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好,忙碌才有錢賺,日子才有盼頭。”
大早晨的幾個佃農漢子打掃雞棚,你一句我一句,語氣透著喜悅。
去年的這個時候,他們還沒養雞還沒喂豬,過日子就是為了能吃上一口,隻要活著就行了,今年不同了,過日子要吃飽穿暖,不止是活著了,要攢錢給成年的兒女尋親事,要給老人買些好吃的補一補身子。
江家的佃農同樣忙碌起來,他們的人數比李家的佃農多,人多就熱鬧,活幹得熱火朝天。
黃昏,江家的幾個佃農吃過晚飯,相約去李家佃農那裏坐坐,問問情況。
江家的佃農都知道跟著李家幹活,養的雞,收的雞蛋,養的豬,都得賣給李家。
他們當中有靈活聰明的人,就常跟李家的佃農見麵,搞好關係,早點掌握情況,心裏也踏實。
“去年你們主家收山貨,今年還收不?”
“這個就不知道了。迴頭我去問問伍管家。”
389動真格的
“馬上開春,山裏有蘑菇,有的地方還有筍,要是你們主家要,我就弄點。”
“老哥不提,我還忘記春天出山貨的事。
兩家的佃農在一起聊天,什麽都說,從春天山貨又說到了家裏的兒女,有年齡相當的,就想湊成一對定親事,還有的給親戚說親事,氣勢十分的融洽。
兩家的主子關係密切,奴仆及佃農也是如此。
傍晚。燕王府。北風唿嘯,春寒料峭,何況是冰寒的北地,這個時候人們仍是穿著棉襖,外麵還得披著鬥篷。
富麗堂皇的偏廳,秦太妃正在讓貼身的大奴婢數著盒子裏的銀票。
“太妃,奴婢數過了,裏麵有三萬兩銀票。”
“拿出三千兩。”秦太妃語氣十分平靜。
幾個大奴婢不知秦太妃要把銀票用來幹什麽,麵麵相覷。
不多時,穿著紫色官袍氣宇軒昂的周莫玄帶著一陣寒風進來了,極為英俊的臉上帶著微笑,“孫子給奶奶請安,奶奶晚飯可吃的好?”
“還好。你去府外了?”
“好幾天沒去看災民,今個去瞧了一眼。”周莫玄怕身上的涼氣把秦太妃凍著,沒往前湊。
秦太妃示意大奴婢把銀票送給周莫玄,目光慈愛,柔聲道:“春耕將至,那些災民該返鄉了。你是個大手大腳的,又不好意思向你爹向銀子,我給你準備了幾張銀票,你拿去換成碎銀,給災民每人分點,讓他們返鄉種地去。”
周莫玄看都沒看銀票上麵的數額,秦太妃這份心意,就讓他十分感動,道:“我的好奶奶,您可真疼我。”
安置幾千災民,這些天,多少人看他的笑話,說他不自量力,為了災民會把自己的家當全部弄進去不說還會讓燕王府的名聲有損。
“傻孫子,我不疼你疼誰。”秦太妃見周莫玄把銀票放在桌上不收,疑惑問道:“你怎麽不要,你不缺銀子?”
“奶奶,我實話告訴您,我與表叔、小神醫聯手開三個作坊,這些災民就都安置進作坊裏做工。這些天我很少去莊子看災民,不是懶得去,而是有表叔管著呢,我放心的很。”
“此事青雲也摻和進來了?”
“當初安置幾千災民的事就是表叔出的主意。您不要擔心。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我們三人齊心協力,定能把此事辦妥。”
聞言,秦太妃暗道:難怪孫子一直沒開口向兒子要銀子,原來有外甥在背後支持孫子。
她誤以為江青雲拿江府的銀子支持周莫玄。
“你表叔一個人要興旺家族,以後用銀子的地方多了。你不要用他的銀子。”
“孫子曉得。不會用表叔的銀子。”
“那你哪來的銀子?”
“我自己的,哦,也是您、我娘這麽多年給我的銀子。不行,我還有鋪子呢。”
秦太妃道:“別以為奶奶老了,你就能騙的了奶奶。你的銀子都用在督查司上頭了,哪有銀子給災民花?銀票你拿走。”
“奶奶,您把這些銀子留著,以後給我的兒子也就是您的曾孫花。”周莫玄當上督查司長後,這才知道當家的難,更是知道銀子得之不易,開銷不如以前大了,也不好意思向長輩伸手要。
他知道秦太妃年輕的時候吃了許多的苦,老了不應該再為晚輩的事操心。
他要是收了秦太妃的銀票,就說明沒有能力安置災民,會讓秦太妃擔心。
“沒羞沒臊的小壞蛋,親事都沒定,就說起兒子了。我看你是不是想定親事了?”
周莫玄倔強的很,堅持不收銀票,離開後倒讓秦太妃感慨了好半天。
“他不要我的銀子,怕我擔心他。”
次日,秦太妃把二總管趙義叫來問話,得知幾千災民都被安置妥當,郊外的三座作坊已經動工,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震驚問道:“青雲、莫玄這迴是動真格的?”
趙義恭敬的答道:“是。”又描述了一下作坊現在的情況,無非是占地多少頃,用什麽材料建築,準備何時完工。
秦太妃問道:“作坊是用來做什麽的?”
趙義低聲道:“這個下官不知。之前下官曾問過表老爺、縣公爺,他們都非常神秘。”
一個大奴婢在一旁輕聲道:“太妃,昨個縣公爺說是他與表老爺、小神醫聯合開作坊。奴婢以為是不是關於藥材的作坊?”
秦太妃搖頭微笑道:“做藥材那是藥鋪藥堂,用什麽作坊?”
趙義是王府裏的老人,周冰的心腹,在秦太妃麵前有一分臉麵,加上秦太妃比較隨和,便道:“下官猜測是不是青菜作坊?”
秦太妃忍俊不禁,反問道:“青菜?”
大早晨的幾個佃農漢子打掃雞棚,你一句我一句,語氣透著喜悅。
去年的這個時候,他們還沒養雞還沒喂豬,過日子就是為了能吃上一口,隻要活著就行了,今年不同了,過日子要吃飽穿暖,不止是活著了,要攢錢給成年的兒女尋親事,要給老人買些好吃的補一補身子。
江家的佃農同樣忙碌起來,他們的人數比李家的佃農多,人多就熱鬧,活幹得熱火朝天。
黃昏,江家的幾個佃農吃過晚飯,相約去李家佃農那裏坐坐,問問情況。
江家的佃農都知道跟著李家幹活,養的雞,收的雞蛋,養的豬,都得賣給李家。
他們當中有靈活聰明的人,就常跟李家的佃農見麵,搞好關係,早點掌握情況,心裏也踏實。
“去年你們主家收山貨,今年還收不?”
“這個就不知道了。迴頭我去問問伍管家。”
389動真格的
“馬上開春,山裏有蘑菇,有的地方還有筍,要是你們主家要,我就弄點。”
“老哥不提,我還忘記春天出山貨的事。
兩家的佃農在一起聊天,什麽都說,從春天山貨又說到了家裏的兒女,有年齡相當的,就想湊成一對定親事,還有的給親戚說親事,氣勢十分的融洽。
兩家的主子關係密切,奴仆及佃農也是如此。
傍晚。燕王府。北風唿嘯,春寒料峭,何況是冰寒的北地,這個時候人們仍是穿著棉襖,外麵還得披著鬥篷。
富麗堂皇的偏廳,秦太妃正在讓貼身的大奴婢數著盒子裏的銀票。
“太妃,奴婢數過了,裏麵有三萬兩銀票。”
“拿出三千兩。”秦太妃語氣十分平靜。
幾個大奴婢不知秦太妃要把銀票用來幹什麽,麵麵相覷。
不多時,穿著紫色官袍氣宇軒昂的周莫玄帶著一陣寒風進來了,極為英俊的臉上帶著微笑,“孫子給奶奶請安,奶奶晚飯可吃的好?”
“還好。你去府外了?”
“好幾天沒去看災民,今個去瞧了一眼。”周莫玄怕身上的涼氣把秦太妃凍著,沒往前湊。
秦太妃示意大奴婢把銀票送給周莫玄,目光慈愛,柔聲道:“春耕將至,那些災民該返鄉了。你是個大手大腳的,又不好意思向你爹向銀子,我給你準備了幾張銀票,你拿去換成碎銀,給災民每人分點,讓他們返鄉種地去。”
周莫玄看都沒看銀票上麵的數額,秦太妃這份心意,就讓他十分感動,道:“我的好奶奶,您可真疼我。”
安置幾千災民,這些天,多少人看他的笑話,說他不自量力,為了災民會把自己的家當全部弄進去不說還會讓燕王府的名聲有損。
“傻孫子,我不疼你疼誰。”秦太妃見周莫玄把銀票放在桌上不收,疑惑問道:“你怎麽不要,你不缺銀子?”
“奶奶,我實話告訴您,我與表叔、小神醫聯手開三個作坊,這些災民就都安置進作坊裏做工。這些天我很少去莊子看災民,不是懶得去,而是有表叔管著呢,我放心的很。”
“此事青雲也摻和進來了?”
“當初安置幾千災民的事就是表叔出的主意。您不要擔心。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我們三人齊心協力,定能把此事辦妥。”
聞言,秦太妃暗道:難怪孫子一直沒開口向兒子要銀子,原來有外甥在背後支持孫子。
她誤以為江青雲拿江府的銀子支持周莫玄。
“你表叔一個人要興旺家族,以後用銀子的地方多了。你不要用他的銀子。”
“孫子曉得。不會用表叔的銀子。”
“那你哪來的銀子?”
“我自己的,哦,也是您、我娘這麽多年給我的銀子。不行,我還有鋪子呢。”
秦太妃道:“別以為奶奶老了,你就能騙的了奶奶。你的銀子都用在督查司上頭了,哪有銀子給災民花?銀票你拿走。”
“奶奶,您把這些銀子留著,以後給我的兒子也就是您的曾孫花。”周莫玄當上督查司長後,這才知道當家的難,更是知道銀子得之不易,開銷不如以前大了,也不好意思向長輩伸手要。
他知道秦太妃年輕的時候吃了許多的苦,老了不應該再為晚輩的事操心。
他要是收了秦太妃的銀票,就說明沒有能力安置災民,會讓秦太妃擔心。
“沒羞沒臊的小壞蛋,親事都沒定,就說起兒子了。我看你是不是想定親事了?”
周莫玄倔強的很,堅持不收銀票,離開後倒讓秦太妃感慨了好半天。
“他不要我的銀子,怕我擔心他。”
次日,秦太妃把二總管趙義叫來問話,得知幾千災民都被安置妥當,郊外的三座作坊已經動工,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震驚問道:“青雲、莫玄這迴是動真格的?”
趙義恭敬的答道:“是。”又描述了一下作坊現在的情況,無非是占地多少頃,用什麽材料建築,準備何時完工。
秦太妃問道:“作坊是用來做什麽的?”
趙義低聲道:“這個下官不知。之前下官曾問過表老爺、縣公爺,他們都非常神秘。”
一個大奴婢在一旁輕聲道:“太妃,昨個縣公爺說是他與表老爺、小神醫聯合開作坊。奴婢以為是不是關於藥材的作坊?”
秦太妃搖頭微笑道:“做藥材那是藥鋪藥堂,用什麽作坊?”
趙義是王府裏的老人,周冰的心腹,在秦太妃麵前有一分臉麵,加上秦太妃比較隨和,便道:“下官猜測是不是青菜作坊?”
秦太妃忍俊不禁,反問道:“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