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夏季,燕城酒樓商業綜合城開業整整一周年,在這期間,純利潤高達二十三萬七千五百兩銀子,光是拍賣廳就賺了十五萬七千兩。
如此高的利潤,遠遠超出所有人的意料。
李如意為了迴饋廣大主顧,經過合夥人的同意,舉辦開業一周年慶典,自助餐九折、三樓四樓的貨物九折再打九折,期限是三天。
這迴沒有發傳單也沒有放煙花,因為還在國喪期間,周珞炎是皇室人,李如意又是朝廷封的縣主,需遵守國規。
不過,就是這樣那三天燕城酒樓商業綜合城人山人海,三、四樓的貨賣到脫銷。
占了二十個鋪子的萬大、萬二大賺特賺,把眾位商販羨慕的要死,紛紛請求周珞炎再開一家商業綜合城。
周珞炎跟幾個合夥人道:“他們讓我還在燕城開一家,那不是給我自己找一個競爭對手嗎,他們當我是傻子?”
燕城作坊、燕城商業綜合城獲得的巨大成功,知情的人都說李如意有點石成金的本領。
不知不覺,又到了秋季,大周國為太上皇守的國喪終於結束。
這迴新帝不用眾位文官上奏折請求,直接下了一道聖旨,明天三月初開科考,七月初國都會試、殿試。
為何科考的時間拖的這麽長呢,隻因這次的科考不是北地一個地方,而是整個大周國科考,沒有足夠的時間,考生無法趕到國都參加會試、殿試。
聖旨一出,舉國學子歡慶。
江青雲明年開春出大孝,可在明年七月初以舉人的身份直接在國都參加會試。
他決定明年正月從北地出發去蜀地把家族所有的人墳遷至燕城,而後與李如意定親之後去國都參加會試。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自十月起,皇宮陸續傳出不好的消息,先是皇後流產,然後是新帝龍體欠安。
大周國最尊貴的夫妻一旦生病,萬眾矚目。朝中那些一天到晚叫喚新帝充盈後宮的官員也熄了聲。
之前將自家嫡女送進皇宮當妃嬪的官員心裏暗暗懊悔。
新帝登基一年多,後宮一共添了六名妃嬪,其中妃子三人,嬪兩人、婕妤一人。
然而除了皇後外,六名妃嬪無一人懷過孕,沒有懷孕自是沒有子嗣。
本朝宮規,皇帝駕崩,沒有子嗣的妃嬪隻有兩條路,要麽入皇寺為尼、去皇陵給皇帝守墓,要麽殉葬。
710冊封太子入住東宮
去年太上皇崩了,皇後一道懿旨,太上皇的妃嬪凡是沒有子嗣年齡超過三十歲的一律去了皇陵,三十歲以下的放出宮去,終身不能再嫁,這算是開恩。
今年皇帝重病,若是駕崩,善妒的皇後還能平時跟她六位爭寵的妃嬪開恩嗎?
在民間沒有子嗣的婦人在夫君過世日子很不好過,在皇宮裏麵更是如此!
現在六位妃嬪都老實了,把她們送進宮裏想要得到榮華富貴的親人除了懊悔,還害怕皇後的報複。
在這個時候,皇帝、皇後為了穩固江山安撫民心,在與皇室眾人及幾位高官商議之後,於黃道吉日十月三日,下旨誥告天下,將周冰之嫡二子周莫玄過繼到皇後名下,封為太子。
太子就是皇位繼承人,下一任皇帝。
此旨一出,天下震動。
各方勢力想到了之前皇帝冊封周莫玄郡王,頻頻召進皇宮,還有晉國夫人千裏迢迢前燕王府……
難道早在那時,皇帝、皇後就起了過繼的心思?
皇室的人那麽多,為何偏偏選了周莫玄?
周莫玄何德何能,怎麽就入了皇帝、皇後的眼?
周莫玄並非三歲小兒,他已經成年,過繼到皇後名下,日後登基仍會孝順燕王。
燕王真是會生,竟是生了一個太子出來。
那國都的老百姓都知道北地的燕王,也知道創造出虎獅獸的周莫玄。
老百姓的心思,無論誰當太子,誰繼承皇位,隻要不會打戰不苛刻百姓就行。
國都外的老百姓對此事有些驚詫,雖然民間過繼的事情常見,但是皇室過繼還是頭一迴。
“皇帝自己有個兒子,沒封兒子當太子,竟是封堂侄當了太子。”
“皇帝不怕太子繼位後把小皇子殺死?”
“聽說小皇子是個傻兒。唉,若非如此,皇帝怎會把皇位傳給堂侄,還要把堂侄過繼到皇後名下?”
“過繼的人跟以前的爹娘沒有關係,跟現在的爹娘也不親熱。”
“皇帝為何不在皇室找個年齡小的孩子過繼到皇後名下?”
“聽說燕王有好幾個兒子,最小的兒子三、四歲。皇帝應把燕王的小兒子過繼到皇後名下。”
“太子真是有大福之人,被皇後娘娘看中過繼。日後太子可就是皇帝九五至尊。”
十一月六日,宣旨官、禮部尚書、慕容儀、太監總管率禦林軍五百人馬不停蹄北上燕城迎接周莫玄入國都。
已經進入寒冬的燕城籠罩在白雪之中,銀裝素裹,天地寂靜。
燕王府正門大開,身著盔甲的幾百禦林軍如青鬆般站立於大門兩側,宣旨官高聲宣旨,秦太妃、周冰夫妻、周景晨兄弟等人一律跪下接旨。
“太子即日啟程至皇宮入住東宮,欽此。”
如此高的利潤,遠遠超出所有人的意料。
李如意為了迴饋廣大主顧,經過合夥人的同意,舉辦開業一周年慶典,自助餐九折、三樓四樓的貨物九折再打九折,期限是三天。
這迴沒有發傳單也沒有放煙花,因為還在國喪期間,周珞炎是皇室人,李如意又是朝廷封的縣主,需遵守國規。
不過,就是這樣那三天燕城酒樓商業綜合城人山人海,三、四樓的貨賣到脫銷。
占了二十個鋪子的萬大、萬二大賺特賺,把眾位商販羨慕的要死,紛紛請求周珞炎再開一家商業綜合城。
周珞炎跟幾個合夥人道:“他們讓我還在燕城開一家,那不是給我自己找一個競爭對手嗎,他們當我是傻子?”
燕城作坊、燕城商業綜合城獲得的巨大成功,知情的人都說李如意有點石成金的本領。
不知不覺,又到了秋季,大周國為太上皇守的國喪終於結束。
這迴新帝不用眾位文官上奏折請求,直接下了一道聖旨,明天三月初開科考,七月初國都會試、殿試。
為何科考的時間拖的這麽長呢,隻因這次的科考不是北地一個地方,而是整個大周國科考,沒有足夠的時間,考生無法趕到國都參加會試、殿試。
聖旨一出,舉國學子歡慶。
江青雲明年開春出大孝,可在明年七月初以舉人的身份直接在國都參加會試。
他決定明年正月從北地出發去蜀地把家族所有的人墳遷至燕城,而後與李如意定親之後去國都參加會試。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自十月起,皇宮陸續傳出不好的消息,先是皇後流產,然後是新帝龍體欠安。
大周國最尊貴的夫妻一旦生病,萬眾矚目。朝中那些一天到晚叫喚新帝充盈後宮的官員也熄了聲。
之前將自家嫡女送進皇宮當妃嬪的官員心裏暗暗懊悔。
新帝登基一年多,後宮一共添了六名妃嬪,其中妃子三人,嬪兩人、婕妤一人。
然而除了皇後外,六名妃嬪無一人懷過孕,沒有懷孕自是沒有子嗣。
本朝宮規,皇帝駕崩,沒有子嗣的妃嬪隻有兩條路,要麽入皇寺為尼、去皇陵給皇帝守墓,要麽殉葬。
710冊封太子入住東宮
去年太上皇崩了,皇後一道懿旨,太上皇的妃嬪凡是沒有子嗣年齡超過三十歲的一律去了皇陵,三十歲以下的放出宮去,終身不能再嫁,這算是開恩。
今年皇帝重病,若是駕崩,善妒的皇後還能平時跟她六位爭寵的妃嬪開恩嗎?
在民間沒有子嗣的婦人在夫君過世日子很不好過,在皇宮裏麵更是如此!
現在六位妃嬪都老實了,把她們送進宮裏想要得到榮華富貴的親人除了懊悔,還害怕皇後的報複。
在這個時候,皇帝、皇後為了穩固江山安撫民心,在與皇室眾人及幾位高官商議之後,於黃道吉日十月三日,下旨誥告天下,將周冰之嫡二子周莫玄過繼到皇後名下,封為太子。
太子就是皇位繼承人,下一任皇帝。
此旨一出,天下震動。
各方勢力想到了之前皇帝冊封周莫玄郡王,頻頻召進皇宮,還有晉國夫人千裏迢迢前燕王府……
難道早在那時,皇帝、皇後就起了過繼的心思?
皇室的人那麽多,為何偏偏選了周莫玄?
周莫玄何德何能,怎麽就入了皇帝、皇後的眼?
周莫玄並非三歲小兒,他已經成年,過繼到皇後名下,日後登基仍會孝順燕王。
燕王真是會生,竟是生了一個太子出來。
那國都的老百姓都知道北地的燕王,也知道創造出虎獅獸的周莫玄。
老百姓的心思,無論誰當太子,誰繼承皇位,隻要不會打戰不苛刻百姓就行。
國都外的老百姓對此事有些驚詫,雖然民間過繼的事情常見,但是皇室過繼還是頭一迴。
“皇帝自己有個兒子,沒封兒子當太子,竟是封堂侄當了太子。”
“皇帝不怕太子繼位後把小皇子殺死?”
“聽說小皇子是個傻兒。唉,若非如此,皇帝怎會把皇位傳給堂侄,還要把堂侄過繼到皇後名下?”
“過繼的人跟以前的爹娘沒有關係,跟現在的爹娘也不親熱。”
“皇帝為何不在皇室找個年齡小的孩子過繼到皇後名下?”
“聽說燕王有好幾個兒子,最小的兒子三、四歲。皇帝應把燕王的小兒子過繼到皇後名下。”
“太子真是有大福之人,被皇後娘娘看中過繼。日後太子可就是皇帝九五至尊。”
十一月六日,宣旨官、禮部尚書、慕容儀、太監總管率禦林軍五百人馬不停蹄北上燕城迎接周莫玄入國都。
已經進入寒冬的燕城籠罩在白雪之中,銀裝素裹,天地寂靜。
燕王府正門大開,身著盔甲的幾百禦林軍如青鬆般站立於大門兩側,宣旨官高聲宣旨,秦太妃、周冰夫妻、周景晨兄弟等人一律跪下接旨。
“太子即日啟程至皇宮入住東宮,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