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發現,他率軍進攻卡拉奇地區,其實就有點似他在大漢向山越人地區進攻的時候差不多。
不過,在大漢的那些山越人,似乎要比卡拉奇地區的那些土著人強悍得多了。起碼,這裏的那些土著人似乎溫順得多了。
漢軍所到之處,鮮有抵抗的,一般遇到一些抵抗,漢軍隻要一個衝殺,便能擊潰他們,然後,他們就隻會像那些鴕鳥一樣,伏在地上發抖,任由漢軍宰割。
自然,漢軍並不會胡亂殺人,對漢軍將士沒有威脅的土著人,漢軍會采用懷柔政策,恩威並施,讓他們徹底臣服於大漢的統治。
在這裏,也得要說明,漢軍對於這些安息帝國的民眾,以及那些土著人,並不會太過刻意的去施恩給他們。
更多的是以比較嚴厲的法規去製約他們,驅動他們去按大漢所想要的去做。大以對他們的施政,自然也是對那些安息帝國民眾以及那些土著人是有利的。但是漢軍卻不會去特意點明。一切都得要讓他們自己去感受,讓他們自己去界定善惡。
因為,一切其實都有一個對比的。
原來的那些帝國盟軍,他們的安息帝國的軍隊,對他們就隻有層層的盤剝,甚至直接對他們舉起屠刀劫掠。掠奪他們的糧食物資,搶走他們的財富,淩侮他們的妻女。
可是,漢軍卻不會如此。
對於他們的糧食等物資,漢軍本來就看不上眼,他們的財富什麽的,實際上都已經被搜刮一空了,漢軍自然不會再從他們身上搜刮得一丁點來。而女人嘛,漢軍本來就有著嚴厲的軍紀,製約著漢軍的將士,讓漢軍的將士不能行那些禽獸之事。
何況,那些安息帝國的女人及土著人的女人,漢軍將士都還不怎麽看得上眼。審美觀的不同,讓許多漢軍將士真的很難對那些不黑不白的膚色女人產生衝動。
尤其是那些深眼窩的異族女人,大多數漢軍將士怎麽看都似看不太順眼。
反正嘛,對於如何治理那些異族人,漢軍也好,還是隨軍前來的漢軍文官也都,都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並且,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套路。早就已經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施政方略。
來來去去,無非就是軍事上的控製,再對他們的人口戶籍的登記控製。搞好了這些,就針對他們的一些切實的情況,如何重新分配他們的各種資源,再引導他們如何開展生產活動。
如果當地的這些民眾,他們已經貧困到落泊到根本就沒有了可以維持他們生存下去的生活物資,那麽大漢方麵就會先行救濟,提供可以供他們維持生存下去的物資。
就如伊斯蘭堡土城方麵,便是這麽辦的。
但是,這裏也要說明的了,漢軍提供給他們的生存物資,卻不會是無償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嘛。現在大漢方麵為他們付出多少,將來會從他們的身上十倍百倍索還的。
就有如原來在大漢。許多東西,大漢官府方麵是不會明說的。救濟那些流民難民,再通過管治,分配資源,安排安置他們的生活,再引導他們生產勞作。一直到,他們生產勞動有所收獲。
然後呢,他們的勞作收獲所得,除了保障他們的生活之外,其餘的勞動剩餘價值,便都是大漢朝廷的了。
當年的新漢朝,也隻有靠這般,才可以保障每年的開支,才有可能養活得了那麽多的軍馬,也才有可能發展到像現在這般的強大。
但這個,針對漢人而言,大漢朝廷這樣從大漢的百姓當中收迴當初所為那些百姓付出的東西,是有一定的期限的,不會永遠長久這樣下去。所以,大漢才會有了後來土地改革,正式將土地分田到戶,讓那些原本更似是為大漢朝廷而耕作的百姓,有了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私產田地。
這裏,不得不說,這當中其實有一個很隱性的條件。那就是大漢朝廷在最初的幾年當中,的確是有點利用了大漢百姓對大漢朝廷的感恩之心。一開始,大漢朝廷,或者可以說直接是劉易吧,的確是很無私的支助救濟了許多的百姓,但是,接下來的幾年,那些早前受到了救濟的百姓,他們出於感恩,也很無私,並且自願的將他們所勞動所得貢獻給了大漢朝廷。
說不好聽的,就是大漢朝廷或者是劉易利用了那些百姓。但實際上,這卻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結果。
無論是朝廷或是一般的百姓,互相緊密相依,魚與水的關係。
所以,無論是朝廷或者是百姓,到最後都是非常滿意的。當然,這一切,還得要是朝廷方麵適而可止,不能永遠向百姓無條件索取的結果。
也隻有這樣,大漢朝廷,才有可能長久,也才能永遠的興盛下去。
但對這些異邦異族人嘛。大漢朝廷卻不會急著讓他們擁有自己太多的私產。
就像是現在的南洋地區。直到現在,那些地區,可以說一切都還掌握在大漢的官府手上的。那些地區的人,他們現在都還等於是為大漢去生產勞作,暫時還不會讓他們擁有太多屬於他們自己的私產。
這主要是,這些地區的民眾,他們對漢人的文化還沒有完全掌握,他們還很難產生那種獨立自主思想。或者說,他們現在,幾乎是所有被大漢官府所統治下的民眾,他們都相當滿足於他們當下的生活,暫時還沒有更高的生活要求。如此,大漢也就沒有必要馬上讓他們開展擁有私人的私產,沒有必要讓他們擁有太多的私人財富。
好比,如馬來西亞地區的那些民眾。
他們原本就是生活得很困難,但在大漢官府的驅趕統治之下。他們已經不用再擔心生存的問題。
每天,他們隻需要付出一定的勞動,然後他們就能獲得他們所需要的食物。能夠吃飽,沒有生命危機,漢軍也不會無故的壓迫他們,不會隨意的欺侮他們。所以,他們覺得生活得很自在自由。
尤其是,他們也不停的接受大漢的教化,每天勞作、學習,再也不用他們去考慮別的。這樣的生活,讓他們過得很舒適。
民智還沒有完全開化,還沒有萌芽出他們民族自主權之前,大漢方麵也沒有必要早早就讓他們擁有太多的財產。
當然,在大漢文化的同化之下,將來,他們怕也難以生出民族自主權的意識。最多,等到一定時期,他們所學習的漢人文化更加精通,慢慢的開闊了眼界,意識到他們已經同樣作為漢人,但是他們的生活卻與大漢本土的漢人的生活完全不同,許多的生活上的用品,他們都還沒法去擁有享受的時候,他們才會生出那種為何他們不能如大漢本土的那些漢人一樣,生活得更加的富裕豐足,能擁有更多讓生活更便利的東西呢?
如果到了他們萌芽出了這樣的思想。或者是治理他們的大漢官府,在察覺到這些地區的民眾開始擁有了較為自我的意識時候。便及時的開放一些政策,開始慢慢的讓他們擁有私人的私產,讓他們慢慢的向大漢本土的漢人向齊。
當然,這一切,都會在大漢朝廷可控的情況之下開展的。
其實,從大漢本土遷徙過來的漢人,這部份漢人的生活狀況,也會影響到他們。讓他們慢慢的向真正的漢人向齊。
之所以如此慢慢的向這些異國異族人開放這些政策,主要是要讓這些民眾,從一開始,就慢慢的形成一種以漢人為主為中心的思想意識,讓他們慢慢的懂得,如何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然後,當大漢能讓他們過上如漢人一樣的豐足美好的生活之後,他們就會更加的認可認同漢人的身份。
說到底,就是要慢慢的,讓那些異國異族人,崇漢媚漢。永遠不會生出要反抗大漢朝廷之心。
現在,漢軍就是要讓這卡拉奇地區的異族人,慢慢的適應接受大漢的統治。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去體會,在大漢統治之下所獲得的好處。讓他們離不開大漢官府的統治。
所以,大漢方麵,不必要刻意的去施恩,因為太過刻意,會讓他們誤以為大漢在討好他們。
所以,在這個階段,大漢對他們的統治,是比較嚴厲的。他們必須要按照大漢所頒布的條命去做,否則,漢軍不介意給些顏色他們看看。
那麽多的安息帝國民眾,以及一些土著人,他們當中,自然會有一些比較兇悍的。他們並不太願意接受大漢官府的統治。對於這一部份,漢軍直接抓來做典型,將他們給滅了。
如此,剩下來的,都是一些比較溫順的帝國人及土著人。
由於孫策所部的漢軍,並沒有特意的集中在一個城鎮搞發展。所以,其部漢軍,控製了一大片廣闊的區域。
這一片區域,相當於是整個巴基斯坦的東部地區了。
這麽大的一片區域之內,擁有人口近百萬,他們分布在沿海的一些村落,或者是內陸的一些山林當中。
在漢軍的控製,官府的統治之下,這些地區的民眾,很快就恢複了生產秩序。
不過,暫時來說,孫策的這二十萬軍馬,也暫時能控製著這麽一片區域了,一時也難以再擴大治理區域。
畢竟,早前已經提到過,治理地方,主要還是得要靠大漢的官員,要靠在各地設立大漢官府政權來實行。一下子攻占太多的地區,大漢的官員很難馬上到位。攻占下來,卻難以治理,這是沒有什麽好處的。反而會適得其反,會讓那些漢軍沒能及時救濟治理的安息帝國人產生逆反的心理。
本來漢人與他們的人種就不相同,並且,原本在他們的理解當中,造成他們現在的局麵的罪魁禍首便是來自於大漢的壓力。在他們安息帝國的宣揚當中,也早已經將漢軍描述成一些窮兇極惡的軍馬。如果漢軍攻占他們的地方,卻沒能將他們從苦難當中解救出來,不能帶給他們生活下去的希望的話,那麽他們就會更加的仇視仇恨漢人。不利於大漢將來對他們的統治。他們也更加不會接受外來人種對他們的統治。
所以,漢軍還得要慢慢來,一步一步攻占他們的地區,隻有文官到位,才可以再攻占下一個地區,並對其地區實行真正有效的控製統治。
現在,孫策所部的軍馬,所需要做的,就是提防安息帝國境內的那些亂軍流竄進這一帶已經被漢軍所攻占地區內搞破壞,確保那些已經在大漢官府所統治之下地區的安全。
不過,以漢軍的戰鬥力,其實早已經嚇破了安息帝國方麵的軍方的膽。那些流竄的勢力軍馬,本就是安息帝國的軍馬。所以,隻要看到有漢軍龍旗飄揚的地區,那些流竄的亂軍,都不敢輕易招惹的。
偶爾倒會有一些膽大包天的安息帝國方麵的流浪亂軍闖入漢軍所控製的地區,但是,很快他們就會被漢軍所滅,並沒能對漢軍所控製地區造成太大的破壞。
不過,就有如伊斯蘭堡土城一樣。
漢軍所治下的安息帝國民眾,他們獲得了新生。這些地區的情況,自然也流傳了出去。
如此,漢軍雖然沒有繼續向安息帝國的境內擴張,擴大控製區。但是,與漢軍控製區相鄰的那些地區的安息帝國的民眾,那些已經處於生存線上的安息帝國民眾。他們卻開始流入漢軍所控製的區域當中來。
尤其是,當那些已經無法生存下去的安息帝國的民眾,他們發現,隻要他們進入了漢軍所控製的地區,隻要他們不對漢軍有威脅,並且,向漢軍表示臣服的話,他們就會馬上獲得生存的物資,並且,會獲得安頓安置,能讓他們看到生活下去的希望。
這樣的情況,還真的讓那些處於生存線上的安息帝國人瘋狂了。
越來越多的安息帝國民眾,向始向漢軍所控製的區域湧進來,甚至,一些原本是亂軍的士兵,他們也丟棄武器,以安息帝國流民難民的身份,混在那些流民當中,混進了漢軍的控製區,希望獲得漢軍的救濟。
不過,在大漢的那些山越人,似乎要比卡拉奇地區的那些土著人強悍得多了。起碼,這裏的那些土著人似乎溫順得多了。
漢軍所到之處,鮮有抵抗的,一般遇到一些抵抗,漢軍隻要一個衝殺,便能擊潰他們,然後,他們就隻會像那些鴕鳥一樣,伏在地上發抖,任由漢軍宰割。
自然,漢軍並不會胡亂殺人,對漢軍將士沒有威脅的土著人,漢軍會采用懷柔政策,恩威並施,讓他們徹底臣服於大漢的統治。
在這裏,也得要說明,漢軍對於這些安息帝國的民眾,以及那些土著人,並不會太過刻意的去施恩給他們。
更多的是以比較嚴厲的法規去製約他們,驅動他們去按大漢所想要的去做。大以對他們的施政,自然也是對那些安息帝國民眾以及那些土著人是有利的。但是漢軍卻不會去特意點明。一切都得要讓他們自己去感受,讓他們自己去界定善惡。
因為,一切其實都有一個對比的。
原來的那些帝國盟軍,他們的安息帝國的軍隊,對他們就隻有層層的盤剝,甚至直接對他們舉起屠刀劫掠。掠奪他們的糧食物資,搶走他們的財富,淩侮他們的妻女。
可是,漢軍卻不會如此。
對於他們的糧食等物資,漢軍本來就看不上眼,他們的財富什麽的,實際上都已經被搜刮一空了,漢軍自然不會再從他們身上搜刮得一丁點來。而女人嘛,漢軍本來就有著嚴厲的軍紀,製約著漢軍的將士,讓漢軍的將士不能行那些禽獸之事。
何況,那些安息帝國的女人及土著人的女人,漢軍將士都還不怎麽看得上眼。審美觀的不同,讓許多漢軍將士真的很難對那些不黑不白的膚色女人產生衝動。
尤其是那些深眼窩的異族女人,大多數漢軍將士怎麽看都似看不太順眼。
反正嘛,對於如何治理那些異族人,漢軍也好,還是隨軍前來的漢軍文官也都,都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並且,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套路。早就已經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施政方略。
來來去去,無非就是軍事上的控製,再對他們的人口戶籍的登記控製。搞好了這些,就針對他們的一些切實的情況,如何重新分配他們的各種資源,再引導他們如何開展生產活動。
如果當地的這些民眾,他們已經貧困到落泊到根本就沒有了可以維持他們生存下去的生活物資,那麽大漢方麵就會先行救濟,提供可以供他們維持生存下去的物資。
就如伊斯蘭堡土城方麵,便是這麽辦的。
但是,這裏也要說明的了,漢軍提供給他們的生存物資,卻不會是無償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嘛。現在大漢方麵為他們付出多少,將來會從他們的身上十倍百倍索還的。
就有如原來在大漢。許多東西,大漢官府方麵是不會明說的。救濟那些流民難民,再通過管治,分配資源,安排安置他們的生活,再引導他們生產勞作。一直到,他們生產勞動有所收獲。
然後呢,他們的勞作收獲所得,除了保障他們的生活之外,其餘的勞動剩餘價值,便都是大漢朝廷的了。
當年的新漢朝,也隻有靠這般,才可以保障每年的開支,才有可能養活得了那麽多的軍馬,也才有可能發展到像現在這般的強大。
但這個,針對漢人而言,大漢朝廷這樣從大漢的百姓當中收迴當初所為那些百姓付出的東西,是有一定的期限的,不會永遠長久這樣下去。所以,大漢才會有了後來土地改革,正式將土地分田到戶,讓那些原本更似是為大漢朝廷而耕作的百姓,有了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私產田地。
這裏,不得不說,這當中其實有一個很隱性的條件。那就是大漢朝廷在最初的幾年當中,的確是有點利用了大漢百姓對大漢朝廷的感恩之心。一開始,大漢朝廷,或者可以說直接是劉易吧,的確是很無私的支助救濟了許多的百姓,但是,接下來的幾年,那些早前受到了救濟的百姓,他們出於感恩,也很無私,並且自願的將他們所勞動所得貢獻給了大漢朝廷。
說不好聽的,就是大漢朝廷或者是劉易利用了那些百姓。但實際上,這卻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結果。
無論是朝廷或是一般的百姓,互相緊密相依,魚與水的關係。
所以,無論是朝廷或者是百姓,到最後都是非常滿意的。當然,這一切,還得要是朝廷方麵適而可止,不能永遠向百姓無條件索取的結果。
也隻有這樣,大漢朝廷,才有可能長久,也才能永遠的興盛下去。
但對這些異邦異族人嘛。大漢朝廷卻不會急著讓他們擁有自己太多的私產。
就像是現在的南洋地區。直到現在,那些地區,可以說一切都還掌握在大漢的官府手上的。那些地區的人,他們現在都還等於是為大漢去生產勞作,暫時還不會讓他們擁有太多屬於他們自己的私產。
這主要是,這些地區的民眾,他們對漢人的文化還沒有完全掌握,他們還很難產生那種獨立自主思想。或者說,他們現在,幾乎是所有被大漢官府所統治下的民眾,他們都相當滿足於他們當下的生活,暫時還沒有更高的生活要求。如此,大漢也就沒有必要馬上讓他們開展擁有私人的私產,沒有必要讓他們擁有太多的私人財富。
好比,如馬來西亞地區的那些民眾。
他們原本就是生活得很困難,但在大漢官府的驅趕統治之下。他們已經不用再擔心生存的問題。
每天,他們隻需要付出一定的勞動,然後他們就能獲得他們所需要的食物。能夠吃飽,沒有生命危機,漢軍也不會無故的壓迫他們,不會隨意的欺侮他們。所以,他們覺得生活得很自在自由。
尤其是,他們也不停的接受大漢的教化,每天勞作、學習,再也不用他們去考慮別的。這樣的生活,讓他們過得很舒適。
民智還沒有完全開化,還沒有萌芽出他們民族自主權之前,大漢方麵也沒有必要早早就讓他們擁有太多的財產。
當然,在大漢文化的同化之下,將來,他們怕也難以生出民族自主權的意識。最多,等到一定時期,他們所學習的漢人文化更加精通,慢慢的開闊了眼界,意識到他們已經同樣作為漢人,但是他們的生活卻與大漢本土的漢人的生活完全不同,許多的生活上的用品,他們都還沒法去擁有享受的時候,他們才會生出那種為何他們不能如大漢本土的那些漢人一樣,生活得更加的富裕豐足,能擁有更多讓生活更便利的東西呢?
如果到了他們萌芽出了這樣的思想。或者是治理他們的大漢官府,在察覺到這些地區的民眾開始擁有了較為自我的意識時候。便及時的開放一些政策,開始慢慢的讓他們擁有私人的私產,讓他們慢慢的向大漢本土的漢人向齊。
當然,這一切,都會在大漢朝廷可控的情況之下開展的。
其實,從大漢本土遷徙過來的漢人,這部份漢人的生活狀況,也會影響到他們。讓他們慢慢的向真正的漢人向齊。
之所以如此慢慢的向這些異國異族人開放這些政策,主要是要讓這些民眾,從一開始,就慢慢的形成一種以漢人為主為中心的思想意識,讓他們慢慢的懂得,如何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然後,當大漢能讓他們過上如漢人一樣的豐足美好的生活之後,他們就會更加的認可認同漢人的身份。
說到底,就是要慢慢的,讓那些異國異族人,崇漢媚漢。永遠不會生出要反抗大漢朝廷之心。
現在,漢軍就是要讓這卡拉奇地區的異族人,慢慢的適應接受大漢的統治。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去體會,在大漢統治之下所獲得的好處。讓他們離不開大漢官府的統治。
所以,大漢方麵,不必要刻意的去施恩,因為太過刻意,會讓他們誤以為大漢在討好他們。
所以,在這個階段,大漢對他們的統治,是比較嚴厲的。他們必須要按照大漢所頒布的條命去做,否則,漢軍不介意給些顏色他們看看。
那麽多的安息帝國民眾,以及一些土著人,他們當中,自然會有一些比較兇悍的。他們並不太願意接受大漢官府的統治。對於這一部份,漢軍直接抓來做典型,將他們給滅了。
如此,剩下來的,都是一些比較溫順的帝國人及土著人。
由於孫策所部的漢軍,並沒有特意的集中在一個城鎮搞發展。所以,其部漢軍,控製了一大片廣闊的區域。
這一片區域,相當於是整個巴基斯坦的東部地區了。
這麽大的一片區域之內,擁有人口近百萬,他們分布在沿海的一些村落,或者是內陸的一些山林當中。
在漢軍的控製,官府的統治之下,這些地區的民眾,很快就恢複了生產秩序。
不過,暫時來說,孫策的這二十萬軍馬,也暫時能控製著這麽一片區域了,一時也難以再擴大治理區域。
畢竟,早前已經提到過,治理地方,主要還是得要靠大漢的官員,要靠在各地設立大漢官府政權來實行。一下子攻占太多的地區,大漢的官員很難馬上到位。攻占下來,卻難以治理,這是沒有什麽好處的。反而會適得其反,會讓那些漢軍沒能及時救濟治理的安息帝國人產生逆反的心理。
本來漢人與他們的人種就不相同,並且,原本在他們的理解當中,造成他們現在的局麵的罪魁禍首便是來自於大漢的壓力。在他們安息帝國的宣揚當中,也早已經將漢軍描述成一些窮兇極惡的軍馬。如果漢軍攻占他們的地方,卻沒能將他們從苦難當中解救出來,不能帶給他們生活下去的希望的話,那麽他們就會更加的仇視仇恨漢人。不利於大漢將來對他們的統治。他們也更加不會接受外來人種對他們的統治。
所以,漢軍還得要慢慢來,一步一步攻占他們的地區,隻有文官到位,才可以再攻占下一個地區,並對其地區實行真正有效的控製統治。
現在,孫策所部的軍馬,所需要做的,就是提防安息帝國境內的那些亂軍流竄進這一帶已經被漢軍所攻占地區內搞破壞,確保那些已經在大漢官府所統治之下地區的安全。
不過,以漢軍的戰鬥力,其實早已經嚇破了安息帝國方麵的軍方的膽。那些流竄的勢力軍馬,本就是安息帝國的軍馬。所以,隻要看到有漢軍龍旗飄揚的地區,那些流竄的亂軍,都不敢輕易招惹的。
偶爾倒會有一些膽大包天的安息帝國方麵的流浪亂軍闖入漢軍所控製的地區,但是,很快他們就會被漢軍所滅,並沒能對漢軍所控製地區造成太大的破壞。
不過,就有如伊斯蘭堡土城一樣。
漢軍所治下的安息帝國民眾,他們獲得了新生。這些地區的情況,自然也流傳了出去。
如此,漢軍雖然沒有繼續向安息帝國的境內擴張,擴大控製區。但是,與漢軍控製區相鄰的那些地區的安息帝國的民眾,那些已經處於生存線上的安息帝國民眾。他們卻開始流入漢軍所控製的區域當中來。
尤其是,當那些已經無法生存下去的安息帝國的民眾,他們發現,隻要他們進入了漢軍所控製的地區,隻要他們不對漢軍有威脅,並且,向漢軍表示臣服的話,他們就會馬上獲得生存的物資,並且,會獲得安頓安置,能讓他們看到生活下去的希望。
這樣的情況,還真的讓那些處於生存線上的安息帝國人瘋狂了。
越來越多的安息帝國民眾,向始向漢軍所控製的區域湧進來,甚至,一些原本是亂軍的士兵,他們也丟棄武器,以安息帝國流民難民的身份,混在那些流民當中,混進了漢軍的控製區,希望獲得漢軍的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