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描述的,便是唐宋時過年的景象。
“屠蘇”,是一種酒。
本身也是一種中藥劑,因用藥八品,也稱“八神散”,有祛邪解毒、延年益壽之意。
而這首詩所以賦名《元日》,那是因為,古代過年所側重的正日,與現代不同。
唐朝人沒有過春節的說法。
采用夏正,以正月初一為歲首,故而將新年稱為“元正”,也叫“元日”。
元日一早。
天剛蒙蒙亮。
唐朝人便會結束守夜,在院子裏豎起長長的杆子,竿頂飄懸著長條形旗子。
旗子由紙或布做成,隨風抖動,意為祈求長壽健康之意....這種“幡子”,後來被小日子國的遣唐使學去,成了鯉魚旗的前身。
這一日。
家家戶戶中門大開。
主人歡天喜地的備上豐盛的酒席,拿出“屠蘇酒”和“椒柏酒”,準備招待客人。
得益於房贏的穿越。
今年的酒品,又多了“夢迴貞觀”。
尤其是長安權貴,每家不準備幾壇子烈酒,都不好意思開門迎客。
接下來。
整個長安城,便開啟了大型自助餐模式。
街上人流如織,喜氣洋洋,去朋友親戚家拜年,走到哪,吃到哪。
哪怕是素未相識的陌生人,隻要抱拳道一句“新年好”,便可以受到主家熱情招待,坐下來吃喝一頓。
這便是“傳坐”。
對元日的重視,還不止於此。
唐朝也有“黃金周”,每年除夕要放“元正假”,一共七天....區別在與,是大年初一為中心,前後各三天。
而且是實打實的七天。
沒有借調,年後不用連上七天班,幸福的一批。
……
與此同時。
太極宮,承天門。
每年最為隆重的大朝會早已開始。
從日出之前,整個皇宮便進入了特戒狀態,披甲執銳的禁軍,值守在每一處角落,黃色大旗和儀仗遍布宮中。
承天門前。
門下省侍中楊師道,單獨站在群臣前麵,充當司儀。
他目視下方,大聲唱道:“中庭戒嚴,請文武大臣、藩屬國使節各歸其位。”
這一嗓子。
正是拉開了大朝會的序幕。
宮中禁軍紛紛精神一震,仰首挺胸,精氣神拔高到了頂點。
台下。
王公大臣,宗室宗親,各地地方官,藩屬國的使節們,密密麻麻的站在屬於自己的位置,等待皇帝的到來。
霜仗遙排風闕前。
端冕爐火迭瑞煙。
“鐺——”
隨著一聲鍾鳴。
大唐皇帝李世民,穿著繡龍袞袍,戴著最莊重的皇冕,乘禦輿,從西門緩緩而來。
下輦上了禦座,麵南而坐。
有符寶郎上前,將玉璽寶印放在前麵。
李世民端坐在高高的禦座之上,緩緩掃視四周,朗聲笑道:
“眾位卿家,朕的拜年貼,可都收到了?”
隨著皇帝的問話。
莊重的氣氛為之一鬆。
眾人的神經一下放鬆下來,嘴角上翹,不自覺的露出笑意。
“拜年貼”為當今聖人首創。
從去年開始,李二陛下就用赤金箔做成賀卡,禦書“普天同慶”,賜予大臣。
這一形式迅速在民間普及。
當然,普通人沒有皇帝土豪,不可能都用金箔,而是以梅花箋紙代替。
民間稱之為“飛貼”。
“迴聖人,吾等都已收到了!”
眾臣喜氣洋洋的迴應完。
人群中,立刻傳出程咬金的大嗓門:“陛下!莫要小氣,下次那金箔做的厚一些!”
眾人頓時哄堂大笑。
李世民笑罵一句:“你這老貨,鑽錢眼裏去了。”
“哈哈哈哈……”
程咬金腆著肚子大笑:“有錢拿誰嫌棄,等俺老程攢多了金箔,就去給婆娘打造一副首飾!”
大家笑的更加歡樂了。
群臣之中。
房玄齡扭頭,對程妖精低聲嗬斥:“閉嘴!這可是大朝會,各藩國使臣還在呢。”
說罷。
作為群臣之首,他獨自走出隊列。
將鞋子脫掉,跪在地上,把佩劍放到解劍席,拜,然後嚴肅的唱道:
“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梁國公,臣房玄齡: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貞觀皇帝陛下與天同休。”
話畢。
群臣紛紛下跪,高唿萬歲。
楊師道走到皇帝左前方,代表皇帝,再次高聲道:“有製——!”
群臣再拜,三唿萬歲。
大家站起來後。
大朝會進入送禮環節。
各州郡鎮守官員,各藩屬國,進獻各種土特產作為貢物,並且獻上祥瑞。
祥瑞分為大瑞、上瑞、中瑞幾種。
如果有貼金箔的肥豬,也可以冒充麒麟。
很快,各種貢物祥瑞,就像是一座小山似得,擺在了皇帝麵前。
李世民端坐於上,麵含微笑,偶爾點點頭,絲毫不見有情緒上激動。
原因無他。
這些琳琅滿目的祥瑞貢物……最後壓根進不了他的內帑,而是被要被歸於國庫。
果然。
獻禮完畢後。
戶部尚書唐儉,笑眯眯的站了出來,躬身道:“臣,請聖人將各地的貢品封歸入庫。”
“陛下!”
隨著一聲高唿,禮部尚書王珪,也迫不及待的出來,拱手請示:“各藩屬國的奇珍異寶,實屬難得,我大唐並無盛產……”
“臣,請陛下將這些奇物歸於禮部,用於日後封賞諸國之備。”
被手下大臣打劫。
李世民都已經習慣了,隨意擺了擺手,吐出一個字:
“可。”
唐儉和王珪一臉喜色。
迅速叫來手下,將小山似得貢品直接搬空。
其他部衙的同僚,看得哈喇子快流出來了,一臉的羨慕嫉妒,然而一點兒辦法沒有……無論何時,行政事務部的權利就是這麽大。
至此。
大朝會最重要的部分完成。
楊師道站在皇帝下方,麵對群臣,高聲唱到:
“禮畢——!”
李世民走下禦座,上禦輿,被人從東邊門抬出去,其他參會的人也按次序離開。
忙到了這裏。
時間也到了午時。
大家天不亮就來了,到了飯點,作為東道主的皇帝,自然是要管飯的。
參加朝會的人們,浩浩蕩蕩的轉移陣地,來到了太極殿前。
吃飯前,還要“鞭春”。
內侍們將巨牛搬到殿前。
牛用黃土捏成,按照北黑、東青、南紅、西白的方位規則,將土牛塗成黑色。
大太監張阿難,站在皇帝身後,鼓足氣力,大聲唱道:
“為大唐風調雨順賀,請陛下鞭春——”
李世民親自拎著一條鞭子。
走到土牛之前,用鞭子輕輕抽打了三下,象征著讓耕牛多幹活,來年有個好收成。
至此,終於可以開飯了。
李世民將鞭子拋給張阿難,含笑說道:“眾卿家,今日朕在宮中大擺筵席,諸位——不醉不歸!”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描述的,便是唐宋時過年的景象。
“屠蘇”,是一種酒。
本身也是一種中藥劑,因用藥八品,也稱“八神散”,有祛邪解毒、延年益壽之意。
而這首詩所以賦名《元日》,那是因為,古代過年所側重的正日,與現代不同。
唐朝人沒有過春節的說法。
采用夏正,以正月初一為歲首,故而將新年稱為“元正”,也叫“元日”。
元日一早。
天剛蒙蒙亮。
唐朝人便會結束守夜,在院子裏豎起長長的杆子,竿頂飄懸著長條形旗子。
旗子由紙或布做成,隨風抖動,意為祈求長壽健康之意....這種“幡子”,後來被小日子國的遣唐使學去,成了鯉魚旗的前身。
這一日。
家家戶戶中門大開。
主人歡天喜地的備上豐盛的酒席,拿出“屠蘇酒”和“椒柏酒”,準備招待客人。
得益於房贏的穿越。
今年的酒品,又多了“夢迴貞觀”。
尤其是長安權貴,每家不準備幾壇子烈酒,都不好意思開門迎客。
接下來。
整個長安城,便開啟了大型自助餐模式。
街上人流如織,喜氣洋洋,去朋友親戚家拜年,走到哪,吃到哪。
哪怕是素未相識的陌生人,隻要抱拳道一句“新年好”,便可以受到主家熱情招待,坐下來吃喝一頓。
這便是“傳坐”。
對元日的重視,還不止於此。
唐朝也有“黃金周”,每年除夕要放“元正假”,一共七天....區別在與,是大年初一為中心,前後各三天。
而且是實打實的七天。
沒有借調,年後不用連上七天班,幸福的一批。
……
與此同時。
太極宮,承天門。
每年最為隆重的大朝會早已開始。
從日出之前,整個皇宮便進入了特戒狀態,披甲執銳的禁軍,值守在每一處角落,黃色大旗和儀仗遍布宮中。
承天門前。
門下省侍中楊師道,單獨站在群臣前麵,充當司儀。
他目視下方,大聲唱道:“中庭戒嚴,請文武大臣、藩屬國使節各歸其位。”
這一嗓子。
正是拉開了大朝會的序幕。
宮中禁軍紛紛精神一震,仰首挺胸,精氣神拔高到了頂點。
台下。
王公大臣,宗室宗親,各地地方官,藩屬國的使節們,密密麻麻的站在屬於自己的位置,等待皇帝的到來。
霜仗遙排風闕前。
端冕爐火迭瑞煙。
“鐺——”
隨著一聲鍾鳴。
大唐皇帝李世民,穿著繡龍袞袍,戴著最莊重的皇冕,乘禦輿,從西門緩緩而來。
下輦上了禦座,麵南而坐。
有符寶郎上前,將玉璽寶印放在前麵。
李世民端坐在高高的禦座之上,緩緩掃視四周,朗聲笑道:
“眾位卿家,朕的拜年貼,可都收到了?”
隨著皇帝的問話。
莊重的氣氛為之一鬆。
眾人的神經一下放鬆下來,嘴角上翹,不自覺的露出笑意。
“拜年貼”為當今聖人首創。
從去年開始,李二陛下就用赤金箔做成賀卡,禦書“普天同慶”,賜予大臣。
這一形式迅速在民間普及。
當然,普通人沒有皇帝土豪,不可能都用金箔,而是以梅花箋紙代替。
民間稱之為“飛貼”。
“迴聖人,吾等都已收到了!”
眾臣喜氣洋洋的迴應完。
人群中,立刻傳出程咬金的大嗓門:“陛下!莫要小氣,下次那金箔做的厚一些!”
眾人頓時哄堂大笑。
李世民笑罵一句:“你這老貨,鑽錢眼裏去了。”
“哈哈哈哈……”
程咬金腆著肚子大笑:“有錢拿誰嫌棄,等俺老程攢多了金箔,就去給婆娘打造一副首飾!”
大家笑的更加歡樂了。
群臣之中。
房玄齡扭頭,對程妖精低聲嗬斥:“閉嘴!這可是大朝會,各藩國使臣還在呢。”
說罷。
作為群臣之首,他獨自走出隊列。
將鞋子脫掉,跪在地上,把佩劍放到解劍席,拜,然後嚴肅的唱道:
“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梁國公,臣房玄齡: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貞觀皇帝陛下與天同休。”
話畢。
群臣紛紛下跪,高唿萬歲。
楊師道走到皇帝左前方,代表皇帝,再次高聲道:“有製——!”
群臣再拜,三唿萬歲。
大家站起來後。
大朝會進入送禮環節。
各州郡鎮守官員,各藩屬國,進獻各種土特產作為貢物,並且獻上祥瑞。
祥瑞分為大瑞、上瑞、中瑞幾種。
如果有貼金箔的肥豬,也可以冒充麒麟。
很快,各種貢物祥瑞,就像是一座小山似得,擺在了皇帝麵前。
李世民端坐於上,麵含微笑,偶爾點點頭,絲毫不見有情緒上激動。
原因無他。
這些琳琅滿目的祥瑞貢物……最後壓根進不了他的內帑,而是被要被歸於國庫。
果然。
獻禮完畢後。
戶部尚書唐儉,笑眯眯的站了出來,躬身道:“臣,請聖人將各地的貢品封歸入庫。”
“陛下!”
隨著一聲高唿,禮部尚書王珪,也迫不及待的出來,拱手請示:“各藩屬國的奇珍異寶,實屬難得,我大唐並無盛產……”
“臣,請陛下將這些奇物歸於禮部,用於日後封賞諸國之備。”
被手下大臣打劫。
李世民都已經習慣了,隨意擺了擺手,吐出一個字:
“可。”
唐儉和王珪一臉喜色。
迅速叫來手下,將小山似得貢品直接搬空。
其他部衙的同僚,看得哈喇子快流出來了,一臉的羨慕嫉妒,然而一點兒辦法沒有……無論何時,行政事務部的權利就是這麽大。
至此。
大朝會最重要的部分完成。
楊師道站在皇帝下方,麵對群臣,高聲唱到:
“禮畢——!”
李世民走下禦座,上禦輿,被人從東邊門抬出去,其他參會的人也按次序離開。
忙到了這裏。
時間也到了午時。
大家天不亮就來了,到了飯點,作為東道主的皇帝,自然是要管飯的。
參加朝會的人們,浩浩蕩蕩的轉移陣地,來到了太極殿前。
吃飯前,還要“鞭春”。
內侍們將巨牛搬到殿前。
牛用黃土捏成,按照北黑、東青、南紅、西白的方位規則,將土牛塗成黑色。
大太監張阿難,站在皇帝身後,鼓足氣力,大聲唱道:
“為大唐風調雨順賀,請陛下鞭春——”
李世民親自拎著一條鞭子。
走到土牛之前,用鞭子輕輕抽打了三下,象征著讓耕牛多幹活,來年有個好收成。
至此,終於可以開飯了。
李世民將鞭子拋給張阿難,含笑說道:“眾卿家,今日朕在宮中大擺筵席,諸位——不醉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