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與孫堅,相交莫逆,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感,近段時間相處,亦算是相處融洽,但互相之間,也僅隻是朋友,並不存在臣屬的關係。
拔夥蛉恕7鋝吒媧牽以率軍支援孫堅為名,率軍急趕孫堅k不知,孫堅攻殺得急,根本就沒作蚢簦劉易一時間竟然追趕不上t傺問沿途留守孫軍將士才知道,原來孫堅見沿途城鎮兵力小,他與手下四將輪流各率三莃馬,五路分兵攻打城鎮,每每一日連下幾鎮,捷報頻傳?p>
戰事越打越順,到後來,不少城鎮的守軍,不戰而降,使得孫堅根本就沒有稍作停留休整。陳留至洛陽,原來便有官府馳道,若不是另僻溪徑,也不用像一般的先鋒軍那樣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如此,孫堅才會那麽進展神。
沿路城鎮的守軍,原來便是官兵,沒有董卓的嫡係軍士鎮守,他們的守將,隻是受了董卓的封賜,為董卓效力,但見到孫堅軍勢大,一般的官府守將,自然也不會真的與孫堅死磕,聞風而降亦是在情理之中。
沒法,劉易急讓親兵快馬急追,讓傳報給孫堅稍等。待他趕到再向前進軍。
此時,離出兵之日,竟然過了好幾天,離汜水關亦隻有一天的路程。親兵迴來報告,孫堅已經攻殺至汜水關,原來想駐軍待劉易來到再兵攻關的,但是孫堅軍現關前竟然有一支軍馬在攻戰,並且還被董卓軍殺得大敗,孫堅已經率軍支援而去了。
另有一支軍馬出現在汜水關之前攻戰?劉易聽到消息後不由打了一個突,一時沒記起盟軍攻打汜水關的時候還有這樣的一個插曲。
原來是諸侯之一的濟北相鮑信。他本是原來代西園八校尉的後軍校尉,在董卓進京之時,曾勸袁隗及早起兵擊殺董卓,但袁隗猶豫不決,他便率本部兵馬投了濟北,後董卓為安天下人心,重新給天下官府的官員任命,其中。鮑信便被表奏為濟北相。
鮑信在獨領一地之後,野心也膨脹,此次參與討伐董卓。見到同為西園八校尉的曹操袁紹等一為聯軍盟主,一隱隱為盟軍總參事,他們在盟軍之中的地位遠在他鮑信之上。論聲望地位,他都已經遠遠落後於這些人。
他本來也有意作先鋒,想在天下群雄的麵前立威顯信,可是卻被孫堅搶了先。眼看孫堅一路勢如破竹,攻城掠寨,一封封的捷報文書送迴到盟軍總部,讓他覺得董卓軍亦不過如此,不由產生一種搶奪功勞的想法。
他尋思。此次孫堅為先鋒,最終攻戰到汜水關為終點,等待盟軍大部到達才一起攻占虎牢關。那麽,他何不搶先一步攻下汜水關,好在諸侯的麵前揚揚威風露一露臉?再有,探子亦已經探到。董卓已經派出大軍前來與盟軍會戰,進駐汜水關的守將,乃是董卓手下曾有第一猛將之稱的華雄,如果他鮑信可以斬殺華雄,那麽,天下諸侯何人再敢輕視他?
所以,他命其弟鮑忠,引馬步軍三千,抽捷徑小路,避開與孫堅軍接頭,急撲汜水關。
這日,鮑忠率軍至汜水關下,軍士迎著飄然而下的寒冷小雨,在關前展開了兵力,然後向汜水關守軍搦戰。
鮑忠這三千軍馬,其中大多是原來的西園八校尉後軍校尉的軍士,也數是精銳之軍。但是,這三千軍馬一路急趕,又是抄近路翻山越領,冒著寒冷細雨趕到汜水關下,軍士早已經人疲馬泛了,按理,鮑忠應該先躲在汜水關外的密林中稍作休整,待軍士戰力恢複,來日再搦戰也不遲,可是,他看到孫堅軍也快要攻殺到汜水關,搶功心切,竟然就以疲勞之師搦戰。
領軍到達汜水關的華雄也早到有些時日了,全軍養精蓄銳,等待盟軍的到來。聞報有軍馬殺到關下搦戰,華雄便披甲登城,觀察來犯之軍。
當他看到關下之軍一個個被雨水淋得像落湯雞,雖然齊列陣關前,但看其軍士的精神並不振作,甚至還有點萎靡。常年領軍作戰的華雄,其作戰經驗是何等豐富?他一見來犯之軍如此精神麵貌,他便知道可一戰敗之。當下,他親率五百騎兵,開關門殺出關來。
而鮑信,看到守將華雄真率軍殺出關來,並且所引之軍並不多,不由心裏大喜,以為頭功在望,打馬揮軍上前迎戰。
華雄也不與來犯之軍多說話,拍馬揚刀,五百騎兵跟著衝殺。
頓時,兩軍並戰在一起,但甫一接觸,勝負便見分曉。鮑信所引的兵軍,麵對騎兵本來便有著天然的兵種相克劣勢,加上他的軍士也人人疲乏,才一接戰便被華雄的五百騎兵破開戰陣,直衝殺進軍陣之內。
鮑信輕軍前來,軍士本就缺少正麵抵抗騎兵的軍械設備,軍中戰士連長兵器都少,也沒有成規模的列成長槍陣,不少軍士雖有弓矢,但是騎兵馬快,在他們沒能形成齊射壓製騎兵衝鋒的情況之下,被騎兵殺進軍陣是必然的。
蹄聲轟隆之間,喊殺聲驟然響起,刀槍交激,慘叫連連。
隻是短暫的時間,鮑信的軍陣便被
華雄衝殺了一個通透,硬生生的殺出了一條血肉之路。
華雄,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武勇過人。董卓手下能人異士眾多,現幾十萬大軍,華雄在呂布未投董卓之前。隱隱為董卓帳下第一猛將,這個第一,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經過多次的戰鬥闖出來的名頭。
所以。如此虎狼之將,又豈是鮑信這胞弟之敵?可笑的是,鮑忠見到自軍被華雄一翻衝擊便損失慘重,軍士皆驚,有潰敗之像,他心急之下,拍馬直取華雄。以為隻要斬殺了敵軍主將,此戰自可勝之,並有可能一舉殺進關去,斬將奪關。
可是,當他衝近華雄之時,看到華雄一柄大刀上下翻飛,刀光散出來的凜冽殺氣,讓他心裏一驚。特別是看到華雄一聲斷喝,上前攻擊他的幾個軍士,被華雄一刀便將幾人的頭顱砍下。鮮血漫天噴灑。
見華雄如此勇猛,鮑忠頓時心寒,拍馬便要避開華雄,不敢再與之一戰。
可華雄卻看到了他,知道他便是擊關主將,他豹目一瞪,拍馬追擊,大喝道:“賊將休走!”
華雄馬快,鮑忠都還沒有來得及掉轉馬頭,便慘叫一聲。被華雄一刀斬於馬下。
主將鮑忠一死,餘下的軍士立馬潰敗,驚號著四散奔逃,來不及逃走的,被華雄領軍斬殺或俘虜,所擒將校極多。
鮑忠之敗實在是太快了。待孫堅引軍殺到汜水關前的時候,關前僅餘遍地屍骸,灘灘被雨水衝淡的血跡。
“可恨!可惱!”孫堅見盟軍將士被斬殺,陳屍於關前的慘況,激起了他剛烈性子,憤而拍馬至關前叫陣。
華雄剛勝一陣,得勝迴關,聽到又有盟軍殺到叫陣,他登關再望。
孫堅,華雄在西涼之時便認識,那時便知孫堅之勇,不過,他也並不懼孫堅,隻是他剛戰一陣,雖然輕鬆,但亦損耗不少體力。他見孫堅軍馬也不多,不過一萬,並又是步兵居多,可與之一戰,以挫孫堅軍的銳氣,當下命副將胡軫,引軍五千騎兵出戰。
胡軫,字文才,其人能文能武,亦為董卓所倚重的將領之一,為董卓手下五大中郎將之一。他被董卓命為東郡統領(洛陽以東所有城鎮兵馬的統領),本來包括虎牢、汜水等關的軍馬都要受他統管,隻是華雄是董卓親命的汜水關主將,所以,在汜水關,胡軫亦隻能作為華雄的副將。
曆史上,對於胡軫的記述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就在汜水關被孫堅手下大將程普所殺,另一記述則是未死,後與呂布一起逃走,董卓死後投王允,後又投李傕。嗯,他最後的結果如何,卻再也沒有記述,但從這些記述當中,可看得出胡軫並非那種無謀之人,而是奸滑似鬼的家夥,這樣的家夥,又怎麽可能輕易被斬殺?如果他沒有幾分才幹又或沒有幾分保命的本領,董卓又焉能重用他為東郡統領?
他接到華雄的命令,心下便尋思,華雄手下副將甚多,為何偏偏要他領軍出戰?他作為東郡統領,排資論輩,也排不到他這個東郡統領出關作戰,除非是他自己請戰,一般人豈敢把他推上前線?他的在軍中的地位隱在華雄之上,可能因這個原因,華雄對他有所猜忌,命他出戰,勝之還可,若敗,則華雄便為許多由頭來為難他,若戰死了,華雄可能會更高興。
董卓帳下將領眾多,並且龍蛇混雜,有來自漢將,亦有來自胡將,並且,胡將當中的成分也很複雜,因為來自不同的部落,以前互相之間可能便有攻戰有仇怨,如果不是被董卓收服,他們怕也不會走到一起來。
胡軫與華雄,以前就是互相攻戰過,有仇怨。
不過,軍令既下,胡軫也隻好聽令,但心裏亦已經有了計較。
領軍出戰,孫堅帳下大將程普飛馬挺矛,與胡軫戰在一起,鬥不過數會合,胡軫突然露了一個破綻,被程普刺中,看似摔落馬下,但實藏身於馬腹,打馬便逃。
胡軫也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弓馬嫻熟,少許伎倆還是有的。他也不迴關,而是直往一旁的密林逃竄,自然軍士佯敗追隨,他自知再迴汜水關,勢必會遭到華雄的為難,所以,他幹脆佯敗,逃迴虎牢關報呂布而去。
當然,他在與程普交戰當中,現孫堅軍並不似原先那支盟軍精神不振,孫堅軍將士戰意高昂,軍列凝而不散,槍兵、弓箭手嚴陣以待,並且,兵力也要比他五千騎兵多出差不多一半軍馬。再加上孫堅軍主將厲害,他自知不是程普之敵,將、兵都不及別人,這一戰如何戰?哪怕他們騎兵占了很大的優勢,但一旦衝陣,就絕對不會像華雄衝陣那麽的輕鬆,五千軍馬,怕還沒有衝殺到孫堅軍之前便損傷一小半,這樣的仗,胡軫怎會打?
孫堅見董卓軍甫接戰便敗退,即揮軍衝殺,但敗軍是騎兵,追擊不及,隻好殺至城關之前,但關上矢石如雨,把孫堅軍射退。無奈,孫堅也隻能暫且收兵,引軍撤迴二十來裏安營紮寨。
汜水關可不似一般的城鎮了,其城高十丈,一字橫關,攔住大軍去路,左右懸崖峭壁,難以攀爬,而且,山上也有守軍。看董卓軍雖敗退了幾千軍馬,但是關內旌旗密布,軍士囂揚,也不知道關內還有多少軍馬,孫堅軍又沒有攻城器械,難以攻城,也隻能先行退走再作打算。
孫堅安頓好後,便使人向盟主袁紹報捷,稟明已殺到汜水關之下,請盟軍主力盡快趕來,並攜帶攻城器械,待攻城器械一到,便可向汜水關起攻擊。同時,亦向袁術這督糧催促糧草。
孫堅軍缺糧的事,還是不可避免的生了。
可以想象,孫堅軍一路急進,所過城鎮,他亦不可像董卓軍那樣,沿途洗掠,劫掠軍糧。他行軍甚急,連劉易一路猛趕也難以趕上,那麽袁術所負責的運糧軍便更慢把糧草送來了。再說,給孫堅軍配送的糧草壓根就沒有送來。
原來袁術與孫堅一見麵便鬧得不開心,心眼極小的他自然是懷恨在心,再者,見孫堅與劉易走得極近,劉易加於他身上的屈辱,讓他永世難忘,所以,他仇恨劉易之餘,連帶孫堅也恨上了。
還有,他現在所領之地,乃是江東,孫堅卻是有著江東猛虎之稱,他想永據江東,便要打壓孫堅。因為誰知道孫堅會否返迴江東展呢?江樂乃是孫堅的老家,跡之地,若孫堅返迴江東,他袁術又如何能抑製得了孫堅?如今,孫堅便已經有了不下於他袁術的實力,如果讓孫堅打破洛陽,擊殺董卓,那麽,孫堅氣焰便更盛,嚴重威脅到了他袁術在江東的地位。
亦有手下謀士勸袁術,何不斷孫堅軍糧草,使其軍自亂其心而散?袁術聽之深以為然,遂即便私下扣下供應孫堅軍的糧草,並沒有送出去。
孫堅軍僅隻是帶著十天的軍糧,此刻亦差不多消耗完,從盟軍總部押運糧草前來,少說也要好幾天,現在都還沒有送,孫堅此即派人去催促,這一來一迴,哪怕袁術把軍糧送來,但此時,怕沒有十天休想把糧食送到。十天,孫堅軍的軍士怕早已經全餓死了。
此刻,孫堅軍紮營要生火造飯之時,才現糧草不足,又一天急行軍殺到汜水關下的軍士,聽聞軍糧不足,自然便有一種恐慌的情緒,最少,軍士在私下裏埋怨是少不了的。但軍士一旦埋怨開來,便會造成一種消極心理,對軍士的士氣造成極大的影響。
幸好,劉易率著自己本部二千軍馬在傍晚時分趕到,見到孫堅之後,得知孫堅軍內缺糧的情況,便把自己二千軍馬所帶的軍糧先舀出來,供應給孫堅軍,讓將士們飲食一頓,安穩軍士情緒。
也隻有像孫堅這個一心急義的家夥才會弄致軍中缺糧,這天下十多路諸侯聯軍,誰會像孫堅這樣真的把自己的軍糧全數上繳給盟軍?誰不私下留下一定量的軍糧,當初劉易也阻之不及,畢竟,孫堅一聲令下,下麵的軍士便把糧食都上繳了去。對此,劉易當時也是深感無語的。(鼎天小說居(.)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拔夥蛉恕7鋝吒媧牽以率軍支援孫堅為名,率軍急趕孫堅k不知,孫堅攻殺得急,根本就沒作蚢簦劉易一時間竟然追趕不上t傺問沿途留守孫軍將士才知道,原來孫堅見沿途城鎮兵力小,他與手下四將輪流各率三莃馬,五路分兵攻打城鎮,每每一日連下幾鎮,捷報頻傳?p>
戰事越打越順,到後來,不少城鎮的守軍,不戰而降,使得孫堅根本就沒有稍作停留休整。陳留至洛陽,原來便有官府馳道,若不是另僻溪徑,也不用像一般的先鋒軍那樣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如此,孫堅才會那麽進展神。
沿路城鎮的守軍,原來便是官兵,沒有董卓的嫡係軍士鎮守,他們的守將,隻是受了董卓的封賜,為董卓效力,但見到孫堅軍勢大,一般的官府守將,自然也不會真的與孫堅死磕,聞風而降亦是在情理之中。
沒法,劉易急讓親兵快馬急追,讓傳報給孫堅稍等。待他趕到再向前進軍。
此時,離出兵之日,竟然過了好幾天,離汜水關亦隻有一天的路程。親兵迴來報告,孫堅已經攻殺至汜水關,原來想駐軍待劉易來到再兵攻關的,但是孫堅軍現關前竟然有一支軍馬在攻戰,並且還被董卓軍殺得大敗,孫堅已經率軍支援而去了。
另有一支軍馬出現在汜水關之前攻戰?劉易聽到消息後不由打了一個突,一時沒記起盟軍攻打汜水關的時候還有這樣的一個插曲。
原來是諸侯之一的濟北相鮑信。他本是原來代西園八校尉的後軍校尉,在董卓進京之時,曾勸袁隗及早起兵擊殺董卓,但袁隗猶豫不決,他便率本部兵馬投了濟北,後董卓為安天下人心,重新給天下官府的官員任命,其中。鮑信便被表奏為濟北相。
鮑信在獨領一地之後,野心也膨脹,此次參與討伐董卓。見到同為西園八校尉的曹操袁紹等一為聯軍盟主,一隱隱為盟軍總參事,他們在盟軍之中的地位遠在他鮑信之上。論聲望地位,他都已經遠遠落後於這些人。
他本來也有意作先鋒,想在天下群雄的麵前立威顯信,可是卻被孫堅搶了先。眼看孫堅一路勢如破竹,攻城掠寨,一封封的捷報文書送迴到盟軍總部,讓他覺得董卓軍亦不過如此,不由產生一種搶奪功勞的想法。
他尋思。此次孫堅為先鋒,最終攻戰到汜水關為終點,等待盟軍大部到達才一起攻占虎牢關。那麽,他何不搶先一步攻下汜水關,好在諸侯的麵前揚揚威風露一露臉?再有,探子亦已經探到。董卓已經派出大軍前來與盟軍會戰,進駐汜水關的守將,乃是董卓手下曾有第一猛將之稱的華雄,如果他鮑信可以斬殺華雄,那麽,天下諸侯何人再敢輕視他?
所以,他命其弟鮑忠,引馬步軍三千,抽捷徑小路,避開與孫堅軍接頭,急撲汜水關。
這日,鮑忠率軍至汜水關下,軍士迎著飄然而下的寒冷小雨,在關前展開了兵力,然後向汜水關守軍搦戰。
鮑忠這三千軍馬,其中大多是原來的西園八校尉後軍校尉的軍士,也數是精銳之軍。但是,這三千軍馬一路急趕,又是抄近路翻山越領,冒著寒冷細雨趕到汜水關下,軍士早已經人疲馬泛了,按理,鮑忠應該先躲在汜水關外的密林中稍作休整,待軍士戰力恢複,來日再搦戰也不遲,可是,他看到孫堅軍也快要攻殺到汜水關,搶功心切,竟然就以疲勞之師搦戰。
領軍到達汜水關的華雄也早到有些時日了,全軍養精蓄銳,等待盟軍的到來。聞報有軍馬殺到關下搦戰,華雄便披甲登城,觀察來犯之軍。
當他看到關下之軍一個個被雨水淋得像落湯雞,雖然齊列陣關前,但看其軍士的精神並不振作,甚至還有點萎靡。常年領軍作戰的華雄,其作戰經驗是何等豐富?他一見來犯之軍如此精神麵貌,他便知道可一戰敗之。當下,他親率五百騎兵,開關門殺出關來。
而鮑信,看到守將華雄真率軍殺出關來,並且所引之軍並不多,不由心裏大喜,以為頭功在望,打馬揮軍上前迎戰。
華雄也不與來犯之軍多說話,拍馬揚刀,五百騎兵跟著衝殺。
頓時,兩軍並戰在一起,但甫一接觸,勝負便見分曉。鮑信所引的兵軍,麵對騎兵本來便有著天然的兵種相克劣勢,加上他的軍士也人人疲乏,才一接戰便被華雄的五百騎兵破開戰陣,直衝殺進軍陣之內。
鮑信輕軍前來,軍士本就缺少正麵抵抗騎兵的軍械設備,軍中戰士連長兵器都少,也沒有成規模的列成長槍陣,不少軍士雖有弓矢,但是騎兵馬快,在他們沒能形成齊射壓製騎兵衝鋒的情況之下,被騎兵殺進軍陣是必然的。
蹄聲轟隆之間,喊殺聲驟然響起,刀槍交激,慘叫連連。
隻是短暫的時間,鮑信的軍陣便被
華雄衝殺了一個通透,硬生生的殺出了一條血肉之路。
華雄,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武勇過人。董卓手下能人異士眾多,現幾十萬大軍,華雄在呂布未投董卓之前。隱隱為董卓帳下第一猛將,這個第一,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經過多次的戰鬥闖出來的名頭。
所以。如此虎狼之將,又豈是鮑信這胞弟之敵?可笑的是,鮑忠見到自軍被華雄一翻衝擊便損失慘重,軍士皆驚,有潰敗之像,他心急之下,拍馬直取華雄。以為隻要斬殺了敵軍主將,此戰自可勝之,並有可能一舉殺進關去,斬將奪關。
可是,當他衝近華雄之時,看到華雄一柄大刀上下翻飛,刀光散出來的凜冽殺氣,讓他心裏一驚。特別是看到華雄一聲斷喝,上前攻擊他的幾個軍士,被華雄一刀便將幾人的頭顱砍下。鮮血漫天噴灑。
見華雄如此勇猛,鮑忠頓時心寒,拍馬便要避開華雄,不敢再與之一戰。
可華雄卻看到了他,知道他便是擊關主將,他豹目一瞪,拍馬追擊,大喝道:“賊將休走!”
華雄馬快,鮑忠都還沒有來得及掉轉馬頭,便慘叫一聲。被華雄一刀斬於馬下。
主將鮑忠一死,餘下的軍士立馬潰敗,驚號著四散奔逃,來不及逃走的,被華雄領軍斬殺或俘虜,所擒將校極多。
鮑忠之敗實在是太快了。待孫堅引軍殺到汜水關前的時候,關前僅餘遍地屍骸,灘灘被雨水衝淡的血跡。
“可恨!可惱!”孫堅見盟軍將士被斬殺,陳屍於關前的慘況,激起了他剛烈性子,憤而拍馬至關前叫陣。
華雄剛勝一陣,得勝迴關,聽到又有盟軍殺到叫陣,他登關再望。
孫堅,華雄在西涼之時便認識,那時便知孫堅之勇,不過,他也並不懼孫堅,隻是他剛戰一陣,雖然輕鬆,但亦損耗不少體力。他見孫堅軍馬也不多,不過一萬,並又是步兵居多,可與之一戰,以挫孫堅軍的銳氣,當下命副將胡軫,引軍五千騎兵出戰。
胡軫,字文才,其人能文能武,亦為董卓所倚重的將領之一,為董卓手下五大中郎將之一。他被董卓命為東郡統領(洛陽以東所有城鎮兵馬的統領),本來包括虎牢、汜水等關的軍馬都要受他統管,隻是華雄是董卓親命的汜水關主將,所以,在汜水關,胡軫亦隻能作為華雄的副將。
曆史上,對於胡軫的記述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就在汜水關被孫堅手下大將程普所殺,另一記述則是未死,後與呂布一起逃走,董卓死後投王允,後又投李傕。嗯,他最後的結果如何,卻再也沒有記述,但從這些記述當中,可看得出胡軫並非那種無謀之人,而是奸滑似鬼的家夥,這樣的家夥,又怎麽可能輕易被斬殺?如果他沒有幾分才幹又或沒有幾分保命的本領,董卓又焉能重用他為東郡統領?
他接到華雄的命令,心下便尋思,華雄手下副將甚多,為何偏偏要他領軍出戰?他作為東郡統領,排資論輩,也排不到他這個東郡統領出關作戰,除非是他自己請戰,一般人豈敢把他推上前線?他的在軍中的地位隱在華雄之上,可能因這個原因,華雄對他有所猜忌,命他出戰,勝之還可,若敗,則華雄便為許多由頭來為難他,若戰死了,華雄可能會更高興。
董卓帳下將領眾多,並且龍蛇混雜,有來自漢將,亦有來自胡將,並且,胡將當中的成分也很複雜,因為來自不同的部落,以前互相之間可能便有攻戰有仇怨,如果不是被董卓收服,他們怕也不會走到一起來。
胡軫與華雄,以前就是互相攻戰過,有仇怨。
不過,軍令既下,胡軫也隻好聽令,但心裏亦已經有了計較。
領軍出戰,孫堅帳下大將程普飛馬挺矛,與胡軫戰在一起,鬥不過數會合,胡軫突然露了一個破綻,被程普刺中,看似摔落馬下,但實藏身於馬腹,打馬便逃。
胡軫也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弓馬嫻熟,少許伎倆還是有的。他也不迴關,而是直往一旁的密林逃竄,自然軍士佯敗追隨,他自知再迴汜水關,勢必會遭到華雄的為難,所以,他幹脆佯敗,逃迴虎牢關報呂布而去。
當然,他在與程普交戰當中,現孫堅軍並不似原先那支盟軍精神不振,孫堅軍將士戰意高昂,軍列凝而不散,槍兵、弓箭手嚴陣以待,並且,兵力也要比他五千騎兵多出差不多一半軍馬。再加上孫堅軍主將厲害,他自知不是程普之敵,將、兵都不及別人,這一戰如何戰?哪怕他們騎兵占了很大的優勢,但一旦衝陣,就絕對不會像華雄衝陣那麽的輕鬆,五千軍馬,怕還沒有衝殺到孫堅軍之前便損傷一小半,這樣的仗,胡軫怎會打?
孫堅見董卓軍甫接戰便敗退,即揮軍衝殺,但敗軍是騎兵,追擊不及,隻好殺至城關之前,但關上矢石如雨,把孫堅軍射退。無奈,孫堅也隻能暫且收兵,引軍撤迴二十來裏安營紮寨。
汜水關可不似一般的城鎮了,其城高十丈,一字橫關,攔住大軍去路,左右懸崖峭壁,難以攀爬,而且,山上也有守軍。看董卓軍雖敗退了幾千軍馬,但是關內旌旗密布,軍士囂揚,也不知道關內還有多少軍馬,孫堅軍又沒有攻城器械,難以攻城,也隻能先行退走再作打算。
孫堅安頓好後,便使人向盟主袁紹報捷,稟明已殺到汜水關之下,請盟軍主力盡快趕來,並攜帶攻城器械,待攻城器械一到,便可向汜水關起攻擊。同時,亦向袁術這督糧催促糧草。
孫堅軍缺糧的事,還是不可避免的生了。
可以想象,孫堅軍一路急進,所過城鎮,他亦不可像董卓軍那樣,沿途洗掠,劫掠軍糧。他行軍甚急,連劉易一路猛趕也難以趕上,那麽袁術所負責的運糧軍便更慢把糧草送來了。再說,給孫堅軍配送的糧草壓根就沒有送來。
原來袁術與孫堅一見麵便鬧得不開心,心眼極小的他自然是懷恨在心,再者,見孫堅與劉易走得極近,劉易加於他身上的屈辱,讓他永世難忘,所以,他仇恨劉易之餘,連帶孫堅也恨上了。
還有,他現在所領之地,乃是江東,孫堅卻是有著江東猛虎之稱,他想永據江東,便要打壓孫堅。因為誰知道孫堅會否返迴江東展呢?江樂乃是孫堅的老家,跡之地,若孫堅返迴江東,他袁術又如何能抑製得了孫堅?如今,孫堅便已經有了不下於他袁術的實力,如果讓孫堅打破洛陽,擊殺董卓,那麽,孫堅氣焰便更盛,嚴重威脅到了他袁術在江東的地位。
亦有手下謀士勸袁術,何不斷孫堅軍糧草,使其軍自亂其心而散?袁術聽之深以為然,遂即便私下扣下供應孫堅軍的糧草,並沒有送出去。
孫堅軍僅隻是帶著十天的軍糧,此刻亦差不多消耗完,從盟軍總部押運糧草前來,少說也要好幾天,現在都還沒有送,孫堅此即派人去催促,這一來一迴,哪怕袁術把軍糧送來,但此時,怕沒有十天休想把糧食送到。十天,孫堅軍的軍士怕早已經全餓死了。
此刻,孫堅軍紮營要生火造飯之時,才現糧草不足,又一天急行軍殺到汜水關下的軍士,聽聞軍糧不足,自然便有一種恐慌的情緒,最少,軍士在私下裏埋怨是少不了的。但軍士一旦埋怨開來,便會造成一種消極心理,對軍士的士氣造成極大的影響。
幸好,劉易率著自己本部二千軍馬在傍晚時分趕到,見到孫堅之後,得知孫堅軍內缺糧的情況,便把自己二千軍馬所帶的軍糧先舀出來,供應給孫堅軍,讓將士們飲食一頓,安穩軍士情緒。
也隻有像孫堅這個一心急義的家夥才會弄致軍中缺糧,這天下十多路諸侯聯軍,誰會像孫堅這樣真的把自己的軍糧全數上繳給盟軍?誰不私下留下一定量的軍糧,當初劉易也阻之不及,畢竟,孫堅一聲令下,下麵的軍士便把糧食都上繳了去。對此,劉易當時也是深感無語的。(鼎天小說居(.)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