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夫妻迴到家裏,商量著一千斤豆腐賣給誰不賣給誰。
豆腐買賣這麽賺錢,王海夫妻當然想從中賺錢,隻是怎麽賺法還得想想。
王海打算自己家賣二百斤,還有點小心思,想讓大兒子、二兒子賣豆腐賺銀錢,兩個兒子各賣一百斤,餘下六百斤給族人每家分個幾十斤。
豐氏一聽兩個繼子就拿走二百斤豆腐,氣道:“你還想讓他們倆賣豆腐,你不想想看他們倆懶得油瓶倒了都不扶,那是做買賣的人嗎?”
王海解釋道:“不是還有四妞、大虎、二虎嗎。四狗子、五狗子能賣豆腐,四妞他們也能賣。”
王立冬的傷還沒養好,家裏都是王四妞收拾。王四妞是個勤快人。
王春分有四個兒子,長子王大虎十一歲,二子王二虎八歲。
豐氏沒好氣道:“我的燕兒要嫁、誌高要考功名娶媳婦,處處都得花銀錢。你不能給王立冬、王春分二百斤豆腐,都已經分家了,就讓他們跟族人一樣分豆腐。再說了,王立冬、王春分就是兩頭白眼狼,這些天孝敬過你什麽,王立冬還給你惹了一堆破事,把李家氣的差點跟我們王族斷交。”
誰叫王立冬、王春分太不爭氣,王海被豐氏說的裏外沒麵子無話反駁,隻有聽豐氏的話。
夫妻倆決定之後就把幾個族老及族人叫過來,從明天起每天王海家從李家買豆腐再賣給家族的人。
一千斤豆腐,王海自家留三百斤,其餘的七百斤原價賣給族人。
這樣算下來,王族每家能得個三十多斤豆腐,一斤賺一個半銅錢,每天三十多斤能賺近五十個銅錢,一個月就有一兩五錢銀子,一年近二十兩銀子,這對貧困的王族人來說是絕對是巨款。
豆腐買賣是王海家跟李家談成的,要沒有王海家,李家還不賣給王族豆腐。王海一家自留的豆腐量差不多是族人每家量的十倍,也沒有族人說什麽。
王海特意給族人道:“李家對我們王族有大恩。日後誰要欺負李家就是我們家族的敵人。”
“那是。欺負李家就是欺負我們王族。”眾人異口同聲。
一大早,磨房裏飄蕩著濃鬱的豆腥味,三頭驢子帶著眼罩蒙著眼圍著石磨,一圈一圈的拉磨,磨眼裏的黃豆一點點的下去,被石磨擠壓磨成了乳白色的豆汁。
李山、李石兄弟看著三口石磨,把磨好過濾後的豆汁用一個個的大木桶桶裝了放在一旁。
李如意起床直奔磨房,她的任務就是用鹵水點豆腐。
磨房裏麵有口巨大的鐵鍋,一鍋煮二百十斤水,她讓李石把豆汁放進裏麵煮三開,放入涼水,她用大勺將鹵水分幾次放入攪拌成豆腐花狀,讓李石倒入模具內,等成形後把模具撤掉,就大功告成。
剛出模的豆腐白生生熱氣騰騰,這是北豆腐,堅韌不易碎,煎炒燉煮燴做湯都行。
李如意給李山囑咐道:“爹,先給四狗子、五狗子稱三百斤豆腐。”
118母女賣豆腐
四狗子兄妹買了豆腐連聲道謝,這就出村去尚縣賣了。
王海家來買豆腐的是豐氏、王燕,母女推著板車。板車一車能裝二百多斤。
別看兩人都是女流之輩,力氣可不小,特別是豐氏,以前在娘家就是幹活的好手,嫁給王海後也不偷懶,常在地裏幹活,手勁比村裏一些男人都大。
母女把一板車豆腐拉到家,早就有族人推著獨輪車、提著木桶在大門口等待買豆腐。
母女以前替李家收購過雞蛋、麵粉,在買賣上輕車熟路,兩人分工,豐氏稱豆腐,王燕收錢。
豐氏眼力有準頭,比紙厚不了多少的鐵片往豆腐上麵切下去,心裏估計多少斤稱出來的重量誤差半斤左右。
“嫂子,多給我家稱點豆腐。”
“嬸,我起個大早就是為了多買些豆腐,你這鐵片往那邊去一點多給點可好。”
族裏的青壯年都去砌火炕了,來的族人都是婦人、半大的孩子。誰都想多買些豆腐多賺點銀錢,跟豐氏、王燕說話的語氣好得不能再好了。
一車二百多斤豆腐,很快就賣光了。買到的族人拿著豆腐就要出村去賣了。買不到的族人催促豐氏母女趕緊去李家進豆腐。
李如意朝豐氏母女道:“別著急,這鍋豆腐馬上就出來。你們在外麵等會兒。”
從大清早一直忙碌到上午一個多時辰,豐氏母女從李家到自己家來迴折騰了三迴賣出去了七百一十六斤,包括王立冬、王春分在內的族人都買到了豆腐。
母女也是累了,稍坐片刻就去了李家,這最後一車豆腐是母女留著自己家賣的。
李如意指著一版版的豆腐,“一千豆腐還差二百八十四斤豆腐,剛才煮了一鍋豆腐多出了幾十斤,現在是三百二十斤豆腐,多出來的三十六斤豆腐你們要不要?”
豐氏猶豫了一下,方道:“要。”
李如意知道豐氏是擔心豆腐太多了賣不出去,微笑道:“六斤就算送你們的,總共是一千零三十斤豆腐,三兩六錢五個銅錢,哼,五個銅錢也抹了,你們就給三兩六錢銀子。”
錢都在王燕身上,這就拿銀子付給李如意。
李如意問道:“你們母女去縣城路遠,用我家驢車嗎?”
豐氏答道:“不用了,我花了三個銅錢雇了個人幫我們把板車推到縣城,迴來豆腐賣完了板車空的就不用這人了。”李山把驢子寶貝的不得了,豐氏就不借驢子惹李山心裏不快了。再說了,就算借,也不能天天都借。
王族人以禮村為中心,朝東南西北方圓四十裏的縣、鎮、村賣豆腐。
可別小看村裏的人,有些地主就居住在村裏,還有告老還鄉的官員也是住在村裏的祖宅,這些人的購買能力比縣城裏的百姓還要高。
最先走出去賣豆腐的那撥王族的婦人孩子在豐氏母女還沒有去縣城賣豆腐時就已經迴來了。
獨輪車、木桶都空了,婦人孩子如同凱旋而歸的戰士,個個臉上帶著自豪得意的笑容。
“我去賣豆腐,人家問這是哪裏的豆腐,我說天下獨一無二的禮村李家豆腐,人家一聽二話不說就掏銀錢買。”
“我家三十八斤豆腐,全部賣光了。”
“我家三十七斤豆腐還沒走出十裏地就被官道上騎馬的貴人買了,連木桶都拿去了。”至於木桶肯定是得給錢,且給的錢不低,瞧這婦人喜得嘴合不攏。
一個胖唿唿的婦人十分激動的跟豐氏道:“伯娘,三十幾斤豆腐哪裏夠賣,依我看一百斤豆腐也能賣得出去。你給李家說說多賣給我們家族豆腐。”
豆腐買賣這麽賺錢,王海夫妻當然想從中賺錢,隻是怎麽賺法還得想想。
王海打算自己家賣二百斤,還有點小心思,想讓大兒子、二兒子賣豆腐賺銀錢,兩個兒子各賣一百斤,餘下六百斤給族人每家分個幾十斤。
豐氏一聽兩個繼子就拿走二百斤豆腐,氣道:“你還想讓他們倆賣豆腐,你不想想看他們倆懶得油瓶倒了都不扶,那是做買賣的人嗎?”
王海解釋道:“不是還有四妞、大虎、二虎嗎。四狗子、五狗子能賣豆腐,四妞他們也能賣。”
王立冬的傷還沒養好,家裏都是王四妞收拾。王四妞是個勤快人。
王春分有四個兒子,長子王大虎十一歲,二子王二虎八歲。
豐氏沒好氣道:“我的燕兒要嫁、誌高要考功名娶媳婦,處處都得花銀錢。你不能給王立冬、王春分二百斤豆腐,都已經分家了,就讓他們跟族人一樣分豆腐。再說了,王立冬、王春分就是兩頭白眼狼,這些天孝敬過你什麽,王立冬還給你惹了一堆破事,把李家氣的差點跟我們王族斷交。”
誰叫王立冬、王春分太不爭氣,王海被豐氏說的裏外沒麵子無話反駁,隻有聽豐氏的話。
夫妻倆決定之後就把幾個族老及族人叫過來,從明天起每天王海家從李家買豆腐再賣給家族的人。
一千斤豆腐,王海自家留三百斤,其餘的七百斤原價賣給族人。
這樣算下來,王族每家能得個三十多斤豆腐,一斤賺一個半銅錢,每天三十多斤能賺近五十個銅錢,一個月就有一兩五錢銀子,一年近二十兩銀子,這對貧困的王族人來說是絕對是巨款。
豆腐買賣是王海家跟李家談成的,要沒有王海家,李家還不賣給王族豆腐。王海一家自留的豆腐量差不多是族人每家量的十倍,也沒有族人說什麽。
王海特意給族人道:“李家對我們王族有大恩。日後誰要欺負李家就是我們家族的敵人。”
“那是。欺負李家就是欺負我們王族。”眾人異口同聲。
一大早,磨房裏飄蕩著濃鬱的豆腥味,三頭驢子帶著眼罩蒙著眼圍著石磨,一圈一圈的拉磨,磨眼裏的黃豆一點點的下去,被石磨擠壓磨成了乳白色的豆汁。
李山、李石兄弟看著三口石磨,把磨好過濾後的豆汁用一個個的大木桶桶裝了放在一旁。
李如意起床直奔磨房,她的任務就是用鹵水點豆腐。
磨房裏麵有口巨大的鐵鍋,一鍋煮二百十斤水,她讓李石把豆汁放進裏麵煮三開,放入涼水,她用大勺將鹵水分幾次放入攪拌成豆腐花狀,讓李石倒入模具內,等成形後把模具撤掉,就大功告成。
剛出模的豆腐白生生熱氣騰騰,這是北豆腐,堅韌不易碎,煎炒燉煮燴做湯都行。
李如意給李山囑咐道:“爹,先給四狗子、五狗子稱三百斤豆腐。”
118母女賣豆腐
四狗子兄妹買了豆腐連聲道謝,這就出村去尚縣賣了。
王海家來買豆腐的是豐氏、王燕,母女推著板車。板車一車能裝二百多斤。
別看兩人都是女流之輩,力氣可不小,特別是豐氏,以前在娘家就是幹活的好手,嫁給王海後也不偷懶,常在地裏幹活,手勁比村裏一些男人都大。
母女把一板車豆腐拉到家,早就有族人推著獨輪車、提著木桶在大門口等待買豆腐。
母女以前替李家收購過雞蛋、麵粉,在買賣上輕車熟路,兩人分工,豐氏稱豆腐,王燕收錢。
豐氏眼力有準頭,比紙厚不了多少的鐵片往豆腐上麵切下去,心裏估計多少斤稱出來的重量誤差半斤左右。
“嫂子,多給我家稱點豆腐。”
“嬸,我起個大早就是為了多買些豆腐,你這鐵片往那邊去一點多給點可好。”
族裏的青壯年都去砌火炕了,來的族人都是婦人、半大的孩子。誰都想多買些豆腐多賺點銀錢,跟豐氏、王燕說話的語氣好得不能再好了。
一車二百多斤豆腐,很快就賣光了。買到的族人拿著豆腐就要出村去賣了。買不到的族人催促豐氏母女趕緊去李家進豆腐。
李如意朝豐氏母女道:“別著急,這鍋豆腐馬上就出來。你們在外麵等會兒。”
從大清早一直忙碌到上午一個多時辰,豐氏母女從李家到自己家來迴折騰了三迴賣出去了七百一十六斤,包括王立冬、王春分在內的族人都買到了豆腐。
母女也是累了,稍坐片刻就去了李家,這最後一車豆腐是母女留著自己家賣的。
李如意指著一版版的豆腐,“一千豆腐還差二百八十四斤豆腐,剛才煮了一鍋豆腐多出了幾十斤,現在是三百二十斤豆腐,多出來的三十六斤豆腐你們要不要?”
豐氏猶豫了一下,方道:“要。”
李如意知道豐氏是擔心豆腐太多了賣不出去,微笑道:“六斤就算送你們的,總共是一千零三十斤豆腐,三兩六錢五個銅錢,哼,五個銅錢也抹了,你們就給三兩六錢銀子。”
錢都在王燕身上,這就拿銀子付給李如意。
李如意問道:“你們母女去縣城路遠,用我家驢車嗎?”
豐氏答道:“不用了,我花了三個銅錢雇了個人幫我們把板車推到縣城,迴來豆腐賣完了板車空的就不用這人了。”李山把驢子寶貝的不得了,豐氏就不借驢子惹李山心裏不快了。再說了,就算借,也不能天天都借。
王族人以禮村為中心,朝東南西北方圓四十裏的縣、鎮、村賣豆腐。
可別小看村裏的人,有些地主就居住在村裏,還有告老還鄉的官員也是住在村裏的祖宅,這些人的購買能力比縣城裏的百姓還要高。
最先走出去賣豆腐的那撥王族的婦人孩子在豐氏母女還沒有去縣城賣豆腐時就已經迴來了。
獨輪車、木桶都空了,婦人孩子如同凱旋而歸的戰士,個個臉上帶著自豪得意的笑容。
“我去賣豆腐,人家問這是哪裏的豆腐,我說天下獨一無二的禮村李家豆腐,人家一聽二話不說就掏銀錢買。”
“我家三十八斤豆腐,全部賣光了。”
“我家三十七斤豆腐還沒走出十裏地就被官道上騎馬的貴人買了,連木桶都拿去了。”至於木桶肯定是得給錢,且給的錢不低,瞧這婦人喜得嘴合不攏。
一個胖唿唿的婦人十分激動的跟豐氏道:“伯娘,三十幾斤豆腐哪裏夠賣,依我看一百斤豆腐也能賣得出去。你給李家說說多賣給我們家族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