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梁啟超所說,徐衛口中的幹部一詞確實是從日本那裏翻譯過來的,而翻譯這個詞的人正是誇獎這個詞精辟的梁啟超,現在是假李鬼受到真李逵的誇獎,讓徐衛一陣無語。
梁啟超這次拜訪徐衛隻在漢城住了三天的時間,期間他並沒有表示要出仕徐衛的意思,三天之後他不顧徐衛的挽留也踏上了通往新澳港的郵輪,這次他要親身經曆一下新澳港的情況,用梁啟超的話將叫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就在徐衛將梁啟超送到郵輪的當天,他收到了一封來自波斯的電報,這封電報並不是某一個人發給徐衛的,而是徐衛留在波斯的三位負責人雷諾茲、伊本、林誌祥聯合發出的,電報雖然很長,但隻有一個意思,北方的波斯政府要對徐衛在波斯的油田開刀了。
波斯政府之所以對徐衛開刀,有政治和經濟兩方麵的原因。
在政治上,波斯的政治動蕩由來已久,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上任國王穆紮法爾丁.沙,其原因則是國王的揮霍浪費致使波斯政府的財政經常混亂不堪,政府金錢極端匱乏,為獲取新的財源,他便派人到英國出售波斯石油的勘探權。7,
波斯國王的這種做法換做以前自然沒有人關心,畢竟在法理上整個波斯都是國王加的家產,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波斯境內的中、高產階級大多喜歡講他們的子女送到國外讀書,目的也僅僅是讓自己的這些子弟開一下眼界。
這些子弟就如同中國睜眼望世界的第一批人,他們能夠出過大多是因為家庭的富裕。沒有對以後生存的壓力,這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他們在國外生活和學習中將經曆放到了國外的各種思想上麵。然後與國內的狀況相比較,於是他們的內心便變得越來越不平靜。
由於共同受過國外先進的思想教育。這些人迴國之後便自發的聚集到一個圈子內,談論的最多的也是自己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狀況。
穆紮法爾丁.沙當政的時候正值英國和俄國博弈最激烈的時候,波斯成為了他們最大的博弈戰場,貧窮而又腐敗的波斯王朝便在這兩個帝國的爭霸中搖擺不定,其國內的各種利益也成了這兩個帝國主義的戰利品。
曾經留學國外的這些新知識青年受歐洲政治文化的影響,在他們的內心之中除了家族、宗教、民族之外有了國家的概念,這也使得他們對國王和其政府的做法大為不滿,於是這些人遊說國內開明士紳、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上層僧侶,準備發動的君主立憲活動。
這場立憲活動變成立憲革命的最終推動力量則是俄國的國內革命。俄國的這場革命與一戰後期的孟什維克革命不同,這場革命沒有組織,沒有目標,也沒有單一原因,主要歸咎於幾十年的國家動亂和對羅曼諾夫王朝的不滿,同時俄國國內改革不利以及少數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而俄國的這場革命最終導致了日俄戰爭的戰敗。
在俄國革命的影響下,德黑蘭、大不裏士、設拉子等城市爆發了由僧侶領導的大規模示威遊行和罷工,群眾要求召開議會。製定憲法。
與此同時在此期間,在北方城市的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在許多城市建立了與地方政權相抗衡的民選委員會恩楚明,同時建立了稱為穆紮希德的社會民主組織,要求給予人民自由和平等權利。並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裝力量費達依部隊。
隨著國內環境的不斷惡化,穆紮法爾丁.沙被迫同意召開第一屆議會,並把王權移交給王子穆罕默德.阿裏。隨後議會通過了波斯曆史上第一部憲法。
新上任的國王穆罕默德.阿裏就是尤利婭的父親,不過這個國王同他的父親一樣依然不是一個民主人士。他自繼位開始就對議會抱有極大的惡意,這種惡意在1907年12月得以爆發。
已經認為自己坐穩波斯王位的穆罕默德.阿裏憑借沙俄的支持。調集軍隊搗毀議會,不過他對自己的實力估計有點不足,他的這種反抗行為旋即就被全國強大的護憲運動和各省開赴首都的費達依部隊擊敗,於是他被迫再次宣誓信守憲法。
穆罕默德.阿裏雖然反抗失敗,但他並不服輸,於是在次年的6月,穆罕默德.阿裏再次出爾反爾,以哥薩克旅為核心攻占議會大廈,逮捕議員,解散議會,殺害革命領袖和群眾,立憲運動遭到挫折,但是革命政權不久又在大不裏士重建,並向各地發展。
此時的情況對國王穆罕默德.阿裏可謂是一片大好,但是這種大好的局麵很快就因為波斯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政策而功虧一簣。
總的來說,波斯是一個多民族的伊斯蘭國家,領土麵積164.5萬平方公裏,人口約3521萬,按各民族的語言特點,波斯可分為3大語族、40多個民族,其中屬於波斯語族的有波斯、庫爾德、盧爾、巴赫蒂亞爾、俾路支等民族,屬於突厥語族的有阿塞拜疆、土庫曼、卡什凱等民族,屬於閃語族的有阿拉伯等族,除了以上三種語族的民族外,波斯還居住有亞美尼亞人。
波斯人是波斯的主體民族,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46%,他們使用波斯語,而波斯語也是波斯王國的正式官方語言。
波斯人分布於全國各地,主要密集於波斯中部和高原大部的城市地區,如:德黑蘭、克爾曼、設拉子、亞茲德、伊斯法罕、卡善等,波斯人接受高等教育和職業訓練,容易接受西方的影響,他們從事農、工、商等各種職業,波斯軍隊、宗教的高級職務大多由波斯人擔任,在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麵占有重要地位。
庫爾德人是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的一個古老民族。也是波斯的第三大民族。原由古代米底亞部落和波斯的部落滲入庫爾德斯坦地區之後發展起來。由於這個地區分屬西亞5個國家領土。而成為各國的少數民族。它約有2000萬人,主要分布在波斯、土耳其、伊拉克三國邊境地區。敘利亞以及前蘇聯的一些小鎮也散居著庫爾德人。大多數庫爾德人操波斯西部語言。也有一些人操所在國的語言。庫爾德語屬於印歐語係。庫爾德人大部分人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並保存著獨特的文化習俗。婦女沒有麵沙和披肩等裝束,也沒有男女隔絕的風習,一般是一夫一妻製。庫爾德人原先是遊牧民族,現在大部分都已定居,從事農耕或畜牧,也有在都市裏經商的,但他們至今仍然喜歡騎馬。波斯的庫爾德人約320萬,主要分布於波斯西部的庫爾德斯坦、巴赫塔蘭(原名克爾曼沙赫)和伊拉姆三省及西阿塞拜疆省的部分地區。
盧爾人約有150萬人,分布於波斯紮格羅斯山區。其語言同庫爾德語很少區別。盧爾人是古代埃蘭人與外來的南波斯部落的混血後裔。盧爾人的部落分為兩個主要支派:—支為定居農民,分布在克爾赫和迪茲兩河之間;另一支為遊牧民和半遊牧民,冬季在克爾赫流域過冬,夏季遷徒該河西南的山區,住在法爾所省兩部的盧爾人屬於庫赫格盧和馬馬薩尼兩個部落。而定居在哈馬丹和加茲溫的盧爾人則在相當大程度上已和他們周圍的波斯人混合。在宗教方麵,盧爾人是伊斯蘭教什葉派。
巴赫蒂亞爾人約有60萬人口,是遊牧和半遊牧部落。他們的分布與盧爾人相鄰,以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裏省為其主要聚居區。巴赫蒂亞爾人分為兩個基本分支:巴赫蒂亞裏省北部的哈夫特蘭部落大多是遊牧民,南部的查哈爾蘭部落基本上是定居農民。在波斯四南部石油區也有相當數量的巴赫蒂亞爾人。他們在這裏與阿拉伯入和印度人雜居。他們使用的是接近盧爾人和庫爾德人的語言。宗教上屆伊斯蘭教什葉派。
俾路支人是一個古老的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大約有500多萬人居住在波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國的交界處。總麵積50多萬平方公裏,組成大小500個部落。此外,敘利亞、伊拉克、約旦、沙特阿拉伯和前蘇聯等國也有少數的俾路支人。波斯境內約有80萬俾路支人。多數分布於波斯東南部省份錫斯坦—俾路支斯坦,其次是克爾曼、留拉桑和雷斯坦等省。俾伸路支人屬波斯族人種。受波斯的文化影響很深,但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俾路支語。俾路支語屬印歐語係波斯語族。他們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和漁業,絕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
阿塞拜疆人約占波斯總人口的22%,是居波斯人之後的第二大民族。他們聚居在波斯西北部的東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和讚江等三省。是波斯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也是哈馬丹、加茲溫、阿拉克和薩韋等城市的主要居民。他們講阿塞拜疆語,信奉伊斯蘭教。屬什葉派。阿塞拜疆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等各種行業,並以擅長園藝和手織地毯著稱。
卡什凱人約有45萬人,主要分布在法爾斯省和伊斯法罕省,是波斯南部人數更多的突厥部落。他們主要從事遊牧和打獵,冬季遊牧的地方在設拉子以南、波斯灣附近山嶽地區,夏季在伊斯法字通往設拉子的道路以西,春季則轉移到遙遠的北方。現已有半數以上的人定居務農。卡什凱人主要從事畜牧業、貸物運輸和織毛毯。其語言接近阿塞拜疆語。宗教上是伊斯蘭教什葉派。
土庫曼人約有55萬人,大多數居住在波斯東北部與土庫曼斯坦接壤的戈爾甘平原,少數分布在霍拉桑東北邊境一帶。他們大部分屬於伊奧穆德、戈克連、薩洛爾、薩雷克等部落。主要職業是畜牧業(特別是養羊),其次是農業。講土庫曼語,民間通行伊斯蘭教遜尼派。
阿拉伯人全波斯估計有100多萬,大部分聚居在與伊拉克交界的胡齊斯坦和波斯灣沿岸省區,多數是石油工人,其餘從事農耕和航運,還有少部分分布在洛雷斯坦省、法爾斯省、克爾曼省與霍拉桑省東部,主要從事畜牧業。波斯的阿拉伯人講的是屬於閃語係的阿拉伯方言。宗教上主要是伊斯蘭教遜尼派。
亞美尼亞人約有26萬人,大部分是在l6~17世紀遷移到波斯的,幾乎定居於波斯所有的大城市,其中以烏爾米耶和伊斯法罕的亞美尼亞人最多。約有30個亞美尼亞人的村莊分布在卡拉達格高原。在伊斯法罕近郊米爾夫有一個較大的亞美尼亞人移民區。他們從事商業和手工業,倍奉基督教。
可以說波斯的居民有一半以上是少數民族,但是波斯政府否認波斯有少數民族存在,它認為所有居民都信奉伊斯蘭教,都屬於波斯民族,隻承認在宗教信仰上存在少數人信奉基督教、襖教和猶太教等。
波斯的少數民族並不認為他們是波斯人,哪怕他們與波斯人一樣信奉伊斯蘭教,而影響這次事件最終結果的就是波斯的少數民族巴赫蒂亞爾部落。
在波斯立憲革命這段時間內,以臘什特為中心的吉朗人民政權迅速興起,在國王派軍隊圍困大不裏士期間內,臘什特的費達依部隊向德黑蘭進軍。
此時的波斯國王擁有俄國人的支持,單憑臘什特的費達依部隊當然無法攻入德黑蘭,於是不想讓俄國獨占波斯的英國政府出現了,英國政府支持波斯南部的巴赫蒂亞爾部落酋長也向德黑蘭進發,於同年7月兩軍會合後攻入城內。
1909年11月17日,第二屆議會開幕,吉朗大地主謝別赫達爾出任首相,巴赫蒂亞爾部落酋長西爾達爾任內政大臣,新政府維護君主製,投靠外國勢力,同時由於國庫如洗,波斯政府向英國和俄國舉債。
波斯雖然是一個曆史悠久的王國,但曆任波斯國王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完全統治過波斯全境,此時的波斯政權更多的像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各地的毛拉、地主們都有著各自的領地,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王國。
波斯的第二次立憲革命正值徐衛以巴布教的名義率軍經略胡齊斯坦省,此時的胡齊斯坦省雖然土地比較肥沃,但卻是阿拉伯人的聚集地,波斯在這裏的統治比較薄弱,新成立的波斯王國並不關心這塊地域到底是誰在當家做主,隻要這塊地域的人不主動挑釁中央政府的權威就萬事大吉了。(未完待續。。)
梁啟超這次拜訪徐衛隻在漢城住了三天的時間,期間他並沒有表示要出仕徐衛的意思,三天之後他不顧徐衛的挽留也踏上了通往新澳港的郵輪,這次他要親身經曆一下新澳港的情況,用梁啟超的話將叫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就在徐衛將梁啟超送到郵輪的當天,他收到了一封來自波斯的電報,這封電報並不是某一個人發給徐衛的,而是徐衛留在波斯的三位負責人雷諾茲、伊本、林誌祥聯合發出的,電報雖然很長,但隻有一個意思,北方的波斯政府要對徐衛在波斯的油田開刀了。
波斯政府之所以對徐衛開刀,有政治和經濟兩方麵的原因。
在政治上,波斯的政治動蕩由來已久,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上任國王穆紮法爾丁.沙,其原因則是國王的揮霍浪費致使波斯政府的財政經常混亂不堪,政府金錢極端匱乏,為獲取新的財源,他便派人到英國出售波斯石油的勘探權。7,
波斯國王的這種做法換做以前自然沒有人關心,畢竟在法理上整個波斯都是國王加的家產,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波斯境內的中、高產階級大多喜歡講他們的子女送到國外讀書,目的也僅僅是讓自己的這些子弟開一下眼界。
這些子弟就如同中國睜眼望世界的第一批人,他們能夠出過大多是因為家庭的富裕。沒有對以後生存的壓力,這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他們在國外生活和學習中將經曆放到了國外的各種思想上麵。然後與國內的狀況相比較,於是他們的內心便變得越來越不平靜。
由於共同受過國外先進的思想教育。這些人迴國之後便自發的聚集到一個圈子內,談論的最多的也是自己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狀況。
穆紮法爾丁.沙當政的時候正值英國和俄國博弈最激烈的時候,波斯成為了他們最大的博弈戰場,貧窮而又腐敗的波斯王朝便在這兩個帝國的爭霸中搖擺不定,其國內的各種利益也成了這兩個帝國主義的戰利品。
曾經留學國外的這些新知識青年受歐洲政治文化的影響,在他們的內心之中除了家族、宗教、民族之外有了國家的概念,這也使得他們對國王和其政府的做法大為不滿,於是這些人遊說國內開明士紳、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上層僧侶,準備發動的君主立憲活動。
這場立憲活動變成立憲革命的最終推動力量則是俄國的國內革命。俄國的這場革命與一戰後期的孟什維克革命不同,這場革命沒有組織,沒有目標,也沒有單一原因,主要歸咎於幾十年的國家動亂和對羅曼諾夫王朝的不滿,同時俄國國內改革不利以及少數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而俄國的這場革命最終導致了日俄戰爭的戰敗。
在俄國革命的影響下,德黑蘭、大不裏士、設拉子等城市爆發了由僧侶領導的大規模示威遊行和罷工,群眾要求召開議會。製定憲法。
與此同時在此期間,在北方城市的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在許多城市建立了與地方政權相抗衡的民選委員會恩楚明,同時建立了稱為穆紮希德的社會民主組織,要求給予人民自由和平等權利。並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裝力量費達依部隊。
隨著國內環境的不斷惡化,穆紮法爾丁.沙被迫同意召開第一屆議會,並把王權移交給王子穆罕默德.阿裏。隨後議會通過了波斯曆史上第一部憲法。
新上任的國王穆罕默德.阿裏就是尤利婭的父親,不過這個國王同他的父親一樣依然不是一個民主人士。他自繼位開始就對議會抱有極大的惡意,這種惡意在1907年12月得以爆發。
已經認為自己坐穩波斯王位的穆罕默德.阿裏憑借沙俄的支持。調集軍隊搗毀議會,不過他對自己的實力估計有點不足,他的這種反抗行為旋即就被全國強大的護憲運動和各省開赴首都的費達依部隊擊敗,於是他被迫再次宣誓信守憲法。
穆罕默德.阿裏雖然反抗失敗,但他並不服輸,於是在次年的6月,穆罕默德.阿裏再次出爾反爾,以哥薩克旅為核心攻占議會大廈,逮捕議員,解散議會,殺害革命領袖和群眾,立憲運動遭到挫折,但是革命政權不久又在大不裏士重建,並向各地發展。
此時的情況對國王穆罕默德.阿裏可謂是一片大好,但是這種大好的局麵很快就因為波斯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政策而功虧一簣。
總的來說,波斯是一個多民族的伊斯蘭國家,領土麵積164.5萬平方公裏,人口約3521萬,按各民族的語言特點,波斯可分為3大語族、40多個民族,其中屬於波斯語族的有波斯、庫爾德、盧爾、巴赫蒂亞爾、俾路支等民族,屬於突厥語族的有阿塞拜疆、土庫曼、卡什凱等民族,屬於閃語族的有阿拉伯等族,除了以上三種語族的民族外,波斯還居住有亞美尼亞人。
波斯人是波斯的主體民族,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46%,他們使用波斯語,而波斯語也是波斯王國的正式官方語言。
波斯人分布於全國各地,主要密集於波斯中部和高原大部的城市地區,如:德黑蘭、克爾曼、設拉子、亞茲德、伊斯法罕、卡善等,波斯人接受高等教育和職業訓練,容易接受西方的影響,他們從事農、工、商等各種職業,波斯軍隊、宗教的高級職務大多由波斯人擔任,在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麵占有重要地位。
庫爾德人是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的一個古老民族。也是波斯的第三大民族。原由古代米底亞部落和波斯的部落滲入庫爾德斯坦地區之後發展起來。由於這個地區分屬西亞5個國家領土。而成為各國的少數民族。它約有2000萬人,主要分布在波斯、土耳其、伊拉克三國邊境地區。敘利亞以及前蘇聯的一些小鎮也散居著庫爾德人。大多數庫爾德人操波斯西部語言。也有一些人操所在國的語言。庫爾德語屬於印歐語係。庫爾德人大部分人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並保存著獨特的文化習俗。婦女沒有麵沙和披肩等裝束,也沒有男女隔絕的風習,一般是一夫一妻製。庫爾德人原先是遊牧民族,現在大部分都已定居,從事農耕或畜牧,也有在都市裏經商的,但他們至今仍然喜歡騎馬。波斯的庫爾德人約320萬,主要分布於波斯西部的庫爾德斯坦、巴赫塔蘭(原名克爾曼沙赫)和伊拉姆三省及西阿塞拜疆省的部分地區。
盧爾人約有150萬人,分布於波斯紮格羅斯山區。其語言同庫爾德語很少區別。盧爾人是古代埃蘭人與外來的南波斯部落的混血後裔。盧爾人的部落分為兩個主要支派:—支為定居農民,分布在克爾赫和迪茲兩河之間;另一支為遊牧民和半遊牧民,冬季在克爾赫流域過冬,夏季遷徒該河西南的山區,住在法爾所省兩部的盧爾人屬於庫赫格盧和馬馬薩尼兩個部落。而定居在哈馬丹和加茲溫的盧爾人則在相當大程度上已和他們周圍的波斯人混合。在宗教方麵,盧爾人是伊斯蘭教什葉派。
巴赫蒂亞爾人約有60萬人口,是遊牧和半遊牧部落。他們的分布與盧爾人相鄰,以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裏省為其主要聚居區。巴赫蒂亞爾人分為兩個基本分支:巴赫蒂亞裏省北部的哈夫特蘭部落大多是遊牧民,南部的查哈爾蘭部落基本上是定居農民。在波斯四南部石油區也有相當數量的巴赫蒂亞爾人。他們在這裏與阿拉伯入和印度人雜居。他們使用的是接近盧爾人和庫爾德人的語言。宗教上屆伊斯蘭教什葉派。
俾路支人是一個古老的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大約有500多萬人居住在波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國的交界處。總麵積50多萬平方公裏,組成大小500個部落。此外,敘利亞、伊拉克、約旦、沙特阿拉伯和前蘇聯等國也有少數的俾路支人。波斯境內約有80萬俾路支人。多數分布於波斯東南部省份錫斯坦—俾路支斯坦,其次是克爾曼、留拉桑和雷斯坦等省。俾伸路支人屬波斯族人種。受波斯的文化影響很深,但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俾路支語。俾路支語屬印歐語係波斯語族。他們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和漁業,絕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
阿塞拜疆人約占波斯總人口的22%,是居波斯人之後的第二大民族。他們聚居在波斯西北部的東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和讚江等三省。是波斯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也是哈馬丹、加茲溫、阿拉克和薩韋等城市的主要居民。他們講阿塞拜疆語,信奉伊斯蘭教。屬什葉派。阿塞拜疆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等各種行業,並以擅長園藝和手織地毯著稱。
卡什凱人約有45萬人,主要分布在法爾斯省和伊斯法罕省,是波斯南部人數更多的突厥部落。他們主要從事遊牧和打獵,冬季遊牧的地方在設拉子以南、波斯灣附近山嶽地區,夏季在伊斯法字通往設拉子的道路以西,春季則轉移到遙遠的北方。現已有半數以上的人定居務農。卡什凱人主要從事畜牧業、貸物運輸和織毛毯。其語言接近阿塞拜疆語。宗教上是伊斯蘭教什葉派。
土庫曼人約有55萬人,大多數居住在波斯東北部與土庫曼斯坦接壤的戈爾甘平原,少數分布在霍拉桑東北邊境一帶。他們大部分屬於伊奧穆德、戈克連、薩洛爾、薩雷克等部落。主要職業是畜牧業(特別是養羊),其次是農業。講土庫曼語,民間通行伊斯蘭教遜尼派。
阿拉伯人全波斯估計有100多萬,大部分聚居在與伊拉克交界的胡齊斯坦和波斯灣沿岸省區,多數是石油工人,其餘從事農耕和航運,還有少部分分布在洛雷斯坦省、法爾斯省、克爾曼省與霍拉桑省東部,主要從事畜牧業。波斯的阿拉伯人講的是屬於閃語係的阿拉伯方言。宗教上主要是伊斯蘭教遜尼派。
亞美尼亞人約有26萬人,大部分是在l6~17世紀遷移到波斯的,幾乎定居於波斯所有的大城市,其中以烏爾米耶和伊斯法罕的亞美尼亞人最多。約有30個亞美尼亞人的村莊分布在卡拉達格高原。在伊斯法罕近郊米爾夫有一個較大的亞美尼亞人移民區。他們從事商業和手工業,倍奉基督教。
可以說波斯的居民有一半以上是少數民族,但是波斯政府否認波斯有少數民族存在,它認為所有居民都信奉伊斯蘭教,都屬於波斯民族,隻承認在宗教信仰上存在少數人信奉基督教、襖教和猶太教等。
波斯的少數民族並不認為他們是波斯人,哪怕他們與波斯人一樣信奉伊斯蘭教,而影響這次事件最終結果的就是波斯的少數民族巴赫蒂亞爾部落。
在波斯立憲革命這段時間內,以臘什特為中心的吉朗人民政權迅速興起,在國王派軍隊圍困大不裏士期間內,臘什特的費達依部隊向德黑蘭進軍。
此時的波斯國王擁有俄國人的支持,單憑臘什特的費達依部隊當然無法攻入德黑蘭,於是不想讓俄國獨占波斯的英國政府出現了,英國政府支持波斯南部的巴赫蒂亞爾部落酋長也向德黑蘭進發,於同年7月兩軍會合後攻入城內。
1909年11月17日,第二屆議會開幕,吉朗大地主謝別赫達爾出任首相,巴赫蒂亞爾部落酋長西爾達爾任內政大臣,新政府維護君主製,投靠外國勢力,同時由於國庫如洗,波斯政府向英國和俄國舉債。
波斯雖然是一個曆史悠久的王國,但曆任波斯國王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完全統治過波斯全境,此時的波斯政權更多的像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各地的毛拉、地主們都有著各自的領地,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王國。
波斯的第二次立憲革命正值徐衛以巴布教的名義率軍經略胡齊斯坦省,此時的胡齊斯坦省雖然土地比較肥沃,但卻是阿拉伯人的聚集地,波斯在這裏的統治比較薄弱,新成立的波斯王國並不關心這塊地域到底是誰在當家做主,隻要這塊地域的人不主動挑釁中央政府的權威就萬事大吉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