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康坦然道:“你先別說迴北地當官的話,等你出了燕城,去外麵看看就知道了。”


    曾經他的願望跟王誌高一樣,後來離開燕城在國都生活了一年之後,心思有所改變,為了兒子的未來著想,他想在洛河以南的繁華的城府當官。當然這一切都得是考中進士後。


    王誌高又道:“我準備十天後,就跟同界考生一起去國都白鹿書院。你們呢?”


    李健安道:“我們兄弟需要在燕城參加會試,等七月之後再說。”


    李福康特意解釋道:“我原本打算在國都參加會試,隻是這次我在書院的最後幾次考試都是二等,沒有上過一等,若在國都會試怕落榜,為了穩妥,還是在燕城參加會試。”


    哪怕此次鄉試榜上第三名,那也是北地的鄉試,以他的水平若在國都,隻怕是鄉試榜上最後幾名。


    李英華道:“二哥,我覺得你的功課在我們兄弟當中最好,若是在北地參加會試,考中之後,按照上次科考的規律,你還是迴北地當官,你既然想在洛河以南的城府當官,還是再想想去國都還是北地參加會試的好?”


    李敏寒跟著道:“二哥,我也覺得你應該再想想。”


    李福康心裏也是很矛盾,喃喃道:“若是江哥哥在就好了,我的情況他很了解,他會給我指出一條適合我的路。”


    李健安便道:“二弟,會試在七月,現在離會試還有四個月。你可以寫信問江哥哥。”


    豐氏望向趙氏的目光充滿羨慕,道:“瞧瞧福康,誌向真是遠大,竟是想到國都參加會試。”


    她的兒子王誌高比李家四兄弟早讀書幾年,現在的情況卻是王誌高是秀才,而李家四兄弟已經是舉人,馬上就要考中進士了。


    趙氏心裏非常欣慰,道:“福康跟健安性子不同,他一直想去外麵看看,現在又想在國都考中進士然後去外地當官不迴燕城。”


    李福康是二兒子,不用留在家裏給老人養老,所以他的心思就跟長子李健安截然不同。


    李健安是打算在燕城考中進士,就在燕城附近當官,方便照顧家裏。


    李家四少年全部考中舉人的事傳到禮村,村裏人均是替他們高興,不過,有些人跟許家道:“你們家趕緊把五狗子嫁給李三少爺,不然七月李三少爺再考中進士,就更加看不上五狗子。”


    “不會。李家仁義守信,不會退掉這門親事。”許正瞪眼在跟人家說這話時,心裏也是虛的很。


    許家的六狗子這迴連童生都沒考中,都不能說是讀書人。


    許家跟李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唉,許家真是太高攀李家了。


    “我家五狗子跟縣主同齡,明年才及笄。等五狗子及笄了,李家自然會上門迎娶她。”馬氏卻是堅信李家不會悔婚。


    這個世上是有人富貴了就不遵守承諾,但李家不會這樣做!


    正當李家沉浸在李家四少年高中舉人的喜悅之中時,國都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令天下讀書人狂喜。


    要說這件事,必須要先說另一件事。


    那就是東宮宣布在國都方圓二百裏的每個鎮成立書館,免費給書館配送《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大周律》等一百本書籍。


    此活動概括四個字就是:送書下鎮!


    751得人心和功在社稷


    國都方圓二百裏共有九十八個鎮。


    如果每個鎮配送一百本書籍,那就是九千八百本,近一萬本書籍,哪怕是便宜的書籍《千字文》都得一百個銅錢,這麽多的書籍就近二萬兩銀子。


    除去書籍,還要建書館,得有會識字的人看館,這樣下來,至少三萬兩銀子。


    書館建起來前後加起來便是五萬兩銀子。後麵還得給看館的人發放月錢,又是一筆開銷。


    不過,這件事一出,國都方圓三百裏的老百姓都歡喜感激不已。


    離國都近的百姓紛紛去皇宮外麵給東宮磕頭,還有許多百姓不敢相信這件是真的,特意去衙門打聽。


    識字的衙役已經不止一次給老百姓解釋了,不過看著老百姓一張張傻樂的臉,也跟著高興,這可是利民利國的大好事,“官報上麵寫的很清楚,太子自掏腰包用昆城縣主獻上的活字印刷術印書,然後與小皇子合起來修建書館,半年之內,國都方圓二百裏每個鎮都會有書館。”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子激動無比的問道:“原來是真的。那麽書院建成後,我孫子能進去看書嗎?”


    衙役看著老頭子懷裏抱著的還不會說話的小嬰話,哭笑不得的道:“你孫子太小點,會把書撕爛,長大些懂事了不撕書再進去。”


    一個髒兮兮的中年乞丐聲音怯懦的問道:“那我能進去看書嗎?”


    衙役笑道:“能。不過你得去河邊把爪子洗幹淨,不然把太子送的書弄髒了,別人還怎麽看書?”


    有個從學堂放學的寒門子弟,特意跑來問道:“請問日後百姓去書院看書真的不收錢?”


    衙役倒是不敢小瞧了眼前穿著打滿補丁的小少年,道:“不收錢。”


    “那太好了。我不用向同窗借書,隻在書館看書就行。”小少年臉上露出大大的笑容。


    送書下鎮再一次讓周莫玄得到大周國百姓的人心。


    不過,任何好事情都會有人潑涼水,“鎮裏的讀書人有幾個,在鎮裏建書館,簡直是浪費!”


    “近萬本書籍,那得多少人手抄多久?我看這個送鄉下鎮幾十年也完不成!”


    “白鹿書院才三千多本藏書,太子竟是要找人在半年之內手抄萬本書籍,真是浪費人力物力,好大喜功!”


    本來是好事,被一些人說成壞事,甚至有人準備在賭坊開設賭局,打賭這個送書下鎮五年也完不成。


    就在這時,在一次早朝,周莫玄讓親兵將早已印好的八千本書籍放在箱子裏抬到金鑾殿,“請父皇過目。”


    一個木箱裝一百本書,滿滿的八十箱子擺在偌大的金鑾殿,也占了好大一片地,簡直太過耀眼。


    早就得知活字印刷術的皇帝俯視著直接傻眼掉的眾位官員,不由得仰天哈哈大笑。


    周莫玄就喜歡被眾人仰視的感覺,高聲道:“這些書籍就是用活字印刷術印出,隻需要幾十個工匠,一個月就能印幾千、萬冊。”又特意道:“此術乃是昆城縣主所獻,東宮不會居功。”


    工部尚書恍然大悟般道:“原來年前太子從工部借走幾十個工匠,就是弄這個什麽字印刷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藥女:富貴臨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香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香憶並收藏農家藥女:富貴臨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