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敢問太子太傅!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富群科濟世窮。麵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劉易以前曾經一度對周總理非常的敬佩,因此,還能記住周總理小時候的故事以及在出國留學之前贈給同學的一首詩。所以,劉易一字一頓的對劉辯、劉協說出了為大漢掘起而讀書之後,接著又念誦出這首詩來。


    為大漢掘起而讀書,就如周總理少年時為了祖國的獨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宏偉誌向,立誌為興我中華而讀書。劉易這麽對劉辯劉協說,是想向他們灌輸一種精神,而不管他們這兩個小子能不能夠領會這種精神,但在場和大人卻可以領會。劉易能夠說出這麽的一句發人深醒的話來,這就能夠證明他們找劉易來做太子太傅是找對人了。


    而這一首詩,從劉易的口中念誦出來,就等於充分的表現出劉易自身的那種決心鑽研學問,挽救國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種“麵壁十年”的刻苦精神,來改造當時的社會,即使壯誌難酬,蹈海而死,也不愧為大漢兒女。如此,也等於變相的向皇上等人表現了劉易心中有著的遠大抱負。


    且,也能讓皇上等人了解,劉易對兩個小子念誦出這首詩,便是向他們以身作則,以自身的行為標準,向兩個小子傳播這種懸梁刺股、刻苦讀書的求學精神,為兩個小子樹立一種高尚的遠大抱負精神。


    啪!


    皇上劉宏聽了劉易所說的為大漢掘起而讀書以及這首詩詞之後,似乎一下子說到了他心裏的痛處,猛拍了一下書案站了起來。他神情似乎很激昂,一時激動得張大嘴巴,顫顫著沒能說出話來。


    皇上,他小時候識字讀書的時候,就因為沒有一個好的導師,使得在學習上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讀書是為了什麽。如此,也就直接造成了他做了皇上之後,誌大才疏,有心想振興朝政,興盛大漢,可惜卻無力迴天。他因為小時候沒有好好的學習,才疏學淺,致使他麵對一些政事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去處置,許多政事,他都似董非董,他自己沒有辦法處理之下,那就唯有依重一些朝臣宦官,長此一來,便造成了如今讓宦官朝臣把持朝政的局麵。如果他有才學的話,許多事又豈用依重到那些朝臣宦官?自己大筆一揮,玉璽一蓋,聖旨發出去,誰還敢不按自己的處置辦法去執行?


    更重要的,就是他小時候的導師,並沒有引導他擁有一種崇高的抱負精神,甚至乎,他做了皇上之後,也沒有一種很明確的政治抱負,致使他做了皇帝之後,便安於現狀,終日隻懂風花雪月,沉溺於安逸享受。甚至,曾一度荒唐到在皇宮裏過著酒池肉林,荒淫無度的生活,最荒唐的時候,還想出了讓宮裏的宮女穿著開檔褲,召來朝臣一起同樂……因為自己沒有抱負,時不時總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很空虛,為了填補自己心靈上的空虛,一度在後宮裏搞了一個如同民間集市的市集,自己則在其中充當一個賣買客,從賣買當中找到一點點心靈上的滿足……


    額,還真的別小看了劉易這一句為大漢掘起而讀書的話,這對於這些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人來說,那就等於是一句至理名言,是一句可引起他們內心共鳴的一句。


    好半響,劉宏才抖震著嗓子道:“義弟……不,太子太傅,真是聽師一堂課,勝讀十年書,就這麽一句話,就可以讓朕頓時明悟!好一句為大漢掘起而讀書啊!辯兒、協兒!你們一定要謹計太子太傅的教導,緊緊記著太子太傅的這句話,銘記於心,一輩子都不能忘記!還不跪謝太子太傅的傳授?”


    “是!父皇。”


    劉辯、劉協兩個小子走出書案,跪到走道上認認真真的給劉易叩了三個頭。


    “太子太傅,為大漢掘起而讀書,這句話,不僅是啟蒙了這兩個小子,朕也深受啟發啊!他們讀書是為了大漢掘起,而朕為皇帝,實在也應該是為了大漢掘起而為政啊,可惜,朕以前愚味,卻不懂這個道理,登基為皇帝的時候,朕才十二三歲,也正是學習學問的時候,可惜啊,朕當時的太傅卻沒有義弟你這樣的高見,沒有像義弟你這樣,沒有說出可以鞭策朕努力學習的至理名言,終使得朕荒廢了學業,淪為一個無用之君,一個隻懂貪圖享樂之君。”皇上劉宏這時也走出到走道來,對劉易深深的一揖,用發自肺腑之言道:“達者為師,今天得聽太子太傅之課,深受啟迪,義弟也算是朕之達師了。朕如今已經醒悟,欲痛改前非,立誌要做一個為大漢掘起之明君,敢問太子太傅,是否為時已晚?敢問太子太傅,可有良策為朕力挽狂瀾?敢問太子太傅,大漢是否還能振興否?”


    皇上劉宏的三個敢問太子太傅,著實讓劉易頗感意外,看皇上劉宏那發自肺腑的真誠,讓劉易還真的第一次對這個皇帝有點認同。認同他原來也並非是一無是處,至少,如今能夠當著他一家子的麵,當著王越及自己的麵,直麵自己的過去,敢說自己這個天子以前之錯,由此可看到,這個皇帝的確還有幾分真誠。


    劉宏的問話,也使得偏殿之內所有人都像突然頓住,齊刷刷的望向劉易。


    皇上劉宏是真的一臉真誠,誠懇的向劉易求教。董太後,則是滿眼希冀,期待劉易的迴答。包括陽安公主、益陽公主她們,也都目露希冀,希望劉易能夠給予他們一個滿意的迴答。


    這……這叫劉易如何答呢?其實,這皇上除了誠心真摯的向劉易求教之外,何嚐又不是等於變相的讓劉易表態?向他們皇室表達自己是否為他們效忠效力的表態。


    為大漢掘起而讀書?若自己真的是為了大漢掘起而讀的書,那麽,眼前的皇帝就代表了大漢,至少,在他們自己的心目中應該就是這樣認為的。劉易自己說為了大漢掘起而讀書,狹義上來說,就是為了皇帝的掘起而讀書。而現在,在皇帝,在太後,在幾個公主的麵前,自己能說不是為了他們嗎?


    嗬嗬,劉易又哪裏知道?這董太後、皇上以及陽安公主,他們都已經把劉易當作成是他們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但是,他們想抓住這根救命稻草,那也得要這根草願意救他們才行啊。所以,他們真的是無時無刻都在想試探劉易,想劉易向他們表一個態,表一個絕對忠誠於漢室劉家的態度。劉易隻要表了這個態度,那麽,他們就會完全倒向劉易這邊,真正的盡一切能力及辦法,讓劉易迅整的發展壯大。他們希望,當劉易的勢力大到可以把朝中的宦官權臣都壓製之時,便真正的發起鏟除這些宦官權臣的行動,最終把朝政的大權再攬迴漢室劉家的手上,把朝政集中在皇帝的手裏。


    皇上認了劉易為義弟,為劉易列入了漢室宗親的族譜,又給劉易封了候,再封為太子太傅。嗬嗬,別看皇上劉宏對劉易那麽的優渥,可是,細心一看,就會發現,其實,除了給了劉易一些名頭之外,實際上,什麽的實質好處並沒有給多少。


    再看看,皇上不是讓劉易整治洛陽內外的流民麽?可是,皇上有沒有給劉易一分錢一粒糧?沒有!這就證明,如果在劉易沒有真正表態,完全效忠於漢室劉家之前,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是不會輕易交給劉易的。


    皇上劉宏,他這麽多年來,通過張讓十常侍等宦官,收斂到的錢財絕對不是小數。如果劉易向皇上效忠了的話,隻要皇上從他的私人金庫裏拿出一部份錢糧,就足可以讓劉易組建一支成十萬人的軍隊,並且,還是裝備精良的那種。


    不過,劉易雖然是一個未來人,並沒能看穿這一點。再說,雖然劉易曾經對長社公主承諾過,永遠都不會反漢,可是,劉易的心裏還真的沒有效忠這個漢室的念頭。不是說劉易有很大的野心,一定要自己獨立稱霸天下,而是劉易真的對這個所謂的大漢朝廷已經看透了,也死了心。大漢時勢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並不是說皇上劉宏表一個要做明君的決心就可以振興大漢,重整朝綱的,歸根到底,因為這個朝廷,已經從大樹的頂部到根部都壞透了,劉易自問也沒有這個能力可以力挽狂瀾,讓一棵爛透了的大樹起死迴生。


    這個時候,這個皇帝就相當於大樹的頂部樹葉,他說他現在很想向陽,很想活著,可是,他的根部已經腐朽了,誰還能讓大樹頂上的樹葉不枯萎?不凋落?


    也好比,這個大漢朝廷就是一鍋上好的鮮湯,這個時候,已經不是一粒老鼠屎弄壞了一鍋湯的問題了,連煮湯的所有材料都壞了,誰還能有那個本事把這一鍋湯再變得美味?


    皇上劉宏這麽真誠的不恥下問,看樣子還似乎真的想痛改前非,劉易不答是不太可能的。


    沉思了一會,劉易才站起來,也對皇上劉宏拱手深深的一揖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正所謂人無完人,哪怕就是孔聖人,也有在某方麵的錯失。小子也曾聽說過一句佛教出家人所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說,哪怕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人,但當醒悟到自己的所作所為上為惡之後,放下屠刀,也可立地成佛。而皇上,乃是真命天子,偶有犯錯,亦可原諒,當自己意識到錯誤的時候,及時決心改過,也為時未晚,關鍵的,是皇上將來如何做,如何才能夠保證自己所做的,都是善事。世上隻有勸人為善,絕無阻人改錯之理。”


    劉易說到這,看了一眼皇上劉宏再道:“要做明君,那就自然要正視聽,端其行,施仁政,興眾民,近忠良、遠奸佞。畢竟忠言逆耳利於行……隻要皇上做到這樣,便可稱為明君也。”


    對於皇上劉宏來說,如何做一個明君的道理他自然也懂,可是,想要做到卻是不容易,他問這個,並不就是他真的已經下了決心,從後以後就要遠離宦官奸佞而近忠良。現在他連自己的性命都掌握在那些宦官的手裏,叫他又如何能遠奸佞?他這麽問劉易,隻是想看看劉易對他是否反感,是否還能認同接受他的這個皇帝罷了。如果劉易因為他這個皇帝所做過的那麽多荒唐之事而覺得不可原諒,那麽,跟著下去的問題,劉易答不答都沒有關係了。因為,他這個皇帝想改錯,劉易都覺得不可能的話,那就表示劉易不會真的對他效忠,那時,他們之間就隻存在一種互相利用的關係了。當然,讓皇上馬上和劉易反臉,他也是做不到也不敢的,和救命稻草翻臉?劉宏還不至於這麽低智商。


    所以,劉宏在聽到劉易說的,心裏便知道劉易可以接受他這皇帝由昏君變明君。當下心裏一喜,緊接著問:“那太子太傅可肯為朕力挽狂瀾?輔助朕?”


    這可是關鍵了,劉宏不再問劉易是否有良策,而是真接問劉易是否輔助他。對於劉宏來說,劉易便是他的良策,隻要劉易效忠於他,那麽就有可能力挽狂瀾。


    無論是長社公主抑或是益陽公主,甚至萬年公主她們,幾乎每一個人,都希望劉易可以給皇上一個明確的答複,就此宣誓效忠於皇上。因為,她們覺得,宣誓效忠於皇上是應該的,因為他們也是漢室劉家的人,她們在骨子裏,有一種自己的血統就是高貴一點,劉易向皇上宣誓效忠是應該的。哪怕是和劉易有過關係的公主,她們也都是這麽認為的。


    不過,讓她們都失望了。


    劉易自然也知道,自己和皇上及皇宮裏的太後等人接觸得越多,就越會容易碰到這種動不動就想別人向他們宣誓效忠之事。貌似,這個時代的潮流也差不多是如此,看看那些三國中的群雄,他們的手下哪一個不是曾向他們宣誓效忠過的?在這些人當中,似乎就隻有向他們低頭,跪拜宣誓效忠,奉他們為主,便才真正的是他們的人。否則,沒有經過這麽的一個宣誓效忠的手下,這些梟雄也不敢用,甚至不用。


    這麽一宣誓效忠,就等於是給自己從身到心,從裏到外的認一個主子,這是劉易這個後世人接受不了的。這個世上,誰也不比誰高貴,憑什麽就要別人認你做主人?別人就該當做奴才?


    這就是劉易沒有要求現在自己跟著自己混的人要正正式式的向自己宣誓效忠的原因。因為,劉易覺得,自己和手下的這些人,根本就不用通過這樣的方式,才可以互相信任。當然,像戲誌才及顏良、文醜這些,他們自己在劉易沒有暗示又沒有想到的時候,突然的對劉易跪拜宣誓效忠,拜認主公的事,劉易也不會有什麽的反感,隻不過,他們宣誓效忠是他們的事,自己卻始終都拿他們是兄弟一樣來對待。


    但劉易本人,又豈會自己好端端的去拜認一個主人呢?


    所以,劉易幹脆直接的說道:“對不起,皇上,非是劉易不想力挽狂瀾,振興大漢,而是小子實在沒有那樣的能力而已。再說,這瀾從何來?小子挽哪裏的狂瀾?隻要皇上立誌要做一個明君,那麽自然有誌者事竟成之日,又何用小子來力挽?”


    皇上劉宏真的非常失望,臉上掩飾不住失望之容。要是一般人,作為皇帝的對他如此優渥,如此器重,哪還不受寵若驚感激涕流?還不馬上伏首跪拜,宣誓表忠心?還不立馬把他心裏的抱負計策如倒水一般的倒出來?可是,這劉易,劉宏還真的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真的不知道這劉易要自己如何他才能向自己效忠,輔助自己振興大漢。


    劉易不待皇上再說話,接著反問道:“難道皇上現在覺得小子不是在輔助著皇上?小子散盡家財,購糧振災,接濟流民,安置流民,助那些百姓恢複生產,自力更生,這些就不是輔助皇上振興大漢?其實,為大漢掘起而讀書,不知道皇上可知道何為大漢掘起?依小子之見,大漢之掘起,是天下百姓興盛,隻有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才能夠興盛,隻有民富則國強,這些道理,想皇上的心裏更加清楚吧?”


    “這……道理是這麽說,可是……”皇上劉宏一時不知道要如何說了。丫的,誰不知道這些道理啊?可是朕的性命都難以得到保證,誰關心什麽的天下百姓如何如何?朕要的,是你輔助朕鏟除對朕的所有威協,而不是去管那些什麽流民百姓的生產安居什麽的……


    劉宏的這些想法,完完全全暴露出他的昏庸心性來。沒有這些流民百姓,就算劉易宣誓效忠於他,又拿什麽來輔助他呢?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小兵之霸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級煙槍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級煙槍王並收藏三國小兵之霸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