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很可惜,別看現在賊兵把長安城圍上了,但是投入的攻城兵力並不多,現在才是攻城的第一天,他們隻是試探性的攻擊,很輕易的就被守城的新漢軍給打退了下來。 而賊兵的傷亡也不多,賊軍各部兵馬,還保持著他們的建製完整。


    他們,恐怕不會如此簡單,劉易也觀察到了,渡河過來的賊兵,大多都是步兵,他們的戰馬,似乎還沒有渡過河來。


    這個,可能就是他們沒有馬上前去攻擊顏良、華雄的原因。


    其實,就算是一點都不懂兵法的人,都知道顏良、華雄兩的人軍隊在遠離長安兩百多裏的郿塢,已經成了一支孤軍,他們肯定會去攻擊顏良、華雄的,現在隻是他們沒有準備好罷了。


    劉易知道,不管是李傕、郭汜還是張濟,他們都非是那種有勇無謀之輩,都是其奸似鬼的家夥,不能輕視他們。


    並且,劉易離開長安,進入關中與並州接壤的森林去追蹤獻帝都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天,他們為何要等到現在才渡過渭河來攻擊長安?這個肯定是有他們的原因的。隻是劉易不得而知罷了。


    放著劉易不在長安的大好機會,他們沒有抓住機會打過來,要等到劉易轉了一圈迴來了他們才渡河攻擊,這裏麵,的確有些古怪。劉易也一時想不透其中的情況。


    嗯,其實,非是這些賊兵不能把握機會,而是他們都被劉易的新漢軍打怕了,他們一直都在患得患失之間徘徊。而他們又各懷鬼胎,根本就沒能齊心合力,因此,渡河攻擊長安的計劃,一拖再拖,一直拖到如今他們沒有辦法再拖了,才會孤注一擲,渡過渭河來攻擊長安。


    這其間。最急臊鬱悶的是張濟,他幾乎要與李傕、郭汜等人翻臉了。


    當時,他被劉易挾製,一路護送著劉易一行人直至森林邊緣,劉易還算是言而有信,放了他,沒有要了他的命。自覺命大的張濟。等自己的騎兵趕來,把劉易留下的空出來的戰馬帶了迴去。


    劉易離開了長安。進入森林去追蹤獻帝,是張濟親眼所見,知道劉易現在不在長安了,現下,正是他們聯手把長安奪迴來的時候。


    所以,張濟拋開被劉易活捉的鬱悶與恥辱,興衝衝的趕迴去見李傕、郭汜,向他們說了劉易的情況,讓他們開始準備渡過渭河。趁劉易不在長安的時候,把長安奪迴來。


    可惜,李傕、郭汜他們,雖然也相信張濟所說的話,相信劉易不在長安,但他們卻似沒有打算要渡河攻擊的打算,因為。就算劉易不在長安,但是新漢軍還在,他們誰都不敢與新漢軍正麵交戰。當然董卓還在的時候,他們在潼關之前,十多萬的大軍向劉易的新漢軍發起衝鋒,可結果。人沒衝到便已經損失了無數兵馬,而最讓他們記憶猶深的是,他們十多萬的騎兵衝鋒,居然都沒能破開劉易所布下的防線。


    嗬嗬,現在張濟卻勸他們去主動攻擊新漢軍把守的長安城?這不是等於是勸他們去送死麽?


    張濟好說歹說,他們就是不聽,甚至樊稠這個沒腦的家夥居然還諷刺張濟。出言不遜,說張濟這是害他們,明知道去攻擊新漢軍隻有死路一條,居然還那麽熱心的勸他們去攻擊,他笑言張濟自己怎麽不去攻擊,連自己的夫人都被劉易搶去了,他居然都無動於衷,居然還為劉易帶路去追蹤獻帝。樊稠還責問張濟,為何不把劉易帶到他們的軍中,讓大軍絞殺劉易,隻要劉易一死,他們就什麽事都沒有了。諷笑張濟貪生怕死,自己沒種去攻擊新漢軍,卻來煽動他們去送死。


    這一下,還真的把張濟惹毛了,差點要當場與樊稠反目成仇。


    張濟的夫人與劉易的曖昧,這個已經不是什麽的秘密,像李傕、郭汜、樊稠他們都知道。但是一直來,大家都不怎麽敢在張濟的麵前說這些,畢竟,這些事兒,是男人的死穴,誰都不能忍受自己的夫人與別的男人相通的事。樊稠這個大嘴巴,居然敢當著張濟的麵說這些,要不是李傕、郭汜等人拉著暴走的張濟,就怕他們這些董卓的舊部已經分崩離析了。


    這事雖然已經告一段落,可是樊稠亦因此而埋下他日後的死因。曆史上,樊稠雖然是死於李傕之手,說是李傕猜疑他而殺的,但實際,卻是因為李傕與郭汜為了爭奪軍中的權力,李傕為了拉攏張濟而賣張濟一個人情,殺了樊稠以換取張濟的支持。


    反正,經此事之後,張濟便徹底與樊稠反目成仇。


    而李傕與郭汜、牛輔等人都知道,如果張濟一怒之下離開,那麽他們之間就沒有了一個牽線搭橋,沒有了一個緩和各個勢力之間關係的橋梁。沒有張濟從中周旋,他們各人,恐怕早已經因為爭權奪利而打起來了。


    再看現在,新漢軍大軍壓境,他們再窩裏鬥的話,那就真的完了。


    基於這個原因,他們總算勉強同意了張濟的建議,決定聯手奪迴長安,把新漢軍趕出關中。


    靜下心裏的張濟給他們分析,他們打算借渭河相抗劉易的新漢軍並不太現實,在他們嚴密防守之下,劉易居然也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到了他們的勢力範圍之內,這一次,劉易來的兵力並不多,僅隻是兩千來人,但萬一是兩萬呢?恐怕,就算新漢軍不能完全擊敗他們,但是憑著這兩軍的軍隊,應該足夠奪取一段河堤,然後接應大軍過河,到那時,他們憑什麽再與新漢軍相抗為敵?


    還有,張濟指出,呂布、曹操,以及劉易都可以從關中西北的方向離開,那有朝一日,新漢軍亦可以從他們所走的線路殺入關中來。如此,種種的跡象表明,他們僅隻是憑著一條渭河就想與劉易長時間的相抗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新漢軍還有二十萬左右的軍隊在並州,萬一那些軍隊從他們的背後殺出,他們就會腹背受敵,連一條退路都不會再有。


    如果真的到了那時。他們現在就不如像呂布那樣,及早各自尋一條出路,張濟也明確的表示,如果他們還都如此沒有一點遠見,還沒有意識到他們目前的危險境地的話,他張濟絕對不再奉倍,一定會率軍返迴藍田。自尋出路。


    張濟都把話說到這個地步了,李傕、郭汜他們終於達成一致。決定先放下成見,聯手對敵。


    不過,卻還要拖了足足十多二十天才正式渡河攻擊長安,卻是他們在一些細節上,又出現了許多爭執,一件事又一件事下來,才造成如今的局麵。


    首先,他們要統一指揮的問題,到底是聽誰的指揮?如果他們不能協同作戰的話。那麽聯手與不聯手還有會麽的關係?所以,因為爭執這個,他們又爭論了兩三天,最終,張濟說服郭汜,奉李傕為首,暫且先聽李傕的調度。這樣一來。牛輔與樊稠及李蒙、王方他們就沒話可說了,隻得同意這個決議。牛輔的兵力,雖然是最多的,可是,他卻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戰績,讓他調度這麽多的軍隊。別的人都不太放心。


    好了,最終確立了聯軍主帥的問題,跟著下來的問題,又讓張濟鬱悶得想哭。


    那就是奪取長安之後,長安由誰占據?他們誰都不同意別人占據,更加不願意再像董卓沒死之前那想,一將守一個城門。他們都是自己單獨擁有長安。


    看看,事情都沒有開始,能否打下長安都難說,他們卻為此而爭執不下,能不叫張濟鬱悶麽?


    好了,好處誰都想要,可是,說到去攻打,卻誰也不想爭先,誰為主攻,誰為輔之事,他們爭得不亦樂乎。這也是為什麽他們的兵馬已經集結渭城,卻又遲遲沒有行動的真正原因。


    沒有辦法,他們采取抽簽的辦法,決定由誰的軍隊先行攻擊。可是,他們都是油皮的家夥,上船,氣勢洶洶的出發,偶爾,也的確向渭河南岸鎮守的新漢軍發起了零星的攻擊,可是,他們不管是誰去攻擊,都沒敢真正的登陸,他們都擔心,隻是他們一軍登陸的話,萬一被劉易的新漢軍來夾攻,他們沒能站穩腳就被逼迴河中,那時,他們的損失就大了。


    一開始率先攻擊的人如此,抽到後麵攻擊的,他們也有樣學樣的,坐著戰船在渭河來迴巡戈一翻,迴來就說新漢軍已經嚴陣以待,他們沒有可供安全的登陸點,所以,隻能收兵迴來。


    張濟看得兩眼冒火啊,這樣下去,何時才可以殺到長安城下?


    不過,張濟的心裏也明白,換了是他的軍隊去攻擊,他也不敢孤軍登岸啊。


    如此,張濟對這些舊僚已經徹底的失望了,他不得不為自己的後路打算。


    最終,他定計,不如從渭河上遊的武功縣登陸,偷襲圍困郿塢的新漢軍。張濟打算,如果能夠把這一支新漢軍打敗或者擊退,他就可以憑著藍田與郿塢兩地,構建一條防線,可以在那裏與劉易周旋。另外,萬一不能敵住劉易,他也可以把大軍從藍田撤走,通過那條不為人知的秘道,遠離關中,到達荊州地區。到時候,他可以率軍去投劉表,他相信,劉表肯定會接納自己的。因為,劉易同樣是劉表所懼怕的人,多一份力量與劉易對抗,相信劉表會非常樂於見到。


    但是,李傕、郭汜他們也不笨,自然看得出張濟所打的小算盤,如果他們真的共同出兵為張濟解去郿塢之困的話,放張濟迴到他的勢力地盤之內,那麽張濟亦肯定不會再與他們一起共同進退,這等於平白少了張濟現在的三萬精銳騎兵之助。所以,他們誰都不同意出兵。


    幸好,他們的人發現,新漢軍似乎也不是如傳說中的那麽強悍,他們的軍隊一攻擊,守衛河堤的新漢軍就會潰敗,後來,那些守著渭河河堤的親漢軍,居然全都撤迴到了長安去。


    麵對已經沒有新漢軍防守的渭河堤,他們才決定,大家的軍隊,一起渡河。


    但新漢軍的表現,太過不正常了,他們都擔心這是新漢軍的陰謀,所以。他們沒敢馬上就把戰馬都運送過去,全都想著一看情況不對,就撤迴來。


    就如此,他們小心翼翼的,終於可以推進到了長安城下,無驚無險的把長安城圍得一個水泄不通。


    他們的心裏盡管不安,可是。既然已經來到了長安城下,眼看目標在望。他們才決定,開始試探的向長安城發起攻擊。


    同時,他們見大軍已經殺到了長安城下,心裏大定,總算勉強同意了張濟的建議,如果攻擊長安不順利的話,可以騰出一部份兵力,奔襲在郿塢的新漢軍。當然,這也是他們擔心己軍在攻擊長安城的時候。會有新漢軍從他們的背後突襲,所以,能夠解決在郿塢的新漢軍也最好,因為打敗那支新漢軍,也能對新漢軍的士兵造成打擊。


    現在,正是賊兵對長安城作試探攻擊的時候。


    劉易看到賊兵,隻是試探性的攻擊。如此下去,肯定消耗不了他們太多的兵力。而且,他們應該陸續把他們的戰馬運過河來,隻要運過了足夠多的戰馬,他們可能就會分兵去奔襲顏良、華雄。


    賊兵如此疲軟的攻勢,要想打下長安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劉易一點都不擔心。要知道,長安城裏,有劉易的第一軍,還有一支騎軍,徐榮從渭南城調迴來的騎軍。許諸的一軍,亦調有一部份軍隊進了長安。


    所以,一個長安城。算上黃敘潛伏在城外的這支騎軍,那就有了差不多十來萬人馬,賊兵還有攻下長安的機會麽?


    現在,曆史已經改變,不會再出現他們攻擊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挾持獻帝把持朝政的事發生了。因為,獻帝已經提前幾年被曹操奪了去,王允,也早已經死了,而呂布,卻意外的早早便離開了關中。所以,劉易相信,不出什麽的意外,他們再也沒有機會再踏進長安城一步,除非都成了階下囚。


    劉易想到,現在已經過了五月,進入六月份了,得要盡快奪取關中,好讓荀彧他們盡快開展恢複關中民生經濟的工作,時間拖得越久,一旦錯過了耕種期,那麽關中的數百萬的百姓用度,就會讓劉易再像去年一樣,因為得到了並州,多了數百萬百姓而一下子陷入了糧食危機。要劉易東借西湊,巧取豪奪才度過了這個危機,那樣的事,劉易不希望再發生。


    關中丟荒之地雖然很多,但是,其耕種的條件,要比並州的還好,在四麵環山的一個盤地裏,又有充足的河流雨水,糧食的產量也會比並州要高,若不能抓緊時間,把握機會,就會拖緩新漢朝整個狀況的發展。


    所以,劉易想了想,下了決定,對黃敘道:“黃敘,咱們不能再等到了,像賊兵如此的攻擊,要到什麽時候才能消耗得了他們的兵力?我覺得,他們雖然攻殺到了長安城下,可是,他們每個人的心裏,應該都沒有底,沒有一定要攻下長安的信心和決心。這樣下去,再過十天八天,他們都不會有太多的損耗。所以,不能等了,我們主動出擊。”


    “好,其實,我們早就想出擊了,但是考慮到他們的兵力比我們多……”黃敘摩拳擦掌的道:“我正想等晚上再襲營。”


    “晚上襲營?”劉易搖頭道:“不不,待到晚上,以他們膽小如鼠的性子,肯定會有所提防的,不用待到晚上,就一會傍晚時分。”


    劉易又道:“現在我們能聯係得上城裏的人麽?我們現在,有差不多三萬的騎兵,若加在上城內的,也有五萬來人的騎兵。八萬騎兵,直接碾壓了他們。”


    “可以!”黃敘語氣都一下子提高了不少,興奮的道:“那我馬上去安排,讓城裏的徐榮將軍做好出擊的準備?”


    “嗯,快去安排,就告訴他們,我已經迴來了,讓他們到了傍晚,直接打開各個城門,所有騎兵,直接衝殺出去,不用管什麽的陣營了,亂打,看到有賊兵的地方就衝。”劉易說著,又冷哼一聲道:“這些賊兵,真是可笑,他們原本是騎兵,流河過攻擊長安,居然人過馬不過,這等於他們放充了原來的優勢,騎兵當步兵來用,這不就是找死嗎?我也好沒有尋到機會把他們一舉消滅,還擔心他們馬快可以到處流竄呢,現在,正是我們消滅他們的機會。”


    黃敘打了一個冷顫,因為,從劉易的話中,他感受到有一種讓人心寒的殺意。


    果然,劉易頓了一下再道:“董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帶出來的賊兵,人人雙手沾滿了百姓的鮮血,這一次,就要徹底抹去董卓留下來的痕跡,重建關中。傳令下去,出戰的騎兵,如果他們的馬頭上沒有掛著一個賊兵的首級,他們就不算是合格的新漢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小兵之霸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級煙槍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級煙槍王並收藏三國小兵之霸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