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細心察看,便會發現,漢軍所射出的弓箭,要比匈奴軍所射出的弓箭要略長一些,並且,漢軍的弓箭,幾乎都是製式的,全都是差不多一樣,尤其是箭頭都是閃閃發亮的,閃爍著寒光。
而匈奴人的弓箭,卻是長短不一,更多的弓箭,卻是連箭頭都沒有,都是用一些堅木所削出來的。
這是因為匈奴部族當中,並沒有製式的弓箭,或者有,但卻隻會裝備給匈奴的常備軍馬,如那匈奴的黑甲騎兵等等。所以,一般的匈奴人,他們的弓箭,幾乎都是自製的。
還有就是,匈奴人當中,雖然也一樣會有鐵匠,但是卻也不多,那一些鐵匠,不可能會給一般的族人打造太多的弓箭箭頭。何況,他們不事生產,幾乎不會去開采鐵礦,他們所用的鐵綻,大多都是一些露天鐵礦當中的鐵礦。所以,他們匈奴部族的鐵綻就比較稀缺,平時有鐵綻,大多都用來打製兵器了,那裏還會給他們的匈奴族人打製製式的箭頭?
這個,亦是漢軍其實並不太懼匈奴人的弓箭的一個原因之一。因為,哪怕被他們的弓箭射中,那些沒有鋒利鐵箭頭的弓箭,射在漢軍的身上,不可能洞穿得了漢軍身上的衣甲。
當然,現在可不是在考慮漢軍與匈奴軍雙方的弓箭誰優誰劣的問題。
而是匈奴騎軍麵對從天而降的那鋒銳的無數漢軍的弓箭的問題。
很明顯,反應遲頓了一拍的匈奴騎軍,他們又哪裏能夠及時作出什麽的反應?
他們更多的是在死亡降臨之時,迸發出一聲驚厲的慘叫。
無數如雨點一般的箭矢,有如能夠衝毀一切的巨浪一般,哄的一聲,一下子覆蓋下來,頓時,匈奴騎軍人仰馬翻,一支支的長箭,激發出一篷篷的鮮豔血花。
軍士的慘叫,戰馬的悲鳴,眨眼之間,便將是割菲菜一般,在漢軍弓矢的覆蓋範圍,硬生生的將一大片匈奴騎兵給直接按壓下去,那是匈奴騎兵被射殺連帶他們的戰馬都被射倒在地的情形。
這亦有如被風吹在那些長草原上一般,風一吹,便壓低了一大片。
“放!”
“放!”
“放!”
漢軍當中,似根本就不會去理會各自射出去的弓矢是否對匈奴騎軍造成殺傷。在號令的軍將的令旗的指揮之下,在其令旗所指向以及揮動之下。十萬漢軍騎兵,他們就隻是飛快的取箭,飛快的拉弓,毫不猶豫的射出一支又一支的弓箭。
漢軍所發射出去的弓箭,非常有規律,甚至這規律都讓人感到有了幾分韻味。
隨著軍將的喝令,一片一片的箭雨齊齊升起落下,而每一片箭雨,卻並非都是向著同一個方位射出的,而是東一片西一片,給人的感覺有一種此起彼伏的節奏感。
漢軍如此,是更有效的,可以攻擊得到前方弓箭有效射程當中的所有匈奴軍陣當中的匈奴騎軍。
很悲壯的畫麵,在匈奴騎軍陣當中,他們前陣的匈奴軍士,就似是在用他們的血肉之射,硬生生的承受了漢軍的弓箭的攻擊,似是在用他們的生命為後麵的匈奴軍馬表述漢軍弓箭的厲害。
匈奴軍馬大驚,卻又真的無比悲憤。
在這漢軍的弓箭打擊之下,他們的軍士成片成片的慘叫倒下。一個個渾身都插滿了弓矢,讓匈奴軍陣後麵的匈奴騎兵目眥欲裂。
“殺!”
“給我殺!”
匈奴騎軍當中,阿樹提卻已經完全呆了眼,已經被漢軍這樣的攻擊給嚇住了。他從來都沒有想過,戰爭會是這樣的,無數的匈奴士兵,就這麽站直直的被漢軍射殺。
這個時候,是進是退,他都不知道要如何。
還幸,在他旁邊的一些匈奴軍的將領,多少都有過不少戰場作戰經驗的匈奴將領。
他們先反應了過來,第一時間就是下令讓自己的軍馬衝殺出去。
這就是有作戰經驗與沒有作戰經驗的分別,戰場瞬息萬變。有作戰經驗的統將,他們可以在短時間之內,作出及時的戰術調整,如果是沒有作戰經驗的統將,麵對戰場的變化就會手忙腳亂,又或者大腦死機,一時都不知道要如何應對。
同時,真正有能力的統軍大將,也會及時作出正確的命令,讓戰局向自己有利的方向扭轉。
可以說,陪同阿樹提一起的那些匈奴軍將,的確也算是一些經驗豐富的大將。如果沒有這些大將的幫忙,阿樹提也不可能將那麽多的匈奴部族人整合起來。
如果現在這些匈奴軍馬麵對的不是漢軍,而是一般的部族軍馬的話,他們現在的作戰命令,的確是最適合事宜的,也是正確的。
因為,這些匈奴軍將都明白,在這個時候,他們的不利局麵似乎已經在這弓箭交鋒當中形成,已經完全落於下風。他們已經不太可能再利用他們所擅長的騎射將這個不利局麵扭轉過來。另外,戰局雖然不利於己了,可他們卻都知道,現在的這個時候,他們的軍馬卻不能退。如果一退的話,那就真的是敗逃了,他們現在的軍馬,恐怕立馬就成了潰敗之師。
還有最為重要的,是他們的背後,卻是他們百多萬的部族人,他們一旦潰敗,那麽身後的部族人就會直接暴露在漢軍的兵鋒之下。到時候,死的,可能就不僅隻是他們眼前所看到的被漢軍所射殺的這一部份匈奴騎兵了。
所以,他們最為正確,也最為明智的選擇,就是不管漢軍的弓箭如何的淩厲,第一時間就衝殺上去,與漢軍的軍馬短兵相接,如此,他們才有可能將不利的局麵扭轉,反敗為勝。
這北匈奴人,他們自然是已經被漢軍給嚇破了膽,初聞漢軍百多萬大軍,他們自然是驚恐萬分,尤其是在他們的大王都逃了,他們這些部族人,自然也得要跟著逃。總的來說,就是不敢擋其鋒。
可眼下,已經和漢軍對上了,他們已經避無可避,更加沒有了退路。
驚懼過後的匈奴騎軍,他們骨子裏的那種嗜血兇殘倒有點被激發了出來。
一時間,隨著匈奴軍將的命令,已經聞到了血腥氣的匈奴騎軍,轟然啟動,冒著密如雨的漢軍箭雨,向前衝進。
為給自己壯膽,匈奴騎軍迸發出一片壯烈的喊殺聲,一時竟隱隱的壓過了漢軍箭雨的尖嘯。
“殺啊!”
“衝!跟漢軍拚了!”
匈奴騎軍的確有點紅了眼,這一下子成片成片被射殺的匈奴騎兵,也的確是深深的刺激了他們的每一個人。
不管早前敗逃迴部族的匈奴軍馬如何去形容漢軍的強大。可他們的確並沒有真正的和漢軍麵對麵的交過手。尤其是,敗逃迴來的匈奴軍馬,他們所驚懼,之所以要舉族西遷,是因為害怕漢軍的那數以百萬計的大軍。
但眼前,漢軍就僅隻有這十來萬人馬,如此他們都不敢與之一拚的話,那麽他們這些匈奴人那不真的是空有盛名,枉其稱霸大草原的兇悍之名了。
匈奴騎軍,二十多萬人馬,被漢軍這一陣弓箭齊射的攻擊之下,的確射殺了他們不少的軍馬,此際人馬肯定不足二十萬了。
不過,匈奴騎軍的軍陣,同樣是拉得比較大,所以,其軍向漢軍衝鋒過去的時候,一開始,就能隱現一種對漢軍軍陣包圍之勢。
同時,漢軍的這種密集齊射的攻擊,覆蓋一定的區域,不可能同時對整個匈奴騎軍大陣都進行覆蓋打擊的。
如此,衝鋒起來的匈奴騎軍,就呈現一種犬牙交錯的形狀,飛快的向漢軍軍陣迫近。
漢軍騎軍,自然是不會懼怕人馬多自己多的匈奴騎軍的正麵交戰。
但是,如果太史慈等當真的要跟匈奴騎軍正麵交戰的話,恐怕也不用等到今天才來了。
所以,出乎所有匈奴人的意料。漢軍當中一聲令下,軍馬齊齊的一調馬頭,唿啦一聲轉身便撤。
這還真的讓衝殺過來的匈奴騎軍有點傻了眼。這眼看就得要斷兵相接了,漢軍騎軍竟然不與他們交戰,轉身就逃?
不過,已經被激起了知性的匈奴騎軍,他們自然是不會停下了,他們大喊著衝殺,拚命的拍馬追擊。
頓時,戰場上又呈現出一個黃沙滾滾的狀況。
放眼似整個沙漠上,全都是影影綽綽的人馬。
不過,如果是從空中望下去,情況卻又有一點涇渭分明。
因為漢軍那拉開的陣勢,似乎並沒有怎麽變化,有如一條直線一般向北馳騁。而在這支直線之後,則是在追擊的過程當中,顯得已經有點亂了陣形的匈奴騎軍,他們,始終都還是差了那麽兩三百步的距離,一時沒能追上漢軍攻殺。
如此追著,匈奴騎軍他們卻赫然的發現,那些該死的漢軍騎兵,他們在一麵拍馬向前奔逃的時候,居然還不停的返身向他們射出弓矢。
漢軍所射出的這些弓箭,自然不再是如早前那樣齊射的情況,成片成片的射來。現在的,而是似毫無規律,很是隨意的,亂紛紛的胡亂發箭。甚至,在後麵追趕的匈奴騎兵,他們看到那些漢軍騎兵,扭身往向射出一箭,根本就不會去理會這射出的弓箭是否射中目標,或者說,他們就似是在亂射,根本就不會有什麽的目標。
但就是如此,讓一些衝鋒追殺的匈奴騎兵感到驚愕的是,那些似是隨意往後射出的弓矢,居然能夠讓他們的騎軍不停的造成人員傷亡。
漢軍騎兵所射出的弓箭,都是仰角向上射向天空上去的,這樣的弓箭,根本就沒有什麽的規律可尋,從天空上落下,似在空中飛一會,就看哪一個匈奴騎兵不走運,撞上從天空上落下的冷箭。
事實上,後麵追擊的匈奴騎軍,隊形雖然散亂,卻人馬密集。另外,漢軍看似隨意的往後放箭,看上去並非是齊射,隻是你一箭我一箭的亂射的樣子。可是,那也禁不住人多啊,一人放一箭,哪怕不是同時射出的,那也是十萬支冷箭。
還有一點,是追擊的匈奴騎兵所難以明白的。那就是如果他們能夠細心就會發現,漢軍騎軍,在撤逃的過程當中,往往都會有意無意的與他們保持著差不多二百來步左右的距離。而漢軍騎軍當中的將士,他們也都是在觀察到與後麵的匈奴騎軍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之後,才會似隨意的往後施放冷箭。
由此就可想而知。由於距離的關係,漢軍騎兵所放射出去的弓箭,肯定會落入後麵追擊的匈奴騎兵的人群當中。
而此際,戰馬在沙漠上馳騁,踏起了沙塵,弓箭射到了空中,從空中落下的時候,在追擊的匈奴騎兵,肯定難以察覺得到頭頂上的弓箭的。這個時候,哪一個匈奴騎兵不走運,被落下來的弓箭射中,那就隻有死路一條。
而讓匈奴騎軍相當無奈,甚至感到無比憋屈又憤怒的是。
他們在看到漢軍騎兵居然也會騎射,利用他們所擅長的騎射作戰方式反過來攻擊他們的時候。他們自然是第一時間采取同樣的辦法,收起武器,取出弓箭,一邊拍馬追趕,一邊向漢軍放箭。
可還是那句話,人家漢軍就不讓他們跟得太上,始終都保持著與他們有兩百步以上的距離,如果他們加快衝鋒,那麽漢軍也會加快馳騁,不讓他們追上。
如此,弓箭射程本就不及漢軍的弓箭,加上他們又是逆風放箭。這樣,他們射出的弓箭能對漢軍騎兵產生威脅就怪了。
可以說,匈奴騎軍,他們恐怕一輩子都沒有打過這樣的仗。
追著追著,他們都有點想哭。
這丫的是怎麽會事啊?追又追不上,射又射不到,這仗能怎打?
不知不覺,天空開始暗淡下來。
原來是快要天黑了,而兩軍一逃一追,卻追出了百多裏之遙。
率軍追擊的匈奴軍將,他們見如此追擊下去不是辦法,並且,他們也不敢離開自己的部族營地太遠啊。畢竟,漢軍絕非他們所追擊的這十萬人馬啊,萬一,漢軍又有了軍馬殺來,那麽他們的部族就完了。
所以,匈奴軍停止了追擊,準備退迴部族營地。
可他們如此一停一退,卻就壞事了。(未完待續。)
而匈奴人的弓箭,卻是長短不一,更多的弓箭,卻是連箭頭都沒有,都是用一些堅木所削出來的。
這是因為匈奴部族當中,並沒有製式的弓箭,或者有,但卻隻會裝備給匈奴的常備軍馬,如那匈奴的黑甲騎兵等等。所以,一般的匈奴人,他們的弓箭,幾乎都是自製的。
還有就是,匈奴人當中,雖然也一樣會有鐵匠,但是卻也不多,那一些鐵匠,不可能會給一般的族人打造太多的弓箭箭頭。何況,他們不事生產,幾乎不會去開采鐵礦,他們所用的鐵綻,大多都是一些露天鐵礦當中的鐵礦。所以,他們匈奴部族的鐵綻就比較稀缺,平時有鐵綻,大多都用來打製兵器了,那裏還會給他們的匈奴族人打製製式的箭頭?
這個,亦是漢軍其實並不太懼匈奴人的弓箭的一個原因之一。因為,哪怕被他們的弓箭射中,那些沒有鋒利鐵箭頭的弓箭,射在漢軍的身上,不可能洞穿得了漢軍身上的衣甲。
當然,現在可不是在考慮漢軍與匈奴軍雙方的弓箭誰優誰劣的問題。
而是匈奴騎軍麵對從天而降的那鋒銳的無數漢軍的弓箭的問題。
很明顯,反應遲頓了一拍的匈奴騎軍,他們又哪裏能夠及時作出什麽的反應?
他們更多的是在死亡降臨之時,迸發出一聲驚厲的慘叫。
無數如雨點一般的箭矢,有如能夠衝毀一切的巨浪一般,哄的一聲,一下子覆蓋下來,頓時,匈奴騎軍人仰馬翻,一支支的長箭,激發出一篷篷的鮮豔血花。
軍士的慘叫,戰馬的悲鳴,眨眼之間,便將是割菲菜一般,在漢軍弓矢的覆蓋範圍,硬生生的將一大片匈奴騎兵給直接按壓下去,那是匈奴騎兵被射殺連帶他們的戰馬都被射倒在地的情形。
這亦有如被風吹在那些長草原上一般,風一吹,便壓低了一大片。
“放!”
“放!”
“放!”
漢軍當中,似根本就不會去理會各自射出去的弓矢是否對匈奴騎軍造成殺傷。在號令的軍將的令旗的指揮之下,在其令旗所指向以及揮動之下。十萬漢軍騎兵,他們就隻是飛快的取箭,飛快的拉弓,毫不猶豫的射出一支又一支的弓箭。
漢軍所發射出去的弓箭,非常有規律,甚至這規律都讓人感到有了幾分韻味。
隨著軍將的喝令,一片一片的箭雨齊齊升起落下,而每一片箭雨,卻並非都是向著同一個方位射出的,而是東一片西一片,給人的感覺有一種此起彼伏的節奏感。
漢軍如此,是更有效的,可以攻擊得到前方弓箭有效射程當中的所有匈奴軍陣當中的匈奴騎軍。
很悲壯的畫麵,在匈奴騎軍陣當中,他們前陣的匈奴軍士,就似是在用他們的血肉之射,硬生生的承受了漢軍的弓箭的攻擊,似是在用他們的生命為後麵的匈奴軍馬表述漢軍弓箭的厲害。
匈奴軍馬大驚,卻又真的無比悲憤。
在這漢軍的弓箭打擊之下,他們的軍士成片成片的慘叫倒下。一個個渾身都插滿了弓矢,讓匈奴軍陣後麵的匈奴騎兵目眥欲裂。
“殺!”
“給我殺!”
匈奴騎軍當中,阿樹提卻已經完全呆了眼,已經被漢軍這樣的攻擊給嚇住了。他從來都沒有想過,戰爭會是這樣的,無數的匈奴士兵,就這麽站直直的被漢軍射殺。
這個時候,是進是退,他都不知道要如何。
還幸,在他旁邊的一些匈奴軍的將領,多少都有過不少戰場作戰經驗的匈奴將領。
他們先反應了過來,第一時間就是下令讓自己的軍馬衝殺出去。
這就是有作戰經驗與沒有作戰經驗的分別,戰場瞬息萬變。有作戰經驗的統將,他們可以在短時間之內,作出及時的戰術調整,如果是沒有作戰經驗的統將,麵對戰場的變化就會手忙腳亂,又或者大腦死機,一時都不知道要如何應對。
同時,真正有能力的統軍大將,也會及時作出正確的命令,讓戰局向自己有利的方向扭轉。
可以說,陪同阿樹提一起的那些匈奴軍將,的確也算是一些經驗豐富的大將。如果沒有這些大將的幫忙,阿樹提也不可能將那麽多的匈奴部族人整合起來。
如果現在這些匈奴軍馬麵對的不是漢軍,而是一般的部族軍馬的話,他們現在的作戰命令,的確是最適合事宜的,也是正確的。
因為,這些匈奴軍將都明白,在這個時候,他們的不利局麵似乎已經在這弓箭交鋒當中形成,已經完全落於下風。他們已經不太可能再利用他們所擅長的騎射將這個不利局麵扭轉過來。另外,戰局雖然不利於己了,可他們卻都知道,現在的這個時候,他們的軍馬卻不能退。如果一退的話,那就真的是敗逃了,他們現在的軍馬,恐怕立馬就成了潰敗之師。
還有最為重要的,是他們的背後,卻是他們百多萬的部族人,他們一旦潰敗,那麽身後的部族人就會直接暴露在漢軍的兵鋒之下。到時候,死的,可能就不僅隻是他們眼前所看到的被漢軍所射殺的這一部份匈奴騎兵了。
所以,他們最為正確,也最為明智的選擇,就是不管漢軍的弓箭如何的淩厲,第一時間就衝殺上去,與漢軍的軍馬短兵相接,如此,他們才有可能將不利的局麵扭轉,反敗為勝。
這北匈奴人,他們自然是已經被漢軍給嚇破了膽,初聞漢軍百多萬大軍,他們自然是驚恐萬分,尤其是在他們的大王都逃了,他們這些部族人,自然也得要跟著逃。總的來說,就是不敢擋其鋒。
可眼下,已經和漢軍對上了,他們已經避無可避,更加沒有了退路。
驚懼過後的匈奴騎軍,他們骨子裏的那種嗜血兇殘倒有點被激發了出來。
一時間,隨著匈奴軍將的命令,已經聞到了血腥氣的匈奴騎軍,轟然啟動,冒著密如雨的漢軍箭雨,向前衝進。
為給自己壯膽,匈奴騎軍迸發出一片壯烈的喊殺聲,一時竟隱隱的壓過了漢軍箭雨的尖嘯。
“殺啊!”
“衝!跟漢軍拚了!”
匈奴騎軍的確有點紅了眼,這一下子成片成片被射殺的匈奴騎兵,也的確是深深的刺激了他們的每一個人。
不管早前敗逃迴部族的匈奴軍馬如何去形容漢軍的強大。可他們的確並沒有真正的和漢軍麵對麵的交過手。尤其是,敗逃迴來的匈奴軍馬,他們所驚懼,之所以要舉族西遷,是因為害怕漢軍的那數以百萬計的大軍。
但眼前,漢軍就僅隻有這十來萬人馬,如此他們都不敢與之一拚的話,那麽他們這些匈奴人那不真的是空有盛名,枉其稱霸大草原的兇悍之名了。
匈奴騎軍,二十多萬人馬,被漢軍這一陣弓箭齊射的攻擊之下,的確射殺了他們不少的軍馬,此際人馬肯定不足二十萬了。
不過,匈奴騎軍的軍陣,同樣是拉得比較大,所以,其軍向漢軍衝鋒過去的時候,一開始,就能隱現一種對漢軍軍陣包圍之勢。
同時,漢軍的這種密集齊射的攻擊,覆蓋一定的區域,不可能同時對整個匈奴騎軍大陣都進行覆蓋打擊的。
如此,衝鋒起來的匈奴騎軍,就呈現一種犬牙交錯的形狀,飛快的向漢軍軍陣迫近。
漢軍騎軍,自然是不會懼怕人馬多自己多的匈奴騎軍的正麵交戰。
但是,如果太史慈等當真的要跟匈奴騎軍正麵交戰的話,恐怕也不用等到今天才來了。
所以,出乎所有匈奴人的意料。漢軍當中一聲令下,軍馬齊齊的一調馬頭,唿啦一聲轉身便撤。
這還真的讓衝殺過來的匈奴騎軍有點傻了眼。這眼看就得要斷兵相接了,漢軍騎軍竟然不與他們交戰,轉身就逃?
不過,已經被激起了知性的匈奴騎軍,他們自然是不會停下了,他們大喊著衝殺,拚命的拍馬追擊。
頓時,戰場上又呈現出一個黃沙滾滾的狀況。
放眼似整個沙漠上,全都是影影綽綽的人馬。
不過,如果是從空中望下去,情況卻又有一點涇渭分明。
因為漢軍那拉開的陣勢,似乎並沒有怎麽變化,有如一條直線一般向北馳騁。而在這支直線之後,則是在追擊的過程當中,顯得已經有點亂了陣形的匈奴騎軍,他們,始終都還是差了那麽兩三百步的距離,一時沒能追上漢軍攻殺。
如此追著,匈奴騎軍他們卻赫然的發現,那些該死的漢軍騎兵,他們在一麵拍馬向前奔逃的時候,居然還不停的返身向他們射出弓矢。
漢軍所射出的這些弓箭,自然不再是如早前那樣齊射的情況,成片成片的射來。現在的,而是似毫無規律,很是隨意的,亂紛紛的胡亂發箭。甚至,在後麵追趕的匈奴騎兵,他們看到那些漢軍騎兵,扭身往向射出一箭,根本就不會去理會這射出的弓箭是否射中目標,或者說,他們就似是在亂射,根本就不會有什麽的目標。
但就是如此,讓一些衝鋒追殺的匈奴騎兵感到驚愕的是,那些似是隨意往後射出的弓矢,居然能夠讓他們的騎軍不停的造成人員傷亡。
漢軍騎兵所射出的弓箭,都是仰角向上射向天空上去的,這樣的弓箭,根本就沒有什麽的規律可尋,從天空上落下,似在空中飛一會,就看哪一個匈奴騎兵不走運,撞上從天空上落下的冷箭。
事實上,後麵追擊的匈奴騎軍,隊形雖然散亂,卻人馬密集。另外,漢軍看似隨意的往後放箭,看上去並非是齊射,隻是你一箭我一箭的亂射的樣子。可是,那也禁不住人多啊,一人放一箭,哪怕不是同時射出的,那也是十萬支冷箭。
還有一點,是追擊的匈奴騎兵所難以明白的。那就是如果他們能夠細心就會發現,漢軍騎軍,在撤逃的過程當中,往往都會有意無意的與他們保持著差不多二百來步左右的距離。而漢軍騎軍當中的將士,他們也都是在觀察到與後麵的匈奴騎軍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之後,才會似隨意的往後施放冷箭。
由此就可想而知。由於距離的關係,漢軍騎兵所放射出去的弓箭,肯定會落入後麵追擊的匈奴騎兵的人群當中。
而此際,戰馬在沙漠上馳騁,踏起了沙塵,弓箭射到了空中,從空中落下的時候,在追擊的匈奴騎兵,肯定難以察覺得到頭頂上的弓箭的。這個時候,哪一個匈奴騎兵不走運,被落下來的弓箭射中,那就隻有死路一條。
而讓匈奴騎軍相當無奈,甚至感到無比憋屈又憤怒的是。
他們在看到漢軍騎兵居然也會騎射,利用他們所擅長的騎射作戰方式反過來攻擊他們的時候。他們自然是第一時間采取同樣的辦法,收起武器,取出弓箭,一邊拍馬追趕,一邊向漢軍放箭。
可還是那句話,人家漢軍就不讓他們跟得太上,始終都保持著與他們有兩百步以上的距離,如果他們加快衝鋒,那麽漢軍也會加快馳騁,不讓他們追上。
如此,弓箭射程本就不及漢軍的弓箭,加上他們又是逆風放箭。這樣,他們射出的弓箭能對漢軍騎兵產生威脅就怪了。
可以說,匈奴騎軍,他們恐怕一輩子都沒有打過這樣的仗。
追著追著,他們都有點想哭。
這丫的是怎麽會事啊?追又追不上,射又射不到,這仗能怎打?
不知不覺,天空開始暗淡下來。
原來是快要天黑了,而兩軍一逃一追,卻追出了百多裏之遙。
率軍追擊的匈奴軍將,他們見如此追擊下去不是辦法,並且,他們也不敢離開自己的部族營地太遠啊。畢竟,漢軍絕非他們所追擊的這十萬人馬啊,萬一,漢軍又有了軍馬殺來,那麽他們的部族就完了。
所以,匈奴軍停止了追擊,準備退迴部族營地。
可他們如此一停一退,卻就壞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