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靈帝拖著病懨懨的身子,去了德陽殿早朝。
靈帝似乎預感自己來日不久,每次早朝,總會安排兩位皇子劉辯和劉協一起聽政。他也在觀察著這兩位兒子,究竟誰更具有接任大漢天子的職責。
靈帝咳嗽了幾下,喝了些熱茶後問道:“朕最近有一疑惑,朕已經將接濟饑民的五穀,米糧等物資發放了出去,可是為何近日上報給朕的饑民死亡人數,還是在不斷上升?難道這些饑民都沒有拿到朕發放給他們的米糧嗎?眾愛卿,這又如何解釋呢?”
一時,朝堂之上每一位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言以對。有官員稟告道:“陛下愛民如子,將米糧,豆子發放給饑民,讓饑民渡過難關,陛下英明。隻是,如若饑民餓死的人數不減反增,微臣認為,這裏麵的確有問題。”那位宦官欲言又止。
“什麽問題,盡管說。”
“微臣認為,問題就出在發放米糧的官員上。”那位官員此話一出,就立刻引起了朝堂官員的議論。大家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一位叫閔汶的官員。
稍事片刻,靈帝看著局促不安的閔汶,問道:“閔大人,你有什麽要對朕說的嗎?”
閔汶頓時額頭直冒冷汗,他斷斷續續道:“陛下,微臣將陛下下令的所有米糧,豆子都已經如實的發放到了饑民手裏了,不信,陛下可以去核查.....”
靈帝正色道:“既然已經發放到了饑民手中了,可是為何地方官上報給朝廷的饑民死亡人數,不是下降卻在不斷上升?閔大人,這,又何解釋呢?”
閔汶有些唯唯諾諾,不知所雲。但是口中堅稱,自己已經將所有的米糧都如數的發放到了饑民手裏。
此刻,朝堂上眾臣們紛紛騷動起來,他們也質疑閔汶,一時眾說紛紜,而閔汶始終不能說明為何饑民的數量不斷上升的原因。
就在大家爭執的不可開交之時,忽然,一個瘦小的身影站在了朝堂中央。大家定睛而去,是七歲的小劉協。
隻見他淡定從容的跪拜了皇上後,用稚嫩的聲音說道:“啟稟父皇,孩兒想知道,父皇這次用來接濟貧民的米糧,豆子總共可以接濟多少位饑民。”
靈帝遲疑了下,有大司農稟報:“粗略預算,此次發放給饑民的米糧豆子應該可以讓至少五千饑民收益。”
小劉協鎮定的繼續問道:“好,父皇,孩兒隻需五升米和五升豆子參合在一起煮粥。待會,就能知道閔大人說的話是否屬實。”。
眾人不知這小劉協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唯有閔汶卻是越發的心神不寧。
靈帝命廚子下廚,將五升米和五升豆子煮成粥。
不一會,廚子將煮好的米糧豆子的粥,用木桶端上了朝堂。群臣頓時驚訝不已,議論紛紛。
剛才不起眼的米糧和豆子,居然能煮成這一大桶粥啊。
小劉協不慌不忙的走上前,看了看桶裏的粥,又問大司農:“大司農,這桶粥,可以給多少饑民吃麽”
大司農是朝廷掌管農事的官員,他隻稍稍的看了一眼桶裏的粥,便道:“微臣估算,應該在一百名左右的饑民。”
眾臣依然不明白,小劉協到底要做什麽。
小劉協看了看,說:“父皇,這次接濟饑民的米糧豆子總共有多少升?”
大司農立馬稟報道,應該是800升米糧豆子。
小劉協點了點頭,跪拜說:“父皇,這應該很清楚了,五升米和武生豆子,尚且能救活100個饑民,那麽父皇發放的800升米糧,應該可以接濟一萬六千個饑民,而饑民餓死的數量卻在不斷上升,這足以證明,這些米糧豆子去向不明。”
群臣聽了劉協的一番話,鴉雀無聲,忽然有官員帶頭鼓掌起來。而那位閔汶,早已經是腿軟了,豆大的汗珠隨著額頭而流下,他立馬跪下道:“微臣罪該萬死,還請陛下饒恕,微臣將發放給饑民的米糧豆子,一半占為己有了,還請陛下贖罪啊,微臣也是因為家裏上有老下有小,幾張口等著開飯吃,不得已才這麽做的呀,還請陛下饒恕。”
閔汶說到此,早已經是泣不成聲了。宦官蹇碩上前道:“陛下,微臣不得不佩服小皇子劉協乃聰慧無比,孝悌仁慈之人啊。”
靈帝看著堂下的劉協,連連點頭,對自己的這位二皇子不由得刮目相看。靈帝轉身問了一旁的劉辯道:“辯兒,你來說說,該如何處置這位閔汶大人呢?他已經如實交代了貪汙朝廷的米糧。”
劉辯一時還未反應過來,支吾了老半天,再看那閔汶,已是涕淚而下,緊緊地匍匐在地,大氣不敢出。等待著皇上的懲罰。
劉辯支吾了片刻後說道:“迴父皇,兒臣認為,這樣的不忠之臣,按照漢律法理當誅滅九族。”
靈帝看了看群臣,群臣緘默,唯有閔汶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錯而顫粟不已。劉協想了想說:“父皇,兒臣認為,閔大人雖貪汙了朝廷的米糧,豆子,但不足以誅滅九族。拿出米糧接濟饑民,乃父皇英明善舉,如今因一位官員而殺戮,兒臣認為,饑民即便是接受了米糧,也會因這米糧背後的故事而不敢食用。如果閔大人將私藏的米糧拿出來,還之於民,這樣百姓也會安然的接受接濟,百姓也會真正的理解了父皇的一片苦心。”
閔汶不停地叩首謝罪,連聲說:“罪臣現在就去拿出米糧,”都拿去接濟饑民,謝皇上不殺之恩。”此時,張讓稟報道:“微臣認為,劉辯說的沒錯,閔大人假公濟私,私吞公糧,理應重懲。如果,不予與重罰,那《漢律》又有何必要呢?”
蹇碩沉默片刻,上前稟報道:“啟斌陛下,微臣認為,小皇子劉協雖年幼,但卻是不可多得的賢才,他的聰慧解決了米糧去向問題,他的仁慈讓朝廷又避免了一場殺戮。但是閔大人已經觸犯了律法,微臣認為還是應該懲罰,以儆效尤。但無需誅滅九族。”
靈帝點頭,又看了看眾臣,並又問了劉辯意見如何。
年僅12歲的劉辯,此刻低下了頭,紅了臉頰:“父皇,兒臣也認為弟弟劉協說的有理,兒臣不及弟弟。”
不遠處,何皇後用鄙夷的目光看著兒子劉辯。她一直認為自家的兒子,那是比嬪妃生下的強一百倍,可是劉辯卻不是她心中預想的那個孩子,他沒有遠大的誌向,更沒有像她那樣的深謀遠慮,她心裏已是涼了半截。
閔汶則被懲處鞭撻十個大板,降了官職,充公所有的米糧。顯然,閔汶對這樣的懲處已是鬆了一口氣,至少,他的頭顱還在他的腦袋上。他迴頭看了一眼劉協,這位年僅7歲的孩童,卻鎮定自如的處理著群臣都難以定奪的問題,不禁眼裏寫滿了感激。
這件事,讓靈帝越發的喜愛小兒子劉協了,事事也更偏向於劉協了,他從小劉協身上,似乎又看到了昔日王美人的聰慧賢良的特質。這一晚,靈帝忽然思念起了已經作古的王美人了,他靈感而發的為曾經的紅顏知己王美人寫下了《追德賦》。
(注)漢靈帝曾經為死去的愛妾王美人寫過一篇《追德賦》,隻是已經失傳。
靈帝似乎預感自己來日不久,每次早朝,總會安排兩位皇子劉辯和劉協一起聽政。他也在觀察著這兩位兒子,究竟誰更具有接任大漢天子的職責。
靈帝咳嗽了幾下,喝了些熱茶後問道:“朕最近有一疑惑,朕已經將接濟饑民的五穀,米糧等物資發放了出去,可是為何近日上報給朕的饑民死亡人數,還是在不斷上升?難道這些饑民都沒有拿到朕發放給他們的米糧嗎?眾愛卿,這又如何解釋呢?”
一時,朝堂之上每一位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言以對。有官員稟告道:“陛下愛民如子,將米糧,豆子發放給饑民,讓饑民渡過難關,陛下英明。隻是,如若饑民餓死的人數不減反增,微臣認為,這裏麵的確有問題。”那位宦官欲言又止。
“什麽問題,盡管說。”
“微臣認為,問題就出在發放米糧的官員上。”那位官員此話一出,就立刻引起了朝堂官員的議論。大家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一位叫閔汶的官員。
稍事片刻,靈帝看著局促不安的閔汶,問道:“閔大人,你有什麽要對朕說的嗎?”
閔汶頓時額頭直冒冷汗,他斷斷續續道:“陛下,微臣將陛下下令的所有米糧,豆子都已經如實的發放到了饑民手裏了,不信,陛下可以去核查.....”
靈帝正色道:“既然已經發放到了饑民手中了,可是為何地方官上報給朝廷的饑民死亡人數,不是下降卻在不斷上升?閔大人,這,又何解釋呢?”
閔汶有些唯唯諾諾,不知所雲。但是口中堅稱,自己已經將所有的米糧都如數的發放到了饑民手裏。
此刻,朝堂上眾臣們紛紛騷動起來,他們也質疑閔汶,一時眾說紛紜,而閔汶始終不能說明為何饑民的數量不斷上升的原因。
就在大家爭執的不可開交之時,忽然,一個瘦小的身影站在了朝堂中央。大家定睛而去,是七歲的小劉協。
隻見他淡定從容的跪拜了皇上後,用稚嫩的聲音說道:“啟稟父皇,孩兒想知道,父皇這次用來接濟貧民的米糧,豆子總共可以接濟多少位饑民。”
靈帝遲疑了下,有大司農稟報:“粗略預算,此次發放給饑民的米糧豆子應該可以讓至少五千饑民收益。”
小劉協鎮定的繼續問道:“好,父皇,孩兒隻需五升米和五升豆子參合在一起煮粥。待會,就能知道閔大人說的話是否屬實。”。
眾人不知這小劉協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唯有閔汶卻是越發的心神不寧。
靈帝命廚子下廚,將五升米和五升豆子煮成粥。
不一會,廚子將煮好的米糧豆子的粥,用木桶端上了朝堂。群臣頓時驚訝不已,議論紛紛。
剛才不起眼的米糧和豆子,居然能煮成這一大桶粥啊。
小劉協不慌不忙的走上前,看了看桶裏的粥,又問大司農:“大司農,這桶粥,可以給多少饑民吃麽”
大司農是朝廷掌管農事的官員,他隻稍稍的看了一眼桶裏的粥,便道:“微臣估算,應該在一百名左右的饑民。”
眾臣依然不明白,小劉協到底要做什麽。
小劉協看了看,說:“父皇,這次接濟饑民的米糧豆子總共有多少升?”
大司農立馬稟報道,應該是800升米糧豆子。
小劉協點了點頭,跪拜說:“父皇,這應該很清楚了,五升米和武生豆子,尚且能救活100個饑民,那麽父皇發放的800升米糧,應該可以接濟一萬六千個饑民,而饑民餓死的數量卻在不斷上升,這足以證明,這些米糧豆子去向不明。”
群臣聽了劉協的一番話,鴉雀無聲,忽然有官員帶頭鼓掌起來。而那位閔汶,早已經是腿軟了,豆大的汗珠隨著額頭而流下,他立馬跪下道:“微臣罪該萬死,還請陛下饒恕,微臣將發放給饑民的米糧豆子,一半占為己有了,還請陛下贖罪啊,微臣也是因為家裏上有老下有小,幾張口等著開飯吃,不得已才這麽做的呀,還請陛下饒恕。”
閔汶說到此,早已經是泣不成聲了。宦官蹇碩上前道:“陛下,微臣不得不佩服小皇子劉協乃聰慧無比,孝悌仁慈之人啊。”
靈帝看著堂下的劉協,連連點頭,對自己的這位二皇子不由得刮目相看。靈帝轉身問了一旁的劉辯道:“辯兒,你來說說,該如何處置這位閔汶大人呢?他已經如實交代了貪汙朝廷的米糧。”
劉辯一時還未反應過來,支吾了老半天,再看那閔汶,已是涕淚而下,緊緊地匍匐在地,大氣不敢出。等待著皇上的懲罰。
劉辯支吾了片刻後說道:“迴父皇,兒臣認為,這樣的不忠之臣,按照漢律法理當誅滅九族。”
靈帝看了看群臣,群臣緘默,唯有閔汶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錯而顫粟不已。劉協想了想說:“父皇,兒臣認為,閔大人雖貪汙了朝廷的米糧,豆子,但不足以誅滅九族。拿出米糧接濟饑民,乃父皇英明善舉,如今因一位官員而殺戮,兒臣認為,饑民即便是接受了米糧,也會因這米糧背後的故事而不敢食用。如果閔大人將私藏的米糧拿出來,還之於民,這樣百姓也會安然的接受接濟,百姓也會真正的理解了父皇的一片苦心。”
閔汶不停地叩首謝罪,連聲說:“罪臣現在就去拿出米糧,”都拿去接濟饑民,謝皇上不殺之恩。”此時,張讓稟報道:“微臣認為,劉辯說的沒錯,閔大人假公濟私,私吞公糧,理應重懲。如果,不予與重罰,那《漢律》又有何必要呢?”
蹇碩沉默片刻,上前稟報道:“啟斌陛下,微臣認為,小皇子劉協雖年幼,但卻是不可多得的賢才,他的聰慧解決了米糧去向問題,他的仁慈讓朝廷又避免了一場殺戮。但是閔大人已經觸犯了律法,微臣認為還是應該懲罰,以儆效尤。但無需誅滅九族。”
靈帝點頭,又看了看眾臣,並又問了劉辯意見如何。
年僅12歲的劉辯,此刻低下了頭,紅了臉頰:“父皇,兒臣也認為弟弟劉協說的有理,兒臣不及弟弟。”
不遠處,何皇後用鄙夷的目光看著兒子劉辯。她一直認為自家的兒子,那是比嬪妃生下的強一百倍,可是劉辯卻不是她心中預想的那個孩子,他沒有遠大的誌向,更沒有像她那樣的深謀遠慮,她心裏已是涼了半截。
閔汶則被懲處鞭撻十個大板,降了官職,充公所有的米糧。顯然,閔汶對這樣的懲處已是鬆了一口氣,至少,他的頭顱還在他的腦袋上。他迴頭看了一眼劉協,這位年僅7歲的孩童,卻鎮定自如的處理著群臣都難以定奪的問題,不禁眼裏寫滿了感激。
這件事,讓靈帝越發的喜愛小兒子劉協了,事事也更偏向於劉協了,他從小劉協身上,似乎又看到了昔日王美人的聰慧賢良的特質。這一晚,靈帝忽然思念起了已經作古的王美人了,他靈感而發的為曾經的紅顏知己王美人寫下了《追德賦》。
(注)漢靈帝曾經為死去的愛妾王美人寫過一篇《追德賦》,隻是已經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