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息帝國帝都泰西封往東南方向,也就是幼發拉底河中下遊平原一帶,幾乎是接近了海灣的一大片區域,此際正在顫抖。
要知道,這一大片地區,其實就是古代巴比倫文明的發達地區,雖然,這個文明古國早就已經湮滅於曆史長河。可是,地方依然是這些地方,同樣的,這片地區,亦成了後來人的一些發跡之地,成了中東地區的部族相對較為繁榮的地區。
或者可以說,現在安息帝國的大部份人口,其實都是集中在這一帶地區生活。
可現在,這片地區,流血千裏,短短的十來天的時間,已經不知道有多少無辜的安息帝國子民被那些突如其來的流竄匈奴騎兵殘酷的殺害。
當真的很無辜。
像當中的一個村落。
這裏,約是一個有著數百人口的村落。
他們世代就生活在幼發拉底河河邊。
不能說與世無爭,但是相對來說,他們的生活的確算是比較和平安寧。
不過,近些時日,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
這個,當然是帝國王廷突然不知道抽什麽風,一下子要從他們村落的青壯當中抽調了大半的青壯入伍。另外,無數苛捐雜稅壓下來,讓他們的生活不堪負重。
如此使得他們村落的民眾生活一下子變得異常的艱難。可以說,用勉強可以渡日來形容也不為過。
要不是他們靠著一條大河,他們恐怕還真的難以生存下去了。
這樣的生活情況,已經讓村落的民眾開始對帝國方麵有所怨言了。隻不過,暫時,他們還沒有反對帝國的念頭。
接下來,傳來許多小道消息,就是匈奴人進入他們安息帝國境內作亂禍害民間的事兒。
說真的,對於他們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安息帝國的民眾而言,那些可怕的傳聞,似乎離他們有些遠。他們已經知道,帝國方麵不停的組建帝國大軍,整個安息帝國境內,居然已經有了數百萬大軍,據說,帝國方麵組建起這些大軍,是為了對抗一個強大的來自東方的帝國的入侵。
正因為帝國方麵征召他們的子弟入伍是為了對抗外敵,所以,他們暫時還不會對帝國方麵有著太大的怨言。但同時,他們亦認為,既然自己的帝國有著數百萬的,讓他們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如此多的軍馬。所以,他們認為,一些叫匈奴的流寇進入他們的安息帝國作亂,帝國方麵應該很容易就消滅他們。
隨後,帝國方麵,又有著讓那些村落及小部族的帝國子民,向那些大城鎮大部族靠攏,借助那些大城鎮及大部落的力量,對抗那些流竄在安息帝國境內作惡的匈奴人。避免一些小村落小部族的安息帝國子民遭受到那些無惡不作的匈奴人的毒手。
這些命令,其實是真的下達到了那些小村落及小部族的頭上。
但可惜,安息帝國方麵,他們這樣的一道命令,其實是有等於無。
為何呢?因為帝國的上層,他們根本就沒能意識到,以及體會到那些小村落及小部族的一些難處。
試問,帝國方麵的這樣一道命令。叫那些小村落及小部族的帝國子民如何向那些城鎮及大部族靠攏呢?
這無疑是等於讓那些生活在廣闊大地上的小部族集中向某一個地方遷徙。
可關鍵的是,這麽多的帝國子民,那麽多的小村落小部族,他們如果都向附近的城鎮及大部落靠攏的話,那些大城鎮及大部族,能容納得了那麽多人?而他們這麽多人的生活又將如何維持?他們吃穿用度,要如何解決?
所謂手停腳停口就停。
那些村落及小部族的帝國子民,他們離開了自己的生活的地方,去到了大城鎮及大部族當中,他們靠什麽吃喝?
所以,實際上,基本上,那些小村落及小部族的安息帝國子民,沒有多少當真的會向那些大城及大部族靠攏的。
哪怕是有,當他們去到那些大城及大部族之後,待不了多久,就又會迴到原來生活的地方。
沒有辦法,不管相傳那些匈奴人有多麽的兇殘,但是,他們也得要生活啊。如果不迴到自己生活的地方生活,他們的吃喝從哪來?帝國方麵,隻是讓他們向那些大城鎮及大部族靠攏避難,並且是躲避有可能降臨的一些厄難。但是,對於他們的生活,卻是不會有什麽的安置安排的。
就如此,這些個小村落的人及小部族的人,他們就迴到了各自所生活生存的地方。
一開始,他們還會相當的警惕,每天都生活得有點提心吊膽,生怕那些傳聞當中的窮兇極惡的匈奴人會突然殺到他們的頭上來。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雖然偶爾會聽聞哪哪又遭受到了匈奴人的屠掠,可是,隻要還沒有發生在他們的頭上,他們也都不會認為那樣的惡事會落到自己的頭上來。何況,似乎,那些受到厄難的帝國子民,離他們的地方的確是有點遠。
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匈奴人說來便來了。
並且,匈奴人來得且急且快。
那些匈奴人,就有如是從地獄冒出來的惡魔,他們如風一般的殺來,根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隻要一見到他們,連他們想要驚叫奔走的機會都不給,就是一輪亂箭射來。接著,匈奴騎兵就會直接闖入他們的村落住地,見人便殺。
也不管是否已經全殺光,隻要是見到的人畜,都不會留活口。一陣屠殺之後,那些匈奴人便會猙獰的狂笑著離去,來也如風去也如風。
事實上,許多小村落後小部族,他們的村落部族遭受到匈奴人如風一般的屠掠之後,不少免幸於難的村民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麽的會事。隻有看到了整個村落住地陷入了一片火海,到處都是他們村民的倒地屍體之時,他們才從驚懼當中迴過神來。
可是,迴過神來又能如何?整個村落或部族的人都已經被殘殺得七七八八了,幸存下來的人,也隻有永遠活在痛苦絕望驚懼當中。
處處血泊處處啼泣。
不知道有多少安息帝國的小村落及部族遭受到了那些匈奴人的殘害。
而更讓那些幸免於難的安息帝國子民痛心的是,這個村落才剛剛遭受到厄難不久,他們慘死的村民的鮮血都還沒有冷卻,他們帝國的軍馬就趕到了。可這又能如何?這些前腳跟後腳趕來的安息帝國的軍馬,他們又能挽迴得了那些被匈奴人殘害的村民的性命?
又或者,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他們又能為他們那些慘死的村民報仇?
已經失去了一切的民眾,他們的親人被殺害了,他們的家被燒了。他們什麽都沒有了,那種傷痛絕望,那種悲憤,還真的是難以形容。
所有的情緒,所有的悲傷,都化作了對帝國方麵的悲憤。
他們在憤怒,憤怒他們的帝國軍馬,為何會讓那些匈奴人在自己的家園當中作惡。他們憤怒,自己的帝國軍馬,為何不早一步前來救援他們這些子民。
他們甚至痛恨,恨帝國方麵,要讓他們為帝國付出了一切,卻最後連他們的性命,他們的房子都沒能為他們保得住。如此,那麽還談何向他們征召他們的子弟,為何要向他們征收更多的糧銳,去做那個什麽所謂的對抗大漢帝國?去做那個什麽的保家衛國?
他們帝國方麵,是保哪門子的國?衛哪門子的家?
方圓千裏,所有幸存的安息帝國子民,他們都對帝國方麵無比的悲憤,心裏開始質疑,懷疑帝國所做的一切。
這已經不僅隻是心裏的質疑了,大部份的幸存者,麵對那些尾追著作惡之後離去的匈奴人之後來到的帝國軍馬,他們破口大罵,大聲質問。
如此,讓那些追著匈奴人追殺的帝國軍士無地自容,一個個都不敢麵對那些倒在血泊當中的帝國子民。
事情已經鬧得在點大了。
追擊阿甲王這支匈奴騎軍的帝國騎軍,他們現在迴頭望,這才有點驚憟,才明白到匈奴人的瘋狂。
真正的赤地千裏啊。
現在,這支還剩下兩萬來人的帝國騎軍,已經不敢再追下去了。
他們現在心裏都在害怕,害怕他們再追下去的話,等待他們的,可能是下一個帝國村落的血淋淋的慘況。
就如此,他們真的不敢再追下去了。隻能看著那支手上不知道沾了多少他們安息帝國人的鮮血的騎兵,囂張的消失了行蹤。
這僅隻是阿甲王這一支兩三千匈奴騎兵對安息帝國所造成的傷害。
實際上,在這十多天的時間當中,安息帝國各地,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著同樣悲慘的場麵。無數一些小村落及小部族,遭受到了那些兇殘的匈奴人的屠殺。
這次的事件,史稱匈奴血案。
現在,震驚了整個安息帝國,嗯,應該說是整個帝國盟軍。
這個是他們原來從來都沒有想象過的結果。他們從來都沒有想象過,區區十來萬的匈奴人,居然敢如此猖厥,居然敢在他們的大軍圍剿之下,還敢如此大開殺戒。
並且,還能殺得他們心驚膽顫。
要知道,現在的帝國盟軍,也隻不過中以泰西封為中心,向四周肅清圍剿,暫時,也不過是肅清了方圓千裏之內的地區。這當中,成績倒也不是沒有的。畢竟,他們的軍馬眾多,總會有一些匈奴人不小心會鑽進了他們的大軍包圍當中,的確也被他們滅了不少一些到處亂竄的匈奴騎兵。
可是,這樣的成績,和匈奴人對他們安息帝國各地的傷害,那根本上就沒法比的。
在這個時候,帝國盟軍方麵他們才意識到,原來,這是匈奴人對他們的圍剿行動的報複。
意識到了這一點,帝國盟軍方麵,安息帝國方麵,就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再對匈奴人進行圍剿下去了。
如今,他們倒可以憑著調來的大軍,可以確保以泰西封為中心的方圓千裏之內的地區安全。可是,整個安息帝國有多大?他們哪裏能夠確保安息帝國的每一個地方的安全?
他們不得不擔心,如果他們再出動大軍對那些匈奴人進行圍追堵截的追殺。逼得那些匈奴人狗急跳牆,繼續對他們的安息帝國進行慘無人道的胡亂屠殺的話。那麽他們的安息帝國還能再維持下去嗎?
現在,民間已經到處都流傳出了反對他們帝國王廷的聲音了。
安息帝國的大部份地區,已經開始混亂,似乎有點脫離了安息帝國的政權的控製。
這個也沒有辦法啊。安息帝國方麵,征召了他們的子弟兵,強行征收了他們大量的錢糧。可最終卻連確保他們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做不到。如此,那些受到了深深的傷害的安息帝國民眾,他們如何還能夠對帝國方麵保持著忠誠。
他們已經對帝國絕望,對安息帝國王廷不再抱希望。
可以說,現在安息帝國之內,但凡是遭受到了匈奴人所殘害的地區,當地的民眾,他們基本都已經脫離了安息帝國政權的控製。
帝國靠不住,那些幸存的民眾,他們也隻能靠自己了。還想要活著,活下去,他們就必須得靠自己。
那些對帝國有了怨恨的民眾,他們不會再聽帝國的征召,更不會再向帝國納糧。又或者說,他們現在,就算是想生存下去似乎都有點困難。
民間當中,也總會有一些人站出來。這些人,可能是他們當中原來不起眼的人。但是,這個時候,隻要他們能夠出來說一句話,那些受到危難的民眾,就會跟著他,重新去謀求新的生活。為了活下去,他們必須得要對抗一切。
對抗有可能再對他們屠殺的匈奴人,對抗他們原來的帝國,不會再向帝國輸送他們的子弟,不會再向帝國納糧。
有人如此,那麽,跟著不少被帝國方麵弄得都生活難以為繼的帝國子民,也會有樣學樣,開始不再聽帝國的命令。
至此,整個安息帝國的大部份地區,開始出現了真正的社會動蕩的局麵,不再受帝國所控製。(未完待續。)
要知道,這一大片地區,其實就是古代巴比倫文明的發達地區,雖然,這個文明古國早就已經湮滅於曆史長河。可是,地方依然是這些地方,同樣的,這片地區,亦成了後來人的一些發跡之地,成了中東地區的部族相對較為繁榮的地區。
或者可以說,現在安息帝國的大部份人口,其實都是集中在這一帶地區生活。
可現在,這片地區,流血千裏,短短的十來天的時間,已經不知道有多少無辜的安息帝國子民被那些突如其來的流竄匈奴騎兵殘酷的殺害。
當真的很無辜。
像當中的一個村落。
這裏,約是一個有著數百人口的村落。
他們世代就生活在幼發拉底河河邊。
不能說與世無爭,但是相對來說,他們的生活的確算是比較和平安寧。
不過,近些時日,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
這個,當然是帝國王廷突然不知道抽什麽風,一下子要從他們村落的青壯當中抽調了大半的青壯入伍。另外,無數苛捐雜稅壓下來,讓他們的生活不堪負重。
如此使得他們村落的民眾生活一下子變得異常的艱難。可以說,用勉強可以渡日來形容也不為過。
要不是他們靠著一條大河,他們恐怕還真的難以生存下去了。
這樣的生活情況,已經讓村落的民眾開始對帝國方麵有所怨言了。隻不過,暫時,他們還沒有反對帝國的念頭。
接下來,傳來許多小道消息,就是匈奴人進入他們安息帝國境內作亂禍害民間的事兒。
說真的,對於他們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安息帝國的民眾而言,那些可怕的傳聞,似乎離他們有些遠。他們已經知道,帝國方麵不停的組建帝國大軍,整個安息帝國境內,居然已經有了數百萬大軍,據說,帝國方麵組建起這些大軍,是為了對抗一個強大的來自東方的帝國的入侵。
正因為帝國方麵征召他們的子弟入伍是為了對抗外敵,所以,他們暫時還不會對帝國方麵有著太大的怨言。但同時,他們亦認為,既然自己的帝國有著數百萬的,讓他們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如此多的軍馬。所以,他們認為,一些叫匈奴的流寇進入他們的安息帝國作亂,帝國方麵應該很容易就消滅他們。
隨後,帝國方麵,又有著讓那些村落及小部族的帝國子民,向那些大城鎮大部族靠攏,借助那些大城鎮及大部落的力量,對抗那些流竄在安息帝國境內作惡的匈奴人。避免一些小村落小部族的安息帝國子民遭受到那些無惡不作的匈奴人的毒手。
這些命令,其實是真的下達到了那些小村落及小部族的頭上。
但可惜,安息帝國方麵,他們這樣的一道命令,其實是有等於無。
為何呢?因為帝國的上層,他們根本就沒能意識到,以及體會到那些小村落及小部族的一些難處。
試問,帝國方麵的這樣一道命令。叫那些小村落及小部族的帝國子民如何向那些城鎮及大部族靠攏呢?
這無疑是等於讓那些生活在廣闊大地上的小部族集中向某一個地方遷徙。
可關鍵的是,這麽多的帝國子民,那麽多的小村落小部族,他們如果都向附近的城鎮及大部落靠攏的話,那些大城鎮及大部族,能容納得了那麽多人?而他們這麽多人的生活又將如何維持?他們吃穿用度,要如何解決?
所謂手停腳停口就停。
那些村落及小部族的帝國子民,他們離開了自己的生活的地方,去到了大城鎮及大部族當中,他們靠什麽吃喝?
所以,實際上,基本上,那些小村落及小部族的安息帝國子民,沒有多少當真的會向那些大城及大部族靠攏的。
哪怕是有,當他們去到那些大城及大部族之後,待不了多久,就又會迴到原來生活的地方。
沒有辦法,不管相傳那些匈奴人有多麽的兇殘,但是,他們也得要生活啊。如果不迴到自己生活的地方生活,他們的吃喝從哪來?帝國方麵,隻是讓他們向那些大城鎮及大部族靠攏避難,並且是躲避有可能降臨的一些厄難。但是,對於他們的生活,卻是不會有什麽的安置安排的。
就如此,這些個小村落的人及小部族的人,他們就迴到了各自所生活生存的地方。
一開始,他們還會相當的警惕,每天都生活得有點提心吊膽,生怕那些傳聞當中的窮兇極惡的匈奴人會突然殺到他們的頭上來。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雖然偶爾會聽聞哪哪又遭受到了匈奴人的屠掠,可是,隻要還沒有發生在他們的頭上,他們也都不會認為那樣的惡事會落到自己的頭上來。何況,似乎,那些受到厄難的帝國子民,離他們的地方的確是有點遠。
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匈奴人說來便來了。
並且,匈奴人來得且急且快。
那些匈奴人,就有如是從地獄冒出來的惡魔,他們如風一般的殺來,根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隻要一見到他們,連他們想要驚叫奔走的機會都不給,就是一輪亂箭射來。接著,匈奴騎兵就會直接闖入他們的村落住地,見人便殺。
也不管是否已經全殺光,隻要是見到的人畜,都不會留活口。一陣屠殺之後,那些匈奴人便會猙獰的狂笑著離去,來也如風去也如風。
事實上,許多小村落後小部族,他們的村落部族遭受到匈奴人如風一般的屠掠之後,不少免幸於難的村民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麽的會事。隻有看到了整個村落住地陷入了一片火海,到處都是他們村民的倒地屍體之時,他們才從驚懼當中迴過神來。
可是,迴過神來又能如何?整個村落或部族的人都已經被殘殺得七七八八了,幸存下來的人,也隻有永遠活在痛苦絕望驚懼當中。
處處血泊處處啼泣。
不知道有多少安息帝國的小村落及部族遭受到了那些匈奴人的殘害。
而更讓那些幸免於難的安息帝國子民痛心的是,這個村落才剛剛遭受到厄難不久,他們慘死的村民的鮮血都還沒有冷卻,他們帝國的軍馬就趕到了。可這又能如何?這些前腳跟後腳趕來的安息帝國的軍馬,他們又能挽迴得了那些被匈奴人殘害的村民的性命?
又或者,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他們又能為他們那些慘死的村民報仇?
已經失去了一切的民眾,他們的親人被殺害了,他們的家被燒了。他們什麽都沒有了,那種傷痛絕望,那種悲憤,還真的是難以形容。
所有的情緒,所有的悲傷,都化作了對帝國方麵的悲憤。
他們在憤怒,憤怒他們的帝國軍馬,為何會讓那些匈奴人在自己的家園當中作惡。他們憤怒,自己的帝國軍馬,為何不早一步前來救援他們這些子民。
他們甚至痛恨,恨帝國方麵,要讓他們為帝國付出了一切,卻最後連他們的性命,他們的房子都沒能為他們保得住。如此,那麽還談何向他們征召他們的子弟,為何要向他們征收更多的糧銳,去做那個什麽所謂的對抗大漢帝國?去做那個什麽的保家衛國?
他們帝國方麵,是保哪門子的國?衛哪門子的家?
方圓千裏,所有幸存的安息帝國子民,他們都對帝國方麵無比的悲憤,心裏開始質疑,懷疑帝國所做的一切。
這已經不僅隻是心裏的質疑了,大部份的幸存者,麵對那些尾追著作惡之後離去的匈奴人之後來到的帝國軍馬,他們破口大罵,大聲質問。
如此,讓那些追著匈奴人追殺的帝國軍士無地自容,一個個都不敢麵對那些倒在血泊當中的帝國子民。
事情已經鬧得在點大了。
追擊阿甲王這支匈奴騎軍的帝國騎軍,他們現在迴頭望,這才有點驚憟,才明白到匈奴人的瘋狂。
真正的赤地千裏啊。
現在,這支還剩下兩萬來人的帝國騎軍,已經不敢再追下去了。
他們現在心裏都在害怕,害怕他們再追下去的話,等待他們的,可能是下一個帝國村落的血淋淋的慘況。
就如此,他們真的不敢再追下去了。隻能看著那支手上不知道沾了多少他們安息帝國人的鮮血的騎兵,囂張的消失了行蹤。
這僅隻是阿甲王這一支兩三千匈奴騎兵對安息帝國所造成的傷害。
實際上,在這十多天的時間當中,安息帝國各地,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著同樣悲慘的場麵。無數一些小村落及小部族,遭受到了那些兇殘的匈奴人的屠殺。
這次的事件,史稱匈奴血案。
現在,震驚了整個安息帝國,嗯,應該說是整個帝國盟軍。
這個是他們原來從來都沒有想象過的結果。他們從來都沒有想象過,區區十來萬的匈奴人,居然敢如此猖厥,居然敢在他們的大軍圍剿之下,還敢如此大開殺戒。
並且,還能殺得他們心驚膽顫。
要知道,現在的帝國盟軍,也隻不過中以泰西封為中心,向四周肅清圍剿,暫時,也不過是肅清了方圓千裏之內的地區。這當中,成績倒也不是沒有的。畢竟,他們的軍馬眾多,總會有一些匈奴人不小心會鑽進了他們的大軍包圍當中,的確也被他們滅了不少一些到處亂竄的匈奴騎兵。
可是,這樣的成績,和匈奴人對他們安息帝國各地的傷害,那根本上就沒法比的。
在這個時候,帝國盟軍方麵他們才意識到,原來,這是匈奴人對他們的圍剿行動的報複。
意識到了這一點,帝國盟軍方麵,安息帝國方麵,就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再對匈奴人進行圍剿下去了。
如今,他們倒可以憑著調來的大軍,可以確保以泰西封為中心的方圓千裏之內的地區安全。可是,整個安息帝國有多大?他們哪裏能夠確保安息帝國的每一個地方的安全?
他們不得不擔心,如果他們再出動大軍對那些匈奴人進行圍追堵截的追殺。逼得那些匈奴人狗急跳牆,繼續對他們的安息帝國進行慘無人道的胡亂屠殺的話。那麽他們的安息帝國還能再維持下去嗎?
現在,民間已經到處都流傳出了反對他們帝國王廷的聲音了。
安息帝國的大部份地區,已經開始混亂,似乎有點脫離了安息帝國的政權的控製。
這個也沒有辦法啊。安息帝國方麵,征召了他們的子弟兵,強行征收了他們大量的錢糧。可最終卻連確保他們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做不到。如此,那些受到了深深的傷害的安息帝國民眾,他們如何還能夠對帝國方麵保持著忠誠。
他們已經對帝國絕望,對安息帝國王廷不再抱希望。
可以說,現在安息帝國之內,但凡是遭受到了匈奴人所殘害的地區,當地的民眾,他們基本都已經脫離了安息帝國政權的控製。
帝國靠不住,那些幸存的民眾,他們也隻能靠自己了。還想要活著,活下去,他們就必須得靠自己。
那些對帝國有了怨恨的民眾,他們不會再聽帝國的征召,更不會再向帝國納糧。又或者說,他們現在,就算是想生存下去似乎都有點困難。
民間當中,也總會有一些人站出來。這些人,可能是他們當中原來不起眼的人。但是,這個時候,隻要他們能夠出來說一句話,那些受到危難的民眾,就會跟著他,重新去謀求新的生活。為了活下去,他們必須得要對抗一切。
對抗有可能再對他們屠殺的匈奴人,對抗他們原來的帝國,不會再向帝國輸送他們的子弟,不會再向帝國納糧。
有人如此,那麽,跟著不少被帝國方麵弄得都生活難以為繼的帝國子民,也會有樣學樣,開始不再聽帝國的命令。
至此,整個安息帝國的大部份地區,開始出現了真正的社會動蕩的局麵,不再受帝國所控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