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人,求支持,求推薦收藏,精彩部分就在後麵!!!
時間進入三月後,徐衛汽車廠的工人終於適應流水線這種新的工作環境,雖然往複的工作比較無聊,但是熟練之後工作就顯得輕鬆多了。
別的汽車製造廠製造出的汽車雖然價格高昂,但是利潤卻沒有多少,其中大部分的成本都是花在了人工費上麵,而徐衛的流水線作業基本上將人工降到原來的數百分之一甚至數千分之一,已經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所以每個工人所帶來的利潤已經達到了指數被的增長,所以為了提高工人們的熱情,也為了提高自己的口碑,徐衛將汽車製造廠工人的工資提高到英國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五十,使得工人每周大約有三個英鎊的收入。
當然,徐衛的這種提高薪水並不是隻是給汽車廠的福利,他麾下的徐氏鋼鐵公司、徐氏製衣廠、徐氏銀行以及徐氏石油公司的底層員工的薪水都提高了百分之五十,當然作為徐衛起家的徐氏製藥廠早在建廠之初就已經比外界高出百分之五十的工資。
徐衛麾下所有企業統一加薪引起了外界的關注,也使得徐衛成為整☆,個英國廣大貧苦大眾最受熱愛的人,不過由於徐衛給工人們加薪引起了各行業工人普遍要求加薪的浪潮,也使得各大工廠的資本家對徐衛恨得牙根癢癢。
不管這些資本家有多麽的恨他,這些都改變不了整個英國最廣大的貧苦大眾對徐衛的熱愛,同時由於快速發展的徐氏銀行將觸角伸向大不列顛和愛爾蘭每個地方以及徐衛在英國高昂的名氣,越來愈多的選區議員開始於徐衛接觸,希望能夠通過徐衛的影響力使自己在下次的議會大選中獲勝,這使得徐衛能夠更多的幹預英國的政治,也使得徐衛擁有了發展成財閥的潛力。
徐衛給手下的員工普遍加薪引起了各大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這時大家才發現本世紀最偉大、最年輕的科學家徐衛已經不能僅僅用暴發戶形容了,經過媒體的披露,徐衛麾下所有企業的員工加在一起已經達到了恐怖的兩萬多人,甚至這個數字隨著各公司的擴建還在增長,也就是說徐衛用了半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商業界的傳奇。
對於自己還沒有正式出售的汽車公司,徐衛已經有了很好的贏下模式。
與福特汽車公司不同,當年福特公司推出t型車的時候福特公司已經是美國汽車產業的領頭羊,即使不做廣告也會有很多的顧客慕名而來,而徐衛的徐氏汽車公司則是一個新興的汽車製造商,並沒有固定的顧客和優良的口碑,所以徐衛決定在開業之前對倫敦的市民進行一次疲勞轟炸。
首先徐衛花重資在倫敦繁華的路口購買了巨大的廣告牌,廣告牌有的是一個青年駕駛著徐氏汽車公司公司的汽車在路上疾馳的照片,廣告詞為帕拉丁汽車的廣告語:**廣闊天地,駕馭自由夢想;有的是一家四口坐在徐氏汽車公司的汽車停在家門口開心的準備下車,廣告詞江鈴汽車的廣告語:全順一路安全到家。
當然還有很多現代汽車的廣告詞被徐衛無恥的盜用了,反正沒有人會追究徐衛的侵權行為,不過這些廣告詞的下方都還有一句相同的字:徐氏汽車每輛售價僅需一百二十英鎊,三月二十號開業當天購買有八折優惠。你想擁有一輛自己的車嗎?心動不如行動,快來搶購吧!
除了路邊廣告,徐衛還購買了倫敦包括泰晤士報在內的著名報紙整個版麵一個禮拜的廣告,一直讓這些報紙刊載到三月二十號汽車公開銷售為止。
徐衛的這些廣告和這段時間最受關注的加薪風波相結合,使得徐衛的汽車公司得到了全英國人的關注,於此相配合的是徐衛宣布將在三月十七號用一百輛剛下生產線的汽車圍繞倫敦進行長達一千公裏的環行實驗,公開檢驗汽車的質量。
徐衛的這個構想也是剽竊福特公司當年發展的步驟,隻是當年福特公司使參加各國的汽車比賽,而現在短時間內也沒有什麽有規模的汽車比賽,所以徐衛就想到了隻有自己公司汽車參加的汽車比賽。
像徐衛這次用這麽多的汽車行駛這麽遠的距離來驗證汽車性能的行為在汽車被發明出到現在幾十年內從來沒有的,自從徐衛向媒體公布這個消息之後,整個新聞界都被徐衛的行動調動了起來,等到十七號早晨徐衛趕到出發地點的時候已經有成群結隊的記者蜂擁而至,於此同時各大報社還在汽車經過的地方以及加油的地方委派了記者跟蹤報道此次環行的細節。
參與此次試驗的汽車雖然都是徐氏汽車公司的車間生產出的汽車,但是開這些汽車的司機卻是徐衛花錢從外界雇傭的,不用自己廠子的人做司機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外人的口將徐氏汽車的優點告訴給外界,也更能增加說服力。
這次試驗跟隨徐衛而來的隻有從平安夜開始就一直跟在徐衛身邊做保鏢的耿文倩,在出發之前,徐衛領著耿文倩走到一輛蓄勢待發的汽車旁邊說道:“倩倩,上來,我帶你都兜兜風。”
耿文倩沒有想到徐衛會帶自己參加這次的實驗,怯生生的說道:“我沒坐過汽車,我不敢。”
徐衛為耿文倩打開副駕駛的門說道:“沒事,凡是都有第一次,你放心,我的駕駛技能非常的好,不會出現什麽問題的。”
耿文倩沒有經受住徐衛的軟磨硬泡,最終還是進入了徐衛的汽車。
隨著工作人員的一聲槍響,包括徐衛在內的一百輛汽車的司機都發動了車子,經過加速期以後都以六十碼的速度快速的行駛。
徐氏汽車公司的第一款汽車被徐衛命名為徐氏a型車,發動機是一種前置2.9l的四汽缸一體引擎,可提供20匹馬力和72km/h的速度,不過為了安全考慮這次比賽設定為六十碼的時速,這在當時來說已經算得上非常的快了。
汽車在加速階段還沒有什麽,等到汽車的表盤指向六十的時候,徐衛知道問題來了。
在前世的時候,徐衛在大一的時候就學得了駕照,並且在假期和課餘時間經常做一些用麵包車運送貨物的工作,或許是徐衛真的在開車方麵有不錯的天賦,是他在大學四年內沒有因為開車出過一點問題。
等到汽車上路以後,徐衛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常識問題,和中國的交通規定不同,英國規定靠左邊行駛,所以汽車的一切設施都是按照從左行駛設計的,而徐衛的駕照是在從右行駛的規定中考下來的。
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後,徐衛就想快速的將汽車停在路邊,然後讓懂得駕駛的人幫自己開到出發地,雖然這樣一來比較丟人,但是總比丟命強。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徐衛的這次行動動用了一百輛的汽車,雖然此時倫敦郊區的公路設施已經非常完善了,但是公路一側的寬度僅僅隻能夠三輛車平行駕駛,於是一百輛車占用了很長的一段距離,最最讓人蛋疼的是徐衛的汽車就在中間的位置,前後左右都是疾馳的汽車,貿然停下來就有撞車的風險,這也使得徐衛認識到自己組織這次試驗有點欠考慮,尤其是自己還要裝逼的親自參加。
為了防止因為停車而產生更悲劇的事情,徐衛隻得硬著頭皮繼續汽車的行駛,但是緊張的心裏使得徐衛感覺自己越來控製不住跳躍的方向盤,冷汗也順著額頭流了下來。
第一次坐汽車耿文倩此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處在非常危險的境地,她隻是害怕周圍疾馳的汽車和不斷變換的景物而閉上了眼睛,並且身子隨著徐衛笨拙的駕駛左右搖晃,由於此時的汽車都沒有設置安全帶,所以在潛意識之下身子側向徐衛的一邊,雙手抱住徐衛駕駛方向盤的胳膊。
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來就因為不熟悉駕駛規則和汽車操作而萬分緊張的徐衛現在發現自己的一隻胳膊竟然被抱住,趕緊想將手臂從耿文倩的環抱中抽出,但是徐衛越向外抽,耿文倩抱得越緊,而汽車則就晃得越厲害。
如果此時上空有一架直升機則會發現,在一條綿延數百米的汽車隊伍中間有一輛汽車顯得那麽的另類,與其它汽車平穩的駕駛不同,它有時向左擺頭,有時向右擺頭,害的她左右的鄰居紛紛避讓,甚至左邊的鄰居差點拐到路邊的溝壑中,就是它的速度也有點不穩定,不是快要和前麵的接吻就是快被後麵的爆了菊花,弄得周圍的汽車司機心驚膽戰,如果不出意外他們肯定在試驗結束後結伴揍這個司機一頓。
這一特殊的現象被路邊的一名記者發現了,於是第二天這家報社在對這件事報道的時候特意提到了這次特技事件,使得同樣注意到市民都以為這是舉辦方特意安排調節氣氛的節目。
時間進入三月後,徐衛汽車廠的工人終於適應流水線這種新的工作環境,雖然往複的工作比較無聊,但是熟練之後工作就顯得輕鬆多了。
別的汽車製造廠製造出的汽車雖然價格高昂,但是利潤卻沒有多少,其中大部分的成本都是花在了人工費上麵,而徐衛的流水線作業基本上將人工降到原來的數百分之一甚至數千分之一,已經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所以每個工人所帶來的利潤已經達到了指數被的增長,所以為了提高工人們的熱情,也為了提高自己的口碑,徐衛將汽車製造廠工人的工資提高到英國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五十,使得工人每周大約有三個英鎊的收入。
當然,徐衛的這種提高薪水並不是隻是給汽車廠的福利,他麾下的徐氏鋼鐵公司、徐氏製衣廠、徐氏銀行以及徐氏石油公司的底層員工的薪水都提高了百分之五十,當然作為徐衛起家的徐氏製藥廠早在建廠之初就已經比外界高出百分之五十的工資。
徐衛麾下所有企業統一加薪引起了外界的關注,也使得徐衛成為整☆,個英國廣大貧苦大眾最受熱愛的人,不過由於徐衛給工人們加薪引起了各行業工人普遍要求加薪的浪潮,也使得各大工廠的資本家對徐衛恨得牙根癢癢。
不管這些資本家有多麽的恨他,這些都改變不了整個英國最廣大的貧苦大眾對徐衛的熱愛,同時由於快速發展的徐氏銀行將觸角伸向大不列顛和愛爾蘭每個地方以及徐衛在英國高昂的名氣,越來愈多的選區議員開始於徐衛接觸,希望能夠通過徐衛的影響力使自己在下次的議會大選中獲勝,這使得徐衛能夠更多的幹預英國的政治,也使得徐衛擁有了發展成財閥的潛力。
徐衛給手下的員工普遍加薪引起了各大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這時大家才發現本世紀最偉大、最年輕的科學家徐衛已經不能僅僅用暴發戶形容了,經過媒體的披露,徐衛麾下所有企業的員工加在一起已經達到了恐怖的兩萬多人,甚至這個數字隨著各公司的擴建還在增長,也就是說徐衛用了半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商業界的傳奇。
對於自己還沒有正式出售的汽車公司,徐衛已經有了很好的贏下模式。
與福特汽車公司不同,當年福特公司推出t型車的時候福特公司已經是美國汽車產業的領頭羊,即使不做廣告也會有很多的顧客慕名而來,而徐衛的徐氏汽車公司則是一個新興的汽車製造商,並沒有固定的顧客和優良的口碑,所以徐衛決定在開業之前對倫敦的市民進行一次疲勞轟炸。
首先徐衛花重資在倫敦繁華的路口購買了巨大的廣告牌,廣告牌有的是一個青年駕駛著徐氏汽車公司公司的汽車在路上疾馳的照片,廣告詞為帕拉丁汽車的廣告語:**廣闊天地,駕馭自由夢想;有的是一家四口坐在徐氏汽車公司的汽車停在家門口開心的準備下車,廣告詞江鈴汽車的廣告語:全順一路安全到家。
當然還有很多現代汽車的廣告詞被徐衛無恥的盜用了,反正沒有人會追究徐衛的侵權行為,不過這些廣告詞的下方都還有一句相同的字:徐氏汽車每輛售價僅需一百二十英鎊,三月二十號開業當天購買有八折優惠。你想擁有一輛自己的車嗎?心動不如行動,快來搶購吧!
除了路邊廣告,徐衛還購買了倫敦包括泰晤士報在內的著名報紙整個版麵一個禮拜的廣告,一直讓這些報紙刊載到三月二十號汽車公開銷售為止。
徐衛的這些廣告和這段時間最受關注的加薪風波相結合,使得徐衛的汽車公司得到了全英國人的關注,於此相配合的是徐衛宣布將在三月十七號用一百輛剛下生產線的汽車圍繞倫敦進行長達一千公裏的環行實驗,公開檢驗汽車的質量。
徐衛的這個構想也是剽竊福特公司當年發展的步驟,隻是當年福特公司使參加各國的汽車比賽,而現在短時間內也沒有什麽有規模的汽車比賽,所以徐衛就想到了隻有自己公司汽車參加的汽車比賽。
像徐衛這次用這麽多的汽車行駛這麽遠的距離來驗證汽車性能的行為在汽車被發明出到現在幾十年內從來沒有的,自從徐衛向媒體公布這個消息之後,整個新聞界都被徐衛的行動調動了起來,等到十七號早晨徐衛趕到出發地點的時候已經有成群結隊的記者蜂擁而至,於此同時各大報社還在汽車經過的地方以及加油的地方委派了記者跟蹤報道此次環行的細節。
參與此次試驗的汽車雖然都是徐氏汽車公司的車間生產出的汽車,但是開這些汽車的司機卻是徐衛花錢從外界雇傭的,不用自己廠子的人做司機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外人的口將徐氏汽車的優點告訴給外界,也更能增加說服力。
這次試驗跟隨徐衛而來的隻有從平安夜開始就一直跟在徐衛身邊做保鏢的耿文倩,在出發之前,徐衛領著耿文倩走到一輛蓄勢待發的汽車旁邊說道:“倩倩,上來,我帶你都兜兜風。”
耿文倩沒有想到徐衛會帶自己參加這次的實驗,怯生生的說道:“我沒坐過汽車,我不敢。”
徐衛為耿文倩打開副駕駛的門說道:“沒事,凡是都有第一次,你放心,我的駕駛技能非常的好,不會出現什麽問題的。”
耿文倩沒有經受住徐衛的軟磨硬泡,最終還是進入了徐衛的汽車。
隨著工作人員的一聲槍響,包括徐衛在內的一百輛汽車的司機都發動了車子,經過加速期以後都以六十碼的速度快速的行駛。
徐氏汽車公司的第一款汽車被徐衛命名為徐氏a型車,發動機是一種前置2.9l的四汽缸一體引擎,可提供20匹馬力和72km/h的速度,不過為了安全考慮這次比賽設定為六十碼的時速,這在當時來說已經算得上非常的快了。
汽車在加速階段還沒有什麽,等到汽車的表盤指向六十的時候,徐衛知道問題來了。
在前世的時候,徐衛在大一的時候就學得了駕照,並且在假期和課餘時間經常做一些用麵包車運送貨物的工作,或許是徐衛真的在開車方麵有不錯的天賦,是他在大學四年內沒有因為開車出過一點問題。
等到汽車上路以後,徐衛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常識問題,和中國的交通規定不同,英國規定靠左邊行駛,所以汽車的一切設施都是按照從左行駛設計的,而徐衛的駕照是在從右行駛的規定中考下來的。
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後,徐衛就想快速的將汽車停在路邊,然後讓懂得駕駛的人幫自己開到出發地,雖然這樣一來比較丟人,但是總比丟命強。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徐衛的這次行動動用了一百輛的汽車,雖然此時倫敦郊區的公路設施已經非常完善了,但是公路一側的寬度僅僅隻能夠三輛車平行駕駛,於是一百輛車占用了很長的一段距離,最最讓人蛋疼的是徐衛的汽車就在中間的位置,前後左右都是疾馳的汽車,貿然停下來就有撞車的風險,這也使得徐衛認識到自己組織這次試驗有點欠考慮,尤其是自己還要裝逼的親自參加。
為了防止因為停車而產生更悲劇的事情,徐衛隻得硬著頭皮繼續汽車的行駛,但是緊張的心裏使得徐衛感覺自己越來控製不住跳躍的方向盤,冷汗也順著額頭流了下來。
第一次坐汽車耿文倩此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處在非常危險的境地,她隻是害怕周圍疾馳的汽車和不斷變換的景物而閉上了眼睛,並且身子隨著徐衛笨拙的駕駛左右搖晃,由於此時的汽車都沒有設置安全帶,所以在潛意識之下身子側向徐衛的一邊,雙手抱住徐衛駕駛方向盤的胳膊。
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來就因為不熟悉駕駛規則和汽車操作而萬分緊張的徐衛現在發現自己的一隻胳膊竟然被抱住,趕緊想將手臂從耿文倩的環抱中抽出,但是徐衛越向外抽,耿文倩抱得越緊,而汽車則就晃得越厲害。
如果此時上空有一架直升機則會發現,在一條綿延數百米的汽車隊伍中間有一輛汽車顯得那麽的另類,與其它汽車平穩的駕駛不同,它有時向左擺頭,有時向右擺頭,害的她左右的鄰居紛紛避讓,甚至左邊的鄰居差點拐到路邊的溝壑中,就是它的速度也有點不穩定,不是快要和前麵的接吻就是快被後麵的爆了菊花,弄得周圍的汽車司機心驚膽戰,如果不出意外他們肯定在試驗結束後結伴揍這個司機一頓。
這一特殊的現象被路邊的一名記者發現了,於是第二天這家報社在對這件事報道的時候特意提到了這次特技事件,使得同樣注意到市民都以為這是舉辦方特意安排調節氣氛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