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氣色很好,雙喜臨門一下子衝散取消科考帶來的心情陰霾,喜滋滋道:“等我孫子滿三月,胎坐穩了,我們家擺幾桌慶祝一下。”
大周國風俗,婦人懷孕的前三個月需低調,不能張揚,之後胎兒大了,胎坐穩了,才可說出去。
呂婷望向兩個嫂子的目光充滿羨慕。不過,她的夫君在家裏排行老四,她晚些懷孕也無妨。
“我要當叔爺爺了!我又要長輩分了!”李石開心的不得了。
李如意笑道:“二叔,您把俸祿攢起來,迴頭給你的侄孫子壓歲錢。”
李石嗬嗬憨笑,等人少了,俯在李如意耳邊道:“我的俸祿都給你當嫁妝。”
李如意感動道:“謝謝二叔這麽心疼我對我這麽好。”
李石道:“哥哥嫂子說沒有你,我當不了軍官。”
“二叔最近教廚子做菜辛苦了。”
“我不辛苦。”李石樂道:“我可以吃到那麽多好吃的。”對於他來說,最開心的事就是做飯菜吃好的、玩泥巴。現在當了軍官不能玩泥巴,隻能做飯菜吃好的了。
李如意讓燕城酒樓的十幾個廚子跟著李石學做飯菜。
十幾個廚子雖然是簽了賣身契沒有自由身的人,但是廚藝都很好,其中幾人甚至是名廚,做的烤羊肉、肉羹、三鮮湯麵曾是燕城酒樓招牌,便連周莫玄這麽挑剔的人都喜歡吃。
之前李家香腸、風雞、皮蛋、冰糖葫蘆剛推出來,幾個名廚就效仿做,他們做的這些吃食味道當然沒有李家的好,但是價錢比較便宜,特別是皮蛋,許多人買著吃。
名廚的刀工好,炒菜、麵食、醬菜等南北的飯菜都會做,有驕傲的資本。
剛開始,他們看不上李石,直到李石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又展示了精湛的刀功,最重要的是有在燕軍總營傳授做豆腐的資曆,他們漸漸尊重李石。
“今晚二叔想吃什麽?”
剛才李石在廚房嚐了眾位廚子試做的紅燒鴨腿、醬豬頭肉、泡菜魚頭湯,還有手撕餅、蔥油餅、豬肉泡菜餡餅,每人做一份,總共幾十份,就算每份嚐幾口,那也是幾百口。
李石摸摸鼓起的肚子,好飽,油水好多,現在沒有食欲,竟然想不起晚飯要吃什麽?
心情極好的李山騎馬哼著小曲去巡視田地、雞棚。
今年受到內戰影響,地價很低,哪怕開春了,良田的價格也沒有迴漲上去。
李家不賣良田,但是良田的價值縮水自是不好。
再說雞棚,前年買賣很好,去年下滑,今年李如意為了保守期間,雞、豬的數量跟前年一樣。
良田貶值,雞棚產量縮水。李山的心情抑鬱好久。
這幾日李山得知要當爺爺,李家要有第三代,心情才好起來。
人活著,總得有個盼頭,家裏要添人丁,這是李家未來的希望。
李山帶著對未來孫子滿腔的希望悠閑的走在一望無際的麥田田埂。
北地的春天來得遲,燕城方圓百裏的麥子剛種上。
春風拂過麥田,嫩綠的麥苗在風中搖曳,形成嫩綠色的麥海波浪。空氣比冬天濕潤,泥土青草還有淡淡糞臭氣味飄散天地。
沒有屎尿臭,哪有飯菜香。糞肥是良田最好的肥料。農民最愛糞肥。
以前,李山種地是在日落時(若太陽當空施肥、糞水不稀釋,莊稼會被糞肥燒死),用水把糞稀釋了,然後肥田。糞肥是撒在地麵上。
這兩年,江青雲為了增加地裏的收成,特別是去年看到周冰為解決燕城方圓百裏之外村民吃上飯不挨餓而憂愁煩心,決心一定要想出辦法。
江青雲通過翻閱古今農書,總結前人種田經驗,然後跟江府的佃農談話,最終弄出積糞法肥田。
去年冬天,李山在李如意再三勸說下,再加上燕王周冰特批江青雲用良田做實驗,就同意了。
李山按照江青雲的要求,把家裏所有的糞放於良田旁邊堆積積糞,經過日曬及火燒,讓糞肥充分揮發出來,然後全部埋於良田地下。
糞肥是撒在地下。
今年開春,良田的地上種了麥苗,積糞法種田成果如何,再過幾個月豐收時就見分曉。
倔強的跟牛一樣的李山在農事上之所以能聽江青雲一個舉人的話,沒有質疑積糞法,完全是被李如意說服。李如意非常堅定的認定積糞法種田會成功。
當然,燕王周冰給予江青雲很大的支持,放話哪怕實驗田
顆粒無收也無妨,解決李山跟著江青雲種實驗田的後顧之憂。
“夏天收麥子,秋天當爺爺!”李山爽朗的笑聲響徹麥田。
幾十裏外的燕王府,議事廳,傳出幾名男子爽朗的笑聲。
599又有喜事
“內戰之後,南地的十幾萬難民逃到北地,這其中有富人有貧苦老百姓。開春之前,王爺下令今年減農稅三成,邢城方圓百裏的增加良田二十三萬餘畝、劣田十七萬餘畝。”
“我們北地人口稀少,耕田少,這迴一下子增加人多了耕田。甚好!”
“下官去邢城那邊住了幾日,周邊的幾個縣、十幾個鎮都去了,集市比往年繁華。”
“不知你們可曾留意,去年臘月、今年正月,燕城城門外的災民比往年人數少很多。特別是最冷的幾日,城門下已經看不到災民。雖說去年冬天至正月沒下大雪,但是也能證明村民的日子比往年好過些。”
“去年,燕城方圓百裏的村民種了黃豆,賣豆的錢夠買一、二百斤糧食過冬。村民不會餓死,誰會遠離家鄉跑到燕城來乞討?”
“小小的黃豆竟是能讓貧苦的村民熬過冬天。早知如此,下官等人該下發公文讓各縣農民種黃豆。”
“王大人,你別馬後炮。黃豆,以前賣不出去,這兩年是因為燕城作坊大量收購黃豆,燕軍吃豆腐要收購黃豆。村民見黃豆需求量大,價錢還高,又不交農稅,這才廣種黃豆。”
“別看村民大字不識,他們的腦子瓜子聰明的很。若沒有好處,哪怕發公文讓各縣強製村民種黃豆,村民都不會種。這就是種黃豆能掙錢,還能自家磨成豆漿吃,這才主動的廣種黃豆。”
大周國風俗,婦人懷孕的前三個月需低調,不能張揚,之後胎兒大了,胎坐穩了,才可說出去。
呂婷望向兩個嫂子的目光充滿羨慕。不過,她的夫君在家裏排行老四,她晚些懷孕也無妨。
“我要當叔爺爺了!我又要長輩分了!”李石開心的不得了。
李如意笑道:“二叔,您把俸祿攢起來,迴頭給你的侄孫子壓歲錢。”
李石嗬嗬憨笑,等人少了,俯在李如意耳邊道:“我的俸祿都給你當嫁妝。”
李如意感動道:“謝謝二叔這麽心疼我對我這麽好。”
李石道:“哥哥嫂子說沒有你,我當不了軍官。”
“二叔最近教廚子做菜辛苦了。”
“我不辛苦。”李石樂道:“我可以吃到那麽多好吃的。”對於他來說,最開心的事就是做飯菜吃好的、玩泥巴。現在當了軍官不能玩泥巴,隻能做飯菜吃好的了。
李如意讓燕城酒樓的十幾個廚子跟著李石學做飯菜。
十幾個廚子雖然是簽了賣身契沒有自由身的人,但是廚藝都很好,其中幾人甚至是名廚,做的烤羊肉、肉羹、三鮮湯麵曾是燕城酒樓招牌,便連周莫玄這麽挑剔的人都喜歡吃。
之前李家香腸、風雞、皮蛋、冰糖葫蘆剛推出來,幾個名廚就效仿做,他們做的這些吃食味道當然沒有李家的好,但是價錢比較便宜,特別是皮蛋,許多人買著吃。
名廚的刀工好,炒菜、麵食、醬菜等南北的飯菜都會做,有驕傲的資本。
剛開始,他們看不上李石,直到李石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又展示了精湛的刀功,最重要的是有在燕軍總營傳授做豆腐的資曆,他們漸漸尊重李石。
“今晚二叔想吃什麽?”
剛才李石在廚房嚐了眾位廚子試做的紅燒鴨腿、醬豬頭肉、泡菜魚頭湯,還有手撕餅、蔥油餅、豬肉泡菜餡餅,每人做一份,總共幾十份,就算每份嚐幾口,那也是幾百口。
李石摸摸鼓起的肚子,好飽,油水好多,現在沒有食欲,竟然想不起晚飯要吃什麽?
心情極好的李山騎馬哼著小曲去巡視田地、雞棚。
今年受到內戰影響,地價很低,哪怕開春了,良田的價格也沒有迴漲上去。
李家不賣良田,但是良田的價值縮水自是不好。
再說雞棚,前年買賣很好,去年下滑,今年李如意為了保守期間,雞、豬的數量跟前年一樣。
良田貶值,雞棚產量縮水。李山的心情抑鬱好久。
這幾日李山得知要當爺爺,李家要有第三代,心情才好起來。
人活著,總得有個盼頭,家裏要添人丁,這是李家未來的希望。
李山帶著對未來孫子滿腔的希望悠閑的走在一望無際的麥田田埂。
北地的春天來得遲,燕城方圓百裏的麥子剛種上。
春風拂過麥田,嫩綠的麥苗在風中搖曳,形成嫩綠色的麥海波浪。空氣比冬天濕潤,泥土青草還有淡淡糞臭氣味飄散天地。
沒有屎尿臭,哪有飯菜香。糞肥是良田最好的肥料。農民最愛糞肥。
以前,李山種地是在日落時(若太陽當空施肥、糞水不稀釋,莊稼會被糞肥燒死),用水把糞稀釋了,然後肥田。糞肥是撒在地麵上。
這兩年,江青雲為了增加地裏的收成,特別是去年看到周冰為解決燕城方圓百裏之外村民吃上飯不挨餓而憂愁煩心,決心一定要想出辦法。
江青雲通過翻閱古今農書,總結前人種田經驗,然後跟江府的佃農談話,最終弄出積糞法肥田。
去年冬天,李山在李如意再三勸說下,再加上燕王周冰特批江青雲用良田做實驗,就同意了。
李山按照江青雲的要求,把家裏所有的糞放於良田旁邊堆積積糞,經過日曬及火燒,讓糞肥充分揮發出來,然後全部埋於良田地下。
糞肥是撒在地下。
今年開春,良田的地上種了麥苗,積糞法種田成果如何,再過幾個月豐收時就見分曉。
倔強的跟牛一樣的李山在農事上之所以能聽江青雲一個舉人的話,沒有質疑積糞法,完全是被李如意說服。李如意非常堅定的認定積糞法種田會成功。
當然,燕王周冰給予江青雲很大的支持,放話哪怕實驗田
顆粒無收也無妨,解決李山跟著江青雲種實驗田的後顧之憂。
“夏天收麥子,秋天當爺爺!”李山爽朗的笑聲響徹麥田。
幾十裏外的燕王府,議事廳,傳出幾名男子爽朗的笑聲。
599又有喜事
“內戰之後,南地的十幾萬難民逃到北地,這其中有富人有貧苦老百姓。開春之前,王爺下令今年減農稅三成,邢城方圓百裏的增加良田二十三萬餘畝、劣田十七萬餘畝。”
“我們北地人口稀少,耕田少,這迴一下子增加人多了耕田。甚好!”
“下官去邢城那邊住了幾日,周邊的幾個縣、十幾個鎮都去了,集市比往年繁華。”
“不知你們可曾留意,去年臘月、今年正月,燕城城門外的災民比往年人數少很多。特別是最冷的幾日,城門下已經看不到災民。雖說去年冬天至正月沒下大雪,但是也能證明村民的日子比往年好過些。”
“去年,燕城方圓百裏的村民種了黃豆,賣豆的錢夠買一、二百斤糧食過冬。村民不會餓死,誰會遠離家鄉跑到燕城來乞討?”
“小小的黃豆竟是能讓貧苦的村民熬過冬天。早知如此,下官等人該下發公文讓各縣農民種黃豆。”
“王大人,你別馬後炮。黃豆,以前賣不出去,這兩年是因為燕城作坊大量收購黃豆,燕軍吃豆腐要收購黃豆。村民見黃豆需求量大,價錢還高,又不交農稅,這才廣種黃豆。”
“別看村民大字不識,他們的腦子瓜子聰明的很。若沒有好處,哪怕發公文讓各縣強製村民種黃豆,村民都不會種。這就是種黃豆能掙錢,還能自家磨成豆漿吃,這才主動的廣種黃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