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吃過了。現在大半夜的不吃。等早上吃早飯。”李山脫掉外衣,見趙氏摸索著去給他取熱水洗臉,怕趙氏看不見摔著,連忙過去自己弄,讓趙氏上床去睡著。


    趙氏躺下後打了兩個哈欠,跟李山說了幾句話就睡著了,再醒來時,天已經亮了,旁邊空空的,李山不見了。


    張嫂進來恭敬的道:“老爺連早飯都沒吃就帶著新來的佃農去種地,吩咐讓奴婢一會兒把飯送到地裏。”


    辛苦了一天不住客棧,深夜趕迴家,不吃夜宵,睡了不到兩個時辰,早飯不吃就去種地。


    這要是說出去,誰會相信這是一個七品官員的一天。


    無論貧窮還是富貴,李山的生活方式始終如此。


    燕王賞賜給李家的二百畝地,終於在李山與新佃農馬不停蹄的耕耘下,搶在第一場春雨之前翻地並播種完畢。


    這幾日,李山去外地雇佃農,然後買農具,租牲口,組織佃農種地,忙的都要忘記自己姓啥。不停的在花銀子,那個心疼哦。


    不過,大總管就算再問一百遍,喜歡地還是喜歡美人,李山還是一百遍的迴答要地。


    地。他的命。為了地,他這個每花一個銅錢都要想一想的人,不得不花出大筆的銀子。


    春耕之後,李山組織佃農蓋石房子,然後打了一口井,又花出一筆銀子。


    前前後後,花光他一個季度的俸祿。


    李如意好幾天看不到李山臉上有笑容,有些不忍心,等午飯的時候當著趙氏、王燕的麵道:“江哥哥說種過豆子的地,次年種什麽都豐收。我看咱們家的山下有許多的荒地,不如讓佃農開出來種上豆子,來年想種什麽就種什麽。”


    趙氏對江青雲簡直是喜歡的不能再喜歡,就是長輩對晚輩的喜歡,誇讚道:“青雲一個大舉人,竟是這麽關注農事。我覺得他說的肯定對,我們家就按他說的做。”


    “種出豆子可以做豆腐豆漿豆腐皮。這可真是好事。”王燕對江青雲說的話深信不疑,這麽好的事怎麽能忘記娘家,詢問道:“妹妹,那我迴娘家給我爹娘說一聲,讓族裏人雇人把荒地開了種豆子,來年種菜什麽的,你看可好?”


    李山這個精通農事的人還沒說什麽,婆媳二人就都表態很看好大力支持。


    “好。你去說吧。”李如意迴答了嫂子,又望向埋頭苦吃的李山,問道:“爹,您說呢?”


    416李家春餅


    李山嘴裏含著飯菜,含糊不清的道:“我下午就讓人去開荒。”


    李如意笑道:“荒地想種什麽就種什麽,朝廷不管,種了豆子比種麥子產量高,來年種菜能賣的銀錢多,總之比種麥子強。”


    趙氏道:“是。到時我們家用地裏的豆子磨豆漿做豆腐。”


    李山哈哈笑了幾聲。總算是有件令人高興的事。


    春暖花開,萬物複蘇,山裏的野菜長出來,樹上的綠葉發芽。


    北地的百姓在吃了一個冬天的鹹菜,終於等到可以吃綠葉菜的一天,采山裏的野菜、甚至是摘嫩嫩的樹葉,把它們變成餐桌上的美食。


    這個季節的蘑菇很少,去年李家收了一批山貨,其中小部分是蘑菇,今年李如意擴大了養豬養雞,就不打算弄山貨的買賣,早早的讓伍餘年知會佃農。


    佃農知恩圖報,聽說李如意喜歡吃蘑菇,去山裏采野菜,把摘到的蘑菇全部留下送到李家。


    有一家佃農覺得蘑菇太少,拿不出手,又送了幾斤鮮嫩的薺菜。


    薺菜單獨吃,比較柴,得多放油,要不就多放肥豬肉。


    李如意讓廚房做了薺菜豬肉包子、薺菜雞肉雞湯餛飩,李家人吃的那叫一個香。


    李如意想到江青雲吃不了葷腥,又為他弄出了春餅。


    春餅是前世東北、北京的一道名吃。


    老北京講究立春吃春餅,薄薄的麵餅,卷著黃瓜絲、胡蘿卜絲、雞蛋皮絲、綠豆芽。


    春餅得用燙麵做,烙的時候要用中火,因為餅薄,用大火就燒焦了,然後每張餅不要烙的太大,成年人的巴掌大就行了,烙好的餅要用濕布蓋著保存濕度,不然餅幹了就不好吃。(摘自網絡)


    春餅卷著菜碼,得從頭吃到尾,說法是這一年幹什麽事有頭有尾。


    現在地裏還沒有黃瓜、胡蘿卜,李如意就用木耳、薺菜代替。


    李家春餅傳到了江家,然後又從江家傳到了燕王府,就這樣在燕城傳開。


    李家春餅做法簡單,尋常婦人都會做,味道好吃,老少皆宜,很快就成為家喻戶曉的吃食。


    自今年起,當地的人到了春天出薺菜的時候就開始吃春餅,然後就想起了將方子無私傳播出去的長平縣李家。這是後話。


    隨著天氣轉暖,山裏的野菜地裏的菜都上集市了,對許多人是件好事,但是對李家來說,卻是相反。


    人們吃了一冬的豆腐,吃膩了,要換口味吃青菜野菜,更何況青菜野菜的價錢便宜多了。


    豆腐房的買賣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下降,李家的收入降低,每天李如意交給趙氏的銀子跟著減低。


    不過,趙氏不像原來那樣患得患失了。原因是她手頭的銀票已經有近三千兩,並且所有的開銷包括家裏每個人的月銀都不用她出。


    她隻收銀子不花銀子。


    豆腐的買賣到了夏季降到最低穀,然後秋季天氣一涼,又開始上升,等到了臘月就是全年的最高峰,能把人忙死。


    豆腐房的產量一天天的減低,在二月中旬,李如意對伍餘年道:“豆腐房用不了這麽多人。你將人分為兩批,一批在豆腐房,一批去地裏幫忙,順便去雞棚幫著收蛋喂豬什麽的。”


    春耕之後,在嚴重缺水的北地,莊稼是需要人力澆灌。


    李家新得到的二百畝地,離河水較遠。佃農需要走三裏的路去挑水澆地。


    並且給莊稼澆水是有講究的,不是一天十二個時辰都能澆,比如午時太陽正當頭就不能澆水。


    李如意就讓家裏的奴仆把木桶、板車帶過去,用桶裝水放在板車上幫著佃農澆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藥女:富貴臨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香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香憶並收藏農家藥女:富貴臨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