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被趙氏的病情耽誤了兩天,心裏著急去買糧,但是仍要給愛女解釋,“閨女,不是我們不跟你說,而是這事不用說,你看,我們家的人口這麽多,這麽多張嘴要吃糧食,若是北方打起仗,到時兵荒馬亂,我們家想買糧食都沒地方買,人不吃糧食就得餓死。這是關係性命的大事,我和你娘就做主了。”


    “我們家夏收的麥子一斤都沒賣,全部放在地窖,如今地窖堆滿了糧食,那可是近三萬斤,地窖裏麵還有果子、臘肉、油什麽的,這麽多的吃食加在一起。吃幾年都夠了。我們家不用再買糧食!”李如意的腦袋一下子大了,幸虧今天在家沒去作坊,不然爹娘不吭不響的就把這事辦了。


    “唉,閨女,你太小沒經曆過大事,這仗要是打起來,至少幾年、十幾年。三萬斤哪裏夠家裏這麽多人吃的?”


    “幾天前,燕王就對外宣稱,燕軍不參與內戰,隻要有他在的一天,就會守護北方的百姓。戰火不會燒到燕城。您得相信燕王爺。”


    “閨女,不是我不相信,而是糧食就那麽多,別人家都去瘋搶買糧,我若不買,以後我們家的人沒糧食吃就得餓肚子。”


    李山說到激動時,竟是熱淚盈眶,“當年,我、你娘、你二叔逃荒,一塊拳頭大的黑麵饅頭能吃兩天。你二叔餓的皮包骨頭瘦,你娘連路都走不動,我也差點走不到燕城。我們三人差點死掉。沒有糧食,人會餓死,真的會餓死。你沒有經曆過,不懂那種餓帶來的恐懼!”


    李如意知道李山夫妻、李石逃難,卻不知過程這般艱難,但是那是在以前,不是現在。


    她等著李山情緒緩和些,方道:“爹,燕王下令不許大戶人家囤糧,不許造成民間恐慌。您是燕軍的軍官,誰都知道我們家是靠著燕王府起來的,若是連您都違背燕王的命令,連您都不相信燕王的話,連您都認為內戰會打到北方打到燕城,在外麵大肆購買糧食,那別人怎麽想怎麽做?”


    王燕把趙氏請過來了,婆媳進來的時候,正好聽到李如意的這番話。


    趙氏到底是秀才之女,有些見識,再加上這幾天局勢這麽緊張,燕王爺令人砍了北華書院一名進士師長的腦袋,血淋淋的事件,容不得趙氏不在意,失聲問道:“山哥,我們買糧是不是做錯了?”


    李如意正要去找趙氏,蹙眉道:“娘,您怎麽不跟我商量大量買糧的事?”


    如果李家與燕王爺對著幹,大量收購糧食,導致旁人效仿,最後糧食價錢飆升,住在城府裏的百姓買不到糧食吃餓死產生民變,北方動亂,可以想象的出,燕王爺會多麽的震怒,而李家隻是這一次就會失去燕王爺的信任被棄之。


    她不等趙氏迴答,把心中所想說出來。


    李山夫妻麵麵相覷。


    沒有想到有銀子了,在內戰時期買個糧食還有這麽多的顧忌,還不能買。


    李如意苦口婆心的勸道:“燕王爺一心要的是北方穩定。燕王爺下令殺死北華書院的進士,除去表示自己沒有謀反之心,還有殺雞給猴看的意思。此時若有人大量購糧造成糧價上漲,百姓恐慌,北方不穩,燕王爺定不會手軟,殺一儆百。”


    王燕看看三人,鼓起勇氣道:“兒媳認為妹妹說的在理。請您們聽妹妹的。”


    543反被安撫


    趙氏嘴唇微張,卻沒有說話。


    李山麵色深沉,眼睛不知看著什麽地方。


    李如意沉聲道:“你們若仍是堅持要大量購糧,最後被燕王爺問罪,輕則我爹丟了官職,重則判刑發配甚至……”


    “不。你別說了。”趙氏麵色蒼白,揮揮手,“山哥,我們家不能買糧。”


    李山長歎一聲,半晌,無精打采的道:“那就不買糧食。”


    “爹、娘,您們就不要擔心。我們家的人不會挨餓。”李如意心裏的大石頭落下了,抱住了神色懨懨的趙氏的胳膊,“對了,娘,您還得讓爹去安撫我們家的佃農,讓他們把心放踏實,北方有燕軍,不會有內戰,明年我們家仍把地租給他們種。”


    趙氏一聽這個時候還要管著佃農,蹙眉道:“讓你爹緩一緩神。”


    李如意低聲道:“江哥哥派福伯給我們家捎來話,這幾天盡量不要外出。”


    王燕敏感的問道:“健安兄弟都在書院,迴家的路上是否安全?”


    李如意道:“隻要書院不停課,他們還是去,到時就讓大牛、二牛跟著。”


    趙氏擔憂的問道:“我們家的豆腐房還開嗎?”


    “開。我們在家裏做豆腐,又不出門。無妨。”李如意低聲道:“內戰的消息剛傳出來,這幾日人心浮動也是正常,等過些天就恢複正常。”


    趙氏心裏還惦記著四兒子大婚的事,這要是不讓出門,怎麽辦親事,又問道:“過幾天就能恢複?”


    “是。”李如意柔聲道:“我們離戰場很遠,您知道洛河吧,隻是那條河,就能把戰火阻攔住。”


    “我知道洛河。那條河一到夏天老發洪水。唉,這迴洛河總算有點好處了。”


    “妹妹,你說我要不要迴娘家給我爹娘說一聲,最起碼讓他們不要多做豆腐……”


    李如意道:“你就別出門了。我讓伍管家去捎話。其實來禮村買豆腐的都是本地商販,豆腐買賣受不了影響。”


    王燕驚喜問道:“是嗎?”


    “是。”李如意輕聲道:“我們北方不打仗,老百姓該幹啥幹啥,人們該吃豆腐就吃。”


    她把伍餘年父子叫來吩咐幾件事,無非是安全第一,不得散布謠言。


    伍餘年急匆匆去了禮村。


    李山目光有些呆滯的坐了好一會兒,不買糧食的事還沒想開,不過見閨女沉穩大氣的安排家裏的事情,心裏又欣慰又愧疚,怎麽著也得支持閨女,還要是聽閨女的話,起身道:“我去雞棚。”


    一個人,兩條狗,走在田間小路上。


    李山的身影在一望無際的田地之中顯得十分渺小。


    招財、進寶不是那種肥頭大耳的胖狗,而是體型勻稱看上去健碩的大狗。


    它們跑在李山的前麵,時不時的停下迴頭張望,偶爾抓住一隻倒黴的螞蚱吃掉。


    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空蕩蕩的麥田沒有可供螞蚱存活的食物,夜晚的冷空氣更是螞蚱的催命符。


    北方的秋天遍地蕭瑟。


    跟麥田的荒涼相比,雞棚簡直太熱鬧了。


    今年李家養了萬隻雞,哪怕非喂食的時間,隨處看到一大群一大群顏色鮮豔的公雞母雞。


    它們嘴裏不時的發出咕咕的叫聲,有時還打架,公雞跟公雞打,母雞跟公雞打,勝利者站在失敗者的背上,勝利者啄著失敗者的冠子,然後得意的打鳴,囂張的很。


    除去雞,還有幾百頭豬。這批豬可是從開春養起,一直到現在,比去年第一批豬肥的多,最重的近三百斤,最小的也有二百多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藥女:富貴臨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香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香憶並收藏農家藥女:富貴臨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