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歸整一下個人的東西,方強把胳膊一揮,“一排長、二排副、三排長、司務長,走!和指導員咱們選址去”!
新營區選在離此不遠的一條橫向山溝裏。那裏坡陡林密,水源充足,還有幾個天然石洞,是個生活、防空都滿不錯的地方。
營團首長下午即趕過來,還帶來了衣服、被褥、工具、炊具、糧食、蔬菜等一應所需。並鼓勵大家克服困難,建好新家,煥發鬥誌,以利再戰。
指戰員們情緒高昂,隨即開始了營建。砍竹、割草、地基開挖。即將退伍的老戰士們更是積極主動,都想為自己的戰友多留下一份舒適。尤其是小虎班的老戰士穀長義,他拒絕了領導對自己探親的安排,堅持執行自己對未婚妻許下的諾言,一心想為部隊做出新的貢獻。這會兒,他和新任班長侯小群一起去砍搭房用的竹子,兩個人一邊走一邊說笑,侯小群說:“要不了幾天,你就可以去啃大蘋果了,記著代兄弟向嫂子問個好,可別人一走茶就涼。”
“你倒是還有心思說笑,等你脫軍裝的那天,就知道滋味了。”穀長義略顯低沉地說,“剛入伍那兩年,俺可是全團有名的調皮兵,敢和團長頂嘴。俺的進步還真受你那準嫂子的影響。俺就這麽個人,有嘴沒心的。”
“和俺一個德性,要不就臭味相投咧。”侯小群動情地說,“你猜怎麽著,當初我還想過咱倆拜幹兄弟,後來才弄懂拜哪門子把子?戰友比什麽都親。”
真是哩,這是血和汗凝結成的戰鬥情意,它是任何親情所不能替代的。不管走到哪裏,不管什麽時候,一聲“戰友”,兩顆心立馬兒就貼在了一起。穀長義說,“要不,一提起要脫掉這身軍裝,永遠地離開朝夕相處的戰友們了,再硬的漢子,也止不住要掉淚的,這淚可是從心窩子鑽出來的呀!”
侯小群沒說話,眼圈子一下子紅了。
“不過這是組織上的安排,隻能服從。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多做些貢獻吧。”穀長義有意緩和一下氣氛。
他倆鑽進竹林,砍下合適的竹子,把砍刀別在腰間,扛起竹子往迴走,竹杆很長,在樹林裏走起來很不方便,不是前頂就是後撞,歪歪仄仄著實費勁。好不容易上了小路,沒走多遠就到了一個三角形的小壩子,壩子邊是一個三叉路口,往前通往新營區,往後通往人民軍醫院,往左是老鄉的一個村寨。壩子上散布著幾小塊稻田,稻田邊有一窪水塘,水塘邊有一個炸彈坑,彈坑很大,坑旁摧折的樹幹還冒著縷縷青煙。這是敵機慌亂中逃跑時投到這裏的。他倆正要繞著水塘穿過去,侯小群卻突然發現了問題,侯小群喊道:“老穀頭你看,這水塘的水怎麽一半是渾的?”
穀長義看了看說:“是炸飛的泥土濺的吧?”
“那怎麽一半是清的哩?我看有問題!”
“你是說,可能有定時彈?”
“對!《簡報》上說過,兄弟部隊就曾發現水塘的水渾而探出了定時炸彈。”
“那咱也找找吧。這裏是人民軍醫院和越南老鄉的必經之路,要真有定時炸彈,那可就危險了。”
“怎麽找?用腳趟?”
“嗨,砍根竹子唄。還真大意不得哩。”
於是他倆放下竹杆,隨手砍根竹子,挽起褲腿,跳進水塘。水塘很小,水又很淺。兩個人一步一步仔細探尋。探著探著侯小群突然喊起來:“哎呀!快過來,可真有哩!”
“他媽的!這些狗豺狼!”穀長義趟過來。
“這裏,這裏,你瞅瞅。”侯小群把竹棍插到了盡頭,仍然探不到底。
穀長義用竹棍攪攪,感覺出確是一個圓洞說:“沒錯,真是!幸虧你眼尖,要不會埋下多大的隱患?”
侯小群說:“我差一點掉進去,好險呀!怎麽辦?”
“這怎麽辦?空手空拳的。”穀長義說,“咱趕緊迴去,報告連首長,帶上工具再來”。
“行!二人顧不上洗掉腿上的泥,急忙蹬上鞋子,扛起竹杆就走。走了幾步穀長義忽然站住說,不行,咱得留下點警示,以防老鄉走近。”
“留什麽?”
“你跟我來!”穀長義拉著侯小群砍來幾根藤條,在水塘周圍拉起來。侯小群又用木棍綁成“x”字樣掛上,以示危險。做完警示後,二人才急急忙忙趕迴營區。
連長去了工地。家中隻有代指導員帶領留下的人在家營建。魏天亮聽了二人的匯報,當場表揚了二人的安全意識和責任心,並立即向營黨委電話匯報。(此時電話已接通)營長朱連貴指示:“製定可行方案,組織精幹人員,盡快排除。要確保安全,萬無一失。”營長放下電話,馬上趕了過來。
聽說要排除定時炸彈,連裏一下子開了鍋。都爭著搶著報名參加。決心書、請戰書雪片也似飛到連部。尤其是即將退伍的老戰士們,自動組織起來。公推穀長義、許阿森為正副組長,在請戰書上都按了血手印,留了遺言,決心用實際行動站好最後一班崗,為援越抗美出最後一把力。言詞懇切,令人動容。穀長義含著眼淚說:“懇請黨支部把這項光榮任務交給我們,請留隊的戰友們把這次機會讓給我們,這是我們唯一的一點兒請求,也是最後一次請求。我們就要脫掉這身軍裝離開部隊了,千萬不要讓我們帶著遺憾離開呀!”
麵對這樣的熱血戰士,領導還有什麽理由拒絕他們呢?黨支部同意了他們的請求。老戰士們一蹦三尺高,急忙去做準備。連裏製定出方案。因定時炸彈遠離村舍,隻要挖出來,不需吊上來,不需拆卸,立即原地引爆,以縮短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第二天,老戰士們帶足器具,在營長和代指導員的帶領下,迎著朝陽雄糾糾,氣昂昂地趕到現場。同來的還有營部張醫生和連衛生員。
在營長和代指導員的指揮下,穀長義和許阿森對所到人員做了編組分工,除崗哨外其餘人員4人一組輪流淘水、疊堰。露出彈洞後,兩人一組開挖,每組10分鍾,到點換班,換班時間限製在一分鍾之內,其餘人員在50米外待換。不準越過安全線,營長、代指導員隻能指揮,不準參戰。
挖排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被炸飛不說,單說這艱難,若非親曆,是很難想象得到的。被淘幹水的塘底,盡是很深的稀泥,腳站不穩,勁使不上,挖出一鍬,流迴來兩鍬,水一會兒就又把彈洞灌滿了,還得不住勁地往外淘。為了擋住泥流,他們不得不逐漸擴大開挖範圍,並在周圍打上木樁,攔上樹枝草葉,攔擋泥流。每挖一鍬都異常艱難。可這裏絕非久留之地,誰跳進來都是拚盡全力。十分鍾眨眼就到,可誰都是硬被催上來。自己多挖一鍬,就多留給戰友一份安全。穀長義和許阿森第一組開挖,不一會兒就大汗如注,眼睛被汗水蜇得生疼,腳下叮滿了蚊蟲螞蝗,鞋裏滿是泥水,腳不住地打滑,可他們哪裏顧得上這些,心裏隻想著“快!”,“再快點!”當他們被換上來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要亂動標杆,把毛巾紮在頭上。”
新營區選在離此不遠的一條橫向山溝裏。那裏坡陡林密,水源充足,還有幾個天然石洞,是個生活、防空都滿不錯的地方。
營團首長下午即趕過來,還帶來了衣服、被褥、工具、炊具、糧食、蔬菜等一應所需。並鼓勵大家克服困難,建好新家,煥發鬥誌,以利再戰。
指戰員們情緒高昂,隨即開始了營建。砍竹、割草、地基開挖。即將退伍的老戰士們更是積極主動,都想為自己的戰友多留下一份舒適。尤其是小虎班的老戰士穀長義,他拒絕了領導對自己探親的安排,堅持執行自己對未婚妻許下的諾言,一心想為部隊做出新的貢獻。這會兒,他和新任班長侯小群一起去砍搭房用的竹子,兩個人一邊走一邊說笑,侯小群說:“要不了幾天,你就可以去啃大蘋果了,記著代兄弟向嫂子問個好,可別人一走茶就涼。”
“你倒是還有心思說笑,等你脫軍裝的那天,就知道滋味了。”穀長義略顯低沉地說,“剛入伍那兩年,俺可是全團有名的調皮兵,敢和團長頂嘴。俺的進步還真受你那準嫂子的影響。俺就這麽個人,有嘴沒心的。”
“和俺一個德性,要不就臭味相投咧。”侯小群動情地說,“你猜怎麽著,當初我還想過咱倆拜幹兄弟,後來才弄懂拜哪門子把子?戰友比什麽都親。”
真是哩,這是血和汗凝結成的戰鬥情意,它是任何親情所不能替代的。不管走到哪裏,不管什麽時候,一聲“戰友”,兩顆心立馬兒就貼在了一起。穀長義說,“要不,一提起要脫掉這身軍裝,永遠地離開朝夕相處的戰友們了,再硬的漢子,也止不住要掉淚的,這淚可是從心窩子鑽出來的呀!”
侯小群沒說話,眼圈子一下子紅了。
“不過這是組織上的安排,隻能服從。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多做些貢獻吧。”穀長義有意緩和一下氣氛。
他倆鑽進竹林,砍下合適的竹子,把砍刀別在腰間,扛起竹子往迴走,竹杆很長,在樹林裏走起來很不方便,不是前頂就是後撞,歪歪仄仄著實費勁。好不容易上了小路,沒走多遠就到了一個三角形的小壩子,壩子邊是一個三叉路口,往前通往新營區,往後通往人民軍醫院,往左是老鄉的一個村寨。壩子上散布著幾小塊稻田,稻田邊有一窪水塘,水塘邊有一個炸彈坑,彈坑很大,坑旁摧折的樹幹還冒著縷縷青煙。這是敵機慌亂中逃跑時投到這裏的。他倆正要繞著水塘穿過去,侯小群卻突然發現了問題,侯小群喊道:“老穀頭你看,這水塘的水怎麽一半是渾的?”
穀長義看了看說:“是炸飛的泥土濺的吧?”
“那怎麽一半是清的哩?我看有問題!”
“你是說,可能有定時彈?”
“對!《簡報》上說過,兄弟部隊就曾發現水塘的水渾而探出了定時炸彈。”
“那咱也找找吧。這裏是人民軍醫院和越南老鄉的必經之路,要真有定時炸彈,那可就危險了。”
“怎麽找?用腳趟?”
“嗨,砍根竹子唄。還真大意不得哩。”
於是他倆放下竹杆,隨手砍根竹子,挽起褲腿,跳進水塘。水塘很小,水又很淺。兩個人一步一步仔細探尋。探著探著侯小群突然喊起來:“哎呀!快過來,可真有哩!”
“他媽的!這些狗豺狼!”穀長義趟過來。
“這裏,這裏,你瞅瞅。”侯小群把竹棍插到了盡頭,仍然探不到底。
穀長義用竹棍攪攪,感覺出確是一個圓洞說:“沒錯,真是!幸虧你眼尖,要不會埋下多大的隱患?”
侯小群說:“我差一點掉進去,好險呀!怎麽辦?”
“這怎麽辦?空手空拳的。”穀長義說,“咱趕緊迴去,報告連首長,帶上工具再來”。
“行!二人顧不上洗掉腿上的泥,急忙蹬上鞋子,扛起竹杆就走。走了幾步穀長義忽然站住說,不行,咱得留下點警示,以防老鄉走近。”
“留什麽?”
“你跟我來!”穀長義拉著侯小群砍來幾根藤條,在水塘周圍拉起來。侯小群又用木棍綁成“x”字樣掛上,以示危險。做完警示後,二人才急急忙忙趕迴營區。
連長去了工地。家中隻有代指導員帶領留下的人在家營建。魏天亮聽了二人的匯報,當場表揚了二人的安全意識和責任心,並立即向營黨委電話匯報。(此時電話已接通)營長朱連貴指示:“製定可行方案,組織精幹人員,盡快排除。要確保安全,萬無一失。”營長放下電話,馬上趕了過來。
聽說要排除定時炸彈,連裏一下子開了鍋。都爭著搶著報名參加。決心書、請戰書雪片也似飛到連部。尤其是即將退伍的老戰士們,自動組織起來。公推穀長義、許阿森為正副組長,在請戰書上都按了血手印,留了遺言,決心用實際行動站好最後一班崗,為援越抗美出最後一把力。言詞懇切,令人動容。穀長義含著眼淚說:“懇請黨支部把這項光榮任務交給我們,請留隊的戰友們把這次機會讓給我們,這是我們唯一的一點兒請求,也是最後一次請求。我們就要脫掉這身軍裝離開部隊了,千萬不要讓我們帶著遺憾離開呀!”
麵對這樣的熱血戰士,領導還有什麽理由拒絕他們呢?黨支部同意了他們的請求。老戰士們一蹦三尺高,急忙去做準備。連裏製定出方案。因定時炸彈遠離村舍,隻要挖出來,不需吊上來,不需拆卸,立即原地引爆,以縮短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第二天,老戰士們帶足器具,在營長和代指導員的帶領下,迎著朝陽雄糾糾,氣昂昂地趕到現場。同來的還有營部張醫生和連衛生員。
在營長和代指導員的指揮下,穀長義和許阿森對所到人員做了編組分工,除崗哨外其餘人員4人一組輪流淘水、疊堰。露出彈洞後,兩人一組開挖,每組10分鍾,到點換班,換班時間限製在一分鍾之內,其餘人員在50米外待換。不準越過安全線,營長、代指導員隻能指揮,不準參戰。
挖排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被炸飛不說,單說這艱難,若非親曆,是很難想象得到的。被淘幹水的塘底,盡是很深的稀泥,腳站不穩,勁使不上,挖出一鍬,流迴來兩鍬,水一會兒就又把彈洞灌滿了,還得不住勁地往外淘。為了擋住泥流,他們不得不逐漸擴大開挖範圍,並在周圍打上木樁,攔上樹枝草葉,攔擋泥流。每挖一鍬都異常艱難。可這裏絕非久留之地,誰跳進來都是拚盡全力。十分鍾眨眼就到,可誰都是硬被催上來。自己多挖一鍬,就多留給戰友一份安全。穀長義和許阿森第一組開挖,不一會兒就大汗如注,眼睛被汗水蜇得生疼,腳下叮滿了蚊蟲螞蝗,鞋裏滿是泥水,腳不住地打滑,可他們哪裏顧得上這些,心裏隻想著“快!”,“再快點!”當他們被換上來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要亂動標杆,把毛巾紮在頭上。”