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也讀過楊致知的文章,確實針砭時弊、發人深省,文采斐然又不落入俗套,自成一家。隨著對這些四書五經學的的愈加深入,林清就更加能看出來自己和別人的差別。雖然如今也可以做出像樣的試帖詩和八股文,但是在真正的大師麵前,自己也就隻能算入個門而已。
“楊山長的文章千錘百煉而成,每每讀來都讓人廢寢忘食,書院中多少學子希望能得到山長的賞識,讓山長指點一番?所以這次考試必然競爭十分激烈,柳兄確實該多溫習一下功課。”林清之前從不喜歡勸柳澤旭多讀書,因為在林清看來,既然柳澤旭一心撲在畫作上,那也是他個人選擇的事情,旁人無法置喙。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不準以後柳澤旭也能層位一個名留青史的畫家呢?
隻是讀書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是這次柳澤旭掉落到了後五名之列,那就不美了。
沒想到柳澤旭沒有接過林清的話題,而是話鋒一轉:“那林弟也想得到山長指點?”
林清一愣,接口道:“這是自然,書院中誰不想得到山長的指點?”
王英傑好笑地看了林清一眼,想說不想的人就在你麵前,但是想想還是忍住了。
柳澤旭若有所思地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林清也沒有在意,看到柳澤旭手中的畫作,腦海中也想了一下到時候去柳家祝壽該送些什麽禮物?
又從柳家老太君身上想到了劉氏,不知道家中近日可好?自己寄出去的兩封信是否已經收到?到現在都沒有收到家中人的迴信,說不思念那是假的。
可惜這個時代,山高水長,家信隻能花點銀子讓車隊帶迴去,都不知道是否能順利送到。
就在林清想著這個事情的時候,林家村這邊才收到了信件,而且是兩封信一起。
原來那捎帶的人第一迴帶信迴來給忘了,第二迴又捎信去林家村才想起。幸虧第一封信還在信匣子裏,沒有丟,所以就兩封一起送了過去。
林三牛第一個拿到信件,高興的不知所以,隻是他也就認識信封上的“林清”二字,隻能快步走到堂屋對眾人喊道:“狗子來信了,狗子來信了!”
家裏正是在準備晚飯的時候,聽聞都圍了過來,可惜大家拿著信件麵麵相覷,一個人都不會念。
也是巧了當時,張立學正好到林家來報喜,林三妮今天剛剛診出身孕,惹的張氏又哭又笑。
張氏這半年,兒子外出求學,她天天日思夜想;女兒又一朝嫁作他人婦,從此進了張家門,再也不能常伴左右,身邊總覺得空落落的,有時候幹活都神思不屬的。今天雙喜臨門,又知道女兒在張家過的很好,懷孕了,還收到了遠在千裏之外的兒子的信件,怎能不心緒翻騰?
林清這兩封信相隔兩月寄出,講了他在江南的所見所聞,讀書求學的日常,還有林東陽的近況,兩封信一共寫了近三十頁紙,但是劉氏聽完後還是不斷催促張立學:“還有呢?狗子還說了點啥?”
張立學讀完林清的信也是對林清選擇的路產生了很多唏噓和欽佩之感,看了一下手上所有的信紙,確定道:“奶,沒了,林清就寫了這麽多。”
張氏剛剛還亮著的雙眼一下子有些暗淡下去了,李氏也是看著那厚厚的一刀紙,多想再聽聽自己兒子現今在做什麽,可吃得香睡得飽,可挨過冷受過凍?第一次李氏後悔起當時沒有像林三牛夫婦一般將兒子送進學堂讀兩年書,不求別的,隻求這時候能寫封家書也好啊!
兒行千裏母擔憂,這半年裏每一個日夜,都有兩個母親對遠在蘇州府的兒子的思念,如今縱使寫了這麽多頁信紙,也隻能寥寥安慰一些思念之苦。
夜裏,張氏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林三牛背對著他假寐,心裏也是裝著事情,隻是知道妻子想的多,便不想再多說什麽,惹的她又要掉眼淚了。
過了許久,林三牛都要朦朦朧朧地睡去了,聽到張氏長歎一聲,低聲道:“早知道如此,還是不該讓狗子出去。這才過了半年,我這感覺就像要過了一輩子似的,可真怕見不到兒子啊!”
夜風習習,吹過農家小院,卻吹不散一個母親的愁緒。
第55章 第五十五章:山長
這次小考題目不難, 一道四書題和一道五經題都出的四平八穩,試帖詩也是詠物言誌類的, 如今林清也算是信手拈來,不管是速度還是質量上都比之前快了許多。
隻是這道策論卻是出的有些刁鑽,也是抓住了實事,以蒙古近年來屢屢犯邊之事為題, 讓學子提出觀點。
這可難倒了一大片學子了, 大明重文輕武,雖然學子也關心國家大事,但是你讓他們真的拿出一個章程, 有些真知灼見, 那是少之又少的。無非就是主站還是主和,至於怎麽戰, 怎麽和, 那就隻能拿一些聖人之言搪塞過去, 多歌功頌德之言, 少落到實處的方針。
林清倒是對大明的國家實力做過一些分析, 但是畢竟很多東西屬於上層機密, 他這裏也隻能通過書院裏每個月的邸報來默默做分析,並且通過現在的軍事製度, 所設官僚,每年的征兵人數來做一個大概的估計。畢竟在林清看來, 大明這樣的封建王朝若是無法抵禦外敵, 讓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事件再次出現, 那麽就算他書讀的再好也沒有用。
一個穩定政權的大明,才能創造出太平盛世。否則,千萬百姓將生活在水火之中!
大明是依靠衛所製度管理兵丁,這個衛所製的核心其實就是皇帝獨攬軍事大權,將調任之權和統領之權分離,在林清看來這些是保證了下麵的官兵不會擁兵自重、加強皇權,但是也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無法上下一心,共同抵禦外敵。隻是在他們收到的邸報中,都是對明朝的軍事實力一片讚揚,麵對外敵總是蠻夷何足掛齒之態,對一些真實的情況,林清也是無法知曉。
林清通過比較如今蒙古和大明的軍事實力,能出戰的將領和每個人的優劣進行了分析,還將世襲的軍戶製度提出了改革。在林清看來,軍戶的世襲製度雖然保證了在非戰時也能養一大批官兵,也保證了對皇帝的忠誠,但是卻在戰鬥力方麵會造成一代不如一代、貪汙腐敗滋生的情況。
在林清看來自己隻是就事論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去解答這個題目,但是等這份卷子送到了季夫子手裏後,卻是拍案而起:“這林清,竟能有如此想法!真是膽大妄為!膽大妄為啊!”
季夫子雖然嘴裏喊著“膽大妄為”,但是嘴角卻一直帶著笑意,顯露出他的好心情。
批閱卷子的夫子一共有六位,聞言大家都湊了過來,季夫子幹脆朗聲誦讀起來。
待聽完,眾人都靜默了一陣,心中不約而同地讚同起季夫子的那句“膽大妄為”。
不說別的,光是能在策論中寫廢除軍戶世襲製,改為以各方麵的軍事素質考核來升降官兵職位,就讓人感到心驚!
這可是當年□□爺定下的,如何能廢除?
但是細細品位林清所說的辦法,大家又不得不承認這策論絕非空想,而是有很大的實踐空間的!這其中一條條、一列列,清晰明了地敘述了該如何去做,等級如何劃分,出現了問題要怎麽解決,能提升多少兵力等等,都讓人拍案叫絕!
隻是這樣一份卷子,在書院中寫寫也就罷了,若是真的呈到禦前,定然會被治一個大不敬之罪!果然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莊夫子讀完挑挑眉,想了一下當今聖上每天沉迷於道家之術的樣子,就算是再好的策論,永康帝也不會放在心上,在他心裏隻要他大權在握,皇位坐的穩如泰山,他是不會去管什麽改革軍戶製還是朝堂裏紛紛擾擾的黨爭。
心中忍不住歎了口氣,林清如此大才,若是一代明君必然能成為股肱之臣,但若是如今的朝堂,根本不可能撥亂反正,哎!若是明君,他當年也不會心灰意冷,掛印離去,隱居鄉裏了。
“是什麽文章讓大家這麽高興啊?拿過來讓我也看看。”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從屋外傳來,隻見一四十多歲的男子,穿一身石青色儒服,長眉修目,方正溫潤,背著手緩緩走來。
眾夫子一起起身行禮道:“見過山長!”
來人正是楊致知,他撫了撫唇邊的短須,從季夫子手中接過卷子,目光落在“林清”這個名字上,略略一凝,然後快速地將這篇策論看了一遍,臉上表情倒還是如常,又交還給了季夫子,評論道:“此子想法雖好,但是未免脫離了實際些。但是年輕人,有這種想法就已不俗!過兩日喚這個學生到我的書齋來一趟,我考校考校他的學問。”
楊山長雖然看著和善,但是對學子的功課要求極為嚴厲,很少有人能得他的讚賞,再加上忙碌於書院各種大小雜事,居然能單獨抽出時間考校林清,那還真是十分看重了!
季夫子和莊夫子對視了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了驚詫。
當林清等在山長書齋前,等候書童通報的時候,心情也不免有些激動,畢竟是江南文壇的泰山要考校他功課,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竟是落在他身上了!
等林清邁步入書齋後,也不敢隨意亂看。
隻見一中年男子站在書桌前練字,一手隸書寫的筆力遒勁,轉折處鐵畫銀鉤,變化豐富而各盡其妙,讓人不得不讚歎!
林清屏住唿吸等楊致知寫完這幅字,才上前一揖到底:“學生林清,拜見山長。”
“楊山長的文章千錘百煉而成,每每讀來都讓人廢寢忘食,書院中多少學子希望能得到山長的賞識,讓山長指點一番?所以這次考試必然競爭十分激烈,柳兄確實該多溫習一下功課。”林清之前從不喜歡勸柳澤旭多讀書,因為在林清看來,既然柳澤旭一心撲在畫作上,那也是他個人選擇的事情,旁人無法置喙。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不準以後柳澤旭也能層位一個名留青史的畫家呢?
隻是讀書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是這次柳澤旭掉落到了後五名之列,那就不美了。
沒想到柳澤旭沒有接過林清的話題,而是話鋒一轉:“那林弟也想得到山長指點?”
林清一愣,接口道:“這是自然,書院中誰不想得到山長的指點?”
王英傑好笑地看了林清一眼,想說不想的人就在你麵前,但是想想還是忍住了。
柳澤旭若有所思地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林清也沒有在意,看到柳澤旭手中的畫作,腦海中也想了一下到時候去柳家祝壽該送些什麽禮物?
又從柳家老太君身上想到了劉氏,不知道家中近日可好?自己寄出去的兩封信是否已經收到?到現在都沒有收到家中人的迴信,說不思念那是假的。
可惜這個時代,山高水長,家信隻能花點銀子讓車隊帶迴去,都不知道是否能順利送到。
就在林清想著這個事情的時候,林家村這邊才收到了信件,而且是兩封信一起。
原來那捎帶的人第一迴帶信迴來給忘了,第二迴又捎信去林家村才想起。幸虧第一封信還在信匣子裏,沒有丟,所以就兩封一起送了過去。
林三牛第一個拿到信件,高興的不知所以,隻是他也就認識信封上的“林清”二字,隻能快步走到堂屋對眾人喊道:“狗子來信了,狗子來信了!”
家裏正是在準備晚飯的時候,聽聞都圍了過來,可惜大家拿著信件麵麵相覷,一個人都不會念。
也是巧了當時,張立學正好到林家來報喜,林三妮今天剛剛診出身孕,惹的張氏又哭又笑。
張氏這半年,兒子外出求學,她天天日思夜想;女兒又一朝嫁作他人婦,從此進了張家門,再也不能常伴左右,身邊總覺得空落落的,有時候幹活都神思不屬的。今天雙喜臨門,又知道女兒在張家過的很好,懷孕了,還收到了遠在千裏之外的兒子的信件,怎能不心緒翻騰?
林清這兩封信相隔兩月寄出,講了他在江南的所見所聞,讀書求學的日常,還有林東陽的近況,兩封信一共寫了近三十頁紙,但是劉氏聽完後還是不斷催促張立學:“還有呢?狗子還說了點啥?”
張立學讀完林清的信也是對林清選擇的路產生了很多唏噓和欽佩之感,看了一下手上所有的信紙,確定道:“奶,沒了,林清就寫了這麽多。”
張氏剛剛還亮著的雙眼一下子有些暗淡下去了,李氏也是看著那厚厚的一刀紙,多想再聽聽自己兒子現今在做什麽,可吃得香睡得飽,可挨過冷受過凍?第一次李氏後悔起當時沒有像林三牛夫婦一般將兒子送進學堂讀兩年書,不求別的,隻求這時候能寫封家書也好啊!
兒行千裏母擔憂,這半年裏每一個日夜,都有兩個母親對遠在蘇州府的兒子的思念,如今縱使寫了這麽多頁信紙,也隻能寥寥安慰一些思念之苦。
夜裏,張氏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林三牛背對著他假寐,心裏也是裝著事情,隻是知道妻子想的多,便不想再多說什麽,惹的她又要掉眼淚了。
過了許久,林三牛都要朦朦朧朧地睡去了,聽到張氏長歎一聲,低聲道:“早知道如此,還是不該讓狗子出去。這才過了半年,我這感覺就像要過了一輩子似的,可真怕見不到兒子啊!”
夜風習習,吹過農家小院,卻吹不散一個母親的愁緒。
第55章 第五十五章:山長
這次小考題目不難, 一道四書題和一道五經題都出的四平八穩,試帖詩也是詠物言誌類的, 如今林清也算是信手拈來,不管是速度還是質量上都比之前快了許多。
隻是這道策論卻是出的有些刁鑽,也是抓住了實事,以蒙古近年來屢屢犯邊之事為題, 讓學子提出觀點。
這可難倒了一大片學子了, 大明重文輕武,雖然學子也關心國家大事,但是你讓他們真的拿出一個章程, 有些真知灼見, 那是少之又少的。無非就是主站還是主和,至於怎麽戰, 怎麽和, 那就隻能拿一些聖人之言搪塞過去, 多歌功頌德之言, 少落到實處的方針。
林清倒是對大明的國家實力做過一些分析, 但是畢竟很多東西屬於上層機密, 他這裏也隻能通過書院裏每個月的邸報來默默做分析,並且通過現在的軍事製度, 所設官僚,每年的征兵人數來做一個大概的估計。畢竟在林清看來, 大明這樣的封建王朝若是無法抵禦外敵, 讓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事件再次出現, 那麽就算他書讀的再好也沒有用。
一個穩定政權的大明,才能創造出太平盛世。否則,千萬百姓將生活在水火之中!
大明是依靠衛所製度管理兵丁,這個衛所製的核心其實就是皇帝獨攬軍事大權,將調任之權和統領之權分離,在林清看來這些是保證了下麵的官兵不會擁兵自重、加強皇權,但是也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無法上下一心,共同抵禦外敵。隻是在他們收到的邸報中,都是對明朝的軍事實力一片讚揚,麵對外敵總是蠻夷何足掛齒之態,對一些真實的情況,林清也是無法知曉。
林清通過比較如今蒙古和大明的軍事實力,能出戰的將領和每個人的優劣進行了分析,還將世襲的軍戶製度提出了改革。在林清看來,軍戶的世襲製度雖然保證了在非戰時也能養一大批官兵,也保證了對皇帝的忠誠,但是卻在戰鬥力方麵會造成一代不如一代、貪汙腐敗滋生的情況。
在林清看來自己隻是就事論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去解答這個題目,但是等這份卷子送到了季夫子手裏後,卻是拍案而起:“這林清,竟能有如此想法!真是膽大妄為!膽大妄為啊!”
季夫子雖然嘴裏喊著“膽大妄為”,但是嘴角卻一直帶著笑意,顯露出他的好心情。
批閱卷子的夫子一共有六位,聞言大家都湊了過來,季夫子幹脆朗聲誦讀起來。
待聽完,眾人都靜默了一陣,心中不約而同地讚同起季夫子的那句“膽大妄為”。
不說別的,光是能在策論中寫廢除軍戶世襲製,改為以各方麵的軍事素質考核來升降官兵職位,就讓人感到心驚!
這可是當年□□爺定下的,如何能廢除?
但是細細品位林清所說的辦法,大家又不得不承認這策論絕非空想,而是有很大的實踐空間的!這其中一條條、一列列,清晰明了地敘述了該如何去做,等級如何劃分,出現了問題要怎麽解決,能提升多少兵力等等,都讓人拍案叫絕!
隻是這樣一份卷子,在書院中寫寫也就罷了,若是真的呈到禦前,定然會被治一個大不敬之罪!果然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莊夫子讀完挑挑眉,想了一下當今聖上每天沉迷於道家之術的樣子,就算是再好的策論,永康帝也不會放在心上,在他心裏隻要他大權在握,皇位坐的穩如泰山,他是不會去管什麽改革軍戶製還是朝堂裏紛紛擾擾的黨爭。
心中忍不住歎了口氣,林清如此大才,若是一代明君必然能成為股肱之臣,但若是如今的朝堂,根本不可能撥亂反正,哎!若是明君,他當年也不會心灰意冷,掛印離去,隱居鄉裏了。
“是什麽文章讓大家這麽高興啊?拿過來讓我也看看。”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從屋外傳來,隻見一四十多歲的男子,穿一身石青色儒服,長眉修目,方正溫潤,背著手緩緩走來。
眾夫子一起起身行禮道:“見過山長!”
來人正是楊致知,他撫了撫唇邊的短須,從季夫子手中接過卷子,目光落在“林清”這個名字上,略略一凝,然後快速地將這篇策論看了一遍,臉上表情倒還是如常,又交還給了季夫子,評論道:“此子想法雖好,但是未免脫離了實際些。但是年輕人,有這種想法就已不俗!過兩日喚這個學生到我的書齋來一趟,我考校考校他的學問。”
楊山長雖然看著和善,但是對學子的功課要求極為嚴厲,很少有人能得他的讚賞,再加上忙碌於書院各種大小雜事,居然能單獨抽出時間考校林清,那還真是十分看重了!
季夫子和莊夫子對視了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了驚詫。
當林清等在山長書齋前,等候書童通報的時候,心情也不免有些激動,畢竟是江南文壇的泰山要考校他功課,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竟是落在他身上了!
等林清邁步入書齋後,也不敢隨意亂看。
隻見一中年男子站在書桌前練字,一手隸書寫的筆力遒勁,轉折處鐵畫銀鉤,變化豐富而各盡其妙,讓人不得不讚歎!
林清屏住唿吸等楊致知寫完這幅字,才上前一揖到底:“學生林清,拜見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