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日本大範圍使用坦克的時候,徐衛就考慮到坦克秘密暴露的問題,於是在對日戰爭之前他便讓軍工廠專門生產了十幾輛隻裝備一門75毫米加農炮、使用6缸汽油動力、15毫米正麵垂直護甲的劣質坦克,這種坦克隻能在平坦的地方行駛,爬坡和過溝能力及其薄弱,正好用來糊弄隻遠遠看過一眼坦克在公路上作戰的各國使節。
徐衛的這些劣質坦克並不是毫無根據的糊弄,這些坦克雖然不如徐氏b型坦克那樣強悍,卻依然能夠掩護步兵進攻,在沒有鐵絲網和戰壕的情況下絕對算得上所向睥睨,而在東京的這場戰爭中日本軍隊卻是沒有修建戰壕和鐵絲網。
在這場欺騙性的造假中,徐衛之所以有信心騙住各國的武器專家主要在於他的實驗室在發動機和合金方麵的領先性。
就目前而言,8缸v型發動機還處於實驗階段,能夠成產出8缸v型汽車的公司隻有徐氏汽車公司和勞斯拉斯汽車公司,而能夠生產出12缸v型發動機的就隻有徐氏汽車公司,這其中最終的一點就是鎢合金的應用。
從1893年以來,德國科學家就利用三氧化∽,鎢和糖在電爐中一起加熱到高溫的方法製取出碳化鎢,並試圖利用其高熔點、高硬度等特性來製取拉絲模等,以便取代金剛石材料,但由於碳化鎢脆性大,易開裂和韌性低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工業應用。
在後世一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德國科學家卡爾.施羅特才研究發現出純碳化鎢不能適應拉拔過程中所形成的激烈的應力變化。隻有把低熔點金屬加入碳化鎢中才能在不降低硬度的條件下,使毛坯具有一定的韌性。
自來到清末這個年代。盜竊已經成為了徐衛最常幹的事情,在碳化鎢方麵自然不會發揚風格。於是不僅造就了強大的航空發動機,還順便研製出了新型的12缸v型發動機,不過這兩種發動機都被以絕密的形式不對外開放。
在現有的科技限製下,取得劣質坦克的列強都接受了坦克現有的軍事用途,唯獨喜歡新事物的德國一直在尋求與徐衛開發新坦克的合作,經過徐衛多次拒絕後依然鍥而不舍。
德國之所以努力尋求新的武器,歸其原因還要從這場遍及整個歐洲的軍備競賽說起,但要說這場軍備競賽更要起源到決定德意誌統一的三場戰爭,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尤其是最後一場普法戰爭。
當年因長期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德意誌統一問題,普魯士和法國之間關係長期緊張,接著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電報徹底觸怒了法國政府,於是法國對普魯士宣戰。
但戰爭開始後,法軍卻接連敗北,直至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隨後普軍在麵對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軍隊中依然仍長驅直入,最終占領了法國首都巴黎。
在那一年,壯觀的凡爾賽宮已經有五十多年沒有接待如此眾多顯赫的貴賓了。人群中幾個神情肅穆的貴族身著莊重的禮服,更多的則是帶著勝利者姿態的軍官,他們穿著掛滿勳章的軍隊製服,左手扶在劍柄上。右手托著插著羽毛的頭盔。
這些德意誌貴族統治階級的精英,加上北德三個自由市的議員以及幾個德意誌帝國國會成員,一起見證了1871年1月18日的歐洲最後一個帝國德意誌帝國的誕生。
人群中熟悉羅馬曆史的人必然會想起那個殘酷卻顛撲不破的真理:武力成就帝國。
事實上。凡爾賽正是普法戰爭期間德國盟軍的主戰場,在打敗拿破侖三世的信念驅使下。這支盟軍前所未有地團結到了一起,他們此時所在的凡爾賽宮鏡廊在幾個星期前還可能是遍布著普魯士傷兵殘將的臨時醫院病房。
此時。戰爭還未結束,盟軍還要繼續對抗法蘭西第二帝國之後崛起的共和國,然而和平已然到來。這種和平對法國注定是痛苦的,她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還要向長久以來一直充當自己外交籌碼和戰場的德意誌賠償五十億金法郎。
年輕的德意誌帝國建立在法蘭西廢墟上,德國工業崛起法國的巨額戰敗賠款功不可沒,這意味著法德矛盾幾乎不可調和。
在普法戰爭中使法國蒙受奇恥大辱的普軍參謀長老毛奇則警告說:“我們在半年之中用利劍贏得的東西,必須在今後半個世紀用它來捍衛。”
針鋒相對的是,法國共和黨人的領袖甘必大則說:“永遠不要拋棄它們!永遠不要拋棄忘記它們!”甘必大口中的它們自然是阿爾薩斯和洛林,但他卻忘記了這兩個地方是到普法戰爭結束為止依然是標準的德語區。
英明睿智的鐵血首相預見到法國人的複仇心理,俾斯麥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法國,孤立法國,阻止各國聯合對付德國,所以他精心構建了一個以德國為中心的同盟體係,孤立打擊法國,避免法、俄兩國夾擊德國,集中全力鞏固和保障德國在歐洲大陸已經取得的霸權地位。
於是乎號稱能玩轉八個地球的俾斯麥一手促成了俄、德、奧三皇同盟,然而三皇同盟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巴爾幹半島問題就一直困擾著俄奧關係,而隨後的近東危機和柏林會議使俄德奧三皇同盟差點分崩離析。
為了繼續控製歐洲局勢,俾斯麥主動出擊與奧匈帝國簽訂《德奧同盟條約》,德奧同盟建立,而俄國擔心被孤立,主動提出加入德奧同盟。於是新的《三皇同盟條約》簽署,不隨後法國占領突尼斯。法意矛盾加深,在俾斯麥的拉攏下。意大利人也加入進來。
聯奧、拉俄、親英、反法,集中精力對付法國,在鐵血首相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外交手段下,十九世紀中後葉,新興的德意誌帝國在歐陸的霸主地位無人可以睥睨。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德皇威廉二世登基,不受新皇待見的鐵血首相俾斯麥下台,於是俾斯麥咄咄逼人的外交手腕壓的喘不過氣來的法國人終於見著了一絲曙光。
其實威廉二世的能力並不差,可惜他性格偏激口無遮攔並且好大喜功。既不具備良好的政策執行力,又沒有其父威廉一世那樣的胸襟氣度與識人之明,而德國的政體決定了皇帝是一切政治和外交活動的重心,所以在威廉二世率性而為之下,德國外交失誤頻頻。
德皇威廉二世繼位後的第一件蠢事便是拒絕延長《再保險條約》,獨孤無助的法國人就好像惡狗見著了骨頭,從工業體係到農業改革,財大氣粗的金融資本家們用數不盡的法郎將貧弱的俄羅斯人送入帝國主義,試圖將俄國拉上法國戰車。
北極熊雖然有些貪婪。但也並不是沒有良心,出於對法國大量援助的報答,法俄之間先是締結了外交協定,隨後又協定了軍事條約。
俄國人反水後。法國人內心依然惶恐不安,看看世仇德國的小兄弟和潛在盟友奧匈帝國、意大利都是歐洲數一數二的角色,羅馬利亞在巴爾幹也算得上是一方諸侯。英國人雖然堅持光榮孤立,可戰爭一旦爆發。約翰牛沒理由不幫助與他們更親近的德國人。
當然,法國人雖然驚魂未定。可也沒到山窮水盡寢食難安的地步,畢竟法國人可以很驕傲的宣布德皇威廉二世是他們的終極無間道。
果不其然,搬來小板凳強勢圍觀坐等對手犯錯的高盧人等來了機會,1898年德國國會通過《海軍擴軍法案》,,再加上克留格爾電報事件、布爾人戰爭烏龍和維多利亞女王登基慶典的誤會,德英蜜月期宣告結束,英國人放棄了他們奉行百年的光榮孤立,開始了漫長的、蕩氣迴腸的海軍軍備競賽。
其實法國人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英國人是他們天然的盟友,不久前法國挑釁性的向蘇丹派遣了一支軍隊,當遇到駐紮在法紹達的英國軍隊時,他們拒絕撤退,法國人甚至做好了打一場低烈度小規模的殖民地戰爭的準備。
法國人的搞風搞雨激怒了日不落帝國,英國艦隊逼近法國近海舉行軍事演習,並且公開動員了一支遠征軍,雙方摩拳擦掌,隨後都有可能因為擦槍走火而爆發戰爭。
然而世界就是這麽奇妙,就在德國人興高采烈唯恐天下不亂的時候,英法兩國領導人似乎意識到戰爭並不是唯一的選擇,與之相反,兩國在防備野心勃勃的德國這一點上有著共同利益,於是雙方重新劃分殖民地並且在1904年簽署協定。
1905年日俄戰爭,俄國慘敗,英國與俄國矛盾有所緩和,1907年兩國達成了在波斯和阿富汗劃分勢力範圍的協議,協約國集團正式成立,俾斯麥一手打造的三皇同盟就此破滅,也正是因為英俄兩國關係的調和,都不想在波斯方麵過度刺激對方,這才有了徐衛在波斯搞風搞雨的機會。
引起英國的仇視不能說是威廉二世的錯誤,事實上德意誌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也是認為德國需要一隻強大的海軍以威懾英國人,迫使英國人不至於占到德國的對立立場上,卻沒想到此舉徹底激怒了約翰牛。
隻能說提爾皮茨和威廉二世小看了海洋在英國人心中的地位,自從法西聯合艦隊被英國海軍挫敗的那一刻起,皇家海軍就成了英國的守護神,英國人遇到麻煩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我們的皇家海軍呢?”英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挑戰他們的海洋霸主地位,德國也不行。
一戰或許的確是同盟國引發的,但原因絕對不是威廉想要戰爭,也不是巴爾幹半島局勢,追根究底一戰爆發的誘因恰恰就是提爾皮茨一手製定的英德海軍軍備競賽。
今天的人們迴過頭來,重新審視公海艦隊這個龐大的工程的時候,往往習慣於從擴充海軍法案著眼,然而,要想更加深刻的理解公海艦隊,特別是那一艘艘戰績輝煌的主力艦,故事還需要從更遠一點的1897年6月講起。
那時,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周年,英國人舉行了盛大的閱艦式,然而德國人此時拿得出手的海上力量可謂寒酸,包括四艘勃蘭登堡級鐵甲艦在內的德國海軍主力此時在遠在萬裏之外的中國,無奈的德國海軍隻得派遣老舊的威廉國王號巡洋艦出席,隨後英國輿論毫不留情的譏諷德國此舉是對大英帝國的不敬。
英國人的傲慢刺傷了德皇威廉二世那脆弱的自尊心,於是在次年八月的第二次閱艦式中,皇帝陛下精挑細選了一支最精銳的德國軍艦參與了這次閱艦,試圖在這一次閱艦中爭取一點顏麵,但是他的這些軍艦與英國的軍艦相較依然如同醜小鴨之與白天鵝一般。
然而,也正是在這兩次閱艦式中,德皇威廉二世窺見了英國最自以為豪,並以之掌控世界霸權和歐陸均勢的東西,那就是海權,這一發現也很快被大洋彼岸的一位學者的理論所闡釋,這位學者就是美國海軍學院院長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他的理論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權論。
與此同時,德國人發現了逼迫英國倒向自己,至少是局外中立的捷徑,大力發展遠洋艦隊。
當無畏號1906年出現在各國海軍視線中的時候,全世界都意識到這艘幾乎隻用了一年就完成的戰列艦將開啟一個怎樣的時代,但是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在皇帝陛下的艦隊中第一艘引入全裝重型艦炮概念的戰艦卻是一艘巡洋艦,這種看上去十分詭異的情況卻有著技術上無可奈何的原因。
德國開始決定擴充艦隊的1898年,在提爾皮茨的直接幹預下,德國造艦部門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設計嚐試,到1906年無畏號建成的時候,德國造艦部門已經提出過不少於十種的各種設計,卻由於海軍部保守派和皇帝威廉的遲疑沒能得以投入建造。(未完待續。)
徐衛的這些劣質坦克並不是毫無根據的糊弄,這些坦克雖然不如徐氏b型坦克那樣強悍,卻依然能夠掩護步兵進攻,在沒有鐵絲網和戰壕的情況下絕對算得上所向睥睨,而在東京的這場戰爭中日本軍隊卻是沒有修建戰壕和鐵絲網。
在這場欺騙性的造假中,徐衛之所以有信心騙住各國的武器專家主要在於他的實驗室在發動機和合金方麵的領先性。
就目前而言,8缸v型發動機還處於實驗階段,能夠成產出8缸v型汽車的公司隻有徐氏汽車公司和勞斯拉斯汽車公司,而能夠生產出12缸v型發動機的就隻有徐氏汽車公司,這其中最終的一點就是鎢合金的應用。
從1893年以來,德國科學家就利用三氧化∽,鎢和糖在電爐中一起加熱到高溫的方法製取出碳化鎢,並試圖利用其高熔點、高硬度等特性來製取拉絲模等,以便取代金剛石材料,但由於碳化鎢脆性大,易開裂和韌性低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工業應用。
在後世一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德國科學家卡爾.施羅特才研究發現出純碳化鎢不能適應拉拔過程中所形成的激烈的應力變化。隻有把低熔點金屬加入碳化鎢中才能在不降低硬度的條件下,使毛坯具有一定的韌性。
自來到清末這個年代。盜竊已經成為了徐衛最常幹的事情,在碳化鎢方麵自然不會發揚風格。於是不僅造就了強大的航空發動機,還順便研製出了新型的12缸v型發動機,不過這兩種發動機都被以絕密的形式不對外開放。
在現有的科技限製下,取得劣質坦克的列強都接受了坦克現有的軍事用途,唯獨喜歡新事物的德國一直在尋求與徐衛開發新坦克的合作,經過徐衛多次拒絕後依然鍥而不舍。
德國之所以努力尋求新的武器,歸其原因還要從這場遍及整個歐洲的軍備競賽說起,但要說這場軍備競賽更要起源到決定德意誌統一的三場戰爭,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尤其是最後一場普法戰爭。
當年因長期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德意誌統一問題,普魯士和法國之間關係長期緊張,接著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電報徹底觸怒了法國政府,於是法國對普魯士宣戰。
但戰爭開始後,法軍卻接連敗北,直至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隨後普軍在麵對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軍隊中依然仍長驅直入,最終占領了法國首都巴黎。
在那一年,壯觀的凡爾賽宮已經有五十多年沒有接待如此眾多顯赫的貴賓了。人群中幾個神情肅穆的貴族身著莊重的禮服,更多的則是帶著勝利者姿態的軍官,他們穿著掛滿勳章的軍隊製服,左手扶在劍柄上。右手托著插著羽毛的頭盔。
這些德意誌貴族統治階級的精英,加上北德三個自由市的議員以及幾個德意誌帝國國會成員,一起見證了1871年1月18日的歐洲最後一個帝國德意誌帝國的誕生。
人群中熟悉羅馬曆史的人必然會想起那個殘酷卻顛撲不破的真理:武力成就帝國。
事實上。凡爾賽正是普法戰爭期間德國盟軍的主戰場,在打敗拿破侖三世的信念驅使下。這支盟軍前所未有地團結到了一起,他們此時所在的凡爾賽宮鏡廊在幾個星期前還可能是遍布著普魯士傷兵殘將的臨時醫院病房。
此時。戰爭還未結束,盟軍還要繼續對抗法蘭西第二帝國之後崛起的共和國,然而和平已然到來。這種和平對法國注定是痛苦的,她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還要向長久以來一直充當自己外交籌碼和戰場的德意誌賠償五十億金法郎。
年輕的德意誌帝國建立在法蘭西廢墟上,德國工業崛起法國的巨額戰敗賠款功不可沒,這意味著法德矛盾幾乎不可調和。
在普法戰爭中使法國蒙受奇恥大辱的普軍參謀長老毛奇則警告說:“我們在半年之中用利劍贏得的東西,必須在今後半個世紀用它來捍衛。”
針鋒相對的是,法國共和黨人的領袖甘必大則說:“永遠不要拋棄它們!永遠不要拋棄忘記它們!”甘必大口中的它們自然是阿爾薩斯和洛林,但他卻忘記了這兩個地方是到普法戰爭結束為止依然是標準的德語區。
英明睿智的鐵血首相預見到法國人的複仇心理,俾斯麥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法國,孤立法國,阻止各國聯合對付德國,所以他精心構建了一個以德國為中心的同盟體係,孤立打擊法國,避免法、俄兩國夾擊德國,集中全力鞏固和保障德國在歐洲大陸已經取得的霸權地位。
於是乎號稱能玩轉八個地球的俾斯麥一手促成了俄、德、奧三皇同盟,然而三皇同盟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巴爾幹半島問題就一直困擾著俄奧關係,而隨後的近東危機和柏林會議使俄德奧三皇同盟差點分崩離析。
為了繼續控製歐洲局勢,俾斯麥主動出擊與奧匈帝國簽訂《德奧同盟條約》,德奧同盟建立,而俄國擔心被孤立,主動提出加入德奧同盟。於是新的《三皇同盟條約》簽署,不隨後法國占領突尼斯。法意矛盾加深,在俾斯麥的拉攏下。意大利人也加入進來。
聯奧、拉俄、親英、反法,集中精力對付法國,在鐵血首相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外交手段下,十九世紀中後葉,新興的德意誌帝國在歐陸的霸主地位無人可以睥睨。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德皇威廉二世登基,不受新皇待見的鐵血首相俾斯麥下台,於是俾斯麥咄咄逼人的外交手腕壓的喘不過氣來的法國人終於見著了一絲曙光。
其實威廉二世的能力並不差,可惜他性格偏激口無遮攔並且好大喜功。既不具備良好的政策執行力,又沒有其父威廉一世那樣的胸襟氣度與識人之明,而德國的政體決定了皇帝是一切政治和外交活動的重心,所以在威廉二世率性而為之下,德國外交失誤頻頻。
德皇威廉二世繼位後的第一件蠢事便是拒絕延長《再保險條約》,獨孤無助的法國人就好像惡狗見著了骨頭,從工業體係到農業改革,財大氣粗的金融資本家們用數不盡的法郎將貧弱的俄羅斯人送入帝國主義,試圖將俄國拉上法國戰車。
北極熊雖然有些貪婪。但也並不是沒有良心,出於對法國大量援助的報答,法俄之間先是締結了外交協定,隨後又協定了軍事條約。
俄國人反水後。法國人內心依然惶恐不安,看看世仇德國的小兄弟和潛在盟友奧匈帝國、意大利都是歐洲數一數二的角色,羅馬利亞在巴爾幹也算得上是一方諸侯。英國人雖然堅持光榮孤立,可戰爭一旦爆發。約翰牛沒理由不幫助與他們更親近的德國人。
當然,法國人雖然驚魂未定。可也沒到山窮水盡寢食難安的地步,畢竟法國人可以很驕傲的宣布德皇威廉二世是他們的終極無間道。
果不其然,搬來小板凳強勢圍觀坐等對手犯錯的高盧人等來了機會,1898年德國國會通過《海軍擴軍法案》,,再加上克留格爾電報事件、布爾人戰爭烏龍和維多利亞女王登基慶典的誤會,德英蜜月期宣告結束,英國人放棄了他們奉行百年的光榮孤立,開始了漫長的、蕩氣迴腸的海軍軍備競賽。
其實法國人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英國人是他們天然的盟友,不久前法國挑釁性的向蘇丹派遣了一支軍隊,當遇到駐紮在法紹達的英國軍隊時,他們拒絕撤退,法國人甚至做好了打一場低烈度小規模的殖民地戰爭的準備。
法國人的搞風搞雨激怒了日不落帝國,英國艦隊逼近法國近海舉行軍事演習,並且公開動員了一支遠征軍,雙方摩拳擦掌,隨後都有可能因為擦槍走火而爆發戰爭。
然而世界就是這麽奇妙,就在德國人興高采烈唯恐天下不亂的時候,英法兩國領導人似乎意識到戰爭並不是唯一的選擇,與之相反,兩國在防備野心勃勃的德國這一點上有著共同利益,於是雙方重新劃分殖民地並且在1904年簽署協定。
1905年日俄戰爭,俄國慘敗,英國與俄國矛盾有所緩和,1907年兩國達成了在波斯和阿富汗劃分勢力範圍的協議,協約國集團正式成立,俾斯麥一手打造的三皇同盟就此破滅,也正是因為英俄兩國關係的調和,都不想在波斯方麵過度刺激對方,這才有了徐衛在波斯搞風搞雨的機會。
引起英國的仇視不能說是威廉二世的錯誤,事實上德意誌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也是認為德國需要一隻強大的海軍以威懾英國人,迫使英國人不至於占到德國的對立立場上,卻沒想到此舉徹底激怒了約翰牛。
隻能說提爾皮茨和威廉二世小看了海洋在英國人心中的地位,自從法西聯合艦隊被英國海軍挫敗的那一刻起,皇家海軍就成了英國的守護神,英國人遇到麻煩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我們的皇家海軍呢?”英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挑戰他們的海洋霸主地位,德國也不行。
一戰或許的確是同盟國引發的,但原因絕對不是威廉想要戰爭,也不是巴爾幹半島局勢,追根究底一戰爆發的誘因恰恰就是提爾皮茨一手製定的英德海軍軍備競賽。
今天的人們迴過頭來,重新審視公海艦隊這個龐大的工程的時候,往往習慣於從擴充海軍法案著眼,然而,要想更加深刻的理解公海艦隊,特別是那一艘艘戰績輝煌的主力艦,故事還需要從更遠一點的1897年6月講起。
那時,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周年,英國人舉行了盛大的閱艦式,然而德國人此時拿得出手的海上力量可謂寒酸,包括四艘勃蘭登堡級鐵甲艦在內的德國海軍主力此時在遠在萬裏之外的中國,無奈的德國海軍隻得派遣老舊的威廉國王號巡洋艦出席,隨後英國輿論毫不留情的譏諷德國此舉是對大英帝國的不敬。
英國人的傲慢刺傷了德皇威廉二世那脆弱的自尊心,於是在次年八月的第二次閱艦式中,皇帝陛下精挑細選了一支最精銳的德國軍艦參與了這次閱艦,試圖在這一次閱艦中爭取一點顏麵,但是他的這些軍艦與英國的軍艦相較依然如同醜小鴨之與白天鵝一般。
然而,也正是在這兩次閱艦式中,德皇威廉二世窺見了英國最自以為豪,並以之掌控世界霸權和歐陸均勢的東西,那就是海權,這一發現也很快被大洋彼岸的一位學者的理論所闡釋,這位學者就是美國海軍學院院長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他的理論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權論。
與此同時,德國人發現了逼迫英國倒向自己,至少是局外中立的捷徑,大力發展遠洋艦隊。
當無畏號1906年出現在各國海軍視線中的時候,全世界都意識到這艘幾乎隻用了一年就完成的戰列艦將開啟一個怎樣的時代,但是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在皇帝陛下的艦隊中第一艘引入全裝重型艦炮概念的戰艦卻是一艘巡洋艦,這種看上去十分詭異的情況卻有著技術上無可奈何的原因。
德國開始決定擴充艦隊的1898年,在提爾皮茨的直接幹預下,德國造艦部門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設計嚐試,到1906年無畏號建成的時候,德國造艦部門已經提出過不少於十種的各種設計,卻由於海軍部保守派和皇帝威廉的遲疑沒能得以投入建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