人如沐春風之感,不過幾個動作、簡單的兩句話,就能讓人心生好感。
林清坐在客位,兩人先是慣常寒暄了一陣,然後林清突然話鋒一轉道:“顧大人,下官此番前來,是為了給您送一份大禮。”
顧寧抬眼看向林清,以為自己耳朵出問題聽錯了什麽。這官場裏的人,哪有人會對著上官說,我是來給你送大禮的?這話直白的根本不像一個讀過書的人!況且,顧寧眼睛掃了一下林清左右,他也並沒有帶什麽東西啊!
林清微微一笑,也不再賣關子:“顧大人,您隻要保下您的下屬嶽禦史,那麽對您來講,就是最大的一份大禮了。”
太子既然已經拋出了橄欖枝,那麽就要立馬接住。於是林清原本平靜的表情馬上變成了感激涕零狀,連忙想要跪下磕頭致謝,卻被太子一把拉住,還讓人進來搬了一把椅子給林清賜座。
“太子殿下,微臣能得您賞識簡直就是三生有幸!臣一點薄見,就在太子麵前班門弄斧了。”文臣什麽最厲害?耍嘴皮子最厲害!林清讀了十年聖賢書,將自己的理科直線思維轉到了這些文臣思維上,實屬不易。但是用過了才知道,確實好用!幾句話的功夫,太子覺得林清已然是自己人了。
林清沉吟了一下,然後娓娓道來:“今日之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端看皇上要怎麽處置。無論是嶽禦史還是沈大人,若是單單處置一方,基本上對太子您沒有什麽影響。隻是若皇上處置了嶽禦史也便罷了,處置了沈大人,那麽黃閣老必定要爭的,如今的局麵就是黃閣老相爭的結果,暫且將沈大人停職查辦,他再去大理寺上下打點,拖延時間,再想辦法將證據一一推翻,用的是緩兵之計。”
林清的一番話,讓趙賢如醍醐灌頂,原本還有些紛亂的局勢,被林清三言兩語一說,已經是分為明晰,也讓趙賢忍不住相詢:“既如此,本宮又當如何?”就是因為他一直是個局外人的角色,他才著急啊!這朝廷上下,有他這個太子和沒有他這個太子,都沒有區別嘛!
林清很簡單的就說了一句話:“渾水摸魚,收服都察院。”
林清嗓音柔和,聲音輕緩,人又長得溫潤如玉、人畜無害,可是說出來的話,卻不啻於一道驚雷,在太子耳邊炸響!
多麽狂妄的五個字啊!收服都察院!都察院為三法司之一,主掌檢查、彈劾以及建議之權,雖然如今式微,但是若哪個官員被都察院盯上,那也是不死也要脫層皮的!今日的嶽禦史之事,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況且都察院左都禦史還是五位閣老之一,雖然排在末尾,但好歹也是一位閣老!這樣的人是能收服就收服的?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癡人說夢!
太子的表情很好的闡述了他內心的活動,說話的語氣也沒有那麽好了:“此話說的輕巧,真要能做到,難於登天!況且這件事,又和都察院有什麽關係?”
“如何無關?嶽禦史出身都察院,明明彈劾奏章句句屬實,但是都察院因為懼於黃閣老的權勢,卻保不住一個禦史。這樣的都察院還談什麽監察百官?這樣的左都禦史當著有什麽意思?太子,您說如果您是顧大人,您想不想有一天將黃閣老整下去,自己取而代之?既將整個都察院上下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又能扳倒壓在自己頭頂的泰山,權勢再登高位,何樂而不為呢?”
林清的話不疾不徐,而太子趙賢的心卻一點點提了上來,隻是思索了一會兒之後,又有些泄氣道:“你是想讓黃大人和顧大人兩位閣老相爭,本宮渾水摸魚?可是顧大人根本不是黃閣老的對手啊!況且,本宮此時,也不宜和黃閣老發生衝突。”
說到底,太子還是怕惹禍上身,再說他原本還想拉攏黃閣老的,如今怎麽可以反而和他對著幹呢?這樣不妥,不妥!
林清搖了搖頭,示意太子殿下稍安勿躁:“太子殿下,您忘了一個人,一個可以和黃閣老分庭抗禮的人。”
太子一愣,有些狐疑道:“你是說高首輔?”轉念一想也是,高首輔一向和黃閣老不對付,若是此時能落井下石,自然是再好不過。
如果聯合顧寧、高明遠和他自己,三方勢力一起對付黃友仁,那自然是能把這潭池水徹底攪渾,很多朝中勢力也勢必重新洗牌。
隻是,林清怎麽能保證,到時候他這邊可以收服都察院?
比起拉攏黃閣老,自然是能自己掌握一股力量更加能讓人安心,可是這裏麵的風險也更大,稍微行差踏錯一步,那就有可能萬劫不複。
原本太子隻是想在其中撈點小小的好處,可誰知道林清一上來就給他畫了這麽危險的一張大餅,真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太子的猶豫林清怎麽會沒有看在眼裏,所以林清加了最後一把火:“太子殿下,隻要您依照微臣的辦法去做,那麽必將水到渠成、心想事成!”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陰謀陽謀
是夜, 沈府。
今日已經是臘月二十, 京城的百姓都已經開始打掃庭院, 采買年貨、置辦新衣,而沈府上下卻是不見歡聲笑語,下人們個個行事小心翼翼,就怕觸怒了主家,到了年關得一身不痛快。
沈牧涵的父親沈暉來迴在書房中踱步,神情焦躁,不時發出歎息聲, 沈牧涵立在下首,默默不語。
“此事真真棘手!如今你大伯被皇上勒令閉門思過,任何人不得探視,這是已經在敲打我們沈家了啊!”這才是沈暉真正忌憚的地方, 沈修文作為沈家的族長, 是沈家的精神領袖, 世家重視宗族,自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永康帝要動沈修文,那麽他們整個沈家也會產生大動蕩, 利益自然要受損。
西安府沈家是當地首屈一指的大家族,沈修文是沈家的正房嫡出, 原本身份就不凡,後來一路官拜刑部尚書, 成為沈家族長, 也是所有沈家族人所公認的。而沈暉一脈, 是沈家的偏枝,雖然沈牧涵叫沈修文一聲“大伯”,但也是隔了好幾房了。若不是沈暉讀書上進,考中進士,如何能得沈修文的青眼?扶持著他一路坐上了吏部左侍郎之位?
雖然沈暉的上峰秦啟楨是中立派,從不結交任何黨派,隻一心為皇上辦事,而沈修文卻攀附了黃閣老。沈暉即使知道秦啟楨不喜他的屬下戰隊,他也要讓自己的兒子和黃閣老的嫡幼女結親。因為沈家會保他,秦啟楨也奈何不了他。
隻是若沈修文一倒,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勢必影響到沈暉這邊的局麵。
“爹,其實這事我倒覺得不必如此憂心。”
沈牧涵的出聲讓沈暉愣了一下,繼而看向他最得意的兒子問道:“此話怎講?”
“爹,大伯之事對於我們確實算是危機。可是您看這“危機”二字,在危險之中得存機遇是為危機。”說到這裏,沈牧涵停頓了一下,看了看沈暉有些晦暗不明的神色,然後才組織的語言繼續道:“我們沈家一向是以大伯一脈為大,如今爹雖然官居三品要員,可是卻依舊不能掌握沈家大部分的人脈、資源。隻要大伯在一日,我們家不管是在嶽父大人麵前,還是在沈家宗族麵前,永遠都是低人一等,以大伯馬首是瞻。若是大伯能被嶽父大人保下那麽自然是最好;若是不能保下,兒子相信能說動沁雯作說客,讓父親填補刑部尚書之位。”
沈牧涵一口一個“大伯”,聽著親昵,可是說出來的話,卻是□□裸的冰冷無情。在沈牧涵看來,他們家根本不必憂心沈修文的死活。如果沒事,還能繼續庇佑他們;如果出事了更好,黃閣老定不會將刑部尚書之位拱手讓人,自然還要從心腹中選出一人坐上這個位置。那既然沈修文可以做,他父親沈暉為何不能做?他父親已經官拜左侍郎,再往上一步就是尚書,可謂是水到渠成!
講這些話的時候,沈牧涵已經全然忘了,當年沈修文對他們家的提舉之恩。或許沈修文確實做了不少惡事,可是對沈牧涵父子兩卻也是仁至義盡。隻是他萬萬沒想到,敵人還沒有大動作,自己人就已經想著拉他下水,自己取而代之了。
沈暉定定的看著兒子,突然有一瞬間感覺不認識沈牧涵了一般!他的兒子何等風清月朗、才華橫溢,智謀自然也是不差的。可是能說出這樣一番話的沈牧涵,簡直要比很多官場老油子還要老辣無情,就像是一個真正成熟的政客一般,眼中隻有權勢計謀,毫無親情倫理。
沈暉心中猶有不信:“這,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或許是兒子聽了什麽門人幕僚的話也說不定。
沈牧涵眼中的迷惑一閃而逝,他也不知道為何,最近一直有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夢,夢境中他能學到不少東西,雖然支離破碎的,但是每每醒來再去看如今的人和事,都讓他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隻是這種夢境之事,實在無法和父親提及,況且也不知道從何說起,隻得說道:“此乃兒子一己之思,我看父親您如此憂心忡忡,不由想勸解一番。此時情況,我們隻要一切以嶽父大人為主即可。無論事情結果如何,我們家總能平安渡過。”既然能平安渡過,那麽自然需要出力的時候也不會出大力,做做樣子即可,保存自己的實力才是目前最要緊的事情。
就在沈家父子商議的時刻,在一條街之隔的左都禦史府上,也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顧寧看了一下拜帖,腦子裏略微迴憶了一下,才想起來這林清是誰。隻是他想不明白這個永康帝喜愛的辭臣來找他所謂何事?他雖然也是閣老,但是在內閣中也沒有多少話語權;作為左都禦史,如今都察院又式微。
他和林清之間根本沒有任何交集,原本不太想見,想了想還是對稟報的門房說道:“讓他先去會客廳等著,我稍後就到。”
顧寧本來已經換上居家服了,此時要見客,不得不去換上見客的衣服。
林清坐在偏廳中,婢女給他上了一杯茶後就慢慢退下,隻是快到門口的時候又情不自禁地看了林清一眼,這才依依不舍地轉身離去。
林清無暇關注這些,端起茶盞微微抿了一口茶水,然後又環顧了一下四周:說是閣老的府邸,但是顧寧府上卻是顯得簡單大方,家具用的是黃花梨,擺飾也不是什麽名貴的蘭花。隻是這設計之人,卻也有些美學功底,隻是簡單的一個角度,就能看出主人家的品位不俗。
很顯然,光看這擺設,也能知道這顧寧絕非那種喜歡炫耀、張揚之人。
等顧寧邁著四方步進入偏廳後,林清立即起身行禮:“下官林清,拜見顧大人。”
顧寧連連擺手,態度和煦:“林侍講不必拘禮,隨意坐吧。”
顧寧年紀四十五歲上下,身材瘦長,氣質淡然,有著一雙睿智的雙眸,待人接物都給人如沐春風之感,不過幾個動作、簡單的兩句話,就能讓人心生好感。
林清坐在客位,兩人先是慣常寒暄了一陣,然後林清突然話鋒一轉道:“顧大人,下官此番前來,是為了給您送一份大禮。”
顧寧抬眼看向林清,以為自己耳朵出問題聽錯了什麽。這官場裏的人,哪有人會對著上官說,我是來給你送大禮的?這話直白的根本不像一個讀過書的人!況且,顧寧眼睛掃了一下林清左右,他也並沒有帶什麽東西啊!
林清微微一笑,也不再賣關子:“顧大人,您隻要保下您的下屬嶽禦史,那麽對您來講,就是最大的一份大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