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林清也曾閱讀過心理類的書籍, 這樣的對某樣特定事物的恐懼情緒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無法根治。
其實有時候林清也非常困惑, 不知道是因為什麽原因而導致了如今這樣的情況:這個世界真的有前世今生?為何他兩世都叫林清?為何沈牧涵和那人長得一模一樣?如果是前世今生, 那麽為什麽如今的大明和宋朝之間缺了一個元朝?確實是有平行空間的存在?那麽他又為何帶有之前的記憶?
每次當林清想到這些問題的時候, 就會對自我產生一個極大的懷疑,對他之前信仰的物理學產生動搖。他明明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可是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卻根本無法用任何科學去解釋,越是深想,他越是感覺到一種不真實感。原來他從不信神佛,如今他再入廟宇,看著那些高高在上、俯視眾生的菩薩,也忍不住虔誠地拜了下去。
林清的上輩子一生都在追求科學、追求嚴謹,而這輩子卻不斷地在自我懷疑和希望能尋找出自己為什麽能有前世記憶中徘徊不定。如若不是有家人、有朋友、有師長一直在他身邊支持、陪伴著他,林清覺得或許有一天他會瘋掉。
是他們讓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讓他拚了命的往上爬,給他在這個世界真實的感受,讓他想給這個世界做點什麽。
或許是確認了林清一直以來的懷疑,林清突然覺得一塊日日懸在胸口的大石頭總算落了下去,即使沈牧涵因為他考中了狀元而有所敵意,但是這些對於林清來講算不得什麽。
如今他們這些新科進士還是官場當中最初級的菜鳥,林清也根本沒有心思此時和誰一較高下。
現在林清麵臨最急迫的問題是——買房!
都說二十一世紀北京房價貴,在林清看來大明的房價也一點都不便宜。
考中進士後,朝廷給了所有新科進士三個月的探親假,三個月後一律走馬上任。對於一些京城本地的進士,或者家裏離得算近的,那確實算是探親假;但是如果家鄉在特別遠的地方,這三個月路上一來一迴的時間都不夠,拿什麽探親?
林清如果迴去一次,一來一迴在路上時間差不多要一月有餘,探親是來的及,但是他眼前更要解決住房問題。
狀元樓裏的房資不菲,林清在京城呆了一個半月,已經花掉了一百五十多兩銀子,手頭還一百兩銀子並一些碎銀,考慮到接下來至少要在京城呆三年,作為家中獨子以後肯定也是要接林三牛和張氏一起過來居住的,如果沒有一個安身之所,那實在是不像個樣子。
既然以後是要在翰林院任職,那麽自然是要在自己“上班”的地方近一點買房最好。隻是這翰林院就設在承天門處,靠著皇宮很近,而承天門處廣場一排望過去,都是大明的官員辦事機構。禮部、鴻臚寺、吏部、戶部、兵部、宗人府等等,全都在這兒,四品以上官員還得時不時地上個早朝,自然都是離承天門越近越好。當官的家中都有點背景,錢財方麵自然要比老百姓寬裕,可是這承天門附近就這麽大點地方,你占了別人就占不了,要麽就是價高者得。
也正是因為如此,此處的房價一直是居高不下,林清打聽了一下一套一進的四合院就要五百兩之多,如果要兩進的院子那價格馬上拔高到一千三百多兩!
這一進的房屋其實就是一個口字型,一進門就是一個小小的庭院,一間正房,東西兩間廂房,如果接了林三牛和張氏來住,加上一個書童墨竹,四個人住著倒是沒事。若是林家一大家子過來住,走親訪友,甚至將來娶妻生子,那麽就三個房間的院子根本住不開。
那間一進的小院林清也跟著牙子一起過去看過,逼仄的很,看那個院子,也就幾步的大小,幾間房間也特別小,根本沒有鄉下的房子敞亮。
隻是買個一進的房子,加上曹知瑞那邊的分紅,他這邊先問鄭光先借一些銀子還買的下來,如果說是二進的院子,那他也不好意思開這個口,一下子借那麽多銀子。
原本還在躊躇之中,牙子卻是不斷催促林清,畢竟這次又新晉了這麽多進士,這種一進的小院給那些沒什麽根本的新晉進士是最好出手的,如果林清不要,他後頭還多的是人想買。
林清想了一下,還是問鄭光借了五百兩,當即買下了這座小院,留墨竹打掃歸置,這才隻身一人迴了林家村。
林清得中狀元的喜報早就傳遍鄉鄰,等林清迴去的時候,發現自家門口已經豎起十幾米高的三鬥旗杆,旗幟上寫著“狀元”二字,連門庭都改換了,砌起了高大門樓,上書“狀元府邸”,比之裏正家的門樓還要氣派很多!
林清的迴鄉,讓整個林家村都熱鬧了起來,竟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不斷有鄰裏送來賀禮,一雙鞋襪,一籃子花生,十幾個雞蛋,幾十個銅板,總之林家村家家戶戶都好像自己家得了大喜事一樣,人人臉上都是掛著笑容。
和林清差不多年紀的小夥子見到林清都拘謹,隻有上了年紀的叔叔嬸嬸輩的,才會在林清麵前不住誇讚。
甚至還有見了林清要下跪行禮的,驚得林清連連避讓。
劉氏拽著林清的手,臉上的淚怎麽也止不住:“清兒啊!你現在可是狀元郎了,做了大官了!這是我們林家祖墳上冒青煙的好事啊!奶現在是慶幸啊,慶幸當年咬著牙也要送你去入學,否則可是白白耽誤了我家娃兒啊!”
在劉氏心裏,考上了狀元就是必定能做大官的,不過在知縣就是青天大老爺的村民眼中,確實從六品的官職也算的上“大官”了吧!
張氏也是立在一旁不住地擦眼淚,天知道幾天前知縣老爺再次來到了林家村,親自宣布這一喜訊時,張氏都激動地暈了過去,被林三牛猛掐了一會兒人中,才幽幽轉醒——林清這娃兒實在是一次又一次地出乎他們的意料!原本以為取個童生就很好了,誰知道這孩子竟能一路青雲直上,考上狀元!這可是整個大明三年才出一個的狀元啊!
家人中,除了林老漢和劉氏,還有林清的爹娘對他一如既往,其他林家大房、二房中人卻是明顯對林清有了些敬畏之心,以前還能在一起說笑談話,如今卻是拘謹了很多。唯有林大寶,一看到林清就撒歡地抱住林清的腿,開心的不得了。
“小叔叔,大家都說你當上大官啦!以後你是不是要一直呆在京城,住大宅子,吃很多好吃的,還能討個漂亮媳婦?”林大寶幾月不見,口齒伶俐了很多,小孩子最近聽多了村裏人對林清的誇讚以及一些羨慕的話語,馬上就學了過來。
看著林大寶一臉認真、奶聲奶氣的樣子,又想到自己剛剛買下的一個“蝸居”,林清實在是無法將自己的房子和大宅子聯係起來,隨機溫和地笑笑解釋道:“小叔叔剛剛才開始當官,還沒有當上大官,住的房子也很小,吃的也和大寶差不多呢!”
鄉人總以為考中狀元就是一個人人生的頂點了,其實那不過是在官場中的萬裏長征第一步罷了。
小李氏聽到林大寶的口無遮攔,有些擔憂的看了林清一眼,見他並沒有生氣的樣子,這才放下心來。
林老漢聽了林清的話,卻是猛抽了一口旱煙,歎了一聲道:“清兒是有出息了!隻是以後就要留在京城了吧?”林三牛向鎮上的人打聽了一些事情,知道這在京城做官,至少三年,要是做的好,可是以後要一直留在京城的。
張氏聽到了林老漢的話,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就這麽一個兒子,也是她的心頭肉,已經為著讀書三年不曾相見了,難道以後的日子就是一直三年才得見一次嗎?!
林清看了張氏一眼,安撫地朝她點了一下頭,才迴話道:“爺,奶,我在京城買了個一進的小院子,準備這次帶爹娘一起進京。我一個人初到京城,也沒人照應,還想爹娘先幫我安頓安頓。等以後孫兒掙錢了,再接爺奶一起到京城享福!”
村裏人父母還在的時候,兒子一般都是要在身邊照顧的,如今雖然已經分家,林老漢和劉氏跟著大房過日子,林三牛是可以跟著兒子去京城,但是心裏卻也舍不得。
張氏就站在林三牛旁邊,看到林三牛臉上的神色,就知道林三牛猶豫了,著急得悄悄用手指捏了一下林三牛,就怕他犯傻說些什麽不去的話。
林老漢聽了卻沒有任何阻撓的意思,而是連連點頭:“確實應該如此!你一個人在京城,我們也不放心,有你爹娘跟著,我和你奶安心!況且我們兩個老骨頭一輩子都活在林家村了,別的地,我們也呆不慣啊!有你大伯照顧,你也不要操心,好好做你的官,就好!”更加重要的是,以後林清若是在京城裏攀親,他爹娘都不在,沒人給操持,這可怎麽辦?況且林清年紀還小,一個人衣食起居都要人照顧,有他爹娘在身邊,總比外人強不是?
劉氏心裏舍不得,但是此刻也隻能抹抹淚點頭,這真是一種極矛盾的心情,又自豪於自家孫兒的出息,又不舍子孫離家千裏。
這次林清沒有時間在林家村耽擱太長時間,緊著時間開宗祠祭拜先祖,又看望了荀夫子,走動了一下孫知縣,料理了家中事物,就要趕著收拾行禮和林三牛、張氏一起入京。
走之前,林清再次去荀夫子家坐了坐,荀夫子吃了藥調養了一番,氣色比之前要好了許多。林清中了狀元的消息仿佛是一劑強心針一樣,讓荀夫子每次出門都是紅光滿麵,逢人都要說到他的寶貝徒弟林清身上,原本嚴肅的臉上都多了不少笑意,讓黃氏取笑了不知道多少迴,他卻仍舊樂嗬嗬的。
林清要迴京城,荀夫子也沒有如其他人一般那麽不舍,反而一臉欣慰地拍著林清的肩膀道:“你夫子我活了一輩子,讀了一輩子的書,想了不知道多少遍自己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如今你是幫我實現了!隻是為師知道,這做官和讀書是兩迴事,我也沒做過官,教不了你什麽,隻一句話,你做我荀有誌的徒弟一定要記住:做個好官,對的起自己良心!”
“做個好官,對的起自己良心!”林清望著前方駛向京城的馬車,將這幾個字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心裏。
第85章 第八十五章:翰林
翰林院位於大明門之東, 是一座五進大宅子, 前麵是辦公場所,後麵是藏書閣樓。此處是天下文人夢想中的殿堂,是最為清貴之地。林清穿著緋色官服, 第一天來翰林院報到, 接待林清的是翰林院侍讀崔大人。
崔岩崔侍讀將林清領到了一張長桌旁, 這裏就等於是他的辦公位, 他們所處的是一個大間, 裏麵大概擺了十來張桌子,有點現代辦公位的味道。
崔侍讀年紀大約三十五歲樣子, 留著山羊須, 走路說話都不急不慢的, 看得出來是個脾氣好的慢性子,給林清交代事情也很詳細清楚:“此處一共有十二人辦公, 你的主要職責就是掌修國史, 編修前朝國史, 校對整理《大明史冊》等等。偶爾也需要草擬典禮文稿,被皇上或皇子傳喚講史。所以有時候需要值夜,以備傳喚。”
說白了林清這份工作就是修史書、做文書校對工作, 這些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吃力又不討好的工作;幸運點的時候可以有機會寫個發言稿、打個聖旨的草稿, 露個小臉;最好當然是被皇帝或者皇子傳喚, 得以麵聖, 是大家搶著幹的活。
隻是鑒於林清隻是個新來的菜鳥, 想也知道那些露臉的活肯定是輪不上他的, 那些文書工作才是他如今的日常工作。
崔侍讀講完之後,也不做停留,直接就離開了,也沒有告訴林清這個文書工作要如何展開。
林清到的時候,屋裏已經坐了一半人,等崔侍讀離開的時候,差不多其他人都到齊了。林清環顧了一下四周,見其中一半是他們這科的新晉進士:沈牧涵、吳敬梓,還有其他五名考中庶吉士的進士,而剩下的則都是一些生麵孔。不過既然大家同處一間,估計也是修撰、編修、庶吉士之流。
其實有時候林清也非常困惑, 不知道是因為什麽原因而導致了如今這樣的情況:這個世界真的有前世今生?為何他兩世都叫林清?為何沈牧涵和那人長得一模一樣?如果是前世今生, 那麽為什麽如今的大明和宋朝之間缺了一個元朝?確實是有平行空間的存在?那麽他又為何帶有之前的記憶?
每次當林清想到這些問題的時候, 就會對自我產生一個極大的懷疑,對他之前信仰的物理學產生動搖。他明明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可是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卻根本無法用任何科學去解釋,越是深想,他越是感覺到一種不真實感。原來他從不信神佛,如今他再入廟宇,看著那些高高在上、俯視眾生的菩薩,也忍不住虔誠地拜了下去。
林清的上輩子一生都在追求科學、追求嚴謹,而這輩子卻不斷地在自我懷疑和希望能尋找出自己為什麽能有前世記憶中徘徊不定。如若不是有家人、有朋友、有師長一直在他身邊支持、陪伴著他,林清覺得或許有一天他會瘋掉。
是他們讓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讓他拚了命的往上爬,給他在這個世界真實的感受,讓他想給這個世界做點什麽。
或許是確認了林清一直以來的懷疑,林清突然覺得一塊日日懸在胸口的大石頭總算落了下去,即使沈牧涵因為他考中了狀元而有所敵意,但是這些對於林清來講算不得什麽。
如今他們這些新科進士還是官場當中最初級的菜鳥,林清也根本沒有心思此時和誰一較高下。
現在林清麵臨最急迫的問題是——買房!
都說二十一世紀北京房價貴,在林清看來大明的房價也一點都不便宜。
考中進士後,朝廷給了所有新科進士三個月的探親假,三個月後一律走馬上任。對於一些京城本地的進士,或者家裏離得算近的,那確實算是探親假;但是如果家鄉在特別遠的地方,這三個月路上一來一迴的時間都不夠,拿什麽探親?
林清如果迴去一次,一來一迴在路上時間差不多要一月有餘,探親是來的及,但是他眼前更要解決住房問題。
狀元樓裏的房資不菲,林清在京城呆了一個半月,已經花掉了一百五十多兩銀子,手頭還一百兩銀子並一些碎銀,考慮到接下來至少要在京城呆三年,作為家中獨子以後肯定也是要接林三牛和張氏一起過來居住的,如果沒有一個安身之所,那實在是不像個樣子。
既然以後是要在翰林院任職,那麽自然是要在自己“上班”的地方近一點買房最好。隻是這翰林院就設在承天門處,靠著皇宮很近,而承天門處廣場一排望過去,都是大明的官員辦事機構。禮部、鴻臚寺、吏部、戶部、兵部、宗人府等等,全都在這兒,四品以上官員還得時不時地上個早朝,自然都是離承天門越近越好。當官的家中都有點背景,錢財方麵自然要比老百姓寬裕,可是這承天門附近就這麽大點地方,你占了別人就占不了,要麽就是價高者得。
也正是因為如此,此處的房價一直是居高不下,林清打聽了一下一套一進的四合院就要五百兩之多,如果要兩進的院子那價格馬上拔高到一千三百多兩!
這一進的房屋其實就是一個口字型,一進門就是一個小小的庭院,一間正房,東西兩間廂房,如果接了林三牛和張氏來住,加上一個書童墨竹,四個人住著倒是沒事。若是林家一大家子過來住,走親訪友,甚至將來娶妻生子,那麽就三個房間的院子根本住不開。
那間一進的小院林清也跟著牙子一起過去看過,逼仄的很,看那個院子,也就幾步的大小,幾間房間也特別小,根本沒有鄉下的房子敞亮。
隻是買個一進的房子,加上曹知瑞那邊的分紅,他這邊先問鄭光先借一些銀子還買的下來,如果說是二進的院子,那他也不好意思開這個口,一下子借那麽多銀子。
原本還在躊躇之中,牙子卻是不斷催促林清,畢竟這次又新晉了這麽多進士,這種一進的小院給那些沒什麽根本的新晉進士是最好出手的,如果林清不要,他後頭還多的是人想買。
林清想了一下,還是問鄭光借了五百兩,當即買下了這座小院,留墨竹打掃歸置,這才隻身一人迴了林家村。
林清得中狀元的喜報早就傳遍鄉鄰,等林清迴去的時候,發現自家門口已經豎起十幾米高的三鬥旗杆,旗幟上寫著“狀元”二字,連門庭都改換了,砌起了高大門樓,上書“狀元府邸”,比之裏正家的門樓還要氣派很多!
林清的迴鄉,讓整個林家村都熱鬧了起來,竟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不斷有鄰裏送來賀禮,一雙鞋襪,一籃子花生,十幾個雞蛋,幾十個銅板,總之林家村家家戶戶都好像自己家得了大喜事一樣,人人臉上都是掛著笑容。
和林清差不多年紀的小夥子見到林清都拘謹,隻有上了年紀的叔叔嬸嬸輩的,才會在林清麵前不住誇讚。
甚至還有見了林清要下跪行禮的,驚得林清連連避讓。
劉氏拽著林清的手,臉上的淚怎麽也止不住:“清兒啊!你現在可是狀元郎了,做了大官了!這是我們林家祖墳上冒青煙的好事啊!奶現在是慶幸啊,慶幸當年咬著牙也要送你去入學,否則可是白白耽誤了我家娃兒啊!”
在劉氏心裏,考上了狀元就是必定能做大官的,不過在知縣就是青天大老爺的村民眼中,確實從六品的官職也算的上“大官”了吧!
張氏也是立在一旁不住地擦眼淚,天知道幾天前知縣老爺再次來到了林家村,親自宣布這一喜訊時,張氏都激動地暈了過去,被林三牛猛掐了一會兒人中,才幽幽轉醒——林清這娃兒實在是一次又一次地出乎他們的意料!原本以為取個童生就很好了,誰知道這孩子竟能一路青雲直上,考上狀元!這可是整個大明三年才出一個的狀元啊!
家人中,除了林老漢和劉氏,還有林清的爹娘對他一如既往,其他林家大房、二房中人卻是明顯對林清有了些敬畏之心,以前還能在一起說笑談話,如今卻是拘謹了很多。唯有林大寶,一看到林清就撒歡地抱住林清的腿,開心的不得了。
“小叔叔,大家都說你當上大官啦!以後你是不是要一直呆在京城,住大宅子,吃很多好吃的,還能討個漂亮媳婦?”林大寶幾月不見,口齒伶俐了很多,小孩子最近聽多了村裏人對林清的誇讚以及一些羨慕的話語,馬上就學了過來。
看著林大寶一臉認真、奶聲奶氣的樣子,又想到自己剛剛買下的一個“蝸居”,林清實在是無法將自己的房子和大宅子聯係起來,隨機溫和地笑笑解釋道:“小叔叔剛剛才開始當官,還沒有當上大官,住的房子也很小,吃的也和大寶差不多呢!”
鄉人總以為考中狀元就是一個人人生的頂點了,其實那不過是在官場中的萬裏長征第一步罷了。
小李氏聽到林大寶的口無遮攔,有些擔憂的看了林清一眼,見他並沒有生氣的樣子,這才放下心來。
林老漢聽了林清的話,卻是猛抽了一口旱煙,歎了一聲道:“清兒是有出息了!隻是以後就要留在京城了吧?”林三牛向鎮上的人打聽了一些事情,知道這在京城做官,至少三年,要是做的好,可是以後要一直留在京城的。
張氏聽到了林老漢的話,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就這麽一個兒子,也是她的心頭肉,已經為著讀書三年不曾相見了,難道以後的日子就是一直三年才得見一次嗎?!
林清看了張氏一眼,安撫地朝她點了一下頭,才迴話道:“爺,奶,我在京城買了個一進的小院子,準備這次帶爹娘一起進京。我一個人初到京城,也沒人照應,還想爹娘先幫我安頓安頓。等以後孫兒掙錢了,再接爺奶一起到京城享福!”
村裏人父母還在的時候,兒子一般都是要在身邊照顧的,如今雖然已經分家,林老漢和劉氏跟著大房過日子,林三牛是可以跟著兒子去京城,但是心裏卻也舍不得。
張氏就站在林三牛旁邊,看到林三牛臉上的神色,就知道林三牛猶豫了,著急得悄悄用手指捏了一下林三牛,就怕他犯傻說些什麽不去的話。
林老漢聽了卻沒有任何阻撓的意思,而是連連點頭:“確實應該如此!你一個人在京城,我們也不放心,有你爹娘跟著,我和你奶安心!況且我們兩個老骨頭一輩子都活在林家村了,別的地,我們也呆不慣啊!有你大伯照顧,你也不要操心,好好做你的官,就好!”更加重要的是,以後林清若是在京城裏攀親,他爹娘都不在,沒人給操持,這可怎麽辦?況且林清年紀還小,一個人衣食起居都要人照顧,有他爹娘在身邊,總比外人強不是?
劉氏心裏舍不得,但是此刻也隻能抹抹淚點頭,這真是一種極矛盾的心情,又自豪於自家孫兒的出息,又不舍子孫離家千裏。
這次林清沒有時間在林家村耽擱太長時間,緊著時間開宗祠祭拜先祖,又看望了荀夫子,走動了一下孫知縣,料理了家中事物,就要趕著收拾行禮和林三牛、張氏一起入京。
走之前,林清再次去荀夫子家坐了坐,荀夫子吃了藥調養了一番,氣色比之前要好了許多。林清中了狀元的消息仿佛是一劑強心針一樣,讓荀夫子每次出門都是紅光滿麵,逢人都要說到他的寶貝徒弟林清身上,原本嚴肅的臉上都多了不少笑意,讓黃氏取笑了不知道多少迴,他卻仍舊樂嗬嗬的。
林清要迴京城,荀夫子也沒有如其他人一般那麽不舍,反而一臉欣慰地拍著林清的肩膀道:“你夫子我活了一輩子,讀了一輩子的書,想了不知道多少遍自己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如今你是幫我實現了!隻是為師知道,這做官和讀書是兩迴事,我也沒做過官,教不了你什麽,隻一句話,你做我荀有誌的徒弟一定要記住:做個好官,對的起自己良心!”
“做個好官,對的起自己良心!”林清望著前方駛向京城的馬車,將這幾個字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心裏。
第85章 第八十五章:翰林
翰林院位於大明門之東, 是一座五進大宅子, 前麵是辦公場所,後麵是藏書閣樓。此處是天下文人夢想中的殿堂,是最為清貴之地。林清穿著緋色官服, 第一天來翰林院報到, 接待林清的是翰林院侍讀崔大人。
崔岩崔侍讀將林清領到了一張長桌旁, 這裏就等於是他的辦公位, 他們所處的是一個大間, 裏麵大概擺了十來張桌子,有點現代辦公位的味道。
崔侍讀年紀大約三十五歲樣子, 留著山羊須, 走路說話都不急不慢的, 看得出來是個脾氣好的慢性子,給林清交代事情也很詳細清楚:“此處一共有十二人辦公, 你的主要職責就是掌修國史, 編修前朝國史, 校對整理《大明史冊》等等。偶爾也需要草擬典禮文稿,被皇上或皇子傳喚講史。所以有時候需要值夜,以備傳喚。”
說白了林清這份工作就是修史書、做文書校對工作, 這些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吃力又不討好的工作;幸運點的時候可以有機會寫個發言稿、打個聖旨的草稿, 露個小臉;最好當然是被皇帝或者皇子傳喚, 得以麵聖, 是大家搶著幹的活。
隻是鑒於林清隻是個新來的菜鳥, 想也知道那些露臉的活肯定是輪不上他的, 那些文書工作才是他如今的日常工作。
崔侍讀講完之後,也不做停留,直接就離開了,也沒有告訴林清這個文書工作要如何展開。
林清到的時候,屋裏已經坐了一半人,等崔侍讀離開的時候,差不多其他人都到齊了。林清環顧了一下四周,見其中一半是他們這科的新晉進士:沈牧涵、吳敬梓,還有其他五名考中庶吉士的進士,而剩下的則都是一些生麵孔。不過既然大家同處一間,估計也是修撰、編修、庶吉士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