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之前,似乎在鬥得很激烈,而襄城,曹軍將士卻有點情緒低落。
一次本來就是很平常的行軍,誰都沒有想到會遭受到新漢軍的攻擊。
對於曹軍將士來說,他們雖然久聞新漢軍大名,一直來,在潛意識當中,他們亦以新漢軍為對手。可是,這一次,他們卻被新漢軍打得沒有脾氣。讓他們親眼見識到了新漢軍到底有多強悍。
尤其是曹操虎豹騎的將士,他們這一次所遭受到的打擊,還真的挺大的,五千虎豹騎,一次折損了近半人馬,這是曹操組建虎豹騎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要知道,這些虎豹騎的騎兵,他們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百裏挑一所挑出來的最為強悍的勇士,他們不僅個人戰力強悍,並且還要善於騎射。
可以說,一千人的曹軍當中,才不過是挑選出十人左右,這些將士,若在一般的軍隊當中,完全就相當於是屯長或者部曲長。放在平時,用地方的話來說,他們個個都相當於是一個縣尉,可以坐鎮一城一鎮的軍將。
就是如此精銳的虎豹騎,居然一下子損失了兩千來人馬。
當然,戰場上戰死,這倒也沒有什麽,他們這些虎豹騎兵,自從當選進這支特殊的軍伍之後,他們就已經將命丟了,生死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是太重要。
而重要的是,一直來,他們認為自己這虎豹騎一出,天下怕再也沒有與他們爭鋒的兵種了。可是,這一次,新漢軍卻直接將他們打懵了。新漢軍的步兵。居然可以正麵硬撼他們,並且,還從一開始就壓製住他們,與新漢軍的那一支陌刀營相戰,他們就等於是白白上前去送死。在陌刀營的將士麵前。他們居然沒有一點還手之力。
說真的,當那些陌刀營的陌刀舉起,他們就感到有點心驚。
一刀下來,居然可以破開他們身上的重甲,可以將他們一刀砍下馬來。自己的鐵甲戰馬,衝撞到他們的身上。居然能被他們硬生生的抗住,可以將他們連人帶馬都掀翻在地,這可是要多大的力量才可以做得到啊?
所以,經曆這一戰,讓曹軍的虎豹騎將士見識到了一山還有一山高的事實。讓他們的信心嚴重受挫。特別是可以肯定,若他們不撤退的話,他們的這五千來人馬全都壓上去,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全軍覆滅。
他們的統領曹純將軍被劉易所傷,已經不能再帶他們出戰,被送迴許都養傷了。這使得剩餘下來的這點虎豹騎軍士,士氣相當低落。迴到襄城之後,一直都死氣沉沉的。
曹軍最為精銳的虎豹騎都如此了,更別說曹軍當中的別的軍士了。
他們得到曹操再派來張繡十萬軍馬。曹軍的將士,都沒有感到有多高興。
這幾天,夏侯惇和夏侯淵、徐晃等將,一邊整頓軍馬,一邊想盡辦法提升軍士的士氣,忙得不亦樂乎。
幸好。張遼從宛城迴來,為他們分擔了不少工作。要不然。曹操的這些軍將還真的會焦頭爛額。
說起治軍來,夏侯惇和夏侯淵及徐晃都不及張遼。張遼一迴到襄城,他看到曹軍士氣低落的樣子,他馬上召集全軍,進行了一次大操練。張遼知道,越是敗軍,越不能讓軍士閑著,越是讓他們閑著,他們就會越多想,隻要集體操練,讓他們恢複戰力,才有可能讓他們恢複自信。
當然,張遼給將士訓話之時,亦給下麵軍士從側麵來鼓舞激勵。
他以身作則,給曹軍的將士講述了當初大漢軍隊在北疆是如何與匈奴騎兵作戰的故事。談到大漢逐漸衰微,大漢軍隊無論是從兵力或是後勤補給等等各方麵,都有所不及匈奴人了。導致近數十年,大漢邊境時常受到匈奴人的侵犯。
大漢邊軍,與匈奴人的交戰,也越來越陷於不利的局麵,到大漢先帝時期,大漢軍隊與匈奴人的交鋒已經完全處於劣勢。
匈奴軍,盡是騎軍,來去如風,並且,他們體形雖然不算是太過強壯,與漢人相比,顯得較為瘦小,但是,他們大多都天生力大,作戰要比大漢邊軍更為兇悍。所以,那時候,大漢邊軍,其實已經隻能據長城抗擊匈奴騎軍,不敢再踏進大漠與匈奴人在野地交鋒。
但是這又如何?在丁原為並州刺史期間,組建了並州鐵騎,有了呂布之助,憑著戰力不及匈奴人的新建之軍,雖屢敗屢戰,最終大敗匈奴人,而我軍,也終於可以放馬邊疆,尤其是呂布率並州鐵騎,千裏追殺來犯的匈奴騎軍,直殺得匈奴人丟盔棄甲,哭爹叫娘,而呂布,亦從此搏得一個飛將軍的稱號。
張遼跟曹軍將士說這些,是因為漢人都知道,大漢式微的時候,邊疆的確深受匈奴人襲擾之苦,並且,當時的大漢,的確是有點一聽聞異族入侵便有點人心惶惶。現時的許多漢人,對於匈奴人這些異族人的印象,的確是有點兇蠻,讓人談之色變。
這個,可以從當初先帝劉宏時期感受得到。匈奴人可以在大漢朝廷之上作威作福,甚至語出威脅,但是滿朝文武,居然都沒有一人敢出言頂撞匈奴人,由此也可見,匈奴人的大軍,在當時,當確算是一支強悍的軍隊。
張遼所講的,全都是他新身的經曆,告訴下麵的將士,失敗並不可怕,也不可恥,更不必要多慮,因為這世上,沒有打不敗的軍隊。當年強秦,橫掃*,可是其大秦強軍,還不是被西楚霸王的軍隊所敗?
現在,當世最強的軍隊,的確是新漢軍,但是,隻要將士們不膽怯,平時抓緊訓練。提升作戰能力,到時候,必可以擊敗新漢軍。
張遼又明言,這一次曹軍與新漢軍的交戰,並非輸在他們不如新漢軍的事上。而是輸在遭到了新漢軍的突然攻襲,他們還沒有準備的基礎上,如果兩軍正麵公平交戰,那麽勝敗還未可知。
何況,張遼又點到,他們在新漢軍的攻襲之下。還可以全身而退,軍士傷亡雖然有點大,但是卻已經做到了最好,相對來說,這已經算是最少的損失。看看以前與新漢軍交戰的軍隊。若遭受到新漢軍的攻襲的話,還有哪支軍隊可以全身而退?誰不是被新漢軍盡數殲滅?被打得大敗?不久前,袁紹的那三十多萬軍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那一場大火當中,袁紹軍將,還能逃得迴去多少?
曹軍將士,應該為此一戰而自豪。不應該沮喪,而是應該高興,應該振奮。應該知恥而後勇,藉此再派來十萬軍馬之際,他們應該把握機會,一雪前恥,應該再殺到宛城去,一舉擊敗宛城的新漢軍。奪取宛城,活捉劉易……
不得不說。張遼身為曹操之臣,還真的算是盡心盡力了。在他的努力之下,曹軍總算迴恢了生氣,不再沮喪,化失敗為動力,人人努力訓練,苦練戰場殺敵技能,期待著再次進軍宛城,一雪之前被新漢軍攻襲失敗之恥。
下麵的軍士,恢複了士氣,但是這一次再向宛城挺進,卻不能太過輕率了,不能再像上次那樣,他們一路輕鬆行軍,結果被人家新漢軍兜口兜麵的等著,殺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張遼生性謹慎,他找到了夏侯惇和夏侯淵、徐晃等將,要好好的策劃一下這一次的作戰行動。
事實上,在張遼的心裏,他對於戰局,其實看得比較透徹。
他到了荊州軍的大營一趟,看出了想憑荊州軍奪取宛城,希望並不大。
一個,他懷疑關羽、張飛對劉易還有舊情,估計關羽、張飛不會對宛城的新漢軍苦苦相逼。也就是說,他看出關羽、張飛對於這一次與曹軍合兵攻取宛城的事,抱著一個可有可無的態度。作戰並不積極。
可以想象,以關羽、張飛之勇,還有關羽的才能,如果其真心要攻取宛城的話,在手擁三十多萬大軍的情況之下,關羽豈會看不到有許多辦法可以奪取宛城,甚至可以將新漢軍弄得雞毛鴨血。
比如,若是真心要攻取宛城,坐擁三十多萬大軍,豈會就僅隻在宛城南麵向宛城施壓?一般圍城攻擊,最多就是圍三缺一,沒有聽說過在兵力占據了絕大優勢的情況之下,卻隻攻城池一麵,卻對另外三麵放任不管,甚至連小量的牽製性的兵馬都不派出?連監視宛城軍馬的斥侯探子都不派出?
張遼置身徹地,換位思考,他認為,若他是關羽,此刻必會讓荊州軍將率軍,肅清宛城四周,就算不求真正的將宛城團團圍困,但亦要分兵牽製。然後,關羽與張飛,大可以率荊州軍當中的精銳騎兵,繞過宛城,直接揮軍進入新漢朝境內,就算不直接揮軍攻擊洛陽,但襲擾宜陽等城,也一樣可以使得宛城的新漢軍軍心動蕩,起碼,一定會讓劉易不好過,要揮軍與進入新漢朝境內的荊州軍交戰。
這樣,引宛城之軍出城打野戰,不是要比直接強攻宛城更容易一些嗎?隻要將宛城的新漢軍引出城去,不管是否可以當真的消滅得了出城的新漢軍,但最起碼都讓宛城兵力空虛,如此,就憑留在宛城前的大軍,還奪不下宛城麽?
所以,張遼認為,要奪取宛城,最終還得要看曹軍。
與眾將商議,張遼提出,他們的二十五萬大軍,可以兵分兩路,一路,自是由張繡率軍,按之前的路線,大張旗鼓的經魯山縣城挺進到宛城之前,與荊州軍合兵在一起。讓張繡率軍大張旗鼓行軍,是為了吸引住新漢軍的注意力,讓新漢軍誤會,他們曹軍全軍都經魯山到了宛城之前。而餘下的原襄城十五萬軍馬,則秘密從另一路行軍,直接挺進到宛城的北麵,如果可以的話,可再分兵佯作揮軍殺進新漢朝境內,然後大軍埋伏,引新漢軍從宛城進城,他們也對新漢軍來一次伏擊。
不過。直接挺進到宛城北麵,道路不好走,一路會經過許多地勢險要的地方,他們的輜重難以運送得過去,而且。大軍行軍,走在險要的道路上,萬一讓新漢軍的探子探知,新漢軍便又有可能奔襲他們,伏襲他們。
張遼對於這個計劃,是有信心的。隻要張繡那十萬大軍能夠吸引住新漢軍的注意力,那麽他們這十五萬大軍便有可能悄無聲息的瞞天過海。
一開始,諸將對於張遼的計劃,覺得可行,認同的。但是,這時候,張繡還沒有率軍趕到襄城,這才使得張遼與夏侯惇等將,還沒敢馬上行動。
跟著,在張繡率軍趕到宛城來的時候,關羽亦派人將他讓張飛在魯山接應他們曹軍的消息送到。
有了張飛的接應,卻讓夏侯惇和夏侯淵、徐晃等將。又覺得張遼之策,看似沒有太大問題,但是。細想起來,還真的有點危險。尤其是,現在無論是曹軍的軍將,還是荊州軍的軍將,都認為,隻要劉表與曹操的大軍合兵在一起。數以五、六十萬的軍力之勢,這就已經使得他們立於不敗之地。現在。說什麽也沒有用,隻有讓他們快點合兵在一起。再根據曹操之前所定下來的攻擊宛城的計劃,那麽奪取宛城就是早晚的事。
加上,現在有張飛在接應他們到宛城去,一路上,再也不用擔心會再遭受到新漢軍的襲擊。這樣一來,他們又何必要冒險走在險要的山道當中?萬事都有萬一,萬一他們從襄城出發的行軍路線讓新漢軍知道了呢?要知道,襄城以北一帶的山區當中,山賊強盜很多,當中難免會有新漢朝所派的探子,他們的行軍路線若被新漢軍知曉,又豈會有不來攻襲他們之理?
上次突然攻襲他們都那麽突然,這一次,不得不防會再被新漢軍攻襲啊。
何況,有寬闊的大路可走,最終都是要到宛城去的,又何必舍易取難呢?在險要的山道當中,若是當真的遭受到新漢軍的攻擊,那麽他們就沒有再像之前遭受到新漢軍的攻襲那麽的幸運了,在山道當中,他們逃無可逃,這等於是要將自己置身於絕地啊。
再者,張繡帶來的曹操指示,亦是希望他們盡快趕到宛城去,生怕遲則有變,萬一荊州軍當真的要撤迴去,到時候,就憑他們曹軍與新漢軍周旋,必然討不了太多的好處。
如此一來,張遼的計劃遭到了否決。
對此,張遼也不置可否,因為他亦知道,這個風險的確是存在的,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確保行軍的安全。
還有就是,就算是到了宛城的北麵,如果他要分兵率軍攻襲新漢朝境風的城鎮,也不知道曹操的意思是如何。畢竟,如果當真是如此的話,那就代表著新漢朝劉易與曹操的戰爭正式打響,到時候,萬一新漢軍將別的戰場的軍馬撤迴來,投入大軍攻擊曹操,那時候,就是全麵的戰爭。張遼可承受不起挑起劉易與曹操的全麵戰爭的責任,何況,張遼打心底裏,卻是不太願意當真的與劉易為敵的。他現在盡心力為曹操效力,隻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罷了。站在個人情感立場上來說,張遼更希望曹操不用他與新漢朝交手。
在他的計劃被眾將否決的時候,張遼的腦子裏靈光一閃,想到了他們襄城的大軍再經魯山縣城去宛城的途中是否還會遭受到新漢軍的攻襲?不過,他張了張嘴,卻並沒有把心裏的這一個擔心說出來。因為他自己再想了想,覺得再發生這樣的情況實在是不太可能。
他從宛城前的荊州軍大營返迴襄城的時候,特意到了新漢軍攻襲曹軍的戰場上去看了看。一路迴到襄城,他覺得,新漢軍在這路上能夠伏擊曹軍的,就隻有那一段二、三十裏開闊的坡地當中,除了那個地方,新漢軍在平整的平原上,根本就沒有地方可供他們藏身。還有,就算是那個波浪地帶,也不是最好的伏擊地點,這不,一場看似是伏擊的戰爭,最終打成了遭遇戰,依然還是能讓曹軍全身而退。如果再來一次,在曹軍有所準備的情況之下,未必再會戰敗,何況,現在還多了數萬軍馬。若劉易還敢率軍攻襲曹軍,以劉易的那十來萬的軍馬,很有可能反被曹軍圍殺於那平野之上。
如此,張遼沒有說出來,甚至也沒有出言提醒一眾軍將,他始終都認為,人不可能在同樣的一個地方摔倒兩次,就算沒有他提醒,夏侯兄弟及徐晃都不是浪得虛名之輩,他們自然會小心。
這一次曹軍向宛城挺進,張遼不打算一起同行,他想返迴許都一趟,親自去向曹操報告見到關羽的事。因為他知道曹操的確非常欣賞關羽,他要將關羽真實的意思向曹操作一個報告,好讓曹操心裏有數。
張遼與曹軍幾乎同時離開襄城,軍馬向南行進,他往北而去……(未完待續)
一次本來就是很平常的行軍,誰都沒有想到會遭受到新漢軍的攻擊。
對於曹軍將士來說,他們雖然久聞新漢軍大名,一直來,在潛意識當中,他們亦以新漢軍為對手。可是,這一次,他們卻被新漢軍打得沒有脾氣。讓他們親眼見識到了新漢軍到底有多強悍。
尤其是曹操虎豹騎的將士,他們這一次所遭受到的打擊,還真的挺大的,五千虎豹騎,一次折損了近半人馬,這是曹操組建虎豹騎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要知道,這些虎豹騎的騎兵,他們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百裏挑一所挑出來的最為強悍的勇士,他們不僅個人戰力強悍,並且還要善於騎射。
可以說,一千人的曹軍當中,才不過是挑選出十人左右,這些將士,若在一般的軍隊當中,完全就相當於是屯長或者部曲長。放在平時,用地方的話來說,他們個個都相當於是一個縣尉,可以坐鎮一城一鎮的軍將。
就是如此精銳的虎豹騎,居然一下子損失了兩千來人馬。
當然,戰場上戰死,這倒也沒有什麽,他們這些虎豹騎兵,自從當選進這支特殊的軍伍之後,他們就已經將命丟了,生死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是太重要。
而重要的是,一直來,他們認為自己這虎豹騎一出,天下怕再也沒有與他們爭鋒的兵種了。可是,這一次,新漢軍卻直接將他們打懵了。新漢軍的步兵。居然可以正麵硬撼他們,並且,還從一開始就壓製住他們,與新漢軍的那一支陌刀營相戰,他們就等於是白白上前去送死。在陌刀營的將士麵前。他們居然沒有一點還手之力。
說真的,當那些陌刀營的陌刀舉起,他們就感到有點心驚。
一刀下來,居然可以破開他們身上的重甲,可以將他們一刀砍下馬來。自己的鐵甲戰馬,衝撞到他們的身上。居然能被他們硬生生的抗住,可以將他們連人帶馬都掀翻在地,這可是要多大的力量才可以做得到啊?
所以,經曆這一戰,讓曹軍的虎豹騎將士見識到了一山還有一山高的事實。讓他們的信心嚴重受挫。特別是可以肯定,若他們不撤退的話,他們的這五千來人馬全都壓上去,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全軍覆滅。
他們的統領曹純將軍被劉易所傷,已經不能再帶他們出戰,被送迴許都養傷了。這使得剩餘下來的這點虎豹騎軍士,士氣相當低落。迴到襄城之後,一直都死氣沉沉的。
曹軍最為精銳的虎豹騎都如此了,更別說曹軍當中的別的軍士了。
他們得到曹操再派來張繡十萬軍馬。曹軍的將士,都沒有感到有多高興。
這幾天,夏侯惇和夏侯淵、徐晃等將,一邊整頓軍馬,一邊想盡辦法提升軍士的士氣,忙得不亦樂乎。
幸好。張遼從宛城迴來,為他們分擔了不少工作。要不然。曹操的這些軍將還真的會焦頭爛額。
說起治軍來,夏侯惇和夏侯淵及徐晃都不及張遼。張遼一迴到襄城,他看到曹軍士氣低落的樣子,他馬上召集全軍,進行了一次大操練。張遼知道,越是敗軍,越不能讓軍士閑著,越是讓他們閑著,他們就會越多想,隻要集體操練,讓他們恢複戰力,才有可能讓他們恢複自信。
當然,張遼給將士訓話之時,亦給下麵軍士從側麵來鼓舞激勵。
他以身作則,給曹軍的將士講述了當初大漢軍隊在北疆是如何與匈奴騎兵作戰的故事。談到大漢逐漸衰微,大漢軍隊無論是從兵力或是後勤補給等等各方麵,都有所不及匈奴人了。導致近數十年,大漢邊境時常受到匈奴人的侵犯。
大漢邊軍,與匈奴人的交戰,也越來越陷於不利的局麵,到大漢先帝時期,大漢軍隊與匈奴人的交鋒已經完全處於劣勢。
匈奴軍,盡是騎軍,來去如風,並且,他們體形雖然不算是太過強壯,與漢人相比,顯得較為瘦小,但是,他們大多都天生力大,作戰要比大漢邊軍更為兇悍。所以,那時候,大漢邊軍,其實已經隻能據長城抗擊匈奴騎軍,不敢再踏進大漠與匈奴人在野地交鋒。
但是這又如何?在丁原為並州刺史期間,組建了並州鐵騎,有了呂布之助,憑著戰力不及匈奴人的新建之軍,雖屢敗屢戰,最終大敗匈奴人,而我軍,也終於可以放馬邊疆,尤其是呂布率並州鐵騎,千裏追殺來犯的匈奴騎軍,直殺得匈奴人丟盔棄甲,哭爹叫娘,而呂布,亦從此搏得一個飛將軍的稱號。
張遼跟曹軍將士說這些,是因為漢人都知道,大漢式微的時候,邊疆的確深受匈奴人襲擾之苦,並且,當時的大漢,的確是有點一聽聞異族入侵便有點人心惶惶。現時的許多漢人,對於匈奴人這些異族人的印象,的確是有點兇蠻,讓人談之色變。
這個,可以從當初先帝劉宏時期感受得到。匈奴人可以在大漢朝廷之上作威作福,甚至語出威脅,但是滿朝文武,居然都沒有一人敢出言頂撞匈奴人,由此也可見,匈奴人的大軍,在當時,當確算是一支強悍的軍隊。
張遼所講的,全都是他新身的經曆,告訴下麵的將士,失敗並不可怕,也不可恥,更不必要多慮,因為這世上,沒有打不敗的軍隊。當年強秦,橫掃*,可是其大秦強軍,還不是被西楚霸王的軍隊所敗?
現在,當世最強的軍隊,的確是新漢軍,但是,隻要將士們不膽怯,平時抓緊訓練。提升作戰能力,到時候,必可以擊敗新漢軍。
張遼又明言,這一次曹軍與新漢軍的交戰,並非輸在他們不如新漢軍的事上。而是輸在遭到了新漢軍的突然攻襲,他們還沒有準備的基礎上,如果兩軍正麵公平交戰,那麽勝敗還未可知。
何況,張遼又點到,他們在新漢軍的攻襲之下。還可以全身而退,軍士傷亡雖然有點大,但是卻已經做到了最好,相對來說,這已經算是最少的損失。看看以前與新漢軍交戰的軍隊。若遭受到新漢軍的攻襲的話,還有哪支軍隊可以全身而退?誰不是被新漢軍盡數殲滅?被打得大敗?不久前,袁紹的那三十多萬軍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那一場大火當中,袁紹軍將,還能逃得迴去多少?
曹軍將士,應該為此一戰而自豪。不應該沮喪,而是應該高興,應該振奮。應該知恥而後勇,藉此再派來十萬軍馬之際,他們應該把握機會,一雪前恥,應該再殺到宛城去,一舉擊敗宛城的新漢軍。奪取宛城,活捉劉易……
不得不說。張遼身為曹操之臣,還真的算是盡心盡力了。在他的努力之下,曹軍總算迴恢了生氣,不再沮喪,化失敗為動力,人人努力訓練,苦練戰場殺敵技能,期待著再次進軍宛城,一雪之前被新漢軍攻襲失敗之恥。
下麵的軍士,恢複了士氣,但是這一次再向宛城挺進,卻不能太過輕率了,不能再像上次那樣,他們一路輕鬆行軍,結果被人家新漢軍兜口兜麵的等著,殺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張遼生性謹慎,他找到了夏侯惇和夏侯淵、徐晃等將,要好好的策劃一下這一次的作戰行動。
事實上,在張遼的心裏,他對於戰局,其實看得比較透徹。
他到了荊州軍的大營一趟,看出了想憑荊州軍奪取宛城,希望並不大。
一個,他懷疑關羽、張飛對劉易還有舊情,估計關羽、張飛不會對宛城的新漢軍苦苦相逼。也就是說,他看出關羽、張飛對於這一次與曹軍合兵攻取宛城的事,抱著一個可有可無的態度。作戰並不積極。
可以想象,以關羽、張飛之勇,還有關羽的才能,如果其真心要攻取宛城的話,在手擁三十多萬大軍的情況之下,關羽豈會看不到有許多辦法可以奪取宛城,甚至可以將新漢軍弄得雞毛鴨血。
比如,若是真心要攻取宛城,坐擁三十多萬大軍,豈會就僅隻在宛城南麵向宛城施壓?一般圍城攻擊,最多就是圍三缺一,沒有聽說過在兵力占據了絕大優勢的情況之下,卻隻攻城池一麵,卻對另外三麵放任不管,甚至連小量的牽製性的兵馬都不派出?連監視宛城軍馬的斥侯探子都不派出?
張遼置身徹地,換位思考,他認為,若他是關羽,此刻必會讓荊州軍將率軍,肅清宛城四周,就算不求真正的將宛城團團圍困,但亦要分兵牽製。然後,關羽與張飛,大可以率荊州軍當中的精銳騎兵,繞過宛城,直接揮軍進入新漢朝境內,就算不直接揮軍攻擊洛陽,但襲擾宜陽等城,也一樣可以使得宛城的新漢軍軍心動蕩,起碼,一定會讓劉易不好過,要揮軍與進入新漢朝境內的荊州軍交戰。
這樣,引宛城之軍出城打野戰,不是要比直接強攻宛城更容易一些嗎?隻要將宛城的新漢軍引出城去,不管是否可以當真的消滅得了出城的新漢軍,但最起碼都讓宛城兵力空虛,如此,就憑留在宛城前的大軍,還奪不下宛城麽?
所以,張遼認為,要奪取宛城,最終還得要看曹軍。
與眾將商議,張遼提出,他們的二十五萬大軍,可以兵分兩路,一路,自是由張繡率軍,按之前的路線,大張旗鼓的經魯山縣城挺進到宛城之前,與荊州軍合兵在一起。讓張繡率軍大張旗鼓行軍,是為了吸引住新漢軍的注意力,讓新漢軍誤會,他們曹軍全軍都經魯山到了宛城之前。而餘下的原襄城十五萬軍馬,則秘密從另一路行軍,直接挺進到宛城的北麵,如果可以的話,可再分兵佯作揮軍殺進新漢朝境內,然後大軍埋伏,引新漢軍從宛城進城,他們也對新漢軍來一次伏擊。
不過。直接挺進到宛城北麵,道路不好走,一路會經過許多地勢險要的地方,他們的輜重難以運送得過去,而且。大軍行軍,走在險要的道路上,萬一讓新漢軍的探子探知,新漢軍便又有可能奔襲他們,伏襲他們。
張遼對於這個計劃,是有信心的。隻要張繡那十萬大軍能夠吸引住新漢軍的注意力,那麽他們這十五萬大軍便有可能悄無聲息的瞞天過海。
一開始,諸將對於張遼的計劃,覺得可行,認同的。但是,這時候,張繡還沒有率軍趕到襄城,這才使得張遼與夏侯惇等將,還沒敢馬上行動。
跟著,在張繡率軍趕到宛城來的時候,關羽亦派人將他讓張飛在魯山接應他們曹軍的消息送到。
有了張飛的接應,卻讓夏侯惇和夏侯淵、徐晃等將。又覺得張遼之策,看似沒有太大問題,但是。細想起來,還真的有點危險。尤其是,現在無論是曹軍的軍將,還是荊州軍的軍將,都認為,隻要劉表與曹操的大軍合兵在一起。數以五、六十萬的軍力之勢,這就已經使得他們立於不敗之地。現在。說什麽也沒有用,隻有讓他們快點合兵在一起。再根據曹操之前所定下來的攻擊宛城的計劃,那麽奪取宛城就是早晚的事。
加上,現在有張飛在接應他們到宛城去,一路上,再也不用擔心會再遭受到新漢軍的襲擊。這樣一來,他們又何必要冒險走在險要的山道當中?萬事都有萬一,萬一他們從襄城出發的行軍路線讓新漢軍知道了呢?要知道,襄城以北一帶的山區當中,山賊強盜很多,當中難免會有新漢朝所派的探子,他們的行軍路線若被新漢軍知曉,又豈會有不來攻襲他們之理?
上次突然攻襲他們都那麽突然,這一次,不得不防會再被新漢軍攻襲啊。
何況,有寬闊的大路可走,最終都是要到宛城去的,又何必舍易取難呢?在險要的山道當中,若是當真的遭受到新漢軍的攻擊,那麽他們就沒有再像之前遭受到新漢軍的攻襲那麽的幸運了,在山道當中,他們逃無可逃,這等於是要將自己置身於絕地啊。
再者,張繡帶來的曹操指示,亦是希望他們盡快趕到宛城去,生怕遲則有變,萬一荊州軍當真的要撤迴去,到時候,就憑他們曹軍與新漢軍周旋,必然討不了太多的好處。
如此一來,張遼的計劃遭到了否決。
對此,張遼也不置可否,因為他亦知道,這個風險的確是存在的,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確保行軍的安全。
還有就是,就算是到了宛城的北麵,如果他要分兵率軍攻襲新漢朝境風的城鎮,也不知道曹操的意思是如何。畢竟,如果當真是如此的話,那就代表著新漢朝劉易與曹操的戰爭正式打響,到時候,萬一新漢軍將別的戰場的軍馬撤迴來,投入大軍攻擊曹操,那時候,就是全麵的戰爭。張遼可承受不起挑起劉易與曹操的全麵戰爭的責任,何況,張遼打心底裏,卻是不太願意當真的與劉易為敵的。他現在盡心力為曹操效力,隻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罷了。站在個人情感立場上來說,張遼更希望曹操不用他與新漢朝交手。
在他的計劃被眾將否決的時候,張遼的腦子裏靈光一閃,想到了他們襄城的大軍再經魯山縣城去宛城的途中是否還會遭受到新漢軍的攻襲?不過,他張了張嘴,卻並沒有把心裏的這一個擔心說出來。因為他自己再想了想,覺得再發生這樣的情況實在是不太可能。
他從宛城前的荊州軍大營返迴襄城的時候,特意到了新漢軍攻襲曹軍的戰場上去看了看。一路迴到襄城,他覺得,新漢軍在這路上能夠伏擊曹軍的,就隻有那一段二、三十裏開闊的坡地當中,除了那個地方,新漢軍在平整的平原上,根本就沒有地方可供他們藏身。還有,就算是那個波浪地帶,也不是最好的伏擊地點,這不,一場看似是伏擊的戰爭,最終打成了遭遇戰,依然還是能讓曹軍全身而退。如果再來一次,在曹軍有所準備的情況之下,未必再會戰敗,何況,現在還多了數萬軍馬。若劉易還敢率軍攻襲曹軍,以劉易的那十來萬的軍馬,很有可能反被曹軍圍殺於那平野之上。
如此,張遼沒有說出來,甚至也沒有出言提醒一眾軍將,他始終都認為,人不可能在同樣的一個地方摔倒兩次,就算沒有他提醒,夏侯兄弟及徐晃都不是浪得虛名之輩,他們自然會小心。
這一次曹軍向宛城挺進,張遼不打算一起同行,他想返迴許都一趟,親自去向曹操報告見到關羽的事。因為他知道曹操的確非常欣賞關羽,他要將關羽真實的意思向曹操作一個報告,好讓曹操心裏有數。
張遼與曹軍幾乎同時離開襄城,軍馬向南行進,他往北而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