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象雖然並非三國曆史裏麵非常有名的謀士,甚至他也僅隻是被提到一下,是袁術的一個主薄,連出生來曆都不是很明確。
可是,他既然可以成為袁術的主薄,那麽也自然不會是沒有一點才幹的人。
他也是一個可以接觸到許多情報的人,所以,他根據種種的情報,倒可以想得出一些好計策,供袁術采用。如果他當真的沒有一點本事,那麽,袁術早就把他撤了。
閻象此時對袁術一拜道:“主公,曹操勢大,如果我們不是還有著不少的兵力,怕還真的難以和曹操對抗,同樣的,兵力比我們更加不足的呂布,他就完全不是曹操的對手了。而劉備,兵力雖然隻有幾萬,可是,也算是一個不算小的勢力。那呂布雖然隻是武夫,可他帳下的陳宮,卻是一個有識之士,他肯定可以看得到。今天,曹操既然可以攻擊我們,那麽明天,曹操就有可能攻伐他們,攻擊他們的徐州。當曹操攻擊我們的時候,劉備迫不及待的落進下石,聽從曹操的號召來攻擊我們,那麽,明天劉備也依然會聽從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命令,一同攻擊他呂布。主公請想,呂布會希望看到這樣的一個局麵麽?他會等著劉備將來調轉槍頭,與曹操一起去攻擊他們麽?所以,主公可以派出快馬,與呂布密謀,請呂布出兵,前後夾攻劉備,一舉把劉備消滅在淮河之北。”
“閻先生果然足智多謀,聽先生一席言。勝讀十年書啊,朕怎麽會忘記了呂布呢?你說的不錯,朕與呂布,本來就有盟聯的協議。這個時候,讓他一同出兵,夾攻劉備,乃是天經地義的事。相信呂布更清楚其中的關鍵,必會出兵的。”袁術至此,就真的放下心來,有呂布一起攻擊劉備,他相信,淮南之戰,必然可以一舉成功。必可一舉消滅劉備。
當下。袁術采用了閻象之策。馬上命令,著陳紀、雷薄、陳蘭等將,馬上率一軍火速前往淮南。協助淮南守將,暫時死守淮南,至於蚌埠郡,袁術也不去管了,劉備奪了便奪了。另外,讓紀靈,馬上調集二十萬大軍,做好前往淮南,與呂布一起合攻劉備的準備。
袁術自然不會現在就把壽春的大邊調走,而是要等呂布的迴複。隻有呂布答應與他一起前後夾攻劉備,他才會讓紀靈率軍前往的。
另外,要說一下的是,鎮守蚌埠郡城的守將,是袁術的心腹大將,並沒有就把蚌埠拱手讓給劉備,在蚌埠城,正發生著一場激烈的攻城戰。
劉備不顧關羽、張飛的反對,堅決要拿下蚌埠,因為,他覺得,隻要拿下了蚌埠,那就可以完成他心目中的第一步,可以據蚌埠與淮南袁術對抗,吸引袁術調集淮安方麵的軍馬,從劉備的後麵殺來。這樣,劉備就可以殺一個迴馬槍,棄蚌埠而攻淮安,最終達到他據淮安暫時休整的目的。
至於袁術是否會把壽春的軍馬調來攻擊他,劉備可是不會考慮的,因為他覺得,袁術不可能會把守護他的大軍調走來攻擊他。
劉備並不知道,淮安郡的守將,他根本就沒有聽從袁術的調令,按兵不動,所以,袁術也就根本不考慮調動淮安的軍馬。
淮安郡城的兵力,其實也不算多,就隻有萬多人馬,可是,萬多人馬也好,若據堅城鎮守的話,數萬軍馬要攻奪下來,也必然要損失大量的兵力才能得到。劉備可不想因為這樣而得到一城。攻打蚌埠,也隻是看到蚌埠城內的軍馬隻有數千人馬,城池不算是太過險峻,劉備才會決定攻奪下來的。
在徐州的陳宮與呂布,其實是想等到袁術支持不住,派人來向他們請求支援的,但不想,袁術現在的局勢,還沒有危急到那個地步。也沒有想到,袁術居然並不是派人來求援,而是派人來邀請他們一起出兵攻擊劉備。
本來,陳宮的想法,最好就是袁術被曹操與劉備合攻,打得袁術頂不住了,再派人來向他們求援,這樣,他們才算是雪中送炭,也才能賣袁術一個天大的條件。陳宮也想,利用這個機會,或者可以從袁術的手上獲得一點好處。隻有救袁術於危難當中,將來,袁術才會念及恩情,在徐州危急的時候,袁術才會出兵相助。
但是,如今陳宮的想法可能要落空了。
因為,袁術派來的使者,口氣是比較強橫的,居然還是以皇帝的語氣,要求他們出兵。並且,似乎他們出不出兵都沒有關係,如果他們不出兵,袁術也不會調動壽春留守的大軍,隻會據淮南、淮河死守。
這樣一來,陳宮覺得,他們就不能不出兵了。
因為,袁術現在,的確還有著不少的軍馬,曹操雖然作出了一個大舉進攻的態勢,可是,陳宮也看出了,曹操的確是有心想奪取揚州,但是,他肯定是不會與袁術死戰的,若要讓曹操付出太大的代價奪得揚州,曹操肯定不願意。
看袁術的情況,他似乎並沒有因為地盤大數旁落,被曹操奪去而心急,而是穩坐釣魚台,一副要據壽春死守的樣子。
陳宮擔心,如果曹操一旦久功壽春不下,那就會退軍,調轉槍頭,前來攻擊他們的徐州。
到時候,就論到他們徐州麵臨袁術此刻的局麵,要麵對曹操及劉備兩人的聯手合攻。
徐州可不比壽春,沒有那麽多天險河道,沒有那麽多地利可讓徐州方麵抵擋曹操大軍的侵犯。何況,袁術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勢力地盤縮水,不在乎自己的眾多城鎮被曹操所奪,但徐州卻不可以不在乎。失去了地盤,失去了太多的城池。這於徐州的發展非常不利。也不可能再發展得起來。
如此,陳宮無奈,隻好著呂布與袁術達成協議,開始出兵。從後麵攻擊劉備。
對於陳宮來說,劉備這個勢力,是必須要撥除的,如果可以擊敗了劉備,斬殺劉備,那麽將來,他們就僅隻要是與曹操對抗就可以了,不用分心去管劉備的事情。
陳宮想了想,最終還是讓呂布在徐州鎮守,免得曹操見到徐州有機可乘。會分兵來偷襲徐州。對於兵力眾多的曹操而言。完全有可能會派一軍來攻擊徐州。
如此。陳宮為了消滅劉備,請呂布命張遼為統軍大將,他為隨軍軍師。起兵十萬,一路浩浩蕩蕩的向淮南推進。
呂布既然出兵了,袁術也明白,這個時候不是與呂布互使陰謀的時候,畢竟,呂布能出兵,這其實也等於是為了幫助他袁術。如果袁術還不馬上作出迴應的話,那麽,那就等於是又得罪了呂布,萬一惹得呂布也一同攻擊他的話。那還真的要吃不著兜著走了。
這個時候,劉備終於奪下了蚌埠,經過兩天一夜的不停攻擊,死守蚌埠城的袁術軍,終於被劉備全軍消滅。
不過,為此,劉備也損失了數千軍士。
蚌埠城,其實是在淮河南岸,劉備的軍士損失,其實大多都是損失在渡河之戰上。
奪得了蚌埠城,劉備的心裏大定,覺得從蚌埠城可以直接攻殺到還有不到一百裏的淮南城,他相信,得到消息的袁術,一定會大驚失色,一定會調集軍馬來奪迴蚌埠城。
這個時候,劉備派出去的探子,飛馬來報,袁術果然是調集軍馬殺來了。
不過,得到這個消息的劉備,他並沒有因此而高興,而是為此了大驚失色,因為,袁術居然非是調動揚州東、南麵郡城的軍馬,而是直接從壽春調來了軍馬。並且,一來就是二十多萬。當中,二十萬大軍從壽春出發,數萬大軍從淮南出發。
蚌埠城,其實就是人數條淮河支流交匯的下遊。
一條是從壽春流過的主河道淮河,另一條是從許昌源頭下來的渦河,還有一條是渭河。
劉備從淮河北岸,流河攻擊蚌埠,奪下蚌埠之後,大軍已經全數渡過了淮河南岸,沿淮河主河道,便可以直接進攻淮南。若奪下淮南,便可以再對不到百裏遠的壽春形成威脅。
如果,袁術不敢調動壽春的守備大軍,要留軍與曹操對抗,那麽,劉備還真的可以再兵行險著,迅速的再奪取淮南。
但問題是,袁術已經派出大軍,來勢洶洶,他留在蚌埠城,也不安全了,別說要去攻擊淮南郡城了。
也在這個時候,劉備才猛然的醒悟,他的行動,實在是太快了。正因為他太急了,急著要奪得一個地盤落足,所以,他光是打著自己的計劃,卻沒有考慮到,曹操大軍雖然也轟轟烈烈的攻擊著袁術,可是,卻始終都還沒有對袁術所在的壽春形成最終的威脅。曹操的大軍,離壽春最近的,才不過是在豫州境內的舞陽、泌陽一帶,遠沒有進入揚州境內。
赫然而醒的劉備,他才發現,他這樣迅猛的攻擊袁術,其實就等於是孤軍深入,把自己置於袁術勢力地盤的中央地帶。
這是非常危險的,對劉備是非常有不利的。
不過,這也怪不得劉備,因為,以劉易現在,根本沒有一個真正固定基業的勢力,去到哪裏,就在哪裏紮根的勢力,在劉備的心裏,可能根本就沒有孤軍深入的這個念頭。何況,他打算奪取袁術的淮安一帶地區,這無疑也是一個虎口奪食的行為,這本身就是極具風險的事。
劉備雖然驚,但是並不至於絕望,也並沒有因此而膽怯,這些年的經曆,已經讓劉備練就了一副泰山崩於眼睛而不變色的淡定本領。
對於劉備來說,他現下,還約有七、八萬的大軍,一路從小沛殺過來,一連奪下數個城鎮,盡得那些城鎮的錢糧,這使得他一下子變得有點闊氣起來。
縱然,劉備自然不能如一般的勢力軍隊那樣,每到一個城鎮。每得一個城池,都會縱兵劫掠,掠得大批錢糧,可是。劉備不用劫掠百姓,也得到了不少物資,他所得到的物資,供自己的軍馬用度數個月已經沒有問題了。
所謂人是鐵飯是鋼嘛,手上有糧,心中不慌。
所以,劉備的心裏,還真的不慌。
他自信,憑自己的七、八萬軍馬,完全可以據一城與袁術的大軍對抗。
哪怕袁術調動了二十多萬軍馬。但是劉備相信。有他的兩個義弟關羽、張飛在。他也一樣可以和袁術一戰。
何況,袁術這個草包,他的能力。劉備也算是見識過了,劉備的心裏,也非常清楚袁術軍的戰鬥力。劉備自問,他不敢說自己的軍士與袁術軍的軍士相比,能以一擋十,但是,以一敵二,卻是可以的。
所以,劉備一念之下,決定兵貴神速。要再奪下袁術一城,奪下淮南城。
從壽春到淮南,不到百裏,從蚌埠到淮南,也不到百裏。
劉備就想看看,誰能更快趕到淮南。
劉備之所以想著要奪下淮南,也是經過考慮的。
因為,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他在蚌埠,離淮安相隔數百裏,當中還相隔著茫茫的大澤湖泊。淮安地區,地勢複雜,水道交錯,如果淮安地區的袁術軍馬沒有調出來,他進去了,也隻會是陷於苦戰之局。哪怕最終能奪下淮安,也一樣要蒙受到巨大的損失。
最主要的,劉備也非常清楚,他進淮安容易,到時候想出來就難了。尤其是在袁術還有著如此強大的兵力的時候。所以,他想挫一挫袁術的士氣,把袁術打得不敢再輕易招惹他。同時,劉備也相信,如果他可以奪取了淮南,兵逼壽春,那麽,從北麵攻來的曹操大軍,必然有所覺,到時候,曹操的軍馬,也必然會加快攻擊力度,盡快殺到壽春來,這樣,袁術就隻能死守壽春,與曹操的軍馬對抗。那時候,袁術也必會再調動淮安的軍馬到壽春來助戰,如此,他就可退而兵進淮安,奪取兵力空虛的淮安。
如此,曹操與袁術對持,誰也無暇顧及他劉備,劉備就可爭得一段擴張實力的好時機。
所以,劉備命令,留下心腹大將陳到,留他本部精銳萬餘人馬,讓陳到守著蚌埠,他親自與關羽、張飛率餘下軍馬五、六萬人,飛撲淮南。
陳到是劉備新收的一員大將,也就是為劉備訓練出精銳的“白眊軍”又號稱是“白耳軍”的將領。極善於近戰步戰的兵種。曆史上,裝備了近戰弩之後的白耳兵,更是讓人聞風喪膽的一支精兵,是劉備的近衛軍。
袁術的二十萬大軍,因為軍馬眾多,所以,行動比較緩慢,而劉備的軍馬,卻是行動迅速。
特別是關羽、張飛所率的軍馬,不到百裏的距離,從天亮出發,居然隻用了兩個時辰,就趕到了淮南城下。
關羽、張飛兩將,他們雖然已經暗裏投效了新漢朝,可是,眼下還在劉備帳下,他們自然要盡自己的能力做事。何況,他們麾下的軍馬,也要為了在這些諸侯的指縫之間掙紮求存。可以說,他們現在隻要還和劉備在一起,不管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他們自己,為了他們手下的軍馬也好,都要為了生存而打拚。
離開小沛,不隻是劉備的無奈,不能再得到已經由呂布掌控的徐州城內糜竺、糜芳的錢糧支持,他們也無比養軍,關羽與張飛,也是無奈的。他們,在那樣的情況之下,也難以向新漢朝請求支援,新漢朝也難以把大批的錢糧送到他們的手上的。
所以,在他們的目的與劉備一致的目的時候,按劉備的意思爭戰,也是需要的。何況,關羽、張飛兩將,他們本就不是那種甘於平凡寂寞的人,也是勇於接受挑戰的人。對於他們來說,在諸侯之間掙紮求存,在眾多的勢力當中取得生存之機,也算是對他們的一種挑戰,他們喜歡這種感覺。
對於目前他們的形勢,張飛這個粗神經的家夥,或者不會考慮太多,可是,關羽卻也是了然於胸的。關羽也知道,這一次,奪取淮南的意義所在,隻要奪下了淮南,他們今後,才能得到一線喘息之機。
所以,他也讚同劉備的計劃決定的。袁術出動了二十多萬大軍殺來,不管是守蚌埠還是淮南,都是守,但守兩地的意義卻不盡相同。當然,前提是能夠奪取得下淮南,在袁術的大軍沒有殺到淮南的時候奪下淮南,就是關羽與張飛現在的任務。
如果不能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就唯有退迴蚌埠,據城死守了。
淮南城內,早有袁術派來的幾員大將鎮守,他們一到淮南,就驅使淮南城的百姓,為他們趕製了許多守城器材。
在淮南城外,挖設了無數的陷坑,布置了無數的拒鹿馬。
關羽與張飛率軍一到,馬上就驚動了淮南城的守軍,他們可能是沒有想到劉備軍會來得這麽快,也沒有想到劉備軍居然在他們大軍要殺來的當口,還敢前來攻擊淮南城。
一時間,示警的號角聲大作,整個淮南城,頓時陷入了一種紛動當中。
可是,他既然可以成為袁術的主薄,那麽也自然不會是沒有一點才幹的人。
他也是一個可以接觸到許多情報的人,所以,他根據種種的情報,倒可以想得出一些好計策,供袁術采用。如果他當真的沒有一點本事,那麽,袁術早就把他撤了。
閻象此時對袁術一拜道:“主公,曹操勢大,如果我們不是還有著不少的兵力,怕還真的難以和曹操對抗,同樣的,兵力比我們更加不足的呂布,他就完全不是曹操的對手了。而劉備,兵力雖然隻有幾萬,可是,也算是一個不算小的勢力。那呂布雖然隻是武夫,可他帳下的陳宮,卻是一個有識之士,他肯定可以看得到。今天,曹操既然可以攻擊我們,那麽明天,曹操就有可能攻伐他們,攻擊他們的徐州。當曹操攻擊我們的時候,劉備迫不及待的落進下石,聽從曹操的號召來攻擊我們,那麽,明天劉備也依然會聽從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命令,一同攻擊他呂布。主公請想,呂布會希望看到這樣的一個局麵麽?他會等著劉備將來調轉槍頭,與曹操一起去攻擊他們麽?所以,主公可以派出快馬,與呂布密謀,請呂布出兵,前後夾攻劉備,一舉把劉備消滅在淮河之北。”
“閻先生果然足智多謀,聽先生一席言。勝讀十年書啊,朕怎麽會忘記了呂布呢?你說的不錯,朕與呂布,本來就有盟聯的協議。這個時候,讓他一同出兵,夾攻劉備,乃是天經地義的事。相信呂布更清楚其中的關鍵,必會出兵的。”袁術至此,就真的放下心來,有呂布一起攻擊劉備,他相信,淮南之戰,必然可以一舉成功。必可一舉消滅劉備。
當下。袁術采用了閻象之策。馬上命令,著陳紀、雷薄、陳蘭等將,馬上率一軍火速前往淮南。協助淮南守將,暫時死守淮南,至於蚌埠郡,袁術也不去管了,劉備奪了便奪了。另外,讓紀靈,馬上調集二十萬大軍,做好前往淮南,與呂布一起合攻劉備的準備。
袁術自然不會現在就把壽春的大邊調走,而是要等呂布的迴複。隻有呂布答應與他一起前後夾攻劉備,他才會讓紀靈率軍前往的。
另外,要說一下的是,鎮守蚌埠郡城的守將,是袁術的心腹大將,並沒有就把蚌埠拱手讓給劉備,在蚌埠城,正發生著一場激烈的攻城戰。
劉備不顧關羽、張飛的反對,堅決要拿下蚌埠,因為,他覺得,隻要拿下了蚌埠,那就可以完成他心目中的第一步,可以據蚌埠與淮南袁術對抗,吸引袁術調集淮安方麵的軍馬,從劉備的後麵殺來。這樣,劉備就可以殺一個迴馬槍,棄蚌埠而攻淮安,最終達到他據淮安暫時休整的目的。
至於袁術是否會把壽春的軍馬調來攻擊他,劉備可是不會考慮的,因為他覺得,袁術不可能會把守護他的大軍調走來攻擊他。
劉備並不知道,淮安郡的守將,他根本就沒有聽從袁術的調令,按兵不動,所以,袁術也就根本不考慮調動淮安的軍馬。
淮安郡城的兵力,其實也不算多,就隻有萬多人馬,可是,萬多人馬也好,若據堅城鎮守的話,數萬軍馬要攻奪下來,也必然要損失大量的兵力才能得到。劉備可不想因為這樣而得到一城。攻打蚌埠,也隻是看到蚌埠城內的軍馬隻有數千人馬,城池不算是太過險峻,劉備才會決定攻奪下來的。
在徐州的陳宮與呂布,其實是想等到袁術支持不住,派人來向他們請求支援的,但不想,袁術現在的局勢,還沒有危急到那個地步。也沒有想到,袁術居然並不是派人來求援,而是派人來邀請他們一起出兵攻擊劉備。
本來,陳宮的想法,最好就是袁術被曹操與劉備合攻,打得袁術頂不住了,再派人來向他們求援,這樣,他們才算是雪中送炭,也才能賣袁術一個天大的條件。陳宮也想,利用這個機會,或者可以從袁術的手上獲得一點好處。隻有救袁術於危難當中,將來,袁術才會念及恩情,在徐州危急的時候,袁術才會出兵相助。
但是,如今陳宮的想法可能要落空了。
因為,袁術派來的使者,口氣是比較強橫的,居然還是以皇帝的語氣,要求他們出兵。並且,似乎他們出不出兵都沒有關係,如果他們不出兵,袁術也不會調動壽春留守的大軍,隻會據淮南、淮河死守。
這樣一來,陳宮覺得,他們就不能不出兵了。
因為,袁術現在,的確還有著不少的軍馬,曹操雖然作出了一個大舉進攻的態勢,可是,陳宮也看出了,曹操的確是有心想奪取揚州,但是,他肯定是不會與袁術死戰的,若要讓曹操付出太大的代價奪得揚州,曹操肯定不願意。
看袁術的情況,他似乎並沒有因為地盤大數旁落,被曹操奪去而心急,而是穩坐釣魚台,一副要據壽春死守的樣子。
陳宮擔心,如果曹操一旦久功壽春不下,那就會退軍,調轉槍頭,前來攻擊他們的徐州。
到時候,就論到他們徐州麵臨袁術此刻的局麵,要麵對曹操及劉備兩人的聯手合攻。
徐州可不比壽春,沒有那麽多天險河道,沒有那麽多地利可讓徐州方麵抵擋曹操大軍的侵犯。何況,袁術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勢力地盤縮水,不在乎自己的眾多城鎮被曹操所奪,但徐州卻不可以不在乎。失去了地盤,失去了太多的城池。這於徐州的發展非常不利。也不可能再發展得起來。
如此,陳宮無奈,隻好著呂布與袁術達成協議,開始出兵。從後麵攻擊劉備。
對於陳宮來說,劉備這個勢力,是必須要撥除的,如果可以擊敗了劉備,斬殺劉備,那麽將來,他們就僅隻要是與曹操對抗就可以了,不用分心去管劉備的事情。
陳宮想了想,最終還是讓呂布在徐州鎮守,免得曹操見到徐州有機可乘。會分兵來偷襲徐州。對於兵力眾多的曹操而言。完全有可能會派一軍來攻擊徐州。
如此。陳宮為了消滅劉備,請呂布命張遼為統軍大將,他為隨軍軍師。起兵十萬,一路浩浩蕩蕩的向淮南推進。
呂布既然出兵了,袁術也明白,這個時候不是與呂布互使陰謀的時候,畢竟,呂布能出兵,這其實也等於是為了幫助他袁術。如果袁術還不馬上作出迴應的話,那麽,那就等於是又得罪了呂布,萬一惹得呂布也一同攻擊他的話。那還真的要吃不著兜著走了。
這個時候,劉備終於奪下了蚌埠,經過兩天一夜的不停攻擊,死守蚌埠城的袁術軍,終於被劉備全軍消滅。
不過,為此,劉備也損失了數千軍士。
蚌埠城,其實是在淮河南岸,劉備的軍士損失,其實大多都是損失在渡河之戰上。
奪得了蚌埠城,劉備的心裏大定,覺得從蚌埠城可以直接攻殺到還有不到一百裏的淮南城,他相信,得到消息的袁術,一定會大驚失色,一定會調集軍馬來奪迴蚌埠城。
這個時候,劉備派出去的探子,飛馬來報,袁術果然是調集軍馬殺來了。
不過,得到這個消息的劉備,他並沒有因此而高興,而是為此了大驚失色,因為,袁術居然非是調動揚州東、南麵郡城的軍馬,而是直接從壽春調來了軍馬。並且,一來就是二十多萬。當中,二十萬大軍從壽春出發,數萬大軍從淮南出發。
蚌埠城,其實就是人數條淮河支流交匯的下遊。
一條是從壽春流過的主河道淮河,另一條是從許昌源頭下來的渦河,還有一條是渭河。
劉備從淮河北岸,流河攻擊蚌埠,奪下蚌埠之後,大軍已經全數渡過了淮河南岸,沿淮河主河道,便可以直接進攻淮南。若奪下淮南,便可以再對不到百裏遠的壽春形成威脅。
如果,袁術不敢調動壽春的守備大軍,要留軍與曹操對抗,那麽,劉備還真的可以再兵行險著,迅速的再奪取淮南。
但問題是,袁術已經派出大軍,來勢洶洶,他留在蚌埠城,也不安全了,別說要去攻擊淮南郡城了。
也在這個時候,劉備才猛然的醒悟,他的行動,實在是太快了。正因為他太急了,急著要奪得一個地盤落足,所以,他光是打著自己的計劃,卻沒有考慮到,曹操大軍雖然也轟轟烈烈的攻擊著袁術,可是,卻始終都還沒有對袁術所在的壽春形成最終的威脅。曹操的大軍,離壽春最近的,才不過是在豫州境內的舞陽、泌陽一帶,遠沒有進入揚州境內。
赫然而醒的劉備,他才發現,他這樣迅猛的攻擊袁術,其實就等於是孤軍深入,把自己置於袁術勢力地盤的中央地帶。
這是非常危險的,對劉備是非常有不利的。
不過,這也怪不得劉備,因為,以劉易現在,根本沒有一個真正固定基業的勢力,去到哪裏,就在哪裏紮根的勢力,在劉備的心裏,可能根本就沒有孤軍深入的這個念頭。何況,他打算奪取袁術的淮安一帶地區,這無疑也是一個虎口奪食的行為,這本身就是極具風險的事。
劉備雖然驚,但是並不至於絕望,也並沒有因此而膽怯,這些年的經曆,已經讓劉備練就了一副泰山崩於眼睛而不變色的淡定本領。
對於劉備來說,他現下,還約有七、八萬的大軍,一路從小沛殺過來,一連奪下數個城鎮,盡得那些城鎮的錢糧,這使得他一下子變得有點闊氣起來。
縱然,劉備自然不能如一般的勢力軍隊那樣,每到一個城鎮。每得一個城池,都會縱兵劫掠,掠得大批錢糧,可是。劉備不用劫掠百姓,也得到了不少物資,他所得到的物資,供自己的軍馬用度數個月已經沒有問題了。
所謂人是鐵飯是鋼嘛,手上有糧,心中不慌。
所以,劉備的心裏,還真的不慌。
他自信,憑自己的七、八萬軍馬,完全可以據一城與袁術的大軍對抗。
哪怕袁術調動了二十多萬軍馬。但是劉備相信。有他的兩個義弟關羽、張飛在。他也一樣可以和袁術一戰。
何況,袁術這個草包,他的能力。劉備也算是見識過了,劉備的心裏,也非常清楚袁術軍的戰鬥力。劉備自問,他不敢說自己的軍士與袁術軍的軍士相比,能以一擋十,但是,以一敵二,卻是可以的。
所以,劉備一念之下,決定兵貴神速。要再奪下袁術一城,奪下淮南城。
從壽春到淮南,不到百裏,從蚌埠到淮南,也不到百裏。
劉備就想看看,誰能更快趕到淮南。
劉備之所以想著要奪下淮南,也是經過考慮的。
因為,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他在蚌埠,離淮安相隔數百裏,當中還相隔著茫茫的大澤湖泊。淮安地區,地勢複雜,水道交錯,如果淮安地區的袁術軍馬沒有調出來,他進去了,也隻會是陷於苦戰之局。哪怕最終能奪下淮安,也一樣要蒙受到巨大的損失。
最主要的,劉備也非常清楚,他進淮安容易,到時候想出來就難了。尤其是在袁術還有著如此強大的兵力的時候。所以,他想挫一挫袁術的士氣,把袁術打得不敢再輕易招惹他。同時,劉備也相信,如果他可以奪取了淮南,兵逼壽春,那麽,從北麵攻來的曹操大軍,必然有所覺,到時候,曹操的軍馬,也必然會加快攻擊力度,盡快殺到壽春來,這樣,袁術就隻能死守壽春,與曹操的軍馬對抗。那時候,袁術也必會再調動淮安的軍馬到壽春來助戰,如此,他就可退而兵進淮安,奪取兵力空虛的淮安。
如此,曹操與袁術對持,誰也無暇顧及他劉備,劉備就可爭得一段擴張實力的好時機。
所以,劉備命令,留下心腹大將陳到,留他本部精銳萬餘人馬,讓陳到守著蚌埠,他親自與關羽、張飛率餘下軍馬五、六萬人,飛撲淮南。
陳到是劉備新收的一員大將,也就是為劉備訓練出精銳的“白眊軍”又號稱是“白耳軍”的將領。極善於近戰步戰的兵種。曆史上,裝備了近戰弩之後的白耳兵,更是讓人聞風喪膽的一支精兵,是劉備的近衛軍。
袁術的二十萬大軍,因為軍馬眾多,所以,行動比較緩慢,而劉備的軍馬,卻是行動迅速。
特別是關羽、張飛所率的軍馬,不到百裏的距離,從天亮出發,居然隻用了兩個時辰,就趕到了淮南城下。
關羽、張飛兩將,他們雖然已經暗裏投效了新漢朝,可是,眼下還在劉備帳下,他們自然要盡自己的能力做事。何況,他們麾下的軍馬,也要為了在這些諸侯的指縫之間掙紮求存。可以說,他們現在隻要還和劉備在一起,不管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他們自己,為了他們手下的軍馬也好,都要為了生存而打拚。
離開小沛,不隻是劉備的無奈,不能再得到已經由呂布掌控的徐州城內糜竺、糜芳的錢糧支持,他們也無比養軍,關羽與張飛,也是無奈的。他們,在那樣的情況之下,也難以向新漢朝請求支援,新漢朝也難以把大批的錢糧送到他們的手上的。
所以,在他們的目的與劉備一致的目的時候,按劉備的意思爭戰,也是需要的。何況,關羽、張飛兩將,他們本就不是那種甘於平凡寂寞的人,也是勇於接受挑戰的人。對於他們來說,在諸侯之間掙紮求存,在眾多的勢力當中取得生存之機,也算是對他們的一種挑戰,他們喜歡這種感覺。
對於目前他們的形勢,張飛這個粗神經的家夥,或者不會考慮太多,可是,關羽卻也是了然於胸的。關羽也知道,這一次,奪取淮南的意義所在,隻要奪下了淮南,他們今後,才能得到一線喘息之機。
所以,他也讚同劉備的計劃決定的。袁術出動了二十多萬大軍殺來,不管是守蚌埠還是淮南,都是守,但守兩地的意義卻不盡相同。當然,前提是能夠奪取得下淮南,在袁術的大軍沒有殺到淮南的時候奪下淮南,就是關羽與張飛現在的任務。
如果不能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就唯有退迴蚌埠,據城死守了。
淮南城內,早有袁術派來的幾員大將鎮守,他們一到淮南,就驅使淮南城的百姓,為他們趕製了許多守城器材。
在淮南城外,挖設了無數的陷坑,布置了無數的拒鹿馬。
關羽與張飛率軍一到,馬上就驚動了淮南城的守軍,他們可能是沒有想到劉備軍會來得這麽快,也沒有想到劉備軍居然在他們大軍要殺來的當口,還敢前來攻擊淮南城。
一時間,示警的號角聲大作,整個淮南城,頓時陷入了一種紛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