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邪王現在的確是有點擔心羅馬帝國方麵是否會願意跟他們匈奴人和談。
另外,就算羅馬帝國方麵願意跟他們和談,但是阿邪王卻也不能說就如此算了。
要知道,和談的基礎,是要他們匈奴人停止對羅馬帝國的劫掠侵犯。還沒有意識到現在羅馬帝國已經暗暗調集了更多大軍,出動了羅馬帝國的重裝騎兵來對付他們匈奴人。
所以,在阿邪王的心裏,他始終都認為,他們匈奴人並不懼羅馬帝國。
而當中,又是最為實際的一個問題,現在他的匈奴人部族,就算不把阿甲王的軍馬及部族人都計算,他現在都還有二、三十萬的軍馬及部族人。另外,近段時間的劫掠,對他所占據的城鎮四周的劫掠,也讓他吸納了不少一些小部族的軍馬以及人口。所以,他現在的所占據的那個小帝國的帝都,連帶軍馬及族人,差不多都已經有了近五十萬人。
而他們匈奴人,是不事生產了,所有的吃喝用度,用靠劫掠。所以,阿邪王始終都認為,就算要跟羅馬帝國方麵和談,也必須要羅馬帝國方麵,供應一定的錢糧,以使他的部族可以維持生常生活所需。
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
沃洛吉斯五世所說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並不錯,極有道理。可是,就算是如此,卻也不等於他們匈奴人也一定要出兵跟羅馬帝國、安息帝國等結盟,一起出動軍馬跟漢軍爭戰。
漢軍實在是太過強大了。阿邪王為何寧願要跟羅馬帝國開戰,都不願意跟漢軍交戰?這個就是最為主要的原因。現在,說要結盟,共同派軍參與和漢軍的戰爭,他是打心裏發怵,根本就不願意再麵對漢軍的。
在這一點上,阿邪王卻要比阿甲王想得更為長遠一些。阿邪王是被漢軍打得沒有一點脾氣的,他豈會輕易再主動去跟漢軍死拚?
而阿甲王,卻沒有真正的認識到這一點,沒有考慮到,萬一他們的匈奴人再次麵對漢軍的時候,他們的軍馬,是否又能是漢軍之敵?
早前便已經說過,他們匈奴人的最大優勢,或者說所擅長的戰鬥方式,就是騎射。
而經過與漢軍的戰鬥,阿邪王早便驚駭的發現,原來漢軍的騎射也並不比他們匈奴人弱。
他很難想象,如果他的匈奴騎軍,再次麵對漢軍的時候,又將會是一個怎麽樣的狀況?
尤其是麵對漢軍的那些弓箭,他們就算有再多的軍馬,都不夠漢軍屠戮。
基於種種和考慮,阿邪王雖然也知道,他的確得要停止對羅馬帝國的進攻,盡可能的跟羅馬帝國方麵達成協議,也應該要出兵。
但是,他對自己的匈奴軍已經失去了信心,並不認為自己的軍馬是漢軍的對手。
所以,他就猶豫不決,並沒有主動跟羅馬帝國方麵聯係,沒有主動跟羅馬帝國方麵尋求談判。
他在猶豫之下,便讓軍馬暫時先等等看再行動。結果,不出兩天,其弟阿甲王也給他送出了信。
從泰西封送信到阿甲王手上,以及阿甲王收到了沃洛吉斯五世的信後,馬上就有了決斷,趕緊又給阿邪王寫了信,這個時間差,其實也就相差了一兩天的時間罷了。
阿邪王收到了阿甲王的書信之後,明白了阿甲王跟安息帝國方麵的情況是如何的。由此類推,他對於跟羅馬帝國方麵談判言和,甚至是結盟的事,便有了多少的信心。通過阿甲王,他洞悉到,羅馬帝國現在就相當於不久前的安息帝國。他相信羅馬帝國肯定是想首先平靖自己的帝國內部,然後才能更專注於對付更強大的敵人。
所以,他覺得,跟羅馬帝國方麵的談判,他大可以獅子大開口,盡可能的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但是,他又很生氣,因為阿甲王居然很熱心於出兵支援安息帝國。居然還有打算要先一步支援安息帝國帝都。
這個,是阿邪王絕對不允許的。
就憑阿甲王現在的那十多二十萬的軍馬,就敢支援安息帝國?阿邪王認為那跟前去找死沒有什麽的分別。
他有就擔心這個王弟犯傻,第一時間,他馬上寫了一封措詞嚴厲的信,派快馬送往給阿甲王。嚴令阿甲王絕對不能輕舉妄動。不準率軍前往支援安息帝國。
他要求阿甲王暫時按兵不動,等待他跟羅馬帝國方麵的談判情況。如果談判成功,互相達成了協議,他會馬上讓阿甲王率其部族軍馬前來跟他合兵在一起。到時候,就算要出動軍馬支援安息帝國,他也隻會讓那些新近吸納的軍馬前往,他的本部匈奴軍馬,是絕對不會前往跟漢軍正麵交戰的。
阿甲王現在約有十來萬的奴隸兵,而他現在亦有十來萬的奴隸兵。這個加起來就有了二十多萬的人馬,大不了,到時候他們再派出少量的匈奴精銳一起行動,這樣,就能有三十萬的大軍。
派出這三十萬大軍,與羅馬帝國等帝國盟軍一起,如果能夠打敗漢軍,這固然是可喜。萬一打輸了,這也不會削弱他們匈奴部族的真正中堅力量。
另外,萬一跟羅馬帝國方麵談判失敗,那麽他也不會跟羅馬帝國方麵客氣,會馬上通知阿甲王,直接率軍攻進羅馬帝國,趕來跟他會合。那時候,他才不會去管羅馬帝國的死活。事實上,羅馬帝國的死活,也的確是跟他無關。他現在要考慮的,是要如何率領匈奴人在這樣的一個時勢當中掙紮求生。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很快就趕到了羅馬帝國的北方地區。
這個時候,匈奴人的動靜,其實已經處於羅馬帝國方麵的大軍的監控之下。
這個沒有辦法,相對而言,現在的匈奴人,的確很弱小。他們之所以可以弄得整個羅馬帝國人心惶惶,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手段太過兇殘。並且,全都是輕騎兵,來去如風,一般情況之下,羅馬帝國方麵的確很難捕捉得到他們的行蹤。何況,這些匈奴騎兵,劫掠了便走,也讓羅馬帝國方麵沒有辦法及時的圍殺他們。
但是,早前羅馬帝國方麵下定決心要解決匈奴人。所以,調來了大量的軍馬,以及騎兵。
想想,羅馬帝國的大軍,都已經查探到了匈奴人的落腳點了。大軍都準備直接前往攻打他們的城池了。
那麽自然就能夠掌握得到他們的行蹤。
不久前,讓阿邪王從他的城池在羅馬帝國方麵的大軍圍困住他們之前逃了出來。率著軍馬跟羅馬帝國在大草原森林當中捉迷藏。不停的攻襲羅馬帝國方麵的輜重隊。
這些,都是可以暴露匈奴人行蹤的因素。
現時,匈奴的軍馬及其部族人,已經潛進了後世羅馬尼亞與摩爾多瓦交界的地區。藏在一片密林的山穀當中。
阿邪王這時也不知道,羅馬帝國出動了兩百多萬的軍馬,正在慢慢的將這個包圍圈縮小。如果不是漢軍已經攻到了安息帝國的帝都城下。羅馬帝國方麵不得不暫停行動的話,那麽再過數天的時間,羅馬帝國的大軍,就有可能將匈奴人給圍困在一個地方。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在一支精銳軍馬的護衛之下,直接尋到了阿邪王的藏身山穀。
這也讓阿邪王大吃了一驚。
不過,吃驚歸吃驚,但是大家現在都心知肚明是什麽會事。
阿邪王為了爭取主動,他並沒有刻意的詢問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為何會突然找到了他藏身的地方。而是很囂張的跟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提出了他的條件。
第一個條件,自然就是要求羅馬帝國方麵歸還早前攻取了他所落腳的那個小帝國的城池,並且要將羅馬帝國的軍馬撤走,撤迴到羅馬帝國的境內。
第二個條件,就是要求羅馬帝國方麵要對他們匈奴人作出補償。除了補償,在跟羅馬帝國結盟的時候開始,他們匈奴人所有軍馬的一應用度,皆由羅馬帝國方麵提供。
第三個條件,就是要讓羅馬帝國處於東北部地區的軍馬,讓開一條路,讓他的王弟阿甲王率軍前來與他會合。
滿足了這三個條件,他才會考慮是否出兵共抗漢軍。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差點沒有被阿邪王的這些條件氣哭。
他也直接不客氣的指出,現在阿邪王的形勢不妙,他的羅馬帝國大軍,已經對他們匈奴人形成了一個包圍之勢。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想法,是想拿這個來威脅一下匈奴人。讓他們知道,不是羅馬帝國拿他們沒有什麽的辦法,隻是羅馬帝國方麵早前沒有太多的準備。如果阿邪王還堅決要跟羅馬帝國作對,那麽羅馬帝國現在就可以將他們給滅了。
但可惜,阿邪王卻有持無恐。事實上,阿邪王的匈奴人是什麽?就是強盜,羅馬帝國方麵想要跟強盜談判,就得要接受匈奴人這種無理又無賴的一些要求。
對於阿邪王來說,他更清楚,現在羅馬帝國也跟自己匈奴人一樣,正麵臨著強大的大漢帝國的威脅。就如他現在麵臨著羅馬帝國的威脅一樣,隨時都有可以亡種滅族。
他就抓住這一點,強硬的要求羅馬帝國方麵答應他的條件。否則,他寧願開戰。
用他無賴的話來說,他們早就已經被漢軍殺得已經無路可走了。劫掠他們羅馬帝國,也是為了生存,迫不得已。但是,現在羅馬帝國方麵,連他好不容易獲得一個小小的立足之地都占了。讓他們匈奴人隻能東躲西藏。這一切,都是拜羅馬帝國所賜。
既然羅馬帝國方麵,也想要滅了他們匈奴人。那麽,對於他們匈奴人來說,羅馬帝國跟大漢帝國也沒有什麽的分別,都是他們匈奴人的死敵。
大不了,他們匈奴人就真的滅亡。可是,他們會在滅亡之前,跟羅馬帝國死拚到底。無論如何,都會拖著羅馬帝國一起跟他們匈奴人陪葬。
這個,或許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吧。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見嚇唬不住匈奴人,那就沒有辦法了。現在羅馬帝國方麵,也是爭分奪秒的時刻。如果他們不盡快解決匈奴人的問題,那麽他們羅馬帝國的大軍也休想開去東部地區,前往安息帝國。
匈奴人並非是對抗漢軍的主力軍,羅馬帝國方麵就隻要求匈奴人不能再禍亂羅馬帝國罷了。
所以,像匈奴人所提出來的條件,也不是不可答應的。
為了盡快解決匈奴人的問題。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代表羅馬帝國答應了阿邪王的條件。隻是在補償方麵扯了一下皮。然後再在供應給匈奴人的軍馬錢糧用度方麵,也扯了一會。
而阿邪王也是見好就收。最後答應,羅馬帝國方麵,補償他們一定的錢糧。然後,再按五十萬軍馬的用度,供應他們軍糧補給。
對於這一點,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覺得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阿邪王答應,隻要他跟另一支匈奴人會合之後,會出動三十來萬的大軍參與盟軍,一起共抗漢軍。也就是說,匈奴人的五十萬軍馬,差不多出動了三分之二。站在匈奴人的立場上來說,他們也不可能會真的將所有的兵力都投進去的。
解決了匈奴人的問題,羅馬帝國的大軍馬上就可以開往安息帝國了。
羅馬帝國的軍馬,原本就已經集結在這一帶地區,如果沒有什麽的意外,那麽羅馬帝國方麵,完全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出動近三百萬的大軍前往安息帝國,支援沃洛吉斯五世。
如果再加上匈奴人的三十萬軍馬,還有弗裏阿帕提克萊斯的軍馬,以及一些小帝國及部族勢力的軍馬,那麽羅馬帝國方麵的大軍,就將會達到近四百萬人馬。
如再加上沃洛吉斯五世,那麽就會有接近五百萬的大軍。如果能及時從漢軍的手上救出沃洛吉斯五世,解去安息帝國帝都之危。敵住漢軍的進攻勢頭,待安息帝國的時局稍為穩定一些。那麽,到時候還可以再召集安息帝國的那些還沒有遭到漢軍攻擊的勢力的軍馬。以及,還有一些還沒有出兵前來的西方帝國的軍馬。
這樣一來,西方盟軍方麵的大軍,就有可能超過現在攻擊安息帝國的總兵力。
如此,至少可以在兵力方麵,西方帝國盟軍爭奪迴一個優勢,甚至是戰爭的主動權。
到時候,他們甚至還可以反擊,收複迴被漢軍攻占的安息帝國的領土。
再大不了,西方帝國盟軍,就集結這大量的優勢兵力,在安息帝國的帝都城前,跟漢軍打一場世紀大戰。打一場前所未有的超級大軍團的決戰。
事實上,現在進攻安息帝國的漢軍,印度軍團的人馬,因為折損了一部份,已經沒有兩百萬之眾了。估計,現在最多就隻剩下一百六十到七十萬之間。
真正的漢軍,也隻會出動百萬左右的大軍,外加一部份南洋軍團的軍馬。總兵力不會超過四百萬。
表麵上看來,如果能讓羅馬帝國方麵按他們的預想進行下去,這的確會讓漢軍方麵有點頭痛。
不過,有時候,許多事情並不會總按他們的預想去發展。
因為,羅馬帝國皇帝派人前往跟哥特人的談判失敗了。
這個,卻是羅馬帝國方麵沒有想到的,也是沃洛吉斯五世沒有想到的。
哥特人,他們從北歐一路遷徙而來,他們好戰狂暴。又沒有見識過漢軍的厲害,他們自持大不了他們就可以退迴到他們北歐地區的發源地。
嚴格來說,這還是哥特人的處境跟匈奴人及羅馬帝國的處境不同的關係。安息帝國也好,匈奴人也好,羅馬帝國也好,甚至是另外的一些小帝國及部族也好。他們都已經沒有了退路。在漢軍的兵鋒之下,他們要麽就是順者昌,要麽就是逆者亡。可是,他們哥特人,卻還有退路。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廣闊無邊的大草原,大森林讓他們退走。
漢軍帶來的威脅,現在遠還沒有威脅得到哥特人的存亡。
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會跟羅馬帝國方麵談判言和。
他們從一開始,就是打著滅了羅馬帝國,取代現在的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占據這些文明地區的目的而來。
跟哥特人談不攏,那麽就大麻煩了。
如果羅馬帝國不留下大量的軍馬跟哥特人交戰,沒有敵住哥特人的入侵進犯,那麽就會被哥特人一路深入長驅直入,甚至都有可能會打到他們的羅馬帝國的本土半島。
到時候,他們出動大軍去抗擊大漢帝國還有什麽的意義?
現在,羅馬帝國方麵,也不知道哥特人到底有多少部族軍馬。反正,他們就像是殺不盡似的,隨時都有可能從那些大森林當中鑽出來。
就在羅馬帝國跟匈奴人達成協議結盟的時候,哥特人又殺進了羅馬帝國的西部地區,滅了羅馬帝國的兩三個小城鎮。
另外,就算羅馬帝國方麵願意跟他們和談,但是阿邪王卻也不能說就如此算了。
要知道,和談的基礎,是要他們匈奴人停止對羅馬帝國的劫掠侵犯。還沒有意識到現在羅馬帝國已經暗暗調集了更多大軍,出動了羅馬帝國的重裝騎兵來對付他們匈奴人。
所以,在阿邪王的心裏,他始終都認為,他們匈奴人並不懼羅馬帝國。
而當中,又是最為實際的一個問題,現在他的匈奴人部族,就算不把阿甲王的軍馬及部族人都計算,他現在都還有二、三十萬的軍馬及部族人。另外,近段時間的劫掠,對他所占據的城鎮四周的劫掠,也讓他吸納了不少一些小部族的軍馬以及人口。所以,他現在的所占據的那個小帝國的帝都,連帶軍馬及族人,差不多都已經有了近五十萬人。
而他們匈奴人,是不事生產了,所有的吃喝用度,用靠劫掠。所以,阿邪王始終都認為,就算要跟羅馬帝國方麵和談,也必須要羅馬帝國方麵,供應一定的錢糧,以使他的部族可以維持生常生活所需。
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
沃洛吉斯五世所說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並不錯,極有道理。可是,就算是如此,卻也不等於他們匈奴人也一定要出兵跟羅馬帝國、安息帝國等結盟,一起出動軍馬跟漢軍爭戰。
漢軍實在是太過強大了。阿邪王為何寧願要跟羅馬帝國開戰,都不願意跟漢軍交戰?這個就是最為主要的原因。現在,說要結盟,共同派軍參與和漢軍的戰爭,他是打心裏發怵,根本就不願意再麵對漢軍的。
在這一點上,阿邪王卻要比阿甲王想得更為長遠一些。阿邪王是被漢軍打得沒有一點脾氣的,他豈會輕易再主動去跟漢軍死拚?
而阿甲王,卻沒有真正的認識到這一點,沒有考慮到,萬一他們的匈奴人再次麵對漢軍的時候,他們的軍馬,是否又能是漢軍之敵?
早前便已經說過,他們匈奴人的最大優勢,或者說所擅長的戰鬥方式,就是騎射。
而經過與漢軍的戰鬥,阿邪王早便驚駭的發現,原來漢軍的騎射也並不比他們匈奴人弱。
他很難想象,如果他的匈奴騎軍,再次麵對漢軍的時候,又將會是一個怎麽樣的狀況?
尤其是麵對漢軍的那些弓箭,他們就算有再多的軍馬,都不夠漢軍屠戮。
基於種種和考慮,阿邪王雖然也知道,他的確得要停止對羅馬帝國的進攻,盡可能的跟羅馬帝國方麵達成協議,也應該要出兵。
但是,他對自己的匈奴軍已經失去了信心,並不認為自己的軍馬是漢軍的對手。
所以,他就猶豫不決,並沒有主動跟羅馬帝國方麵聯係,沒有主動跟羅馬帝國方麵尋求談判。
他在猶豫之下,便讓軍馬暫時先等等看再行動。結果,不出兩天,其弟阿甲王也給他送出了信。
從泰西封送信到阿甲王手上,以及阿甲王收到了沃洛吉斯五世的信後,馬上就有了決斷,趕緊又給阿邪王寫了信,這個時間差,其實也就相差了一兩天的時間罷了。
阿邪王收到了阿甲王的書信之後,明白了阿甲王跟安息帝國方麵的情況是如何的。由此類推,他對於跟羅馬帝國方麵談判言和,甚至是結盟的事,便有了多少的信心。通過阿甲王,他洞悉到,羅馬帝國現在就相當於不久前的安息帝國。他相信羅馬帝國肯定是想首先平靖自己的帝國內部,然後才能更專注於對付更強大的敵人。
所以,他覺得,跟羅馬帝國方麵的談判,他大可以獅子大開口,盡可能的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但是,他又很生氣,因為阿甲王居然很熱心於出兵支援安息帝國。居然還有打算要先一步支援安息帝國帝都。
這個,是阿邪王絕對不允許的。
就憑阿甲王現在的那十多二十萬的軍馬,就敢支援安息帝國?阿邪王認為那跟前去找死沒有什麽的分別。
他有就擔心這個王弟犯傻,第一時間,他馬上寫了一封措詞嚴厲的信,派快馬送往給阿甲王。嚴令阿甲王絕對不能輕舉妄動。不準率軍前往支援安息帝國。
他要求阿甲王暫時按兵不動,等待他跟羅馬帝國方麵的談判情況。如果談判成功,互相達成了協議,他會馬上讓阿甲王率其部族軍馬前來跟他合兵在一起。到時候,就算要出動軍馬支援安息帝國,他也隻會讓那些新近吸納的軍馬前往,他的本部匈奴軍馬,是絕對不會前往跟漢軍正麵交戰的。
阿甲王現在約有十來萬的奴隸兵,而他現在亦有十來萬的奴隸兵。這個加起來就有了二十多萬的人馬,大不了,到時候他們再派出少量的匈奴精銳一起行動,這樣,就能有三十萬的大軍。
派出這三十萬大軍,與羅馬帝國等帝國盟軍一起,如果能夠打敗漢軍,這固然是可喜。萬一打輸了,這也不會削弱他們匈奴部族的真正中堅力量。
另外,萬一跟羅馬帝國方麵談判失敗,那麽他也不會跟羅馬帝國方麵客氣,會馬上通知阿甲王,直接率軍攻進羅馬帝國,趕來跟他會合。那時候,他才不會去管羅馬帝國的死活。事實上,羅馬帝國的死活,也的確是跟他無關。他現在要考慮的,是要如何率領匈奴人在這樣的一個時勢當中掙紮求生。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很快就趕到了羅馬帝國的北方地區。
這個時候,匈奴人的動靜,其實已經處於羅馬帝國方麵的大軍的監控之下。
這個沒有辦法,相對而言,現在的匈奴人,的確很弱小。他們之所以可以弄得整個羅馬帝國人心惶惶,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手段太過兇殘。並且,全都是輕騎兵,來去如風,一般情況之下,羅馬帝國方麵的確很難捕捉得到他們的行蹤。何況,這些匈奴騎兵,劫掠了便走,也讓羅馬帝國方麵沒有辦法及時的圍殺他們。
但是,早前羅馬帝國方麵下定決心要解決匈奴人。所以,調來了大量的軍馬,以及騎兵。
想想,羅馬帝國的大軍,都已經查探到了匈奴人的落腳點了。大軍都準備直接前往攻打他們的城池了。
那麽自然就能夠掌握得到他們的行蹤。
不久前,讓阿邪王從他的城池在羅馬帝國方麵的大軍圍困住他們之前逃了出來。率著軍馬跟羅馬帝國在大草原森林當中捉迷藏。不停的攻襲羅馬帝國方麵的輜重隊。
這些,都是可以暴露匈奴人行蹤的因素。
現時,匈奴的軍馬及其部族人,已經潛進了後世羅馬尼亞與摩爾多瓦交界的地區。藏在一片密林的山穀當中。
阿邪王這時也不知道,羅馬帝國出動了兩百多萬的軍馬,正在慢慢的將這個包圍圈縮小。如果不是漢軍已經攻到了安息帝國的帝都城下。羅馬帝國方麵不得不暫停行動的話,那麽再過數天的時間,羅馬帝國的大軍,就有可能將匈奴人給圍困在一個地方。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在一支精銳軍馬的護衛之下,直接尋到了阿邪王的藏身山穀。
這也讓阿邪王大吃了一驚。
不過,吃驚歸吃驚,但是大家現在都心知肚明是什麽會事。
阿邪王為了爭取主動,他並沒有刻意的詢問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為何會突然找到了他藏身的地方。而是很囂張的跟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提出了他的條件。
第一個條件,自然就是要求羅馬帝國方麵歸還早前攻取了他所落腳的那個小帝國的城池,並且要將羅馬帝國的軍馬撤走,撤迴到羅馬帝國的境內。
第二個條件,就是要求羅馬帝國方麵要對他們匈奴人作出補償。除了補償,在跟羅馬帝國結盟的時候開始,他們匈奴人所有軍馬的一應用度,皆由羅馬帝國方麵提供。
第三個條件,就是要讓羅馬帝國處於東北部地區的軍馬,讓開一條路,讓他的王弟阿甲王率軍前來與他會合。
滿足了這三個條件,他才會考慮是否出兵共抗漢軍。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差點沒有被阿邪王的這些條件氣哭。
他也直接不客氣的指出,現在阿邪王的形勢不妙,他的羅馬帝國大軍,已經對他們匈奴人形成了一個包圍之勢。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想法,是想拿這個來威脅一下匈奴人。讓他們知道,不是羅馬帝國拿他們沒有什麽的辦法,隻是羅馬帝國方麵早前沒有太多的準備。如果阿邪王還堅決要跟羅馬帝國作對,那麽羅馬帝國現在就可以將他們給滅了。
但可惜,阿邪王卻有持無恐。事實上,阿邪王的匈奴人是什麽?就是強盜,羅馬帝國方麵想要跟強盜談判,就得要接受匈奴人這種無理又無賴的一些要求。
對於阿邪王來說,他更清楚,現在羅馬帝國也跟自己匈奴人一樣,正麵臨著強大的大漢帝國的威脅。就如他現在麵臨著羅馬帝國的威脅一樣,隨時都有可以亡種滅族。
他就抓住這一點,強硬的要求羅馬帝國方麵答應他的條件。否則,他寧願開戰。
用他無賴的話來說,他們早就已經被漢軍殺得已經無路可走了。劫掠他們羅馬帝國,也是為了生存,迫不得已。但是,現在羅馬帝國方麵,連他好不容易獲得一個小小的立足之地都占了。讓他們匈奴人隻能東躲西藏。這一切,都是拜羅馬帝國所賜。
既然羅馬帝國方麵,也想要滅了他們匈奴人。那麽,對於他們匈奴人來說,羅馬帝國跟大漢帝國也沒有什麽的分別,都是他們匈奴人的死敵。
大不了,他們匈奴人就真的滅亡。可是,他們會在滅亡之前,跟羅馬帝國死拚到底。無論如何,都會拖著羅馬帝國一起跟他們匈奴人陪葬。
這個,或許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吧。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見嚇唬不住匈奴人,那就沒有辦法了。現在羅馬帝國方麵,也是爭分奪秒的時刻。如果他們不盡快解決匈奴人的問題,那麽他們羅馬帝國的大軍也休想開去東部地區,前往安息帝國。
匈奴人並非是對抗漢軍的主力軍,羅馬帝國方麵就隻要求匈奴人不能再禍亂羅馬帝國罷了。
所以,像匈奴人所提出來的條件,也不是不可答應的。
為了盡快解決匈奴人的問題。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代表羅馬帝國答應了阿邪王的條件。隻是在補償方麵扯了一下皮。然後再在供應給匈奴人的軍馬錢糧用度方麵,也扯了一會。
而阿邪王也是見好就收。最後答應,羅馬帝國方麵,補償他們一定的錢糧。然後,再按五十萬軍馬的用度,供應他們軍糧補給。
對於這一點,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覺得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阿邪王答應,隻要他跟另一支匈奴人會合之後,會出動三十來萬的大軍參與盟軍,一起共抗漢軍。也就是說,匈奴人的五十萬軍馬,差不多出動了三分之二。站在匈奴人的立場上來說,他們也不可能會真的將所有的兵力都投進去的。
解決了匈奴人的問題,羅馬帝國的大軍馬上就可以開往安息帝國了。
羅馬帝國的軍馬,原本就已經集結在這一帶地區,如果沒有什麽的意外,那麽羅馬帝國方麵,完全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出動近三百萬的大軍前往安息帝國,支援沃洛吉斯五世。
如果再加上匈奴人的三十萬軍馬,還有弗裏阿帕提克萊斯的軍馬,以及一些小帝國及部族勢力的軍馬,那麽羅馬帝國方麵的大軍,就將會達到近四百萬人馬。
如再加上沃洛吉斯五世,那麽就會有接近五百萬的大軍。如果能及時從漢軍的手上救出沃洛吉斯五世,解去安息帝國帝都之危。敵住漢軍的進攻勢頭,待安息帝國的時局稍為穩定一些。那麽,到時候還可以再召集安息帝國的那些還沒有遭到漢軍攻擊的勢力的軍馬。以及,還有一些還沒有出兵前來的西方帝國的軍馬。
這樣一來,西方盟軍方麵的大軍,就有可能超過現在攻擊安息帝國的總兵力。
如此,至少可以在兵力方麵,西方帝國盟軍爭奪迴一個優勢,甚至是戰爭的主動權。
到時候,他們甚至還可以反擊,收複迴被漢軍攻占的安息帝國的領土。
再大不了,西方帝國盟軍,就集結這大量的優勢兵力,在安息帝國的帝都城前,跟漢軍打一場世紀大戰。打一場前所未有的超級大軍團的決戰。
事實上,現在進攻安息帝國的漢軍,印度軍團的人馬,因為折損了一部份,已經沒有兩百萬之眾了。估計,現在最多就隻剩下一百六十到七十萬之間。
真正的漢軍,也隻會出動百萬左右的大軍,外加一部份南洋軍團的軍馬。總兵力不會超過四百萬。
表麵上看來,如果能讓羅馬帝國方麵按他們的預想進行下去,這的確會讓漢軍方麵有點頭痛。
不過,有時候,許多事情並不會總按他們的預想去發展。
因為,羅馬帝國皇帝派人前往跟哥特人的談判失敗了。
這個,卻是羅馬帝國方麵沒有想到的,也是沃洛吉斯五世沒有想到的。
哥特人,他們從北歐一路遷徙而來,他們好戰狂暴。又沒有見識過漢軍的厲害,他們自持大不了他們就可以退迴到他們北歐地區的發源地。
嚴格來說,這還是哥特人的處境跟匈奴人及羅馬帝國的處境不同的關係。安息帝國也好,匈奴人也好,羅馬帝國也好,甚至是另外的一些小帝國及部族也好。他們都已經沒有了退路。在漢軍的兵鋒之下,他們要麽就是順者昌,要麽就是逆者亡。可是,他們哥特人,卻還有退路。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廣闊無邊的大草原,大森林讓他們退走。
漢軍帶來的威脅,現在遠還沒有威脅得到哥特人的存亡。
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會跟羅馬帝國方麵談判言和。
他們從一開始,就是打著滅了羅馬帝國,取代現在的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占據這些文明地區的目的而來。
跟哥特人談不攏,那麽就大麻煩了。
如果羅馬帝國不留下大量的軍馬跟哥特人交戰,沒有敵住哥特人的入侵進犯,那麽就會被哥特人一路深入長驅直入,甚至都有可能會打到他們的羅馬帝國的本土半島。
到時候,他們出動大軍去抗擊大漢帝國還有什麽的意義?
現在,羅馬帝國方麵,也不知道哥特人到底有多少部族軍馬。反正,他們就像是殺不盡似的,隨時都有可能從那些大森林當中鑽出來。
就在羅馬帝國跟匈奴人達成協議結盟的時候,哥特人又殺進了羅馬帝國的西部地區,滅了羅馬帝國的兩三個小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