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斬草除根。馬良輝父子都死了,馬招這一脈的男人都沒了,女子全部發配北地邊防為軍奴。
李家人懸在心裏的石頭可以放下了。
特別是這麽大的案子,官府張貼告示向百姓通報此案時,告示裏麵提到的受害者沒有李家,李家沒有成為北地人茶前飯後議論的對象,沒有被大的勢力留意盯上。
李家人對江青雲感激不盡。
江青雲謙遜的道:“隻是舉手之勞而已。”
李如意很是動容的道:“我們家遇到你真是福氣。”
“這是我應該做的。”江青雲見李如意沒再生他的氣,竟然心裏暗喜。
為了報答江青雲,李如意決定日後搬到新宅兩家近了隻要有新鮮吃食就給他送去。
日落之前,李家四少年從縣城學堂迴來了。
李如意在廚房將泡菜素什錦燜麵做好,吩咐伍家兄弟端上桌。
“今天吃燜麵!”
“燜麵是什麽麵?”
“真香。麵裏放了許多的菜,看著就好吃。”
“燜麵有點像炒麵條。”
“燜麵是蒸的不是炒的,沒有那麽油膩。”
“我在路上就餓了,現在看到燜麵就更餓了。”
李家四兄弟迴來之後,家裏一下子熱鬧起來。
香噴噴的燜麵裏麵有香菇、木耳、芹菜等素菜,泡菜提味,還有熟蒜片,細長的麵條吸足了湯汁,鹹香可口帶點酸,味道極好。
紅豆黨參粥熬的很爛,紅豆軟軟的,黨參碎沫全部熬化,粥帶著淡淡的藥香味。
吃幾口燜麵,喝一口紅豆藥粥,這一頓晚飯太香了。
大家個個吃的心滿意足。江青雲不愛吃麵食的人也吃撐了,更何況李家人。
福伯臨走之前特意跟李如意道:“小神醫,以後你家有什麽事跟我們府上說一聲。老爺要是不在或是很忙,您可以跟老奴、老周、劉婆說。”
李如意望向江青雲,見他一臉真誠的微笑,心道:我們家已經麻煩你們府好多的事。怎麽你們府還嫌我們家的事不夠多是嗎,那好,我以後不找別人就找你們府。
李家少年把江家的馬車上了官道這才迴家,從趙氏嘴裏得知李如意聽江青雲的勸告不建沼氣廚房,心裏又感激江青雲一迴。
平時晚飯全家人說會話,四少年就爭分奪秒的迴臥房讀書。
今日四少年卻是沒著急離開大廳。
李健安道:“爹、娘,我們在學堂聽說張老師要跟馬師母和離,不知是真是假。”若是別人就當聽八卦,可是張秀才曾經教導過他們,不由自主的關注起來。
趙氏麵色驚詫,“張秀才要和離?”
李福康神色懨懨,“聽說張老師為了日後張祺兄弟能夠順利參加科考,不得已跟馬師母和離。”
李如意疑惑問道:“張秀才不是跟馬招家斷親了嗎,怎麽還要跟馬氏和離劃清界線?”
“張秀才隻是口頭上跟馬招斷親,當時沒有街坊鄰居當見證人,官府不會承認。”趙氏長歎一聲,可憐張秀才還有三個兒女,就是馬氏本人也值得同情,所以說姻親很重要。
李如意內心震驚,在大周國一人犯罪,全家甚至全族受牽連,連姻親都跟著倒黴。以後自家在選擇姻親時一定要擦亮眼睛。
李家四少年剛才送江青雲時,特意向他請教。江青雲有過目不忘的天賦,對大周國的律法倒背如流。
251人在就好
李健安輕聲道:“江哥哥說我朝律法,姻親犯了大逆不道的重罪或極惡大罪,知情不報、窩藏者,一律嚴懲不貸,其中一條就是家中子弟不得參加科考。”
李福康直搖頭,蹙著眉頭道:“我們家跟張老師提醒過,讓他不要收留窩藏馬良輝。張老師肯定能做到,怎麽還要跟馬師母和離?”
李山開口道:“明個我去鎮裏看望張秀才。”
次日,李山忙完豆腐房的活就騎驢去了金雞鎮,在去張秀才家之前,先去未來的親家張屠夫家坐了坐。
張老漢聽李山打聽張秀才家的事,言語裏很關心,也沒有不高興,反而覺得李家厚道仁義。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李家四少年曾是張秀才的學生,張秀才家裏出了事,李家要是不聞不問那才讓張老漢覺得心寒。
張老漢十分感慨的道:“唉,馬招父子犯下滔天大罪,馬氏外嫁女跟著倒黴,我那侄子從未想過跟馬氏和離,這不為了祺兒、澈兒的前途不得已這樣做。”
張秀才是張老漢的遠房侄子。兩家是遠親。
李山問道:“張秀才家沒有包庇馬良輝,沒有違反朝廷的律法,害怕什麽?”
張老漢特意把大廳的門關上,低聲道:“親家,實話告訴你,馬良輝生前有許多的仇人,其中一人就是我們鎮的劉秀才。劉秀才心胸狹窄,張秀才這不是怕劉秀才到時告狀阻止祺兒、澈兒去科考,這才要跟馬氏和離。”
秀才告狀,官員都會十分慎重。
正如張老漢所說,劉秀才要是以張秀才家曾經包庇馬良輝為由告狀,官員為了穩妥期間,八成會取消張秀才兩個兒子的科考資格。
怪就怪馬家父子惡貫滿溢,犯的罪太重。
李山從張屠夫家離開,心裏有些沉重的去了張秀才家,看到大門上了銅鎖,又去學堂,這下見到了張秀才。
張秀才一下子老了十幾歲,頭發有一半都白了。
李山看著心裏很是觸動,他嘴笨不會說話,搓著手說明來意。
李家人懸在心裏的石頭可以放下了。
特別是這麽大的案子,官府張貼告示向百姓通報此案時,告示裏麵提到的受害者沒有李家,李家沒有成為北地人茶前飯後議論的對象,沒有被大的勢力留意盯上。
李家人對江青雲感激不盡。
江青雲謙遜的道:“隻是舉手之勞而已。”
李如意很是動容的道:“我們家遇到你真是福氣。”
“這是我應該做的。”江青雲見李如意沒再生他的氣,竟然心裏暗喜。
為了報答江青雲,李如意決定日後搬到新宅兩家近了隻要有新鮮吃食就給他送去。
日落之前,李家四少年從縣城學堂迴來了。
李如意在廚房將泡菜素什錦燜麵做好,吩咐伍家兄弟端上桌。
“今天吃燜麵!”
“燜麵是什麽麵?”
“真香。麵裏放了許多的菜,看著就好吃。”
“燜麵有點像炒麵條。”
“燜麵是蒸的不是炒的,沒有那麽油膩。”
“我在路上就餓了,現在看到燜麵就更餓了。”
李家四兄弟迴來之後,家裏一下子熱鬧起來。
香噴噴的燜麵裏麵有香菇、木耳、芹菜等素菜,泡菜提味,還有熟蒜片,細長的麵條吸足了湯汁,鹹香可口帶點酸,味道極好。
紅豆黨參粥熬的很爛,紅豆軟軟的,黨參碎沫全部熬化,粥帶著淡淡的藥香味。
吃幾口燜麵,喝一口紅豆藥粥,這一頓晚飯太香了。
大家個個吃的心滿意足。江青雲不愛吃麵食的人也吃撐了,更何況李家人。
福伯臨走之前特意跟李如意道:“小神醫,以後你家有什麽事跟我們府上說一聲。老爺要是不在或是很忙,您可以跟老奴、老周、劉婆說。”
李如意望向江青雲,見他一臉真誠的微笑,心道:我們家已經麻煩你們府好多的事。怎麽你們府還嫌我們家的事不夠多是嗎,那好,我以後不找別人就找你們府。
李家少年把江家的馬車上了官道這才迴家,從趙氏嘴裏得知李如意聽江青雲的勸告不建沼氣廚房,心裏又感激江青雲一迴。
平時晚飯全家人說會話,四少年就爭分奪秒的迴臥房讀書。
今日四少年卻是沒著急離開大廳。
李健安道:“爹、娘,我們在學堂聽說張老師要跟馬師母和離,不知是真是假。”若是別人就當聽八卦,可是張秀才曾經教導過他們,不由自主的關注起來。
趙氏麵色驚詫,“張秀才要和離?”
李福康神色懨懨,“聽說張老師為了日後張祺兄弟能夠順利參加科考,不得已跟馬師母和離。”
李如意疑惑問道:“張秀才不是跟馬招家斷親了嗎,怎麽還要跟馬氏和離劃清界線?”
“張秀才隻是口頭上跟馬招斷親,當時沒有街坊鄰居當見證人,官府不會承認。”趙氏長歎一聲,可憐張秀才還有三個兒女,就是馬氏本人也值得同情,所以說姻親很重要。
李如意內心震驚,在大周國一人犯罪,全家甚至全族受牽連,連姻親都跟著倒黴。以後自家在選擇姻親時一定要擦亮眼睛。
李家四少年剛才送江青雲時,特意向他請教。江青雲有過目不忘的天賦,對大周國的律法倒背如流。
251人在就好
李健安輕聲道:“江哥哥說我朝律法,姻親犯了大逆不道的重罪或極惡大罪,知情不報、窩藏者,一律嚴懲不貸,其中一條就是家中子弟不得參加科考。”
李福康直搖頭,蹙著眉頭道:“我們家跟張老師提醒過,讓他不要收留窩藏馬良輝。張老師肯定能做到,怎麽還要跟馬師母和離?”
李山開口道:“明個我去鎮裏看望張秀才。”
次日,李山忙完豆腐房的活就騎驢去了金雞鎮,在去張秀才家之前,先去未來的親家張屠夫家坐了坐。
張老漢聽李山打聽張秀才家的事,言語裏很關心,也沒有不高興,反而覺得李家厚道仁義。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李家四少年曾是張秀才的學生,張秀才家裏出了事,李家要是不聞不問那才讓張老漢覺得心寒。
張老漢十分感慨的道:“唉,馬招父子犯下滔天大罪,馬氏外嫁女跟著倒黴,我那侄子從未想過跟馬氏和離,這不為了祺兒、澈兒的前途不得已這樣做。”
張秀才是張老漢的遠房侄子。兩家是遠親。
李山問道:“張秀才家沒有包庇馬良輝,沒有違反朝廷的律法,害怕什麽?”
張老漢特意把大廳的門關上,低聲道:“親家,實話告訴你,馬良輝生前有許多的仇人,其中一人就是我們鎮的劉秀才。劉秀才心胸狹窄,張秀才這不是怕劉秀才到時告狀阻止祺兒、澈兒去科考,這才要跟馬氏和離。”
秀才告狀,官員都會十分慎重。
正如張老漢所說,劉秀才要是以張秀才家曾經包庇馬良輝為由告狀,官員為了穩妥期間,八成會取消張秀才兩個兒子的科考資格。
怪就怪馬家父子惡貫滿溢,犯的罪太重。
李山從張屠夫家離開,心裏有些沉重的去了張秀才家,看到大門上了銅鎖,又去學堂,這下見到了張秀才。
張秀才一下子老了十幾歲,頭發有一半都白了。
李山看著心裏很是觸動,他嘴笨不會說話,搓著手說明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